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
“vivianli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篇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纸杯、塑料杯等物体,知道形状不同滚球路线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薯片桶、纸筒、纸杯、塑料杯、八宝粥筒、斜坡、球门等若干。
2.彩线绳、双面胶、橡皮泥等辅助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将其分类。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们滚动的路线。
3.教师出示斜坡,球门,让幼儿观察各种材料的滚动路线。
教师小结:有的物体能滚进球门,有的滚不进去,不同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两头一样粗的能直线滚动,而一头粗一头细的则会拐弯。
二、再次探索,发现不同的滚动方向。
1.提问: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它是向哪边拐弯的呢?
2.幼儿再次探索,关注物体向哪个方向拐弯。
小结:不能直线滚动的物体总是朝向细的一端拐弯,这种滚动路线叫弧线滚动。
三、三次探索,尝试让物体的弧线滚动变为直线滚动。
1.提问:小朋友怎样让纸杯、塑料杯不拐弯,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彩线绳、双面胶等材料,请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让弧线滚动的物体变为直线滚动。
3.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讨论,分享探索经验。
小结:只有让物体两端变得一样粗细才能滚进球门。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有不同的滚动路线。平时在家,你们还看到哪些会滚动的东西?那他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请你们回去后把他们也找出来玩一玩,试一试,然后把他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带到幼儿园和给大家一起分享。
篇2: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测量物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测量物品》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篇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弹性物品》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好玩的弹性物品》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生活中,大班幼儿接触过许多弹性玩具,而且很感兴趣,但对弹性的特征并不十分了解,为此特设计本次教育活动。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教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让幼儿通过操作来感知弹性的特征,并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发现物体的弹性,了解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尝试用细铁丝等材料制作弹性玩具,并装饰。
3、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材料制作弹性玩具。
活动准备
1、细铁丝、乒乓球、小棒、各色彩纸等。
2、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物品:皮筋、皮球、气球、拉力器等。
活动过程
1 、出示“拉力器”引起兴趣,了解物体的弹性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好玩的东西,看看是什么?怎么玩的?
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拉力器要很用力才能玩起来?
教师小结:连接拉力器的东西一条牛皮筋,当我们很用力的时候才能把牛皮筋拉长,当我们不用力的时候,它就恢复的原来的样子,这种特性就叫做弹性。
2 、提供各种材料,让小朋友感知发现弹性。
刚才我们认识好玩的拉力器,现在请你在去找一找,玩一玩教室里还有哪些弹性物品。
幼儿操作:拉拉弹簧会变长,一松手又变成原来的样子;压皮球,皮球会扁,松手又鼓起来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玩的?发现它们有什么变化?
3 、弹性的作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弹性物体有好多好多,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有弹性吗?
自行车打气,座垫装弹簧,是为了减少振动,夹子、理发推子有弹簧是为了方便使用,沙发、床用海棉和弹簧是为了坐躺时更舒服,水龙头开关里有皮垫子是为了防止漏水,弹簧秤用来测量物体的轻重……。
4 、小制作“会跳的小人”
师:今天“会跳的小狗”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有弹性的物品,为了谢谢他们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会跳的小人”送给他们好吗?
出示示意图
老师带来了制作“会跳的小人”的示意图,请小朋友看看,你们能看明白吗?谁能告诉我第一幅图示是什么意思?第二幅呢?
老师讲解后幼儿操作。
5 、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和会跳的小狗跳舞吧。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弹性物体,这些物体都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的,他们很感兴趣。通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实践,让他们感知弹性物体的特征,探索弹性的秘密,从而使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得到发展。
但是,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们感觉,对大班幼儿来说,内容多了一些,尽管活动的'前半部分,我利用各种弹性物品让幼儿充分感知了弹性物品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并且知道了弹性可以再不同的物体上都能找到,也基本理解了弹性的特质。但是活动的后半部分,我利用铅丝让孩子们进行弹性物品的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一是在材料的选择上,制作弹簧的铅丝弹性度不够,不能充分的展现弹簧的特征;二是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如何绕?怎么绕?搞不清楚,原因是:作为弹簧本身就有许多的知识点可以给孩子们讲解,其实弹簧本身就能作为一个活动来展开,从而能更好的让孩子们在制作弹簧的过程中认识弹性,理解弹性物品。
本次活动虽然有一些遗憾,但是总体来说,孩子们对于最后的作品完成的还是不错的,在日常生活中可尝试的让他们利用相关的材料制作出更有创造性的东西。
篇4:滚动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了解带圆的物体会滚动,有角的物体不可以滚动。
二、教学目标
1、幼儿了解物体的形体,知道哪些物体可以滚动;
2、通过操作幼儿感受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3、激发幼儿乐于动手动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可以滚动物体的特征
难点:认识物体的形体,并可以流利地说出它的形体和特征
四、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操作练习法.引导发现法.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内容及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体育场今天有一场滚动比赛,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参赛选手呢?(皮球、魔方、文具盒、报纸、八宝粥桶)
2、学习新知识:
(1)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和圆柱体为什么会滚动?
(2)幼儿了解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为什么不可以滚动?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幼儿操作并作出判断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体,幼儿来动手试一试它可不可以滚动,可以滚动的打√,不可以滚动的打×。
(4)、归纳总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角,圆圆的,所以会滚动。
3、布置作业:家中寻宝
我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家中可以滚动的物体。
篇5:幼儿园大班科学测量物品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测量物品教案
活动目标
1.能选择自然物测量物品的长度,初步掌握‘首尾相接’的基本测量方法。
2.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体验测量活动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
1.测量工具(各种长棍、尺、绳子、纸盒等)笔、记录纸等。
2.记录表:标明测量物体、测量工具与数据。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自己的身高、体重引出课题,知道测量要借助于工具。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自己多高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原来,要想知道身高、体重(要想测量)就得借助工具。
2.请幼儿以组为单位测量桌子长度,初步探索自然测量的基本方法。
(1)请幼儿讨论,除了尺子还可以用哪些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幼儿说出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如;小棍、绳子、手掌、脚步、书本等。(可为幼儿提供幼儿学习资源开拓幼儿思路)
师:要是想要知道桌子有多长?咱们可以怎么办?(尺子量)
师:除了用尺子,还可以用什么?
(2)幼儿自由选择用绳、小棒、铅笔等工具测量桌子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师:孩子们,我在每一组投放了一份测量工具,请你们商量一下,一名幼儿记录,其他的孩子选择工具进行测量桌子。
教师提醒幼儿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都要记录好,观察幼儿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并指导幼儿与同伴合作。
(3)请多名幼儿演示不同的测量方法,师生讨论哪种方法测出的结果更准确。
师:哪位小朋友想来为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的测量结果准确?
3.教师示范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掌握其中要领。
(1)重点请(运用首尾相接的)幼儿演示测量过程,讨论:为什么量一次后要用手按住这个点,然后移动小棒从这个点开始继续测量?
(2)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强调幼儿在测量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如:用小棒测量时,小棒的首和尾要相接,不能有空,沿直线测量,记住总数。
用绳子测量时,要将绳子拉直,做上标记。
4.请幼儿反思刚才本组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运用正确方法进行二次测量。
对运用不同测量工具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或大)分布测量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越小)分步测量的次数越多。
篇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滚动的轮子》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滚动的轮子》
活动名称:
滚动的轮子
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男孩子较多,对交通工具很感兴趣,对于圆头圆脑的轮子更是有无穷尽的探索乐趣,每次活动后,都围着我嘁嘁嚓嚓,意犹未尽。我便由此想出再让孩子对于轮子有进一步的探索。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观察、测量等操作活动,了解我们的周围世界有各种轮子。他们大小不同,所用的材料各异,但都有相同的形状,使得轮子能滚动,并能使物体移动。
2、学习测量技能,发展幼儿观察、操作能力,扩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每一个幼儿带一个轮子或有轮子的玩具。
2、教师准备有轮子和缺一个或二个轮子的玩具几个,短绳子若干条。
活动过程:
教师:“请你们把带来的轮子或玩具在桌上或地上移动,然后告诉我,是什么使你们的玩具移动的?”
幼儿:“轮子”
教师:“请你们观察一下轮子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允许幼儿互相观察玩具。
教师:“你们还可以用小绳子量量它有多长。”
教师示范用绳子量轮子的大小,讲述量的方法,允许幼儿相互测量玩具。
教师小结:“有的轮子大,有的轮子小,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用塑料,有的用木头,有的用铁,有的用橡胶做的,它们做的材料都不一样,但它们的形状是相同的,都是圆形的。”
教师:“你们想过吗?为什么轮子都是圆的呢?”
“现在你们可以再玩玩,观察你的玩具,或者拿一个其他形状的东西来比较一下,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请告诉大家,为什么轮子是圆形的?”
小结:“圆形的轮子能滚动,长的、方的积木不会滚动,有轮子的玩具移动省力。”
“你们在幼儿园、家里、街上还看到过有哪些东西有轮子?”
“如果这些东西没有轮子将会怎样?轮子坏了又会怎样?”
教师:“请你们以后在街上、家里、商场里各个地方观察有轮子的车子、机器他们是怎样工作的?以后请你们再来讨论。”
篇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杠杆
二、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使幼儿初步感知杠杆省力的原理,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幼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动物头饰、木棒、积木、重物、记录卡、水彩笔、浆糊、抹布、用力标志(大小不等的圆片)。
五、活动过程
导语:小熊要盖新房子,它买了许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动,我们去帮助它吧!
说一说,用什么办法来运材料。
(1)我用双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试一试,哪种方法用的力气小。
幼儿使用各种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点。
(1)使劲用双手抱重物。
(2)弯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抱最费劲,汗都流出来了,拉有一点费劲,推只有一点点费劲,撬很轻松。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点点汗,推不费力,撬更不费力。
(3)抱要费力气一些,拉要稍微费力气一些,推费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费力气,轻轻一下就行了。
我的实验过程。
让幼儿用省力的办法帮小熊把材料全部运过去。
六、注意事项
1.使用木棒时要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给幼儿提供的重物以不超过三名幼儿抬起的重量为宜。
3.提供作支点的积木高度要适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时,支点应随重物一起移动。
篇8: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由来】
孩子们都喜欢玩一些电动玩具,我们班的孩子常把小汽车带到班里来。一天,杰杰又把他新买的小汽车拿来了,小朋友都争着玩,结果汽车掉到地上,电池被摔了出来,他不会把电池装上,急得都哭了。通过了解,我发现班里的大部分孩子对电池不了解,没有成人的协助不知道怎样安装电池,因此生成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电池,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的准备:
(1)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电池的资料(种类、用途)。
(2)到商店观察销售的电池。
(3)科学区投放一些电动玩具、手电等物品。
(4)布置相关资料汇报墙饰。
2、物质上的准备:
(1)教师和幼儿共同搜集到的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手机、各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电池。
(2)正负极标志图+ ―。
(3)电池宝宝的课件。
(4)“小小电动汽车赛”的比赛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师:孩子们,今天咱们班的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看看都有什么吧?
2、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全班小朋友带来的玩具,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玩。
师:孩子们,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请你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玩。玩的时候要仔细看看你玩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探索。(引导幼儿发现这些东西都需要电池)
(2)讨论:玩的时候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电动玩具会动、手电筒会发光、钟表会走、手机能使用?它们的电池装在哪里?(幼儿说自己选择物品装电池的位置)
二、通过观察、讨论认识电池。
(一)引导幼儿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电池的知识。
1、幼儿结合前期经验的准备交流有关电池的知识(种类、用途)。
师:孩子们,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一样吗?它们哪不一样?你对电池有什么了解?
2、教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之前,我们搜集到了一些电池。刚才小朋友们也说电池有许多种,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有干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和蓄电池(教师边说边出示相应的电池)。这么多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电池放在一起,你能找出自己要用的吗?
3、说一说:哪种电池是电动玩具、手电筒、闹钟、录音机和手机使用的电池。
(二)安装电池,找出电池的正负极。
小朋友们找的都很准,知道自己手中的东西使用什么电池,如果我们把电池从这些东西上卸下来,你还能不能快速、准确的装回去?
1、幼儿进行装电池比赛。
师:孩子们,我们有四个小组,电动玩具组、钟表组、家用小电器组、手机组,你最想参加哪一个组的比赛?(幼儿自由说)
2、幼儿自由选择比赛的小组。
玩具组装完电池的小朋友可以拿好玩具到指定的汽车场地进行“小小电动汽车赛”,其余幼儿自愿为他们加油。
师:孩子们,我们在玩这些玩具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有的小朋友的汽车不能走了,手机不能用了,这是为什么?(部分幼儿装错电池和玩具中的电池没有电了)
3、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玩具不能玩了?(可以让幼儿充分猜想,有可能玩具汽车玩的时间长电池没电了、有可能小朋友把电池装错了、有可能玩具坏了)。
我们一起检验一下猜想的对不对。
4、请幼儿进行检验。(小组成员协助装错电池的幼儿重新安装)
5、交流经验:你是怎么装的? 电池该怎样装?为什么这样装?
教师小结:每块电池都有+、―两个符号,(出示正负极标志图+ ―)
+表示电池的正极,―表示电池的负极,我们在装电池的时候要看清电池和电池盒的正极和负极。
三、了解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环保知识。
师:孩子们,电池宝宝特别想和咱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你们看它来了,我们和他打声招呼吧(播放第一张幻灯片)。电池宝宝有话要对你们说,我们一起来听听。
1、播放课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电池宝宝说使用电池的注意事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
2、引导幼儿讨论:废旧电池要怎样处理?(请小朋友想办法,随意说)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2、想一想以后还会有哪些电池?它们什么样?
篇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幼儿尝试用各种办法取米,并能分析结果。
2.在活动中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用合适的词语来描述。
3.幼儿初步了解碾米工具的发展,体验科技进步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活动准备:1.各种工具:剪刀、石臼、石磨、石块等。
2.一张大记录表。
3.稻子若干。
4.古代取米画面,碾米机碾米。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看,老师带来了什么?把稻子外面的壳剥开,是什么呢?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的稻子,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这些稻子变成米呢,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幼儿猜想,提出自己的办法。
三、实验操作,尝试用各种工具取米。
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几种工具,用它们能不能把米取出来呢?哪种工具取得又多又好?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提醒幼儿不要浪费稻子)教师指导有些工具的使用。
四、幼儿共同交流。
1.刚才你是用了什么工具取米的?你发现了什么?这个办法取的米怎么样?
2.引导幼儿对工具质疑。(如用石臼取的米不干净,不易把米和稻壳分开。)五、观看录像,引导幼儿感受取米方法从古至今越来越先进的变化。
1.古代的取米方式。
2.现代的碾米机。
六、鼓励小朋友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长大后发明给人类带来方面的东西。
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科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身边。本次活动取材孩子的日常生活,深受孩子的喜欢。首先通过自己猜一猜,说一说怎么把米取出来,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愿望,他们说了很多的方法,对动词的掌握也很好,在操作验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各种工具更是充满了兴趣,最后了解你碾米的机器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总之孩子们在普通的生活事件中发现了科学,收获了经验。
本次活动由于老师的观念、经验和准备的各种问题,在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第一,探索面太多,不利于孩子深入研究,可以把目标压缩,一次活动集中研究一个问题,比如这次就可以集中研究取米的方法,除了老师提供的工具之外,可以让幼儿观察身边的物体,探索可以利用的工具。第二,科学性不强,比如在探索不同工具的优劣的时候,太相信孩子的直觉,没有从科学的角度设计活动,不利于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可以让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取同样量的米,从而得出结论。第三,教师对各环节活动实施太随意,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了干扰。
希望下次改进!
篇10: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思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种类、材料、样式包装等各不相同的瓶子。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对瓶子也有着极大的探索兴趣。于是我抓住了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通过认识、感知、分类、操作、讨论、欣赏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知道瓶子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讨论等活动,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功用。
2、了解各种瓶子与人类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3、学会与同伴相互协商,共同完成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瓶子,在科学区内布置一个瓶子展览会。
2、知识准备:活动前与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家中所用瓶子的功用。
3、课前幼儿已经装饰好瓶乐器。
4、字卡:瓶子(图)、材料、包装、用途、形状
活动过程:
一、感知各种各样的瓶子
1、参观活动:幼儿观察瓶子,交流自己的感受,对瓶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我们的科学区里有许多瓶子,今天我们举办一个瓶子展览会,请你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过渡:请大家挑选两个不同的瓶子坐下来,跟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瓶子是什么样的。
2、认知活动:了解瓶子的不同特征
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喜爱的瓶子。
3、小结:从大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瓶子是各种各样的,它们的材料、包装、用途、形状等都不一样。
二、观察分类并讲述
1、根据特征进行分类
教:现在你们一小组商量根据其中的不同分分类,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2、交流分类结果
教:谁来说说你们一组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操作过程)
3、再次分类
教:请大家再次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看看哪组分得又快又好!
三、了解瓶子的不同功用
1、了解瓶子的功用
教:你知道这些瓶子都有什么用?(幼儿讲述)
2、了解特殊瓶子的功用
教:生活中,除了这些瓶子,还有哪些特殊的瓶子呢?他们都有什么用处?
(出示危险的瓶子图片)
四、瓶子演奏会
教:这些瓶子除了可以装东西,我们还可以把它废物利用呢!前几天大家一起做了各种各样的瓶乐器,让我们跟这音乐一起演奏吧!
篇11: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拆拆、装装、玩玩的过程中,掌握电动玩具电池拆装的方法。
2.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每人一件电动玩具,一个小塑料盒,因各种原因不会动的玩具、若干个电池:电池回收箱一个:电池安装示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玩具厂的叔叔阿姨为了表示他们的爱心,让小朋友过个快乐的节日,特意给你们捐赠了一批各种各样的玩具,(出示电动玩具)你们猜:“这小猴会敲鼓吗?”“洋娃娃会跳舞吗?”这些玩具全是电动玩具。
教师提问:这些玩具为什么会自己动起来呢?激起孩子们探索的。
二、操作探索(一)
1.拆电动玩具。
(1)师:现在教师给每人发一件玩具,小朋友可以去玩一玩,看看玩具是怎么玩的。假如你想知道玩具会动的秘密,你也可以把它拆开,然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幼儿玩玩具,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拆,并把拆下来的东西放在盒里。
(3)提问:你发现玩具里有些什么?
小结:原来玩具里有电池、弹簧、开关。
2.装电池。
(1)师:小朋友拆开了玩具,还发现了许多秘密,那你们能不能再把它装好,让它变得和原来一样会自己动呢?
(2)幼儿装电池(肯定会有幼儿因电池装反等原因使玩具动不起来)
三、讨论
1.为什么刚才会自己动的玩具现在不会动了呢?
2.如果是电池装反了,那电池应该怎样装才是对的呢?
引导幼儿认识电池上的“+”“一”标志。并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示意图,要求幼儿按示意图安装电池。
四、操作探索(二)
1.师:这里有几件小弟弟玩过的电动玩具,不知什么原因这些玩具不会自己动了,等一下请你们拆开检查一下原因,然后想办法使它们动走来,你可以和旁边小朋友一起想力法,也可把你的好办法讲给好朋友听。
2.幼儿操作探索,鼓励幼儿和同伴、老师交流,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3.提问:
(1)你发现玩具是什么原因不能动吗?你怎样又使它动起来的?
小结:玩具不能自己动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电池装反了,有的是没装电池,有的是电池的电用完了,有的因为没有弹簧。
(2)电池内的电用完了,这个废电池该怎么办呢?(教育幼儿不能随便把它剥开,也不能随便乱扔,要把它放在“电池回收箱”内,因为电池里的东西对人体有害,乱染会污染环境)
五、玩电动玩具
师:今天小朋友的玩具各种各样,你们可商量开一个“玩具表演会”,让大家一块分享玩具带来的快乐,过一个难忘的节日。
篇12: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传声的秘密。
2、对科学活动有兴趣,愿意探索。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
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篇13: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网络的几种常见功能,感受网络信息的丰富多彩。
2、尝试浏览幼儿园的网站,上网查阅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3、喜欢网络沟通与交流,感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准备:
1、请一位家长给班级发一封电子邮件;提前请家长帮助幼儿上网查阅幼儿感兴趣的相关资料,将查阅的资料带到幼儿园。
2、能够上网的电脑1台。
活动建议:
1、请幼儿阅读电子邮件,了解网络的方便快捷。
(1)和幼儿一起接收阅读电子邮件。提问:我们是怎样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的?收到爸爸、妈妈的来信时你的心情怎样?
(2)师幼讨论,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网络传递的便捷。提问:电子邮件和通过邮局邮寄过来的信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收到的更快?
2、引导幼儿了解网络的多种功能,感受网络的丰富多彩。
(1)引导幼儿了解网络功能。提问:网络还可以帮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师幼共同上网浏览音乐、看照片、看动画片等,了解网络的丰富多彩和方便快捷。
3、指导幼儿初步学习如何上网查阅资料,感受网络的丰富和便捷。
(1)教师引导幼儿使用网络查找资料,幼儿初步学习使用网络的方法。提问: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2)师幼交流:如何使用网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4、引导幼儿浏览幼儿园的网站,进一步了解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
(1)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本园网站首页。
提问:这是我们幼儿园的网站,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察班级展示板块。
提问:这里面有很多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班的照片在哪里?照片中的我们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家园论坛板块:有很多人访问过幼儿园的网站,特别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我们一起看看爸爸、妈妈都留过什么言吧。
引导幼儿在网站上说说心里话。
提问:你想说些什么?
篇1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们在设计幼儿园科学活动内容中,既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又要贴近幼儿生活,还要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对号入座”在生活中很常见,如:看电影、看比赛、坐火车、乘飞机等都涉及座位号的对应,我将其作为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既符合了大班幼儿数学探究的需求,也符合幼儿在生活中的现实需要,有助于他们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活动中我将畅游宾果小镇作为主线,为幼儿创设不同的游戏场景,并用电教化的教学手段将生活中不能呈现的场景再现课堂,让幼儿在游戏中解学生活实际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成功找到相应座位的乐趣。
2.了解票面上“排”与“座”的意义。
3.尝试根据座位票上的条件进行对号入座。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了解票面上“排”与“座”的意义。
活动难点:尝试根据座位票上的条件进行对号入座。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验,了解电影票。
物质准备:希沃课件、游泳馆票16张、高铁票16张、高铁车厢分布图4张、固体胶16个、车厢立牌4个、盘子4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主题,引出一起畅游宾果小镇这个主题。
1.小朋友们,看,这里的座位已经摆成了两排,请小朋友们找个椅子坐下来,请第一排的小朋友跟后面的老师们打声招呼,请第二排的小朋友挥挥手。
2.今天老师要邀请你们一起去宾果小镇玩。
二、在畅游宾果小镇的游戏情境中认识“排”和“座”,初步理解“排”和“座”的'意思。
1.第一站:电影院
(1)了解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图,知道“排”和“座”。
(2)认识电影票,能从电影票中找出相应的座位。
(3)说一说、找一找座位。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座位是几排几座?
(音频)咦!是谁在哭啊?原来是小女孩找不到座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电影票。
她应该进几号影厅呢?请小朋友来帮她找一找,你是怎样找的?先找什么?
(音频)有一位小男孩也找不到座位了,谁来帮帮他。
小结:我们进电影院看电影时,要先找对影厅,对应电影票先找排,再找座。
2.第二站:游泳馆
(1)了解游泳馆的座位分布图。
(2)根据自己手中的游泳比赛观看票,找到相应的座位。
(3)幼儿互相检验票与座位是否对应。
小结:我们进入较大的场馆时,要先找对区域,再对应票先找排,再找座。
3.第三站:高铁站
(1)了解高铁车厢及车厢里的座位分布图。
(2)根据高铁票找到正确的车厢及座位。
(3)运用希沃投屏检验票与座位是否对应。
小结:我们乘坐高铁时,要先找对车厢,要对应票先找排,再找座。
三、活动延伸
能将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今天小朋友们学到了很多本领,能根据票找到相应的座位,希望小朋友们在和家人一起看电影、看比赛、坐火车、乘飞机时,能走在家人前面,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座位,还要帮助家人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找到座位哦!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接受。大班孩子对序数己有了初步的经验,怎样让他们运用已有经验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并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提升数的运用能力,带着这个问题我设计了”畅游宾果小镇”这节大班数学活动。这个活动既符合了大班幼儿数学探究的需求,也符合幼儿在生活中的现实需要,有助于他们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次活动设计了三站,主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开展活动,第一站电影院,首先是引导幼儿了解电影院的座位分布图,充分使用电教课中的拖拉、声效、电子笔等功效,让幼儿在操作中知道“排”和“座”,在说座位和找座位中激发幼儿的兴趣。第二站游泳馆,在情境中,孩子们集体现场看票找座位。第三站高铁站,采用分组操作的方式让幼儿现场看票找高铁座位,并采用希沃投屏的方式,集体一起检验座位。整节活动我巧妙地运用希沃白板的拖拉、声效、超链接等功能,很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达到目标,让幼儿更有兴趣。我想这才是电教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体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现人机互动,真正做到幼儿为主体的纲要要求。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以下几点
1.既然是电教课,教师能使用常见的电教功能并应用于教学中,还有些电教功能还需要教师多多探索与发现,让这些电教功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活动。
2.幼儿集体验证时,可以用小组形式验证避免遗漏个别错误的小朋友。
3.教师应引导幼儿养成学说完整一句活让孩子们走到前面来,等到所有的小朋友都找到了座位后,再将票进行交换,让孩子反复练习。
活动只是一个开始,是幼儿解决生活中出现问题的有效迁移。通过本次活动,我希望使幼儿能将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充分展现活动的可持续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物品的滚动》教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