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优秀教案
“轮回中的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雨花》优秀教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雨花》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雨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五个会认的生字,掌握九个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多种形式朗读诗歌达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读中感悟,边读边议,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读诗歌与诗中的小朋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激发孩子们读诗的兴趣,享受美好的儿童诗的润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波爷爷的诗《带雨的花》,这首诗真美,把你把我都深深的陶醉了,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19课《带雨的花》,那谁还记得,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作答。
师:范读文本。(目的:学生在引导下回忆所讲内容,积淀情感。)
二、教师范读课文。
师配乐范读课文。调动兴趣:你们想有滋有味的读读吗?
(目的:教师的范读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促使学生有朗读的欲望。)
三、细读文本,深入品味,并指导情感朗读。
1、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去体会文中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1)找生说说自己和文中的小姑娘一样的经历。
(2)教师通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偷偷的”、“尽情”等词语指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2、以文中的“我”偷跑出去都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为主线索,继续
朗读文本。(出示大屏幕)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追过蝴蝶?说说自己追蝴蝶的情景和当时的
心情。并体会着去读读文本
(目的: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情
感世界产生情感共鸣。)
3、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找生读3、4小节。
师提问:小鱼小虾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乐趣,小女孩是怎样对待
它们的?指导:下保证时的态度?
师小结,过渡到下环节。
4、朗读5、6小节。
(1)师提问:下雨了,人们都在跑,小女孩又是怎么做的?生回
答并体会试读文本。
(2)教师追问:她给妈妈采花时心情怎样?都想到些什么?生回
答,并体会着读文本。
(3)指导“一束带水珠儿的鲜花!”最后为什么用感叹号?出示大屏幕。
教师小结标点的作用。
(目的:标点符号的设计达到文本性和工具性的结合。)
5、故事的尾声。
师过渡:玩了那么久,也玩痛快了,现在该回家了,此时小女孩
是怎样的心情呢?
学生自读第7、8小节
(1)学生自读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当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着小女孩当时的心情读。
四、小练笔。
回到家里,小姑娘会挨妈妈一顿骂,甚至一顿打吗?如果你是那位妈妈,你会怎样对待孩子呢?。代替妈妈给孩子说说心里话。(课上时间充足可在课上写在小本本上。)
(目的:换位思考,让孩子体会做家长的`那份爱与关心,注重听说读写结合。)
五、回读整首诗,整体感悟。
1、配乐朗读文本,并思考文中的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同时板书主要词语)
2、在美妙的音乐中读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结束本课。(播放音乐)
(目的:整体感知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味美。最后音乐中升华朗读。)
篇2:人音版《雨花》优秀教案
人音版《雨花》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示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身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扮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示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扮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假如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示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发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微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示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和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假如班级中有同学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扮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学校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身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局部: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示同学自身的生活,同学很容易投入。要求同学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示歌曲,以表达学校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局部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和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局部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局部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示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示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示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身伙伴或单独发挥自身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动身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示“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篇3:《桂花雨》优秀教案精选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篇4:《桂花雨》优秀教案精选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策略】
1、教法:自学辅导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2.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3.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4.指导感情朗读。
5.“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动笔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篇5:《桂花雨》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脉络,了解桂花的.朴实、谦虚、香味迷人。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桂花图片。
2、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桂花)你对桂花有什么了解?
3、从古至今,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唐)韩愈
4、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体会到桂花的最大特点是——香
4、是呀,桂花很香,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板书),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细细地感受这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注意要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到喜欢的语句划出来并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篇6:《桂花雨》优秀教案
内容结构意图: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展点:
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
: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入点:作者的“摇花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5、汇报交流:闻花乐、送花乐和品花乐,结合指导朗读。
四、想像情境,感悟“思”
1、琦君读中学后,搬到了杭州。杭州的桂花怎样呢?生找句子。
2、可母亲却说―――(引读)
3、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你能想像出母亲当时的神情吗?指导朗读。
4、在母亲的眼中,杭州还有什么比不上家乡?
5、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像本文一样表达了思乡之情的诗词或文章?
篇7: 桂花雨优秀教案
《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琦君用柔美的笔触,动人的语言回忆了飘满桂花香味的故乡以及童年时期充满童真童趣的“摇花乐”,儿时生活的乐趣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对故乡、对童年的深深怀念。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他们初步接触散文这一文体,对于这样形散神聚,情感表达较为含蓄的文章,更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思乡之情。也应在读文的过程中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自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学会抓住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悟作者感情的方法。
3.通过自读自悟和交流,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的思恋之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题导入,初识桂花
1.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放松放松,跟我一起深呼吸。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就和这味道有关。(齐读课题)
2.猜题:这“桂花”和“雨”的组合有些奇妙,看到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这丝丝缕缕的香萦绕着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
3.你们见过桂花吗?(桂花简介)课文里又是怎么描写的呢?(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既然它并不出众,作者为什么偏偏对它情有独钟?
(香。仅仅是香吗?还有摇花的快乐)
学完这篇文章,我们就能明白作者为什么桂花在作者的脑海中这么久久挥之不去了。
二、导读提示,疏通脉络
1.阅读“导读提示”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前的导读提示里就隐藏着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请一位同学为大家读读“导读提示”,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提示里要求我们做哪几件事?
2.梳理问题
①香气迷人的桂花又让“我”想起了什么呢?
②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③和同学交流读了“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体会。
3.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问题随着作者琦君一起共赏这场纷飞的桂花雨吧。
三、词句引领,细品花香
1.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中秋节前后,桂子飘香。课文里有哪些文字也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3.看来这香味也特别吸引大家的注意,那么老师想请大家再次仔细地品读这几个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思考,哪些字眼让你特别感受到桂花的芬芳,把它们圈划下来,并在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感想。
4.小组合作探究
5.全班交流
相机引导:全年--桂花花期长、晒干的时候香、制成糕点的时候香,香味持久。
至少、前后十几户人家--范围广、村子里邻居友爱
6.聚焦“关键字眼”
(1)刚刚这两句话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发现了什么?(“浸”用了两次)
(2)是的同学们,这种特别之处值得我们品味。我们来琢磨下这个“浸”里包含着什么。
a.浸:(出示字典里的字义)意思是泡、沉浸。弥漫,充满。你能读一读吗?
如果换成“飘”字可以吗?对比下好不好?
b.看来整个村子里都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呀。
孩子们想象下,假如此刻你漫步在村头村尾,你感受到什么?此刻你正坐在绿意盎然的小山丘上,你--
此刻你踏上村里那条铺鹅卵石的路,你--
是呀,无论你村子的哪个角落,那阵浓郁的花香总会萦绕在你的身旁。
而当春天来临,在翠绿的草地上端一杯桂花泡的茶,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夏天,在绿树阴下,咬一口桂花糕,你会感觉--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秋天,忙完农活,赏着芬芳的桂花,你会感觉--
冬天,白雪皑皑,还可以品着桂花酒暖身,你会感觉--
c.看来,家乡的桂花香真的是与众不同,久久都飘散不去,并随着岁月的累积而日益浓郁,日夜累积,这香味还仅仅是桂花的香吗?那更是家乡的味道,童年的味道!
四、想象画面,享“摇花乐”
1.过渡:其实,深刻我心的不仅只有桂花的香味,还有--摇花的快乐。
2.寻找“摇花乐”
请同学们再次默读文章,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份快乐?
3.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
①缠“--缠是什么意思?怎么缠?假如你就是小琦君,老师来当你的母亲,请你来表演下。为什么会这么”缠“着母亲?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摇曳的花朵带来了满怀的欢喜。老师这还有几张图片?视频?读了,看了画面,此刻的你们一定有别样的感受吧。
5.想象画面,随机采访:此时此刻,假如你正和作者琦君一起,沉浸在这漫天的桂花香里,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轻轻地落在你的头发上,你此刻有什么感受?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悄悄地钻进你的领子里,你--
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悠悠地栖在你的小手上,你--
摇着那桂花树,
你摇出了--
你摇出了--
更摇出了--
6.是呀,所以这份快乐是特属于家乡,属于童年的欢乐。连在一旁看着的琦君的父亲也忍不住吟诗道:
细细香雨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
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小结:花语缤纷入梦甜。这做的是什么梦?童年的梦,思乡的梦。
五、资料补充,感悟乡情
1.过渡:一树桂花开,心头难忘怀。只是,童年终会远去,而”我“也离开了故乡。
2.作者生平简介
琦君,是我国著名的现当代女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气候温和,山清水秀的江南小城。而后举家迁往浙江杭州,她在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完成了学业。1949年,琦君离开祖国大陆到了台湾,后来定居美国。直到,84岁高龄的琦君首次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故乡。远离故土的漫长岁月中,家乡的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以及她在故乡所度过的童年美好时光,都给她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琦君对家乡的一切都难以忘怀。她忘不了故乡的山水,自然更忘不了故乡人,忘不了亲爱的父母,尊敬的老师、姐妹……她把自己的满腔思念,一片挚情,熔铸到每一篇作品里。《烟愁》、《桂花雨》、《春酒》、《水是故乡甜》等文章里就流淌着她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份浓浓的爱将与她的文字一起永远萦绕在我们的心间。她曾深情地写道:“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孩子们,画面定格在这里,看着琦君的这些经历,你会想到什么词语(漂泊、无依无靠、浮萍)
2.理解母亲的话。
难怪,我们搬离了家乡,我也常到杭州的那处满是桂花树的小山上赏花当我把桂花带回给母亲时,母亲却说: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这满山遍野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那一棵桂花吗?
3.学生交流
4.小结:是的,对于琦君来说,那阵阵摇落的桂花雨分明就是她梦里故乡的甜美记忆,是浓浓的思乡情愁,是童年欢乐生活的深情怀恋;而对于母亲来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独一无二的,早已成了母亲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母亲心中对家乡的思念!
六、拓展延伸,直抒真情
1.所以,在母亲的眼里这杭州的桂花再美、香味再迷人也永远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出示:花还是故乡的香。
2.除了这花,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母亲和“我”的心中都是最为珍贵的。孩子们,你们能不能也仿造这样的句式说说心中所感呢?
3.生仿写句子还是故乡的()。
4.指名上台将答案填写到白板内。
5.看,将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不就构成了一首清丽的小诗?老师想给它取个题目,就叫--《乡情》。
【板书设计】
桂花雨
品花香
摇花乐
思乡
篇8: 桂花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
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
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
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
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
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两三句即可)
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
⑥小组读、齐读。
4、小结: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
四、品――抓重点句,品悟乡愁
1、写摇花这件事重点写了哪个字?(乐)
2、你们想看桂花雨吗?怎样才能让花落下来?怎么摇?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老师范读。
②全班齐读。
③想一想,作者写桂花香,出现八次,作者写乐只有一个字,作者怎样表现他的”乐“?(自己读文,自己发现)。
3、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什么?会有怎样的动作?
4、让学生上讲台边说边配动作表演。
5、指导朗读。
五、疑――读中生疑,读中解疑
1、读第七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听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③你觉得哪里的桂花香?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正因为这份热爱,是母亲对家乡的一切情有独钟。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就请你来说说。
出示:外地的()再(),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3、指导深情朗读。
六、悟――感悟情感,运用练笔
1、多种形式读文段,悟情感。
2、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浓浓)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去年,学校的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这篇课文,上完后感觉良好。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拘谨的教学设计,总是想面面俱到,到最后总是达不到自己所预设的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尽快找到老师抛出去的问题,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这节课最出彩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找到带有“香”字的句子,本文共出现八次,通过学生们自己找、合作学习、交流汇报、不同方式读,很自然悟出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效果。这样反而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这是我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篇9: 桂花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文中心句的阅读感受。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并校对。
新鲜尤其糕饼沉浸
即时拣
2、师生谈话: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摇桂花)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一段童年趣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琦君奶奶一起走进童年去感受一下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小琦君摇花里的心情如何?从哪里感受出来的?可以做做记号,在书边写下来。(乐)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师生对读)
(2)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个别读,齐读)
(3)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我就喊。
3、齐读,读出快乐。师:想看桂花雨吗?(出示课件)师配乐诵读:桂花雨纷纷落下来,落在我的头发上,香了我的每一根发丝;落在我的鼻尖上,落在我的衣领上,落在我的小脚丫上。不一会儿,就落得我满头满身的了。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自由说。
4、师:难怪小琦君会情不自禁地喊:(出示)让我们也来喊一喊吧!(多人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5、这一喊,喊出了陶醉,喊出了惊喜,喊出了快乐!沐浴着这纷纷飘落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花香,感受到快乐的仅仅是我吗?还有谁?引读:母亲――父亲――(出示诗句,指导理解、读)
三、品味桂花香
1、多么让人难忘的快乐呀,多么令人沉醉的桂花香啊!课文还有许多处都写到了桂花香,请同学们赶快找出来,在下面划上横线。
2、交流,指导品词析句:
(1)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带着这样的香我们一起读――(齐读句子)
四、感悟思乡情
1、正因如此,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母亲总是说(出示)
真的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生自由发言。
2、是啊,谁不说俺家乡好?出示诗句,集体读: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3、配乐,引读中心句:
师:当年,母亲触摸着故乡的桂花说――(生读)
每当我捧一大袋桂花回家,母亲总是说――
每年丹桂飘香,母亲总是说――
当八十多岁的琦君奶奶回到家乡,仿佛听到母亲在说――
4、引读最后一段:每到这时,――
5、结课:悠悠桂花雨,浓浓思乡情,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我们心间,滋润着我们的心灵,琦君奶奶被称为台湾的冰心,在她的作品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文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找她的作品读一读。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背父亲吟诵的小诗。
2、课后读一读琦君的作品,做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篇10:桂花雨优秀教案
桂花雨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 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教案点评:
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篇11:《雨花》教案
《雨花》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雨”是大自然中的一景。音乐可以惟妙惟肖地表现各种各样的雨景:沙沙的小雨,哗哗的大雨,乃至狂风暴雨……它带给人们无限遐想,我们则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各样的联想与想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表演《踩雨》
1.夏日的雨声——沙沙沙;赤着脚丫踩在雨中——叭叭叭。这声音能构成美妙的音乐吗?请听歌曲《踩雨》
2.聆听范唱
谁能模唱开始的两小节“沙里格沙”?说明他既非常认真地听,又代表他的记忆力非常强!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4.听钢琴弹接下去的8小节。尤其是这8小节中的最后两小节曲调,有些难度,有一个什么节奏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6.最后8小节曲调很容易,但注意有两小节稍有变化,要看仔细,唱准确
7.要带着欢乐、活泼的心情,表现在夏天的雨中玩耍的情景,唱好这首歌。并用自制的下雨音响为歌曲伴奏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二、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表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如果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现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产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奥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及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及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如果班级中有学生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二、表演《雨中》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校园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己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1)把全歌分为两个部分:前16小节为第一乐段,其余是第二乐段,分乐段自学。学好第一乐段,巩固第一乐段。再学第二乐段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现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很容易投入。要求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现歌曲,以表达校园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部分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及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部分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部分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现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现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现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1.根据本课内容学到的“小雨”、“大雨”、“暴雨”……各人找自己伙伴或单独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音乐——命题创作
2.构思:
从命题出发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如:用各种音响的先后交织出现,组成一幅《狂风暴雨》;再如:用数首表现“雨”的歌曲串联起来,加上打击乐器、串联词等。还可以小品形式、艺术造型、舞蹈等等各种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4.创作展示。
篇12:雨花优秀作文
小时候,我对雨花情有独钟。雨一下,我就兴奋地喊着:“下雨了!我去接雨花啦!”随后,我冲出房门,伸出那稚嫩的双手,等待雨儿落到手上,绽开出那小小的雨花,于是我那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快乐。
现在也是如此。即便岁月抹去了我稚嫩的双手与笑容,但不变的,是初心。
她或许是最特殊的,因为,她不需要土壤、阳光就可以绽放;她没有根、茎与叶,但她还是存在。即使,她的生命也不过一秒钟。
雨花,她没有颜色,她是透明的。她是大自然的女儿。我总是想:雨花,也许,她的平凡,会征服世界上的任何花儿。她虽然没有玫瑰的冷艳,没有桂花的香气。但是,她的朴素与纯洁,却深深地吸引了我。
滴答,滴答。雨下着,下着。
我的小雨花,你随雨而来,又乘雨而去。你是那么平淡无奇,可你不抱怨,你若可以多让我看看你特有的色彩,那该多好啊!
忽地,有一天,我从不断更替的四季中终于发现了她独有的色彩。
春雨,细细的,柔柔的,她的雨花娇嫩可爱,却也生命短暂,让我忍不住为她叹息。夏雨,就像一头不受控制的野兽,随着暴雨的隆隆声席卷而来,她的雨花一直持续着;秋雨带来了凉意,我喜欢撑着一把透明雨伞,缓缓地做“秋雨漫步”状,望着伞上平凡又被我爱着的雨花,仿佛自己置身于仙境之中;冬天不咋下雨,但我还是乐意接一接雨花,像从前一样。
篇13:雨花优秀作文
“一场秋雨一场寒。”常听大人们这样说,这几天真的感觉到了。清晨,在雨雾中我早早地去上学,坐在车里呆呆地仰望着车顶。突然,听到“滴答滴答”声,雨下大了。车窗上的小雨点玩起了杂技:有的在玻璃上面做鬼脸,有的在“弹吉他”,有的玩起了“倒挂金钩”,还有的`居然翻起了跟头……小雨点发出的滴滴答答的声音越来越响,真有趣,逗得我笑嘻嘻。
到了学校,我看见好几把雨伞在路上“走”着,就像无数朵小花在雨中绽放。正在这时候,我看见一个认识的朋友没有伞,我赶紧跑过去,对他说:“我们一起撑吧!”他说:“谢谢!我差一点就被淋成‘落汤鸡’了!”我和他共撑一把伞,把他送回了教室。一阵秋风送来桂花的清香,我看到桂花树上一簇簇沾满秋雨的花朵好像在朝我微笑。我感觉快乐无比,这时候,小雨花也一直在我的雨伞上快乐地跳舞。虽然今天阴雨绵绵,可我心里却温暖如春。
我快乐地朝自己的教室走去,看着小雨点轻快地落在地上,地上也绽放出了一个笑的酒窝。
篇14:花雨优秀作文
我很想下一场花雨,希望花雨不但有香味而且还有甜味。果然有一天真的下起花雨来了,这场花雨下在我们学校的校园内,有红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和苹果花,金黄色的黄瓜花,紫色的茄子花,火红色的石榴花,还有会变色的金银花……
五颜六色漂亮极了。落下来的花朵一下变成了甜甜的桃子、苹果、梨子……还有一杯杯清香的金银花露,我们每个同学都非常开心的品尝这些香甜可口的瓜果和饮料。我们每个人都用书包和杯子装上这些果品及花露,准备送给爸爸妈妈及全世界的小朋友共享花雨的美味。这时起床的闹钟把我叫醒了,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美梦!
【《雨花》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1.雨花优秀作文
2.雨。花作文
3.雨花作文
4.幼儿园雨教案优秀
5.《雨巷》优秀教案
7.雨·花·阳光作文
10.语文《桂花雨》优秀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