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
“边边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0篇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都喝过“农夫山泉”吗?你知道“农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吗?(“农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看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你知道为什么叫“千岛湖”吗?(有1078个岛屿)
你读书真细心。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 岛翠 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那如果说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语言真丰富)
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5.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来打开书,先来看看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
8.什么是奇迹?奇迹,你见过吗?
9.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
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梅花鹿和人们合影留念,人与动物真是和谐相处啊!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读。
5.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富庶。(板书:富庶)
6.想看看这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吗?请欣赏。(教师放课件)
7.配乐欣赏,教师相机介绍。
8.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赞美千岛湖吧!从1-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由练习朗读。
9.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
10.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11.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12.学生反馈:
第8自然段:
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千岛湖是个水库,是个人工湖,这是你预料中的吗?
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会淹死。
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画出第一句: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几方面作用?哪4方面?(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你找的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分号)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确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这项工程是人类在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吗?(不是)(点:和谐)
13.了解了千岛湖后,你能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个绿色奇迹吗?(板书:绿色)
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师小结: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5.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6.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7.现在你希望给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
篇2: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一、抓题眼,激兴趣,感受整体美。
1.同学们,有这么一则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农夫山泉,有点甜”,它广告的是什么牌的矿泉水呀?(生:农夫山泉),你知道“农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吗?(板书:千岛湖)对,“农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那儿的水不经任何处理即可达到饮用水标准。你们谁去过千岛湖旅游?(生:没有),谢老师也没有去过,不过没关系,今天谢老师带来了它的图片,请看,这就是千岛湖。千岛湖,顾名思义,有――(生:1000个),实际上还不止1000个岛呢!在水位时,湖面上有(板书:1078个)岛屿(你们在预习时,读书可真细心呀)。人们给这千岛湖命名为――绿色千岛湖,想去领略这绿色千岛湖的景观吗?(生:想)
出发了,咱们畅游绿色千岛湖的快乐旅程开始了!请看:
2.播放声像,感受整体美。
(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千岛湖的美丽风光。)
3.刚才同学们看得投入、听得认真,谁能说说绿色千岛湖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绿、丰饶……)
师:千岛湖真的很美,能用一个词或用一个比喻句说说。(生:美不胜收、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好像美丽的姑娘、美如一首诗、形如一幅画、像一幅美丽的画卷)是什么一下子抓住你们的心呢?是一个词,一句话,还是文字背后千岛湖那充满魅力的画面呢?大家赶快翻开课本105页,结合画面自由地读一读课文,你的感受,你的体会会更深。在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想送给同学们一个读书的“小窍门”呢?
课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同几遍。想一想,为什么称“千岛湖”为“绿色”的?作者是怎样评价这绿色千岛湖的?可以在书上标一标,画一画!(开始吧)
二、抓中心句,奔主题,体味层次美。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同遍。想一想,为什么称“千岛湖”为“绿色”?作者是怎样评价这绿色千岛湖的.?
师过渡:刚才同学们读得可认真了。好,下面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生字卡片展示)
杭州所谓魁梧鲤鱼富庶山巅和谐奇迹
闻名遐迩落荒而逃津津有味源源不断
3.交流名胜古迹反馈:
⑴为什么称“千岛湖”为“绿色”?(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课件出示: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换词比较读:
师:是呀,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同样是说明绿色,作者用了三个不同的字“绿、翠、青”来说明千岛湖到处是绿色。如果把它们改成“水绿、岛绿、山绿”,(课件出示:那里水绿、岛绿、山绿,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你们读读,有什么感觉?(生读――重复了)你们看,同样描写绿,但却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可见咱们祖国的语言多丰富啊!我们再把这句读一读,体会体会。(自豪、赞叹的语气)
⑵作者在欣赏了绿色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
课件出示: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A、引读。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板书:诗、奇迹)
B、师小结: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美、有韵味,……)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
三、抓词句,合作学,品味语言美。
师过渡: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1-7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1-7自然段。边读边画,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1.千岛湖浩瀚赛太湖,秀丽比西湖。
师:这里,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写?(生:比较),对,比较是说明的好方法,在这里将千岛湖和太湖,西湖比较,比太湖伟岸,比西湖秀丽。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
2.湖边群山环绕,湖面岛屿众多。湖岸上全是茂密的森林,奇山、异石、溶洞、瀑布、人文古迹错落其间。
师引导过渡: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这么美的景观,我们怎能不用最美的声音来表达呢,齐读)
你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3.猴岛、五龙岛、清心岛、桂花岛
师:现在我们到这些岛上看一看,你们看到了什么?(自由读3―5自然段)
⑴猴岛:(指名读)猴岛是千岛湖的“花果山”。当游船靠近小岛的时候,岛上的猴子纷纷跑到岸边,等待游人的食物。猴群中有一只身材魁梧、尾巴高翘的猴子,是这里的“齐天大圣”。在争夺王位的时候,它把另一只公猴打得落荒而逃。
师:出示图片,这猴岛上的猴子有什么特点呀?(生:淘气)
⑵五龙岛:(小组读)五龙岛,又叫蛇岛。岛上有四个蛇场,上千条蛇:眼镜蛇、银环蛇、蝮蛇、五步蛇、竹叶青……在这里人们能看到蛇自由活动、捕食和相斗的场面。
师:出示图片,这蛇岛是以蛇多而美丽。
⑶清心岛:(自由读)在清心岛上,有人工驯养的梅花鹿。它们围在游人身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游人带去的嫩枝嫩叶。如果你高兴,它们还愿意跟你合影留念。
师:瞧,这就是惹人喜爱的鹿岛哦。人与动物多么的和谐呀!
⑷桂花岛:(齐读)桂花岛,正像它的名字一样,岛上到处生长着野桂花。每年秋天,小岛就弥漫在一片芳香中。
师:瞧,我们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4.千岛湖有上千个岛屿,作者只介绍了几个岛屿,这种写法叫(举例)。举例子是说明的一种方法。除了课文中的作者介绍的几个岛屿,老师还找了一些岛屿的图片与大家共享。[放课件]美丽的密山,西村瀑布,千岛湖作为森林公园植物种类丰富,气候温和,是鸟的天堂,兽的乐园。
(课件)“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还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尔。”(齐读)书上介绍的哪几个小岛因为动物而知名?(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哪几个小岛因为花树而著称?(桂花岛)谁还知道哪些小小岛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尔。龙山岛、蜜山岛。
小结过渡:是呀,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而且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5.“鱼跃千岛湖”――(指名朗读)“鱼跃千岛湖”是千岛湖的另一景观。自千岛湖形成后,80多种鱼在湖中安了家,有常见的草鱼、鲤鱼、鲢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捕鱼的场面非常壮观,一网下去,少的几十千克,多的几百千克。
师: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有――(生:80多种);而且品种――多,有(生:草鱼、鲤鱼、鲢鱼,也有珍贵的鳜鱼、鲑鱼等)一网下去,少的几十公斤,多的几百公斤,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富庶。这么个优美富庶的地方,真令人神往啊!
四、抓特长,促表达,升华感情美。
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赞美这绿色的千岛湖呢?(感情朗读、写一则广告语、当一回导游给大家介绍这美丽的地方。)
1.自由练习。
2.展示才华。
师:真不错,刚才同学们用了各自的方式赞美了这绿色的千岛湖,又一次地将大家带入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太棒了!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好词佳句。
2.为千岛湖写一则广告语。
篇3: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绿色千岛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能力目标: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
德育目标: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方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文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给课文分段。
4.交流汇报。这一活动,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作准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文章的层次。
二、学习新课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进行梳理,确定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
a、千岛湖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千岛湖?
b、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c、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3.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边读边进行相应的勾画和批注。
4.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理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读书感受。学生之间互为补充。
5.个别同学在全班汇报读书收获。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三、千岛湖一日游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内容,设计导游解说词。
2.自读解说词,弥补不足。
3.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介绍千岛湖。
4.评选出小组的优秀导游员。
5.各小组优秀导游员在全班展示,评出班级最佳。
(解放学生思维,有机组合教材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千岛湖山清、水绿、岛美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四、千岛湖的治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1.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2.教师引导学生可举出生活中正、反两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3.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表明思考。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更好的回报人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五、引言:
北京的龙须沟,解放前是一条臭水沟,1951年,北京市各界代表讨论根治龙须沟,北京市卫生工程局组织技术人员制定《龙须沟治理方案》,开始根治龙须沟。现在的龙须沟,水不臭了,也变清了。学校附近有一条臭水沟,请同学们为它的治理出谋划策。
1.了解臭水沟的成因,及对环境的污染。
2.针对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治理意见。
3.设想治理后的臭水沟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多种渠道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料,将自己的环保意识表现在设计方案中,将环保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绿色千岛湖
a、千岛湖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千岛湖?
b、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c、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课后反思:
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 《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介绍了绿色千岛湖的优美富庶和它人工建造的过程,展示了人类成功改造了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人工湖,解释了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的道理。
教学目标:
读准课文的字音,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段落结构,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总结作用。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了解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教学构想:
先听配乐朗读,把学生引入佳境。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句、某一段或全文谈出个性化的感受,体会人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的道理。以自学和小组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鸟儿的四份侦察报告中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从《只有一个地球》中了解到人类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随意毁坏自然资源,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从《鸟儿的侦察报告》中我们看到青草上沾满农药,海面上漂浮着黑色的石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黑烟。我们的家园不堪忍受如此严重的破坏,我们的家园在呼唤――呼唤环保,呼唤――绿色(板书绿色)
2、今天,让我们暂时放松一下对生存环境担忧的心情,去千岛湖看看,(板书千岛湖)齐读课题(看到绿色,心情好多了!)
二、初读课文
检查预习:
1、课文中的字音都读准了吗?谁来闯关?
(下次想闯关成功吗?2个建议,一预习时仔细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赶紧去查字典。二上课时自信的举起你的手,参与我们的闯关活动,这两个建议,接受吗?
2、课文中的生字自学会了吗?拿出听写本,听写津津有味、富庶、山颠这三个记得这么牢,相信其他四个字你也一定有好办法记住他们。
3、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你知道绿色千岛湖得名的原因了!
同学们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找找这句话在哪里?(计时,最快的同学用了秒)全班齐读(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不过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原因,让我们细细读书来体会吧!在这留了一个悬念,可别忘了!
(通过预习同学们就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越来越会读书了!
你知道绿色千岛湖得名的原因吗?用快速阅读的方法从文章中找答案。(计时,最快的同学用了秒)全班齐读(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不过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吸引人的原因,让我们细细读书来体会吧!在这留了一个悬念,可别忘了!
千岛湖湖面上有――1078个岛屿,要想一个一个了解可要费上一番功夫,看看作者重点推荐了哪几个岛屿?快速阅读开始(最快的用了秒)
三、学习课文
1、作者重点介绍了哪几个岛?板书:猴岛、五龙岛、清心岛、桂花岛
2、自由读读3-6自然段,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岛?
3、你最喜欢哪个岛?为什么?指导朗读。
板书:优美
这些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岛屿虽然各有特色,可是环绕着这些岛屿的湖水中却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想了解吗?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的7自然段。
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其实出现才不到40年,想进一步了解它吗?
4、默读一遍8-10自然段,看看又了解到什么?
小组内讨论这三个自然段的提纲。
交流提纲:
(课件出示图―)千岛湖,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竟然是人工建造的,你惊叹吗?读出惊叹之情。
人类用智慧和双手能建设出这么优美富庶的地方,你自豪吗?读出自豪之情。
你们的心情不再忧心忡忡了?为什么?
四、总结
是啊,只要人类和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千岛湖的其他资料。
3、给千岛湖写一个导游词。
板书设计:
水绿岛翠山青
绿色千岛湖诗奇迹
优美富庶和谐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习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说课题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4、你还希望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二、学习表达方法:
1、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个绿色奇迹。文章围绕这两方面展开介绍,看看哪些段落介绍了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哪些段落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2、文章的最后一段齐读,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还记得千岛湖为什么叫“千岛湖”吗?
4、要一一了解这一千多个岛屿可要费上一番功夫,可是作者只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几个岛屿?
(4个)我们从这些岛屿中就能感受到千岛湖优美、富庶、和谐,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举实例。
5、想一想写文章什么时候比较适合用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三、背诵第一自然段
1、数数有几句话?自己用喜欢的方法背诵。
2、同位检查
3、集体检查。
四、总结
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
作业设计:
1、默写第一自然段
2、预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板书设计:
绿色千岛湖
总结式结尾举实例
篇5:《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都喝过“农夫山泉”吗?你知道“农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吗?(“农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看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你知道为什么叫“千岛湖”吗?(有1078个岛屿)
你读书真细心。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那如果说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语言真丰富)
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5.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来打开书,先来看看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
8.什么是奇迹?奇迹,你见过吗?
9.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
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梅花鹿和人们合影留念,人与动物真是和谐相处啊!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读。
5.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富庶。(板书:富庶)
6.想看看这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吗?请欣赏。(教师放课件)
7.配乐欣赏,教师相机介绍。
8.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赞美千岛湖吧!从1-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由练习朗读。
9.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
10.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11.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12.学生反馈:
第8自然段:
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千岛湖是个水库,是个人工湖,这是你预料中的吗?
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会淹死。
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画出第一句: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几方面作用?哪4方面?(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你找的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分号)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确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这项工程是人类在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吗?(不是)(点:和谐)
13.了解了千岛湖后,你能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个绿色奇迹吗?(板书:绿色)
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师小结: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5.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6.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7.现在你希望给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篇6: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解释题意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畅游绿色千岛湖,请大家齐读课题。(齐读课题)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什么?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
1、畅游绿色千岛湖的快乐旅程开始了!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重要的地方要先作记号。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地投入、认真,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
3、同学们说得十分精彩,通过读课文,我们读懂了千岛湖的优美富庶和它的形成。书上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它的优美富庶?(1-7)这也是文章的第一段。
三、学习1-7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地朗读1-7自然段。
2、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课件)
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同样是说明绿色,作者用了三个不同的字绿、翠、青来说明千岛湖到处是绿色。如果把它们改成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行吗?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这个句子要怎么样朗读啊?要读出对千岛湖的赞叹之情。)
5、知道了千岛湖名字的由来,接着我们来看看千岛湖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6、千岛湖上有一千多个岛屿,(课件)这些岛各有特色,有的因知名,有的因著称,还有的因而闻名遐尔。你能够把这个句子填完整吗?(齐读)书上介绍的哪几个小岛因为动物而知名?(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哪几个小岛因为花树而著称?(桂花岛)
7、多么美丽的小岛,你最想了解哪一个小岛呢?
A、猴岛:(指名读)概括特点:淘气
B.五龙岛:(小组读)概括特点:蛇多
C.清心岛:(自由读)概括特点:惹人喜爱
D、桂花岛:(齐读)概括特点:芳香
8、刚才我们游览了千岛湖上富有特色的小岛,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和谐)对,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9.这里的岛屿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
10.指名朗读。
11、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一网下去,少的几十公斤,多的几百公斤,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就是富庶。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的`?
小结:这么个优美富庶的地方,真令人神往啊!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千岛湖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也感受感受千岛湖的水绿、岛翠、山青和它的富庶。(课件:千岛湖的图片)
四、学习8-10自然段。
1.这样一个优美富庶的地方,是不是天然形成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巨大的人工湖?怎么可能人为地创造这样规模的自然景观?请同学们齐读810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边读边画出你还不理解的地方和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语句。
2、学生质疑解答,教师引导从书本上找答案。
课件(千岛湖有开阔的水面,也有幽深曲折的湖弯。在湖的周围和岛上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正是这大面积的森林,才使千岛湖更加秀美,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千岛湖是不是原来就是这样秀美?现在的千岛湖有什么变化?
3、短短几十年,千岛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能从千岛湖的变化领会绿色的深层含义吗?(板书:健康、发展、生机和希望)
小结: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这是一个至理名言。题目上的绿色不仅代表着水绿、岛翠、山青,更代表着健康、发展、生机和希望。
五、学习11自然段。
1、千岛湖成功改造的案例,给人们什么启示?(课件: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
这一个成功改造自然的案例,作者对它有什么样的赞美?(课件: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对千岛湖充满了怎样的感情?(热爱与赞美)
2、齐读11自然段。你觉得这个结尾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全文,提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
1、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这里有一千多个小岛,作者只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四个小岛来写,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用上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谁能够从文中找出作者用上举例子的地方。
我们美丽的泉州城风光秀美,也像绿色千岛湖一样有很多富有代表性的山水,我们也可以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写一写。请同学们先进行讨论,再来写一写。
2、浏览完了绿色千岛湖,我们被它的绿色深深地折服,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的名称?
篇7: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浙江淳安县,去看看那里旖旎风光。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根据你的预习说说为什么叫千岛湖?
生:(有1078个岛。)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为什么不说水绿、岛绿、山也绿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绿、翠、青都表示绿色,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语言真丰富,作者用词很准确。
4、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我们先目睹千岛湖的旖旎风光。
(播放课件)
5、千岛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
7、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2句采用了对比手法,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千岛湖气势浩大、风光秀美壮丽。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生:我从闻名遐迩一词中感受到它的美。
解释闻名遐迩的意思。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师:千岛湖一千多个岛,作者都介绍了吗?
生:没有,只例举了几个岛。
师:对,举实例是说明事物的好方法。这也是鑫钥匙告诉我们的内容。
(课件出示金钥匙,生齐读)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
4.这里不仅景美,物产也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概括优美富庶。(板书:优美富庶)
5.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6.这么优美富庶的千岛湖竟然是人工创造的,真是一个奇迹呀!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7.学生反馈:
生1: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生2: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生3: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起到四方面的作用: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8.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9.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0.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1、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12、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篇8:课文《绿色千岛湖》教学设计
教材介绍:
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都喝过农夫山泉吗?你知道农夫山泉牌的水取自哪里吗?(农夫山泉水全部取自国家一级水体千岛湖)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绿色千岛湖看看吧!(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你知道为什么叫千岛湖吗?(有1078个岛屿)
你读书真细心。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当然要叫绿色千岛湖。那如果说水绿、岛绿、山绿,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中国的语言真丰富)
4.这个句子读起来也是很有韵味的,齐读句子:那里水绿、岛翠、山青,因此人们都叫它绿色千岛湖。
5.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来打开书,先来看看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诗,大家都读过,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7.作者把千岛湖比作一首诗,说明千岛湖很美!
8.什么是奇迹?奇迹,你见过吗?
9.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
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梅花鹿和人们合影留念,人与动物真是和谐相处啊!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
4.指名朗读。
5.这里的鱼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多,真是物产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富庶。(板书:富庶)
6.想看看这个优美富庶的地方吗?请欣赏。(教师放课件)
7.配乐欣赏,教师相机介绍。
8.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赞美千岛湖吧!从1-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由练习朗读。
9.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
10.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11.这么美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是一首诗,而且还是一个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12.学生反馈:
第8自然段:
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千岛湖是个水库,是个人工湖,这是你预料中的吗?
相当于3184个西湖的水容量。
水上森林:能在水里泡200天也不会淹死。
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第9自然段:
你找的是第9自然段,这段中有一句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是哪一句?(画出第一句: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
你能快速找出有几方面作用?哪4方面?(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你找的这么快,有什么好办法?(课件:出示分号)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确实是一项综合工程!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这项工程是人类在无节制的滥用自然资源吗?(不是)(点:和谐)
13.了解了千岛湖后,你能想想作者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个绿色奇迹吗?(板书:绿色)
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
14.教师小结: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5.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6.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7.现在你希望给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篇9:课文《绿色千岛湖》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绿色千岛湖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能力目标: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
德育目标: 提升不断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学生预习课文、查找一些重大的发明人和相关的发明资料。
教学方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读文识字,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给课文分段。
4.交流汇报。 这一活动,帮助学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作准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理清的层次。
二、学习新课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教师进行梳理,确定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A、千岛湖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千岛湖? B、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C、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3.学生带着三个问题读课文,边读边进行相应的勾画和批注。
4.在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理解,并认真倾听他人的读书感受。学生之间互为补充。
5.个别同学在全班汇报读书收获。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三、千岛湖一日游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相关内容,设计导游解说词。
2.自读解说词,弥补不足。
3.在小组内轮流当导游,介绍千岛湖。
4.评选出小组的优秀导游员。
5.各小组优秀导游员在全班展示,评出班级最佳。
(解放学生思维,有机组合教材材料,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使用教材的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千岛湖山清、水绿、岛美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四、千岛湖的治理,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1.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做出相应的记录。
2.教师引导学生可举出生活中正、反两面的例子,加以说明。
3.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表明思考。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理解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人类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更好的回报人类。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呼吁学生,保护环境。
五、引言,北京的龙须沟,解放前是一条臭水沟,1951年,北京市各界代表讨论根治龙须沟,北京市卫生工程局组织技术人员制定《龙须沟治理方案》,开始根治龙须沟。现在的龙须沟,水不臭了,也变清了。学校附近有一条臭水沟,请同学们为它的治理出谋划策。
1.了解臭水沟的成因,及对环境的污染。
2.针对了解到的情况,提出合理的、有建设性的治理意见。
3.设想治理后的臭水沟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多种渠道查阅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资料,将自己的环保意识表现在设计方案中,将环保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绿色千岛湖
A、千岛湖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千岛湖?
B、为什么说千岛湖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C、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课后反思:
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5
O
M
篇10:五年级语文绿色千岛湖讲教学设计精选
一、复习: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说说课题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
3、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4、你还希望哪些东西被冠以绿色名称?
二、学习表达方法:
1、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一首优美的诗,是一个绿色奇迹。文章围绕这两方面展开介绍,看看哪些段落介绍了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哪些段落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2、文章的最后一段齐读,它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3、还记得千岛湖为什么叫“千岛湖”吗?
4、要了解这一千多个岛屿可要费上一番功夫,可是作者只向我们介绍了其中的几个岛屿?
(4个)我们从这些岛屿中就能感受到千岛湖优美、富庶、和谐,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举实例。
5、想一想写文章什么时候比较适合用举实例的说明方法?
三、背诵第一自然段
1、数数有几句话?自己用喜欢的方法背诵。
2、同位检查
3、集体检查。
四、总结
千岛湖由一片山地成功改造成旅游胜地的奇迹之处,增强环境保护的信心。
作业设计:
1、默写第一自然段
2、预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板书设计:
绿色千岛湖
总结式结尾举实例
教学资源:关于水污染的资料,课件
自我问答: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真正懂得了什么?
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篇11:绿色蝈蝈 教案教学设计
绿色蝈蝈 教案教学设计
18 绿色蝈蝈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中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2、指导学生弄清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写作特色
3、积累词语有:篝火、狩猎、喧嚣、颚、钳子、喑哑、静谧、沉寂、螽斯、莴苣、喙、嗉囊、吮取、唾液(要求学生预先在课外完成)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修辞方法,并积累重要的写作词语
三、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弄清文章对蝈蝈的细致描写,采用问答式;
2、关于说明文的知识用讲授法,配合问答式;
3、由学生讲述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在课堂上表述出来;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昆虫吗?
2学习目标:
① 了解蝈蝈的外部特征与习性。
② 掌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③ 培养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④ 学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3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出生于一户农家,因家庭所迫,少年就外出谋生。他从小对小生物很感兴趣,常到野外带回植物和虫类进行研究。他还买了一小块地,命名为“荒石园”,开始专心观察、研究昆虫。1879年,他整理二十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问世,后经过三 十年直到86岁时全部完成。
4 作品介绍
法布尔的《昆虫记》共十卷,二百余万字。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他关于昆虫的研究受到达尔文的推崇,赞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活动一:看图片,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蝈蝈的外形特征。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法布尔眼中的蝈蝈是什么样子的。
5 速度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食物习性和生活习性。
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6有很多同学对蝈蝈的叫声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的叫声的? 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窃窃私语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喑哑 低音 尖锐 急促 清脆 柔和
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7蝈蝈都喜欢吃哪些食物?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这表达了作者对科学什么样的态度?
(1)蝈蝈捕蝉为食,最喜欢吃蝉的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吃没有坚硬外壳的昆虫(金龟子等)、水果、甜浆、青草。
也吃同类。(贪婪)
(2)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3)严谨、一丝不苟、执著
8 蝈蝈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
和睦共居、轮流进食、作息时间
9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时候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狂热的狩猎者 当蝈蝈捕杀蝉时
艺术家 在绿叶丛中鸣叫
歌手 在夜晚鸣叫
进攻者 在树上咬蝉
我笼里的囚犯 当蝈蝈成为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
蝉的屠夫 当蝈蝈吃蝉肉时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选一种你喜欢的称呼,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
10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拟人化的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亲切自然,更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
11 文中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做比较 蝈蝈--蝉(叫声)
蝈蝈--螽斯(吃肉)
蝈蝈--鹰(捕食)
蝈蝈--螳螂(食性) 还有打比方、摹状貌
1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六、归纳交流
通过学习,在课文、法布尔和同学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七、写作手法:
⑴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⑵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尤其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⑶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介绍动物方法:
介绍动物特征:从外形特征、叫声、食物习性等方面入手。
如何抓住特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
怎样介绍特征:对比(突出特征)、 拟人(生动形象)
八、小结
谈到《昆虫记》,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果。
九、拓展延伸:
向同学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小动物。
篇12:《绿色的卫兵》(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绿色的卫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3、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二、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沙尘暴的图片新闻,讨论环境保护问题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那么谁在保护着我们的环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4课《绿色的卫兵》
2. 读准字音“卫兵”,什么是卫兵,换词说。
(二) 了解课文大意
1. 这群卫兵其实是谁呢?听范读。
2. 自己尝试读,回答问题。
(三) 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1. 轻轻地读课文,圈生字,划词语,想意思,标段落。
2. 读通课文,读正确长句子。
3. 分段接读课文,纠正错字。
(四) 集体讨论,检查自学
1.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集体正音。尤其注意:兵吼浓刺噪
2. 出示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
3. 讨论识记生字。
4. 分小组读课文,重点读准字音。
(五) 学习第一段
1. 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有几句话?
2. “一排排卫兵”是指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3. 齐读第一段。
(六) 巩固练习
1. 齐读生字,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 抄写生字,范写“噪、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阅读理解第2、3、4段,理解“手臂、长城、明朗、宁静”等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3、知道树林能挡狂风、阻黄沙、隔烟雾、减噪声,给城市带来整洁与安宁。
4、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初步具有爱护花草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出示词语:卫兵、货车、烟雾、轰隆隆、挽起、整洁、浓烟、强弱,边开火车,边随机问问题,说意思、造句。
2、出示图片,齐背第一自然段。
(二) 学习第2自然段
1、看与第2段有关录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规范回答的语言,鼓励用自己的话说。
2、那我们看看课文怎么写的,读一读,数数有几句。
3、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指名分句朗读。
4、比较“叫”和“吼叫”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哪里看出沙尘很猖狂?“我要进城!”
5、你们觉得绿色的卫兵怎么样?哪里看出的?读一读。
6、感情朗读,师生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尝试背诵,指名背诵,看录象背诵,齐背。
(三) 学习第3自然段
1、出示第三段,齐读。
2、讨论与第二段的相同与不同点。
3、比较“美丽又干净”和“明朗又宁静”,能不能换个位置呢,为什么?
4、看录象,感受后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评价。
5、同桌分角色朗读,齐读。
6、背诵练习。自由准备,指名看录象或看板书背诵,齐背。
(四) 学习第4段
1、女生齐读。
2、出示第一段,比较不同点。
3、齐背。
(五) 巩固总结
1、看板书回忆全文,背诵全文,充分利用板书的关键词。
2、完成课堂作业6
3、我们知道了绿色的卫兵为我们的城市带来的一切,那我们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做些什么呢?
4、总结:我们要争当绿色小卫士,保护环境从爱护校园环境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12-8]
[《绿色的卫兵》(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3:绿色的卫兵(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4.绿色的卫兵(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树林能挡狂风、阻黄沙、隔烟雾、挡噪声,给城市的人们带来整洁与安宁。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结合实际说一说、做一做,增强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1、老师:制作本课课件
2、学生:a、搜集环保方面的标语、口号。
b、制作空白书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大树是怎样保卫城市的呢?(看课文录像)
二、分层理解课文
绿色的卫兵可真了不起。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他很了不起。
1、小小组解决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 绿色的卫兵挽起手臂,筑成一道长城,高喊着:“狂风不能进!
黄沙不能进!”(课件出示)
1从这一句话能看出他了不起。齐读,指名读。 2(课件出示图片)理解“挽起手臂、长城”。 3挽起手臂,当一当卫兵。 4从风沙前后不同的表现也能看出绿色的卫兵了不起。(开始是来势汹汹,结果是城市美丽又干净。) 板书:美丽又干净
☆ 绿色的卫兵摇动满身的叶片,连成一道屏障:“烟雾不能进!噪声不能进!”(课件出示)
1.从这一句话能看出他了不起。齐读,指名读。
2(课件出示图片 ),理解绿色的卫兵会挡烟雾、噪声。
3齐读->男女赛读
4从烟雾、噪声前后不同的表现也能看出他很了不起。(开始是 又吵又脏,结果是城市明朗又宁静。)
板书: 明朗又宁静 ☆ “在美丽的原野上,站着一排排绿色的卫兵,给城市带来整洁,带来安宁。”(课件出示)
1从最终结果也能看出绿色的卫兵很了不起。
2. 哪两个词最能突出他的作用。(整洁、安宁)
3指名学生板书这两个词。其他认真写一写。
四创意深化课文
1说一说,为什么称树木为“绿色的卫兵”。 2出示“沙尘暴”,“涨洪水”图景,认识当今环境恶化的现状。 3我校是省“绿色学校”,你们有哪些实际行动?
△ 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洁净。
△ 讲文明,有“绿色”的行为举止。
五.行动内化课文 做一个“环保小宣传员”,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的知识及意义。
1续做书签,写上环保标语。
2赠送书签。(互赠或赠给老师,说出设计意图)
3书签展示,介绍设计意图。
板书: 24、绿色的卫兵 城市 美丽又干净 明朗又宁静 (整洁) (安宁)
[绿色的卫兵(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4:绿色的金鱼 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过渡语: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我们鼓鼓掌,对自己表示祝贺!《绿色的金鱼》这篇课文也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几首诗歌一样,有几个小节组成。现在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查一查,它有几节组成,并动手标上序号。
1.学生自己动手给三个小节分别标上序号。2.同桌互查对错。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节读课文。
(师:全文有三个小节组成,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下面,我们分小节读课文,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一齐读第一节,喜欢第二节的就一齐读第二节……)
四、细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图文对照说图意。过渡语:编写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为这篇课文配上了美丽的图画。(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让我们边听配乐课文录音边看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吗?
(二)用引读法,师生配合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①师读:“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金鱼。老师看了看说
些什么?”
生读:“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
②教师说的话怎样读?(启发:“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感到怎样?)
③指导学生读出询问、亲切的语气。
2.学习二、三小节
①师问:“我听了笑着说了什么?” 生读:“我喜欢绿色的金鱼,以后会有的。”
师问:“老师听了我的话后,是怎样做的?” 生读:“老师看看我,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②理解内容:过渡:老师看到“我”画的绿色金鱼,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们再来读读“我”说的话。
③电脑课件(小黑板),出示“我喜欢绿色的金鱼,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这一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后,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五、实践活动
过渡:课文中的小朋友敢于想像、敢于创造,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让我们也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来创造吧!
请同学们拿出画笔、纸张,画出自己喜欢的金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学生画金鱼。
2.在黑板上张贴学生的作品并评比。
3.你想将来发明什么东西?它是个什么样的?请你想好后说给全班听。
同学们,想发明的东西真不少,请课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将来我们班要组织一次“发明创造博览会”。比一比,谁的手最巧,谁最会发明创造。
六、作业: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粗心的小画家》和《两朵云》。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以开火车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出示小黑板:“连一连”kèjīntiáohuìwǒlejièshìkēxiānmahòu
金课了条世界吗现后颗会我
让学生连一连,并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如编儿歌记“金”字的方法:“一个姓王的人口袋里装了两块金子。”
3.用“后、会、我、现”练习组词说话。
4.读读“词语花篮”中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指导写字
1.随机学习新笔画“竖钩”“斜钩”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注:转发
[绿色的金鱼 教案教学设计]
篇15:绿色千岛湖教案
教材介绍:
本文介绍绿色千岛湖的形成与美景,揭示一个道理,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就会创造绿色奇迹。教学围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千岛湖的形成,理解综合工程及水上森林的作用,了解人们为千岛湖的绿,所做出的努力。
感受千岛湖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体会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们保护自然,遏制水土流失,使岛更绿水更清。从而突破文章主题“绿色”及单元主题“家园的呼唤”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千岛湖的美景与它的形成,明白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突破方法: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千岛湖的自然美,通过对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的认识来珍惜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浙江淳安县,去看看那里旖旎风光。
二、检查预习
1.课文同学们都预习了,谁能根据你的预习说说为什么叫“千岛湖”?
生:(有1078个岛。)
2.那为什么又称它为“绿色千岛湖”?(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3.水、岛、山都是绿的,为什么不说水绿、岛绿、山也绿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绿、翠、青都表示绿色,可以感受到祖国的语言真丰富,作者用词很准确。
4、现在,你一定想快点了解千岛湖吧!我们先目睹千岛湖的旖旎风光。
(播放课件)
5、千岛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在欣赏了千岛湖之后,是怎样评价它的?(指导学生找到文章最后一句话,全文的中心句画下来: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6.(课件出示中心句)在作者眼中,千岛湖是――(引读)是――(引导学生读完)
7、作者为什么这样评价千岛湖呢?让我们从文章中找答案。先浏览课文,看看哪几段重点介绍了千岛湖的美?哪几段介绍千岛湖是个奇迹?(1-7、8-10)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1-7自然段,一手扶书,一手握笔,边读边找看看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学生自学)
2.集体交流:
第1自然段:学生读第1自然段的第3句话,谈自己的理解。
师:那里有山、有岛屿、有森林,自然美景尽在其中;显示大自然中所有美的东西都集中在这里。2句采用了对比手法,我们从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会了西湖的美,千岛湖竟然比西湖还要美!运用这种对比手法,突出了千岛湖气势浩大、风光秀美壮丽。还从哪里能看出千岛湖像诗一样美?
生:我从“闻名遐迩”一词中感受到它的美。
解释“闻名遐迩”的意思。
桂花岛:(不仅眼前看到的景色让人赏心悦目,鼻子里还闻着花香,真让人――心旷神怡,美!
猴岛、五龙岛、清心岛:(出示相应的图片,教师引导进一步理解。)
这里不仅景色优美,而且还有这些跳跃的欢乐的生命,也使千岛湖显得生机勃勃!
岛上的动物与人相处的怎样?(板书:和谐)和谐就是美,美就是和谐!
师:千岛湖一千多个岛,作者都介绍了吗?
生:没有,只例举了几个岛。
师:对,举实例是说明事物的好方法。这也是鑫钥匙告诉我们的内容。
(课件出示金钥匙,生齐读)
3.这里的岛屿,有的因动物知名,有的因花树著称,各有特色,可是环绕在这些岛屿周围的湖水中确有一个共同的景观――“鱼跃千岛湖”。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指名朗读。)
4.这里不仅景美,物产也丰富,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是概括――优美富庶。(板书:优美富庶)
5.教师小结:千岛湖真是一首优美的诗,谁想用你的朗读带我们再次走进这诗一般的千岛湖。指名读1-7自然段。(读得太美了!)
6.这么优美富庶的千岛湖竟然是人工创造的,真是一个奇迹呀!请同学们默读8-10自然段,看看千岛湖奇在哪?边读边画下相关的句子。
7.学生反馈:
生1:原来一片光秃秃的山地,三十几年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确实是个――奇迹!
生2:建设千岛湖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我们的科研人员都克服了!人类在改造环境方面显示了聪明才智和强大的力量。
生3:新安江水电站是一项综合工程。起到四方面的作用:发电、灌溉、航运、养殖。
一项工程有这么多的作用,真是一举――多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奇迹!
8.同学们读得真仔细,还记得《枫叶如丹》中的句子吗?“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人们说它是希望、是青春、是生命。”我们的开拓者建造了这么美的千岛湖,这里到处有跳跃欢快的生命,人与自然相处的如此和谐,在环境日益恶劣的今天,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多少希望啊!所以千岛湖是一个――(引读: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9.正因为千岛湖的这些魅力,所以作者要这样评价千岛湖,(引读:)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
10.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课件出示句子:)大自然造福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要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
11、课文的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生:总结全文,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
12、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绿色千岛湖?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冠以绿色名称?(你们的愿望多么美好啊!)
只要人类共同携手,就一定能建造出一个绿色家园!
板书设计:
水绿
岛翠
山青
绿色千岛湖
诗
奇迹
优美
富庶
和谐
篇16:《绿色千岛湖》教学及反思
《绿色千岛湖》教学及反思
本文是一篇比较生动的科普作品,同时紧扣环保主题,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在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引导学生充分搜集了相关资料,学生对绿色千岛湖有了较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了变序教学的方法,抓住“千岛湖是一首人与大自然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这一句中心句直奔主题,再辐射全文,避免了琐碎的、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文,同时让学生自主读书,边读边划,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与文本直接对话的空间,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思考,所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发表的意见也比较全面和独到。教学时,我充分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由谈体会和感受,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质疑,在议中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时时在进行切实的语言训练。
2、联系实际,拓宽思维空间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同时自然地引用课前阅读的资料故事发散地从我们身边环保、生活实际来谈体会,这一环节给予了学生开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
3、教学中重难点突出。
能较好地利用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突破重难点,如:让学生体会千岛湖上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时,在学生有了理性的认识后,再交流展示图片,就更加形象地展示了千岛湖的美丽,使学生对绿色千岛湖的感性认识更加丰富生动,这时再次读文,理解和朗读就非常到位了。本课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可加以改进的地方,例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还不够。指导学生朗读这类作品,除了同朗读叙事性作品一样要注入自己的感情以外,还要注意行文的严谨,表达出这类作品的逻辑力量。
篇17:《绿色千岛湖》教学反思
马上就要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绿色千岛湖》这一课了,我聚精会神的在研究教材,想到平时孩子们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一种责任感便油然而生。我逐字逐句的读着课文,“所谓‘千岛’可不是夸张,实际上这里还不止1000个岛呢!在水位最高时,湖面上有1078个岛屿,大的几十平方公里,小的两三平方公里。”突然,一个奇怪的问题在脑海里闪现出来,“在水位最高时,湖面上有1078个岛屿。这句话应该是接着上文来强调千岛湖岛多的句子,可水位低的时候岛不是更多吗?为什么偏偏举水位最高时的例子呢?”我反复琢磨,“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是不是教材错了?”“教材不会错,这里面肯定有原因)我暗暗的'有了主意。
课文顺利的学完了。正当孩子们沉浸在对千岛湖的岛多、美丽富庶的感叹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改造自然的奇迹发出感慨的时候,我突然向孩子们抛出了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重浪”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孩子们愣住了,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可孩子们的眼神却那么的明亮,那种眼神让我吃惊,也让我欣慰,我知道孩子们正在积极的思考,此时是不能打扰他们的!几分钟后,一只只小手勇敢的举了起来,教室里顿时又热闹起来。
“老师,我的想法和您一样。对呀!应该是水位低的时候湖上的岛更多,而课文却给我们列举了水位最高时岛的数量,我觉得不如举水位低时岛的数量更能说明岛多,这是作者的失误。”
“我反对宿硕的意见”黄春晓没等我叫他就站了起来,“作者绝不会写错,他是想告诉我们:即使是水位最高的时候,湖上的岛也有1078个,那么水位低的时候岛就更多了)
“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作者打个电话,问一问就明白了。”
“这个办法好是好,可不太现实。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琳琳兴奋得跑上来,在黑板上画下了一幅画:
“您看这幅图,当水位低的时候湖的面积就小了,周围的山没有被水淹没,所以是山不是岛;而水位高的时候,周围的山就被水淹没了,露出水面的山颠就成了岛。所以,水位高的时候岛就多了。”
“如果有机会我能亲自到浙江到千岛湖去看一看,我就一定会弄明白的。”
我惊讶于孩子们一句句精辟的见解,也惊讶于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更惊讶于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思维训练——一个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此时此刻,孩子们想法的对错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他们动脑了,思考了,表达了。我庆幸,我向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它点燃了孩子们思维的火花,拨动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琴弦。这样的语文课,孩子们喜欢,我也喜欢!
篇18:小学课文绿色千岛湖语文教案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奇观一单元中,我们感受了浙江潮的神奇壮观,今天让我们再次来到浙江,欣赏位于浙江淳安县境内的绿色千岛湖那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从“绿色”入手,去感受那里的魅力,为什么说它是一个绿色的湖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
二、感受“绿色”
1、生自由读,找出有关绿色的句子(板书:水绿、岛翠、山青)
齐读最后一句话,让同学们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同是一个绿,作者却能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足以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
2、这一段除了写水绿、岛翠、山青,还向我们写了千岛湖的什么呢?
3、绿色的千岛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美)能形容一下美的程度吗?(像诗,像画,像仙境)板书:诗
让我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吧这幅美丽的画卷读出来吧!(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趣探“千岛”
1、感受了千岛湖的绿,让我们去欣赏一下那形态万千、各具特色的岛吧!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千岛湖的岛?(2——7自然段)生自由读
2、千岛湖有多少个岛呢?(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千岛啊!)我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岛屿众多。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四个特色岛屿,你喜欢哪个岛呢?请同学们再次读,重点读你自己喜欢的岛,老师要你做小导游给游客们介绍的哟。
3、指名以导游的身份来介绍,师提出要求:要有亲和力,要和游客有交流,可以带上动作。
4、总结:从同学们的介绍来看,这些岛有的因动物而知名,有的因——花树而著称,有的因——名胜古迹而闻名遐迩。(理解“闻名遐迩”)请大家快速作出判断,作者是按什么结构来写岛的?(总——分)
四、研读“奇迹”
1、美丽的千岛湖在作者眼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而且是一个奇迹(板书:奇迹)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8、9、10自然段,画出重点句子。
2、提问:从这几个自然段中你有获得了有关千岛湖的哪些信息呢?
3、所有这一切信息告诉我们,千岛湖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资源——丰富(板书:资源丰富)从《枫叶如丹》中,我们知道绿是播种者的颜色,是开拓者的颜色,千岛湖正是蕴含了人类智慧和汗水,同时又孕育着人类绿色的希望。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来感受生命的力量。
五、总结升华
1、生齐读最后一段,师: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揭示中心句。
2、师:是啊,千岛湖的成功改造,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大自然造福于人类,人类要和自然保持和谐,只有我们与自然保持和谐,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绿色奇迹。因此我们说,千岛湖是人与自然合写的`诗,是一个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学完课文,你对绿色有更深的了解吗,你所知道的还有什么冠以绿色呢?让学生充分说后总结:这里的绿色不仅指颜色绿,而且蕴含着勃勃生机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六、拓展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家乡三门峡也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景观,每年冬天,这里都会迎来一批尊贵的客人,他们三五成群在湖面上玩耍嬉戏,悠闲散步,振翅欲飞,同学们,告诉我,这批客人是——白天鹅,这个美丽的景观是——天鹅湖。我们只需改动题目中的两个字,也能像本文作者一样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作文《绿色天鹅湖》。(稍作指导,课下完成)
附:板书
人与自然合写的
┍────────────
绿色 水绿 岛翠 山青 诗
千岛 岛屿众多
湖 资源丰富 奇迹
┕────────────┚
人工创造的
篇19: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选自人教版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介绍了蝈蝈的一些习性,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有些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蝈蝈这种很普通的小昆虫,《绿色蝈蝈》一课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学生易于理解。他们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对语言有一定的赏析能力,授课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读、自己讨论。这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很丰富,因此授课时要充分鼓动他们说出自己的看法,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这篇课文,教师布置学生在课下搜集关于蝈蝈形、色、声、食等特性,并回忆自己喂养蝈蝈的经历,把自己的经验带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之间合作交流,分别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采用赏读、整理、创新相结合的学法来学习课文。
情感与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各方面习性的强烈的好奇心,懂得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理解和尊重其他生命。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培养阅读能力,整体感知,概述内容。
2、品味语言,品析美词佳句,体会语言特色
五、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六、教学方法
1、朗读法:《绿色蝈蝈》是一篇优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高度结合,描写生动,妙趣横生,在诵读中体味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2、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在初读课文后用填写蝈蝈自荐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文本,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起学习兴趣。
3、合作研讨法:本文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因其内容的生动有趣,课堂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自由探究的积极性,为深层把握文意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教师适当点拨、归结,如文章突出的写作特色。
4、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七、学法指导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十、教学过程
(一)
激趣揭题
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
让学生聆听大自然中生物的声音,判断是哪种动物的叫声,最后由蝈蝈的叫声引出我们课文的主角。请同学介绍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蝈蝈的知识。同学的介绍和视频资料已能够吸引同学去深入了解课文了,由此,导入课文。
根据自己的了解判断动物声音。介绍蝈蝈。
(二)
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词。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篝(gōu)火 喧嚣(xiāo) 狩(shòu)猎 篡(cuàn)夺 窸(xī)窣(sū) 气氛(fēn) 吮(shǔn)吸 静谧(mì) 喑(yīn)哑(yǎ) 螽(zhōng)斯 莴(wō)苣(jù) 颚(è) 喙(huì) 嗉(sù)
2、创设情境,蝈蝈去人才交流中心交自荐书,根据你所了解的蝈蝈的特点,你觉得什么职业适合它呢?讨论交流,填写表格。(学生可能会说歌手、模特、保镖、猎人、美食家等)老师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依据,并注意总结概括,看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关于蝈蝈的哪些特点和习性。(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
速读课文,找到蝈蝈的相关介绍,发挥想象力,填写自荐表,口头表达
(三)
精读课文,合作研讨
1、刚才同学们也注意到了,作者在文中不断变换对蝈蝈的称呼,这些称呼的变换起到了什么效果?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拟人手法的运用,更亲切自然,蕴含作者喜爱之情,更使行文生动。
2、比较阅读,发现语言特点。
将《辞海》中对于蝈蝈的介绍与本文比较,能发现本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那么,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说一说理由。(师生共同赏评)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3、总结文章写作特色: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对比突出特征。
学生合作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
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读一读,评一评。
(四)
拓展延伸
如此生动的文章来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为何他能将一个小小昆虫写得如此趣味横生?我们不妨走近法布尔去了解一下。(作者简介)从法布尔身上我们能发现点什么,那么,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可曾有什么有趣的经历呢?说出来交流一下。(学生畅谈)
同学们的经历多有趣啊,我们在同学的引领下再一起去自然中看看吧!(展示图片)
看了这些图片,结合我们今天所学,你心中有何感想?(学生畅所欲言)
亲近自然,关爱生命(文本升华,直击难点)
学生结合自己所得畅所欲言,深入实践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
(五)
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六)
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2、仿写小练笔:(任选其一)
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
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
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如食性、住处、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分成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做到具体明确、知行合一。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合理建构教学环节,多法结合,层次分明;引导学生反馈时注重学法指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独特感受,课堂气氛灵活生动。在教学设计层面,我努力设趣导疑,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与活动师生互动,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形成了教学中的小高潮。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并有自己的收获。。
牛老师
[绿色蝈蝈 教学设计]
篇20:《 绿色记事本》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6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板书设计:
12 * 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小奥茨的老师发给孩子们一本“绿色记事本”,用来记录一些环保行为和想法。通过这种写环保日记的形式,让孩子们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并从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育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 绿色记事本》教学设计a href=ruiwen.com/friend/list.php(教师中心专稿)/a (S版四年级下册)]
【绿色千岛湖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5.教学设计教案
8.千岛湖导游词
10.推敲 教案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