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

2023-02-14 08:08: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丛林中的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

篇1: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树枝抹、压后的独特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运用不同树枝大胆印画,添画,体验树枝添画活动的快乐。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树枝,棉签、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白纸若干。

2、教师制作的树枝添画成品若干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示范画若干幅。)

幼:“哇,真漂亮!”

师:“画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太阳、小鸟、小老鼠、树……”

师:“还有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长得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边指树,边提问。)

幼:“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

幼:“有的树干很多,有的很少。”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感觉很美。”

幼:“我感觉很漂亮!”

2、根据画面内容,猜想所用的工具及方法。

师:“这么美的画,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画出来的?”

幼:“用颜料。”

幼:“用油画棒。”

师:“今天,我把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也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出示树枝。)

师:“这是什么?”“认识吗?”

幼:“树枝。”

师:“它叫侧柏,是柏树的一种。大家看,这个树枝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呢?”

幼:“老师,和这一幅?”

师:(手拿石榴树枝)“看,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这个树枝的吗?是在我们幼儿园的石榴树下捡到的。看看它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

幼:“老师,和这幅一样。”

师:“除了树枝,还有颜料、盘子……”

师:“现在再来猜猜看,怎样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来?”

幼:“用树枝照着画。”

幼:“把树枝放好,再用颜料比着画。”

幼:“给树枝刷上颜料,再印在画上……”

幼:“把树枝粘在纸上再涂颜色。”

3、教炳与幼儿共同探讨树枝添画的方法。

师:“想一想,老师是怎样用这些工具画出这些作品的?”

幼:专心想。

师:“首先,我选一张纸做好准备。想一想第一步,我首先做什么?”(老师手拿树枝来引导幼儿。)

幼:“涂上颜色。”

师:“怎样涂?”

幼:“用刷子涂上。”

幼:“用树枝,往颜料上涂一涂。”

师: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做。

幼:开始印。

师:“怎样印?”。

幼:“用小手印。”

幼:“不行,这样手会脏的。”

幼:“找一张纸来。”

幼:“用废纸……”(孩子与孩子之间因为“用什么来印”相互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

师:“看看我们请报纸来帮忙可以吗?”

师:“印出树枝后,我们把报纸合起来,放到一边。再印时,再请报纸来帮忙。”

师:“然后,我们用棉签帮忙,点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我喜欢香蕉。”

幼:“我喜欢苹果。”

师:“好,我们点上。”

(就这样,在讨论、探讨中,幼儿掌握了树枝添画的基本步骤。)

4、幼儿绘画。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树枝添画,体会作画带来的乐趣。

5、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合影留念。

倾听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最后,请小朋友高举作品合影留念。

(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激励幼儿继续探究新的问题,就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在探索中快乐地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环节设计中,猜想DD验证的过程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

活动中不足之处:在让幼儿猜想用什么工具、材料绘画出这些作品时,我只是简单地重复幼儿的语言,没有提升幼儿的思维朝自己的活动目标进行,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需进一步提高。

篇2:大班教案《树枝印画》

大班教案《树枝印画》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树枝抹、压后的独特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运用不同树枝大胆印画,添画,体验树枝添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树枝,棉签、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白纸若干。

2、教师制作的树枝添画成品若干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示范画若干幅。)

幼:“哇,真漂亮!”

师:“画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太阳、小鸟、小老鼠、树……”

师:“还有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长得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边指树,边提问。)

幼:“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

幼:“有的树干很多,有的很少。”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感觉很美。”

幼:“我感觉很漂亮!”

2、根据画面内容,猜想所用的工具及方法。

师:“这么美的画,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画出来的?”

幼:“用颜料。”幼:“用油画棒。”

师:“今天,我把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也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出示树枝。)

师:“这是什么?”“认识吗?”

幼:“树枝。”

师:“它叫侧柏,是柏树的一种。大家看,这个树枝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呢?”

幼:“老师,和这一幅?”

师:(手拿石榴树枝)“看,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这个树枝的'吗?是在我们幼儿园的石榴树下捡到的。看看它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

幼:“老师,和这幅一样。”

师:“除了树枝,还有颜料、盘子……”

师:“现在再来猜猜看,怎样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来?”

幼:“用树枝照着画。”

幼:“把树枝放好,再用颜料比着画。”

幼:“给树枝刷上颜料,再印在画上……”

幼:“把树枝粘在纸上再涂颜色。”

3、教炳与幼儿共同探讨树枝添画的方法。

师:“想一想,老师是怎样用这些工具画出这些作品的?”

幼:专心想。

师:“首先,我选一张纸做好准备。想一想第一步,我首先做什么?”(老师手拿树枝来引导幼儿。)

幼:“涂上颜色。”

师:“怎样涂?”

幼:“用刷子涂上。”

幼:“用树枝,往颜料上涂一涂。”

师: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做。

幼:开始印。

师:“怎样印?”。

幼:“用小手印。”

幼:“不行,这样手会脏的。”

幼:“找一张纸来。”

幼:“用废纸……”(孩子与孩子之间因为“用什么来印”相互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

师:“看看我们请报纸来帮忙可以吗?”

师:“印出树枝后,我们把报纸合起来,放到一边。再印时,再请报纸来帮忙。”

师:“然后,我们用棉签帮忙,点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我喜欢香蕉。”

幼:“我喜欢苹果。”

师:“好,我们点上。”

(就这样,在讨论、探讨中,幼儿掌握了树枝添画的基本步骤。)

4、幼儿绘画。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树枝添画,体会作画带来的乐趣。

5、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合影留念。

倾听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最后,请小朋友高举作品合影留念。

(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激励幼儿继续探究新的问题,就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在探索中快乐地结束。)

篇3:《树枝印画》大班美术优秀教案

《树枝印画》大班美术优秀教案

活动生成:

我们幼儿园附近有一棵古老的石榴树,小朋友们经常从石榴树下经过。秋天,当天气变冷,石榴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到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把我和小朋友深深吸引住了。我们围着石榴树欢歌笑语。小朋友对它的变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你看,没有叶子的石榴树也挺美的。”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创作或开展活动,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我结合主题三《多彩的秋天》、次主题二《秋情》里的活动二《叶子变变变》,设计了本次活动――――《树枝印画》。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树枝抹、压后的独特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运用不同树枝大胆印画,添画,体验树枝添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树枝,棉签、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白纸若干。

2、教师制作的树枝添画成品若干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示范画若干幅)

幼:“哇,真漂亮!”

师:“画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太阳、小鸟、小老鼠、树……”

师:“还有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长得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边指树,边提问。)

幼:“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

幼:“有的树干很多,有的.很少。”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感觉很美。”

幼:“我感觉很漂亮。”

2、画面内容,猜想所用的工具及方法。

师:“这么美的画,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画出来的?”

幼:“用颜料。”

幼:“用油画棒。”

师:“今天,我把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也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出示树枝)

师:“这是什么?”“认识吗?”

幼:“树枝。”

师:“它叫侧柏,是柏树的一种。大家看,这个树枝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呢?”

幼:“老师,和这一幅。”

师:(手拿石榴树枝)“看,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这个树枝的吗?是在我们幼儿园的石榴树下捡到的。看看它和哪幅画上的一样。”

幼:“老师,和这幅一样。

师:“除了树枝,还有颜料、盘子……”

师:“现在再来猜猜看,怎样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来?”

幼:“用树枝照着画。”

幼:“把树枝放好,再用颜料比着画。

幼:“给树枝刷上颜料,再印在画上……”

幼:“把树枝粘在纸上再涂颜色。”

3、教师与幼儿共同探讨树枝添画的方法。

师:“想一想,老师是怎样用这些工具画出这些作品的?”

幼:专心想。

师:“怎样涂?”

幼:“用刷子涂上。”

幼:“用树枝,往颜料上涂一涂。”

师: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做。

幼:开始印。

师:“怎样印?”

幼:“用小手印。”

幼:“不行,这样手会脏的。”

幼:“找一张纸来。”

幼:“用废纸……”

(孩子与孩子之间因为“用什么来印”相互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

师:“看看我们请报纸来帮忙可以吗?”

师:“印出树枝后我们把报纸合起来,放到一边。再印时,再请报纸来帮忙。”

师:“然后,我们用棉签帮忙,点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我喜欢香蕉。”

幼:“我喜欢苹果。”

师:“好,我们点上。”

(就这样,在讨论、探讨中,幼儿掌握了树枝添画的基本步骤。)

4、幼儿绘画。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树枝添画,体会作画带来的乐趣。

5、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合影留念。

倾听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最后,请小朋友高举作品合影留念。

(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激励幼儿继续探究新的问题,就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在探索中快乐的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环节设计中,猜想――――验证的过程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

活动中不足之处:在让幼儿猜想用什么工具、材料绘画出这些作品时,我只是简单的重复幼儿的语言,没有提升幼儿的思维朝自己的目标进行,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需进一步提高。

活动点评:

1、选材有特色。石榴树枝、侧柏树枝、竹枝等,特别是侧柏树枝,

当印到白纸上后,侧柏的枝叶隐隐约约,配上不同的颜色,印染的效果好似来到了秋天的树林一样。

2、多通道感受,整节课可以用“美”字来形容。开始环节,当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幼儿面前时,我们听到了孩子的惊叹声,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整个环节中,教师与幼儿平等沟通的教态、幼儿兴趣盎然地制作树枝添画的过程及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向小朋友及客人老师展示时的自信、兴奋表情,无一不是美的欣赏。

3、本节教育活动改变了以往美术活动中教师讲解、幼儿学习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扩展幼儿思维的猜想――――验证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猜想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怎样操作而绘画出来的,加深了幼儿对工具、绘画方法的认识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渗透了规则意识的培养。当树枝在调色盘中蘸好了颜料,放到白板纸上用报纸压印后,报纸怎么办呢?教师告诉幼儿:“把报纸叠一下放到一边,再等印时,再拿一张报纸印。”教师不留痕迹地把印的方法融合其中,巧妙地教给了幼儿。

篇4:大班美术详案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美术欣赏,是为了引导幼儿学会体验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内涵非常丰富。然而幼儿对京剧接触很少,充满了神秘感。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特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课件、谈话、创作、欣赏作品中感受京剧脸谱色彩的鲜艳、图案的对称和造型的夸张。

2.欣赏京剧脸谱,了解色彩、造型与人物性格之间的独特寓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看过京剧,初步了解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

2.(物质准备):音乐《戏说脸谱》、脸谱PPT、无颜色脸谱若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唱歌导入,引出脸谱。

1、师:小朋友会唱《戏说脸谱》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唱唱。

2、幼儿唱歌结束以后,教师提问:

你们知道刚刚唱的是什么吗?(京剧)

3、教师小结:对啦!就是京剧。京剧在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了,很多人都喜欢京剧,不仅仅是因为好听还因为可以欣赏到美丽独特的脸谱。

4、刚刚小朋友唱的歌词中就有说到蓝脸、红脸、花脸、黑脸,这些脸谱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图片,幼儿初步欣赏脸谱的特点。

出示京剧脸谱与人脸图片,幼儿交流讨论,感知脸谱在色彩、五官造型、图案上的特点。

教师提问:脸谱与普通人脸对比,颜色有什么不同?(颜色更丰富)除了脸谱的颜色更多以外,五官有什么变化吗?(五官夸张)脸谱比人脸还多了什么?(花纹图案)

(三)、介绍京剧脸谱。

为什么脸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夸张的造型呢?小朋友猜猜为什么?(好看、显眼)小朋友说的都挺有道理的,其实答案都藏在图片里,我们一起来找找答案。

1、观察脸谱丰富颜色教师小结:红色代表个性忠诚;黑色代表勇猛有智慧;金色银色代表神魔妖怪;蓝色代表勇士;白色代表坏人。所以脸谱丰富多彩的颜色是为了反映角色的性格。

2、观察脸谱夸张造型教师小结: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大,这样画是为了让我们看清楚台上的是谁。

3、观察脸谱图案对称教师小结:左边和右边的图案是一样的,以鼻子为中心,左右对称。

(四)、幼儿自由创作脸谱

1、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适合自己的脸谱吧。(你觉得你是什么性格的,设计一张符合自己性格的脸谱!)

2、小朋友在设计时要注意像我们欣赏的脸谱那样颜色要丰富,五官要夸张,左右图案要对称。

(五)、欣赏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听创作者说出自己制作的脸谱用色和造型特点,以及作品的含义。)

(六)、戴面具表演幼儿戴面具边表演《戏说脸谱》边有秩序的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充分感受京剧脸谱的丰富色彩,体验到各种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篇5:大班美术详案教案

教学方法:

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我主要采用了欣赏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积极的身心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启发他们把这种思考方法应用到其它领域如:数学.作文.生活中.等各种问题上。增强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本节我利用大儿童漫画、资料、电脑、音乐等教学手段,使其脑、眼、耳、手协同利用,把这节课的重难点在轻松、愉快的操作中得到解决。

教学目标:

1、学习儿童漫画这一特殊绘画语言的基础知识和最基本思考方法,学会全面整体去观察对象,并启发他们用这种方法去解决数学、作文、为人处事等各种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激发小朋友思维的发展。

教学准备:

课前知识准备:带相关的漫画音乐、、黑板、电脑底版视频仪似壶似杯的罐

教学过程:

1、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触摸罐子。师:谁来告诉大家,这里面放的是什么?看看,阿童木举手了----师拿出画并送给举手的小朋友。

(孩子们,都兴奋的叫起来,羡慕获赠的小朋友,孩子们的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2、欣赏并感受范画的美。

师:老师还从网上找到了许多漂亮的漫画,想看吗?

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哪一幅画?美在哪里?

(多媒体的运用,使孩子们的视线立即集中到画面,一幅幅美丽的漫画映入他们的眼帘,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声,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观察兴趣。孩子们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喜欢的画。如:有的说罐的花纹做的很细,象真的一样;有小树、有蓝天,象拍得一张照片;这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孩子们大胆地发表了自己对艺术品的欣赏观点和对艺术的独特理解)

3、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

师:漫画真美,你们想不想也来尝试一下呢?那你打算把刚才摸到的东西画成什么呢?

交代要求:请你想好了再做,有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哦。

画的时候,将剥下来的废纸等放在筐子里。

使用小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4、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作画。

放着优美音乐,让幼儿在老师为他们准备好的纸画,营造意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配角,适当的给予帮助,如在孩子画花瓶画面上,引导他添加一些花纹之类的简单事物等。使画面更丰富。时常提问:你画的是什么?并加以引导。)

5、讲评。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的作品。你画了什么?(赠已画好的漫画给第一个拿画上来的小朋友、将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在介绍自己或是他人作品的过程,也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很棒,想不想和你的作品合影留念呀?小朋友合影。今天是我们小朋友第一次尝试画漫画,做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下次一定做得更好,我们把画拿到教室里布置出来吧!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开展地比较有连贯性、多媒体的运用,及赠送礼品,起到了增强幼儿活动兴趣的作用,发挥了多媒体在教学里的互动效应。给了小朋友触视觉的刺激,调动了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我准备材料准备,放手让孩子操作,使孩子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创作。最后通过与同伴作品的交流,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篇6: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画自己》

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画自己》

活动设计背景

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幼儿的动手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活动目标

1、会照着镜子,大胆地画出自己脸上细微的部分。

2、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和别人有不同之出。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1, 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画板,16K纸,水彩笔,每人一份。

2、在有大镜子的活动室进行。

活动过程

⑴照镜子,比较自己与别人在外形上的不同。

A我们的名字一样吗?我们相互之间长得一样吗?

B请你找个朋友,看看你们俩什么地方不一样?(启发自由结伴,相互比较)

⑵ 我们除了长得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从兴趣、爱好等方面谈)

(3)、小结:我们每人除了长相不同,喜欢的事情也个不相同。

(4)、请幼儿拿画板,在镜子面前画自己,能画出脸上细微部分。

(5)、幼儿作品展览,互相猜猜画面上画的是谁?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觉得幼儿做得很不错,关键成功的地方在于两点:开始部分以小朋友们自己将接触的'事物引入,幼儿对此兴趣很高;对于细节处我作了很好的准备:首先是孩子活动的组织,合作的要求等等,同时准备工作也比较充分,为了激发孩子兴趣和让幼儿勇敢的面对自己,事先我自己给幼儿面前做了示范,孩子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去东西学习。

经过一堂课下来大部分的小朋友完成得不错,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小朋友没有投入到课堂当中来,可能是在引导过程中做的不足。以后的教学中应多注意加强这些弊端的改进。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而努力。

篇7:幼儿园美术教案详案

【活动目标】:

1、感知颜色混合后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色彩变化的兴趣。

2、提高对颜色的感知能力和对颜色的搭配能力。

【活动准备】:

1、红、黄、蓝三个颜色宝宝。

2、童话城堡 西瓜 葡萄 橘子 城门图片。,3、油画棒.

4、轻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感知色彩美1、出示颜色宝宝红黄蓝。

2、介绍什么是三原色。

教师:现在屏幕上有哪三个颜色宝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朋友要记好了哦!(告诉幼儿红黄蓝是三原色)二、情境游戏探索色彩美.

1、创编故事感受颜色的神奇.

2、打开城门了解颜色多变的方法.

(1)开第1一3扇门城门紧锁着,红色的宝宝看了看连忙说:“我有办法了可以将一扇门涂上红色”,小朋友们猜一猜黄宝宝和蓝宝宝会怎么说呢?(幼儿举手回答并能把城门涂上红色。)(2)开第4-6扇门师:现在我们已经涂上了几种颜色?几扇门?还差几种颜色?(幼儿答出已经有了三种颜色,还差三种颜色.)可是我们现在只有红、黄、蓝三种油画棒,要怎样才能变出其它三种颜色呢?

归纳小结两种颜色搭配的方法,用儿歌的形式记住。(附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橘色。红和蓝,手拉手,变变变,变紫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变变,变绿色。)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另外三种颜色,这就是《多变的颜色》.

教师引导幼儿自己用颜色混合后得到的新颜色,逐步将其它三扇门的颜色填满--打开城门.孩子们很高兴,欢呼着。主人说现在你们可以进入果园了。

三.进入果园,寻找色彩美。

1、果园里的果实真多,很想吃呀!咦,果园的主人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礼物,小朋友们快来看看吧!(西瓜、葡萄、橘子)你们说说西瓜、葡萄、橘子分别是什么颜色?

2、那我们也能自己给它们涂上漂亮的颜色了吧!(发给孩子们没有颜色的这三种水果,引导幼儿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涂水果)3、涂一涂(播放轻音乐,幼儿作画。)四、作品展示 欣赏色彩美速度快的涂的好的给予奖励。

五、结束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红、黄、蓝颜色中红黄混合变成桔色、红蓝混合变成紫色,蓝黄变成绿色的方法.今后我们就可以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现在我们跟颜色宝宝说再见吧!

[幼儿园美术教案详案]

篇8: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树枝印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学设计:树枝印画

活动生成

我们幼儿园里有一棵古老的石榴树,我常常带小朋友们在石榴树下游戏。秋天,当天气变冷,石榴树上的叶子纷纷落到地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把我和小朋友深深吸引住了。我们围着石榴树欢歌笑语。小朋友对它的变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老师!你看,没有叶子的石榴树也挺美的。”孩子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导幼儿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进行创作或开展活动,孩子们一定喜欢。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树枝印画》。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树枝抹、压后的独特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2.尝试运用不同树枝大胆印画,添画,体验树枝添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树枝,棉签、水粉颜料、调色盘、卡纸、白纸若干。

2.教师制作的树枝添画成品若干幅。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作品的美。

师:“今天,我带来了几幅画,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示范画若干幅。)

幼:“哇,真漂亮!”

师:“画上都有什么呀!”

幼:“有太阳、小鸟、小老鼠、树……”

师:“还有什么?”

幼:“树。”

师:“这些树长得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怎么不一样?”(边指树,边提问。)

幼:“有的树干粗,有的树干细。”

幼:“有的树干很多,有的很少。”

师:“你看到这些画有什么感觉?”

幼:“我感觉很美。”

幼:“我感觉很漂亮!”

2.根据画面内容,猜想所用的工具及方法。

师:“这么美的画,猜一猜是用什么材料和工具画出来的?”

幼:“用颜料。”

幼:“用油画棒。”

师:“今天,我把绘画的材料和工具也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出示树枝。)

师:“这是什么?”“认识吗?”

幼:“树枝。”

师:“它叫侧柏,是柏树的一种。大家看,这个树枝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呢?”

幼:“老师,和这一幅?”

师:(手拿石榴树枝)“看,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这个树枝的吗?是在我们幼儿园的石榴树下捡到的。看看它和哪幅画上的树一样。”

幼:“老师,和这幅一样。”

师:“除了树枝,还有颜料、盘子……”

师:“现在再来猜猜看,怎样用这些材料和工具画出这么美丽的画来?”

幼:“用树枝照着画。”

幼:“把树枝放好,再用颜料比着画。”

幼:“给树枝刷上颜料,再印在画上……”

幼:“把树枝粘在纸上再涂颜色。”

3.教炳与幼儿共同探讨树枝添画的方法。

师:“想一想,老师是怎样用这些工具画出这些作品的?”

幼:专心想。

师:“首先,我选一张纸做好准备。想一想第一步,我首先做什么?”(老师手拿树枝来引导幼儿。)

幼:“涂上颜色。”

师:“怎样涂?”

幼:“用刷子涂上。”

幼:“用树枝,往颜料上涂一涂。”

师:选择正确的方法来做。

幼:开始印。

师:“怎样印?”。

幼:“用小手印。”

幼:“不行,这样手会脏的。”

幼:“找一张纸来。”

幼:“用废纸……”(孩子与孩子之间因为“用什么来印”相互讨论,开动脑筋想办法。这是幼儿与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

师:“看看我们请报纸来帮忙可以吗?”

师:“印出树枝后,我们把报纸合起来,放到一边。再印时,再请报纸来帮忙。”

师:“然后,我们用棉签帮忙,点上自己喜欢的东西。”

幼:“我喜欢香蕉。”

幼:“我喜欢苹果。”

师:“好,我们点上。”

(就这样,在讨论、探讨中,幼儿掌握了树枝添画的基本步骤。)

4.幼儿绘画。

在音乐的伴奏下,幼儿自由选择工具进行树枝添画,体会作画带来的乐趣。

5.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合影留念。

倾听幼儿介绍,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的作品讲给老师或小朋友听,最后,请小朋友高举作品合影留念。

(这个环节把活动推向高潮,让幼儿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激励幼儿继续探究新的问题,就这样整个教学活动在探索中快乐地结束。)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性高;环节设计中,猜想――验证的过程大大增强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幼儿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

活动中不足之处:在让幼儿猜想用什么工具、材料绘画出这些作品时,我只是简单地重复幼儿的语言,没有提升幼儿的思维朝自己的.活动目标进行,这说明我的教学机智需进一步提高。

活动点评

1.选材有特色。石榴树枝、侧柏树枝、竹枝等,特别是侧柏树枝,当印到白纸上后,侧柏的枝叶隐隐约约,配上不同的颜色,印染的效果好似来到了秋天的树林一样。

2.多通道感受,整节课可以用“美”字来形容。开始环节,当一幅幅作品展现在幼儿面前时,我们听到了孩子们的惊叹声,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创作兴趣。整个环节中,教师与幼儿平等沟通的教态、幼儿兴趣盎然地制作树枝添画的过程及幼儿手拿自己的作品向小朋友及客人老师展示时的自信、兴奋表情,无一不是美的欣赏。

3.本节教育活动改变了以往美术活动审教师讲解、幼儿学习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扩展幼儿思维的猜想――验证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幼儿猜想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工具、怎样操作而绘画出来的,加深了幼儿对工具、绘画方法的认识并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示范绘画的过程,渗透了规则意识的培养。当树枝在调色盘中蘸好了颜料,放到白板纸上用报纸压印后,报纸怎么办呢?教师告诉幼儿:“把报纸叠一下放到一边,等再印时,再拿一张报纸印。”教师不留痕迹地把印的方法融合其中,巧妙地教给了幼儿。

篇9: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手臂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手臂蛇》含反思

活动背景: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一次户外活动,那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场地上一起做“踩影子”游戏,个别孩子玩得有点热了,就撸起了袖子管,这时杨轶凡小朋友高举着手臂向我喊道:“老师,快看,我的蛇在游动!”我扭头一看,真的!他的手臂在不停的扭动着,真像一条蛇!于是我就想何不让所有的孩子都来做一回手臂上的动物,体验一下在手臂上作画的感觉。

活动目标:

1、能在自己的手臂上大胆地创造,画出与众不同的`的动物形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体验美术创作给自己带来的美感和快乐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各色水粉颜料、排笔、抹布、积木、小树枝、彩纸、

2、花纹图案(奶牛、梅花鹿、花豹、蛇、长颈鹿、斑马、老虎)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选美大赛,你们看,谁来参赛了?(师用手臂作孔雀状)

幼:是孔雀。

师:这回又是谁来了?(师作蛇状)

幼:是一条蛇。

师:这蛇还有一条长长的舌头,你们看,蛇吐着长长的舌头说‘我也来参加比赛’。(师随意地取一张纸条剪成“舌头”状,而后把纸条粘贴在手中做舌头)

(评析:活动的开始是以动物王国举行选美赛为切入口,引起幼儿对用手创作动物形象的兴趣,老师很随意地选用辅助材料来完善动物造型,为下一环节的迁移应用作了很好的铺垫。)

2、玩一玩,变一变,引导幼儿探索。

师:请你也来请一位动物朋友,先把左手的衣袖管撸起,露出手臂,然后在桌子上找一样东西,放在手中,看看像什么?再看看边上的小朋友做的是什么动物,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尝试用手臂做各种动物,自由交流。

师:请哪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请的是什么动物?用了什么材料?

幼:我用积木做了牛的角。

幼:我用小树枝做了梅花鹿的角。

(评析:第一次操作要求具体明了,幼儿操作活动时,既有同伴间的自由交流,也有集体交流,自己动手创作动物形象令他们充满了好奇,也为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营造了宽松、愉快的心理氛围,在玩乐中幼儿即动手,又动口动脑,有效发展了创造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3、看一看、比一比,帮助幼儿掌握图案。

师:小朋友的手可真能干,请出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可是他们没有漂亮的衣服怎么去参加比赛。来,我们来为这些小动物穿上合适的漂亮衣服?

(师出示粘贴成圆桶状的图案)

活动反思:

活动以发展创新精神、时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作。幼儿的自由创作和教师的评价,充分地体现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和谐师生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还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篇10: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竹子大变身》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竹子大变身》含反思

活动意图

在农村,竹筒是常见的东西,许多孩子能够用竹筒来玩不同的游戏,但是用竹筒制作物品来玩倒是很少见。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的设计、制作来培养幼儿的大胆创新精神,既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幼儿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经验和成果,让幼儿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2、启发幼儿大胆的猜想探索竹筒可以制作的玩具,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竹筒半成品、竹片、线、泡沫胶、各种颜色的纸、水彩笔等物品。

2、竹筒制作的高跷、水枪、水桶。

3、沙子、水、石头。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的小伙伴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出示竹子各部分,如:竹节、竹筒、竹竿等。)

教师逐一进行介绍。

二、幼儿探索活动。

1、请幼儿自主玩竹子材料。

2、请幼儿将竹子材料与沙子、石头、水结合进行探索:可以怎么玩?

3、幼儿介绍、交流、分享。

三、幼儿再次探索。

1、观察探索。教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竹筒制作的不同玩具如:水桶、高跷、水枪等。)小玩具今天要邀请和小朋友们一起来玩游戏,但是小朋友们要动脑筋,想想这个玩具是怎么玩的,此外还可以怎么玩。(将幼儿分为几组,每一组拿一个竹子制作的玩具,试玩玩具。)

2、分析讨论。教师:小朋友们拿到的是什么玩具呀?“"是用什么做出来的?看一看是怎么做的?(让幼儿知道竹筒可以制作很多不同的玩具。)请小朋友说一说,小朋友平时是怎么玩竹筒的?(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玩竹筒的经验。幼儿讨论后,教师向幼儿介绍玩具的玩法和制作经验。)

四、操作与实验。

1、教师:我们今天来设计一个新的玩具吧!(幼儿大胆发挥想象设计竹子玩具,讲述玩具的名字叫什么、是什么玩的,并说一说这个玩具应该怎么样制作?)

2、幼儿操作。

(1)教师出示辅助工具,让幼儿了解其用途。

(2)请幼儿用线、泡沫胶等其他物品辅助制作玩具来完成自己的`设计,尝试制作自己所想的玩具,在操作中摸索经验。(交代幼儿注意安全,可以请教师来帮助完成。)

(3)欣赏幼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作的玩具。(如:飞机、双响筒、小竹人等。)

五、分享与交流。

1、展示:将幼儿的作品进行陈列、展示。

2、和大家一起分享制作的玩具及玩法,说说自己制作玩具的过程及做法。

六、延伸活动。

提供更多的竹子材料(如竹节头、竹片、竹竿、竹根等),让幼儿探索制作更多的竹制玩具。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机会让幼儿大胆的设计和猜想,通过探索实践来制作玩具,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先探索玩竹子,分享、交流经验,又增加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然后幼儿继续分享交流玩竹子的经验,最后在积累了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制作各种各样的竹制玩具。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使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运用。

篇11:幼儿园大班美术《浆糊印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浆糊印画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2、乐意与同伴合作,共同进行创作活动,并能通过协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交流,提高口语表述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两人一份,里面有:彩色浆糊一盆,刷子两个,小棒若干,毛巾一块,白纸两张,报纸一张。

2、教师与幼儿相同的材料一份,另加浆糊一瓶,颜料一瓶。

3、课件一个,电脑一台,电视一台,转换器一个,音乐一盒。

4、幼儿成圆桌式围坐。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浆糊印画的效果。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故事性、情节化,使活动在点燃幼儿创作欲望的同时,为他们有目的地合作建构画面作铺垫。

师:老师的电脑里有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和平时的画一样吗?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原来这幅画中还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附自编故事:一天,大狮子出来找事物吃,天上的小鸟看见了,连忙大声喊:“大狮子来了,快逃啊!”,小动物们听到了,都躲了起来,小兔子躲在了草丛里,大狮子没看见,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浆糊印画的三个步骤,并与老师共同进行初次的尝试。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一个小片子,看了就知道了。

(幼儿看课件,师根据课件的放映情况作讲解)

师:两只老鼠出来偷油吃,它们看见了一瓶果酱,哎呀!果酱打翻了,红红的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见了,可高兴了,它们这边吃一口,那边吃一口,留下许多的线条。果酱太多了,有什么办法把剩下的果酱带回洞里,慢慢吃呢?两只老鼠商量了起来。小朋友,你们也来给小老鼠出出主意。(幼儿自由讨论一下)小老鼠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瞧!它们拿来了什么?(纸)他们把纸在果酱上压了压,然后拖着纸回洞了。我们来看看纸上有没有沾上果酱呢?(幼儿再次猜想)

师:原来这幅画就是这样变出来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瓶果酱,我们也来试试这种画画的方法,画一幅果酱化,好吗?

师:我把这张纸当作地板,我们首先该怎么做呢?

师:哎呀,果酱没有铺开来,怎么办?老师这里有这些工具,请谁来帮忙?(出示刷子和小棒,幼儿自由选择,引导幼儿知道用刷子刷),(请幼儿自己尝试后,教师示范,要求刷得薄而匀)

师: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是怎么做的?我们没有尖尖的的嘴巴,而且掉在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吃,那有什么办法刮出线条来呢?(引导幼儿探索用小棒刮掉果酱,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们怎么样把它变成一幅画呢?(引导幼儿思考用白纸印,教师与幼儿共同印画,启发合作)

师:我们一看,白纸上会变出什么?哇!我成功了!大家一起祝贺我一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对,进行活动。

师:两只小老鼠用这种方法变出了一幅“大狮子与小动物”的图画,老师也变了一幅画,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心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象小老鼠一样,先找一个同伴,把你的故事和他讲一讲,然后,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样把它画出来。(鼓励幼儿自由结对,然后分散到教室四周,找一份材料开始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更合理地刷色,启发他们注意画面的情节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合作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设置问题,指导先完成的各组幼儿进行互相交流自己的图画,如:你知道我的画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4、作品展示与成果分享。

师: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吧!你们真棒!表扬一下自己!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大胆地讲给我们听呢?(根据幼儿的作品及讲述情况进行表扬与鼓励)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画画方法,果酱印画,你们知道这果酱是怎么做成的吗?(幼儿猜想,教师出示浆糊和颜料进行搅拌操作)

师:原来果酱是用浆糊和颜料搅拌出来的,所以果酱印画又叫作浆糊印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作画方法,有人用沙子画画,有人用泥土画画,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能多观察,多尝试,下一次,你们来把你们发现的新方法教给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指导幼儿合作把操作材料搬出活动室)

篇12:幼儿园大班美术优秀教案:印画

活动目标

1.在看一看、玩一玩、印一印、说一说等系列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印画兴趣。

2.能积极的参与活动中,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树叶、豆子、动植物图片、绘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对称动植物图片,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特点。

2.出示对称印画作品,启发幼儿展开讨论,怎样才能让画面达到对称效果。

3.教师示范制作对印画过程,将纸分成两半,在纸的一半刷上水粉颜料,在颜料没干的'时候,将另一半对折印上去,打开后即完成。

4.幼儿自由选择一种对称的动物或植物,进行对称印画创作。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篇13:幼儿园印画美术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手的作用及五个手指各自的名称和用途。

2、愿意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

3、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活动重点:

愿意大胆参与尝试手指印画,能在单个手指印画的基础上,进行多个手印的组合印画。

活动难点:

能发挥想象力利用不同手印的外形特点,添画出各种不同生动有趣的形象。

活动准备:

1、大手教具一个、教师范例画(单个的手指印画和手指组合印画)

2、幼儿用纸、颜料、抹布、铅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以猜谜游戏,导入活动。

教师: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猜一

猜?

教师: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来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劳动人人夸。(手)

2、师幼共同讨论:“我的小手真能干”

(教师出示一只大手的图片)

教师:这是手妈妈,看一看她有几个手指宝宝?

教师:你知道这几个手指宝宝的名字吗?(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

教师:你最喜欢那个手指宝宝?你能用它做什么?

3、讨论“手指王国”

(教师出示“手指印画”的范例)

教师:今天一群生活在手指王国的.人要举行盛大的聚会了,看看都有谁来参加了?(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的内容。)

教师:你想参加吗?那你会代表谁来参加?(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

4、示范与讲解:

教师向幼儿示范手指印画的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步骤:

(1) 用任意一指蘸颜料,在合适的位置用力按。

(注意手指蘸的颜料要覆盖整个指肚。若颜料太稀,注意在颜料盒旁边刮一下;若颜料太干,注意尽量让颜料覆盖整个指肚;可以尝

试分别用五个手指进行印画,注意一个手指尽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

(2) 待颜料干后,用铅笔在按出的形状上进行添画、创意。(鼓励幼儿尝试用多个手印进行组合创意。)

二、基本部分: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尝试将手印添画出印各种各样的形象,提醒幼儿将手印进行大胆组合。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对作品进行大胆创意。)

三、结束部分:

幼儿作品展示,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作品,启发幼儿相互评价作品。、

延伸活动:

1、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将手印画设计地更有情节,然后投放到阅读区讲给同伴听。

2、在手指印画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手掌印画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印画方式,让画面更丰富。

3、制作贺卡,将手印画和其他绘画形式加入其中。

篇14:幼儿园印画美术教案

活动名称:泡泡花(中班)

东余杭路幼儿园 马叶佳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泡泡上添画,表现春天花儿开放的情景。

2、感受泡泡画独特的趣味和美感。

活动准备:自制颜料泡泡水、吸管、炫彩棒、印画餐巾纸、吸管回收罐 活动过程(出自: 博 文学习网:中班美术泡泡印画教案):

一、观看视频,回忆吹泡泡的方法。

1、出示吸管和颜料:这是玩什么的?你吹出过什么样的泡泡?

2、(看视频)每次吹都有泡泡吗?怎么每次吹的泡泡都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原来,吸管的远近、颜料的多少、吹的力气、吹的次数都会让你吹的泡泡发生变化,你们真的很会发现哦。

二、想象讨论,激发表现的愿望。

1、吹泡泡除了好玩,还能画画呢,想不想试试?(出示大草地)

2、在春天的草地上,泡泡会变成什么呢?

3、这是泡泡第一次画画,炫彩棒也来帮忙了,如果泡泡变……,画些……更漂亮?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幼儿吹泡泡的情况,提醒幼儿先调换吸管再换色。

2、启发幼儿用不同的线条或图形添画花瓣,及时分享同伴的创意。

3、及时捕捉幼儿独特的想法,鼓励幼儿根据泡泡的形状有目的地添画。

四、作品展示,欣赏交流。

1、这么多泡泡来到春天的大草地上,变出了什么呢?

2、出示欣赏作品,还是春天的花儿最美丽。

篇15: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浆糊印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浆糊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尝试浆糊印画的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形成积极探索的良好习惯。

2、乐意与同伴合作,共同进行创作活动,并能通过协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3、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交流,提高口语表述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5、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两人一份,里面有:彩色浆糊一盆,刷子两个,小棒若干,毛巾一块,白纸两张,报纸一张。

2、教师与幼儿相同的材料一份,另加浆糊一瓶,颜料一瓶。

3、课件一个,电脑一台,电视一台,转换器一个,音乐一盒。

4、幼儿成圆桌式围坐。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感受浆糊印画的效果。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故事性、情节化,使活动在点燃幼儿创作欲望的同时,为他们有目的地合作建构画面作铺垫。

师:老师的电脑里有一幅有趣的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和平时的画一样吗?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师:原来这幅画中还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附自编故事:一天,大狮子出来找事物吃,天上的小鸟看见了,连忙大声喊:“大狮子来了,快逃啊!”,小动物们听到了,都躲了起来,小兔子躲在了草丛里,大狮子没看见,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浆糊印画的三个步骤,并与老师共同进行初次的尝试。

师:这个有趣的故事是怎么画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片子,看了就知道了。

(幼儿看课件,师根据课件的放映情况作讲解)

师:两只老鼠出来偷油吃,它们看见了一瓶果酱,哎呀!果酱打翻了,红红的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见了,可高兴了,它们这边吃一口,那边吃一口,留下许多的线条。果酱太多了,有什么办法把剩下的果酱带回洞里,慢慢吃呢?两只老鼠商量了起来。小朋友,你们也来给小老鼠出出主意。(幼儿自由讨论一下)小老鼠想出了一个办法,是什么办法呢?我们来看看。瞧!它们拿来了什么?(纸)他们把纸在果酱上压了压,然后拖着纸回洞了。我们来看看纸上有没有沾上果酱呢?(幼儿再次猜想)

师:原来这幅画就是这样变出来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瓶果酱,我们也来试试这种画画的.方法,画一幅果酱化,好吗?

师:我把这张纸当作地板,我们首先该怎么做呢?

师:哎呀,果酱没有铺开来,怎么办?老师这里有这些工具,请谁来帮忙?(出示刷子和小棒,幼儿自由选择,引导幼儿知道用刷子刷),(请幼儿自己尝试后,教师示范,要求刷得薄而匀)

师:果酱铺了满满的一地,小老鼠是怎么做的?我们没有尖尖的的嘴巴,而且掉在地上的东西也不能吃,那有什么办法刮出线条来呢?(引导幼儿探索用小棒刮掉果酱,教师示范)

师:现在,我们怎么样把它变成一幅画呢?(引导幼儿思考用白纸印,教师与幼儿共同印画,启发合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白纸上会变出什么?哇!我成功了!大家一起祝贺我一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3、幼儿自由结对,进行活动。

师:两只小老鼠用这种方法变出了一幅“大狮子与小动物”的图画,老师也变了一幅画,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心中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今天,我们也象小老鼠一样,先找一个同伴,把你的故事和他讲一讲,然后,一起商量一下,怎么样把它画出来。(鼓励幼儿自由结对,然后分散到教室四周,找一份材料开始活动)

教师指导幼儿更合理地刷色,启发他们注意画面的情节性,鼓励他们自己解决合作活动中产生的问题。设置问题,指导先完成的各组幼儿进行互相交流自己的图画,如:你知道我的画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

4、作品展示与成果分享。

师: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吧!你们真棒!表扬一下自己!

师:刚才,老师听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谁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大胆地讲给我们听呢?(根据幼儿的作品及讲述情况进行表扬与鼓励)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画画方法,果酱印画,你们知道这果酱是怎么做成的吗?(幼儿猜想,教师出示浆糊和颜料进行搅拌操作)

师:原来果酱是用浆糊和颜料搅拌出来的,所以果酱印画又叫作浆糊印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作画方法,有人用沙子画画,有人用泥土画画,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在平时能多观察,多尝试,下一次,你们来把你们发现的新方法教给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好吗?

(指导幼儿合作把操作材料搬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通过本堂课我发现幼儿在亲自作画时非常的高兴,和同伴相互合作的很好,也很团结,更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提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我认为只要一堂课满足孩子的需求,完成了一堂课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篇16: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对称的事物》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对称的事物》含反思

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到“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前段时间,我们班进行了一次有关京剧脸谱的艺术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此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我的引导和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对称的奥妙,他们兴奋得告诉我:“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由此生成了“对称”这一综合活动的内容。上周,我和孩子们、家长们一起搜集身边具有对称美的物品,在本次活动中,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并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对称美。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概念,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

2、通过各种活动表现对称美。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若干对称和不对称的图片、物品。

2、投影仪、大屏幕。

3、各种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对称美,请幼儿讨论并大胆讲述。

――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麽?

2、游戏:“找翅膀”。

――蝴蝶妹妹很伤心,因为她丢了漂亮的翅膀,她想请你们帮她找找。

――蝴蝶妹妹非常的高兴,她把漂亮的翅膀送给你们表示感谢。

3、利用投影仪,欣赏对称美。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图案多是对称的,请看!

――小动物们也喜欢对称,你看不光是蝴蝶,这支可爱的甲壳虫他身体也是对称。

4、教师小结。

――我们看到的这种颜色、大小、形状、花纹一样的图案就叫做对称。

――你看到对称的图案后又什麽感觉?(整齐、庄重)

5、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图案。

――想一想,我们的活动室,家里还有那些对称的地方?

――找一找,我们周围的对称的图案藏在哪里?

6、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表现对称美。(装饰、印染、剪纸、插塑)

――你们想设计师对称的图案吗?快动手吧!

活动反思:

孩子们掌握得很好,从轮廓到图案到颜色,都能够遵循对称的手法去表现,并能从中寻找到生活中关于对称的事物,尝试用对称美去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篇17: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小丑的狂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小丑的狂欢》含反思

设计意图:

长期以来,我们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几乎是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的格局一统天下。但随着我园美术课题研究的深入,我深深地认识到美术欣赏活动也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纲要》中也指出:“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这与我园的美术课题总目标的第一点“感受生活”不谋而合,而这个“艺术”,我想也包括名画作品。因此,在上学期,我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一些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的作品张贴在绘画活动室,来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体验。但我们小朋友看了都说是鬼画鬼脸,成效不是很明显。因此,在本学期,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幼儿进行名画欣赏,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幼儿对艺术作品敏锐,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这次欣赏活动我选择了画家米罗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米罗是一位“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洋溢着孩子式的快乐气氛,具有稚气的想象和天真的幽默感。这与孩子们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心灵十分贴近。而《狂欢节》这幅作品描写了动物唱歌、跳舞、游戏,很贴近幼儿的生活体验。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名画作品中夸张有趣的形象和喜庆热烈的色彩,并理解作品的内容。

2、大胆想象,积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初步运用大师的手法尝试作画。

教学准备:

教具:名画《小丑的狂欢》,磁带一盘。

学具:黑笔,纸。

教学过程:

(一)介绍米罗,引发兴趣。

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个非法有名的大画家叫米罗,米罗爷爷可喜欢为小朋友画画啦!他的画非常奇妙、有趣,颜色也特别漂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米罗爷爷的画,你们想看吗?

(二)出示名画,引导欣赏。

1、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告诉老师,你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梯子上长出了耳朵,木头上长出了眼睛,真有趣!小动物们在干什么?)

2、你能猜出它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吗?画面上除了有趣的小动物外,还有些什么样的线条,你看了这些线条有什么感觉?

3、米罗爷爷画的小动物、线条都很有趣,他选的颜色也很漂亮,他用了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这幅画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为什么?(幼儿说出自己对不同颜色的理解)

4、米罗爷爷在这幅画里藏了好多的故事,你能把它讲出来吗?

5、你看了这幅画有什么感觉?想做些什么事情?

6、小朋友讲得真好,原来米罗爷爷的这幅画说的就是小动物在唱歌、跳舞、做游戏,开联欢会呢。

7、你为这幅画起个名字好吗?

(三)听音乐、感受。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自己变成画中的小动物,听着欢乐的音乐去想象开联欢会的情景吧。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绘画。

1、画上你最喜欢哪个形象或小动物,请把它画下来。

2、再根据自己画的形象进行分割、重组。

(五)展示幼儿作品并讲评。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篇18: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大富春山居图》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大富春山居图》含反思

活动背景:

中国画伴随着悠久的中国文明生长,经历了风霜雨雪、兵荒马乱的两千多年岁月考验,留下了举世瞩目的艺术珍品。中国画家画山水不像西洋画家画风景那样,把自己的眼光局限在孤立的视点上,能在不同时间,从不同地点“搜尽奇峰”,在一幅长卷中尽情描绘,使人感到“可游”、“可居”。

进入大班,孩子们的名画欣赏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长卷山水画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显得比较陌生,因此,有必要引导孩子亲近并喜欢山水长卷画,通过欣赏,不仅能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国山水长卷画的艺术特色,更让他们用语言、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我们江浙一带景色明媚,山清水秀,显示出江浙山水特有的艺术魅力。画家黄公望创作的长卷画《富春山居图》,描绘的是浙江富春江一带的景色。两岸峰峦坡石、山村亭台、江面渔舟小桥、飞泉茂林,内容极为丰富,令人目不暇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要,实施了欣赏活动《富春山居图》,让山水长卷画继往开来,犹如参天大树,根深叶茂,开花结果,散发出旺盛的生命芬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山水长卷画的艺术特色。

2、感知理解画面,感受画面所传达的意思。

3、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课件《富春山居图》、古筝曲《高山流水》、名画图

2、经验准备:观察自然风光,并丰富幼儿关于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方面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调查幼儿喜好。

1、调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喜欢的画贴上标记。

这里有两幅画,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呢?请你把大苹果送给它。提问:你把大苹果给了谁?为什么?

2、分析:这是一幅国外的风景画,喜欢的多一点,这是我们中国很久以前古代的画,喜欢的'少一点。是不是觉得古时侯的山水画离我们太远了,因为不了解,所以不喜欢?没关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亲近它,了解它,欣赏它。

(二)欣赏古筝乐曲。

1、欣赏乐曲: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古筝曲,请小朋友静下心听一听有什么?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这首古筝曲叫什么名字?(高山流水)

2、引出作品:我国古时候的画家把山和水作为主要的绘画素材,特别喜欢画山和水。这是著名的一幅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在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中也播出过,是我国的国宝。画家的名字叫黄公望。

(三)比较画面不同。

1、描述特征:国外风景画(树:法国塞尚)的感觉小,就象照相一样,站在一个地方,只能拍到镜头中的的东西,有个焦点,再放射出去,近的物体大,远的小,镜头外的就拍不到了。《富春山居图》是很长的一幅长卷画,高33厘米,长688厘米。

2、启发思考:《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3、小结:原来,它不是像我们平时经常看到的近大远小,放射出去的画法,画家观察景色不是站在一个地方,而是走来走去看,目光移动,把看到的东西用分散的很多点的方法画,把许许多多景物画成一样的大小,散点在一个画面。我国画家喜欢表现山川江河,甚至想把整条长江都画到一幅画中。

(四)游览画面风光。

1、坐船游览,卧游山水。

(1)了解“卧游”。

古时候,人们发明了“卧游”山水的方式,人在画中游,用看山水画来代替游览。有了长卷画还真方便,就像我们在家中看电视一样,躺在床上、沙发上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地风光。画家可真聪明,真了不起!

(2)体验“卧游”。

画面上富春江的风光真美,让我们一起乘上小船,游览一下吧,看一看,有些什么?

提问:景物随着船的移动在动呢,刚才卧游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是不是每座山、每棵树都是一个样子的?请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3)小结:几十个山峰,一个山峰一种形状;几十棵树,一棵树一种样子,还有小船、小桥、亭子、茫茫的江水,景色非常优美。

2、划船畅游,动作表现。

(1)提问: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现在你们喜欢这幅画吗?

(2)动作表现:畅游在山水中,心情非常愉快,我们再来当一回开心的游客,这次,(教案、网)可以划着小船,边游玩,观看景色,还可以用动作学一学山、水和树不同的样子。

(五)探讨表现手法。

1、提问:这么多景物,画家是用什么画的?你们知道这幅画的工具材料吗?

2、讨论:画家是用毛笔和墨色来画的,在山水中,还有大片大片的空白。我们生活的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但为什么画家笔下的山水是黑白的水墨颜色呢?黑白给你怎样的感觉?(安静)

3、小结:中国的古代,有段时期经常发生战争,所以,许多人喜欢大自然,和山水为伴,出现了许多山水画家。《富春山居图》画面用墨非常淡雅,只有点树叶时用上浓墨,说明画家心情很平静、很平淡,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

(六)拓展其它作品。

1、提问:关于这幅画,你还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告诉幼儿:还有许多的知识和问题我们以后再学习。

2、介绍:长卷画的作品还有很多,有一幅长卷画《清明上河图》,就画了500多个人,50多头动物,车、轿子20多辆,20多只船,还有一百多个店铺。

活动延伸:

合作表现长卷画《美丽的张家港》

活动反思:

中国长卷画堪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造,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富春山居图》这一活动,体现出了丰富的情、趣、美。

1、情:

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年纪已近八十岁了,花费了七八年功夫,长期身居山水丛林之间,观察树木百态,细看激流浪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把知识、情感全都融汇到笔墨中,值得细细地品味。

2、趣:

通过比较和介绍,激起了幼儿主动参与欣赏活动的愿望。尤其是游览画面风光,卧游山水,在“咫尺”的画面上一览“千里”风光,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3、美:

美是艺术活动的核心,活动组织形式和内容具有浓郁的艺术美,通过感受画面意思,初步了解中国山水长卷画的艺术特色,在体验美的同时,也分享了美,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相关文章:

1.《树枝印画》大班美术优秀教案

2.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帮助别人》含反思

3.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有趣的西瓜皮》含反思

4.幼儿园大班科学详案教案《我们来抽丝》含反思

5.幼儿园大班语言详案教案《有趣的西瓜皮》含反思

6.幼儿园大班民间游戏活动详案教案《跳房子》含反思

7.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替换想象画》含反思

8.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夸张画》含反思

9.幼儿园小班语言详案教案《礼貌》含反思

10.幼儿园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我喜欢的动物》含反思

下载word文档
《幼儿园大班美术详案教案《树枝印画》含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