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铅球教案

铅球教案

2023-12-20 08:53: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绝情浪子878966”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铅球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铅球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铅球教案

篇1:体育铅球教案

教材分析

推铅球中投掷是一项发展力量的体育运动,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学情分析

由于教学对象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大部分同学或多或少的接触过铅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复习巩固他们原有知识的同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最后用力上,把滑步和最后用力的结合确定为本次课的难点。但技术上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来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以及学习阶段的不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2、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及上、下肢协调能力,提高投掷能力。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及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滑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同错误动作,有效地纠正错误。

教学过程

一、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

1、预备姿势:强调指出两脚站位位置、重心位置及上体姿势。

2、滑步动作:摆动腿积极下压,支撑腿主动后撤,降低身体重心,两腿几乎同时着地。

3、最后用力:技术关键强调用力顺序从下至上,右腿蹬伸、上体转动,左腿支撑,抬头挺胸,以胸带肩,球出手时,手腕用力手指拨球。

4、维持平衡:出球瞬间后,右腿和左腿交换,左腿后举,降低重心,缓冲向前力量,使身体维持平衡。

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步骤和手段:

(一)教学步骤:

1、先完整示范动作,再边讲解边示范。

2、徒手模仿体会动作。

3、侧向滑步推铅球分解练习。

4、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练习。

5、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动作质量。

(二)教学手段:

1、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分解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2、徒手握持球练习方法:

①两手交换抛接球。

②原地向地迅速用力推球。

3、徒手模仿预备姿势练习。

4、滑步练习:

a摆动腿预摆练习。

b支撑腿主动后撤练习。

c预摆滑步练习。

5、最后用力模仿练习(体会蹬、转、挺、推、拨、送的用力顺序)。

6、滑步动作完整练习。

7、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进行指导纠正。

三、易犯错误:

1、铅球出手角度太小。

2、预备姿势紧张。

3、滑步过程中身体过早抬起和身体重心过早前移。

4、最后用力身体重心不能充分前送。

篇2:体育铅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说出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要点,所有学生能完成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铅球对学生的力量进行提升,通过铅球的发力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相互鼓励、勇敢、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的心理素质和体育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铅球的动作:蹬地、转体、推球、拨指

【难点】

蹬地到拨指之间的配合发力

三、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反口令练习

方法:通过老师下达队列基本口令,学生做出相反方向的动作。口令下达由慢到快,练习学生的反应能力,做错的同学做个俯卧撑。

2徒手操:老师喊节拍带领依次活动头部、肩部、胸部、髋关节、膝关节、手腕脚踝、压肩、压腿。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教师边做示范,边提示动作要领,语言激励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要求:拍节准确,动作到位,有节奏感。

基本部分

导入

找出班级公认有力量的同学随意推铅球,记录距离,在找一名普通同学推铅球,同样记录距离,然后向同学提问,第二名同学能否超越第一名同学,带着问题和同学的好奇心来开始这节。

2示范

教师进行侧面示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八字形分开。

3讲解

动作要点:

以右手为例,身体转向右侧,双脚开立宽于肩,右手持球,注意五指将球托起,手心为空,将球顶在右侧锁骨窝处。预摆时重心移动到右脚,屈膝,左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发力时蹬地滑步、转体、挺身、推球、拨指,注意出手的初速度与角度,角度在4度。记住动作要点口诀:蹬、转、挺、推、拨。

4练习

滑步练习

练习方法:组织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老师

1、2口令进行原地滑步练习,1为准备,2为滑步。经过多次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加强身体协调能力。

纠错:个别学生会出现滑步不协调,动作生硬,纠正蹬地与滑步的配合。

组织教学:体操队形

整体进行无球练习

练习方法:进行整体的无球动作练习,使学生上下完整配合,形成连贯性。

纠错:学生会出现忘记挺身,和出手角度不对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及时纠正。

组织教学:体操队形

进行实心球练习

练习方法:利用实心球代替铅球,小组形式进行练习,注意动作,对动作加深肌肉记忆。

纠错:学生会出现出手角度过大的问题,及时纠正。

组织教学:小组练习

铅球练习

练习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铅球练习,通过学习进行实际练习,学会铅球的动作。

纠错:在投掷过程中会出现连贯性不好,及时纠正错误,先想好动作要领然后进行动作的完成。

组织教学:小组练习

4检验—解决开始时的问题

让开始时第二名同学再次进行投掷,发现距离大大提高。

评价:铅球不仅要力量更要技术。

结束部分

放松活动—两人互相抖动双臂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两两相对

要求:放松活动,相互放松对方双臂

2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场地器材

实心球20个,铅球20个,米尺,口哨

五、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左右;平均心率:12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

篇3:体育铅球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发展学生腰腹部力量及身体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提高投掷能力,并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辨别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全身协调用力在最后用力时,按顺序集全身力量于最后产生的爆发力上。

教学难点:

滑步与最后用力相衔接并能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共性的错误动作,找出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手段,有效地纠正错误。

教学方法:

讲解与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

一、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技术结构、动作要领

1、预备姿势:强调指出两脚站位位置、重心位置及上体姿势。

2、滑步动作:摆动腿积极下压,支撑腿主动后撤,降低身体重心,两腿几乎同时着地。

3、最后用力:技术关键强调用力顺序从下至上,右腿蹬伸、上体转动,左腿支撑,抬头挺胸,以胸带肩,球出手时,手腕用力手指拨球。

4、维持平衡:出球瞬间后,右腿和左腿交换,左腿后举,降低重心,缓冲向前力量,使身体维持平衡。

二、侧向滑步推铅球的教学步骤和手段:

(一)教学步骤:

1、先完整示范动作,再边讲解边示范。

2、徒手模仿体会动作。

3、侧向滑步推铅球分解练习。

4、侧向滑步推铅球完整技术练习。

5、评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成动作质量,有助于掌握正确动作技术。

(二)教学手段:

1、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再分解动作,边讲解边示范。

2、徒手握持球练习方法:①两手交换抛接球。②原地向地迅速用力推球。

3、徒手模仿预备姿势练习。

4、滑步练习:①摆动腿预摆练习。②支撑腿主动后撤练习。③预摆滑步练习。

5、最后用力模仿练习(体会蹬、转、挺、推、拨、送的用力顺序)。

6、滑步动作完整练习。

7、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动作加以指导纠正。

三、易犯错误:

1、铅球出手角度太小。

2、预备姿势紧张(不正确)

3、滑步过程中身体过早抬起和身体重心过早前移。

4、最后用力身体重心不能充分前送。

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讲解、示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切身体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同时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技术动作,达到了教学目标的预期要求,掌握了本次课的技术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熟练地完成动作技术,达到了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篇4:体育铅球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结合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体验尝试、合作探究”为主线,着力体现兴趣性、互动性,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原地推铅球的动作技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90%学生了解铅球的基本知识,能够叙述原地推铅球动作结构的内容。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80%学生掌握原地推铅球的正确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参与合作性学习,体验推铅球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三、教材分析

原地推铅球教材是田径教材中投掷类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根据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它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验项目相配合,具有方便教学,简单易学的特点。通过学习,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蹬腿转髋,推手换腿。依据是教学任务,学生能力要求,把它确定为重点。

2、教学难点:最后的出手技术动作。依据是教学内容目标要求,这是学生很难理解,不易掌握的'动作技术,所以把它定为难点。

五、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1班学生20人,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加速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模仿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六、教法

1、讲解、示范法:通过采用此方法使学生了解动作技术要点,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分解法:该动作较复杂,采用分解法学使生更加清晰各部分动作的要点。

3、完整法: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动作技术,在分解练习的基础上初步体会完整动作。

七、学法

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悟的思维活动过程,达到了解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及弄清动作技术的实质。

八、教学过程

1、课堂常规:(10分钟)鸣哨集合,安排体育委员整队,提出课堂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做准备活动,先慢跑两圈再针对性的做徒手操,使得学生各主要肌群、韧带充分伸展。最后安排一些辅助练习,为基本部分授课的教学做铺垫。

2、基本部分:(30分钟)首先由教师完整示范原地推铅球动作2-3次,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动作的表象。其次教授学生铅球的握法和放置位置,并根据推铅球技术动作路线蹬、转、撑、送、挺、推、拨以此进行示范和讲解,练习中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指导与纠错,学生练习几遍后去做推铅球的徒手练习,使学生体会推铅球时的用力顺序。等每个学生都练习几次完整的动作后,把他们集中起来纠正出现比较多的错误,找做的好的同学做示范,并指出好在哪里,让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然后学生再次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并强调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5分钟)为了使学生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练习,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布置课外的练习,对本次课好的地方进行表扬,收回器材,师生再见。

九、教学评价

1、本课堂注重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本课堂采用由简入难、逐渐深入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因材施教。

十、运动负荷:

综合密度:35%左右

平均心率:110次/分左右

十一、场地器材:

铅球10个

铅球场地一块

篇5:学校体育课铅球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侧向滑步推铅球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够做出该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发展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享受到田径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全身协调用力在最后用力时,按顺序集全身力量于最后产生的爆发力上。

【难点】

滑步与最后用力之间的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简要介绍教学内容,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温故知新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原地侧向推铅球。哪位同学能做一下动作帮助大家复习?

做的非常标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技能与原地侧向推铅球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原地基础上增加滑步。叫做侧向滑步推铅球。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个新技能。

2、队列队形练习:进行行进间转法练习。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

要求:队列整齐,步伐一致。

(二)准备部分

1、花式传球

方法:四路纵队,每个队的排头持球从头上传给后面同学,第二名同学接球后从胯下传给第三名同学,依次类推。

2、徒手操:头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弓步压腿、踝腕关节运动。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动作标准,到位,充分活动各关节。

(三)基本部分

1、复习原地侧向推铅球。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第一排先投,集体投出,集体捡球,捡球后站在队伍最后一排,第二排依次继续。

2、示范

提问:注意观察老师整个动作包括那几个环节?

学生回答:预备姿势、滑步动作、最后用力。维持平衡。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前两排蹲下。

3、讲解

动作要点:

(1)握球的方法:五指自然分开,把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上,大拇指和小拇指扶在球体两侧。

(2)持球的方法:将球握好后,放在锁骨窝处,头部稍向右靠,用颈部和下颌贴紧铅球,右手抵球,肘部稍外展,完成持球动作。

(3)预备姿势:握、持好球后,高姿站立,左侧对准投掷方向,右脚靠近投掷圈的后沿、脚尖稍向里合,左腿自然弯曲,左脚掌内侧着地,重心落于右腿;上体稍右倾,左臂微屈在体侧上方自然上举,眼睛平视前方或视前下方。

(4)预摆和滑步:在开始滑步前,通常做1~2次的预摆。预摆时左腿微屈以大腿带动小腿向投掷方向摆起,上体稍右倾,接着右腿屈膝下蹲,左腿屈膝回摆靠近右腿,上体右倾,收腹含胸,预摆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身体的平衡;身体重心向左移动,左腿向左侧摆出,同时右腿用力侧蹬,“摆”、“蹬”同时进行;右腿充分蹬伸后,迅速收拉小腿,使前脚掌沿地面滑至投掷圈圆心附近,脚尖稍内扣,使脚约与投掷方向成直角,同时左脚积极下压,以前脚掌内侧着地,形成最后用力前的良好姿势。

(5)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最后用力和滑步动作是紧密连接的,当左脚一着地,即开始最后用力。首先以髋部大肌肉群发力,右腿用力蹬转,髋部前移并左转,同时左臂稍内旋经体前带领左肩边移、边抬、边转至投掷方向;紧接着右腿开始转蹬,两腿进行爆发式蹬伸,左肩制动,右肩充分向前,抬肘、伸右臂、用手指拨球,将铅球从肩上向前上方推出;当铅球出手后,及时换步、降低身体重心,维持身体平衡。

4、练习

(1)徒手模仿预备姿势练习。

组织教学:四路纵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2)滑步练习:①摆动腿预摆练习;②支撑腿主动后撤练习;③预摆滑步练习。

(3)最后用力模仿练习(体会蹬、转、挺、推、拨、送的用力顺序)。

纠错:在刚刚的练习中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用力的时候没有充分利用下肢力量,没有掌握用力顺序,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要注意先蹬地、专题、挺髋再过度到上肢。

(4)滑步动作完整练习。

5、检验——投铅球比远比赛

方法:在投掷区不同的区域画出一个圈,圈里放一个装满沙子的废弃饮料瓶。每组每人用侧向滑步投掷铅球一次。从近到远不同的标志点分别给从低到高的分数,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分数少的同学帮助分数高的同学做放松运动。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放松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要求:放松活动,身心充分放松。

2、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学练情况,表扬先进,激励全体学生。

3、宣布下课、师生再见、回收器材。

四、预计负荷

练习密度:30%~35%;平均心率:120~130次/分;运动强度:中等偏上。

五、场地器材

铅球若干个、铅球场地。

六、课后反思

篇6:学校体育课铅球教案

教研课题:从分层次教学入手,提高体育较好生的专项能力。

寓德于教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互助友爱的精神。

设想:

高中阶段学生均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素质与能力,在学习本年级教纲内容时,相当一些学生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的任务,针对这一特点,本课从分层教学入手,让一些教材掌握快的学生,在剩余的时间里任意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球类项目作为自身的长项,并靠自己的.能力自行练习。这样高中三年里,大部分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善长项目,而许多事例证明,只有具备一定的专项能力的人,才会终身引发运动的爱好,这种教学思路迎合了时代的要求与发展,为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基础。同时,球类兴趣项目的练习,完全靠学生自身的能力,这种教学也符合国家教委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改革重在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自捡、自测、自我调节和自找控制能力的目标。

本课既立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依靠学生的主体发挥,整节课教与学双边和谐进行。使学生上完体育课能有较大的满足感和快乐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教材: 1、技巧 2、耐久跑 3、球类项目

任务:

1、学习掌握头手倒立(男)和肩肘倒立(女)发展灵敏、协调及有关的肌肉力量。

2、复习改进耐久跑技术,提高耐力素质。

3、进行兴趣项目的选择练习,发展专长项目能力。

4、通过以上教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互助的良好品质。

课的目标:(一)

1、课堂常规(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内容)

2、慢跑400m(热身运动、慢速前进)

3、徒手操七节(听口令、合拍、动作整齐、有力)

课的目标(二)

教材(1) 头手倒立(男生)

要求: 改进提高头手倒立

重点:双足蹬地举腿调节重心。

教法:①有人帮助下的头手倒立

②独立完成头手倒立

③慢起的头手倒立。

教材(2) 肩肘倒立(女生)

要求: 复习改进肩肘倒立

重点: 举臀、撑腰、展髋

教法:①前后滚动

②肩肘倒立,后滚翻

课的目标(三) 球类项目

要求:能较好地完成技巧规定动作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项目练习,进一步发展专长项目,学会自学、自练、自捡、自测、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与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课的目标(四)耐久跑(定时跑)

要求:改进提高耐久跑技术,控制跑速,合理分配体力。

重点:呼吸与脚步的配合,克服极点现象,增强信念。

教法:①8分钟耐久跑过程可跑400m后走50米或100米。

课的目标(五)

1、放松运动 2×8拍

2、讲评本课上课情况

3、分配值日生

4、师生道别

篇7:学校体育课铅球教案

教学内容、任务

一、学习提高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增强上肢力量。

二、复习改进弯道跑技术,提高身体素质。

三、通过组织教法,培养进取、求精、守纪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体育委员整队,向老师报告出缺勤人数,队形如图(1)

(二)宣布

本课内容、任务。

(三)徒手操4节

1、踝腕关节

2、肩关节

3、腰部运动

4、弓步跳跃

二、基本部分

(一)侧向滑步推铅球

组织教法:

铅球由老师授课、指导

教学要求:

滑步成直线,上体能保持原来姿势,并有超越器械动作。

教学重点:

摆与蹬结合、蹬与收压结合。

组织教法:

(1)徒手侧向预备姿势,扶住同伴的手,反复做左腿摆动,右腿蹬伸,左腿下压脚着地的摆蹬练习(不滑进)。

(2)同上练习,在左腿向前摆出后,同时右腿用力蹬伸,使髋部前移,随后左腿积极下压脚落地的反复练习。

3)同上练习,在右腿蹬伸髋部前移后,迅速收小腿,同时左脚下压着地的反复练习,要求在滑进时不跳跃,上体平移稳,能保持原来姿势。

(4)独立完成做摆、蹬、收、滑、压、撑的连续动作,先不断向左滑进,然后向后转滑至原来站位,要求在滑进后地上能留下左脚在滑行中的痕迹,使身体重心始终留在后面。

(5)简单介绍、示范侧向滑步推铅球的全过程,学生持实心球进行完整练习,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练习:原地侧向推铅球(实心球替代),侧向滑步推铅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练习。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

2、小结讲评,宣布下次课内容、地点

3、值日生收拾器材

4、师生道别

男生—手肩相搭

女生—手手相连场地:田径场

器材:实心球、铅球、垫子练习密度预测35%

课后小结:

篇8:体育铅球教案优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总结归纳法;比较法,通过前后两赋比较理解文章主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归纳积累文言知识;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

【教学难点】

苏轼儒、佛、道思想在两赋中的反映。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时年45岁的苏东坡所写的赤壁二赋在我国文学史上传为美谈。文天祥《读赤壁赋》云:“昔年仙子谪黄州,赤壁矶头河漫游。”王世贞《前赤壁二首》“赋是双珠可夜明。”看来只有两篇赤壁赋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把握苏轼当年的所思所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苏轼在《赤壁赋》中的未尽之意。

二、走近作者,说说你对苏轼的认识。

苏轼:与黄庭坚(诗)合称“苏黄”,与辛弃疾(词)合称“苏辛”,与欧阳修(散文)合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宋神宗年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彷徨,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等到宋哲宗即位,新党失势,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等职;多年的地方官生涯使他看到新法的某些好处,并在实际中实施,当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时,他又挺身而出主张对新法“参用所长”,因而被诬为“王安石第二”,受到排挤。及至哲宗亲政后,新党再度上台,又以诗人曾依附旧党为名将年近六旬的诗人贬至岭南惠州,再贬至海南儋州。公元1100年,徽宗即位,苏轼终于遇赦北归,次年7月客死常州。去世前两个月,诗人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到“心似已灰之本,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颇有几分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的空漠之意和苍凉之感。

三、写作背景介绍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了《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写下了《后赤壁赋》。四、温故知新,熟悉课文。1、高一时我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由此又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叹?明确:该文描绘了月夜的美好景色,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观,有这些景观联想到曾经在赤壁出现过的曹操、周瑜等英雄人物,由衷感慨“而今安在”,揭示了人生短促而无常之悲,自己与英雄相比更显渺小,从而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文中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些美景。也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叹。)

四、听录音欣赏课文

五、朗读并分析第一段

1、齐读第一段

2、结合注释串译第一段

重点字词提示:

步:出发既:已经尽:全部顾①:环顾已而:过了一会儿顾②:可是诸:之于

3、思考: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黄泥坂的时间及同行者为游赤壁做准备。

4、“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

明确: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课文,结合《第二教材》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分析课文

(一)研习第二段

1、齐读,口译。

重点字词提示:乃:于是。上:向上爬。履:爬过。巉:险峻。披:拨开。危:高。震动:使震动。反:通“返”。放:放任。听:听任。

句式:复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2、来到赤壁首先进入诗人一行视线的是怎样的景色?这四句写景句子,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先教师直译这四句写景的句子,而后学生分析其意境,最后教师小结。)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全用白描,状景写情,字字如画。景色清冷峭拔。它不仅展现了月色下山水的那份遗世独立的美态,而且充溢着浓浓的凭吊江山之幽情,造物者的天工和历史情绪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3、由此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明确:既有对人生短促、年华似水的深重感慨,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诗人由此生发了下小舟、登高山,与大自然和而为一的冲动。

4、学生翻译“予乃摄衣而上……俯冯夷之幽宫”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体会该语段句式参差所造成的特殊表达效果。

该语段使用了一系列动词:“摄”、“履”、“披”、“踞”、“登”、“攀”、“俯”,写登山以六字句开头,间以三字句,后以六字句收尾,节奏呈“缓→急→缓”的变化。节奏由急而缓,暗示着登顶行为已结束,也预示着诗人情感的进一步变化。

5、诗人为何会“划然长啸”?

明确:融入自然后情绪转为激昂(平静的乐→激昂的乐),以啸声抒发内心感慨。

6、诗人又为何会“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呢?

登山所见景物“巉岩”、“蒙茸”、“虎豹”、“虬龙”、“危巢”、“幽宫”,色彩是阴暗的,“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营造的是阴森恐怖的氛围。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

7、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诗人什么样情感变化?

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

【铅球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铅球说课稿

2.掷“铅球”作文

3.教职工铅球加油稿

4.运动会广播稿200字铅球

5.运动会致辞铅球运动员

6.铅球比赛小学作文

7.运动会加油稿铅球

8.铅球运动加油稿

9.扔铅球作文500字

10.铅球的加油稿

下载word文档
《铅球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