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
“永遇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仅靠观察使不够的,因此,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尤其重视对学生估计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们而言,要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还是有一些挑战性的。
三、我的思考
学生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了解能有多少?
四、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3、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生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千克、克这两个单位。
六、教学资源
天平秤、两个球、绿豆、铅笔、鸡蛋、苹果、盐、2分硬币盐(每组2袋)、2分硬币(每组1枚)
五、教学过程 (不用表格的形式)
出示托盘天平,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观察托盘天平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克”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1)掂一掂: 出示两个球。一个大却轻,一个小却重。 师:这儿有红球,篮球。你认为这两个球,谁比谁重?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师:当我们“看”不出物体的谁重谁轻时,还可以用“掂一掂”的办法。找身边的2样物品,用手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谁重? (2)称一称: 想知道数学书、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呢?你有什么办法? 板书:称。 拿出一个天平秤,运用我们刚刚介绍天枰的使用方法,称一称盐的重量。 师:秤是我们生活中测量物体轻重的重要工具。在数学中,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3、认识质量单位“克”。 ①1克的认识。
师:老师这儿准备了1枚2分的硬币和一粒绿豆,你认为谁的质量更接近1克?学生猜测。 天枰称一称。 指明:1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板书) 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1克有什么感受? ②1克绿豆有几粒? 师:是的,1克很轻。那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1克绿豆有几粒吗?仔细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1、
2、3?? 是:原来12粒绿豆约重1克!板书。 ③估计一支铅笔的质量。 估计一下,一支铅笔约重多少呢? 称一称。5克多一点。一支铅笔约重5克。 ④说一说哪些物体约重1克或几克? ⑤称一称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到底有多重。 我们一起称一称。板书:一本数学书约重200克。 一本课堂作业本约重100克。 ⑥拿出盐,估计一下一袋盐约重多少克?先别忙着估计,四人小组轮流掂一掂。 学生估计。
4、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①一袋盐约重多少克呢?(500克)2袋呢?(1000克) ②1000克,我们可以用较大的质量单位“千克”。板书:1千克
③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板书:1千克=1000克。 千克和克的字母表示方法。 师:“千克”我们可以用字母“kg”表示,“克”可以用“g”来表示。我们还可以这样写1kg=1000g。 读一读。 师:听老师是怎样读的?跟老师读一读。 ④拿出1千克的苹果。 师:你们看,这儿有一袋苹果,它约重1kg。数一数,有几个?板书:5个苹果约重1千克。 ⑤说一说生活中那些物体约重1千克? ⑥估计自己的书包的质量。 ⑦找出一个中等个子的小朋友,让他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再找出一个小个的小朋友和个大的小朋友,让学生估计一下他们的体重。
5、练习。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一个鸡蛋约重50( )。 老师的体重约55( )。 一桶油约重5( )。 一本字典约重250( )。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 看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1枚2分的硬币约重 2袋盐约重
10粒绿豆约重 1克 500克×2=1000克 1千克
掂
1粒花生米约重
5个苹果约重
1本数学书约重 200克
量
1本课堂作业本约重100克
1袋盐约重500克
篇2: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四册《克和千克》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选择是单的单位表示常见物体的质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1克和1千克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估测物体的质量。 课前准备:
1、两袋食盐,一些红豆
2、一台盘称、一个天平、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苹果和乒乓球),请你告诉老师,谁重谁轻?请同学们一手举起数学书,一手举起一支笔,掂一掂有什么感觉?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那怎样才能准确地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呢?(可以用秤称)秤可以知道物体的质量,在生活中,称物体质量的时候都用哪些单位、?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二、明确学习目标
认识1克和1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估测物体的质量。
三、指导学生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标杆题:课本86页内容 学习要求:
1、掂一掂:两粒红豆的重量,猜一猜它有多种?
2、用秤称一称两粒红豆的实际质量。
3、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克。
4、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物体,看一看他的质量,在掂一掂。
5、掂一掂:一袋500克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算一算如果两袋这样的食盐有多重?
6、称一称,两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有多重?
7、说一说:通过计算和称你发现了什么?
8、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重1千克的。 【反思】
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类比训练】 课本89页第4题 【反思】 说说你是怎样估测出物体质量的?
四、强化训练,拓展延伸
1、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1)1 个鸡蛋重约 50( )。 (2)妈妈的体重约 50( ) (3)一个乒乓球约重3(
) (4)一袋方便面重110(
)
2、下面是聪聪给姥姥的一封信,请你找一找信中存在的问题。 姥姥:
您好,我已经8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45克,每天早上能吃掉60千克的鸡蛋两个,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100千克的馒头3个,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将近1克的米饭吃光 。
五、反思小结
说一说在本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六、本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表示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 1000克=1千克
篇3: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
二年级数学《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谭丽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些硬币,盐,绳子等实物。
2、多媒体课件一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吧,看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眼睛最明亮,你们觉得现在我们教室里谁是最重的?谁是最轻的?
教室里最重的是老师,老师的体重是100斤,最轻的是__x,她的体重的__x斤,而100斤,__x斤,这些表示物体有多重的量都叫做质量,而我们说的斤,公斤,千克等都是质量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际通用质量单位
克与千克.(板书:克与千克)
二、探究新知。
活动
一、认识新朋友 克
小朋友们,请你拿出纸盒子里的2分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猜一猜,它有多重呢?那么小朋友猜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需要用到称量的工具,秤。
1、初步认识各重秤
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秤来称量,秤的种类有很多,(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在市场上面称量大袋的粮食用的磅秤,有实验室用的天平,有超市里经常使用的电子秤,还有水果店经常使用的盘秤,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物体的轻重程度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秤,我们现在要测量的是2分硬币的质量,我们就需要用到电子秤。
2、初步认识1g 我们一起来称量一下吧,,那么这个2分的硬币的质量大约就是1克,请你再次用手掂一掂,说一说,你认为质量大约为1克是什么感觉呢? 1克是很轻很轻的,我们用一只手就能很轻松的掂起来,我们在计量较轻的物体时,用的计量单位是克,又叫g (板书:计量较轻的物体——克、g)
3、几粒黄豆大约重1克
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准备了小小的黄豆,大家拿出一颗黄豆,用手掂一掂,说说,它比1克重还是比1克轻?掂的时候我看见有很聪明的宝贝,他一手拿黄豆,一手拿着硬币,一起掂,真是一个思维敏捷的宝贝啊,那么,你得出你的结论了吗?
对了,黄豆比1克轻,那么,你知道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g吗?动动小手,掂一掂 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那么刚才小朋友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用天平进行验证)原来6粒黄豆大约重1g。那么5粒对不对呢?也对,6粒小一点的黄豆和5粒大一点的黄豆
4、猜猜我是谁
老师昨天晚上在给大家准备学具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我就不知道我称量好的物体谁是谁呢?你能帮帮我吗?
(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一起掂一掂,猜一猜,请组长说一说 纸巾12g、1元硬币6g、盐500g、细绳比1g轻
生活中也有很多是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小朋友们昨天回去找到了那些以克为单位的物体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展示课前题单)
活动
二、认识新朋友千克、kg
1、认识1kg 一包盐是500克,那两包盐呢?500+500=1000g,那到底是不是1000克呢?我们就需要用到另一个称量的工具了,盘秤
简单认识一下盘秤,盘秤的单位是千克,指针指向几就是几千克,我们来称量一下两包盐,指针指向1,即为1kg,
思考:为什么计算出的答案是1000克,而称量出来的答案是1kg,因为1000g=1kg,刚才我们学习了1枚两分的硬币大约为1g, 1000枚2分硬币呢?那么2kg的质量大约会有多少枚硬币呢?1kg到底是什么感觉呢?
请小组长拿出两包盐,放在袋子里,左手掂硬币,右手掂两包盐,小组内轮流掂一掂,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重的感觉,1kg用一只手掂一下就有一点困难了,说明计量较重的物体用的单位是千克,kg (板书: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吧,小组一起合作,用手掂一掂,1kg大约有几本数学书,
小组长汇报,教师盘秤验证,大约4本书
那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生活里有那些东西可以用千克来做单位?老师也找到了一件质量为千克的物体,一起来看看吧。洗衣液净含量5kg,苹果净含量25kg。
这瓶洗衣液的上面写着呢,净含量2kg,那么这个净含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秤一秤,咦?怎么会比2kg多那么多呢?净含量就是指这瓶洗衣液不包括瓶子的质量是2kg,包含了瓶子就会比2kg多。
(展示课件)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克和千克,现在我们来做个练习吧,看看谁最棒。学生独立完成,展示题单,集体订正。
三、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请你来说一说。(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四、拓展
刚才我们上课的时候说了体重,其实我们8岁孩子的标准体重如下:只有在标准体重内,我们的身体才能更健康,长的更高,更强壮,小朋友们,回家后去秤一秤,自己的体重吧,看看你是多少kg?看看你达标了没有?最后啊,老师还有四句口诀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一读(展示课件)希望孩子们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下课!
四、附板书设计:
千克
克 计量较轻的物体用克、g 计量较重的物体用千克、kg
kg
g
1千克=1000克
【顿和千克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相关文章:
1.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7.对学生评价语句
8.对学生评价标准
10.对学生的评价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