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
“Mogrephenu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
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在口语交际的互动中,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自我介绍(听说训练)。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三、听人介绍
1、初听录音,整体感知
A、提要求。
B、放录音。
☆听的要求:集中注意力听,用心记住主要内容。C、查效果。学生口头填空:
这位同学先介绍自己叫( ),是( )学校( )年级的`学生。接着说自己今年( )岁,属( ),脾气( )。最后说自己喜欢( ),爱养(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自我介绍(听说训练)》。
2、再听录音,感受重点。
A、提要求。
B、放录音。☆听的要求:抓住重点听。C、查效果。
三、相互介绍
1、一问一答交际训练。2、抓特点片段训练。3、全面介绍自己。☆先自己准备(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
A、同学互相介绍。B、指名上台介绍,师生评议。
四、向不同班、年级学生教师介绍自己。请几名其他班、年级的学生老师来,让学生介绍自己。
五、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作业
篇2:听说训练《自我介绍》
目标:
能认真听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说出他从哪几方面做了自我介绍。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
过程:
一、明确学习要求。
二、指导听别人的介绍。
1、先介绍自己的名字,介绍自己的'学校。
2、接着介绍自己的年龄、生肖、爱好和脾气。
3、再用具体事例,重点介绍自己的性格和兴趣爱好。
三、指导学生自我介绍。
篇3:自我介绍(听说训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口语交际的互动中,初步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听人讲话的习惯。
2、能从几个方面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三、听人介绍
1、初听录音,整体感知
A、提要求。
B、放录音。
☆听的要求:集中注意力听,用心记住主要内容。C、查效果。学生口头填空:
这位同学先介绍自己叫( ),是( )学校( )年级的学生。接着说自己今年( )岁,属( ),脾气( )。最后说自己喜欢( ),爱养( )。
2、再听录音,感受重点。
A、提要求。
B、放录音。☆听的要求:抓住重点听。C、查效果。
三、相互介绍
1、一问一答交际训练。2、抓特点片段训练。3、全面介绍自己。☆先自己准备(给予充分的准备时间)
A、同学互相介绍。B、指名上台介绍,师生评议。
四、向不同班、年级学生教师介绍自己。请几名其他班、年级的学生老师来,让学生介绍自己。
五、归纳总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
六、作业
[自我介绍(听说训练)(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听说训练
与人交谈,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
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抓住中心和要点
听读记叙性的文章,听清楚所写的人和事
听读说明性的文章,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听读议论性的文章,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
听课、听报告,能作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
参加讨论,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
篇5:听说训练
说普通话
当众说话,语音清晰,音量适当,态度自然
说话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
说话注意对象和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课堂答问,参加讨论,积极主动,说话比较简要,有针对性
讲述见闻,内容具体,有条理性,用比较恰当的语调表达感情
按一定的顺序,用恰当的方法,口头介绍事物的特征
扣住话题发表意见,观点清楚,有一定的说服力
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在听说训练方面有不同的要求。外交人员、节目主持人、广播员、公关人员、思想宣传工作者、商业营销人员……在听说能力上,都应进行适合于其专业需要的训练。其训练内容层次较高,也较为专门化。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中的听说训练,其内容应是基础性的。因为听说能力是公民素质中的一种必要的、不可或缺的能力,应据此确定训练内容。这种训练十分重要。学生投身社会生活后,不论作什么,都用得着。即使今后需要特殊的听说能力,也要以这种训练为基础。
1.听话训练内容举要
(1)听话的态度
听话是在人际交往中通过听觉分析器,接受有声语言吸取信息的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的,而口语又具有一闪即逝的流动性的特点,所以听话的态度十分重要。“大纲”提出“与人交谈,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了解对方的意思”,融德育于听话训练之中,很有指导意义。
“耐心、专注的倾听别人说话”,是与人交往中应有的礼貌。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见一些人听别人说话左顾右盼、漫不经心;或心浮气躁不待人讲完,随便插嘴;或人们集中谈论某一话题,有人心不在焉随意插上另一话题,等等。这些表现都有意无意流露对说话人的不尊重和不礼貌,给人一种缺少教养的印象。这样一种听话态度,也很难理解别人的意思。
与人交谈,应当专注于谈话内容,以诚恳的态度,侧耳倾听。尤其是较重要的谈话,更应如此。集中注意力于对方的谈话,是诚挚的尊重。这种态度会唤起对方共鸣,从而实现良好交流。听别人讲话,应仪态大方,眼神、神态,都要与谈话者形成交流,使说话者感到你“听进去了”。要注意: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不要用“啊?”或其他方式要求说者重复一遍。可以在对方说完一个相对完整意思后,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看法。
“耐心”,是一种修养。特别是对自己不爱听的话,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话,批评自己甚至是挨骂的话,要冷静克制,让人说完,自己也应认认真真地听。哪怕是你要反驳的话,总是把说话者的意思弄明白搞准确才好。“耐心”听别人谈话,实在是一种了不起的修养。
作到“耐心、专注的听人谈话”的过程,就是提高人的注意品质的过程,也是将注意应用于听话的过程。
听话中要善于集中注意力,善于保持注意的持续和稳定,克服注意的分散;听话过程中顺利实现注意的转移,话题的转移,包括在不同的说话人间的转移;听话中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以兼顾一个听话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边听边观察周围环境,边听边抓住重点,或边听边记录。听话中还要善于排除干扰,排除说与听之间的难免产生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干扰。
“了解地方的意思”,是指听别人说话应有一种客观的、求实的态度。听,坚持客观性,方能达到准确无误的了解。听别人谈话,有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是自然的;听别人谈话引起自己感情的冲动和变化,也常常是难免的。主观性较强的人,听别人谈话的过程中,往往不知不觉就掺进了自己的东西,或是感受或是理解,或联想与想象,一边听,一边染上或浓或淡的个人色彩。于是我们常听见这样一类争执:甲说你是这样说的,乙说我不是这样说的,我是那样说的,你歪曲了我的意思。为一句话、一个词双方争执不休。所以,我们听人说话,应客观地、如实地将语言信息传达到大脑,在记忆中保持“原汁原味”。主观的评价与判断是第二层次的事。听话之中,客观性与准确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2)听话的能力
听话能力,是人对有声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只要没有听觉残疾,人在生理上都有听力,但听话能力不仅仅是听力。听话能力包含着复杂的智力活动,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为人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听话能力只看作是一种生理机能,看作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能力,因而忽视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显然是不对的。听话能力更需着力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在初中阶段尤其应注意给学生打好这方面的基础。
①语音辨识的能力
语音是以说话者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声音为载体的,含有一定意义的信息流。对听话者来说,就是用听觉器官接受语音载体,以吸收、分析和理解说话者所发出的信息。听话者首先接触的是语音,人的听觉分析器对语音的辨识是听话的第一道关口。辨识能力是听话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
语音辨识能力,是指对特定语音序列和构成语音各要素的辩别和感知能力,如对音素(元音和辅音)、音位和音节组合规则的感知和辨别,对语音音波(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感知和辩别。这种对语音的感知和辩别应当是准确和敏锐的。 我们训练学生的听话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训练他们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敏锐性。
识别语音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要受主客观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辨别语音要受上下文关系的影响。每一语音都处在系列之中,都是相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的。词语要放在句子中,放在与其他词的搭配和联系中来辨识。语音中的抑扬顿挫对语音辨识有很大影响。句法、句义也对语音辨识产生影响。其他如语速、方言等,也会对语音辨识产生不同的影响。听话在人的主观因素,对语音辨识也有很大影响,如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熟练地领悟语词间的联系搭配,能否准确辨别方音影响等。
语音辨识过程中的主客观因素,其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训练学生辨识语音的能力,就是要利用这些因素中的积极方面,限制克服其消极方面。
②听话的记忆能力
听话的记忆能力,是听话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听到的话若不能记住,“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话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听别人说话能迅速作有意识记,把外部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转化成一种心理形式输入大脑并储存起来;听话者一边通过语音吸收其负载的信息,一边记住,不断地听,不断地记住,使记忆的材料形成网络和系统,这样,听话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正是要训练学生具有这样一种听话的记忆力。
听话中记忆与理解是不可分的。外部信息只有纳入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网络,才是可以理解和记忆的。记忆中的已有知识,是理解新听到的话的基础;理解又是记忆的前提。听话中的记忆,不仅仅停留在记住词语的听觉编码,更重要的是以语言的听觉编码为桥梁,达到深层次的意义编码。据心理学家研究,在大脑中,语言的表层形式和它所表征的意义,是分别储存的。由语言的表层形式建起“意义”,这个“意义”被记住,而语言的表层形式渐被“淡忘”。需要表达这个“意义”的时候,会用储备的语言材料生成相应的语句,来表达这个“意义”。新生成的语句不一定与原来的语句形式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听话记忆是和理解密不可分的。当然,如果是以记住语句为目的,如背诵,贴近原文的复述,记住讲演辞等,那就又当别论了。
听话要记住“意义”,不等于说词语不重要。利用词语进行记忆,是人类独有的本领。词语标志事物本身,又是一种信号,有极强的概括力。听话时利用关键词语进行记忆是一条捷径。听话时着重记住说话人的观点和提法,着重记住对重点场景的描述,对重要事物估量的分寸等等,都能强化听话的记忆。
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语言本身的记忆是重要的。人们从听话中积累词汇,掌握多种句式,培养和增强语感,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是建筑在丰富的语言材料的感受基础之上的。因此要重视学生在听话之中学习说话。
③听话的理解能力
听话的理解力是听话能力的核心。听话,就是为了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听话的过程,是听者接受了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对其语言信息进行解释,揭示说话者发出的语音的含义的过程。由语音感知提供的输入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对说话者说的话的理解。这个理解,既包括对话的含义的理解,又包括对其说话的意图、情感色彩的揣度。这个理解,不是消极的“翻译”,而是加进了听话者的推论、联想。所以说,听话者是处在积极的思索、领悟和揣度的状况中。
培养学生听话理解力,就是使他们具有通过说话人的外部语言,追溯其内部语言的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对词义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也包括对段与篇的理解。听的时候必须前后照顾,互相呼应,抓住其外在条理和内在联系。若是一篇讲话,必须把各个部分,“各个零件”进行整体组合,进而理解其主旨。
以上,都要求在听话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以及联想力和想象力。
对话语的理解,还应包含一种深层次的组合,就是在听话时,要联系背景材料,要了解说话者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思索说话者的本义和言外之意,要领悟和探寻其深层次的含义。因此在听话训练中还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和深刻性。
④听话中的语感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直觉,一种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感觉语言的正误、文野、雅俗、工拙、庄谐,以及语言风格中的种种特色。听话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渠道;而人具有良好的语感,又必然会大大提高他的听话能力和水准。
以上四点,是关于听话能力训练内容必须首先加以考虑的。
2.说话训练内容举要
(1)说话的态度
说话是主体以有声语言实现人际间的思想交流,以使人了解为目的,因此说话的态度十分重要。“大纲”在“教学”内容部分,对“说的训练”列了8条,其中也包含着“说话的态度”的训练要求。
说话训练包括对话与独白两大类。中学生的说话训练,重点在独白,即训练他们能够较为连贯地、系统地当众讲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意思。当众说话与私下交谈都有态度问题,都需要进行训练。
对中学生进行说话态度的
[1] [2] [3] [4] 下一页
教育,主要应抓住诚实与礼貌,积极与自信,以及谦虚好学,勤于反思等方面。①说话应诚实而有礼貌
“立言以诚”是为人的根本,也是说话训练的思想道德的基础。无论在什么场合,言谈的内容都要实实在在,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虚伪,不油滑,不夸饰,不为了什么目的去说违背事实的话,违心的话,不去说自己还没弄明白的话,不信口开河去讲那些假话、大话、空话、废话。不仅不说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话,而且要敢于说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话。我们应当用诚实的精神来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以这种诚实的态度说话,必然包含对听话者尊重和爱意,这是“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的基础和前提。有礼貌说话,包括称谓的礼貌,语气情态上的礼貌,体态语的礼貌,也包括语言本身的诚挚、得体,仪态的大方、自然。这些,都是为人修养很重要的内容。
②说话应有积极性、主动性与自信心
中学生当众讲话最大的心理障碍是紧张、胆怯。有的学生,讲几句还勉强,要让他连贯地、系统地说出一套话来,就感到很为难,不好意思,怕说得不好让人笑语。
要培养学生一种健康的发表欲,想讲话、敢讲话,有话要说,就如有骨鲠喉,不吐不快。要有勇气冲破羞口、讷言的障碍,培养学生当众讲话的自信心和胆量。
一个班的学生,克服了怯于讲话的心理障碍,形成了勇于发表意见,敢于发挥个人口语才能的风气,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就能迅速提高。
③训练说话能力应谦虚好学,勤于反思
学习说话,不断提高自己讲话的能力,是一生的事。即使自己讲话能力较强,也要不间断地学习和提高,以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臻完美。这个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在初中打基础阶段,应当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校内外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长于讲话的人,他们在口语表达方面有不同的优点:有的逻辑性强,条理清楚;有的长于描述,叙事生动精采;有的简洁,有的丰富;有的含蓄而耐人寻味,有的明朗而直抒胸臆;有的语调铿锵,有的厚重质朴……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人们说话中的各种长处,包括某种表达方式、某种句式的使用,某种说话技巧,我们都可学习。总之,善于博采众长以丰富自己。
二是要勇于发现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发现了自己讲话中的毛病、弱点,就设法改正、弥补。如讲话枯燥无味,词汇贫乏,就多读点文学作品;讲话罗嗦重复,就列提纲,明确论点,增强逻辑性;口音含混,就练习咬字归音;语调平板,就下功夫练诗朗诵……。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不断完善自己的意识。
(2)说话的能力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包括说话本身的技能技巧,也反映说话者的心智水平。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素养、思想品德涵养、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观察、记忆、思维、联想、想象力等,都对人的说话能力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就智力因素而言,人的思维直接支配说话。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逻辑性、灵活性,都从说话中表现出来。思维混乱,说话不可能明白。思维明晰,才有可能找到明晰的口语表达。“文如其人”,说话更是如此,它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智能水平、风貌与品格。因此,培养说话能力,要注意其总体水平的提高,就说话本身的技能技巧来说,应着重训练:
①组织内部语言的能力
人们说话,总先有个“想头”,或是“先想后说”,或是“边想边说”。系统的、连贯的、独白式的讲话,要“先想后说”,在说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思索和调节。日常交谈,多是边想边说。“想”是说的前提。这“想”,就是内部言语。内部语言产生于大脑神经中枢。所有的信息资料经过它的筛选、分析、综合、推论、联想,生成了想要说的──内部语言。内部语言的生成是瞬间的、闪电般的,不可能对每句话作出完整的构思和仔细的推敲。它常以一种意思的轮廓、框架、信息点、语点,或形成它们之间的线性意向系统的形式在脑中浮现。这就是我们说话的内部依据──内部语言。
学生组织内部语言能力的训练,实质上是思维能力的训练。其一是思维的敏捷性,内部语言组织要快。在谈话中,边听边想,对方在说,如何对答,聆听之中已成竹在胸。在独白中,不能只会念稿子,有了框架构思,推敲了主要观点、提法,便在与听众的交流中去发挥。其二是思维的广度和周密。在组织内部语言时要条理清楚,不遗漏重要之点,不出现大的片面性和逻辑的混乱。实际上,在说出话来之前,说话者要将以下问题默存于心,这就是:为什么说?对谁说?说什么?怎样说?对这四个问题,想得越迅速,越周密,内部语言就组织得越好,口语表达就越完善、越精采。
②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
人们说话时将内部语言转换为外部语言,就是迅速将“意思”扩展开来,编码成为按一定语法规则组成的词汇系列。这种“意思”扩展和语言编码是神速的。大脑神经中枢及言语控制中心高速运转,一句句话儿从口中流出,靠的是快速的语言编码能力。要将内部语言顺利地转换为外部语言,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说话者要有较为丰富的词汇储备,可供选择和比较,编码中不致因词不逮意而卡壳,说话者能用恰当的词按语法规则使语句“喷涌”而出。二是谙熟语法规则。所谓“谙熟”,不是说能背诵多少语法术语,记住多少语法知识,而是指在听说交际之中,通习本民族共用的语法规则,编码出的词汇系列符合语法规范,别人能懂。
培养学生快速编码能力,除了丰富他们的语汇,使他们谙熟语法规则,掌握多种句式变化,还应包括快速选词,快速组句,根据语境特点与听话人的反馈,调节说话内容与方式,以及说话时上下联系、前后呼应等能力。
③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有声语言以声波形式将语音传送到听话人的耳鼓,构成言语交际。在这个过程中,语音是极重要的。从培养说话能力的角度看,说话人必须语音准确、清晰,并且善于运用语调、语速等,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使语音恰切地表情达意。从社会语言应用看,人们都认为语音人人都会听。实际上,人与人间,语音差别很大。社会应用上,语音存在问题很多。语音毛病多,不过关者大有人在。故而必须对中学生进行必要的语音方面的训练。
A.坚持推广普通话,掌握普通话语音
推广普通话是国家根本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对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民族的交流,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全民的共同语言──普通话的推广显得更加重要而迫切。普通话与方言在词汇语法方面也有差异,但主要区别在语音。我们在中学语文课的听说训练中,必须十分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普通话语音。
B.吐字发音准确、真切
要做到语音明晰,必须在吐字发音上下功夫。吐字,要求声母咬字时部位准确。唇、舌、齿、上颚的阻、塞、擦,要正确到位。从汉语特点来看,声母与介音(韵头)构成的字头,要咬得有力而有弹性。字头咬得无力,语音虚飘,人们只听得i u a一片之音,造成字音不清。咬字正确而有弹性,吐字才能准确和真切。
汉字的主要元音是韵腹。韵腹要送音完整、饱满,所谓要拉得开,立得起。要求牙关打开,口腔开到韵母所要求的部位。这样,发音就饱满而响亮。韵尾要弱收,韵尾必须收。而人们的习惯是忽略韵尾,结果造成读音不准,不完整,形成“半截字”。要养成收韵尾的习惯。
要让学生习得汉语咬字归音的一些方法,使他们逐步做到语音清晰、准确,同时增强对语音的控制能力。
C.懂得一点气息与共鸣的知识并能够运用。
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原动力,也是语音的原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共鸣状态,都与呼出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有密切关系。呼出气息的变化,关系到语音是否响亮、清晰、持久和优美。因此,要让学生懂得一点气息控制、调整的知识,学会运用气息的方法。
气息冲击声带所发出的声音其实是很小的,全靠声道构成的共鸣将声带发出的声音扩大和美化。人的声道,包括喉咙、咽腔、口腔、鼻腔、胸腔,它们各有自己的共鸣频率,其中口腔共鸣是主要的。善于运用以口腔为主的声道共鸣,能使语音宏亮、清晰、富于色彩变化和表现力,而且能避免语音的干涩、嘶哑,保护声带健康。
D.掌握重音、停顿、语调、语速、语流的调控技巧
这些既是朗读的,也是说话的技巧。这些技巧构成说话时语音的抑扬顿挫,对表情达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重音,是突出强调某一词语或句子,在言语表达中居于重要地位。
停顿,是说话中的间歇,既是调节呼吸的生理需要,又是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镇定自己,组织内部语言,调节与听者的交流,学会言语控制的一种重要技巧。中学生学习连贯、系统地发表意见,从技巧上说,学会停顿几乎起着关键的作用。
语调,是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技巧。不同的内容,感情,决定着语调;不同的语调,如上昂,平直,曲折,低抑,表达不同的含义和情绪。
语速,指适当的说话速度。说话速度,既与所说的内容,说话的情绪密切相关,又要有利于说话者组织内部语言,完成语词编码。中学生当众说话,往往速度过快,越说越快,语词编码就难以从容进行,反而容易卡壳,保持适当的语速,是语音传情达意的重要技巧。
语流,说话时语音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线性序列。词不是孤立的,要把词置于句的流动过程中。句子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句群的流动中。口语语音是连续的,要流畅而自然,不能结结巴巴,不能僵硬板滞。重音、停顿等都要在语流中得以体现。
④提高语音的控制能力
要练就大脑语言中心对语音的控制力。如大脑指令发这个音,发音器官就准确发出这个音而绝不会发出另一个音。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要下功夫练。这种控制能力是说话中语音质量的保证。这种控制能力还能帮助我们克服和矫正语病,纠正说话中的不良习惯,不断提高说话水平。
听说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听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多途径多方式的,是同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听说能力训练,特别体现出语文教学综合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就听话的训练与说话的训练而言,二者有同一性。听与说的训练常常是同时的,是在一个过程中进行的。在我是“说”,在你就是“听”;反之亦然。而听话之中,也在学“说”,听听人家是怎么说的。说话之时,自己也在“监听”,也少不了内省与反思。自己与他人的听话、说话过程,都是在比较之中互相观摩、互相吸收与学习。因而听话训练与说话训练的途径与方法,也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一)朗读训练──听说训练的基础
朗读是语文课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初读课文时,以朗读来熟悉课文的语言和内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以朗读意会之;在吃透课文后,以美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领悟。典范性强的文章,要在反复朗读中背诵下来。
朗读对听说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朗读是把诉之于视觉的书面语言,转换为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说话是把无声的内部语言,转换为有声的外部语言。在转换为有声语言这点上,二者是相通的。朗读有现成的书面材料,可以拿它作凭借,训练说话者表情达意的能力。钻研朗读的书面材料,理解、感受,化成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无形中使朗读者体会了如何组织内部语言和如何进行语言编码以实现向有声语言的转换。
关于朗读训练的方法,在阅读教学一章中已有较详细的阐述。在这里,我们只强调与听说训练关系最为密切的几点。
1.准确 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忠于原文,不走样,连贯而流利地读下来。这说起来简单,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朗读的更是说话的基础训练。这种训练不仅仅是为了忠于原文,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大脑神经系统对语言的反应能力和对语音的控制能力。内部语言、语词编码一闪现,准确的语音即脱口而出。这种训练要严格进行,因为这种准确的语音控制能力会使学生一生受益。
具体做法很多,如给学生讲读文准确的重要性。若学生读错,一定要指出,并与原文对照,使他了解为什么不能读错,也可以让学生试着分析不能读错的原因(这是很生动的语言教育);适当开展比赛,看谁最先一字不误地读下来。教师范读若出错,一定立即改过重读,切不可含糊过去。务使学生都把准确当成朗读第一要义,朗读,全力追求的首先是“准确”二字。
2.停顿 有人称为“停连”,是朗读的重要技巧,在说话训练中,它有奇妙的作用。绝大多数中学生,朗读不善停顿,说话也不善停顿,而且越说越快。由于说话不善停顿,说话就紧张、局促,难以从容选词组句,往往句子理不顺,各种语病也就出来了。朗读训练学会停顿,就能在语流间歇中从容思索,在稳定的心态中选词造句,调节好与听话者的交流。可以说,学会停顿,既是朗读、说话的训练,也是一种心理训练。
停顿,有很复杂的技巧。对中学生来说,首先是要有停顿,停顿之处大体正确。然后在训练中运用自己的悟性,逐步体会,以接近上面说的境地。
3.吐字归音 朗读训练要十分重视吐字归音的训练,才能达到“语音清晰”的要求。对中学生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声母咬得真切,韵母送得完整、饱满,说话时,每个字都清晰无误地送入听者耳鼓,就很不错。常见一些人,口齿不清,字音含糊,说话时期期艾艾,已经进入社会,却不能顺利地用口语实现交流。这说明他们在中小学时口语的字音训练没有过关。
在朗读时,教师应在吐字归音方面提出要求,教给方法,作出示范。在讲评时,可引例分析。只要认真引导,严格要求,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很容易达到“语音清晰”的要求的。
4.营造交流氛围 有的人说话很快吸引了听者,使听者集中注意力,越听越有味。有的却是说的尽管说,听者并未被吸引。因此,通过朗读训练学会营造交流氛围是很重要的。
(1)开始,不要忙忙慌慌地出口。应当镇定自己,沉静地用目光环视听者,好像是以目光向大家致意,然后平稳地缓缓开始。这样,就能把听者注意力集中起来。讲话一开始,便力求建立说者与听者的交流。
(2)中间,要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与停顿。语调,牵引着听者的心绪。停顿,使听者有可能咀嚼、消化前面讲的,并产生对后面要讲的内容的一种期待心理。这样就在说与听之间建立了不断交流、不断反馈又不断调节的联系。
(3)结束,不一定是高潮,可以是平平的结尾,但说话者的语气、目光都应含着向听者致意的信息。
说话吸引人,当然主要靠内容,但营造交流氛围的技能也是不可忽视的。可以通过朗读训练掌握这一技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二)语文课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语文课中,说话训练多是结合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进行的。成功的阅读教学,成功的作文教学,常常包含着成功的说话训练。说话训练常见的形式有:课文复述、课堂谈话与讨论、看图说话、口头作文等。
1.课文复述 即通过视觉或听觉将课文消化理解储存脑中,然后转化为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复述的特点表现在,复述者组织内部语言是在理解吸收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的。复述的内容是现成的,说话者可着力于内部语言的组织和向有声语言的转换;转换中,可凭借原文来实现语词编码。因此,复述对丰富学生的语言,体会内部语言的组织和语词编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作用。
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要求详述,也可以训练简述,还可以摘要复述或重点复述。可以交换角度复述,也可以变换体裁或变换结构复述。可以发挥想象力,扩展原文的某些内容来复述。也可以在复述基础上加以评论或发表一点感想而成为评述。不仅有情节的,描述性的文章可以复述,说明性、议论性的文章同样可以复述。课文是复述训练的主要材料,听一段广播,看一个小品,也可作为复述的材料。
复述同时是听话的训练。一个人复述,大家在听,复述者自己也在听。如果是以听为材料来源,听话训练的因素就更强。教师除指导复述,向复述者提出要求外,还应指导听复述,向听者提出要求,如复述的脉络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语句是否畅达,语音是否清晰等。复述之后可组织评议,复述者也可自评。
2.课堂谈话、讨论 谈话、讨论本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方法,东方、西方都很流行。《论语》就对孔夫子的教学谈话作了许多实录。课堂上的谈话、讨论,可以精研学业,磨砺思想,也可以有效地训练听话与说话。谈话、讨论是在互相切磋中进行的。在互相砥砺之中,时时会闪现智慧的火花。这一切都在流动的口头语言中展现,这正是训练听、说能力的良机。
(1)在课堂谈话、讨论之中,教师应有明确的说话训练的意识。不只重视学生发表意见的内容,而且注意他们发表意见的口头表达。不仅教师自己注意学生发表意见时的口语表达,而且要引导全班学生都注意发表意见时的口语表达。
(2)随时相机进行听话的训练。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高学生听辨能力,如有的学生在讨论中批评别人的意见,却没有弄明白别人的意思,或是曲解人家的意思,有的学生确实听辨出别人发言中深层次的旨趣或问题,有的善于归纳不同意见的焦点,等等,对这些听辨表现给以评论、指导,对学生是很有帮助。
(3)谈话、讨论比朗读、复述更要求独立组织内部语言。发表意见在内容上没有什么依傍,全靠自己思谋,因而教师要重视指点学生思虑好自己发言的“要点”──即组织内部语言所形成的“信息点”、“语点”,以便由此生发开去,展开词语编码。
(4)要避免齐呼齐答式的没有什么训练价值的表面热闹,不要满堂都是“是不是呀?是!对不对呀?对!好不好呀?好”这种无意义的答问。要让学生作有训练价值的有实质内容的发言。
(5)及时评点。
3.看图说话、口头作文 课文插图或与课文相关的图画在阅读教学中能起一种辅助作用。运用得当,又可以把插图或与课文有关的图画当成说话训练的材料。这种说话训练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当然与课文无关的图画也可以作看图说话的材料。
指导看图说话,先要让学生把画面看得准确、完整,看出构图重点,各部分间的关系,尽可能领悟画图的底蕴和神采。以此为基础,构思说话的要点。
看图说话在组织内部语言时,必然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使之活跃起来,从而推动他们选词造句,进行词语编码,争取用有声有色的语言表情达意。
看图说话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可以有许多新变化。如果课文语言描述生动,不妨让学生作“绘画构思”,然后用口语描述出这幅构思中的“图画”。例如一位教师教《驿路梨花》,别开生面地让学生把这篇散文构思成连环画的幅幅画面,要求学生用口语介绍每幅画面的构图。学生兴味盎然,课堂发言精采纷呈。学生从绘画构思角度深入理解了课文,口语也得到一次很好的锻炼。
口头作文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这种训练难度大,综合性强。教师出题后,给一点时间构思,然后要求当众讲说。口头作文,在训练口才的同时,对学生构思、组织内部语言,思维的条理化,语词编码能力,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等,都是很好的锻炼。口头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大体上与作文相同,其中应当侧重分析学生口语表达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口语表达作指导和讲评。帮助学生解决在系统、连贯、成套地讲话时所遇到的各种不同的困难。
(三)课内听说训练与课外活动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听说训练相联系
课内的听说训练具有典型示范的意义,但大量的听话与说话实践是在课外。因此,要启发、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内训练之所得,广泛应用于课外学习活动的口语表达之中,如参加故事会、讲演会、讨论会、辩论会等。学生参加社会工作,无时不用语言交际,也应启发他们将课内训练之所得自觉地加以应用。
社会生活是语言应用的广阔天地。学生能不能自觉地在社会生活的语言交际中磨练自己的听说能力,是课内听说训练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这方面要进行观察、了解、引导、提示……。一经引导学生上路,即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教师的示范与指导
在听说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极为重要。无数事例说明,学生总是以教师的表达为范式。就说话而言,教师生动,学生也追求生动;教师雄辩,学生也追求雄辩。教师讲话中的许多特点,许多习惯,默化潜移之中,都会被学生学去。为了学生,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努力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
教师在听话方面上应当准确、敏锐,善于领悟,辨析力强。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朗读、说话,应善于准确地捕捉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在细微处发现问题,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敏锐的语感。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准确、简练、畅达,努力做到生动而略带幽默感,并将语病减少到最低限度。所谓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是在听说能力上,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大体上都能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些。
在听说训练中,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听说训练中的指导,是活的,在实践中的指导,类似运动队中教练的指导,与只讲教科书是不相同的。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的指导(包括讲评)应以鼓励为主。肯定优点,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总结经验。鼓励与肯定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教师的指导(包括讲评)应当是具体的,对学生有切实的帮助,尽量避免空洞的评价和要求。如“感情要充沛”、“感情再饱满一些”、“抑扬顿挫再好一些”,这类一般性的话要少说。努力给学生一些具体分析和指导。例如一学生发言很有条理,要指出他是怎样做到有条理的,思路如何,语脉如何,怎样使用序列语,如何处理好各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如果批评学生听说活动中的缺点,也应力求具体,避免空洞。大体上应:(1)指出现象;(2)分析原因;(3)提供方法;(4)作出示范。例如学生中常见一种语病:起立发言,先说“嗯……那个……”或是说“完了那个……”。首先要揭示现象,引起警觉,让学生感到这种语病不好,要改。其次,为什么出现这种语病呢?教师要指出,主要原因是对自己的口头语言缺乏控制力。再次,如何锻炼自己的控制力呢?教师可以介绍若干方法。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师的示范──自己讲话时没有这个毛病。讲话开始时善于镇定自己,善于在讲话起始时在与听众的交流中组织听众,然后清晰明白地开始自己的讲话。
指导、批评要做到切实、具体,教师必须对听话与说话的实践有自己切实、具体的体会。
(五)因材施教,区别对待,重视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
由于遗传、环境、实践机会、主观努力等方面的原因,在听话与说话能力方面,人的资质是不相同的。同在一个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差别,甚至相差悬殊。即使听话与说话能力,水平差不多,在说话的个性特点上也往往会有鲜明的差别。不同年段的学生,口语表达也会表现出不同特点,甚至学生的性别差异也会给他们的口语表达带来影响。因此,听说训练是教学中最需要照顾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发展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最需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一个领域;是教学中最不能容忍刻板说教,而最需要学生积极参与的一个领域。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要根据学生口语能力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过程大体会经历一个由简单──丰富──简练的过程。一开始,讷于言,说得简单,展不开,没词儿;渐渐地,话多起来,能从不同角度展开一个话题,词语丰富了,产生了较强的说话表达欲望与自信心,但往往相伴而生的是罗嗦、重复、语言渐趋泛滥;要再下功夫,经过一个飞跃,才能达到简练,使表达更加准确、简约、条理性强,内涵较深。这是一个思想方法深刻化,选词造句的本领和语言控制能力增强的过程。教师要观察和判断学生口语发展的阶段特点,选择指导他们的策略。对于处在第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鼓励他们多说、敢说,不怕说得不好,不怕虽人讥笑,勇敢地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意见。做到这一点,就算达到了目的。对处于第二阶段的学生,教师应引导他们不满足于说话滔滔不绝,要警惕语言泛滥,而去追求语言的简练。教师要“挑剔”他们的“能说会道”,引导他们追求口语表达的更高境界,围绕着“准确”、“条理”来指导他们的训练。
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处在同一个发展水平上。指导较高一个档次的学生,实际上是对下一档次学生的引导和示范。
2.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说话的个性,因势利导,发展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
对于学生各自的口语表达的特点,教师应有开放的眼光,不要用一个模子把他们限死。有的可能长于说理,有的可能长于述描;有的说起话来文诌诌,有的却爱说大白话,不善“转文”;有的喜用长句、复句,有的偏爱短句;有的出语幽默,有的一本正经;有的富于感情,有的偏于冷峻……。说话风格,几乎人“言”人殊。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个人风格的萌芽,发展学生的长处,让他们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克服各自的缺点,防止口语表达中的片面性和不良倾向。例如说话富于感情是好事,但不能一讲就感情冲动不能自已;冷静客观是好的,但不能总是冷冰冰;出语幽默,难得,但慎莫跌入油滑;严肃固然好,过分了反而滑稽;运用长句说明思维缜密,用得过多也嫌缠夹……而每个人都需尝试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才能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教师的因材施教在于长善救失因人而宜,而不要搞一刀切。
3.重视班集体中学生间的互相影响
学生集体之中,口语表达常形成一种风气,在群体中互相影响,互相感染。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有消极的。学生中有影响的骨干的口语表达,往往在学生群中产生较大影响力。
教师应当密切注视班集体的“说话风气”,扬其长而抑其短,注意对“有影响人物”的指导,也可用讲评,“会诊”,综合指导等方法,推动班集体口语表达的健康发展。
听说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听说能力,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的能力。文字出现以前,人们就是依靠口耳相传,使信息得以传播和交流,达到互相了解。文字出现,弥补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但口耳相传仍是人们交际的主要渠道。
自古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极重视人们的听与说的能力。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许多著名的舌辩之士,留下许多堪称典范的雄辩的材料。在外国,古埃及、古希腊、罗马也十分重视“话术”,修辞学、演讲学也随之发展起来。在中国,唐以后的科举制度只以书面文卷取士,一生运命在文章,口语训练越来越被忽视了。语文教学渐渐只剩下读写二字。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不正确的观念,认为听说能力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然能力,无需训练与培养,不像读与写要学要练。人们对听说能力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渐渐模糊起来,再加上考试不考,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带来的恶果是许多的──可以说是极多的学生“口将言而嗫嚅”,口语表达能力很低。学生长大了进入社会,社会口语运用可以说达到“芜杂”的地步。不必举例,这种情况,我们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到的。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性呢?
(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听说能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在的初中生、小学生,将成为下个世纪前半叶的主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济联系、人与人间的交往、信息的传播与交流越来越繁密而多样。反映在政治上、文化上和思想上的交流与撞击,学术上的交溶、吸收与争辩,也必然大大增加。情况的介绍,观点的宣传,不同意见的讨论与争辩,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处理,以至于汇报情况,接待来访批评说服,宣传鼓动,商谈接洽,讨价还价……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听与说。“况复生今日,交流特纷纭”。听说能力强,才能在信息交流复杂纷纭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一个正常的人,固然会听会说,但要达到听得精确,说得得体、准确、简洁、流畅,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须接受系统的训练才能达到。我们今日的学生,长大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不可能离群索居,只要他们是社会的一分子。这听话与说话就是不可须臾稍离的基本能力。外交家折冲樽俎,军事家指挥若定,宣传家以理折人,组织家协调部署,企业家、科技家、教育家……哪一样离得开耳听口说。即便是普遍劳动者,你要谋职业、学技术、得信息、作买卖、广交游……,哪怕是谈恋爱,也时时处处离不开耳听口说。因此,听与说是现代信息社会每一成员必备的基本能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它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传声技术飞速进步。口头语言的传递、储存、检索、转换都与高科技结合并进入实用领域。过去需借助文字符号传递的,现在可用口语直接交流。不仅人与人间的信息交流十分简便、快捷,而且人与机器对话,靠口语指挥机器运行已成为现实。传声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必将大大提高我们的生产与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这要求社会每一个成员都要具备良好的听与说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听的效能低下,说得不规范、不清楚,就很难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立足。我们完全应当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认识听说教学的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有益于发展他们的智力
听话与说话包含着复杂的心智活动。听话与说话的能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表现,也是一个人智力潜能的标志。听话与说话的过程,既是智力运用的过程,又是智力锻炼的过程。一个人聪明与否,与这个人听话与说话的能力有很大关系。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实际上也是培养他们的智力,使他们变得更加聪明。
听话与说话,都要综合运用人的智力的多种因素。例如注意力,听人讲话必须专注,注意力集中,才能领会,才能记住。自己讲话时注意力也要集中,才能讲得不散不乱头绪清楚。参加讨论,要注意倾听每个人的发言,随时归纳整理各种不同的观点,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自己发言的要点。这就要锻炼注意力的集中、分配与转移的能力。听话与说话是不断提高人的注意品质的过程。
再如记忆力。听话,必须记忆,不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说话,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虽是瞬间的事,但记忆在此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说了前面忘了后面,一边说着一边忘掉前面说话的头绪,只能是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了。至于较为复杂的谈话内容,或参加内容丰富的讨论,就要求动用自己记忆中多种材料,讲究记忆的牢固、准确、敏捷和检索的快速。所以听话与说话的过程,也正是培养我们记忆的品质的过程。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听话与说话,总是在思维的参与和支配下进行的。听话,不仅是听觉分析器对语音的辨析,更重要的是透过语音了解语义,由对方发出的外部语言进而了解其内部语言,更进一步,还要玩味说话人话语中蕴藉的深层含义或言外之意。“听话听声,锣鼓听音”,就是指听话要思索其深层含义。说话,是由我们的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形成内部语言是个思维过程。边想边说,就是迅速由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说话用词要准确(概念明确、清楚),条理要清楚,看法要明确(判断鲜明),要有逻辑力量。这些都是思维品质的语言表现。内部语言──思维。要借助词句形成;外部语言要用词句表达。故而听话与说话,都是思维准确性、敏捷性、条理性、逻辑性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听话说话训练与思维训练是紧紧连在一起的。
观察力与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在听说过程中也会得到训练。听话时要察颜观色,由说话人的表情,语调和体态语中,看出他的情绪及其变化。说话时要观察听者反应,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说话。听话与说话无不在互相观察中进行。
想象力也是听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智力因素。听话时,受到语言刺激,会引起头脑中再现旧时表象并组成新的形象,或由此及彼地联想出新的形象。这种形象会帮助我们理解话语。说话时表述的内容,会引发我们头脑中形象的涌现,促使我们展开话题。另外,想象与联想力丰富,会使我们说话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缺少想象力与联想力的话语,定会干巴巴,枯燥无味。从另一方面看,听话说话活动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词语,而这,又是发展想象力与联想力的基础。
听说训练对学生智力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生的智力发展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 听说训练会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根据大脑生理学分析,人的听说读写功能,由左脑承担。左脑后语言区,负责接受语言信息,负责听话和阅读。左脑前语言区,管说话与写作。左脑前后语言区之间,均有神经纤维组成的“脑桥”互相联系和沟通。听话说话训练会促进左脑后语言区与左脑前语言区互相作用共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的发展。
从教学过程来看,学习课文是在朗读、复述、问答、讨论之中进行,阅读能力是在听说之中得到提高的。
从作文教学角度看,听话水平高,效果好,有助于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会提高构思能力;会有效地吸收和积累词汇、句式,使笔下更加流畅。语言大师鲁迅、叶圣陶、老舍、赵树理都主张写作应贴近口语,应当“怎么说就怎么写”。一篇好的讲话,整理出来就应是一篇好文章。写文章,要读得顺口,不顺口,就改。说话是写作的源。写作也能使说话更加规范和简炼。
听说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促进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全面提高。
(王世堪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学法》上一页 [1] [2] [3] [4]
篇6: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的要求与内容
(一)听话、说话教学的要求
《九年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初中阶段听话与说话教学要求是这样提的:
听话能力
听新闻广播和一般性发言,听读深浅适度的文章,能复述基本内容,说出要点和中心。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会作听讲笔记。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
说话能力
说普通话。回答交谈,讲述见闻,介绍事物,发表意见,做到语音清晰,意思明白,条理清楚,态度自然。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我们应当怎样理解和把握上述教学要求呢?
语言交际中的听话与说话,涉及到语言心理学、言语交际学、社会语言学等多学科知识,又包含辩论术、讲演术,以及谈话、说理的艺术等等。听说之学应当说是广泛而高深的。但是,从九年制义务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初中培养目标和语文课的特点出发,应明确把握听话、说话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大纲”所列的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是基础性的要求,是一个人听说能力最根本的要求。这些基础能力练得扎实,用得熟练,成了自己的本能和习惯,才能生发出高一层次的听说能力。例如要求“做到语音清晰”就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有不少人一生也没做到“语音清晰”。
“大纲”所列的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是“少而精”的。所列各点,明确具体,易于操作。每点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例如“参加讨论,能听出不同意见的分歧所在”,其中就包含准确的语音感知,语言的瞬间记忆与语义的'理解,对所听到的各种语言信息的比较、分析和判断,以及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大纲”所列听话与说话训练的要求,体现了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德育的重要内容是为人的态度修养与良好行为的养成。“大纲”在听话能力中,专列“养成专心听话的习惯”,在说话能力中,专列“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都体现出在能力训练中贯穿着为人修养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大纲”所列听话在与说话训练的要求,也体现出训练能力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例如说话要求“条理清楚”。做到“条理清楚”,除语言表达技巧训练,还必须有很好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而且对所表述事物的内在矛盾与联系要有明晰的认识。条理清楚的口语表达过程,必然包含着明晰的逻辑思维。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听话与说话训练要求应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起来。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听说能力差别可能很大。有的可能讲起话来滔滔不绝,颇富鼓动性,有的可能吃吃讷于言表。由于各种原因,在听说能力上个性差异十分明显。有的长于描述,有的长于论辩;有的说起话来眉飞色舞、多彩多姿,有的冷峻简约,点到为止。因此,基础
[1] [2] [3] [4] [5] [6]
篇7: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三、角色扮演
把死记硬背句型、课文,变为活灵活现地应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新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以对话或短文形式体现,且图文并茂,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要尽量在课堂内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如Lesson 66,BookⅠ,Could you help me,please?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如Lesson 89,BookⅠ,What would you like?体现顾客与售货员间的对话用语。这时,讲台变舞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教师适当给予指点。这种表演,不拘泥于课文,鼓励创新,在充分理解所学句型的基础上,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唱英语歌曲
每节课前唱首简单、通俗易懂且曲调优美的英语歌曲,不仅陶冶了学生们的性情,增加乐感,刺激大脑,引起高度兴奋,而且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增加流畅感,节奏感,使口语更加通畅,自然。如教材上的“The spelling song”,“The number song”和“Lucy,take off your shoes”等歌曲,旋律优美,紧扣课文,可达到巩固所学词汇、句型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教唱一些简短易懂的外国经典名曲,如“DoRe Me”“Edle Weiss”“Old Lan Sye”等。同时向他们介绍歌曲所在的电影名称、故事情节、背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其优美的旋律、增强成功感与自豪感;有些歌曲还可换词套唱,如“Good morning to you”的调子唱“Happy new year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用中文歌曲“拍手歌”的调子唱“If you happy,clap your hands.”等。
五、加强课外语言实践
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主要方法有:1.师生或学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2.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向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如:Excuse me,A?Would you please like _____ ?Can I _____ ?常挂嘴边。3.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教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最终达到为交际而学习的目的打下初步基础。
总之,听说训练的培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怕上英语课”到“爱上英语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由听说促进读写,最终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中 林为香 《英语周报》)
篇8: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1] [2] [3]
篇9:听说训练《新鲜事》
(听说训练)《新鲜事》
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地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2、能用普通话说,口齿清楚,声音响亮、态度大方。
教学重点:说清楚一件新鲜事
教学难点:有条理语句通顺地说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二、学习《听说提示》
1、指名朗读《提示》
2、讨论:
(1)什么叫“新鲜事”?
(2)提示里告诉我们可以说哪些新鲜事?
(3)新鲜事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找材料?
3、小结
4、这次训练的要求是什么?
5、“有条理”是什么意思?怎样说才算是有条理?怎样说才是较具体?
三、举例说话
四、各自准备
想好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样,列好说话提纲。
五、指名说
六、评议
1、说的是不是新鲜事?
2、说得是否有条理?所说的事情是否具体?
3、有没有做到“口齿清楚、态度大方”?
七、说话练习
1、自由说
2、同桌说、指名说
3、师生共同评议
(听说训练)《新鲜事》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初中英语听说训练初探
一、坚持每天的“Everyday English”
1.Duty report.每二人轮一天。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出勤等情况,再谈各自的家庭爱好,或是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也可以把他们学过的知识,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值日生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2.English in one minute.即每天一对同学用学过的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进行问答比赛,时间为一分钟,说得既多又准确者为优胜组。好的同学可以连珠炮地问近三十个问题,较弱者也可达到二十个左右。这时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不知不觉地在听与说中复习巩固了各种问句的问与答,及疑问词如what,where,how,how old,who,whose等的应用,可谓一举数得,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创设情景语境,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1.利用实物进行会话训练,增加实际感。可分为师生间,组与组间,男生女生间等。如教介词in、on、under,behind时,将苹果、铅笔、尺子等物品在盒子的不同位置,训练句型:What's this?It's a(an)_____ 和Where's it?It's on(in,under,behind)the box.
2.利用真人真事形象教学。如教形容词三个级别时,叫A,B,C三个高矮不一的同学到讲台前,训练句型:Who's taller,A or B?Who's the tallest,A,B or C?
3.利用插图教学,进行会话表演能力训练。这种形式可以是俩俩间或若干个学生间进行。如利用挂图“The twin's bedroom”看图说话: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I can see _____ in it.What other things can you see?What's on the desk(under the bed)?等。教师在一旁加以指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听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4.运用游戏,强化听说。如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时,可叫两位同学到讲台前,A同学背着B同学做一个动作,B同学问全班:Is he playing football?/Is he singing?等等。全班回答Yes,he is./No,he isn't.或者B问A:Are you jumping?/Are you reading a book?等。A回答Yes,I am./No,I'm not.这样反复猜,学生对句型就很熟练了。游戏还可用来猜字母、颜色、职业、岁数、实物、位置、单词等。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T tea).What letter is a part of the head?(I,eye).把游戏引入课堂,既活跃了课堂,寓教于乐,加深了对单词和句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吸引了全班的注意力。
三、角色扮演
把死记硬背句型、课文,变为活灵活现地应用,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和口语表达水平。新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以对话或短文形式体现,且图文并茂,内容大多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要尽量在课堂内提供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如Lesson 66,BookⅠ,Could you help me,please?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又如Lesson 89,BookⅠ,What would you like?体现顾客与售货员间的对话用语。这时,讲台变舞台,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声情并茂,趣味横生,教师适当给予指点。这种表演,不拘泥于课文,鼓励创新,在充分理解所学句型的基础上,提高在交际中应用英语的能力。
四、教唱英语歌曲
每节课前唱首简单、通俗易懂且曲调优美的英语歌曲,不仅陶冶了学生们的性情,增加乐感,刺激大脑,引起高度兴奋,而且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增加流畅感,节奏感,使口语更加通畅,自然。如教材上的“The spelling song”,“The number song”和“Lucy,take off your shoes”等歌曲,旋律优美,紧扣课文,可达到巩固所学词汇、句型的目的;此外还可利用课余时间教唱一些简短易懂的外国经典名曲,如“DoRe Me”“Edle Weiss”“Old Lan Sye”等。同时向他们介绍歌曲所在的电影名称、故事情节、背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欣赏其优美的旋律、增强成功感与自豪感;有些歌曲还可换词套唱,如“Good morning to you”的调子唱“Happy new year to you”,“Happy birthday to you”;用中文歌曲“拍手歌”的调子唱“If you happy,clap your hands.”等。
五、加强课外语言实践
中国学生在没有充分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语言信息的复现率极低的情况下,教师与学生必须充分珍惜和利用课余语言空间进行交际活动。主要方法有:1.师生或学生见面时,尽量用英语问候。2.鼓励学生在询问情况、提出疑点、征求意见和向人借东西等的时候,大胆使用英语,如:Excuse me,A?Would you please like _____ ?Can I _____ ?常挂嘴边。3.要求学生通过电话进行交际。根据所学电话用语,让学生给教师或同学、朋友打电话。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进行反复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和用英语交际的.乐趣。这样,知识的掌握就牢固,也可为最终达到为交际而学习的目的打下初步基础。
总之,听说训练的培养,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从“怕上英语课”到“爱上英语课”,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听说训练的过程中,不过多地做语言形式的练习,而是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相联系,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使语言技能逐步发展,由听说促进读写,最终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中 林为香 《英语周报》)篇11:听说训练《转告》
教学目标 :
1、能听清、记住别人要你转告的话的'要点。
2、能简要地转告给别人。
教学过程 :
一、指导学习短文
1、激发听说愿望。
2、明确学习任务。
(1)要听清、记住别人要你转告的话。
(2)要有礼貌的听别人要你转告的话,集中注意力,不要在别人说话时随便插嘴。
(3)转告时,要改变人称,话要说得简明扼要。
二、听录音,练习转告
1、听《邻居转告李风》的录音。
2、练习转告。
3、听《李伯伯转告胡老师》的录音。
4、练习转告。
篇12:听说训练《转告》
(听说训练)《转告》
教学目标:1、能听清、记住别人要你转告的话的.要点。
2、能简要地转告给别人。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习短文
1、激发听说愿望。
2、明确学习任务。
(1)要听清、记住别人要你转告的话。
(2)要有礼貌的听别人要你转告的话,集中注意力,不要在别人说话时随便插嘴。
(3)转告时,要改变人称,话要说得简明扼要。
二、听录音,练习转告
1、听《邻居转告李风》的录音。
2、练习转告。
3、听《李伯伯转告胡老师》的录音。
4、练习转告。
(听说训练)《转告》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3:吹泡泡(听说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t105_070@hyedu.net
一、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二、教学时间 l课时
三、课前准备 肥皂水、吸管、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小朋友看她在做什么?听听她在说什么?(儿歌)
我有一瓶泡泡水,
天天和我一起玩。
只要轻轻一吹它,
满天都是小泡泡。
怎么吹出来的呢?谁看懂了,来说说。
二、学会说吹泡泡的方法
指名说。(先把吸管放到肥皂水里蘸一下,再把吸管的另一端放到嘴里,接着轻轻的一吹,泡泡就从吸管的另一端钻出来了。)板书:先 再 接着
师:说得真棒!一步一步非常清楚。请你上来一边做,一边再说说。
谁也能像他这样说一说,希望你能说得更好。
(下边的小朋友听得有点糊涂了,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你能帮他说清楚吗?
把你吹泡泡的方法教给你的同桌(同桌互说)。会说的老师还要他上来边说边做。指名3-4人说。
三、实践体验
1、现在我们4人小组里轮流说,一个一个说,其他同学评评他说的对不对。每个人都要说。
2、会吹了吗?那么我们就来比一比谁吹出来的泡泡最好看,最特别好不好? 先在4人小组里比,选出最棒的全班比。所以你要看仔细了,谁吹得最好看,最奇特(师生尽情地玩,并配上轻快的音乐)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吹泡泡,观察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板书 想
2.全班评议
推荐或自我推荐,认为谁出得好就请他来吹。(你想推荐谁,他吹得好在那里?)
认为自己吹得好的,你吹出了怎样的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我吹出来的泡泡……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词汇:有的像彩色的气球、有的像透明的大玻璃球、有的像个大彩球、还有的像一串透明的葡萄慢悠悠地飘、轻轻地飘、慢慢地飘等。(板书: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板书 有的 有的 还有的
评议(分四人小组说--指名说--适当评议)
轻轻地吹、慢慢地吹、小心地吹、小心翼翼地吹:
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又大又圆、大大小小。
3、想象
好多漂亮的泡泡飞啊飞,飞去哪儿了,干什么去了?
四、整体练习说。
师:今天真开心,你能把我门刚才吹的过程和想的连起来说说吗?
(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说的真好,小朋友回去后把它写下来,行吗?
[吹泡泡(听说训练)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爸爸关心我》听说训练教案
《爸爸关心我》听说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
1、能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概括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能围绕“关心我”说出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
重难点
说话围绕中心。按想好的要点叙说具体。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听力训练要求。
(1)预习课文相关部分内容,试说对“听”的要求的理解。
(明确:①赞扬准;②赞扬什么——中心;③怎样围绕中心——举了哪些事例。)
(2)一段话比较长,怎样才能记住?(明确方法:①仔细听——注意力集中;②边听边想——记要点,脑记,笔记。)
2.插录音。
听清楚“我”爸爸的身分.关心“我”什么,讲厂哪几件事。
(1)逐题讨论,综合板书:
┌────────┬──────┐
│ 事 │ 中心 │
├────────┼──────┤
│ 进我上医院 │ 关心身体 │
├────────┼──────┤
│ 鼓励我学习钢琴 │ 关心学习│
└────────┴──────┘
(2)归纳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要点的.?
(①联系题目“关心我”,听时注意回答“关心”的句子。如,爸爸对我的健康特别关心;爸爸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关心我的学习。 ②从事例中概括。)
3.再听录音。
听清楚这位同学怎样围绕关心“我”身体,关心“我”学习这个中心诽说具体的,要求复述出具体情节要点(注意听、记主要情节要点。)
(1)山一人在小组中说,互相补充要点。
(2)课堂复述交流。(评价要点是否说齐,说话清晰,连贯,简洁。)
4 学习课文关于“说”的要求及提示
。(①确定说谁。②确定中心,想好关心“我”什么。研定事例,怎么关心“我”。确定说明顺序,理出要点。)
5.说活练习。
(1)指名说。(引路,评价说话条理及内容。)
(2)小组或同桌互说。
(3)课堂交流。(评价语言清晰,态度自然。)
6..总结述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听说训练)《________关心我》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5:听说教案
听说教案
课 题 Lesson 65 教 学 目 标 Try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how totalk about sole agency and do some practice. 教 学 重 点 How to master the knowledge correctly 教 学 难 点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教 学 教 具 Chalks, blackboard, computer ect. 教 学 方 法 Teaching & Learning Step1: Greetings Step2: Revision 1) Revise the content learnt in the last period. Step3: Learn the new words. 1) 1)Give the 5mins to the students to pronounce the new words by themselves. 2) 2)Learn the new words together. 3) 3)Explain some important ones. wise---unwise reduce---reduction insist on meet each other half way bid price gap it is difficult to do sth. agree to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1)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t them try to remrember the Chinese meaning of each new word. 2)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twic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on P121. 3)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4) Explain the difficult points. 5)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dialogue for the last time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on P190 5)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sentences on P190and give responses to them. Step5: Oral Practice 1. Interpret the sentences onP191.(let the students finish the exercises with 15mins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2. Pairwork.(let the students work in groups and check the answers one by one.) 3.Situations(let the students discuss in groups within 15mins and then pick out some pairs to act the given situation) Step5: Summary Summerize the content learnt in this lesson.篇16:25 吹泡泡听说训练
25 吹泡泡(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1、能仔细观察吹泡泡的过程,并能想象吹出来的泡泡像什么,会飘到哪里去。
2、能按顺序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以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说一段连贯的话。
教学重点:
把吹泡泡的过程按顺序说清楚以及想象泡泡样子像什么。
教学难点:
观察吹泡泡的动作,分解出一个一个的动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肥皂水与吸管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提出要求:
你们爱吹泡泡吗?今天的说话课,是《吹泡泡》。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大又多;谁观察得仔细,能把吹泡泡的过程有条理地讲清楚。
二、吹泡泡,练习说吹的过程:
1、人人吹泡泡,边吹边想:这些泡泡是怎样吹出来的?
2、一人上台吹泡泡。其余同学边观察,边自由说一说吹泡泡要有哪些动作。
3、交流有哪些动作。
4、用上句式:先……接着……最后……,把吹泡泡的过程讲清楚。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
三、再吹泡泡,观察泡泡的样子。
1、同桌互吹互看,比一比,谁吹的泡泡最大、最多。边看边想:这些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句式:( )的泡泡,像( )。或泡泡( ),像( )。
2、互相说一说,指名说一说,并评议,从泡泡的.大小、颜色、形状方面评议。
3、出示句式:这些泡泡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练习说话。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评议,同桌互相说一说。
4、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泡泡时,你会怎么赞美它们呢?
5、把泡泡的样子连起来说一说。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
四、练习说吹泡泡的整个过程。
1、请几位小朋友吹泡泡,其余边看边说。
2、指名说一说,师生共同评议。
五、观察想象:
1、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它们是怎么飘的?会飘到哪里去?干什么呢?
自由准备,指名说一说。说一说你还有什么更美的想法?
2、尝试把吹泡泡的整个过程和刚才说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六、小结,并要求回去写下来。
板书:
吹 先(蘸)……接着(放)……最后(吹)……
看 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像……
想 飘
教后感:
学生吹吹说说,兴趣较高,练习说话时,我安排了两次小组活动,互看互吹和连起来说一说,人人都能说起来。在说说泡泡像什么时,想到了像冰糖葫芦,樱桃,一盏盏灯笼,蚂蚁,珍珠,等,话说得质量较高。
25 吹泡泡(听说训练)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7:听说训练《----关心我》
教学目标 :
1、能集中注意力边听边记要点,概括出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2、能围绕“关心我”说出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
重难点
说话围绕中心。按想好的.要点叙说具体。
1.揭示课题,明确本次听力训练要求。
(1)预习课文相关部分内容,试说对“听”的要求的理解。
(明确:①赞扬准;②赞扬什么――中心;③怎样围绕中心――举了哪些事例。)
(2)一段话比较长,怎样才能记住?(明确方法:①仔细听
――注意力集中;②边听边想――记要点,脑记,笔记。)
2.插录音。听清楚“我”爸爸的身分.关心“我”什么,
讲厂哪几件事。
(1)逐题讨论,综合板书:
┌────────┬──────┐
│ 事 │ 中心 │
├────────┼──────┤
│ 进我上医院 │ 关心身体 │
├────────┼──────┤
│ 鼓励我学习钢琴 │ 关心学习│
└────────┴──────┘
(2)归纳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要点的?
(①联系题目“关心我”,听时注意回答“关心”的句子。如,爸爸对我的健康特别关心;爸爸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而且关心我的学习。 ②从事例中概括。)
3.再听录音。听清楚这位同学怎样围绕关心“我”身体,关心“我”学习这个中心诽说具体的,要求复述出具体情节要点(注意听、记主要情节要点。)
(1)山一人在小组中说,互相补充要点。
(2)课堂复述交流。(评价要点是否说齐,说话清晰,连贯,简洁。)
4 学习课文关于“说”的要求及提示。(①确定说谁。②确
定中心,想好关心“我”什么。研定事例,怎么关心“我”。确定说明顺序,理出要点。)
5.说活练习。
(1)指名说。(引路,评价说话条理及内容。)
(2)小组或同桌互说。
(3)课堂交流。(评价语言清晰,态度自然。)
6.总结述说自己学到了什么。
【自我介绍听说训练教案参考】相关文章:
2.英语听说课教案
4.训练教案
9.田径训练教案
10.听说的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