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wzsz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用解析法设计程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算法语程序设计》(选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程序设计起先就是为了解决科学计算而准备的,而列出解析式加以计算是程序的基本功能,也是算法的必备基础,本节通过实例探讨了在程序设计中常见的、应用广泛的、较容易理解的问题解析法,是学生进入算法的程序实现的重要一步,有着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模块中第一次接触了有关算法和程序设计的一些概念,然后在本教材前面的章节中对算法、VB语言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习了 一些设计程序的技能和方法,对程序设计有了初步的兴趣。但有可能的是,学生之间出现了差异,有些有条件和机会的学生可能先前已经接触过程序设计,有了一定的能力;有些学生可能才接触到程序设计,对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手足无措。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对“算法”的概念作进一步的了解
2. 了解解析法算法的概念和基本思路
3. 能够用解析法分析简单问题并设计算法及编写程序求解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以生活中最熟悉的测量物体的高度入手,通过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的问题,导出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计算电阻和计算小球弹跳路程的两个例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析法算法设计程序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细心思考、勇敢实践和善于总结的科学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体会其中乐趣和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解析法的思想,能写出求解问题的解析式并用程序实现。
(2)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能将具体问题抽象出来,建立求解问题的解析式。
五、教学策略
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考虑采用2个课时,即第1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实例,得到解析法算法的基本概念和思路,当学生遇到问题,不能急于告诉学生解决方法,应当适当引导组内学生一起讨论以后推荐一种最合适的方法,如果有失误再给予指导。第2课时引领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问题的.活动,从实践中体验设计程序的乐趣和归纳总结技巧,获得基本思想方法,当学生遇到错误,应当适时引导学生仔细检查错误和纠正错误,对一些比较典型的错误,应拿出来讨论。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情景式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教师组织学生完成实践探究任务。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媒体
使用
实例引入
创设情境
讲述有关埃及国王邀请学者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从中引出问题:如何测量不可到达底部的物体的高度。
通过多媒体方式引入,学生根据提示,积极思考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通过例子,结合学生的思考,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入学习活动,注意是否能引起学生兴趣。
语言
表述;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求解
4-1测量高度问题的求解:MN是竖直于地面的物体,其底部N不可到达。为了测量MN的高度,在地面上选取一条与MN在同一平面的水平线线段AB为基线, AB长度和仰角可以测量得到,试设计程序计算高度MN。
按照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程序。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我们不可能直接求出物体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三角函数)来完成,组织讨论,共同导出所需的解析式。
引导学生领会如何从已知条件入手,逐步求解未知量,分析问题后,思考问题:
(1) 问题所求和已知条件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是什么样的联系?(求解问题)
(2) 能否将他们之间的联系用数学知识表述出来?如果能,那么怎样表述?(导出解析式)
解析式导出后其它内容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剩下的各个环节,。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操作和体验。
增进学生对程序设计各个环节的熟悉程度,让学生学会用解析法算法求解问题,导出解析式,并为据此导出“解析法”概念埋下伏笔。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及方法步骤
导出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解析法”的概念,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98页的最后一段内容。
解析法:通过分析问题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用最简练的语言或形式化的符号来表达它们的关系,得出解决问题所需的表达式,然后设计程序求解问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总结归纳“解析法”概念。
联系实践问题解决的过程理解抽象概念。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内容
活动:研究问题并分组讨论求解
问题1:
4-2电阻计算问题
问题2:
4-3小球弹跳问题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协作交流,按照基本求解步骤,完成设计程序的各个环节,最终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从旁指导,并注意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并将问题求解得到答案。
让学生熟悉解析法的基本思路,学会导出解析式并设计程序,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分组讨论,利用多媒体教室共享资源等
活动小结
每个组派出一个代表,讲解思路,求解问题的过程。其他同学注意学习。教师要注意营造热烈和鼓励的气氛,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纠正发现的错误。
学生学习各个代表讲解的思路,及时调整思路。
锻炼学生的表述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说明求解过程
归纳总结
总结学习内容:
提问:
(1)解析法的概念;
(2)解析法求解问题的基本步骤;
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帮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加强记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总结
布置作业
必作题:教材103页练习题1和2
选作题:设计一个通用的倒计时程序,只要给出目标日期和当前日期,就可以自动进行计算距离目标日期还有多少天。这个程序要如何设计?
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
帮助学生巩固和熟悉学过的知识。
通过多媒体教室及相应展示说明作业内容
八、教学总结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认真思考,发挥各自的优点和积极性。教师进行适当地指导和引领,调控气氛,组织活动,辅导,点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讨论讲解。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协作,同学之间通过合作、讨论等互相学习,一起进步。
篇2:用VB编写抽奖程序教学设计
一、界面设计
新建一个标准的exe工程。在form1窗体中放置一个定时器(timer1)、两个文本框(label1,label2)、两个命令按钮(command1,command2)和包含7个元素的控件数组(label3(0)—label3(6))。
二、属性设置
label3控件数组中的所有元素皆采用相同设置。
三、代码编写
本程序的实现原理是:当用户单击“开始”按钮时,打开定时器,利用定时器控件同时产生两个随机数sj1、sj2,sj1的范围是1~32,sj2的范围是0~49。当sj1=24的时侯,用sj2与前面产生的中奖号码作比较,若与前面的中奖相同,则退出本过程;若与前面的中奖号码不同,则将此随机数作为中奖号码。当产生了7个中奖号码时,关闭定时器控件,停止产生随机数。
本程序用到的函数简介:
(1)randomize:初始化随机数的种子数。
(2)int:返回一个非整形数字取整后的整数。
(3)rnd:产生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大于等于0,但小于1)。
(4)qbcolor():返回参数(0~15)对应的颜色。
(5)val:将一个字符形变量转化为一个数值型变量。
(6)format:格式化一个表达式。
以下是程序的完整代码:
dim sy as integer
′命令按钮1的单击事件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清除label3控件数组的内容
for i=0 to 6
label3(i).caption=′′
next
timer1.enabled=true′打开定时器
command1.enabled=false′使开始按钮失效
sy=-1′索引值初始化为-1
end sub
′命令按钮2的单击事件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unload me ′卸载本窗体
end sub
′定时器1的定时事件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dim sj1,sj2,ys as integer
randomize′初始化随机数
sj1=int(rnd*32)+1
sj2=int(rnd*50)
label1.caption=sj1′设置标签1的内容
ys=int(rnd*6)+9
label1.forecolor=qbcolor(ys)
if sj2=24 then′如果sj2等于24
sy=sy+1′索引值加1
for a=o to sy
if sj1=val(label3(a).caption) then
sy=sy - 1
exit sub
end if
next
label3(sy).caption=format(sj1, ′00′)
label3(sy).forecolor=qbcolor(ys)
end if
if sy=6 then′如果索引值等于6
timer1.enabled=false ′关闭定时器
command1.enabled=true ′使命令按钮有效(即可重新开始抽奖)
end if
end sub
单击工具栏上的“启动”按钮,启动抽奖程序。单击“开始”按钮,label1控件将用五彩缤纷的颜色快速显示1~32之间的数字,并在label3控件数组中产生一组7个数字的中奖号码。再次单击“开始”按钮,程序将自动清除label3控件数组中的内容,并重新产生一组7个数字的中奖号码(与前面的不相同)。
<篇3:用列举法求概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概率的意义,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列表法解决概率实际问题的过程,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经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列表法求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概率实际问题模型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回顾旧知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非常6+1》片段,并出示问题:如果剩下的八只蛋中的五只有金花,那么陆海鸥达成心愿的概率是多少?
引导学生回忆概率公式: 如果一个实验有n个等可能的结果,而事件A包含其中个结果,则
P(A)= =
(二)探究新知 建构数模
秦皇岛是奥运足球比赛的分赛场,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观看足球比赛,但是因为名额有限,张明与王红只分得一张奥运足球票,到底谁去呢?王红出主意用手中的三张扑克牌来决定谁去,规则如下:
牌面分别为1、2、3的三张扑克牌,将牌洗匀后,随机摸出一张,记数放会混匀,再摸一张,将两次牌面数字求和。如果和为4,王红去,如果和为2则张明去,否则重抽。
张明认为规则不公平,而王红认为很公平。两人争论不休。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此引例为两步实验事件,再共同探究解题的方法——列表法最后我再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解决此概型的一般步骤:
1、归型(两步实验)
2、列表
3、计算
(三)归型辨析 模型应用
对于此题组先依次出示问题:这是两步实验事件吗?每一次操作是什么?每一次操作的等可能结果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再让他们将解题过程独立写在练习本上,并展示学生的正确答案,以规范书写格式。在求解之后,我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以巩固所得。
4、出示了教材164页习题第二题。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反思 布置作业
1.课堂反思
在小节中我引导学生从知识获得途径、结论、应用等方面畅谈本节课内容。(①、这节课你遇到了哪些新的问题?②、你是如何解决它的?③、你还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
2.布置作业
篇4:运用公式法教学设计参考
运用公式法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教学知识点1.使学生会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2.使学生学习多步骤,多方法的分解因式.
能力训练要求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及对其特点进行辨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综合运用提公因式法、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多步骤、多方法分解因式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多项式的特点,恰当地安排步骤,恰当地选用不同方法分解因式.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运用法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就要学习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Ⅱ.新课
1.推导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的公式以及公式的`特点.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
倒写:a2+2ab+b2=(a+b)2;a2-2ab+b2=(a-b)2.
左边的特点有(1)多项式是三项式;(2)其中有两项同号,且此两项能写成两数或两式的平方和的形式;(3)另一项是这两数或两式乘积的2倍.
右边的特点:这两数或两式和(差)的平方.
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练一练
下列各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
(1)a2-4a+4;(2)x2+4x+4y2;(3)4a2+2ab+b2;
(4)a2-ab+b2;(5)x2-6x-9;(6)a2+a+0.25.
2.例题讲解
例1、把下列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1)x2+14x+49;(2)(m+n)2-6(m+n)+9.
例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3ax2+6axy+3ay2;(2)-x2-4y2+4xy.
Ⅲ.课堂练习
1、P52随堂练习
2、补充练习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a2-4ab+b2;(2)a2b2+8abc+16c2;(3)(x+y)2+6(x+y)+9;
(4)-+n2;(5)4(2a+b)2-12(2a+b)+9;(6)x2y-x4-
Ⅳ.课时小结
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它与平方差公式不同之处是:
(1)要求多项式有三项.
(2)其中两项同号,且都可以写成某数或式的平方,另一项则是这两数或式的乘积的2倍,符号可正可负.
Ⅴ.课后作业习题2.5
●备课资料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4xy-4x2-y2;
2、3ab2+6a2b+3a3;
3、(s+t)2-10(s+t)+25;
4、0.25a2b2-abc+c2;
5、x2y-6xy+9y;
6、2x3y2-16x2y+32x;
7、16x5+8x3y2+xy4
篇5:《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四册54~55页例2、例3,练习十二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用除法解决问题》中的内容。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和除法含义,并且学习过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本课时,用除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安排在教学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其匠心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让学生领会“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了解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传统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由浅入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通过摆飞机模型的主题活动,在操作观察中让学生建立“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概念;例3,通过观察情境图,从图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分析推理,探究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一般解法。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学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倍的实际问题,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倍”的实际问题作好了思路孕状。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倍”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先前经验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精心组织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活动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经历运用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数学地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如何合理地计算出结果。
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时,一方面要用学具进行操作,为学生的有条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另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最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加深。
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准备,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生动手操作中感知)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小结学习内容,课堂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准备(10根或15根)小棒。
课前准备:
1、教师和学生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2、做伸手指的游戏:
(1)教师伸几根手指,请学生伸出是老师的几倍的手指数。
(2)伸出8根手指,每2根分一份,看看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前活动中复习有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除法的含义,为新内容的学习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收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有关国庆60周年阅兵仪式中空中梯队的视频)
师介绍飞行员刘欣: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空中梯队的精彩表演,在这些飞行员中有一名女飞行员,她的名字叫刘欣(出示刘欣的照片)。刘欣姐姐小时候就是青山区的一名学生。我们要像她一样从小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且要努力去实现它。小红的理想就是长大后能当一名飞行员。你们看,她用小棒摆了一架飞机。(将小红的图片和用小棒摆成的飞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收看视频,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又可以很自然的引出主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例2
1、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小棒,你们想用小棒摆飞机吗?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用小棒摆飞机。请你一边看一边数: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
〔设计意图:动画演示用5根小棒摆飞机的过程,既让学生知道怎样用小棒摆飞机,避免操作过程中出现不会摆的现象,同时又能强化一倍数。〕
(2)提问:几根小棒能摆一架飞机?(指名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根)
(3)师出示小丽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丽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丽有10根小棒(板书:10根),猜一猜她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师出示小强的图片和一捆小棒(将小强的图片贴在黑板上),问:小强有15根小棒(板书:15根),猜猜他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指名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小丽、小强各能摆几架这样的飞机,引导学生向几里面有几个几靠,不让学生说理由,等到学生动手操作,充感知后再来探讨。〕
师:谁想来帮小丽摆一摆?教师将小丽的10根小棒给1名学生,摆在小丽旁边画好的方框中。
篇6: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遵守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一般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违法行为的种类。
【难点】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三、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运用多媒体播放微视频:公共场所的行为百态
播放完毕,请同学们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大闹机场、旅游景区留言、地铁上吃有气味的食物……。这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仅是不文明的行为,实则已经触犯了相关的法律,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是要被处以不同的罚款的,更严重的甚至面临着刑事处罚。可见《法不可违》,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法律,什么是违法行为,现在来开展我们的司法一日游活动。
【过渡】开展一日游活动之前,我们得先进行两个小小的普法活动。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违法无小事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活动一】抢答大比拼
请学生阅读课本46页违法无小事下面两段话,2分钟的时间。随后合上课本,进行抢答比赛。
教师设置抢答的问题:(1)什么是法律?(2)法律规定了什么?(3)法律的意义是什么?(4)什么是人民的行为底线?
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的告诉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过渡】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型及各类型的含义
【活动二】智慧大碰撞
课件通过呈现三个例子。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捡到苏某手表不归还,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捡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做出起哄、打闹等不文明行为,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镜头三:赵某多次持刀抢劫小学生的赃款一千多元,法院认定其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刑罚。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①三则案例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什么是违法行为?
②以上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找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讲述:三则案例,相同之处都是行为主体做出了侵害他人利益的事,不同是受到惩罚的法律依据是不一样的。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如欠债不还的行为、捡到物品不归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乱涂乱画破坏文物、扰乱机场秩序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如故意杀人的行为、偷窃行为等。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
【过渡】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行为,那么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哪些违法行为呢?这些违法行为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呢?以及给我们又带来哪些警醒呢?让我们去看看铁警如何说。
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
【活动一】铁警行动
播放有关高铁违规行为的视频。视频内容如下:
今年高铁霸座男、霸座女、霸座老人、女子扒高铁、乘客在高铁上吸烟等违法行为层出不穷。8月21日上午,在从济南站开往北京南站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性乘客霸占着另一名女乘客的靠窗座位,不愿坐回自己的座位。当事女乘客叫来列车长后,该男乘客自称“站不起来”。列车长问其是否身体不舒服或者喝了酒,对方回答:“没喝酒。”列车长问:“没喝酒为什么站不起来?”对方称:“不知道。”并表示到站下车也站不起来,需要乘务员帮助找轮椅。他拒绝坐回自己的座位,并称让女乘客要么站着,要么坐他的座位,要么去餐车。劝说无果后,女乘客被安排到商务车厢的座位,直到终点。9月19日,在永州-深圳北的G6078高铁上,本应坐在靠走道位置的女乘客周某某,执意坐在靠窗的位置。列车工作人员与其进行反复沟通,但她仍不肯让出座位,并称“谁说这个位置不是我的?位置上写了我不能坐吗?”
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内容,如果你是铁路公安警察的话,你会怎么做,并进行思考:
(1)这些乘客的行为是哪种违法行为?这种行为如果不惩罚的话,会带来什么后果?
(2)若是这些旅客承担违法的法律责任的话,应该是什么样的?这种违法行为你身边的还有哪些,进行举例说明。
点名请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总结:这些乘客的行为都属于行政违法行为。霸座行为扰乱乘坐秩序,扒高铁在高铁上吸烟影响高铁运行等;依法调查取证,认定其行为构成“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之规定,对周某某处以罚款200元的行政处罚。两名霸座乘客将自公示期满无有效异议之日起,180天内无法购买任何类型的火车票;常见的还有谎报险情、破坏铁路护网、殴打他人等,需要承担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降级等;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教师小结:看似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自以为小错,实则是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比如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过渡】我们对行政违法行为有了了解,那具体的民事违法行为又有哪些呢?让我们来到法院,看看我们的王法官怎么说。
2.民事违法行为
【活动二】法官谏言
多媒体呈现两则案例。
案例一:据统计,在明星涉诉的肖像权纠纷案件中:医疗、美容机构侵犯明星肖像权的,共计258件,占比达73%,成为明星肖像权纠纷的主要制造者,而且他们更喜欢利用女明星的肖像做宣传。信息科技公司侵犯明星肖像权的有37件,占比为10%,案情大抵为:侵权人在其设计的网页中未经授权使用了明星的照片,且具有明显的商业属性。比如艺龙网微博发布葛优躺照片等。
案例二:非京籍毕业生梁某,通过应聘的学校获得事业编制和北京市户口,与学校签订的聘用合同为7年,但在工作一年后,他就离职。月31日,通州法院判处梁某支付学校违约金11万元,人才引进费20万元。
请同学们结合案例及课本内容,如果你是王法官的话,会给出是谏言呢?小组合作,请设计你的谏言,要求:指出案例中属于哪种违法行为,依据是什么,对公众有什么指导性。
邀请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归纳总结:属于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明星状告一些公司是侵犯了肖像权,学校提起诉讼,是因为梁某违反合同。所以当事人侵犯了民事权利,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为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民法总则中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我们从事民事活动的指南。比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遵循自愿原则、诚信原则、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教师小结: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民事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财产权有债权、继承权等;人身权包括生命权、姓名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
【过渡】我们对一般违法行为有了深入的认识,看看我们的法律宣传大使给我们的建议是什么。
3.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活动三】我是法律宣传大使
小组讨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遵章守法?请以法律宣传大使的身份来进行阐述。
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过渡】今天我们的收获满满,在结束活动之前,现在来考考大家。
环节三:巩固提高
【活动】火眼金睛
课件呈现案例:
年11月2日,重庆公交坠江案原因公布:乘客坐过站与司机激烈争执并互殴造成车辆失控,致使车辆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撞击后坠江,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乘客刘某和驾驶员冉某的互殴行为与危害后果具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两人的行为严重危害公共安全,已经触犯《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治安管理处罚法》也有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因此,本次事故中其他无辜遇难的乘客家属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乘客刘某、司机冉某的家属和公交公司三方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
设疑:乘客与司机的争执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这是哪种违法行为?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般违法行为?与刑事违法行为有什么区别?
找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是侵害了他人的利益,情节严重程度不同。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别冲动,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遵守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减少社会悲剧的产生。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找同学谈谈自己的收获。
教师总结: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行为底线,不要触犯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拓展作业:预习下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预防犯罪》,思考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何区别。
五、板书设计
篇7: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课题】法不可违
情感态度价值 知识 能力
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 3.4.1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 理解 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类别;懂得不违法是人们的行为的底线。 3.4.2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 了解 知道什么是刑法和制定刑法的目的。 3.4.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了解 识记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4.4刑罚与刑罚的种类 了解 知道刑罚的含义,了解刑罚的种类。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要遵守法律,在内容设计上共两目,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意在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课文通过“小勤的事例”说明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之后通过三个情景引出违法的含义,填表区别三种违法含义及区别。第二目“犯罪必受惩罚”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学生情况分析】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思想认识的现状,针对初一学生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现实。同时又结合异地教学对学生不够了解的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导入,以自主探究、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方式,比较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懂得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从而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并区别三种类别,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难点:感受法律的尊严,懂得谁都不能违法,犯罪必受惩罚。懂得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教学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对比分析法。
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设疑讨论法。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引用“我爸是李刚”这句网络媒体频率较高的话。设问:
1、是否了解这句网络红语背后的真实故事?
2、故事的结局如何? 1、思考并回答 1、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有结局顺势过渡到本课的主题——法不可违。一切藐视法律权威的行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3、初步形成法不可违的认识 活动一:
第一步:以小梅同学收集的案例与资料让学生分享:
1、孙兴吸毒
2、娱乐明星高晓松酒驾
3、大学生药家鑫撞人且杀人
4、拾金而昧
第二步:以小梅困惑求助的方式提出系列问题。
1、你能告诉我,吸毒、醉驾、杀人、拾金而昧都是什么行为?
2、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别呢?为什么?
3、区别罪与非罪的标准?
4、如何区别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答小梅的困惑。
第四步:知识抢答。
教师总结:无论是名人还是百姓,无论是以什么形式违法,都要承担法律的责任。如果我们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任重道远的话,那就至少我们不能违法,因为这是我们行为的底线。 1、学生了解图片背后的新闻案例。
篇8: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法不可违》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公民》的第一框,主要内容是违法无小事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违法无小事”主要分析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行为,类别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身边的行政违法 行为,理解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本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又为下一单元内容的学习起了铺垫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初中阶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0202 针对以上对本课重要性的分析结合本课中专业法律词语较多的特点,本框用两课时。
二、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学生法治观念尚未牢固树立。一方面,青少年学生情绪不稳定,做事易冲动。另一方面,他们往往又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治观念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违法无小事,树立法律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区别。掌握什么是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类别。
4、教学重点:掌握违法行为的种类
教学难点:区分不同的违法行为
篇9: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
(2)刑法的含义
(3)犯罪的特征
(4)我国刑罚的种类
2.能力目标:
(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判断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犯罪行为。
(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
(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四、教学难点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五、教学方式
1.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通过观看案例、表演小品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教师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创设情境、营造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在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典型事例进行情感的升华。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资源
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
挪用公款上百万,购地买宅乱挥霍,原琼山东山地税所长一审被判。
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当所长不到两年,挪用税款127万余元,购地皮买私宅。目前,蔡某因挪用公款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教师:原琼山地税局东山地税所长蔡某,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对,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不可违。这就是今天我们一起来共同探讨的问题。
篇10: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是违反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针对初一年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对学生以创设情境导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三种违法的含义及区别,以及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刑事处罚的含义及种类。
二、教学方式:
(1)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性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多媒体、启发诱导、讨论探究式。
三、教学构思:
(1)针对初一学生认知水平有限以及法制意识不健全的现状,采用参与活动合作学习,情境体验等方式,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2)设计“情景体验”、“写一写”、“辩一辩”、“我是司法官”等活动引导学生做学习的管理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谁都不能违法
教师引导:播放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受贿判刑的录相(资源设计)。问:张国光是省长,他犯罪入狱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说明了谁都不能违法,违了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
教师引导:对,如果说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那么不违法则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法不可违”,请翻开课本P91。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第一目“谁都不能违法”,请看“小勤拾荒”。
学生活动:看书“小勤拾荒”的故事,并回答后面的问题。(略)
教师引导:从小勤拾荒可以看出,不只是成人要守法,我们青少年同样要学法、知法、守法,因为谁都不能违法,那么什么是违法呢?请继续看书“情景一、二、三”。
学生活动:看书“情景一、二、三”。
教师引导:“情景一”中李某等三人剧院起哄违法了吗?违了什么法?受到了什么处罚?
学生活动:违法了,违背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受到了警告处罚。
教师引导:那么“情景二”和“情景三”呢?
学生活动:(略)
教师引导:下面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将备选答案填入表中:
(多媒体展示“资源设计”如下)
情景 |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 违反的法律 | 承担的法律责任 | 所属违法类别 |
一 | ||||
二 | ||||
三 |
备选答案:
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较重 L、严重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
教师引导:究竟大家填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书中P93。
学生活动:违法是……行为,可以分为……三类。
教师引导:这些违法行为按情节轻重来划分,哪个轻,哪个重?
学生活动:(讨论完成)
教师引导:(对多媒体所展示的表格答案进行订正)
教学内容二:犯罪必受惩罚
教师引导: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从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看,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另一类是一般违法行为,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表格中所填的刑事违法行为,它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请同学们试着概括出其基本特征。
篇11:用PowerPoint设计多媒体触摸屏程序
本文将以多媒体宣传片“大庆师范学院一中小学教师的摇篮”为例简述用 PowerPoint2007 设计制作 多媒体 触摸屏程序的过程,
延展阅读: 放映课件――PowerPoint 2007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九)
创建交互式效果――PowerPoint 2007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八)
幻灯片的切换效果设置――PowerPoint 2007 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七)
动画设置――PowerPoint 2007 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六)
幻灯片的格式设置――PowerPoint 2007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五)
幻灯片的编辑排版――PowerPoint 2007 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四)
新建课件文件――PowerPoint 2007 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三)
功能区工具栏基本操作――PowerPoint 2007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二)
PowerPoint 2007 新增功能――PowerPoint 2007 多媒体课件制作攻略(一)
1 功能简介
在浏览者点击鼠标之前, 演示文稿 处于自动放映状态,即自动重复展示宣传片内容,不管演示文稿放映到何处(任一张 幻灯片 ),只要浏览者在屏幕任一处点击。演示都将进入手动放映状态,即首先切换到手动放映的导航幻灯片,在手动放映到最后一张幻灯片展示有关学校的招生联系方式等信息)时,移动鼠标就可切换到自动放映状态,而在手动放映期间,浏览者可随时点击屏幕下方的“切换到自动放映”按钮切换到自动放映状态。
2 制作要点
2.1 自动放映部分制作
(1) 幻灯片内容设计
1.启动PowerPoint2007,“开始”选项卡处于激活状态,点击“设计”选项卡使其激活;2.在“设计”选项卡的“主题”区中选择“聚合”主题,在“颜色”弹出菜单中选择“视点”颜色组合方案:3.编辑第一张标题幻灯片:4.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制作其它幻灯片,提示:可为不同的幻灯片应用不同的主题和颜色方案。
(2) 添加 背景音乐
1.选择第一张幻灯片,然后依次点击“插入”→“声音→“文件中的声音”,在打开的“插入声音”对话框中选择用作背景音乐的声音,在随后出现的提示框中选择“自动”:2.点击“动画”选项卡,选择其中的“自定义动画”子任务,在右侧出现的“自定义动画任务空格”中将声音动画调整到首位,将开始方式设为“之前”:3.双击声音动画进入“播放声音”对话框。对“效果”选项卡作如下设置:开始播放一从头开始;停止播放一在(999)张幻灯片后。
(3) 排练计时
1.确认已经选择第一张幻灯片,然后点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2.点击“ 排练计时 ”按钮,放映演示文稿进入排练计时(记录放映每张幻灯片所需的时间):3.当放映到最后一张幻灯片时,按ESC键退出放映。
2.2 手动放映部分制作
(1) 复制生成手动放映幻灯片
1.点击“视图”选项卡中的“幻灯片浏览”按钮,进入幻灯片浏览视图:2.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复制“自动放映”中的所有(9张)幻灯片,将复制生成的9张幻灯片按从第10到第18的顺序排列,第10-18张幻灯片将作为手动放映的幻灯片。
(2) 编辑手动放映幻灯片内容
1.制作导航幻灯片:编辑第10张幻灯片,使其显示导航内容,提示:可在第10张幻灯片之后创新一张新幻灯片用于显示导航内容;2.删除第10张幻灯片中的声音(背景音乐):3.其它幻灯片的内容可不更改,
(3) 设置幻灯片切换方式
激活“动画”选项卡,在“换片方式”中将手动放映的全部幻灯片(第10-18张)的换片方式更改为“单击鼠标时”,同时取消“在此之后自动设置 动画 效果”选项。
2.3 自定义放映
1.定义自动播放:激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点击“ 自定义放映 ”按钮下的“自定义放映”子任务。在随后打开的“自定义放映”对话框中选择“新建”按钮,在随后打开的“定义自定义放映”对话框中,添加幻灯片放映名称“自动播放1-9”,在左侧列表中选择第1-9张幻灯片,添加到“在自定义放映中的幻灯片”中,点选“确定”按钮;2.定义手动播放:用同样方法添加自定义放映“手动放映”(第10-18张)。
2.4 动作设置(设置超级链接)
(1) 自动播放部分的链接
1.选择第一张幻灯片,激活“开始”选项卡,在“形状”下拉列表中选择“矩形”,在幻灯片上画一个覆盖整张幻灯片的矩形,用99%的透明度进行填充(提示:不能使用100%透明,否则打包时视为无对象);2.选择所画的矩形,激活“插入”选项卡,点击其中的“动作”按钮,在打开的“ 动作 设置”对话框中,激活“单击鼠标”选项卡,将单击鼠标的动作设置为:超级链接到一手动放映,在随即打开的“链接到自定义放映”中,选择“手动放映”;3.复制矩形,将其分别粘贴到第2-9张幻灯片中。
(2) 手动播放部分的链接
1.在手动播放每张幻灯片的右下脚添加超级链接按钮“切换到自动放映”;2.在“动作设置”中为按钮添 超链接 到“结束放映”:3.提示:手动放映最后一张幻灯片可不使用按钮链,可使用99%透明的矩形链接,使用“鼠标移过时的动作”,不使用“单击鼠标的动作”。这样浏览者在浏览到最后一张幻灯片时,只要移动鼠标就可自动进入自动演示部分(其它幻灯片单击按钮可进入自动演示部分)。
2.5 设置放映方式
激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点击其功能组中的“设置 幻灯片放映 ”按钮,在随后打开的“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中作如下设置:1.放映幻灯片:自定义放映一手动放映1―9:2.换片方式:如果存在排练时间,则使用它;3.放映选项:循环放映,按ESC终止。
2.6 预览,保存演示文稿
1.激活“幻灯片放映”选项卡,然后点击“从头放映(快捷键F5)”或“从当前位置放映(快捷键Shift+F5);提示:无论当前选择哪张幻灯片,哪种放映方式(从头放映或从当前位置放映),系统都将重复放映“自定义播放1-9”中的9张幻灯片,直到浏览者单击鼠标;2.在放映到任一张幻灯片时单击鼠标,进入“手动放映”(第10张幻灯片一内容导航);3.在手动浏览到任一张幻灯片时,点击右下脚的按钮切换到自动放映(或浏览到最后一张幻灯片时移动鼠标);4.点击左上角的图标,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保存”,在随后出现的保存对话框中添写文件名称(如“大庆师院多媒体宣传片触模屏程序”),选择保存路径。
3 打包发行
为保证在没有PowerPoint2007的环境中演示文稿能够正确播放,需对演示文稿打包:1.点击左上角的图标,在其下拉菜单中依次选择“发布”“CD数据包”,在“ 打包成CD ”对话框中,输入CD名“大庆师院多媒体宣传触摸屏”,然后点击“复制到文件夹”,选择保存CD包的位置(可与保存演示文稿的位置不同):2.发行时,只需要将整个CD包复制到日标计算机上(可刻录到CD盘中),然后运行PPTVIEW.EXE(PowerPoint2007播放器),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打开的演示文稿即可。
4 推广应用一多媒体汇报
在多媒体汇报中,一般在正式开始汇报之前,往往需要对公司、学校、企业等进行宣传(或演示迎检的欢迎画面),当与会人员全部就座,领导开始汇报时,只需单击鼠标就可进入汇报的正文,这种多媒体汇报的制作方法与上面介绍的多媒体触摸屏程序完全一样。本文提供的多媒体触摸屏程序制作方法,适用于 PowerPoint /XP版本。
篇12:《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解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解析
《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动弹、欲望、不屈、茁壮、听诊器、震撼、糟蹋、有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下来,积累好词佳句。
3、能找出课文中有很深含义的句子并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生命的格言以及热爱生命的故事。
3、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三点思考分别提出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第一课时
一、交流格言,揭示课题
1、师生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搜集了有关生命的格言,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交流吧。(自由交流)听了刚才的交流,你对“生命”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也搜集了两段有关生命的格言,想同大家一切分享,你们愿意听听吗?
(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师生齐读,能读懂吗?这段话究竟怎样理解,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到19课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篇13:教学设计练习解析
教学设计练习解析
第一课时
1.指导练习习题1。
(1)小黑板揭示字母表(大写),指读并背诵。
(2)说说熟练掌握字母表(大写)有什么实际意义。(运用音序查字法,提高速度;汉语拼音中人名、地名、物名等专用名词及句子打头字母要大写。)
(3)完成习题1。说说为什么排除选项(1)、(2)、(3)。
2.指导练习第3题。
(1)复习。我们学过音序、部首、数笔划三种方法。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哪种查字法最方便? (知道这个字的读音,选用音序查字法最方便;不知道读音,一般选用部首查字法;不知道读音,而部首又难以判断的才选用数笔划查字法。)
(2)请判断以下字用什么方法查最方便。(小黑板揭示)
帷冉瞰kàn 缶fǒu 逸甩
(音序:瞰,缶;部首:帷,逸;数笔划:冉、甩。指出在练习中,哪些字采用音序查字法,由题目规定确定。)
(3),完成习题3。(请3人上黑板分别按要求查“窘”、“穹”、“鼎”。)
(4)检查、订正。点拨“鼎”的笔划数,12画。
参考答案:窘,音序J,jiǒng,难住,使为难;穹,部首,穴,7画,苍天;鼎,数笔划,12画,大。
3.指导练习第1题。
(1)审题,明确要求。(注意带点部分,读出层层推进、加重的语势、语气。)
(2)自由练读句子,体会。
(3)理解。
①这是什么句?(排比。)
②研究两句句子带点的部分,说出排比有什么特点。(联系例句理解。)要点:结构相同(或相似),3个并列分句以上,语势层层推进,语气层层加重。
(4)指导朗读。(排比标志词——带点的部分,读得重些,既要读出排比节奏,也要读出语气逐步加重、速度逐步加快的层层推进的语势。)
指名诵读(评议)——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5)体会排比的作用(复习)。
说说这两句句子运用排比的方法强调了什么?(第1句,强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遍了祖国天南地北、山山水水,表达出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的热爱之情。第2句强调了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力量源泉,烘托邱少云顾全大局,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严守纪律的精神品质。)
4.指导练习第2题。
(1)审题,明确练习要求。这些都是易写错的字,分四组对比排列,要求正确抄写。
(2)四人小组议论。每人解释一组。如,不要多点,指字的什么部位不要多点?不要少点,指字的'什么部位不要少点?说不准的互相纠正。
(3)抄写,完成作业 本第2题。
第二课时
1.指导练习第5题。
(1)审题,明确要求,改正句子中用错的标点。
(2)指导方法。
①句子该用什么标点符号是由什么决定的?(句子意思。)因此,标点用得是否正确,要根据句子意思加以检查。
②有错才改。有的标点可以这样加.也可以那样加,这要尊重原句。改的是绝对有错的,因此要说得出错在什么地方,该怎么改。
③教给规范修改符号,
(3)在课本上修改。改后交流,逐句说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是错的,该换成什么标点。(答案见《教参》)
(4)用规范的符号在作业 本上重改一遍。
(5)小结:做这个练习有什么意义?(写文章,做作业 都要正确使用标点。)
2.指导练习第6题。
(1)审题,点拨阅读方法。
①讨论本次阅读练习的任务是什么。(a、联系上下文解词;b.领会短文中心思想。)
②怎样领会中心思想,掌握阅读的方法、步骤。(读懂短文主要内容——思考为什么写这件事——选择打√。)
③默读短文,随手把要解释的词语划出来,思考短文写什么事,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白为什么写这件事。
(2)默读,划划想想。
(3)课堂交流。
①逐一理清6个要素。
②调整语言,说出短文主要内容。
(4)选择短文中心思想。说明选择的理由。为什么选项①、③是错的?
(5)再读短文,联系句子说明指定词语的意思。
自学思考——同桌议论——课堂交流。(交流时强调,说出这个词在课文中指什么。答案见《教参》。)
(6)完成作业 本第6题。
篇14: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程序与程序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对于初二的学生,经过第一册第一章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习惯,熟悉常见的应用软件和常规的教学环境,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程序设计本身的教学内容条理性、实践性、综合性强、需要学习者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并掌握程序设计的语言、熟悉问题的相关的背景知识,因此,就一般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仍然很大,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作用尤其重要。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本章的地位:本节是本章的入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必须通过本节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了解程序打下基础。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程序作用及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难点:程序程序的概念;如何学习程序设计。
3、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程序的概念及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初步了解学习程序设计的意义和方法。
(3) 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游戏程序的运行初步体验程序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通过观察由于修改程序的部分参数而引起程序运行结果的变化,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行游戏程序的运行中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知识的兴趣,为初步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程序的概念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比较抽象,本节安排的学习内容较小,只要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什么是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对计算机应用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冯.诺尔曼的“存储程序控制”思想。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先通过游戏程序为切入口,说明什么是计算机程序;然后通过修改程序,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熟悉VB程序设计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程序知识的兴趣。
2、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