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

“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

2024-06-10 08:03:5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amb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供大家阅读参考。

“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

篇1:“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

“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

教学目的:认识与掌握句式变换的类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常式句与变式句的变换。

教学时数:45’×2

教学步骤

第一教时

教学内容:①认识考点、高考样题,②句式变换的常见第几种类型,③句式变换的第一个重难点讲析。

一、考点认识

句式变换是重要的语言操作技能。高考题型以简答题和填空题为主,分值为4分。

二、高考样题认识

(20xx年全国卷甲22)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恰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案:例一,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例二,古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

三、句式变换的常见几种类型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句式的变换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主动句←变→被动句

肯定句←变→否定句

陈述句←变→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长句←变→短句

单句←变→复句

口语句←变→书面语句

常式句←变→变式句

整句←变→散句

四、请同学们找出自己生疏或不易变换的几组句式(以确定需要解决的重、难点)

五、句式变换的重、难点讲析。

1、整句与散句的特点与变换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多用于散文、诗歌、唱词中,散句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变为整句:

他是一个热心人。有谁遭遇不幸,他总是去安慰周济;遇到别人家办喜事,他会登门祝贺;逢到雨季,他还会去帮人家检查屋漏。

改成整句:谁家遭不幸,他安慰周济;谁家办喜事,他登门祝贺;谁家屋漏雨,他必去检查。

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改成整句:他童年时侯在四周村巷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主家中睡过马房,青年时候在深山老林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变换方法:按照其中一句的结构仿写,即可化散为整。

第二教时

教学内容:①句式变换的第二、三个重、难点讲析,②句式变换应注意的问题说明。

教学过程:(接上节课)

2、短句与长句的特点与变换

长、短句只是就单句而言的。单句结构复杂,字数多,容量大的是长句,否则是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把下面的长句变为几个短句:

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实行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因而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最好方法和制度。

改成短句:事实证明,干部下基层是最好的制度,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方法,它可以把领导的经验和群众的智慧结合起来,既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能使干部增长知识才干,还可以使领导工作严格地做到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

把下面的短句变为一个长句:

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展现了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画面。

改成长句:这出戏一开始就给观众展现了草原上欣欣向荣的大好风光和牧民群众为开辟草原牧场,架设桥梁而战斗的动人场面。

短句: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改成长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变换方法:长句变短句可以把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或者让几个并列的修饰语分别修饰中心语,构成一个排比句。

短句变长句,方法与长句变短句相同,以其中表中心的一个短句为主干(如例句中的②句),把其余的短句用作修饰语即可。

长句变短句或短句变长句时,内容不能省略。

3、常式句与变式句的特点与变换

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列的句子。变式句是句子成分倒装的句子。变式句中倒装的部分起突出强调的作用。常式句和变式句可以互相转换。

例如:①你怎么了?(常式句)

怎么了,你?(主谓变式句,即主谓倒装)

②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常式句)

房后河边上有许多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定语后置变式句)

③许多外国朋友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游览。(常式句)

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状语后置变式句)

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游览。(状语前置变式句)

常式句:你今天的演说棒极了。

变成变式句:棒极了,你今天的演说!

变换方法:改变语序(如主谓等)。

六、变换句式应注意的问题说明

1、要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2、掌握各句式的特点及变换的方法。

3、搞清提供语境的材料的表述角度,然后选用与之适应的句式。

4、搞清所给句式的特点(包括结构、语气、修辞等方面),然后按要求完成题目。

七、请同学们简要举例说说其他几种句式的变换。

八、小结

九、布置作业(略)

篇2:变换句式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变换句式 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一、读一读

常见的句式有: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肯定句与否定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常式句与变式句,整句与散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单句与复句等。在高考中,要求考生能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上述句式。

1.长句与短句

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长句和短句各有其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2.主动句与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

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被动句也可分为无标志被动句(或叫意义被动句、概念被动句)和有标志的被动句(如“被”字句)。“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有时“被”后对象省略。

3.肯定句与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一般来说,双重否定句语意最重,语气最强烈;一般否定句语意最轻,语气最弱。

4.整句与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主要是排比、对偶句等,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和散句各有用处,各有修辞效果。整句句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如: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有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5.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

相对来说,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句式叫口语句式。它的特点是比较短小,结构简单,少用关联词。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经常出现在书面语里的句式叫书面语句式。它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此外,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在所运用的词语方面,也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组成,书面语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面词语组成。

二、练一练

1.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多媒体技术是能够对信息进行多通道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的,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同时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能够综合处理声文图信息的技术。②它能够对信息进行多 通统一获取、存储、组织与合成。③它能够以计算机为中心,综合处理和控制多媒体信息,并按人的要求以多种媒体形式表现出来。④同时它还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

2.把下面的一组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句,为“贫困村互助资金”下定义,可以适当增减一些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贫困村互助资金是一种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②贫困村互助资金在贫困村设立。

③贫困村互助资金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

④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

⑤贫困村互助资金以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贫困村互助资金是指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以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以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在贫困村设立的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

解析 下定义应选用主谓宾句式。首先应根据题意确定句子的主干,即“贫困村互助资金是……的生产发展资金”,然后将各句中的要点处理成定语部分,最后将定语部分合理排序,整合成句。

3.把下面这段文字改写成三个短句。要求:文意明白,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

3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某官员基于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 000元已让纳税人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二的事实对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们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呼吁表示不可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们呼吁继续提高个税起征点。

(2)3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某官员表示不可能。

(3)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 000元已让纳税人的人数减少三分之二。

解析 根据题意,可首先提取原句的主干,即“国家税务总局某官员表示不可能”,然后将原句的定语部分分解成两个短句,最后将每个短句整合成表意明确的句子即可。

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最近两周一直严词批评苹果公司拒绝为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不满的售后服务进行道歉和整改的傲慢

态度的中国各大媒体今天报道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昨日已向中国顾客公开道歉的消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苹果公司的售后服务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不满,苹果公司拒绝对此进行道歉和整改,最近两周中国各大媒体一直在严词批评其傲慢态度,各大媒体今天报道了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昨日已向中国顾客公开道歉的消息。

5.采用总分或分总的句式结构改写下面这段话。要求: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添加语句,语意要连贯。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

示例二:诗人创造诗的形象要靠想象,读者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也要靠想象,可见诗歌的创作与欣赏都离不开想象。

得体

一、读一读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一个综合要求,在命题中它是有所侧重的,侧重在连贯、得体。尤其是得体,它是一个实践性强、生活化及时代性色彩浓的考点,有时单独设题,一般会以修改的形式考;有时综合考查,多以提供一个语言环境要求写话的形式出现。总之,“得体”考点是一个高频考点,考生应认真进行复习。

二、练一练

1.一位学生觉得自己能力差,难有大的发展,他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困惑,而老师也正想利用这个机会教育该生,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请你补写出以下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学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写字。

老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我认为是的,就像我,将来除了打工,还有什么别的出路呢?

老师:那么,请问一支铅笔对商人有什么用途?

学生: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一支铅笔对过生日的朋友有什么用途?

学生: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实际上,铅笔还有很多种用途。比如,用铅笔作尺子,可以用来画线;用铅笔作武器,可以用来自卫。削下的铅笔屑,可以做装饰画;将铅笔芯磨成粉,可以做润滑粉……一支铅笔都可以有很多种用途,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老师,我懂了,谢谢。

答案 (示例)①老师,我觉得我这辈子只会是一个失败者,没什么大用处。

②难道这是它唯一的用途吗?

③用铅笔做生意,可以获得利润。

④用铅笔作礼物,可以送给朋友。

⑤更何况人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题,补写内容要联系上下文情境。从上下文可以推出:①是学生抱怨自己能力弱、无用处的话,②是老师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追问,③④是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⑤是老师的总结与鼓励。

2.李晓明同学座位前面有一个高个子的同学挡住了他的视线,他找到班主任王老师,请求调座位。请你补写出谈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李晓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晓明,你好!

李晓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什么事,你说吧。

李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你的意思是?

李晓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好的,我调查一下,尽快解决。

答案 (示例)①王老师,您好!我是李晓明。

②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可以吗?

③王强同学个子太高,坐在我的前面,挡住了我的视线。

④能不能把我或者王强的座位调一调?

解析 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白各处应补写的内容,用什么样的语气,还要考虑补写的内容与原有内容的连贯。从下文可以推测出:①应是问候语;②应是晓明说有事要找老师解决,但没有说明具体事情;③应是晓明说的具体事情;④应是晓明自己的具体意见,从老师的“你的意思是”和“我调查一下”可知,④是晓明提出的调位请求。

3.某冬天早晨7点10分,小明到楼下车库取自行车上学,发现对门王叔叔的汽车停在楼下过道里,正好挡住了小明家车库的门。眼看上学要迟到了,小明十分着急。没办法,他只好上楼敲王叔叔的家门,请王叔叔把汽车挪开。以下是小明与王叔叔的对话,请你补写出对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

小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叔叔:噢,是小明啊,这么早,有什么事吗?

小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叔叔:是吗?对不起,我没注意,好的,我这就下去!

小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叔叔:这是我的失误,应该的,你等一下,我穿个外套。

小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王叔叔,您好!打搅您了。

②您的车不巧挡住了我家车库的门,我着急去上学,麻烦您把车挪一下可以吗?

③那太感谢您了,这么冷,实在不好意思。

④没关系,我不着急,您多穿点,外面冷。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题目给定的是一个邻里之间对话的情境,考生既要达到表达的目的,又要注意邻里关系和睦以及对长辈的尊重,内容的补充不难,关键是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学生的身份,还要有礼貌。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育才中学高三年级准备请校友、著名心理专家李质先生来学校为高三学生作一次心理讲座,为此,学校让年级组长孙老师带着请柬登门邀请。不巧李先生不在家,开门的是他儿子。于是孙老师对他说:“(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先生回家后,他的儿子拿出请柬,向父亲转述了孙老师的来意:“(2)___________。”

请在横线上分别填写孙老师和李先生的儿子说的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每人说的话不超过60字。

答案 (1)您好,我是育才中学的孙老师,想请李老师去给我们高三的学生作一次心理讲座,这是请柬,请您转交给他,好吗?谢谢

(2)爸爸,今天育才中学的孙老师来过了,想请您去给高三学生作一次心理讲座,这是学校给您的请柬(意思完整、用语得体即可)

仿用句式

一、读一读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其要求是:

(1)审题干,主要审显性要求。

(2)审例句(或仿句的上句或下句),主要审隐性要求。

例句所包含的隐性要求有:

①句子内部结构关系和特点。审题时既要注意整个句子,又要注意句子的局部特点。

②修辞特点,例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注意修辞方法的综合运用,注意所有的修辞应一致。

③内容特点,保证仿写的句意与例句句意性质一致。

④感情特点,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保证句意情调一致。

⑤用词,如词语的褒贬雅俗,有无叠句等。

⑥标点的暗示作用,如分号表示并列或对举,冒号表示总分关系。

做仿写题时,要注意:

(1)答题步骤可分四步:第一步,审清题意;第二步,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第三步,组织语言;第四步,全面检查,看是否符合题目的各项要求。其中,第一、二两步至关重要。

(2)答题时要特别注意:

①规避仿写常见误区。

a.脱离话题,b.结构不一,c.修辞不符,d.色调不合,e.出现语病。

②应与仿句高度吻合,包括标点。

二、练一练

1.请在“幸福”“青春”两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作为陈述对象,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方法相同,内容健康,有意蕴。(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

例句 如果金钱是十分,我渴望这样支出:三分感谢对我关怀备至的父母,三分祝福那些帮助我成长的朋友,三分赞美我那日新月异的祖国,剩下一分奖励多年来始终拼搏进取的自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如果幸福是十分,我渴望这样收藏:三分经久弥香的情感,三分身心俱畅的健康,三分永不止步的理想,一分恰如其分的财富。

(示例二)如果青春是十分,我渴望这样度过:三分浇培催人上进的理想,三分直面好坏参半的现实,三分追求无所畏惧的自我,剩下一分尽享生命的阳光。

2.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如果你是鹰,不要痴恋海洋,因为再浩瀚的海洋也容纳不下你的身影;

如果你是鹰,不要向往山林,因为再茂密的山林也成就不了你的霸气。

如果你是鹰,不要眷恋洞穴,因为再温暖的洞穴也展现不了你的雄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如果你是鱼,不要追求天空,因为再广阔的天空也增加不了你的高度;

如果你是鱼,不要羡慕翅膀,因为再漂亮的翅膀也提高不了你的速度;

如果你是鱼,不要爱上枝头,因为再低矮的枝头也承载不了你的身躯。

3.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没有一条路是平坦的,没有一座山是毫无崎岖的,大海也不会是风平浪静的。人生如路,坎坷不平,唯有坚强者才能踏出坦途,到达终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经历便是人生,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

答案 人生如山,崖高壁险,唯有勇敢者才能涉险攀高,直达巅峰 人生如海,涛惊浪涌,只有坚毅者才能踏平波浪,抵达彼岸

4.仿照下面的例句,不改变陈述对象,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并使之与例句构成排比。

母亲很高尚,高尚得就像一棵松柏,在寒冷雨雪里保持长青,留下伟大不朽的雕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母亲很温和,温和得就像一束阳光,在凄冷冬日里驱散严寒,带来春光明媚的希望。

母亲很坚强,坚强得就像一张犁铧,在泥泞土石里迸发力量,诠释不屈不挠的韧劲。

5.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

对老师来说,幸福是看到学生听讲时专注的眼神,是下课时听到学生一声声亲切的问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对初为人父人母的年轻人来说,幸福是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是他们的咿呀学语、摇摆走路。对相依相伴携手走过人生的夫妇来说,幸福是相濡以沫,是彼此健康的身体。

6.根据文段内容,仿照句式,在横线处写上合适的内容,使语句连贯。

酒--因为你,贫寒者,搁下迫在舌尖儿的愤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朗者,抖落千年的寂寞,高呼着难得糊涂。你曾经,卧圆了历史的风流之梦;也曾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富贵者 振起羽衣霓裳的长歌醉舞 静默者冲破百年的喑哑 走出旷野的荒芜 泡软了无数英雄的利剑

连贯

一、读一读

所谓连贯,就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叙述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句子前后照应、语气上下贯通。解答连贯题可从四个方面入手:话题、句序、语境、句式的协调。

二、练一练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其理解追求的精神层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种科学、健康的信仰,也难以产生共同的目标和一致的认同感,进而丧失前进的动力。

①是人类的精神家园的价值归宿 ②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③它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价值追求的动力和目标 ④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失去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⑤信仰表现为人类对崇高价值目标的敬仰和追求

A.①③④⑤②   B.①④②③⑤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①④②

答案 D

解析 ⑤③①一组与前面句子相衔接,④②一组与后面句子相衔接。

2.下面是关于“巴黎申奥之路”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只限一个词语。

“浪漫之都”巴黎曾经主办过两届奥运会,①________是在19和1924年,距今时间比较久远。近年来,巴黎积极参与奥运会申办工作,②________前两次的申办均以失败告终。③________,在7月不敌北京,④________无缘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不过,它又成功申办了奥运会,并⑤________被认为是最大的热门城市。

答案 ①分别 ②但是 ③其中 ④从而 ⑤一度

解析 通过补写词语考查语言的连贯性表达是一个较有特色的题型,对语境和句意的准确领悟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把握连词(但是、从而)和副词(分别、其中、一度)在语言的连贯性和鲜明性表达中的重要作用。这两类词语在句中只做附加成分,但并不意味着可有可无,通过本段文字可以看出这五个词语在上下文的串联和衔接方面、表情达意的明确性方面是何等重要。

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气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

“五一”临近,景区门票再次成为关注话题。湖北318家景点门票降价,云南全省景点门票打八折,山东曲阜推出“背《论语》免费游三孔”活动……与以往不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南张家界的一张门票价格,相当于法国卢浮宫门票的3倍;一张四川九寨沟的门票费用,如果用来参观美国黄石公园、印度泰姬陵、日本富士山,“都玩一遍还剩100多元”。这些年来,门票价格之所以牵动国人神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实,双赢的选择并非没有。杭州西湖自实行免费以来,当地旅游总收入增长4倍,实现了各方受益、各方满意。值得深思的是,这一成功模式并未被普遍效仿。究其原因,并不是一些地方不会算账,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①今年假期,各地景区门票不再是“涨”声一片

②直接原因是一个“贵”字 ③而在于大账本里有小算盘,掌柜与伙计利益不一致,长期与短期收益不一致,芝麻与西瓜的权属不一致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同样的交际任务可以通过不同的修辞手段、修辞方法来完成。________。________。比如,传说曾国藩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屡次失利,于是上奏皇帝说“臣屡战屡败”,但这句话后被改成了“臣屡败屡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选择不同的语序,就是完成同样交际任务的修辞方法之一

②后者则不一样,它突出了虽败犹战、不屈不挠的斗志

③这种修辞效果的取得,所依靠的主要是语序 ④前者突出了屡战的结果屡败,暗含了指挥不利、作战无能 ⑤修辞手段相同,语序不同,话语意义、修辞功能、修辞效果也不一样

⑥虽然只是细微的词序变化,但表达效果迥异

A.①⑤⑥④②③   B.③⑥④②⑤①

C.①③⑤⑥④②       D.⑥①④②③⑤

答案 A

解析 ①紧承上文,⑤引出后面的`事例,⑥点评事例,④②分说,先“前者”,后“后者”,③进一步说。由此判定A项正确。

文字转述与图文转换

一、读一读

在由形象性语言到平实性语言的转述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原文表意较为明显、直接的词语,它们是理解形象性语言极重要的抓手。还要找准形象性语言,注意它们的层次性,以免转述时遗漏要点。

做图文转换题,其前提是准确地读懂图表内容,尤其要善于利用图表中的文字信息来辅助理解。表格内容不能逐项分说,而应并列概说。

二、练一练

1.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0个字。

杜甫在《寄李太白二十韵》写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两句诗确实写出了李太白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太白诗的艺术风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奇伟瑰丽的浪漫笔调

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转述陈佩斯的话,不超过25个字。

陈佩斯钟情喜剧艺术,他创办的大道喜剧院已经正式鸣锣开演。对于正在从事喜剧演出的演员来说,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到春晚舞台上去展示自己的风采,这应当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陈佩斯拒绝了央视的邀请,明确表示不参加蛇年春晚小品演出,他说:“我们的作品不是羊肉串,不是糖葫芦,所以没有适合的。”

答案 我们的作品环环相扣,不好拿几个片段单独演出。

解析 陈佩斯的话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以羊肉串和糖葫芦来比喻喜剧小品,说自己的喜剧作品是有机的整体,是环环相扣的,不像羊肉串和糖葫芦可以取出来一部分,所以不适合拿出其中几个片段来演出。

作答本题,可联系上文来分析,上文提到“从演出的剧目中截取一部分”,可知他的作品是一个整体,拿出几个片段单独演出不合适。

3.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用鲜明的语言写出对人生的启发。

一双鞋,在地摊上不过几十元,到了商场、专卖店,会涨到一百,甚至几百。

(1)从肯定的角度写(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否定的角度写(20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和平台,价值的实现不同。

(2)决定价值的并非位置,而是自己内在的素养。

4.阅读下面的寓言,在横线上写出寓意。(不超过12个字)

冬天,一点星火在小树林边微微地燃烧着,眼看就要熄灭了。于是,它对小树林说道:“亲爱的小树林,你光着身子不会冻死吗?”

“因为我完全埋在厚厚的雪里。”小树林回答火说。

火对小树林说:“只要你跟我交上朋友,我马上让雪融化,让你像在春天、夏天一样透青发绿。”

事情就这样谈妥了,星星的火苗延伸到小树林,迅速蹿上大小桠枝,猛烈的火一下把小树林烧个精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交友不慎,就会招致灾难

5.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在横线上写出合适的句子。

这幅漫画形象地启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功者的足迹,我们应该视为路标,奋然前行,而不能视为框框,亦步亦趋(不可理解成“垂头丧气、疲于奔命”)

6.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含意(30字以内)。

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

漫画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的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标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

含意:我国儿童失学现象严重,只靠个人助学难以解决问题。

7.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活动与学生动手能力情况图表,仔细看图,然后回答问题。

从上图可看出课外活动次数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它说明了什么?

答案 从上图可看出课外活动次数与学生动手能力成正比。它说明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8.下面是对近几年我国汽车销售情况的统计,请根据图表完成后面的问题。

(1)请简要概括~我国汽车销量及增长率的规律。(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2)请简要概括~20中国豪华车的销售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提一条建议。

答案 (1)2001~20我国汽车销售量逐年稳步增加,而年增长率有起有落。

(2)2006~年中国豪华车销售量逐年增加,近三年增长幅度较大。

建议:经济增长了,人民富裕了,但还应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建议合理即可)

9.请根据下面的曲线图回答问题。

注  虚线表示团队的工作效率,实线表示激励力度。

(1)团队的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之间的关系是:在工作前期,团队的工作效率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渐加大;当工作进行到中期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工作进行到后期时,团队的工作效率再次呈上升趋势,激励力度逐步降低。

(2)上图所反映的工作效率与激励力度变化的规律,给领导者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团队的工作效率开始逐步下降,激励力度进一步加大

(2)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团队的工作效率的变化,调整激励力度。

10.下图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标志,它是以清华大学的代表性建筑--大礼堂的造型,结合阿拉伯数字“100”同构而成,请对其创意进行解释。

答案 标志上方是礼堂圆顶的造型,宛如初升的太阳;标志中间三角形的拱沿呈金字塔形,象征清华大学雄踞学术之巅,肩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1911-”表明清华的建校历史,“100”暗示了历史悠久。整个标志造型简洁庄重、寓意明确、识别力强。(说明标志构成条理清晰,寓意合理即可)

压缩语段

一、读一读

做压缩语段题,阅读是前提。要把握语段的类型、中心和层次。对不同的语段类型,采取不同的压缩方法:记叙类语段用提取法、整合法,议论类语段用提取关键词句法,说明类语段用“层次要点相加法”或者定义法。

读懂语段后,要掌握压缩语段常用的几种方法:

①摘取中心法;②分层合并法;③筛选组合法,即指提取句子主干,然后按要求进行连缀的方法;④舍末逐本法。

做具体题型要注意:

新闻类试题,要形成这样的答题模式:主动性对象+事件(动词)+被动性对象。字数允许时可适当添加一下对象特点、原因、时空等二、三级信息。

设定角度式题目,关键在于两次取舍:第一次取舍,依“设定角度”舍去与此无关的文字;第二次取舍,对留下的合乎题干要求的文字进行二次取舍,取关键词语,舍次要文字。关键在第一次取舍,一定要选准,不能漏掉相关信息。

提取关键词语题,其特点是二次压缩:首先,把相关内容压缩成一句话,然后再把这一句话压缩成几个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般为语段中原词语,最好与原文词语顺序一致。

下定义题,抓住两点:一是抓住被定义者的主要特征,二是采用“是”字句形式组成通顺的一句话。另外,要注意:(1)定义必须相称,即“邻近大概念”不可过“宽”或过“窄”;(2)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3)定义不能否定;(4)定义不能用比喻。

压缩语段题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阅卷老师一般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读:(1)主要信息是否齐全,(2)字数是否符合规定,(3)语段表达是否正确流畅。由此,我们便可以确认解答压缩语段题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1)要点齐全,(2)字数达标,(3)语言规范。

二、练一练

1.下面一段材料是对“印象武隆”歌会的简介,请筛选信息,用四个短语概括其特点。要求:保留主要内容,每个短语不超过10个字。

“印象武隆”选址在重庆武隆县干沟峡谷。这里距仙女山镇约9公里,远山神秘,近山雄奇,沟壑清幽。峡谷呈“U”形,高低落差约188米。这样的选择不仅出于对生态保护的考虑,同时也为演出提供了绝佳的表现空间。“印象武隆”在剧场空间设计上,把舞台延伸至看台,让看台又融入舞台,实现了演员与观众的零距离互动接触。本次演出的舞美设计除延续了“印象”品牌的一贯品质--瑰丽精巧、气势磅礴、如诗如画般梦幻、山水之美与高科技多媒体交相辉映之外,还根据演出场地的特征,在崖壁上投射巨幅光影,铺陈出灿若星辰的时光之河,展现巴蜀地区恢弘壮阔的地理风貌和历史人文。

答案 (1)演出场地风景优美,(2)剧场空间设计巧妙,(3)舞美设计梦幻瑰丽,(4)地域、历史气息浓郁。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德国政府将为二氧化碳封存计划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超过40个字)

为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德国政府计划重新提交一份曾因争议而被搁置的法律草案,允许在德国建造较小规模的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示范和评估工程。

德国计划将从火力发电厂等排放源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液压后运输到经批准的地下存储场所封存。每个存储场所每年封存的二氧化碳不超过300万吨,全德拟建的至多3个示范工程每年封存二氧化碳总量不超过800万吨。以前政府将对封存技术进行全面评估并向议会提交报告。只有在评估结果良好的情况下政府才会批准在更大范围内使用二氧化碳封存技术。政府还计划对封存二氧化碳的地区进行经济补偿,并将责成二氧化碳封存工程的运营商事先建立风险基金,为因泄漏等原因可能对居民和环境造成的风险提供担保。

答案 (1)控制存储场所的数量和规模,(2)对封存技术进行评估,(3)责成运营商建立风险基金。

3.请从下面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给PM2.5下个定义。

PM2.5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PM2.5。

答案 PM2.5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超级病菌”下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

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答案 超级病菌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巨大伤害、具有超级抗药性、基因为NDM-1的病菌。

5.下面一段话是对“微公益”的说明,请提取主要信息,写出四个关键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微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小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会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家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答案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 积少成多 利他性 寓善于乐

6.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提炼出关于“碳中和”定义的四个关键词语。(注意四个词语的顺序)

“碳中和”的目的是为了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新牛津美国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并且成为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答案 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 绿化(或“植树”) 抵消(或“吸收”) 环保(或“环保活动”)

韩雨丝

篇3:“句式的变换与选择”复习教案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教案

盐都县学富初级中学 卫育才

【直击中考】

近几年中考已经淡化了对学生的语法知识的考查,而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中考“句式的变换与选择”这一知识点仍然跟去年一样考查要求变为“根据语境变换和选择句式”。翻开中考体例,似乎看不到对这方面的知识点的考查,其实不然。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分值不断增大,巧妙而灵活的语句衔接题,开放而实用的谈话题,仿照例句句式造句题、不同文体的作文的句式选择、不同场合和语境的语气选择等类型的考题,无以不渗透着“句式变换和选择”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很好的掌握运用这一知识点,就能为我们做好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衔接题、说话题、阅读分析题,甚至中考作文等等,赢得一份信心。

【案例探究】

1、中考题例p51页第6题: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又一阵风。风过去了,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 ),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A、风仿佛把他们都卷走了 B、风仿佛都卷走了他们

C、仿佛都被风卷走了 D、风仿佛都卷走了

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是结合语境选择句式。括号前面的“幌子,小摊,行人”是要选择内容的主语,根据句子前后主语的一致性应该选“C”。

2、与前面句子最连贯的一项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妙。细细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回味?

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有无数个“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 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

分析:选项的意思差不多,但句式不同。原句的前一个句子的句式是反问,那么选项也用同样的句式,根据前后句式的一致性,故选择“B”。

3、填入横线上,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在服装厂里,男女工人使用同样的机器,缝制同样的衣服,付出同样的劳动,可一天劳动结束的时候, 。

A、女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00元,男工是150元。

B、老板发给女工的工资是100元,男工是150元。

C、老板发给男工的工资是150元,女工是100元。

D、男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50元,而女工只领到100元。

分析:由于语句的主语是“男女工人”(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可排除B、C),为使语序保持一致,应先讲“男工” ,后讲“女工” ,故选择D 。

4、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好。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比三厂强。

分析: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二厂、三厂的“长”,根据保持语意的一致性该从A、B选项中选择,兼顾“语序一致”的原则,只能选择A。

5、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

这是一个秋季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D、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分析:语句中“薄阴”、“润湿”、“油油的绿意”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而“厚厚的云”“罩”或“压”均与此意境不合,根据语境的一致性故选C。

【锦囊妙计】

所谓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形式,是针对句子的整体格局而言的。汉语的句式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出现多种类型。中学阶段出现的句式较为常见的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等。

变换句式是指上述各对句式间的互变。选择句式是指依照一定的根据选择能收到较好表达效果的句式。变换和选择的句式是否恰当,一是看内容表述是否准确,二是看语气是否恰当,三是看与上下文是否协调一致。选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从而能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

[4]

篇4:句式的变换与选择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盐都县学富初级中学 卫育才

【直击中考】

近几年中考已经淡化了对学生的语法知识的考查,而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20中考“句式的变换与选择”这一知识点仍然跟去年一样考查要求变为“根据语境变换和选择句式”。翻开中考体例,似乎看不到对这方面的知识点的考查,其实不然。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分值不断增大,巧妙而灵活的语句衔接题,开放而实用的谈话题,仿照例句句式造句题、不同文体的作文的句式选择、不同场合和语境的语气选择等类型的考题,无以不渗透着“句式变换和选择”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很好的掌握运用这一知识点,就能为我们做好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衔接题、说话题、阅读分析题,甚至中考作文等等,赢得一份信心。

【案例探究】

1、中考题例p51页第6题: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又一阵风。风过去了,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 ),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A、风仿佛把他们都卷走了 B、风仿佛都卷走了他们

C、仿佛都被风卷走了 D、风仿佛都卷走了

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是结合语境选择句式。括号前面的“幌子,小摊,行人”是要选择内容的主语,根据句子前后主语的一致性应该选“C”。

2、与前面句子最连贯的一项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妙。细细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回味?

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有无数个“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 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

分析:选项的意思差不多,但句式不同。原句的前一个句子的句式是反问,那么选项也用同样的句式,根据前后句式的一致性,故选择“B”。

3、填入横线上,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在服装厂里,男女工人使用同样的机器,缝制同样的衣服,付出同样的劳动,可一天劳动结束的时候, 。

A、女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00元,男工是150元。

B、老板发给女工的工资是100元,男工是150元。

C、老板发给男工的工资是150元,女工是100元。

D、男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50元,而女工只领到100元。

分析:由于语句的主语是“男女工人”(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可排除B、C),为使语序保持一致,应先讲“男工” ,后讲“女工” ,故选择D 。

4、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好。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比三厂强。

分析: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二厂、三厂的“长”,根据保持语意的一致性该从A、B选项中选择,兼顾“语序一致”的原则,只能选择A。

5、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

这是一个秋季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D、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分析:语句中“薄阴”、“润湿”、“油油的绿意”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而“厚厚的云”“罩”或“压”均与此意境不合,根据语境的一致性故选C。

【锦囊妙计】

所谓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形式,是针对句子的整体格局而言的。汉语的句式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出现多种类型。中学阶段出现的句式较为常见的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等。

变换句式是指上述各对句式间的互变。选择句式是指依照一定的根据选择能收到较好表达效果的句式。变换和选择的句式是否恰当,一是看内容表述是否准确,二是看语气是否恰当,三是看与上下文是否协调一致。选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从而能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 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二)变换和选用的原则:

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选用和变换

主动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

被动句: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

[简析]选用主动句强调了主语施事者,从而揭露了非法肇事的对象;选用被动句强调了这次事件中我方无辜,罪在美国。

变换方法:变“把”字句为“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选用和变换

肯定句: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

否定句: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

[简析]用肯定句,语调一般;选用否定句,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增强了语气。

变换方法:在适当位置增加否定词。

三、短句与长句的选用和变换

短句: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长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简析]三个独立短句,句意清楚,容易把握;选用一个长句,则表意周密,但读起来比较费劲。

变换方法:以短句中的某一句(如例句中的②句)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作定语)。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选用和变换

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简析]选用陈述句,表意平和,不带感情色彩;选用反问句,则肯定有力,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感情。

变换方法:变一般肯定为双重否定(否定词+问句)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的选用和变换

常式句:你今天的演说棒极了。

变式句:棒极了,你今天的演说!

[简析]选用常式句,陈述客观;选用变式句,主谓倒装,强调了演说的效果。

变换方法:改变语序(如主谓等)。

六、散句与整句的选用和变换

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整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简析]比较画线处语句,前一句为散句形式,自由活泼,富有变化;后一句为整句形式,结构整齐,音节和谐,能渲染气氛,加强语势。

变换方法:按照其中一句的结构仿写,即可化散为整。

【考前热身】

1、长句变换为短句。

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 (北京海淀区中考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句变换成被动句。

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语气连贯。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这劳动的场景深深的激动了他。

画线部分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盐城中考题)

3、被动句变换成主动句。

我们被他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变换为主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宿迁中考题)

4、肯定句变换成否定句。

我能参加这次知识竞赛,是一件荣幸的事。(要保持原意)

变换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宿迁中考题)

5、陈述句变换为反问句。

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的坚强和成熟。

变换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盐城中考题)

6、反问句变换为陈述句。

公司领导难道能不抓紧培训吗?

变换为陈述句:______ ________。

(必须仍是否定句式,但不能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江苏常州中考题)

7、按要求变下列句式。

(1)勇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被动句)

(2)如果太阳被放到北极星相同的位置,它只会比北极星还要暗。(前半句改为主动句,后半句改为否定句,不能用双重否定)

(3)这儿不是谁都可以说话吗?(陈述句)

(4)这在母亲心里是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感叹句)

(5)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看读者,做演说要看听众。(将画线的两个分句改为一个反问句)

(6)籍贯湖南,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岁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61岁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变换成几个短句)

8、下面这段话中有一句与上文不连贯,用横线将它画出来,并将它变换一下句式,使之与上文连贯。

怎样正确对待“荣”与“辱”,是人生一个重大课题。一个人具有怎样的荣辱观,他会变成怎样的一个人便被决定了。每个有志青年,都应该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担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画线句变换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横线上的语句,句式最合乎语境的一项是:( )(答案:B)

在工厂里,他是有名的技术革能手, ,今年他又创出了新成绩。

A去年工人们选他为劳动模范。 B去年他被工人们选为劳动模范。

C去年他不是被工人们选为劳动模范吗 D去年工人们把“劳动模范”的称号给了他。

10、给“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一句话变换句式,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 (答案:B)

A、不管怎样,我们应该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呢?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装腔作势逊色,我们要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11、把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成排比句。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12、下面这个句子划线的分句,改成双重否定句恰当的一项是( )

十八岁生日那天,又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怎么说也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A、不能说是让人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B、不能说不是让人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C、不能不说是让人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D、不能不让人说是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13、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画线句上下文不连贯,应改为:______ __ _____。

14、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

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这就是诗啊!

改句: (不超过35字)

答案: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15、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改为否定句式。

游览玩赏山水,不一定非要奇秀无比,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必须追求雅致了。

改句:

答案: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不能不追求雅致了。

16、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式,以时间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参考答案:(1)时间好比一把利刀,它能在光滑上的皮肤上刻下深深的烙印;时间如同一面明镜,它能使一切是非在此中显出真相。(2)时间好比一剂良药,它能抚平人们受伤的心灵;时间如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人生中的每一个足迹。

17、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

18、给“我们能赶上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一句话变换句式,语气最强烈的一句是( )(答案:B)

A、不管怎样,我们应该超过前人,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B、难道我们还不如前人,创造不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吗?

C、我们创造的业绩将是前人无法比拟的,谁不认为我们比前人强呢?

D、我们无论如何不会比装腔作势逊色,我们要创造出比前人更辉煌的业绩!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称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参考答案:成年累月的战争,动荡不安的政局,不断衰退的经济,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20、修改画线部分,使之前后连贯。

我国两位歌唱家也都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程志喜欢中国风味较浓郁的流行曲,如“西北风”之类;而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却是殷秀梅所喜爱的。

参考答案: 而殷秀梅所喜爱的却是欧美的流行音乐,如“老黑奴”等。

21、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⑴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⑵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⑵(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以上只是举例,答案可以多种多样)

22、填入下文横线上的文句恰当的一句:

(1)中国人对小说的欣赏习惯,讲究的是无巧不成书, ,也就是不喜欢一般化,而喜欢特殊化。 (答案:C)

A、爱看不知道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B、爱看新鲜的事情,而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

C、不爱看已经清楚知道了的事情,而爱看不知道的事情。

D、不爱看陈旧的事情,而爱看新鲜的事情。

(2)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答案:D)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全部赃物和赃款

二○○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篇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4)(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句子仿写教案

教学目标

1、 落实新课标精神,实践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思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 让学生了解仿写句子的基本要求,掌握句子仿写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为04年高考句子仿写题的进一步复习打下一定基础。

3、 坚持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师生互动,积极探索构建营造既严谨认真而又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学新方法。

重点难点

1, 句子仿写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句子仿写训练的任务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既需要技巧的训练,更需要学生的知识积累、语感养成以及思维培养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能使每个学生在45分中内提高仿写句子的水平就成为本课的难点之一。另外,这是一堂能力训练课,在给学生讲解仿写句子的基本规范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仿写句子的练习,两者的轻重处理和由此产生的课堂氛围的把握也就成为本课的第二个难点。

2,注意仿句题的题干要求和隐含的审题信息

教学设想

本课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句子仿写的基本要求的分析指导,二是学生句子仿写当堂训练。因此,本课采用由理论到实践,在实践中提升理论认识的基本思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尽量能让学生积极展开思维,发扬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带领和引导学生掌握句子仿写的方法,并且把这种方法通过训练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语文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拟采用本人着手研究的“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研究课题”的自主探究学习法,按照“明旨--探究--掌握”的过程进行。本课要达到的基本目的: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句子仿写训练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仿用句式的考查是近几年高考中一种比较稳定的题型,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综合、判断、表达等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的联想、想象、创新思维等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必定是今后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讲授新课

一, 高考示例:

2001年高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6分) (秋)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

参考答案: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2002年高考:仿照下面的比喻句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子数相同)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审题:第一个比喻句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句,2分 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2分 四个比喻贴切合理2分

示例:大地是万物的母亲 山峰是脊梁 河流是乳汁 花鸟虫鱼是大地的儿子

高山是大地的一本书 迎客松是封面 山路是索引 奇花、山石是高山的正文

成功是人生的一扇门 经历是门窗 挫折是门槛 欢笑和泪水是成功的门帘

夜是天空的晚礼服 浮云是披肩 繁星是亮片 月影晚风是夜的舞步

 高考25.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6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下列几组是20部分考生的解答,请大家分析一下,哪几组比较好,好在哪里;哪几组不好,说出不好的原因。

教学楼内  除了真诚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安静什么也别留下。

图书馆内  除了真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背影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  除了安静什么也不带来,除了礼貌什么也别留下。

图书馆内  除了思想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背美德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  除了刻苦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勤奋什么也别留下。

图书馆内  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珍惜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

喧哗要罚款,打闹进政教。

除了呼吸什么也不发声,除了写作业什么也不动手。

要么把报刊留下,要么把钱包留下。

只有麻雀才是喜欢唧唧喳喳,只有猴子才喜欢疯打疯闹,你想当麻雀和猴子吗?

当你偷偷拿走报刊时,不要忘了有一双眼睛盯着你,还有一只写着“罚款”的手伸向你。

二,句式仿写题的特点:

1, 形式的约束性和内容上的创造性紧密结合。

请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要求:(1)另举一个事例;(2)句式与划线的一句相同。

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试想,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笔耕不息,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

提示:

此题从内容上看要求有三:

① 必须是古今史册上有影响的人物(不可是团体);

② 必须写出其不寻常的努力

③ 必须写出其光辉业绩。

再分析其划线句子的结构,其特点有三:

① 由表示假设关系的词语,是一个假设关系的二重复句;

② 有两个并列的否定句;

③ 结尾还必须用一个表示感叹(或反问)的句子。

如果没有陈景润身居斗室、痴心硬干,没有他十几年如一日的运算推理、钻研不止,哪会有数学陈氏定理的发现!

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

2, 融合修辞方法的考查,测试多种能力

依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时间”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不超过60个字)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示例:时间好比一本教科书,它能帮助我们阅尽人间沧桑;时间如同一支灵动的画笔,它将描绘出姿彩纷呈的生活画面。

时间好比一面战鼓,它能振作我们上进的勇气;时间如同一座警钟,它将激荡我们怠惰的灵魂。

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涤去心灵的杂质。

3.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和强烈的时代感。内容越来越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考生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富有强烈的时代感。

解答仿写题目五个注意点

(1)话题的规定性。仿写一般要求围绕某一个中心话题来进行。仿写话题分两类:指定性话题和提示性话题。

(2)内容的限制性。仿写题虽然从内容上说有一定的自由思维空间,让考生有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余地,但仔细揣摩试题提供的材料,它还是有一定限制性的。一是选择对象的限制性,二是阐发意旨的限制性,三是表达方式的限制性。

(3)修辞的限制性。防写话题都有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一要求有的是在试题中明确指出的,有的则是隐含在参照的句子里面。综观近年来高考试卷和各地模拟试卷中的仿写题,我们可以发现,考查频率比较高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排比、对偶、比拟、对比等五种,但不管运用哪中修辞方法,都要遵循其语言特点和表达作用的要求。

(4)句式的相似性。仿写句子的句式要求都隐含在参照的句子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仿写之前,仔细分析参照句的特点,包括参照句的句式特点、结构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

(5)事理的逻辑性。仿写的句子必须遵循生活的逻辑,否则,即使虽然能依葫芦画瓢,拟写出“形似”的句子,但从事理逻辑上却经不起推敲的,这种毛病在历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

三,句式仿写题的审题要点:

1,注意形式的限制,找全模仿点。 认真研读命题要求(第一语言),反复品位、仔细揣摩所提供的例句(第二语言),把握句式结构和修辞特点,找全模仿点,再造符合要求的句子(第三语言)。

如1998年高考题: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①运用比喻修辞②造两个比喻句③两个比喻句之间是并列关系④每个比喻句由前后衔接的两个部分构成⑤后一部分还需是一个兼语句

又如1999年高考27题

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五十诞辰。五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五十年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      A       ,              B            );五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C      ),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提示:1.A 处用比喻“像……”,与前面的分句构成排比的句子,内容和形象要与概括共和国五十年发展史吻合。 2.句式相同:a.比喻   b.前低后扬“有……也有……”的句式  c.前后呼应,用一主谓句,与前后语句构成排比。

五十年像一条大路,有平坦也有崎岖   大路延伸不断

五十年像一段航程,有顺风也有逆浪     航程还在继续

五十年像一列火车,有急驶也有缓行     列车正在啸进

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    乐曲渐趋高潮

五十年像一部小说,有平静也有高潮    情节渐趋精彩

2,析清内容限定,前呼后应。就是说仔细阅读第一、第二语言,在把握形式上的要求后,再揣摩语言环境,瞻前顾后,准确分析出在内容上的限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陈述对象(有的在题干中,有的在材料中)②陈述内容是哪方面的③前后语意关系

3, 重视语意表达,保持前后格调一致:

4, 扩大阅读,厚积薄发。

四,仿句和造句、扩句的区别:

五,仿句题题型特征归纳:

①内容的统一性:理解句子的意义,特别是它的隐含义(话外音),仿写的句子应与例句句意保持一致,话题统一,主题一致。

②句子结构的一致性:主谓倒装对主谓倒装,排比对排比。注意例句的句式(特别是复句的分句间关系,仿写的句子也应注意句式的一致,甚至关联词语也应一一对应。有时句间关系隐含在标点符号中,如冒号表分承、总结,分号表并列关系等。)

③修辞方法的一致性:注意例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修辞效果,仿写的句子也应使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并应有同样的修辞效果。

④注意例句使用词语的特点:词语的结构、词语的色彩……。仿写的句子也应与例句用语的特点一致。描写对描写,象征对象征。

⑤前后照应,风格协调。注意例句所表达的情调,仿写的句子在情调上应与例句相协调。

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

2、认真分析例句,弄清各方面的特点:

理解原句意义,保证仿写的句义与原句意义一致。

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如分句间的关系等。

注意原句的修辞特点。如比喻要注意联想,选好喻体。

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褒贬、雅俗等。

注意原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

解题示例:

例题1:根据下面的句子写出前面的句子,要求添上恰当的主语,句意与下句密切关联,句式基本一致。

( ) 。当然,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也是不好的,这样会使自己脱离群众,听不到有益的意见,造成工作失误甚至重大损失。

操作步骤可分三步:

第一步审题型,明确相关要求。仿用句式的题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仿照例句,单独造句。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在内容上没有任何内在联系,主要要求仿句句式结构及句子内在的逻辑关系与例句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如高考第33题,高考第26题。这种题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另一种是根据上下文仿造句子。仿写的句子与例句之间既有形式的要求,又有内容的要求。不仅句式结构要保持一致或基本一致,而且内容上要有内在的联系,要注意上下的连贯,前后的呼应。仿句所处的位置可在开头,可在中间,也可在结尾。如1994年高考第22题,高考第27题。明确了题型,也就明确了相关要求。上面所举例题属第二种题型,既然属第二种题型,我们就要既考虑形式的一致,又考虑内容的`连贯呼应,两者不可偏废。

第二步审题干,明确显性要求。一部分同学总认为题干就那么几句话,有什么好审的,我看了一眼都能背出来。殊不知,背出来了也不等于你就审清楚了。另一种情况是一部分同学心中似乎明白了,但不能在答案中有效地体现出来,可谓“心中有,手中无”。要真正做到明确显性要求,可采用分项列举的办法,把题干的要求进行分解,把每一小点写在草稿纸上,并标上序号;或者用铅笔轻轻地在题干上标上序号(做好后要擦掉,以保持卷面的整洁,也防止产生作弊嫌疑)。(另外,题目做好后,还要一一对照,看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遗漏的情况。)分析例题的题干,我们可以分解出三个显性要求:①添上恰当的主语,②句意与下句密切关联,③句式基本一致。(检查答案时,我们要反躬自问:有主语吗?主语恰当吗?与下句的关系密切吗?句式一致了吗?)仿写的句子只有符合了这三个要求,才能算是正确的。

第三步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例句是多变的,隐性要求也是复杂的。但是不管例句如何变化,我们大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来考虑它的隐性要求:看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是整句还是散句,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是长句还是短句,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看单句内部短语的结构,看复句中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看语体色彩,看感情基调;看关键性词语;等等。从平时训练的情况来看,学生不十分重视对隐性要求的分析,或者虽然进行了分析,也分析不到位。分析以上例句,我们发现它含有以下几方面的隐性要求:

是复句,有四个分句(为了方便起见,各分句加了序号。①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也是不好的②这样会使自己脱离群众③听不到有益的意见④造成工作失误甚至重大损失); 分句①与分句②③④构成因果关系;分句②③与分句④构成因果关系;分句②与分句③构成因果关系;分句④内部呈递进关系;分句②中兼语成份“使自己脱离群众”隐含了例句批评的对象是“干部”或“党员”;

关键词语“也”隐含了仿句内容必须是批评某种错误做法或不良现象,而不是肯定某种做法或表扬某种好的现象。

只有完全把握住了这些隐性要求,才有可能写出完全正确的答案;否则,就有可能留下些许的漏洞,也就不可能得到满分。

从训练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往往不愿在审题上花功夫,走对三步的情况较少,总有“失足”的现象,结果提笔就错,甚至一错到底。下面结合误例,试作简要分析。

误例一:作为干部,要有主见,要有威慑力,使下达的命令能被准确无误地执行。

误例二:干部做事要有主见,这样才能使自己正确领导群众,受到群众的爱戴,把工作做得更好。

分析:这两个答案反映了学生根本没有很好地审题,回答得十分草率。除了符合审题第二步“明确显性要求”第一点“添上恰当的主语”这一要求之外,其余均不符合要求。这样的答案怎么能够得分?

误例三:我们在工作中相信自我,勇往直前是必须的,这样能使自己为目标而奋斗,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工作能按时完成并出色完成。

误例四:作为干部,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是好的,这样可以使自己深入群众,获取宝贵的意见,赢得工作方便乃至惊人成绩。

分析:这两个答案似是而非,如果说形式上还算符合的话,那么内容上与下文就缺少了应有的联系。看来审题时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三步审题均没有完全到位,尤其没有注意到“也”字所包含的隐性要求。

误例五:盲目自卑,优柔寡断是不好的,这样会使自己缺乏信心,得不到长足的进步,造成事业的失败甚至毁灭。

误例六:一个人,妄自菲薄,缺乏自信是不好的,这样会使自己没有主见,不能采纳正确的主张,造成人生错误甚至重大悲剧。

分析:这两个答案从形式看基本符合要求,内容上也是批评某种错误的做法或不良现象,但是由于没有注意到例句中兼语成份“使自己脱离群众”隐含了批评的对象是“干部”或“党员”,以致仿句中缺少了主语或主语不当,整个仿句内容上也与下文脱离,不连贯,不呼应。审题还是没有真正到位。

例题参考答案:一个干部,毫无主见,人云亦云是不好的,这样会使自己失去威信,树立不起良好的形象,造成工作被动甚至无法开展。

例题2:仿照下面句式,在横线上再续写两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                    ,你是湍流中的踏脚石, 你是              ,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这道题,例句在内容上都能说明友情的重大作用,句式上都是暗喻句,结构上都采用主谓宾结构。因此,续写的两个句子也要符合这些要求。这两个句子可以分别这样写:“你是酷暑里的浓荫”和“你是雾海里的航标灯”。

3、仿照下面划横线的句子,以“腐烂”为话题补写句子。

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腐烂或燃烧。我们选择燃烧,因为燃烧意味着给予,且在给予之时,会让自己闪光。

参考答案:我们屏弃腐烂,因为腐烂意味着变质,且在变质之时,会让别人恶心。

4、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与句式,补写一个句子,然后得出结论。

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可能要一辈子困于常马;

结论: 。

参考答案: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可能一辈子“锥处囊中”。结论:人们应善于抓住机遇;敢于推荐自己。

5、认真阅读下面两句话,仿例②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填在③④的横线上,使之与②构成一组排比句。

①每个人都应该有高尚的理想和科学的信仰。

②大厦巍然屹立,是因为有坚强的支柱,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大厦的支柱;

③--是因为--,理想和信仰就是--;

④--是因为--,理想和信仰就是--;

参考答案:航船破浪前行,是因为有指方向的罗盘,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列车奔弛千里,是因为有引导前进的铁轨,理想和信仰就是人生列车的铁轨。

6、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参考答案:昆仑山,好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一生沐浴经风,默默地阅尽春秋;昆仑山,又好像顶天立地的男儿,铮铮铁骨,激励着一批批英雄志士奋勇前行。

7,  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辞格和意境仿造一句。例句: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高悬夜空的月亮,而是漫漫银河中的一颗星星。

以下是一些学生的答案:

① 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屈身笼中的金丝鸟,而是自由飞翔在天空中的一只麻雀。

② 我不是威猛无比的狮子,也不是弱不禁风的羔羊,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头奶牛。

③ 我不是价值连城的宝石,也不是一无所用的废铁,而是燃烧炉中的一块钢。

④ 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石,也不是多姿多彩的顽石,而是那高大楼房上的一粒石子。

⑤ 我不是高层建筑的钢铁,也不是豪华建筑的砖头,而是宽广马路上的一个石子。

⑥ 我不是辽阔无际的海洋,也不是屈身低洼的水沟,而是辽阔大海中的一滴水。

⑦ 我不是刚强勇猛的雄狮,也不是为人收养的宠物,而是在原野上奔驰的野兔。

⑧ 我不是汹涌澎湃的黄河,也不是屈身泥潭的死水,而是辽阔大海中的一滴。                                  比较这几个答案,虽都考虑到了句式和修辞,但大多数答案最明显的缺陷是没有修饰语言,因而缺乏文采。从这一条题目的解答,又联想到中学生平时的作文。语言不讲究美感、干瘪无味、面目可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文采斐然的文章,读来总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文采干涩的文章总会拒人千里之外。讲究文采既是写作本身的需要,也是高考作文的需要。高考仿句题虽没有从文采上提出要求,但讲究一点文采,是得好分的保证,何况,这对我们锤炼作文的语言也是大有裨益的呢?

什么叫文采?文采本指事物具有错杂艳丽的色彩,现多指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典雅艳丽和令人赏心悦目的色彩和风格。一般来说,一篇文章的文采主要通过其优美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适当地修饰语言是可以达到增加文采的目的的。那么,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①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②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长短和结构。③丰富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④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欣赏美的语言就象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满美的韵律。⑤意象美:意象就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融合了髡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美的意象符合人们生活中审美习惯的,给人以美感,因而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⑥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尽管它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问题,但语言的好坏总是直接影响到意境的美丑。

回过看看那道仿句题的几个答案,发现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答案①:对应于例句,金丝鸟应是美的意象,“屈身”破坏了美感;“天空”与前面重复,没有错落美,“小麻雀”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毫无美感可言。答案②:“弱不禁风的羔羊”意象不美,而“奶牛”虽有“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样的赞誉之辞,但这是赞美的无私奉献精神,在本句中,要赞美的是相对于狮子雄壮美的温柔美,因而再用“一头奶牛”显然就与意境不合了。其他几个答案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破坏语言美的地方。                              下面是根据增加文采的规律,对以上答案所作的修改:

①我不是翱翔天空的雄鹰,也不是展翅苍穹的大鹏,而是莽莽山林中的一只百灵。                              ②我不是威风凛凛的雄狮,也不是气淄蚶锏拿突,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只驯鹿。                              ③我不是价值连城的美玉,也不是熠d生辉的珠宝,而是漫漫路途上的一颗铺路石。                              ④我不是巍立峰顶的巨石,也不是饱经沧桑的钟乳,而是风霜雨露中的一粒卵石。                              ⑤我不是顶天立地的白玉柱,也不是力拔千钧的紫金梁,而是巍峨大厦上的一块砖。                              ⑥我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也不是汹涌澎湃的湖泊,而是灿烂阳光下的一滴露珠。                              ⑦我不是刚强勇猛的雄狮,也不是威震天宇的苍鹰,而是大海深处的一条游鱼。                              ⑧我不是汹涌澎湃的黄河,也不浩浩荡荡的长江,而是群山深处的一条小溪。

从上述答案的修改中,我们对修饰语言,增加文采的方法可作如下概括:

①看有无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而雷同的字词句。②看句式是否需要调整,调整时看是需要整齐还是需要变化。③看音节的长短和韵脚是否协调。④看意象是否符合人们审美的需要。⑤看是否表达出了美的意境。

8,下列两个句子都写到“虚伪”,前一句直接表述,言简意赅;后一句连续类比,形象生动。请在“友谊”“勇敢”“信任”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两句话。

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美*爱迪生)

蚜虫吃青草,锈吃铁,虚伪吃灵魂。(俄.契诃夫)

(1)

(2)

9,仿照下面一句话造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合乎文法,具有文采。

燕子迎来春天,种子迎来丰收,勇敢迎来胜利。

10,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类心智在“玩”中成熟,每个人也是在“玩”中成长起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玩都那么有意思。有人爱玩电影玩出了惊世大片,                                    ;

,有人爱玩汽车则玩成了赛车冠军的崇拜者;有人爱玩电脑玩成了网络英雄,                        。现在我们身边确有很多小孩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

11,仿照例句的句式,请在“毅力”、“智慧”、“创新”中任选一个词,仿写一句话。

例:理想是指路的明星。

12,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句子后面,再接着仿造一个句子,要求句式与前一句基本相同。

你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篇6: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选用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选用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备课人:东海高级中学

课题:选用句式--能力层级(D) 课时序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句式的一般知识;2、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

教学难点:选择句式要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教具:投影仪 教法:讨论、练习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思路

一、考点阐释:

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所选语句,除句式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合。

二、解法指导:选用句式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让学生了解句式的一般知识。从结构方面说,有单句、复句,整句、散句;从表达方面说,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从成分方面说,有省略句、倒装句;从逻辑方面说,有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

2、要教会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和语言材料的隐含要求,恰当地选择句式,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3、要尽可能地结合情境教学。如对象、场合等。

三、试题点拨:

典型试题1:选用恰当的句式,把下面的语句加以组织,使话题统一,表意更集中,句子更紧凑。

例句:武松、李逵、解珍和解保都是《水浒》里的英雄,《水浒》中有武松景阳岗打虎的故事,有李逵杀虎报仇的故事,有解珍、解保猎虎蒙冤入狱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水浒》里的

点拨 :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文话题不统一《水浒》,武松、李逵等人物和故事,要选用一个句式,使话题统一。                                        参考答案:《水浒》里的武松、李逵、解珍、解保等打虎、杀虎、猎虎的故事,都是典型的艺术真实,不同于生活的真实。

典型试题2:将下面的语句,按照不同的表达要求,加以组织,选择不同的句式,分别写一段话。

例句:①新加坡的旅游业在全世界享有盛誉。②新加坡具有良好的旅游的天然条件。③新加坡的旅游部门工作认真、细致。               ④新加坡的旅游业与其他有关部门协调合作得很好。

(1)强调天然条件:

(2)强调工作认真、细致与合作:

点拨:此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原语言材料从大的层次关系看,是因果关系,其中“原因”复杂,有三个方面,可用“固然……但”来表达。(参考答案略)

四、命题趋势:纵观近年来句式的考查,不难看出,高考语文试题“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注意激活他们的思维。

第二、呈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

第三,语用的特点更加突出。

五、强化训练:

1、选择下面衔接较好的一组句式:

(1)我把老李找来,让他立即写报告,他写完报告马上把它交上去了。

(2)我找来老李,老李立刻写报告,报告写完交上去来了。

(3)古都西安,许多古建筑坐落在主要街区,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4)古都西安的主要街区,坐落着许多古建筑,肃穆的官府衙门,玲珑的楼台轩榭,色彩鲜明的回廊,风格独具的民居,……看到这些,你立刻会为它们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A、(1)(3 )    B、(2)(4)      C、(1)(4)    D、(2)(3)

2、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1)每逢深秋时节___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1)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3)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2)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4)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1)(3)   B(1)(4)     C(2)(3)       D(2)(4)

巩固练习

3、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是

(1)阳光融化了河水,细雨润泽了山色,(a 柳枝被春风吹绿      b春风染绿了柳枝),造化的神功又一次使人们惊异了。

(2)秋天,树叶黄了,枯了,快要落了。枯S的叶子离开了枝头在风中飞舞着,(a它曾经有过的婆娑身影依然那么动人      b怀着对金秋时节无比眷念的心情离去)假如我是绿叶,我愿意很快地落在地上,尽情地拥抱这养育它的土地。

A、(1)a(2)b    B、(1)a(2)a       C(1)b(2)a         D(1)b(2) b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挡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见到的神貌。___,皆先生手迹。___,罗池东侧有柑香亭,___,祠北有衣冠墓,这些名目,只要粗知柳宗元行迹,皆耳熟能详。

(1)《荔子碑》《剑铭碑》镌于石塑底座

(2)石塑底座镌《荔子碑》《剑铭碑》

(3)罗池就在石塑背后不远处

(4)石塑背后不远处是罗池

(5)西侧乃柳侯祠

(6)柳侯祠在罗池西侧

A (2)(4)(5)    B(1)(3)(6)         C(1)(4)(5)       D(2)(3)(6)

巩固练习

5、下列选项中,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我们看到,上海的城市环境整洁美观,但相比之下农村给我们的印象仍是又脏又乱。我们认为上海__________。

A  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农村的优美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B  不仅应有良好的城市环境,而且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

C  不仅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应该有良好的城市环境

D  不仅应该有优美的农村环境,而且城市的良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____。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做一首诗看。使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戏剧散文小说等等的佳妙也终不免有些隔    。____,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他们读小说和戏剧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____。

(1)因为一切诗都要有文学的特质          (2)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3)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的人们            (4)爱好诗而不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          (5)就像看到架上的花而忘记花架         (6)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

A  (2)(4)(6)    B(1)(4)(5)          C(2)(3)(6)        D(1)(3)(5)

拓展与延伸

篇7: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选用、变换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选用、变换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专题一:“扩展语句”

〔考点解读〕

“扩展语句”是后新增的考试内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将结构简单、内容贫乏、达意欠明确,表达欠具体,描述欠生动的语句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起来。它或者是把一组词语扩展成一句话或者是一段话;或者是把一句话的意思加以扩充或者合理地扩展成几句话。

〔典题例析〕

1、(全国卷Ⅱ)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解析:这道题要求非常明确,在修辞上明确要求运用比喻修辞格,而且要求三句话要运用排比的辞格。那么形式上不符合要求的考生就不能得分了,由此可见,修辞在扩写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和谐是家庭驶向幸福港湾的风帆,和谐是国家保持统一强大的砥柱,和谐是世界和平之花盛放的阳光。

2、、(20安徽卷)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扩写的能力,但限定了句式,虽没有修辞方面的明确要求,但在最后的“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的要求中却隐含着排比修辞的要求。所以在扩写是必须注意。

参考答案: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3、(年江苏卷)请用“银河”、“树影”、“蛙声”等词语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连贯,不少于40个字。

解析:这是一道语言扩展题,属于情景型扩展题。题目中给出三个词语,提供一个情景,让考生运用合理的想象,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所给的三个词语都是我们常见的,很容易产生联想和想象。由“蛙声”让我们想起“夏夜”,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景;由“银河”想到夜晚,想到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由“树影”想到月光下的情景,想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

扩展时还要注意“情景交融”,也就是说运用三个词语描绘景色的同时,还要流露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或喜悦,或陶醉,或向往,抑或迷茫、怅惘、哀婉,只要与所绘景色相吻合即可。

参考答案:(1)微风抚柳,树影婆娑。伴随着那蛙声阵阵,牛郎、织女在这静谧的夜晚相会于忽明忽暗的银河中,共诉儿女私情。(2)夏天的晚夜是可爱的,走在树影斑驳的田间小路上,微风送来阵阵蛙声,还有那浅浅的银河,构成一幅天上人间的美景。(3)恬静的夜,清风偶尔送来一两蛙声,婆娑的树影悄悄地映在河面上,仰望长空只有银河那淡淡的身影。(4)喜欢徜徉于记忆的夏夜,睡在草地上,望着银河,数够调皮的星星。月光下的树影婀娜,还有仿佛从天际响起的蛙声,一切都那么令人陶醉!(5)七夕后的银河随着情人的分离显得那么地暗淡。偌大的河中只剩下些迷蒙的树影和悲凉的蛙声。(孟伟)(6)最喜欢夏夜,月光象流水一样静静地洒下,留下斑驳的树影,依偎在奶奶的怀抱,静听她讲述银河上牛郎织女的故事,远处的蛙声渐渐地把我带入梦乡。(7)夏日的夜晚,我想变成一颗星星,躺在银河的怀抱里,蛙声为我催眠,树影为我放哨,真的好惬意! (8)最美莫过于夏夜,举头是深邃的银河,群星闪烁;低首是田田的荷叶,蛙声阵阵;成林的树木,树影斑驳。好一个宁静的夜啊!

〔方法点拨〕

1、先要仔细审清题目的要求,认真揣摩原句的意思。弄清题目对句子内容、句式、表达方式、重点等方面的要求,紧扣要求去扩展句子。

“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四点:一是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的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二是明确答题要求,把握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三是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

2、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描述事物。

〔专题训练〕

1.以“白光”“海水”“海鸥”为主体,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写三个句子,使句子的表意更具体、更形象。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露出一片白光,  ,

,  ,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

2.扩展下面语句,要求扩展后语句主旨更明确,并尽可能与原句构成有对偶色彩的整句。

原句:在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

3.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下雨”为中心,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40字。

情景一:春天野外下雨

情景二:夏天校园下雨

4.顺着下面几句话(出自一个中学生的习作)的思路,讲究一点幽默,续写两三句话,组成一个语意完整的语段。

中国有了不起的“吃文化”:吃蛇、吃鳖、吃猫、吃鼠,也吃河豚、吃果子狸,这总还与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关系。但也有“吃黄牌”“吃官司”……

〔参考答案〕

1.(参考)那白光慢慢地扩大起来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2.(参考)自然界中,万物都在竞争:为食物竞争,为生存空间竞争;在人类社会中,竞争也不断:有的为名利而竞争,有的为真理而竞争。

3.(参考)情景一:如丝的细雨飘飘洒洒,如轻纱,如薄雾,远处的绵绵山峦,近处的漠漠田野,都笼罩在这一片茫茫的春雨中。

情景二:天黑得像夜晚,教室里闷得如同蒸笼一般。突然,一阵惊雷响起,随着雷声,豆大的雨点泼洒下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急,像是天河突然决口。不一会,整个校园就成了茫茫的一片湖泊了。

4.(参考)(例一)这“吃”是“遭遇”“承受”,由身体而至精神;吃请、吃回扣,则身体精神兼而有之。中国的语言形象,也够厉害,当吃不当吃,还真要想一想。(例二)最古怪的是“吃一堑,长一智”,连“堑”也讲究“吃”,你说中国人思维中有多少是不能吃的?(例三)“吃一刀”“吃不消”,碰上就倒霉;“秀色可餐”,人美、景美,赏心悦目,以“餐”代之,清丽可人,要是译成外语,岂不吓坏了我们的少男少女?

[此题扩展后的语句要在总体上与原文前后呼应,语意连贯、完整。原句前半部分的“吃”与人体消化有关,“但”后则明显转折,写与精神有关的“吃”。注意整个语段意思的完整。]

专题二:“压缩语段”

〔考点解读〕

“压缩语段”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段。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

此考点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式:

1.筛选中心句--筛选文中能够表明中心的语句;

2.拟写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导语或电报稿等。

拟一句话新闻,要把握文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所谓关键信息,主要指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提炼时,要根据是否是读者最需要知道的内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传的标准来考虑。

新闻标题和导语在新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起着提挈全篇、浓缩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须简洁、确切、醒目,即要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所报道的主要内容,点明其意义并要求富有吸引力。

拟写新闻标题,不但要突出主题,内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还要使标题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闻标题,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修辞方法等。

新闻导语,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用最简明的话在开头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为了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整个消息的情况与结局,这是新闻的特殊格式。

电报稿是简洁的信,也是电报内容的高度浓缩,其特点是言简意明,要言不烦。

这两种应用文的局部写作,实际上就是“压缩语段”的具体体现。

3、根据材料给某一概念下定义。

下定义也属于压缩语段范围,它要求必须在整体理解基础之上加以概括。

〔典题例析〕

题型一:保留主要信息式压缩

这类题型要求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

[例题](2006全国卷Ⅰ)下面的材料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请筛选信息,保留各方面的主要内容,压缩成一段文字,不超过60个字。

二胡是中国的一种很奇妙的乐器,是胡琴的一种,比京胡大,也叫南胡,二胡的构造很简单:由一根长约80厘米的细细的木制琴杆、内外两根琴弦、琴杆下端的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构成,琴筒呈茶杯形,用木或竹制成,蟒皮或蛇皮是制作二胡的重要材料;用马尾做的琴弓演奏,这与小提琴同样用马尾做琴弓是一样的。二胡声音低沉圆润,听起来略带忧伤,常用来表达比较深沉的情感。二胡产生的历史悠久,又比较容易学习,因此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是中国民间普及率比较高的乐器。

[分析]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四个方面对二胡作了介绍。我们可以先找出文段说明的对象--二胡。再找出介绍二胡的四个方面:构成--琴杆、琴弦、蒙着蟒皮或蛇皮的琴筒;演奏用具--马尾做的琴弓;音质--低沉圆润;影响--深受中华民族喜爱。据此,我们就可得出如下参考答案:二胡是胡琴的一种,由琴杆、琴弦和蒙着蟒皮(蛇皮)的琴筒构成,用马尾琴弓演奏,声音低沉圆润,是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乐器。

题型二:结合有关材料,给某个术语下定义式压缩

这种题型的答题格式为:……是……。我们也可以套用如下公式来回答: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种差)+大概念(属概念)。

[例题](2006全国卷Ⅱ)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分析]粗粗一看,我们即不难看出被定义的概念:魔术是……杂技。关键是“种差”,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完整地描述出这个被定义的概念。通过分析这段文字,我们能明显地看出,它至少是从三个方面来描述这个概念的:特殊装置--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手法或技巧--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或手段,效果--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参考答案如下:魔术是借助物理、化学原理或特殊装置,以不易察觉的敏捷手法,使物体出现、消失或产生奇妙变化的一种杂技。

题型三:根据内容写结论式压缩

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例题](2006江西卷)概括下面一项研究的结论。(不超过35个字)

对哥斯达黎加4000余人的一项研究发现,大约一半人具有让“咖啡因”在体内停留的遗传特点;被认为是“‘咖啡因’代谢缓慢者”。这些人喝咖啡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另一半人则有相反的遗传特点,这种特点使他们的身体能迅速对“咖啡因”进行代谢,喝咖啡反倒能帮助他们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一位参与研究的人说,此项发现能解释为什么早先那些检验“咖啡因”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分析]这段文字介绍了一项研究发现的两个方面:一是“咖啡因”会导致一些人心脏病发作的危险,二是“咖啡因”能降低一部分人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出现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都是“遗传”作用。据此归纳,得出结论:“咖啡因”导致或降低心脏病发作的危险,取决于两种相反的遗传特点。

题型四:提取关键词式压缩

这种压缩题型类似于新闻材料中的拟写一句话新闻标题,有一定的规范性,要求更为精练。它要求在主要信息的基础上,提取最能表现内容的关键词语。

[例题](2006四川卷)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分析]这种题型,要求我们能抓住体现核心内容的要点并直接进行提取。这段文字,说明磁浮列车优点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后两句。为此,我们就要从后两句话中去提取最能展示磁浮列车优点的关键词。参考答案如下:运行平稳安静,成本低,适合短途(城郊)快速运输。

〔方法点拨〕

1.要注意把握不同文体文段的主要信息。

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所谓主要信息,不同表达方式的语段信息特点也不相同。如以说明方式表达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被说明的事物;③被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③说明的目的等。以议论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议论的话题、中心看法;②证明中心看法的证据③结论是什么等。以描写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描写的景物②景与物的主要特征;③描写的角度及目的、感情等。以叙述方式为主的语段,其主要信息是:①叙述的主体;②主体的经历及特征;③叙述意义及目的。抓住了以上信息,再概括压缩是较易的了。

2.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

②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

3.分析文段时要学会结构解剖法。

无论何种阅读材料,都包括思想内容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概括类题目主要是针对思想内容方面的理解,但我们在阅读时,通过语言,最直观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最容易把握的则是结构形式,而不是思想内容。结构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是作者思路的体现。通过解剖结构,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层与层之间、层与全文之间的关系,才能看清作者的思路,看出思想内容在言语中所体现出的深浅、轻重、疏密等轨迹。读解概括类题目,如果不会运用有关句群、段落、篇章等结构知识去解剖结构,而光凭感觉走,是很难做好的。

4.概括用语的表达要恰当通顺。

对阅读材料在内容上有了整体认识、结构上有了整体把握之后,紧接着就是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那么怎样才能使概括用语“恰当”呢?(1)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是能体现本质特性的词语。(2)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3)用语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

5.要注意吃透题目的规定。

题目中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在答案中体现出来,须知评分标准常常是按信息点给分的。如高考题目,就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要求考生的概括中要包括价格变动情况,很多人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了无谓的失分,十分可惜。

6.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

①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②概括层意,抓住要点。

③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

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

拟定题目:主要侧重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

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

④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

〔专题训练〕

1、根据下面一则新闻的内容,用一句话作为这则新闻的标题。(字数不超过12字)

新华社联合国9月26日电   朝鲜副外相崔寿宪26日在第61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时说,鉴于美国对六方会谈的破坏行为,朝鲜目前不会重返会谈。

崔寿宪强调,朝鲜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去年9月19日通过的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的核心内容就是朝、美分别承诺,朝鲜放弃核计划而美国与朝鲜和平共处。他表示,《共同声明》如果得以落实,朝鲜将获得更多利益,因此朝方比其他各方都更加愿意推动六方会谈举行。但他指出,就在《共同声明》签署不久,美国即对朝鲜采取了金融制裁,从而使六方会谈陷入停顿,造成了目前的僵局。

2把下面的消息压缩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

近,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发展。但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生存环境的保护。有关专家呼吁: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效遏制污染,后,渤海将变成第二个“死海”。

据环保专家介绍,目前,整个渤海水体中,一种和多种污染物超过一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总面积50%。渤海的一些海域海底泥中,重金属竟超过国家 标准的倍。这些污染物源源不断地侵袭着渤海日益脆弱的机体。海洋专家心情沉重地说,渤海环境污染已到了临界点,如此下去,10年后渤海将成为地球上第二个“死海”。到那时,即使不再向渤海排进一滴污水,单靠其自然与外界交换恢复生态,至少要用2时间,而沉积在海底的污染物将存在几百年。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12个字)

接连出现商品质量问题的家乐福,为给中国的消费者留下一个质量至上的印象,昨天签约购买北京资源集团的“质量体系猪肉”,家乐福希望通过此举杜绝“问题猪肉”。此前一段时间,家乐福售卖的果蔬曾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近期,家乐福售卖的面粉又被怀疑滑石粉含量超标。这些问题都暴露了家乐福在供应链上出现的问题。为此,深谙中国市场操作的家乐福,先后组织媒体去参观家乐福所售果蔬、猪肉的生产基地,开展公关活动;同时,更加注重从互惠互利方面推行新的有效举措,寻找新的供应合作伙伴。家乐福方面声称,此次与北京资源集团签约,是家乐福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改善举措。

4、下面是一段关于福娃贝贝的报道,请根据文意概括出人们选择鱼娃作为贝贝原型的三点原因

福娃贝贝原型是来自江河湖海的鱼娃,她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作为吉祥物之一,在汉魏时代已在钱币图案中普遍使用了。因“鲤”与“利”谐音,“鱼”与“余”谐音,早有吉祥图案“渔翁得利”“富贵得余”,“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鱼娃贝贝代表繁荣,寓意是对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祝福。民间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颂语,寓事业有成;“龙门”亦常用以比喻名望大的人,谁能得到他的援引,便声名鹊起,一路顺利,梦想便得以实现。还有远古时代,鱼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之一。每年除夕,餐桌上必然有鱼,暗示吉庆有余,一般人当时都不吃,不也就是图个“年年有余”吗?

5、归纳下面两则寓言的寓意,每则不超过25个字。

(1)有张弓做事很毛躁。一清早起来,张开弓,“唰”地就是一箭。箭刚飞出去,弓就马上大叫起来:“唉,唉,等等,回来!我还没想好这一箭向哪儿,射出去干什么呢!”弓拔腿就追,可箭早没影了。

(2)狐狸走进塑制道具的店铺,把成品一件件细看了一遍,后来看见一副供悲剧演员用的面具,便拿起来,对它说:“多么好的脑壳,可惜没有脑子。”

6、根据下面一些文字,给“象征性文学”下定义(不超过35个字)

象征性文学重在寄寓某种意蕴,从而体现暗示性。暗示是指词语寄寓某种超出本文的内涵。象征性文学突出文学形象的意义的超越性,以间接的方式去暗示客观规律和表现主观感受。

象征性文学的间接表现的暗示方式使它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朦胧是指词语含有多层不确定的意义。法国现代作家加缪说:“最难理解的莫过于一部象征的作品。一个象征总是超越它的使用者,并使他实际说出的东西要比有意表达的东西更多。”

象征性文学或直接取材于现实事物,对他们进行变形化,拟人化的处理,或凭借想象虚构出非现实性的事物,从而塑造出具象与抽象,个别与一般,现实与超现实统一的假定性形象。正如希腊法语诗人莫雷亚斯在《文学宣言》中所说的:“客观只向艺术提供了一个极端简明的起点,象征主义将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变形的反常给读者以特殊的审美感受----由惊异感转化为对变形形象寓意的理解。

7、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个不超过60个字的单句,概括说明“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产业。

这样,我们一方面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另一方面又利用工业生产技术,也就是把全部现代科学技术、新的技术革命都用上了。不但技术现代化,而且生产过程组织得很严密,一道一道工序配合得很紧密,是流水线式的生产。这就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它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方向。它已经不是传统农业了,而是一种生产体系,一种产业,其特点就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利用生物来进行高效益的综合生产。

〔参考答案〕

1、朝鲜目前不会重返会谈

2、环境污染已到临界点,渤海将成为第二个死海

3、家乐福修补(或“完善”)产品(中“商品”)供应链

4、:“鱼”的图案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

“鲤鱼跃龙门”寓事业有成和梦想的实现

“鱼”暗含吉庆有余,年年有余之意

5、做事要有的放矢、三思而后行

做人要运用脑子,否则只能充当生活中的悲剧角色

6、象征性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具有暗示性,朦胧性的文学形态。

7、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以太阳光为直接能源,

利用生物资源和工业生产技术来进行高效益综合生产的一种生产体系。

考点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考点解读〕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近年高考中常见的考题形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指的是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句子,仿用或变换句式。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仿用和变换句式,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相同的内容怎样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不同的句式在表达相同的内容时有些什么细微的差别,如何仿句造句,这是本考点的主要内容。

〔典题例析〕

1.模仿类:以重庆卷21题为例:

原题: 从A句或B句中任选一句,仿照例句完成喻体部分。要求:两个喻体的内容构成对比关系。

例句:济南与青岛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济南是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么青岛便是着摩登时装的美少女。

A句: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现实世界是       ,那么网络世界便是            。

B句:语文与数学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呢?假若语文是           ,那么数学便是        。

解析:模仿类试题多数都通过范本来设定“限制”和要求,同时也是对应答的启发。例题对“比喻”这一修辞的运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且对句式的结构作了一定的限定,考查的主要方面是考生对喻体的选择和表达。首先分析例句,济南和青岛作为主体,通过身着不同服饰风格的老人和少女的形象比喻,生动地概括出两个城市的不同风貌特征,具有强烈的反差。参照例句,运用比较的方法,我们可以抓住“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这两个主体突出可比的特征,即“真切”和“虚幻”。那怎样的比喻可以生动体现这种不同的特征呢?说到真切我们可以想到现实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情一景,一本书,一杯茶,说到虚幻我们可以想到梦境、神话、肥皂泡、海市蜃楼等等,经过比较、选择、推敲和加工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比喻:“假若现实世界是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那么网络世界便是虚幻缥缈的海市蜃楼”。同样我们将语文和数学作为主体来比照的时候,也要先抓住它们最主要的区别特征,语文生动,数学严谨,一个似“恣意泼洒浓淡相宜的水墨画”,一个如“一丝不苟中规中矩的工程图”。

尽管模拟题多数有句式,语法等方面的限制,但恰恰最为有“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最能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被称为“带着镣铐跳舞”,多以仿句的形式出现。应答这类考题的时候要“一审二析三想四仿”,最关键的是要认真领会考试要求,揣摩例句的句式结构、修辞手法、意韵风格,然后在经过构思,仿照文本进行创作。

需要注意,当试题提供选择的时候,要学会避重就轻,挑选自己更容易把握的作答,不必求全犹豫,浪费时间。

2.调整类:以山东卷20题为例:

原题:把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合理最恰当的一句话(只写句子的序号)

①雪落在城外,也落在城内。

②温暖的房间里,有人用汤匙慢慢搅动一杯蜜汁。

③隔着结冰的河流,对岸是华灯灿烂的城市。

④杯勺碰响的和声里,浓浓淡淡的花香冲逸开来,唤起多少鲜艳的回忆。

⑤蜜是花的情感,是融化的琥珀。

⑥这是白天从养蜂人那里买来的。

解析:语句排序是较传统的调整类试题,此类题的解题关键是找准“领头句”。记叙文的领头句往往与叙述或描写对象有关;议论文的领头句多与作者的论点见解有关;说明文的领头句常与说明对象有关。例题中的六句话涉及到了环境、人物、情节、情绪多种信息、意象。但环境有大小,人物有主次,情节有先后,意象有轻重,情绪也有微妙的变化。大环境是一个城市,小环境是城市中的一处温暖的房间,主角是搅动蜜汁的“主人”,配角是卖给他蜂蜜的养蜂人,故事的主线是一个城市的冬夜主人公冲着蜂蜜在温暖里淡淡地回想。分析到这儿我们可以确定文中的领头句应该是③。而串联这组镜头的是空间和时间上的变换次序:由远及近,从整体到细节,从外在到内心。这样我们就可以给出答案:③①②⑥⑤④

解答排序类考题切忌不假思索地随意尝试组合,那样既花费时间又不一定走向正途。找准领头句后结合叙述角度,论述逻辑,说明次序进行整合排列是上策。除了语句排序,调整类考题还以扩写和缩写以及语法修改的形式出现,重点考察考生语言的连贯能力、收放能力和修改能力。合理应答的基础是对所给材料信息的整体理解,即对材料的主旨,结构、关联的全面认识,调整是针对所现信息的梳理、整合、规范、扩展和压缩。解题的关键要注重对文段的中心、思路,重要标志的把握,从表达角度、语气的连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解题经脉。

3.补充类:以全国卷18题为例:

原题: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使上下文连贯起来。将答案写在文段下面对应的序号后。

语言的形式,① 能是美的,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③ 语言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语言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语言”;在语言形式美的理论中,④ 应该有所谓“语言的音乐”。⑤ 音乐和语言不是一回事,⑥ 二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语言都是靠声音来表现的。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解析:补充类考题看似简单,往往是填写几处关联词、标点符号,或者在文中、结尾插写、续写一段话。所着笔墨不多,但对学生语言基本功的扎实程度以及对语言整体理解、信息提炼、升华的能力的要求同样很高,具备其独特的特征和效用。填写关联词和标点符号在第六大题里来考查是一种创新,所考查的重点与插写和续写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理解材料的主体思想、关联脉络等方面是一致的。例题中涉及六处关联词的填写,一方面要求考生对常见的基本的关联词汇以及适用范围和情境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准确把握文段所要表达的关键和主题。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文段所要说的是语言美与音乐美的联系,既有因果的、条件的,也有递进的,转折的,但主要说的是共性而不是区别。①处与②处表达的是因果关系,常见的关联词有:之所以、因为……所以、所以……是因为等;③处表达的是前一句话的结论,常见的关联词有:所以、因此、由此;④处所表达的是在前一句基础上的递进强调,常见的关联词有:还、也、就等,⑤处与⑥处表达的是转折强调,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可、然而)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梳理通顺,就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了。对文段主题思想、组织结构、表达逻辑、感情色彩的整体把握和深入体会是对补充类考题进行正确应答的基础。

4.转换类:以辽宁卷23题为例:

原题:请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你对这幅漫画的感想(30字以内)要求:思想健康、表意明确,语句连贯得体。(摘自《工人日报》 卢军作)

解析: 图文转换不同于句式转换等传统转换类试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的创新题型,较传统的句式转换更为生动、开放,转换的对象是信息类型,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在增强自由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答的难度。图文转换有两类:一种是图表与文字的转换,一种是图画与文字间的转换。

图画作为源信息提供的是“形象”。要求考生必须把握好“形象思维”,正确、准确地理解形象的内涵。例题中的漫画层次分明,从上至下三个层面,最上层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幼儿身后紧跟着小心翼翼妈妈,中间一层是长大了的儿童,身后变成亦步亦趋的父母,最下一层前面的孩子已经长成青年,并从一个变成了两个相恋的人,身后跟随的竟是四位放心不下的老人。漫画形象地表达了“孩子成长”和“父母牵挂”的主题,只要观察仔细,看懂漫画并不难,重要的是从画面的诸多形象信息中提炼出正确有价值的关键信息。拟写标题实质上就是对漫画主题的提炼,可直接、也可含蓄,可严肃、也可诙谐。参考答案:《可怜天下父母心》、《成长的背后》。由此引发的感想和体会则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等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本题重在谈感受.有的考题则要求用文字介绍图画的客观信息,应答时要注意认真审题,正确理解考题的要求。

图表作为源信息仍然具有文字特征,但提供的信息更加精练,一目了然。从图表到纯文字的转换主要方法是理清各信息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抓住主线,遵循从源信息到文字表达间所需经历的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的基本流程,注意结果与源信息的一致性和同一性,即信息转换过程中整体趋向、观点态度、陈述对象、表达角度的一致和全面。

传统的句式转换是根据需要将同样的信息(文字信息)变换形式进行表达,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转换前后主体表达和分解表达的关系,原则是新的表达方式不能改变原有的句意,原句的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不能遗漏。

5.应用类:以福建卷18题为例:

原题:今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以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解析:连战回大陆访问、祭祖,是当时的社会热点,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反响。学生积累的相关信息相对丰富,不至于“无米下锅”。但考题在文体选择、内容繁简、表达身份,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应答时需要对欢迎辞的文体特点和基本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称谓、表达内容到最后的祝颂,这些主体的结构要健全,并注意题中要求的“以福建学子的身份”来表达,感情真切自然,不能夸张矫情,也不能平白生硬,而且要作到简洁得体,不能肆意发挥铺张,不得要领。表达的关键是对连战先生访问大陆和回乡祭祖的“欢迎”与“祝愿”,以及对两岸团圆的“期盼”。参考答案: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忱欢迎你回乡祭祖,愿您的“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从传统的欢迎辞到新颖的广告语,从常见的问候语到特定场合的“串词”,应用类的考题充分展现出其突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考查的是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语言的实际运用和恰当表达以及语言的综合能力,近两年成为热门题型。这类考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内容上往往选择当时的社会热点或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际应用,形式丰富多样,并设置特定的表达环境,有明确的文体、身份、角度和字数上的要求。

应用类考题多数为日常应用文体的写作,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了解、熟悉常见应用文体的特点和结构,并乐于观察,善于积累,勤于实践。此外在考试中还应注意题外要求,如例题中对考生身份、居所等信息的保密限制。

语言运用题的发展变化以及所展现的活力和魅力,不仅仅是语文高考的可喜进步和重要变革,它还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要真正学好语文就必须立足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丰富阅历、汲取养分。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考试大纲》关于“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复习中也曾经提出:“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根本”,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方法点拨〕

(一)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较选项,作出选择;主观题,依据上下文,作出回答。③仿写句子,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的特点,和句子形式的特点,要看清题干中的特殊要求。④变换句子,要借助句子相互变换的方法。

选用连贯句式的规则: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二)仿用句式题的解题方法:

1.弄清题目要求,掌握思考方向。内容上,仿句要集中反映文段的整体内容;句式上,要与例句相同;结构上,要与例句一致;写法上,要善于联想、想像。总之,应做到“形似而意谐”,形神兼备。

2.认真分析原句或例句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②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有时,原句在标点中也有暗示,如分号表示要写并列关系的复句,冒号表示要总括。

③注意原句的修辞方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④注意原句的用词特点,如词语的褒贬雅俗等,仿句用词越像越好。

⑤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

3.组织好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字数与例句一致,不应有太大的出入,注意上下文的照应,做到和谐一致。

(三)变换句式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视题目要求,明确做题的“方向”。

2.仔细分析原句的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

3.依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同时相应地改变原句中的词语甚至句子的结构。如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就得将主动者与被动者的位置互换,表主动与被动关系的介词“把”“被”互换。再如长句换短句,最基本的就是使长句附加成分“消肿”,其方法有三:可以把长句附加语独立出来,单独成句;也可以利用复指来排列,重新组句;变换时,有时还应添加必要的句子成分或关联词语,有时还应重复某些词语或添加代词使前后呼应。

4.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专题训练〕

1、从句式选用看,下列句子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雨声渐渐停止了,窗帘后隐隐地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阴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牙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地动着。__________。

A.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B.难道苦雨孤灯之后,不能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吗?

C. 我想,苦雨孤灯之后,肯定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D.苦雨孤灯之后,我多么希望有一幅清美的图画啊!

2、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

18岁生日那天,又接到高考“录取通知书”,__________________。

A.不能不说是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一件事。

B.不能说不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C.不能不说是一件让人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D.不能不让人说是一件乐得合不上嘴的事。

3、按要求改写下面划线的句子。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伊拉克当地时间2月22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突袭检查了一家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2导弹工厂,并查封了那里的所有导弹、部件和生产设备。并将根据联合国监核会的指令销毁这些据称超出了联合国决议规定射程的导弹。

以“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2导弹工厂”开头,重写句子。(不得遗漏信息,要求句子通顺,可增删少量词语)

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2导弹工厂

4、把下面一个复杂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句意要明确,可增删个别字词,但不得改变原意)

联合国安理会正试图解决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后在核查报告中说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美国宣称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谁是谁非的问题。

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次声波”下定义。

①声波是由物体振动在空间传播而形成的。

②入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③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低于20HZ的为次声波。

④超声波与次声波都不能引起入耳的听觉。

次声波是____                                     。

6、按照下面提供语句的句式,续写两句话,与所提供的语句形成排比.

花时间去思考吧,思考是力量的源泉;

花时间去阅读吧,阅读是才智的源泉;

7、把下面一段文字组合成一个长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胸怀天下,壮志凌云,是中华民族志士共同的精神特质。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这一特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将下面句子改写成两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加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红色旅游”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遂;山峰,_______________;忠告,放远了口味才觉得亲切;友情,

所以 ,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10、保留下列句中“心灵与自然相融”的话题,展开联想,依照示例,将“山岳”的比喻改成大海,江河,太阳或月亮之类的比喻,写一段富有文采的话。

例句:不要嫉妒山岳连绵千里,峰刺青天的气势,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弥漫的云雾悄然融入山岳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山的巍峨,山的磅礴;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胸中都将充满山一样的浩然正气。

11、下面题目任选一题完成。

(1)为了庆祝的教师节,学校出了上联打算向全校同学征求下联,请你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某餐馆门上的对联,请你将上联补充完整。(可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

上联: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12、下面是一位作家写的一首散文诗。请你模仿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写一首《_______的联想》(可任选一种标点符号作为联想的对象,不少于4句)。

句号的联想

句号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句号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你自己;句号是一只救生圈,让弱者随波逐流;句号是一只敲响的战鼓,叫强者奋勇直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3、位于巴格达北部的萨默德-导弹工厂在伊拉克当地时间2月22日,被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突袭检查,并被查封了那里的所有导弹、部件和生产设备。这些据称超出了联合国决议规定射程的导弹将根据联合国监核会的指令被销毁。

4、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后在核查报告中说没有足够的理由证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美国称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伊拉克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谁是谁非,联合国安理会正试图解决。

5、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1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或:次声波是人耳感觉不到的低于21Hz的声波。

6、注意:不仅要成排比,还要有顶真。

花时间去理解吧,理解是领悟的源泉;

花时间去观察吧,观察是发现的源泉;

花时间去实践吧,实践是真理的源泉;

花时间去讨论吧,讨论是灵感的源泉;

花时间去怀疑吧,怀疑是创新的源泉;

7、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志士胸怀天下,壮志凌云这一共同的精神特质。

或:从李白的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不少名言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志士共同的精神特质:胸怀天下,壮志凌云。

或:中华民族志士胸怀天下,壮志凌云这一共同的精神特质可以从李白的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到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等不少名言中体现出来。

8、“红色旅游”是指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的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它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游览。

9、放远了观赏才觉得秀美         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10、不要嫉妒大海浩淼无边的蔚蓝和空阔,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一滴雨珠悄然融入大海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海的旷达和宽容,海的博大和深远;你的个性中也将充满海一样的纳百川\载万舟而不张扬的底蕴。

不要嫉妒江河的曲折回环\滚滚向前的力量,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山间清澈的溪流悄然融入江河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江河的执着,江河的意志;你的品格中就有了江河般百折不回的倔强。

11、参考答案:(1)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2)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2、(问号的联想)问号是一把钥匙,让求知者打开知识的宝库;问号是一把镰刀,让勤劳者收获成功的喜悦;问号是一只警钟,让犯错误的人追悔反思;问号是一条湍急的小河流,让懦夫望而却步……

篇8:高考语文选用、变换句式复习

迎战高考,高考语文复习要点讲解之选用和变换句式。

【考点透析】

◆考纲要求能力等级D,表达应用。

◆选用句式: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在句式、连贯、表情达意等方面的要求或根据题目的要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变换句式: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在不改变原义的前提下,改换句子的句式。

【解题技巧】

◆选用句式。适合予以表达,适合情感表达,适合语意连贯的需要。

◆句式变换。1、不管句式怎么变换,语意不能改变。2、长句变短句,一般找出句子主干组成中心句,修饰成分分层次独立成句。短句变长句则找出一个中心句,见其他句子内容变成修饰成分归到中心句中。3、肯定变否定,注意弄清否定的次数。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4、散句变整句,变换后形成排比或对偶。5、陈述与疑问句的变换,要注意反问句的特点:肯定的形式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6、重组句子要弄清句子开头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改变。

【典例精析】

例1、(20xx年全国高考)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遗传”下定义。(4分)

①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的过程

②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

③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

④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叫做遗传。

或: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

例2、(20xx年全国高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划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一致、均匀对称。(字数不得增减)(4分)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不断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的正常生活受到威胁,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语序正确、均匀对称,给2分;②④位置正确各1分。如答成“战事的成年累月,政局的动荡不安,经济的不断衰退,社会治安的每况愈下,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给3分)

例3、(20xx年全国高考)用“儒、道、佛”作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4分)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值得注意的是要牢记保留原意这一点,譬如说将“思想比较复杂”该成“思想非常复杂”,将“儒、道、佛”开头改为“由于儒、道、佛”开头,都是不对的)

篇9:高考语文选用、变换句式复习

高考语文复习重要知识点:选用变换句式指的是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与情景相符合的句式;“变换句式”要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

①“选用句式”一般不单独设题,设题采用选择题形式,与“连贯”考点相结合;“变换句式”题型较多,以主观题为主,题型有创新,有时与简明、连贯、得体等考点综合考查。20xx年高考卷注重长短句的变换和书面语口语的变换。

②选材贴近实际,从日常生活或新闻或重大事件中选材,如20xx年浙江卷食品添加剂问题的材料。

真题体验

1.[20xx・湖南卷]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夏日西斋书事》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____________,满庭鸟迹印苍苔。

A.只道林间无人至

B.小院地偏人不到

C.门巷深深过客稀

D.寒气偏归我一家

[解析]B 本题考查选用句式,兼及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同时还考查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先看内容照应。这首诗是《夏日西斋书事》,诗人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体现了诗人此时宁静淡远的心境和情趣。“小院地偏”正是一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这种人迹罕至的偏僻小院更符合当时诗人的心境,且与下句“满庭鸟迹印苍苔”相照应。再看平仄押韵。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第三句末字不押韵且为仄声,即可排除C、D;从平仄来讲,二、三句平仄相连,三、四句平仄相对,且主要看2、4、6三个字,第二句为“影、沉、势”,即仄平仄,那么所填这句所对应的三个字亦应为仄平仄,那么,A项是仄平平,B项是仄平仄,C项是仄平仄,D项是仄平仄,即排除A项;解答本题首先需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诗意理解准确的话,可以直选答案。

2.[20xx・浙江卷] 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3分)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讲“现场指导”。

考点精讲

选用句式是根据不同对象、场合、目的等,为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选择恰当的句式。要求考生在基本保持给定语句原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材料,以新的句式体现命题者的要求。搞清提供的语境材料表达角度,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句式是重点;选用时围绕“中心点”展开,根据侧重点选择并调整句式,使之明晰是难点。选用句式时需注意文体、语体、语境、语气和感情等因素。它融于仿用和变换句式中。这种题型很少独立考查,一般结合简明、连贯、得体考查。

变换句式指在一定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的过程。一般在同一句式中进行,有一定的限定性。重点在长短句的变换和重组句的变换上,难点是如何使改变后的句式符合要求且不能改变原意。我们进行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连贯,例如为了话题的衔接而进行的主语、宾语的调整;有时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清晰度。句式选用、变换的主要类型有:

类型一 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是以施动者为陈述对象,说明施动者发出什么动作行为。主动句包括一般主动句和“把”字句两种,“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被动句是以受动者为陈述对象,说明受动者遭受到什么动作行为,常用“被”“叫”“给”等表示被动关系,“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也作状语。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说出;为了使句式整齐;为了表达特定的感情。

类型二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表达肯定的判断,也就是断定事物是什么或怎么样的;否定句表达否定的判断,也就是断定事物不是什么或不是怎样的。两种句式似乎是相反的,但他们可以表达基本相同的意思,只是表达方式和语意轻重不一样。如:

①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让出来做吃饭的地方。

②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是非让出来做吃饭的地方不可的。

③她们躺的地方,到了一定的时间不让出来做吃饭的地方能行吗?

①是一个肯定陈述句;②用了“非……不可”两个互相搭配的否定词,意思同①一样,但加重了语意,加强了语气;③用了一个否定词“不”,且是反问句,既表达了肯定的意思,又使语意、语气都加重了。

类型三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变换、选择

陈述句是陈述一件事情,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祈使句是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感叹句是表示一种强烈的感情。这四种句子用途不同,语气不同,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表示相同的意思。在表达相同意思时,一般反问句比陈述句语气强烈,疑问句比祈使句语气委婉,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语气强烈。如:

①请您给我买张电影票。(陈述句)

②请您给我买张电影票吧。(祈使句)

③请您给我买张电影票,好吗?(疑问句)

④你一定要给我买张电影票。(祈使句)

同是让别人买张电影票这件事,就用了三种句式、四种语气。①②③句,一句比一句委婉、客气、礼貌,容易被对方接受。④与②虽然都是祈使句,但④是命令语气,②是请求语气,表达效果大不一样。四个例句,表达效果最差的是④。交际时要根据表达目的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句式。

篇10:“句式的变换与选择”复习

“句式的变换与选择”专题复习

盐都县学富初级中学 卫育才

【直击中考】

近几年中考已经淡化了对学生的语法知识的考查,而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中考“句式的变换与选择”这一知识点仍然跟去年一样考查要求变为“根据语境变换和选择句式”。翻开中考体例,似乎看不到对这方面的知识点的考查,其实不然。近两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语言的实际运用题分值不断增大,巧妙而灵活的语句衔接题,开放而实用的谈话题,仿照例句句式造句题、不同文体的作文的句式选择、不同场合和语境的语气选择等类型的考题,无以不渗透着“句式变换和选择”知识点的考查。所以,很好的掌握运用这一知识点,就能为我们做好语言实际运用中的衔接题、说话题、阅读分析题,甚至中考作文等等,赢得一份信心。

【案例探究】

1、中考题例p51页第6题:根据语言环境和表达的需要,填入括号里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又一阵风。风过去了,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 ),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

A、风仿佛把他们都卷走了 B、风仿佛都卷走了他们

C、仿佛都被风卷走了 D、风仿佛都卷走了

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是结合语境选择句式。括号前面的“幌子,小摊,行人”是要选择内容的主语,根据句子前后主语的一致性应该选“C”。

2、与前面句子最连贯的一项是:( )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妙。细细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留恋回味?

A、有多少“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有无数个“第一次”把不可磨灭的印象给你留下啊。

D、难道没有无数个“第一次” 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吗?

分析:选项的意思差不多,但句式不同。原句的前一个句子的句式是反问,那么选项也用同样的句式,根据前后句式的一致性,故选择“B”。

3、填入横线上,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在服装厂里,男女工人使用同样的机器,缝制同样的衣服,付出同样的劳动,可一天劳动结束的时候, 。

A、女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00元,男工是150元。

B、老板发给女工的工资是100元,男工是150元。

C、老板发给男工的工资是150元,女工是100元。

D、男工从老板那儿领到150元,而女工只领到100元。

分析:由于语句的主语是“男女工人”(根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可排除B、C),为使语序保持一致,应先讲“男工” ,后讲“女工” ,故选择D 。

4、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

生产衬衫的关键工序是上领子和袖子。二厂和三厂这两家衬衫厂各有所长:

A、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强。

B、三厂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好。

C、三厂上领子的技术没有二厂好,上袖子的技术比二厂好。

D、二厂上领子的技术比三厂强,上袖子的技术没有比三厂强。

分析:语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二厂、三厂的“长”,根据保持语意的一致性该从A、B选项中选择,兼顾“语序一致”的原则,只能选择A。

5、填入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合适的一句是:

这是一个秋季薄阴的天气。 ;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 D、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分析:语句中“薄阴”、“润湿”、“油油的绿意”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而“厚厚的云”“罩”或“压”均与此意境不合,根据语境的一致性故选C。

【锦囊妙计】

所谓句式,顾名思义就是句子的形式,是针对句子的整体格局而言的。汉语的句式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出现多种类型。中学阶段出现的句式较为常见的有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等。

变换句式是指上述各对句式间的互变。选择句式是指依照一定的根据选择能收到较好表达效果的句式。变换和选择的句式是否恰当,一是看内容表述是否准确,二是看语气是否恰当,三是看与上下文是否协调一致。选用和变换句式主要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要求,通过句式的选用和变换,从而能更灵活、生动、有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一)变换句式的基本要求:

(1)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作出要求,变换后的句子一定都要保留原意。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2)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的同义句式,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3)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子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二)变换和选用的原则:

①不改变原意;②不能增删改变内容;③可增删个别词语;④注意层次及逻辑关系;⑤尽量避免重复,可用指代词简化。

(三)句式变换的方法: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选用和变换

主动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

被动句: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

[简析]选用主动句强调了主语施事者,从而揭露了非法肇事的对象;选用被动句强调了这次事件中我方无辜,罪在美国。

变换方法:变\“把\”字句为\“被\”字句。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的选用和变换

肯定句:我们要加强素质教育。

否定句:我们不加强素质教育不行。

[简析]用肯定句,语调一般;选用否定句,以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增强了语气。

变换方法:在适当位置增加否定词。

三、短句与长句的选用和变换

短句: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长句: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简析]三个独立短句,句意清楚,容易把握;选用一个长句,则表意周密,但读起来比较费劲。

变换方法:以短句中的某一句(如例句中的②句)为主干,把其他短句变成修饰成分(作定语)。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选用和变换

陈述句:你一定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反问句:难道你就不会想到白杨树的质朴、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简析]选用陈述句,表意平和,不带感情色彩;选用反问句,则肯定有力,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感情。

变换方法:变一般肯定为双重否定(否定词+问句)

五、常式句与变式句的选用和变换

常式句:你今天的演说棒极了。

变式句:棒极了,你今天的演说!

[简析]选用常式句,陈述客观;选用变式句,主谓倒装,强调了演说的效果。

变换方法:改变语序(如主谓等)。

六、散句与整句的选用和变换

散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整句: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远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简析]比较画线处语句,前一句为散句形式,自由活泼,富有变化;后一句为整句形式,结构整齐,音节和谐,能渲染气氛,加强语势。

变换方法:按照其中一句的结构仿写,即可化散为整。

【考前热身】

1、长句变换为短句。

阅读下面的长句,按要求回答。 (北京海淀区中考题)

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的中国艺术函授大学是一所校部设在北京的具有群众性、社会性特点的以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大专水平的书画人才为宗旨的学校。

上面这个长句,可以改写为由四个短句组成的一段话。请你在所给句子的后面写出另外三个句子。要求每句包含一个要点,句与句之间要连贯。

中国艺术函授大学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主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句变换成被动句。

改写划线的句子,使全句语气连贯。

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这劳动的场景深深的激动了他。

画线部分改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盐城中考题)

3、被动句变换成主动句。

我们被他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变换为主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宿迁中考题)

4、肯定句变换成否定句。

我能参加这次知识竞赛,是一件荣幸的事。(要保持原意)

变换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宿迁中考题)

5、陈述句变换为反问句。

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领导的坚强和成熟。

变换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盐城中考题)

6、反问句变换为陈述句。

公司领导难道能不抓紧培训吗?

变换为陈述句:______ ________。

(必须仍是否定句式,但不能用双重否定的形式) (江苏常州中考题)

7、按要求变下列句式。

(1)勇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被动句)

(2)如果太阳被放到北极星相同的位置,它只会比北极星还要暗。(前半句改为主动句,后半句改为否定句,不能用双重否定)

(3)这儿不是谁都可以说话吗?(陈述句)

(4)这在母亲心里是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感叹

篇11: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普撸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袢辉谀拐摺"芰焊讣闯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题4: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例题6: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例题7: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五)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ブ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篇12: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

文言文句式的复习教案

一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二考点细化: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三复习要求:复习掌握文言文各种常见句式知识;在了解句式用法、特点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

四教学内容:

(一)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例题1: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④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⑤七略四库,天子之书。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⑦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⑧此三者,吾遗恨也。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⑩斯用兵之效也。

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例题2: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④梁父即楚将项燕。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⑥非死,则徙尔。

⑦此皆良实,志虑忠纯。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⑩我乃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3、采用否定副词“非”、“弗”、“莫”等表示否定判断。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例题3: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判断句。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题4:注意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三)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例题6: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德何如,则可以王矣?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⑥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⑦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教案《文言文句式复习教案》。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例题7: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五)固定结构

在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时,应注意其中的固定结构。这些固定结构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1.表示疑问

①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论浯六则》: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曰:“何以知之?”

②何所…?(所…是什么?)

《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③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鸿门宴》:未辞也,为之奈何?

《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④如…何,奈…何?(拿…怎样呢?)

《愚公移山》:如太行王屋何?

《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⑤孰与…?(与…比哪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孰与徐公美?

《廉颇蔺相如列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⑥安…乎?(怎么…呢?)

《赤壁之战》: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⑦独…耶?(难道…吗?)

《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2.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怎么能…呢?)

《游褒禅山记》:何可胜道也哉?(兼有感叹)

②何…为?(…干什么呢?)

《鸿门宴》:何辞为?

③何…之有?(有什么…呢?)

《左传·僖公三十年》:夫晋何厌之有?

④如之何…?(怎么能…呢?)

《荷蓨丈人》: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哪里呢?)

《捕蛇者说》:岂若我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兼有感叹)

《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定时哉?

《鸿门宴》: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

《殽之战》:未报秦施而伐秦师,其为死君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安…哉(乎)?(哪里…呢?)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兼有感叹)

⑦不亦…乎?(不是…吗?)

《论语六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⑧…非…欤?(…不是…吗?)

《屈原列传》:子非三闾大夫欤?

⑨宁…耶?(哪里…呢?)

《祭妹文》:宁知此为归骨所耶?(兼有感叹)

⑩顾…哉?(难道…吗?)

《为学》: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兼有感叹)

⑩独…哉?(难道…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3.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

③惟…耳!(只…罢了!)

《谭嗣同》: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耳!

④一何…(多么…啊!)

《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⑤亦…哉!(也真是…啊!)

《五人墓碑记》:…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⑥…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

《〈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4.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兼表反问)

《季氏将伐颛臾》:求,无乃尔是过与?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②得无(微)…乎?(该不是…吧?)(兼表反问)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日饮食得无衰乎?

③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师说》:其可怪也欤?

④…庶几…欤?(…或许…吧?)

《孟子二章》:吾王庶几无疾病欤?

5.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冯婉贞》: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②…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

《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③其…耶?其…也?(还是…呢?还是…呢?)

《马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篇13: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1讲:句式变换 (九年级)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11讲:句式变换 (九年级)

熟悉语句变换,明确变换要求,保持语句原意,掌握基本方法:主动被动变换,注意把字被字;肯定否定变换,增删否定副词:注意双重否定,负负应该得正:变换不同语气,疑问、祈使、感叹;长短句式变换,修饰语是关键。检杳变换效果,通顺合理要言。

解读语录】

一、熟悉句式变换种类。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涉及到的句式变换内容共有十种类型:

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陈述句、疑问句(包括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变换。

长句和短句的变换(一般来说,常见的还有整句、散句的变换暂不涉及)。

因此,中考一般不超出此范围。

二、明确变换要求。

句式变换应当根据交际目的、场合、对象等不同的语言环境的需要进行变换,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而考试中,为了评分的一致性,往往通过题干明确具体的予以规定。如长句变短句,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等。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题干的要求。

三、保持语句原意。

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牢记。句式变换,变换的是句子的形式,而不是句子的内容,凡改变了句子的内容的,就已经不是句式变换了。放在句式变换中,首先必须注意的是绝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能够把握准原句的意思,否朱,改变了原意自己也不知道。在句式变换前,一定要分析句子意义的构成元素,分清主要、次要、褒义、贬义。也只有把握准了原意,变换之后,才能检查出句式变换得是否正确。

如把下面的肯定句变为否定句。

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钱也便宜。

如果变换成,“这种新产品质量不好,价钱也不便宜“,就改变了原意,是错误的。应该变换成,“这种新产品质量好,价钱也不贵”。

四、掌握基本方法。

不同的.句式在变换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不尽相同,平时训练就要认真学习掌握其基本的变换方法。

1.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方法。

将主动句的主语作介词“被”的宾语,把动词的宾语或介词“把”的宾语作主语,这样主动句就变为被动句了。反之,把被动句的主语作动词的宾语或“把”的宾语,把“被“的宾语作主语,被动句就变为主动句了。

例如,我买来一本书(主动句)。

我把书买来了(主动句)。

书被我买来了(被动句)。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肯定句变否定句的方法是加否定词,如“不、无、没有、非”等,变双重否定句,要加双重否定副词,如“无非、无不、没有不”等都表示双重否定;由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则要去掉否定副词。

要特别注意的是,双重否定,“负负得正”,而三重否定是表否定。如“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句中出现了三次否定,结果必然表示否定。

3.意思相同语气不同的句式变换。

主要是指陈述句、疑问句(含反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变换。例如:

(1)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享受。(陈述句)

(2)克服困难不也是一种享受吗?(疑问句)

(3)让我们享受克服困难的乐趣吧!(祈使句)

(4)克服困难真是一种享受啊!(感叹句)

陈述句变疑问句,一定要加疑问语气词,加问号;若变祈使句,要加祈使语,如“让、请、允许”等,句末可用句号或感叹号;陈述句变感叹句,句末一般用感叹词“啊、啦”等,加感叹号。

特别应指出的是,疑问句中的反诘疑问句,即反问句式。反问句式常常和陈述句互换,这是最常考到的一个知识点。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常在句前加“难道“,句中加“不”,句末加“呢、吗”等语气词,加问号。例如,“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改为反问句:“难道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不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吗?”

4.长句和短句的变换。    .

长句变短句,方法是将长句中的几个修饰语变成几个句子,这样,长句变短,语势增强。

短句变长句,方法之一是将其中的一个主要的短语作为主干,再把其余的短句变成短语作修饰语;方法之二是用一个包含儿几个小句子的共同话题的词语作主语,其余的并列作谓语。

例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是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短句)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勤劳勇敢和富于创造精神的民族。(长句)

五、检查变换效果

检查句式变换效果的标准,一是合理,二是通顺。

句式变换之后,应当检查一下变换前后的句子意思是否一致。句子的感情色彩是否没有变化,变化后的语句是否符合原来的语境,是否符合特定的言语交际的需要,是否符合试题题干的要求,变换后的语句是否通顺、简明,如果是病句,应立即修改。

袁长俊

篇1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学案设计(高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1. (四川高考)仿照例句(给定的句子)的(把“的”去掉)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把“的主题”改为“之意”)。

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思维轨迹】注意要语意连贯,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表现环保主题。

【参考答案】水是生命的源泉,让他(它)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

2.(2010山东高考)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在孤独中,书是朋友,读书使平淡的生活丰富多彩。

【命题立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E。从近几年的山东卷来看,仿写句式突出了语言表达中的规范化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结合的特点,所选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重在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考查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认识、模仿的能力。

【思维轨迹】首先要把握住例句的形式“在……,书是……,读书使……”其次要把握住内在逻辑的关系,在特定环境中书的作用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在失意时,书是良师,读书使颓废的生活日渐昂扬。在得意时,书是诤友,读书使浮躁的心境平淡如水。(示例一:在黑暗里,书是烛火,读书使迷茫的心灵清醒明澈。示例二:在荒漠中,爱是绿洲,有爱使寂寞的旅程意趣盎然。示例三:在忧烦时,音乐是伴侣,欣赏音乐使沉闷的时光有声有色。)

3.(2010全国Ⅰ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谦恭是一和(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谦恭是一种甘甜而不燥舌的美味;谦恭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 D。

【思维轨迹】分析示例所给的句子,我们会发现是一个由比喻句形成的排比句,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析排比句内部关系,看看它们是层递还是并列关系,同时还要注意比喻的设喻的角度,这是一个隐含的信息,可能有很多考生看不出来。其实例句分别从听觉、味觉和视觉角度进行设喻,并且形成了一个并列的句式。这样就可以发挥联想和想像能力来运用恰当的语言仿写了。

【参考答案】示例:(1)自信是一种绚丽但不繁杂的色彩;自信是一种响亮但不过早的声音;自信是一种清香但不腻人的味道。

(2)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成熟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调;(成)熟是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4. (2010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情谊(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

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能力,能力层级为D

【思维轨迹】仿写时要句式一致,运用比喻。

【参考答案】每写出一句给3分,其中比喻恰当给2分,句式相同给1分

5.(2010安徽高考)某校开展“名著导读我喜爱的作品”活动,三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看法。请仿照甲同学的表述,将乙、丙同学的发言补写完整。

甲同学说:我喜欢有丰富知识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乙同学说:我喜欢有深刻思想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⑴     。

丙同学说:我喜欢有审美情趣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能     ⑵     。

【命题立意】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D。

【思维轨迹】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要注意续写的句子与前面句子在内容上要连贯,找准仿写点,(1)处的仿写点为“深刻思想”,(2)处的仿写点为“审美情趣”;又要注意形式与甲同学的表述一致。

【参考答案】示例:(1)启迪我们的智慧,提示我们的境界(2)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

安杰

篇1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04 学案设计(高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04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备课资源】

一、解答变换句式题的方法

1.明确变换句式的原则

(1)不能改变原意[来源:Ks5u.com]

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对个别文字调整之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规定“内容不能删减,原意不能改动”。即使题干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变动,因为这是基本原则。

(2)要同语境协调

句式变换,有的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条件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变换后的句子也不能是病句。

2.掌握变换句式的方法

(1)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长句的“长”主要在于句子主干的修饰限制成分比较多,而短句的“短”主要是将长句之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加以分解,让其单独成句。长句变短句就是将长句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限制成分提取出来,把它们变成独立的单句,特别要注意把长句中的并列成分拆开,使之成为并列关系的分句,有时为了句子的连贯畅通还需添加连词、代词等。短句变长句的关键,就是要找到题中所给的一组短句中最有可能做即将变成的长句的主干的那个短句,然后再将其他的短句作为主干句的修饰限制成分添加进去即可。

(2)整句与散句的变换

整句主要指的是以对偶、排比等形式出现的句子。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句式不同、长短参差不齐的一组句子,其表达效果是富有变化,能够自如地表情达意。散句变为整句,关键就是把散句变成对偶或排比的形式,而对偶或排比的要素又是重复结构。因此在变换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两个环节,一是要运用相同的词语和结构,二是要增加或删除部分词语。

(3)重组式变换

重组式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常见题型,它主要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准确把握和对语言形式的灵活变换。重组句子就是根据题目要求,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条件下,打乱句子的结构,改变陈述的对象,重新组合成一个新句子。答好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正确反映原句间的逻辑关系,而且内容不得有任何的变动。

语句重组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①变换语序式语句重组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境不能改变。

②强调局部式语句重组

开头和结尾在句子中位置特殊,如果把本来不在首尾的词语放在首尾,往往就有强调突出该词语的作用。这种题题干要求强调突出某种意思,学生应据此改造所供句子,将能表示该意思的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

(4)不同句式的变换

①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用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意或无从说出;为了使句式整齐;为了表示特定的感情。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用

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意思的,是否定句。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③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

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不同语气的句子可以表达大致相同的意思,但表达效果不同。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同语气的句式可以变换。最常见的是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的感情。

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解题技巧

1.选用句式

(1)选用句式的原则

①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注意排序照应,使语意连贯。

②体现语意重点,使之适合语境中语意重点的需要。

③保持感情、语气的一致,使之与语境的感情、语气协调一致。

(2)选用句式的方法

①审清题目要求,要弄清题目要求的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信息,以便思考时更有针对性。

②真阅读分析所给材料,体味语意,把握材料主旨,明确表述角度。

③根据语境的需要选用适当的句式。

a.语意表达的需要。如果要使表述角度一致,就要选用陈述主体一致的句子;如果要用对偶或排比的修辞手法,就要选用结构一致的句子。

b.情感表达的需要。如要抒发强烈的感情,就要选用感叹句、排比句等;如果要委婉地表达情感,可用双重否定句。

c.语意连贯的需要。为使语意连贯,常选用话题一致、句式一致、前后呼应的句子。

2. 仿用句式

仿用句式题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考查的知识主要包括修辞知识、语法知识等,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对语体和语境的体味、把握能力,遣词造句能力等。

(1)仿用句式的原则

①修辞“依葫芦画瓢”

仿写题基本上要求运用适当的修辞或句式。这正体现了《考试说明》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要求,着重在“运用”上考查修辞,对促进考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②结构“循规蹈矩”

在仿造句子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修辞手法的高度统一,而且还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仿造出来的句子一定要与提供的例句结构相同。

③内容“前后兼顾”

仿写时不仅要注意修辞,照应句式,还得注意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

(2)仿用句式的方法

①明确要求,把握中心

明确要求,就是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虽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②对应已知,把握结构

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之中,考生必须明确所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如果是复句,要弄清所属类型;如果是单句,要弄清语法结构。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别、词性等。还要明确是整体仿写还是仿写某个分句或某个句子成分,所仿写的句子或短语在段落中、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等等。

③着眼特征,把握修辞

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九种修辞格,仿用句式题常常要考到修辞。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

④品味语言,把握风格

不同的语境往往体现出语言风格的差异性。考生只有认真品味已知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仿用句式题往往考查考生的立意、谋篇布局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仿写一节诗、一段中心意思明确的文字或一个有特色的句子时,应该在立意上求新,写出对青春、对生活、对理想、对时代的理解,使答案富于时代气息。

3. 变换句式

(1)变换句式的原则

①不能改变原意

变换句式,只是句式的变换,除了根据需要作个别文字调整之外,其他都不能变换,尤其是内容。所以试题一般规定“词语可以删减,原意不能改变”。即使题干中不标出这样的要求,也不能改变原意,因为这是基本原则。

②要同语境协调

变换句式,如果是对一段文字的某一部分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的变换,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使变换的部分在内容上、形式上都要与上下文连贯,并协调一致。

(2)变换句式的方法

①认真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思考的方向。

②仔细分析原句特点,包括原句的句式特点、原句分句间的关系、原句的.句子结构特点等,为变换句式打下基础。

③根据题目要求改变原句句式,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删词语。

④改后检查,看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改变了原句意思,改后的句子是否规范。

【高考题库】

1. (安徽高考)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解析】注意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

答案:新春对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教师办公室对联: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内容2分,结构2分)

2.(江苏高考)有些高中生上学、放学仍由家长接送。针对这种现象,请拟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

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表述,使用反问句。(6分)

赞成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30字)

质疑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30字)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选用句式和语言准确、鲜明等方面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赞成者需说出两点理由,使用陈述句;质疑者要针对赞成者的话来表述,使用反问句。赞成者的理由可以是“保障安全”“增进亲情”等,质疑者要结合赞成者的理由进行反驳。就选用句式来说,一定要按题目要求,赞成者使用陈述句,以平静的语气说出理由;质疑者使用反问句,针对赞成者的理由,用较强烈的语气来反驳,这也符合生活常理。最后应注意字数限制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

答案(示例):赞成者说: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增进家长和孩子的感情。(3分)

质疑者说:难道家长能跟孩子一辈子吗?难道没有更好的交流机会吗?(3分)

3. (2009全国Ⅰ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工作是等不来的,有无机会,看你怎么争取;业绩是要不来的,有无成效,看你怎么努力;前途是盼不来的,有无出路,看你怎么奋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的三个句子,要前后相连,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内容积极健康。注意例句形式“……是……,有无……,看你……”,要形成排比;内容上有选择的表达意味,“工作”“业绩”“前途”有递进关系。

答案(示例):技艺是捡不来的,有无水平,看你怎么锻炼;成就是抢不来的,有无功业,看你怎么勤奋;荣耀是哭不来的,有无地位,看你怎么拼搏。

爱情是买不来的,有无真心,看你怎么呵护;幸福是购不到的,可否如意,看你怎么营造;永恒是唤不出的,能否长久,看你如何浇铸。(每个句子2分,注意句式修辞)

4. (2009辽宁高考)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两个对象,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使用比喻和比拟来表现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6分)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

浪是海的赤子,海是浪的依托;

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题解答的难度在于正确运用修辞和句式来表达预设的主题,这需要考生有很活跃的思维,还要有开阔的视野,能够在短时间内打开思路,发现灵感,写出优美的句子。本题题干中提示“两个对象”“三个句子”“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还有“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这个主题,这是仿写时要注意的内容。

答案(示例):年轻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就像蓝天和白云一片;

白云是蓝天身边的柔弱,蓝天是白云依靠的坚强;

蓝天展开广阔的襟怀,孩子就找到了幸福的天堂。(每句2分,注意主题及修辞)

5. (2009江西高考)将下面3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的变换。短句变长句的方法是:先找到母板(中心句),再将其余的分句合并同类项,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添加到“母板”中(即所谓的“添枝加叶”),添加时要注意语序。

答案: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整合为一个单句2分,内容不变2分)

6.(2008重庆高考)用四个反问句重组下面的语句。可以增减个别词语,但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4分)

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却因此变得更加光明美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句式转换的能力。内容关于蜡烛,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时代主题。陈述句变反问句一般要加上“难道”,还要注意句中有否定词的要去掉否定词,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否定词。如“每个人都是一根蜡烛”可以变为“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就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可变为“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而“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就可变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另外,一定要审清题意,用四个反问句重组,须保留原意,并保持语意连贯。

答案:示例一: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难道你不该被点燃?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你自己并不会燃烧得更快,世界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吗?

示例二:每个人不都是一根蜡烛?既然你被点燃了,难道不应该去点燃更多的人?难道你自己会燃烧得更快?难道世界上不因此而变得更加光明美好?(每个句子1分,注意句意的连贯)

7.(2008辽宁高考)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5分)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是一道命题式仿写题。解答本题首先应注意审清题干要求,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内容与形式,进而总结出三个显性要求:①话题的确定性,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②每个句子都要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③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另外,有一个隐性要求:比喻句的释句中,一个为条件关系,一个为假设关系。

参考答案:(1)知识,是险峻的高山,只要努力攀登,总会风光尽览;[来源:高&考%资(源#网]

知识,是浩瀚的海洋,如果你不用心航行,就会迷失方向。

(2)兴趣,是航船上的桨,只要你用力地划,终会五洋捉鳖回;

兴趣,是花盆里的花,如果你不精心培养,就会枯萎凋谢。

(注意修辞2分,句子之间语意上的对比3分)

8.(2008全国Ⅱ高考)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三个句子,要求三个句子构成排比,语意逐步加强。(6分)

一朵浪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一排浪花,是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是一部欢乐生命的乐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题干要求和例句可以看出,我们所写的句子必须包含有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而所选的本体必须是由个体到群体的递进。

答案(示例):一个人,是一个简单的单词;一群人,是一段激动人心的语句;一族人,是一部不朽的生命诗篇。(每个句子2分,注意比喻、排比两种修辞,句子之间递进关系)

9.(2008四川高考)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四个句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中,写出两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第一组,所举人物要符合“往哲先贤”,“学得”的宾语要与“往哲先贤”一致。第二组,所举例子要符合“古今中外著述”,作者与著述要对应,著述与后面的中心语要对应。

答案(示例):从庄子学得淡泊的心态  从于谦学得高洁的操守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顽强意志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丰富内涵

(四个例子分为前后两组,每组3分。每组中,写出一个内容和句式都符合要求的句子,给1分,写出两个给3分)

10.(2010新课标全国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仿写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思维轨迹】做好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式要一致,而是三句之间构成排比。这道题的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就永远不能……”。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应选一名词,第二和第三个省略号处是动词。

【参考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蜡烛, 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安杰

篇16:选用、仿用、变换句式03 学案设计(高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03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三)

【专题模拟演练】

1. (致远中学第一次调研)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或者引用)其作品,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建立新中国。

2.把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

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种类所包含的中国传统元素经过艺术家用现代手段演绎后会逐渐成为世界时尚的一种标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黑龙江四校二模联考) 依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智者的思索是深深的泉眼,从中涌出的水也许很少,但滴滴晶莹;庸者的奢谈是浅浅的沟渠,由此通过的水或许很多,却股股浑浊。

答:

4. (2010山东师大附中二模)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它又很苛刻

容不得一粒沙尘

5. (2011兴宁一中期中)把下面加横线句子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变换。

要求:①原意不变,强调的侧重点可以不同;②要用复句表述。

同学甲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老师对他说:“既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又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强调二者缺一不可)

A.同学乙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方法科学,有没有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重要,于是班主任老师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刻苦的学习精神)

B.同学丙学习非常刻苦,但学习方法不太科学,于是班主任老师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婉转地强调学习方法)

6. 以“一股强大的动力” 为开头,重组下列句子。(可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近日,一个年消耗30万吨玉米的生物制药项目落户连山市农田县,为这个一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许多名言警句、俗语,请另选一句,仿照示例,造一组句子。

示例:古人说:“三思而后行。”确实如此,深思熟虑能够使人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在机遇稍纵即逝的现代社会,事事三思只能使你成为竞争中落后的乌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010宝鸡市二模)请补出下面一则朗诵词的空缺部分。

自信是人生航船的灯塔,指引前进的方向,照亮前进的路程;[来源:Ks5u.com]

自信是                ,                ,                 。

一个人没有自信,就像一只鸟儿没有了翅膀;

一个人没有自信,                          。

雨果曾经说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是生活的战胜者。”

没错,             ,也说过:“                   。”

“每一棵草都有一朵花”,他我们敞开心扉,畅谈自信,满怀自信,迎接未来的挑战。

9.(2011东北师大附中一模)仿照下面两句话再续写一句话,要求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               ,                    。

10. 当巴金先生逝世后,有人写了一副对联来缅怀先生。对联的主要内容是由巴金先生的作品构成,请在横线上填写两句话,使对联内容完整。

巴金离去家中无春秋,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随想人民艺术家

11. (2010银川一中二模) 以下文字通过比喻揭示了各种人对人生的不同认识,请再补写三句。

要求:①从反面写,和前面正确的人生观构成对比关系;②句式基本一致;③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希望说,人生就是万绿之源的绚丽的花朵。

成功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奋斗说,人生就是与风浪搏斗的一叶扁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010茂名市二模)汉语中有些为人熟知的名句或俗语,只要略作调整,就能别出新意。请仿照示例,另选二句名句或俗语进行改写。

示例:

原句: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改写:酒逢千杯知己少,话不半句投机多。

①原句:                        改写:

②原句:                        改写:

13. (2010淄博市二模) “寂寞”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寂寞。要求:符合人物身份或思想性格;使用比喻或排比手法;不超过30字。

示例:卡夫卡是一只寒鸦,寂寞地在一座找不到入口或出口的“城堡”里飞翔。

(1)孔子                                                             ;

(2)曹雪芹                                                            。

14. 下面是《宽心谣》的前几句,分别以“时间处事金钱”为表述的对象。请你模仿歌谣的句式,以“吃”“穿”或生活的其他方面作为表述对象,再续编两句歌谣,注意:(1)内容的相对和谐,(2)语言风格的基本统一。

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金也喜欢,少也喜欢。

15.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处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示例:形象表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抽象表达:因小失大

(1)形象表达: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抽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徒有虚名

(3)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做事不分主次

(4)形象表达:僧多粥少

抽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答案: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2. 答案:包括建筑在内的艺术种类包含了中国传统元素。艺术家用现代手段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演绎。经过演绎后的中国传统元素会逐渐成为世界时尚的一种标杆。

3. 答案:逆耳的忠言好比配有黄连的中药,虽说难以下咽,但能对症除病;奉承的蜜语犹如含有毒药的琼浆,尽管香甜可口,却会慢性中毒。

4. 答案:嘴巴很豁达,吞得下所有辛酸;它又很狭隘,说不得一点是非。

5. 答案:A.当然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但还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

B.固然要有刻苦的学习精神,但也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6.示例:(一股强大的动力)注入了连山市农田县这个一直依靠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这股动力就是一个年消耗30万吨玉米的生物制药项目近日落户该县。

7.示例: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确实如此,谦虚是一种美德。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过分的谦虚只能使你成为深谷中无人赏识的幽兰。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确实如此,人才需要靠具有慧眼的人赏识。但在展示机会众多的现代社会,苦苦等待“伯乐”的出现只能使你成为老死于马厩的骏马。(造一组句子即可)

8. 答案:示例:人生大厦的基石   奠定坚实的基础   撑起事业的巨峰  就像一朵花儿缺少了阳光  爱默生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或:毛泽东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水击三千里……)

9. 答案: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遇到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10.示例:尧棠盛开雾里看雨电   寒夜英雄儿女传

11.示例:悲观说,人生就是荒草丛生中的破败的墓碑。失意说,人生就是断线飘摇的一只风筝。无聊说,人生就是色味具无的一杯白开水。

12. 答案:(1)所选原句必须是为人熟知的名句或俗语;(2)只能对原句中的个别词序作调整,调整范围不能过大;(3)改写后的句子必须有新意。

参考示例:原句:礼轻情义重。  改写:礼重情义轻。

原句:天涯若比邻。  改写:比邻若天涯。

原句:不要谈钱,谈钱伤感情。  改写:不要谈感情,谈感情伤钱。

13. 答案:孔子是一只仁的孤雁,寂寞地车轮碾过多少晨昏与冷漠的脸。(比喻)

曹雪芹如雪的寂寞,是黛玉的葬花,是宝玉的悲歌,是十年血泪。(比喻,排比)

14. 示例一: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示例二:新旧衣服不挑捡,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15.示例:(1)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问题

(2)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眉毛胡子一把抓

(4)人多东西少,不够分配

安杰

篇17:高三英语复习教案(网友来稿)

高三英语复习教案

(SB2-units1-2)

一、单元考点提示

1.词汇

yard,horse-drawn,sign,film-maker,strict,button,castle,garage, beard, imagine, in t he hope of, take along, bring on, lose heart, day after day, used to, pick up, go through,go straight ahead,be well-known as an artist, be pleased with, have no idea, in this way smoker,packet, chance, public, club, cigarette, typewriter, nation, habit, therefore drug, smelly, share,give up, persuade sb. to do sth., go ahead, ask sb.for permission, at present,millions of, be caused by, sales of tobacco, fall asleep, catch fire,burn down, one third of, a packet of cigarettes, one third of/a third of, persuade sb.to do sth., die from, be reduced by, compared with, remain in business, encourage sb. to do sth., give up, be used to, get sb. into the habit of, call for.

2.句型

(1)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2)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

(3)Go through the gate and you’ll…

(4)Excuse me, please. Where’s the…?

(5)Do you mind if I do…?

(6)Would you mind if I did…?

(7)Do(would)you mind(one/one’s)doing…?

(8)I wonder if I can/could do…

3.语法

1.学习名词性从句作宾语的用法

2.名词性从句作表语

5.交际用语

(1)Go straight ahead till you see…

(2)It’s about…yards/metres down this street.

(3)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

(4)Excuse me, please. Where’s the nearest men’s room?

(5)Do you mind if I do…?

(6)I’m sorry, but it’s not allowed.

(7)Would you mind if I did…?No. Go ahead.

(8)I wonder if I could use your phone. Sure, go ahead.

二、考点精析与拓展

1.take 短语归纳

take along 带着,带在身边;take one’s place 坐某人的座位,代替某人的职位;take medicine 吃药;take steps采取步骤;take measures采取措施;take advice 接受建议;take a taxi坐出租车;take a look at 看;take a bath/walk/rest/trip洗澡/散步/休息/旅行;take away拿走; take down拿下,记录下;take back 带回,收回(话);take off脱下(衣、鞋、帽),(飞机)起飞;take out取出;take place 发生;take the place of代替,取代;take up 开始,拿起;take a deep breath深呼吸;take one’s temperature量体温;take a photo照像;take a photograph of给……拍照;take one’(a)seat 坐下,坐好;take aim at 瞄准;take charge of 负责(管理某事或照顾某人);take…for把……误当作;take hold of 抓住;take interest对……发生兴趣;take it easy别紧张,别过累;take notes作笔记;take notice of 注意;take office就职;take a new look on呈现新面貌;take on workers 雇佣工人;take part in参加(活动);take pride in 为……而骄傲;take the lead带头;take trouble费劲(力);take the side of 支持某人(方);take a day off某一天休假,不工作;take one’s time从容行事,慢慢来;take turns轮流。

[应用]完成句子。

①你为什么不带你妈妈参加音乐会呢?

Why don’t you ________ _______ your mother__________to the concert?

②墙上的地图太旧了,取下来吧。The map on the wall is to old.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③对不起,我收回我刚才的话。Sorry. I _______ _______ what I said just now.

④我把他当成我弟弟了。I ________him _________ my younger brother.

Key:①take,along ②Take, it ,down ③take, back ④took,for

2.sign

1)用作名词:traffic signs交通标志;road signs 路标;

signs for the rest rooms厕所标志:signs of heart trouble 心脏病的迹象,signs of rain/earthquake下雨/地震的预兆。

2)用作动词,表示“签名,作手势”。如:sign one’s name签名;sign the agreement 签署协议;sign to sb.朝某人做手势;sign to sb.to do sth.做手势让某人干某事。

[应用]完成句子

①董事长在文件上签了名。The president_______ ______ ______to the paper.

②警察做手势叫我停下。The policema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Key:①singed,his,namevv②singed,me,to,stop

3.ahead短语归纳

go ahead朝前走,请便(同意对方继续干或同意对方的请求);go ahead (on)with… 继续;ahead of在……前面,早于,优先;ahead of time提前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朝前走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He ________ ________ to see what had happened.

②我可以坐这个座位吗?请坐吧。May I take this seat?________ _______.

③汤姆的数学比玛丽好。Tom is ________ _______ Mary in maths.

④她比我早到2个小时。She arrived two hours _______ _______me.

⑤他们已提前三周完成了设计。They have completed the design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time.

Key:①went,ahead ②Go,ahead ③/ ④ahead,of ⑤three,weeks,ahead,of

4.祈使句+and+陈述句

1)这种结构可以替换成“条件句+陈述句”。如:

Work hard,and you’ll be successful in time./If you work hard,you will be successful in time.

只要你努力,一定会成功。

注意:祈使句后and可替换成then.

2)祈使句+or+否定陈述句=否定条件句+否定陈述句。如:

Get ready or you won’t pass the test./ If you don’t get ready,you won’t pass the test.

做好准备,要不你小测验不会及格的。

注意:祈使句后的or可替换成otherwise.

6.只能接动名词作宾语的词

1)动词:admit,advise,consider,delay,enjoy,excuse,escape, finish, forbid, imagine, keep, mind, miss, practise, suggest, understand

2)词组:insist on, think of, give up, dream of, hear of,depend on,feel like,devote to, be used to,can’t help,prevent… from,look forward to, put off, be worth

[应用]选择正确答案

①The squirrel was lucky that it just missed ________.

A.catching B.to be caught C.being caught D.to catch

②Only one of these books is _________.

A.worth to read B.worth being read C.worth of reading D.worth reading

③I really enjoy ________ that kind of job.

A.do B.doing C.to do D.to be doing

④“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morning?”

“I’m thinking of _______ to visit my aunt.”

A.go B.going C.having gone D.my going

Key:①C ②D ③B ④B

7.只能接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

下列动词只能接不定式作宾语,不能接动名词:

agree,ask,choose, decide, demand,expect, hope,learn,long, manage,offer,plan,promise, pretend, refuse,wish,set out, determine, would love.

[应用]选择正确答案

①We agree _______ here but so far she hasn’t turned up yet.(MET’95)

A.having met B.meeting C.to meet D.to have met

②She pretended __________ me when I passed by.(MET’89)

A.not to see B.not seeing C.to not see D.having not seen

③Little Jim should love ______ to the theatre this evening.(met’92)

A.to be taken B.to take C.being taken D.taking

Key:①C ②A ③A

8.in the hope of

该短语表示“期待,抱有……的希望”,后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可替换成:in the hope that 从句或hoping to…。对比:

They got up very early in the hope of catching the first bus.

他们起得很早,希望能赶上头班车。

注意:have the hope of…/There be hope of…有希望

对比:She has the hope of success.

她有成功的希望。

There is still hope of persuading him to change his mind.

还有希望说服他改变主意。

[应用]一句多译:

他到那里去,希望买一些新鲜鱼。

He went there in the hope of buying some fresh fish./He went there in the hope that he could buy some fresh fish./He went there hoping to buy some fresh fish.

9.imagine

1)接名词、代词:You can’t imagine the life on the island.你无法想象岛上的生活。

2)接动名词:She never imagined her going abroad for further education.她从没设想过会出国深造。

3)接从句:You can’t imagine how worried I was those days.你想象不到那几天我是多么焦虑啊。

4)接复合宾语:The boy imagined himself to be a hero. 这男孩把自己想象成了英雄。

[应用] 选择正确答案

I can hardly imagine Peter ______across the Atlantic Ocean in five days.(MET’91)

A.sail B.to sail C.sailing D.to have sailed

Key:C

10.“at+名词”表示“在进行,从事”

at work 在工作;at table在吃饭;at play 在做游戏;at sea 出海;at university/college在上学;at night school在上夜校;at dinner/table在吃饭;at peace处于和平状态;at war在交战,在打仗

[应用]完成句子。

①别人在工作,不要吵闹。

Don’t make any noise while others are ______ ________.

②孩子们在游戏,而他们的父母正在吃饭。

The children were ______ ________ while their parents were_______ _______.

Key:①at, work ②at,play,at,dinner

11.open

1)用作动词:open a door/window/a small shop/one’s hand/one’s eyes/one’s mouth/fire开门/开窗/开一家小商店/张开手/睁开眼/张开嘴/开火;be opened to traffic通车;open up开采(发)

2)用作形容词:keep open开着门;be open开门、开业;cut…open切开;leave the door open 开着门;in the open air 在野外;an open secret公开的秘密;keep one’s eyes open睁眼

[应用]选择正确答案

①John was so sleepy that he could hardly keep his eyes________.(MET’92)

A.open B.to be opened C.to open D.opening

②Some new oilfields ________since 1976.

A.were opened up B.has been opened up C.have been opened up D.had been opened up

③The computer center, _________ last year,is very popular among the students in this school.

A.open B.opening C.having opened D.opened

Key:①A ②C ③D

12.区别下列用法

1)as(so)far as 和……一样远,远至(原级比较或表示距离);就……来讲

2)as(so)long as 和……一样长(原级比较);只要(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3)as well as和……一样好;既……也……(连接并列成分)

4)as good as和……一样好;事实上(作状语)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们实际上已经答应帮助我们了。They have ________ _______ ______ promised to help us.

②油漆后的这辆自行车和新的一样。Painted, this bike is _______ _____ ______ a new one.

③小李英语说得和汉语一样好。Xiao Li speaks English ______ ______ _____ she speaks Chinese.

④他和他的父母对我都很好。He _______ ______ ______his parents is kind to me.

⑤晚饭后我们一直到走山脚下。After supper we walked _______ ______ ______the foot of the hill.

⑥就我所知,他将离开两个月。______ ______ ______I know, he’ll be away for two months.

⑦只要努力,你一定会成功。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you work hard, you’ll succeed in time.

⑧这座新建的桥据说和旧的一样长。This newly – built bridge is said to be ______ _______ _____the old one.

Key:①②as good as;③④as well as ⑤as far as ⑥As, far,as ⑦As/so,long,as ⑧as,long,as

13.形容词+with

be pleased with sb./sth.对……满意;be satisfied with 对……满意;be busy with sth.忙于某事;be careful with 对……注意、细心;be connected with与……有联系;be lined with 排列,站队;be patient with sb.对某人有耐心;be popular with受欢迎;be strict with sb.对某人严格要求;be wrong with 出毛病,不顺心;be disappointed with对……失望;be angry with sb.生某人的气

[应用]完成句子

①作为一名老师你应该对学生有耐心。As a teacher you should_______ _______ ______ your students.

②每条路旁都栽上了树。Every road ______ ______ _____ trees.

③我们老师对工作认真,对学生也很严格。

Our teacher is not only strict _________ his work but also________his students.

④夫妻都忙于工作,因而无暇顾及孩子。

Both husband and wife _______ ______ ______their work,so they have no time to care for the child.

Key: ①be, patient,with ②is, lined,with ③in, with ④are,busy,with

14.heart短语归纳

lose heart 失去信心;lose one’s heart to sb./sth.爱上某人/事;give heart to sb.鼓励某人;give one’s heart sb./sth.爱上某人/事;put one’s heart into 一心扑在某事上;heart and soul全心全意地;have a kind heart有一幅好心肠;break one’s heart使某人伤心;learn…by heart 记住,背诵;with a heavy/light heart 心情沉重地/轻松愉快地

[应用]完成句子

①这个队一场比赛未赢,结果灰心了。The team had won no game and it ________ ________.

②我们很奇怪她怎么爱上一个外国老头。

We wonder why she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an old foreigner.

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Nothing is too difficult in the world if you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it.

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党员的义务。

It’s the duty of a Party member to serve the people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Key:①lost,heart ②lost,her,heart,to ③put,your,heart,into ④heart,and,soul

15.in the last few years.

该短语意为“最近几年”,常和现在完成时连用,表示以前某时开始一直延续至说话时的动作或状态。in可被during或over 替换。常用的还有:during the past ten days过去的10天里;over the last 5 months过去的5个月里;in the past few weeks 过去的几周里如:

We’ve learned quite a lot of English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三年来我们学了不少英语。

[应用]单句改错

①Many factories were built in the last ten years in my hometown.

②Both my father and mother have been busy since the past few weeks.

Key:①改were 为have been ②改since为for/in/over

16.reduce

reduce the number of减少……的数量;

reduce the cost/one’s weight/the price/speed降低成本/减肥/降价/减速

注意:reduce是increase的反义词。与by连用表示“减少了多少”;与to连用则表示“减少到多少”。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今年吸烟人数已减少了30%

The number of smokers has been reduced _________30%.

②现在一辆自行车的成本已降低到50美元。

Now the cost of a bike has been reduced _______50 dollars.

Key:①by ②to

17.chance

1)用于短语:

give sb.a chance给某人一次机会;

have a chance to do sth.有机会做;

miss a chance错过机会;

lose a chance失去机会;

2)用于句型:

The chance is that…/ The chances are that…表示“有可能……”(句型中的The和That 可省略)。如:

The chance is (that)she’s already heard the news. 可能她已听到那则消息了。

Chances are that the new machine will arrive tomorrow. 新机器可能明天到。

3)后接of 或that从句表示“可能性”。如:

He has no chance of winning the match. 他不可能赢得这次比赛。

There is a chance that I will see him. 我有可能见到他。

[应用]一句多译:

那里有可能藏着蛇。

The chances are that there is a snake over there.

There is a chance of a snake hiding there.

There is a chance that a snake is over there.

18.cause v.导致,引起

1)接名词:cause an accident/trouble/death/a fire/a serious illness/damage引起事故/惹麻烦/导致死亡/引起大火/导致重病/造成损害

2)接双宾语:cause sb.pain/trouble/damage给某人带来痛苦/麻烦/损害

3)接复合宾语:cuase sb. to do sth使某人做某事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什么使她改变了计划? What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her plan?

②地震使所有的楼房倒塌了。 The earthquake ________ all the buildings ________ _______.

Key:①caused,her,to,change ②cuased,to,fall

19.permission短语归纳

ask for permission请求许可;

ask sb.for permission to do sth.请求某人允许做某事;

ask permission to do sth.请求得到允许做某事;

give sb.permission to do sth.允许某人做;

with one’s permission经某人允许;

without one’s permission 未经允许;

如:You have to ask the teacher for permission to do that.你应该得到老师的同意再去做那件事。

You have to ask permission to go there.你应该请求许可到那里去。

[应用]选择正确答案

No permission has _______ for anybody to enter the building. (MET’88)

A.been given B.given C.to give D.be giving

Key:A

20.接不定式和动名词意义不同的词

1)remember doing/having done记得曾做过某事remember to do记住去做某事 对比:

Do you remember meeting me at a party last year?

Please remember to write to your parents when you get there.

2)regret doing/having done 后悔做了(或没做)某事/regret to do遗憾地去做某事 对比:

I regret telling her the truth.

I regret to say that you are completely wrong.

3)try to do 尽力去做/try doing 试着去做

对比:She tried to learn it by heart.

She tried adding more salt to the soup.

4)forget doing 忘记曾经做过/forget to do忘记去做

对比:I forget reading about it in a magazine.

Don’t forget to shut off the gas when you finish cooking.

5)stop doing 停止做/stop to do 停止某一动作去作另一动作(说明停止的目的)

对比:They didn’t start until it stopped raining .

We stopped to see what was going on.

6)mean doing 意味着/mean to do 打算,意图做

对比:Missing the train means waiting for an hour.

I meant to come, but a friend of mine went to see me .

7)want doing 需要(物作主语,动名词主动表示被动)/want to do 想做(人作主语)

对比:The wall wants painting. I want to paint the wall myself.

21.go/do without

该短语表示“没有……将就着也行”。Without既是介词也是副词,亦即带不带宾语都行。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没钱买电视,只能过着没有电视的日子。He had no money for a TV set,so he had to ____ _____ _____.

②我们没有地图也行。We have no map but we can ________ ________

Key:①go,without,it ②do,without

三、精典名题导解

1. These photographs will show you_________.

A.what does our village look like B.what our village look like

C.how does our village look like D.how our village looks like

本题答案为B。

精析:该题考查两方面的内容:a)宾语从句的语序问题;b)表示“……看起来像……”时,该用什么结构。通常情况下,宾语从句中应用正常语序,即:主语+谓语,不用倒装语序,A、C应排除。当我们要表示“某人或某事物像……”之意时,须用“what…look like”的结构,D不符。

2._________him and then try to copy what he does.(NMET 199912)

A.Mind B.Glance at C.Stare at D.Watch

本题答案为D。

精析:该题考查两点:a)检查使用祈使句+and…,祈使句+or的掌握情况;b)考查表感观一组词之区别。根据词义A可排除;“glance at”表“看一看”,指“一看”的动作,显然不合题意舍去。“stare at”表示“盯”

“凝视”之意,也不合题意,删去。Watch表示“注视”的意思,正合题意。

表语从句是近年高考中考查重点之一,其原因有三:一是该从句很容易与宾语从句相混淆;二是它与主语从句在某些用法上有共同之处;三是动词不定式,v-ing短语也可做表语,用起来极难区别。此外,交际用语的问语、答语形式也是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学习和复习时,应倍加留心。

3.-Do you mind my taking this seat? -__________. (NMET 199513)

A.Yes,sit down please B.No,of course not C.Yes,take it please D.No,you can’t take it

本题答案为B。

精析:此题考查的目的是:检查考生对由that引起的问句应如何回答。通常,回答这种问句的方式有两种:1)如果表示同意某人做某事(即表示不反对、或不介意)常可答:No,of course not. Certainly not.No,not at all. Oh,no,please.或No,go ahead;2)如表示不同意某人做某事(即表示介意),可答:I’m sorry,but…Sorry,but I’m afraid you can’t.从所提供答案来看,A、C、D均不合题意,删除。B与题意相符。

4.Go and get your coat. It’s __________ you left it.(NMET 199115)

A.there B.where C.there where D.where there

本题答案为B。

精析:此题是考查表语从句的用法。A.there不能引导表语从句,排除;C.there where you left it,there之后不能用where引导的从句来修饰,故排除;D.where there,既用了引导词where,就不能再用there,所以D也须舍去。

5.-Do you mind if I keep pets in this building? -___________.

A.I’d rather you didn’t,actually B.Of course not,it’s not allowed here C.Great!I love pets D.No,you can’t

本题答案为A。

精析:B、D选项直接拒绝,语气过于生硬,不友好,C项过于热情,不合实际,A项则回答得很委婉,有礼貌。

6.We all agree with him on_______he said.

A.what B.that C.why D.how

本题答案为A。

精析:位于介词之后的宾语从句一般不能由what引导,但介词except、in、but、besides除外,此题题干所给的介词是on,所以,B不对。表示“所说(做,想)的”等意思时,应用what,不用why,how.

7.I won’t go with you. It’s _________ cold outside today.

A.so much B.too much C.very so D.much too

本题答案为D。

精析:因cold为形容词,不能用so much来修饰。very to为错误表达方式,故排除。too much 可用来修饰名词、动词。much too表“实在太”之意,用来修饰形容词与副词。

8.It’s wrong ________ help him.

A.for you to B.for you not to C.of you to D.of you not to

本题答案为D。

精析:英语中形容词可分两类:一是描述主语的品行、道德行为的,如:

nice,good,wrong,careful,careless,foolish,clever等。这类形容词之后的不定式复合结构常用介词of,其常用结构为:It’s+此类形容词+of sb.to do…;另一类是描述主语的性质特点的,如:

hard,easy,difficult,necessary,important等。用此类形容词时,其后的不定式复合结构,须用介词for。因本句的形容词是wrong,A、B排除;C为肯定式,不合题意,舍去。

9.-Would you go to the concert with me? -_________,but I’m very busy now.

A.I’d like to B.Sure C.No problem D.Certainly

本题答案为A。

精析:根据两者对话的内容结果来看,答方因自己目前很忙,委婉拒绝了对方的邀请。按照英美人的习惯,即使是拒绝对方的邀请,也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愿意接受对方邀请的,只是由于某种客观条件的不允许,因故不能前往。B、C、D是表同意对方邀请之答语,不合题意舍去。

(SB2-units3-4)

一、单元考点提示

1.重点单词

handshake agreement Asian guest custom proud manner disagree comfortable nod wave fist manage distance composition type juice rose check magazine fix hand rail chief event immediately develop addlorry weekly suitable speed daily

2.重点短语

take…for example 以……为例 accept…as 认为……是 kiss sb.goodbye 吻别

obey the customs 遵守习俗 keep a certain distance 保持一定的距离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take a photograph 照……相 get down 开始(认真做某事) as well as 也,又

be popular with sb. 受某人欢迎 work on 从事

3.重点句型

What (How)about…?

make oneself understood

while表对比

either…or;not… but…

They are said to be very good.

There is no more time left for adding new stories.

4.交际英语

Can /shall I help you?

Would you like some help?

Would you like me to do…?

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meet?

Shall we meet at six?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5.语法

部分否定;

with + n. + 补足成分构成独立主格结构;

动词不定式作主语时的形式主语it;

疑问词后跟动词不定式;

动名词作主语和宾语。

二、考点精析与拓展

1.manage vt.经营;设法;对付

She managed the house very well. 她把家管理得很好。

We managed to finish the work ahead of time. 我们设法提前完成了任务。

I shan’t be able to manage without help. 没有人帮助,我无法办到。

[辨析] manage to do sth. /try to do sth.

manage to do sth.强调已达到目的或出现了结果,含“成功”之意。try to do sth.意为“试图或尽力做某事”,多表示一种企图或决心,而不表示一定成功。如:

we’ve managed to make up for the lost time. 我们设法把失去的时间补了回来。

He tried to pass the examination,but failed. 他努力想通过考试,但没成功。

2.pleasure n.荣幸;愿意

It’s my pleasure to help you.愿意为你效劳。

It’s a pleasure for me to be invited to the party.应邀参加晚会我深感荣幸。

3. You can take it for example that he always helps the old. 你可以把他帮助老人这件事作为一个例子。

Take Peter as an example, he is brave and kind. 以彼得为例,他既勇敢又善良。

4.not…but … 不是……而是……

Shakespeare was not a musician but a writer.莎士比亚不是音乐家而是作家。

Not the students but the teacher is hoping to visit the Great Wall.不是学生而是老师希望去参观长城。

He can’t read or write in English,but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他不能读英语和写英语,但能流利地说英语。

They neet not money but time. 他们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5.[辨析] for example / such as

for emample 用来举例说明,例子通常是一个。它可放在所举例子的前面,也可放在后面;such as 用来列举事物,只能放在所列举的事物的前面。另外,只列举有代表性的事物,并不全部列出。如:

Some students are often late for school, Li Ling ,for emample .

有些学生上学经常迟到,例如李玲。

He can speak several foreign languages, such as English, Janpanese,

German and so on.

他会说好几种外语,比如英语、日语、德语等。

6.distance n.距离;远处

When they finish their talk, the two may be quite a distance from the place where they were standing.当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他们原来站的地方可能有相当一段距离了。

The waterfall can be heard at a distance of two miles.

在两英里外就能听到这瀑布声。

Hills are blue in the distance.远处的山呈蓝色。

The lion looks dangerous, so I decide to keep a distance away from it.狮子看起来很危险,所以我决定离它远点儿。

What’s the distance between Beijing and Shanghai?

北京到上海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7.[辨析] chief/ main

两者都有“主要的”、“首要的”之意,但有区别。

chief 主要用于人,表示“为首的,有最高地位或权力的”。

main一般说明事与物,可指某些具体的或抽象的东西。如:

He is the chief policeman. 他是警长。

This is our main teaching building. 这是我们的主教学楼。

8.[辨析] event/ accident/ incident

event一般指重大事件。accident多指意外或偶然发生的事故,特别是不幸的、有损害性的事故。incident相对于accident来说,显得不很重要,指“小事件”,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事变”,如叛乱、爆炸等。如:

The broadcaster is broadcasting the news on current events. 广播员正在播报时事新闻。

He was badly injur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在那起交通事故中,他严重受伤。

There was an incident on the bus: a man fought with the conductor.

那辆公共汽车上发生了一件事,有个人和售票员打了起来。

Have you heard of Xi’an Incident?你听说过“西安事变”吗?

9.fix vt.安排;修理;准备;安装;固定

We have fixed the time and date of the party. 我们已经确定了聚会的日期和具体时间。

Something has gone wrong with my tape-recorder. I must have it fixed. 我的录音机坏了,我得请人修一下。

Mother decided to fix them something to eat. 母亲决定给他们准备点吃的。

It’s not polite to fix your eyes on others. 盯着别人看是不礼貌的。

It is necessary for a child to form the habit of fixing his attention on/ upon what he is doing.

孩子养成专心做事情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10.[辨析] work on/ work at

work on与work at可通用,表示“忙于……”。但在work on sth.中,sth是work的具体对象;而在work at sth.中,sth. 只说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即时间、精力用在某一方面的事情上,而不在于说明正在做什么。如:

He is working on/ at a novel. 他正在专心写一部小说。

They have worked at this subject for many years. 他们从事这项课题的研究已经好多年了。

Bob worked hard on organizing other singers to sing for him for free.

鲍勃积极地组织其他歌唱家为他义务演唱。

11.[辨析] take photograph of/take photograph for

take photograph of 表示拍照的内容。 take photograph for 表示拍照的目的。如:

He took some photographs of these beautiful flowers. 他拍了一些这些美丽的花的照片。

He took some photographs for the foreigners. 他为那些外国人拍了一些照片。

12.[辨析] as well/ as well as

as well 表示“也”,是副词短语,用作状语,通常放在句末,也可放在主语之后,相当于too,但一般无标点符号与句子隔开.as well as 通常看作一个复合并列连词,连接两个成分相同的词、短语或句子,表示“既……又……,不但……而且……”当它连接两个主语时,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要与第一个主语保持一致。如:

The children learn to read, write and they play games as well.孩子们学习读书写字,他们也做游戏。

With television,we can see a picture as well as hear sound. 利用电视,我们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图像.

Tom,as well as his parents,likes pop music. 汤姆以及他的父母都喜欢流行音乐。

13.[辨析] besides/except/but

besides用作介词时,表示“除……以外还有”之意,即所除去的东西要包括在内。用作副词时,表示“此外,而且”

except表了“除……之外”所除去的东西不包括在内。

but只能用在no,all,nobody,anything,anywhere等词之后。

如:Besides knowing some Greek,she was fluent in Italian. 她除了懂些希腊语之外,意大利语也说得很流利。

Do you play other games besides tennis? 除网球之外,你还进行其他的运动吗?

It wasn’t a good hotel;besides,it was very expensive. 这不是一家好旅馆,况且房价也很贵。

Harrison had thought of everything except the weather. 哈利森什么事情都考虑到了,惟独没有考虑到天气。

Under the soil there is nothing except/but sand. 土壤下面只有沙子。

三、精典名题导解

题1(NMET 2000)_________production up by 60%,the company has had another excellent year.

A.As B.For C.With D.Though

分析:C. production 之后为up,它是一个副词,for不能位于句首且常引导原因状语从句。A、D不适于“介词+宾语+宾补”这一结构。

题2(NMET 1997)I would love_____________to the party last night.But I had to work extra hours to fnish report.

A.to go B.To have gone C.going D.having gone

分析:B.动词不定式的一般式to go表示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后;to have gone是动词不定式的完成式,表示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之前。这里有“愿做某事但未做成之意”。

题3(上海 1999)She can’t help___________the house because she’s busy making a cake.

A.to clean B.cleaning C.cleaned D.being cleaned

分析:A.此题的句意是:她不能帮忙打扫房子,因为她忙于做蛋糕。can’t help cleaning是“忍不住要打扫”,与下文矛盾。

题4(NMET 1999)The purpose of new technologies is to make life easier, _______ it more difficult.

A.not make B.not to make C.not making D.do not make

分析:B.空白处以后部分与to make life easier为并列成分,因此后面也用不定式。

题5(NMET 1999)Robert is said___________abroad,but I don’t know what country he studied in.

A.to have studied B.to study C.to be studying D.learning

分析:A.从studied in可知不定式的动作指过去,应用完成时。

题6(NMET 1997)She __________his number in the phone book to make sure that she had got it right.

A.looked up B.took for C.picked out D.picked up

分析:A.句意为“查阅电话号码”。

题7(上海 1997)-What do you think made Mary so upset? - __________her new bicycle.

A.As she lost B.Lost C.Losing D.Because of losing

分析:C.从问句看,问的是made的主语。上述选项中只有动名词可作主语。

题8(上海 2001春)When you turn on the TV set ,clear picture will______________appear on the screen.

A.rapidly B.hurriedly C.lately D.immediately

分析:D.“立即,马上”指时间。相当于soon。

(SB2-units5-6)

一、单元考点提示

1.词汇

line appearance set storm film director siage bury uncertain

lifetime search wooden mouthful excite manager honour particular

silent act shape ring collection bank material cheaply pack hide

shame penny coin trade silver possible mine whenever whatever afford

2.句型

set off 动身,启程 in a hurry 匆忙地,很快地

have on 穿着,戴着 pick out 挑出

in(one’s)search 寻求;寻找 bring up 教育;培养

so far 至目前为止 hand out 分发

here and there 到处 look through 仔细查看

sooner or later 迟早 pick up 收集;买到

plenty of 大量的 date from 始于……

mix…with… 把……和……搅拌(混合) trade with sb. 与某人做买卖

3.语法

be of this kind

One of the most delicious meals that he has ever enjoyed.

What a pity/ What a shame…

It’s a pity that…

It’s great fun…

be of +(大小、形状、重量、新旧、颜色等)名词

4.交际英语

What do you do?(表示询问职业)

Could you…?(表示请求)

电话用语:遗憾的表达方式。

二、考点精析与拓展

1. search;search for; look for

(1)search指“搜查某地或搜身”,其宾语可以是房屋、人身、衣袋等名词。如:

They searched their homes without any reason.他们毫无理由地搜查了他们的家。

They searched him but found nothing.他们搜了他的身,但没有找到什么。

(2)search for 则指“搜寻、搜索某人或物”。如:

They searched for him everywhere.他们到处搜寻他。

The police searched the wood for the lost child.警察在树林里寻找走失的孩子。

试比较:They searched his clothes.他们搜查了他的衣服。(看是否藏有东西)

They searched for his clothes.他们在搜寻他的衣服。(要找到衣服)

另外,search也可用做名词,in search of “寻找、寻求”是个常见短语。如:

The boys went in search of something to eat.孩子们去找东西吃。

(3)look for意为“寻找”,同search for意义大体相同。但search for 意味较强,用很大注意力搜寻。而look for则较为通俗,常用于日常用语。如:

I looked for my missing pen everywhere. 我到处找我丢失的那支笔。

2. be certain…; be sure

be uncertain about意思是“对……不确定(没把握)”

uncertain的词根是certain,意思是“确信的,有把握的”,常用于以下结构:

(1)be certain(sure) to do sth.“肯定会做……”(表示某事将要发生)。如:

He is certain(sure) to come next Sunday.

(2)be certain(sure) of/ about sth.“确信、有把握”(表示某个人的思想状态)。如:

We are certain/ sure of victory.

(3)名词从句作主语时,一般多用certain.

It is certain that he will come.

3. “喜欢”的表示方法

英语中,表示“喜欢”的动词或词组有若干个,它们的语气强弱不同,有重有轻,意思也不完全一样,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love 意为“热爱”,指引起深厚的、强烈的感情的爱,并有一种依附意,语气最重。如:

His mother,whom he loved deeply,died when he was only a small boy.他深深爱戴着他的母亲,当他小的时候,她与世长辞了。

I love doing comedies .我喜欢演喜剧。

(2)be fond of 表示“喜欢” “热爱”,也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有感情,语气次于“love”。如:

Ants are fond of sweet food. 蚂蚁喜欢吃甜食。

I’m fond of this child.我喜欢这个小孩。

(3)care for意为“喜欢、对……有兴趣”。如:

The girl cares much for new clothes.这个女孩很喜欢新衣服。

They do not care very greatly for art.他们对艺术不是很感兴趣。

(4)like意为“喜欢”,指不反感,但不引起强烈的感情和迫切的愿意,反义词为dislike.如:

Do you like reading?你喜欢阅读吗?

I like to read in bed.我喜欢在床上看书。

(5)enjoy意为“欣赏”“喜欢”,具有满足感,如:

I enjoy foreign music.我喜欢外国音乐。

Most students enjoy asking questions in English.大部分学生喜欢用英语问问题。

(6)go in for“喜欢(做某类事)、有某种习惯或做法”。如:

What sports do you go in for?你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We don’t go in for that sort of thing.我们不喜欢那种事情。

4. as;which引导定语从句异同

as, which 都能引导限制性或非限制性的定语从句。

(1)在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时;

①which从句修饰的先行词是名词(词组),which可与that换用,作宾语时可省去。如:

Then grow some tomatoes in one box which has plant food in the soil and some in another box which doesn’t.

But the studios(which)he started are still busy today,producing

more and more interesting films.

②as从句的先行词是the same/such或被the same/such修饰;as可作主、宾、表语,一律不可省略。如:

Many of the sports were the same as they are now.(as作表语)

He uses the same map as I (use).他和我用的是同一份地图。(as作宾语)

Such as beautiful park as is being built was designed by two young engineers.正在建造的如此漂亮的公园是由两个年轻的工程师设计的。(as作主语)

The printed newspaper was not such as the chief editor had expected. 印好的报纸并非如主编原来所期望的那样。(as作宾语)

(2)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as,which都可作主、宾、表语,都不可省去。

①which从句补充说明先行词的用途、性质、状态、特征等。如:

At present,the biggest nature park for milu deer in China is in the Nanhaizi Milu Park,which is about 20 kilometres south of Beijing.(位置)

China Daily has plenty of advertisements, which help to cut the costs of making the newspaper.(用途)

One of Charile Chaplin’s most famous films was“The Gold Rush”,which was made in 1925.(时间)

Now, however,the maters of this great lake,which is also the World’s deepest(over 1,740 metres),have been dirtied by waste from a chemical factory.(特征)

②which从句还可表示说话人的看法,也可对主句作意义上的补充;which=and it/ this/ that/ they;which代表的是先行词、主句或主句的一部分;which从句只能放在先行词或主句后。如:

He said she could speak 4 foreign languages, which(=and it)is not true.他说她会四门外语,这是不可能的。(说话人看法,which代表宾语从句部分)

比较:He said she could speak 4 foreign languages, which(=and that)surprised every one of us.他说她会四门外语,这使我们每个人都很惊讶。(补充主句,which 代表主句)

③as也可代表先行词、主句或主句一部分。但as有“正如”的意义,其从句可放在主句前或后,如:

The Nanjing Changjiang River Bridge,as we all know, was compl-

eted in 1969.我们都知道南京长江大桥,它建成于一九六九年。(as代表先行词)

To shut your eyes to facts, as many of you do, is foolish.(如)你们许多人(所做的那样)对事实视而不见是愚蠢的。(as代表主语部分)

5. would like; should like

(1)两个短语均指“想要……”,与want同义,但would(should)like的语气较want婉转或客气。

(2)would like 可用于各种人称;而should like则主要用于第一人称。例如:

He would(不用should)like to be a doctor.他希望当大夫。

We would(不用should)like to hear your views about it.我们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3)在疑问句中常用would like,而不用should like。例如: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你早饭想吃什么?

(4)这两个短语常常简略为’d like,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不定式,不接动名词。例如: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你要不要留话?

误:Would you like leaving a message?

(5)在省略回答中,would like to 中的to 不可省略,只省略to后面的词语(但be 除外)。例如:

①-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tonigh?

-Oh, I’d like to (join you),but I have a friend to see off at the station.

② -Would you like to be a singer?

-Yes,I’d like to be (a singer).

6. shape;form; figure

这组名词都有“形状”的意思。

shape 着重指人或物等的比较具体的整个外形,不太正式;form指有实体结构和看得见的某种特殊形状或是抽象的形式;figure指物时,侧重指轮廊,指人时,着重指姿态。如:

Coins may be of different sizes,weights, shapes, and of diff-

erent metals. 硬币可能大小、轻重、形状不同,铸造的金属也可能不一样。

The shape of Italy is like a leg.意大利国的形状像一条腿。

Change these sentences into the Present Perfect Passive,putting the verbs into the correct forms.用动词的正确形式将下面的句子变成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

Ice,snow and steam are forms of water.冰、雪、蒸气是水的几种形态。

You can see the tall stone figures and visit the temples of the gods.你可以看到那些高大的石雕像,参观那些神殿。

这组名词也可当动词用,shape意为“使什么东西具有某种具体的外

形”,常有“塑造”等具体意义;form指通过协商、组织等形成某种习惯、计划或组织等,一般相当于“形成”;figure通常指象征某事物。

7.be of…结构小结

(1)be of + 表示年龄(age)、大小(size)、颜色(color)、重量(weight)、高度(height)、价格(price)、意见(opinion)、形状(shape)、种类(kind)和方法(way)等名词,说明主语的特征,of表示“具有”之意,有时可省去。例如:

They are both of middle height.他俩都是中等个儿。

When I was of your age, I was a teacher.当我是你这个年龄时,我当老师了。

These flowers are of different colors.这些花朵颜色不同。

Tom is of a different way of thinking.汤姆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同。

注意:此结构中,如果of后面的名词前有不定冠词a/an,则a/an=the same.例如:

The two boys are of an/the same age.这两个男孩同龄。

These bottles are of a/the same size.这些瓶子大小一样。

(2)be of + 物质名词,表示主语是由某材料制成或某成分构成,相当于be made of, be built of或be made up of等。例如:

The necklace is(made)of glass.这项链是玻璃制的。

The bridge is (built)of stone.这桥是由石头构筑的。

Our class is (made up)of over 50 students. 我班有50多个学生。

(3)be of + 抽象名词(如value, importance,use, help等),of表示“具有、具备”等意思,of不能省,这一结构相当于be+该抽象名词相应的形容词。例如:

They are of great help/ very helpful to learners of English.他们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In fact, sports and games can be of great value/very valuable.事实上体育运动是很有价值的。

The book is of no use/useless to us.这书对我们无用。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very important to study English.学习英语很重要。

因此,根据上述(1),(2)点可以看出,课文句中第一个be of 结构表示“具有”,第二个be of(承前省去be)表示“由……制成的”。全句汉语意思为:“硬币的大小、重量、形状可能各不相同,并由不同的金属制成。”

8. whatever用法小结

whatever 是一种用法较特殊的代词,兼有连接词和关系词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引导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意思是“凡是……的事物(=anything that)”.

Whatever I have is yours.我所有的东西就是你的。(主语从句)

Go to stamp sales and buy whatever you can afford.到邮票销售处去把你能买得起的邮票都买下来。(宾语从句)

She would tell him whatever news she got.她会把所听到的任何消息都告诉他。(宾语从句)

Talk to me about whatever is troubling you.把任何使你烦恼的事都对我谈谈。(介词宾语从句)

whatever在这类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等。

(2)引导状语从句,多表示让步,意思是“不管什么、无论怎样”。如:

Don’t change your plans, whatever happens.无论怎样,你都别改变计划。

Whatever I am, it’s useful to know foreign languages.无论我做什么工作,懂外语总是有用的。

So don’t lose heart, whatever you do。因此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丧失信心。

Whatever the old man was like, most of his scientific work was sound.无论那位老人怎么样,他大部分的科研工作是好的。

You have to go on,whatever difficulties you meet.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都必须干下去。

Whatever在这类从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介词宾语、定语等。

这类句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省略。如:

The country is always beautiful whatever the season(is).无论哪个季节,这个国家总是很美。

9.感叹句表达方式

感叹句表示说话时的惊讶、喜悦、赞赏和愤怒等情绪。大多数感叹句是由what和how引导,其句型结构为“What(或How)+感叹部分+主语+谓语!”。也有少量其他形式的感叹句,现一并归纳如下:

(1)What 引导的感叹句

What 用做定语,修饰名词,其引导的感叹句句型结构为:

①What+a(an)+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如:

What an orphan he is!他是个多么可怜的孤儿啊!

②What+a (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如:

What a beautiful voice she has!她的声音多美啊!

③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主语+谓语!如:

What kind doctors they are!他们是多好的医生啊!

④What+形容词+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如:

What good news it is!

(2)How 引起的感叹句

How 用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副词和动词,其引导的感叹句句型结构为:

①How+形容词+主语+谓语!

How clever you are!

②How+副词+主语+谓语!

How well she dances!

③How +形容词+a(an)+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如:

How good a student he is!

④How+主语+谓语!如:

How the teachers worked!教师们工作多么努力啊!

⑤How+many(few)+可数名词的复数+主语+谓语!如:

How many books you have read!

⑥How much(little)+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如:

How little money the coat cost!

(3)“What+a(an)+形容词+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句型可转换为“How+形容词+a(an)+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句型。如;

What a clever boy he is!

How clever a boy he is!

(4)感叹句常将主语和谓语动词省略,以“What+名词!”或“How+形容词!”的形式构成。如:

What a fine student!

What mountains!

How wonderful!

How brave!

(5)其他形式的感叹句

有时候,可不用what和how来表示感叹,而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甚至一个词或词组来表示感叹。如:

She is such a nice girl!她是一个多好的姑娘啊!(陈述句)

Who do you think you are!你算老几!(疑问句)

“Stop the train! Stop the train!”(祈使句)

Wonderful!(一个词)

Happy New Year!(词组)

三、精典名题导解

题1 (NMET 1995)When a pencil is partly in a glass of water, it looks as if it _______.

A. breaks B. has broken C. were broken D. had been broken

分析:C。因句意表达的是“铅笔部分放于水中”所出现的状态,即“看上去像折掉了一样”,所以空白处应用虚拟语气。

题2 (NMET 1997)The two strangers talked as if they _______ friends for years.

A. should be B. would be C. have been D. had been

分析:D。从talked一词可知是过去情况的虚拟形式。

题3 The sun is the centre of the universe, __________ we all know.

A. for B. as C. that D. what

分析:B。as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经常与know连用,as代替前面一句话,即,先行词是一句话。

题4 He paid the boy washing ten windows, most of _________ hadn’t been cleaned for at least a year.

A. these B. those C. that D. which

分析:D。从句中的逗号可以判断,横线上缺少一个关系代词引导定语从句,that不能作介词宾语。

题5 (NMET 2000)These wild flowers are so special that I would do__________I can to save them.

A. whatever B. that C. which D. whichever

分析:A。句中I can后省略了do.即应为I can do to save them, do后没有宾语,所以应用whatever,意为“任何事情、不论什么”。

题6 (上海 2002) There’s a feeling in me_________We’ll never know what a UFO is-not ever.

A. that B. which C. of which D. what

分析:A。that的先行词是a feeling in me ,是一个定语从句。

题7 It’s no use _______the small matters again.

A. discuss about B. to discuss C. discussing D. having a discussion

分析:C。It’s not use doing sth…做某事没有用。

题8 Very few can_______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words.

A. speak B. say C. tell D. talk

分析:C。四个选项在词意上有区别。speak(讲)和say(说)均为不及物动词;tell(告诉)为及物动词;talk(谈话)为不及物动词。tell和can或can’t 连用,表示“分辨”。

(SB2-units7-8)

一、单元考点提示

1.词汇

settle, struggle, freeze, exploit, refer, block, average, be famous for, a great deal of, make use of, clear up, from time to time,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ell…from…,generally speaking, sound/look strange, the second largest, struggle against, all the year around, refer to, live on, settle down, breath, injure, lay, wound, safety, wherever, quantity, ought to, take it easy, first aid, muth-to-mouth, deal with, running water, out of one’s reach, hold up, throw up, stay still, give first aid, lie on one’s back, out of reach, get sb. to do sth., by mistake, pay attention to, leave her where she is.

2.句型

(1)You mean it looks strange!

(2)I’ll tell you something that does sound strange.

(3)The population of Canada is…

(4)As in China,the weather is different from area to area.

(5)I think she must be injured.

(6)Leave her where she is.

(7)Repeat this as often as necessary.

(8)Don’t reach sideways while standing on a ladder.

(9)If anyone in the country knew first aid, many lives would be saved.

3.语法

(1)学习主谓一致的用法

(2)复习情态动词must和should的用法,学习ought to的用法

4.交际英语

(1)A lof of people can’t 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2)Are there many differences?

(3)What do you mean by…

(4)I’m sorry, I don’t quite follow you.

(5)Do you use American or British spelling?

(6)American spellings are used more and more in Canada now.

(7)We must carry her to the side of the road.

(8)You should/ shouldn’t

(9)I ought to go home.

(10)Don’t try to get up.

二、考点精析与拓展

1.drop用法归纳

drop可用作名词“滴”;用作不及物动词“掉下,滴下”;用作及物动词“使掉(滴)下”。如:

a drop of blood一滴血;drop by rop/in drops一滴一滴地;drop from the tree从树上掉下来;drop to the ground 落在地上;drop the letter into the mailbox把信投进信箱;drop a handkerchief/stone掉下手帕/石头

习语:drop in 顺便拜访;drop in on sb.顺便走访某人;drop in at his school顺便拜访他的学校。

[应用]完成句子

①我看见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I saw an apple______ _______ the tree.

②他们这样做是搬起石头咂自己的脚。In doing so they are lifting a rock to ______ _____on their feet.

③你路过的话,千万要来。Do _______ _______ if you happen to be passing.

Key:①drop,from ②drop, it ③drop, in

2.average短语归纳

average 可用作名词,表示“平均数,一般水平”,也可作形容词,表示“平均的”。如:

the average of the pay平均工资;above/below the average平均以上/以下;

the average age of the girls姑娘的平均年龄;

the average temperature平均气温;

on(an,the)average平均起来

[应用]完成句子

① 这个厂的工人平均每月收入700元。

_________ _________,one worker in this factory gets 700 yuan every month.

②他的功课一般以上。He is_________ _________ in his lessons.

Key: ①On, average ②above, average

3.reach sth./reach for sth.

(1)reach sth.表示“够得着某物”,reach是及物动词。如:reach the top of the shelf够得着架子顶部;reach the apple on the tree够得着树上的苹果。

(2)reach for sth.表示“伸手(脚)去够某物”,其中的reach是不及物动词。亦可替换成reach out for sth.或reach out one’s hand(foot)for sth.,意义相同。

(3)reach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延伸”。如:The woods reach as far as the river.树林子延伸到河边。

(4)短语:reach an agreement达成协议;

beyond/out of one’s reach够不着,力所不及;

out of the reach of sb.某人够不着;

within one’s reach够得着,力所能及。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伸手去够树枝,但是够不着。He ______ ______ the stick but could not_______it.

②你最好把吃的东西放在小孩够得着的地方。You’d better have the food _______the boy’s ________.

Key:①reached, for, reach ②within, reach

4.表示态度、语气的短语归纳

generally speaking一般说来;strictly speaking严格说来;honestly speaking诚实地说来;personally speaking就我个人而言;exactly speaking准确地说来。to tell you the truth说实话;to be honest老实说;believe it or not信不信由你;judging from his appearance从他的相貌来说

[应用]完成句子

① 严格说来,加拿大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不完全一样。

② _______ ______,Canadian English is not just the same as American English.

②老实说我不赞同你的想法。_______ _______ ________,I can’t agree to your idea.

③一般地说,青年人喜欢流行音乐。___________,young people enjoy pop music.

Key:①Strictly,speaking ②To,be,honest ③Generally, speaking

5.如何表示“不同,区别”

1)tel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说出A和B的区别;辨别A和B

2)tell A from B.区别、辨别A和B

3)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and B?A和B什么不同?

4)There b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A and B.A和B 之间有不同之处。

5)A be different from B.A和B不同

6)make sb./sth.different from使某人/物不同于……

7)do sth. differently from…做起某事与……不同

8)make no difference无关紧要

[应用]完成句子

①我几乎讲不出这两个单词之间的区别。I can hardly_____the difference________ these two words.

②绵羊和山羊有什么不同?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between a sheep and a goat?

③哪一边赢对我都不重要。It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to me which side may win.

④你确实很富,但这并不能使你不同于别人。

You are rich indeed, but that doesn’t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⑤事实和他所说的大不一样。The fact _______quite________ _________ what he said.

⑥你能分辩出她和她的姐姐吗?Can you _________ her________her sister?

Key:①tell, between ②What’s,the,difference ③makes,no, difference ④make, you,different,from,others

⑤is,different,from ⑥tell,from

6.ordinary, common

二者都有“普通的,平常的”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ordinary侧重表示“外表平凡,平平常常”;而common指“普遍存在,经常碰到”。对比:

in ordinary dress穿着平常的衣服; in an ordinary way以通常的方式;an ordinary – looking man相貌平常的人; an ordinary event平常的一件事; common excuse常用的借口; common knowledge常识;

common people普通人,老百姓; have a bathroom in common合用洗澡间。

[应用]完成句子

①那是一首普通的舞曲。 It was a piece of______dance music.

②这种天气在南方是很常见的。 This sort of weather is quite _________in the south.

③这弟兄两个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These two brothers have nothing ________ _________.

Key:①ordinary ②common ③in common

7.freeze,freezing,frozen

freeze是动词“结冰,凝固”;freezing可用作名词“冰点”,用作形容词“冰冷的”,用作副词“极冷地”;frozen既是freeze的过去分词形式,也可用作形容词,表示“冷冻的”。对比:

Water freezes below freezing. 冰点以下时水结冰。

It was freezing cold that morning.那天早晨非常地冷。

The roads are frozen in places.路上多处结冰。

[应用]英译汉

①above/over freezing ②freezing weather ③be frozen to death ④give sb. a freezing cold

⑤freezing machine ⑥frozen meat ⑦I’m frozen,so I can’t write ⑧I’m freezing,so I’ve to put on a heavy coat.

Key:①零度以上 ②很冷的天气 ③被冻死 ④冷冷地看某人一眼 ⑤制冷机 ⑥冻肉

⑦我冻坏了,不能写东西了。 ⑧我觉得冷极了,我得穿件厚大衣。

8.refer to, refer…to

1)refer 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于refer… to,表示“将……提交给”。如:

refer this problem to the school把这个问题提交学校;

refer the matter to the United Nations.将这件事情提交联合国

2)refer表示“谈到,涉及;查阅,参考,指”时是不及物动词,需用refer to结构。如:

The book which you referred to is not in the library. 你所指的那本书不在图书馆。

His report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in the Middle East. 他的报告谈到中东的形势。

短语:refer to the map/one’s notes/the dictionary 查阅地图/参考笔记/查字典

注意:look up word in the dictionary 查字典

对比:refer to 指语言、内容与某人(物)有关;而point to表示用手指向某人(物)。如:

I didn’t know whom she was referring to. 我不知道她指的是谁。

She pointed to the map and explained to the students. 她指着地图给学生做出解释。

[应用]完成句子

①我在加拿大时,一位朋友经常提起白求恩大夫。

A friend of mine often ______ _______ Dr.Bethune when I was in Canada.

②两国把这件事提交给了联合国。The two countries. _______the matter _______the United Nations.

Key:①referred,to ②referred,to

9.clear

(1)用作形容词,表示“清楚的,明白的”。如:

in a clear voice以清楚的声音;

be clear about sth.对……清楚,明白;

be clear to sb.对某人来说很清楚;

make one’s meaning clear 说明自己的意思;

注意两个句型:A:make it clear that…声明,说明;B.It’s (was)clear that…很明显(清楚)……。

(2)用作动词,表示“清除,清理,使干净”。如:

clear one’s room/a table/a street/the desk 整理房间/收拾桌子/清扫大街/整理书桌;

clear away the dishes/waste把餐碟收走/把垃圾清除

(3)clear up 的三个意义:

A.表示“清理,收拾,解决”。如:

The dustmen were busy clearing up the snow on the road. 清洁工正在清除路上的积雪。

This book has cleared up many problems for me. 这本书给我解决了许多难题。

B.表示“(天气)转晴”。如:

It’s snowing now, but I think it will clear up soon. 现在正在下雨,但是我想天气很快会晴的。

C.表示“露出喜悦的心情”。如:

Her face cleared up as she read the letter. 她看信的时候面露喜色。

[应用]完成句子

①她对下一步干什么十分清楚。 She is _________ _________what to do next.

②很清楚敌人是不会放弃他们的计划的。______ ______ ______that the enemy wouldn’t give up their plan.

③他明确表示他要离职。He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that he would leave office.

④在离开办公室以前,请把你的桌子整理一下。_________ ________your desk before you leave the office.

Key:①clear,about ②It, is, clear ③make , it clear ④Clear,up

10.on+身体部位

lay the person on one’s back让这个人仰卧着; lie on one’s back/stomach/side仰卧/趴着/侧着身躺着;

sleep on one’s side 侧身睡; stand on one foot 一条脚站着; stand on one’s head倒立

[应用]完成句子

①她趴在床上,哭个不停。She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in the bed,crying all the while

②你想倒立几个小时是很不容易的。It’s difficult for you to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for several hours.

Key:①lay, on, her, stomach ②stand,on, your,head

11.deal with,do with

1)二者都可表示“对付,应付,处理,安排”,但deal是不及物动词,可与how连用;而do是及物动词,只与what连用表示上述意义,不能单独使用。对比:

We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the waste materials./We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waste materials.

我们不知道怎样处理这此废料。

What’s the best way of dealing with thieves? 对付小偷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此句中的deal with不可替换成do with)

2)deal with还可表示“论述,涉及到;与……相处”等意义,而do with 无此用法。如:

The books dealing with Asian problems sell well in colleges. 论述亚洲问题的书在大学里很畅销。

That man is easy to deal with. 这个人容易相处。

[应用]完成句子

① 你是怎么处理这类事情的?

_________did you deal with matters of this sort? What did you ________ _________matters of this sort?

②我们要处理的棘手事太多了。 There are too many difficulties for us to _________ ______.

Key:①How/ do,with ②deal, with

12.still

1) 用作形容词,意为“静止的,不动的,平静的”。

如:keep(stay) still保持不动;lie(stand)still躺着(站着)不

动;a still lake/evening平静的湖/寂静的夜晚。

2)用作副词,表示“还,仍旧”,可以修饰形容词、副词比较组。如:

be still busy仍然很忙;win still greater success取得更大成功。

3)辨析still,quiet,silent;still侧重“一动不动”,quiet指“安静”,无动作,无声音,无骚乱,其反义词是noisy(吵闹的、喧哗的);silent指不出声,不说话。对比:sit still坐着不动;Be quiet,and the class will begin.请安静,马上就要开始上课了。

Hearing the answer,be was silent for a minute or more.听了回答之后,他沉默了一两分钟。

[应用]完成句子

①他个子高,他哥哥更高。He is tall,but his brother is _________ _________.

②我已经考虑了几个小时,但仍然不能决定。I have been thinking for hours, but I ______can’t decide.

Key:①still, talker ②still

13.hurt,wound

二者都有“受伤”之意,但含义有所不同。

Wound指外伤,如枪伤、刀伤、剑伤等,尤指战争、战斗中受伤。而hurt既指肉体上的也指精神上的伤害,含强烈疼痛意味。如:

be badly wounded in the battle 战斗中受重伤;

wound sb.to death 使某人受伤致死;

hurt one’s back摔伤了后背;hurt one’s feeling伤害某人的感情;be hurt by his words被他的话所伤害。

注意:A.wound可用作名词:

have a wound in the chest胸部受伤;receive a serious wound受重伤;the wounded伤员。

B.hurt还可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疼痛难受”对比:

The girl fell off her bike. She hurt one of her legs hurts. 姑娘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有一条腿疼得厉害。

[应用]完成句子

① 这位战士头部受了伤.

The soldier ______ ______ _____in his head.

The soldier ______ _______in the head. The soldier head ______ ______.

②他们说我的那些话使我很伤心。I was rather__________by what they said about me.

③我右腿疼。My right foot ________.

④他的伤似乎是很重。It seemed that he _________badly_________.

Key:①received,a, would/was, wounded/was wounded ②hurt ③hurts ④was, hurt/wounded

14.happen句型归纳

(1)happen to do sth.(主语常为“人”),意为“碰巧。恰好”。to 后可用不定式的一般式to do,完成式to have done进行式to be doing如:

You happened to be out when I came to your house. 我到你家时,你正好出去了。

She happened to have just finished reading the book. 碰巧她刚刚读完那本书。

The two salesmen happened to be quarrelling when the manager entered.

经理进去时两个售货员碰巧在吵架。

(2)It(so)happen that…“(如此)碰巧,恰好”。如:

It happens that he is a teacher of English. 恰好他是位英语老师。

It so happened that he was going that way too. 如此碰巧的是他也往那边走。

注意:句型1)和2)可互换,如:

I happened to have no money with me./It happened that I had no money with me. 我碰巧身上没带钱。

(3)happen to sb./sth. “某人/物出事,发生了……情况”。

如:What has happened to your hand?你的手怎么了?

Be careful not to let anything happen to that child. 小心别让那个孩子出任何事。

[应用]选择正确答案

①(MET’91) -We haven’t heard from Jane for a long time. -What do you suppose __________to her?

A.was happening B.to happen C.has happened D.having happened

②They happened to _______for Tianjin when we got there.(MET’)

A.leave B.have left C.leaving D.had left

③If anything __________you,let me know.

A.is happened to B.is happening C.happens on D.happens to

Key:①C ②B ③D

16.mistake短语归纳

1)用作名词:by mistake由于差错;make mistakes 出错;make no mistake没出错;correct one’s mistake改正错误;recognize one’s mistake承认错误;make mistake about sb./sth.误会(解)某人/事

2)用作动词:mistake one’s meaning误解某人的意思;mistake sb./sth.for错当成,误以为是……;be mistaken 弄错,错误的。

三、精典名题导解

题1 (上海 2001) Time will _________ whether I made the right choice or not.

A.seee B.say C.know D.tell

分析:D。tell意为“辨别”。

题2 (NMET 1998)They ___________the train until it disappeared in the distance

A.saw B.watched C.noticed D.observed

分析:B。题干中until it disappeared in the distance 表明“他们在注视着火车,直到它在视野中消失。”see(be able to use your eyes to look at things and know what they are);watch (look at and pay attention to something that is happening;);notice(see,hear,or feel something);observe(see and notice sth.)从上面内容可知答案为B。

题3 (上海 1994)Either you or the headmaster__________the prizes to these gifted students at the meeting.

A.is handing out B.are to hand out C.are handing out D.is to hand out

分析:D。句中表按预定的计划做某事,而hand out 不是表示“出发、动身”等意的瞬间动词,因此不能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将来时,不能选A或C。另外either…or + 主语 + v.结构中的动词单复数形式应与靠近的主语一致。

题4 (上海 2002)It is hard for me to imagine what I would be doing today if I __________in love,at the age of seven,with the Melinda Cox Library in my hometown.

A.wouldn’t have fallen B.had not fallen C.should fall D.were to fall

分析:B。虚拟语气。

题5 (MET 1992) We _________last night,but we went to the concert instead.

A.must have studied B.might sutdy C.should have studied D.would study

分析:C。从but一词表示转折来看,前句应与后句相反,所以前句应为“过去本应做的事,而未做。”

题6 (NMET 1995) It’s nearly seven o’clock.Jack ___________be here at any moment.

A.must B.meed C.should D.can

分析:C。题干中有be expected to,或具有一种对现在的推测意味,可用should.

题7 (NMET 1994) I told Sally how to get there,but perhaps I________for her.

A.had to write it out B.must have written it out C.should have written it out D.ought to write it out

分析:C。此题表示“过去本应该做而未做”。

题8 (NMET 1998)

-When can I come for the photos? I need them tomorrow afternoon. -They ________be ready by 12:00.

A.can B.should C.might D.need

分析:B。此题表示对未来情况的推测意味。

(SB2-units9-10)

一、考点精析与拓展

1.重点单词

fit mile Russia bank present dirty pour test separately square

lecture damage area pollution cattle desert cause limit gradually sight power living probably entire run choice note change fool order right pleasant assistant customer fault foolish tailor trust judge apologize bill perfect bottom powerful equal pure serve

2.重点短语

turn…into… 把……变成 blow away 刮走,吹走 go off 走开 die out 灭绝

be fit for 适合于 time and time again 多次;不断地 lose one’s sight 丧失视力

to one’s joy 令人高兴的是 in danger 处于危险境地 depend 依靠,依赖 get off 脱下

put down 记下 keep back 留下 give back 退还 or else 否则 be after 追寻,寻找

change … for 用……来换 do sb. a favour 帮某人一个忙 drop in on 拜访某人

make … to one’s own measure 依照某人的尺寸做……put sb. to the trouble of doing 麻烦某人做某事

take … as 把……当作 make an apologize to sb. for sth. 因某事向某人道歉

3.重点句型

What is … like?/How is /are … ?

How do you like/find?/What do you think of ?/It’s thought that/once…

Why can’t you …? Why don’t you …?

Is there anything the matter?

So does this one.

4.交际英语

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wrong with it. I can’t possibly use it.

I would like you to change…

You sold me a … that I can’t use any more.

I insist you give me my money back.

Why can’t you do something about it?

5.语法

学习过去分词在句中作定语、状语和表语。

no matter +疑问词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as if引导方式状语从句和表语从句。

二、考点精析与拓展

1.die out 熄灭;绝种;逐渐消失。如:

①The fire died out .火灭了。

②That talkative man’s voice died out.那个健谈的人的声音渐渐地听不见了。

2.the + 形容词(分词)表示一类人的用法。

常见的短语有:

the old(young; rich; poor; learned; living…).如:

The living should carry out what the dead unfinished. 活着的人(后人)应该把前人未竞事业进行到底。

3.no more than①(=noly)仅仅,不过。②两者都不。如:

①What can I do, I’m no more than a citizen. 我能怎么样,我只不过是个平民百姓。

②Tom is no cleverer than Jack. 汤姆和杰克都不聪明。

但是:no

【“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相关文章:

1.高考语文选用、变换句式复习

2.高三语文复习教案:选用句式 教案教学设计

3.句式教案

4.扩展语句与压缩语段;选用、变换句式(高三) 教案教学设计

5.高三语文复习公开课教案

6.高三生物教案减数分裂的复习

7.高三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复习教案

8.复习教案

9.人教版高三英语复习教案(6)(SB3-units11-12)

10.高三复习诗歌鉴赏

下载word文档
《“变换句式”复习教案(高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