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2024-10-22 07:50: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vitas_fang”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欢迎大家分享。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篇1:My name is Gina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Unit 1 My name’s Gina

(The 1st period Section A 1a-1c)

Tea ching aims(教学目标)

1.学会问候他人[来源:Zxxk.Com]

2.学会如何做自我介绍, 认识新朋友,并正确称呼他 们的英文名字

3.从对话中学会获取更多他人的基本信息

5.初步学会使用部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Language points(语言点)

1.要求掌握以下句式:(1)-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2)- Hello! I’m Mary.

- Hi, Mary! I’m Jim. Nice to meet you.

(3)what’s = what is I’m = I am name’s = name is

2.要求掌握以下词汇:(1)生词:name, clock, am, nice, meet, what, hello

(2)人称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I, you, my, your, his, her

(上述数词和部分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本应在第二和第三课时中出现,但可以在第一课时中非正式出现,给学生初步的印象,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Difficulties(难点):本课难点是大量的人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而学生在描述时容易混淆男名和女名,在运用代词时容易错用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Teaching steps(教学步骤)

1. Warming-up and revi sion(课堂热身和复习)

(1) Play the tape, enj oy the ABC song or Hello song, get the Ss to sing together.1

(2)Warm greetings to the students2

T: Hello! / Hi!

S: Hello! / Hi!

T: You are very beautiful/cool/…

S: Thank you.

2. Presentation(呈现新知识)

(1)T: Hello! My name is Lily. What’s your name? 3

S: (引导学生回答) My name is Tom.

T: It’s a good / nice name.4

I like your name.

[来源:Zxxk.Com]

教学设计说明

1.在课前放 一段学生熟悉的英文歌曲,渲染学习气氛。在轻快的音乐中学习,使学生更乐学。

2.跟学生热情地打招呼,赞美学生,尽快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 学生未能理解,可用汉语补充解释。

3.T重复两遍这两句话,然后板书my / your / what’s在黑板上,并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加重my/your的语音,突出这两个单词。

4.T要及时表达对学生名字的欣赏。

(2)T: Hi! I’m Lily. / My name’s Lily.5

S: (引导学生回答)Hi! Lily. I’m Alan.

T: Nice to meet you! 5

S: Nice to meet you!

(3)Practice the expressions on the blackboard. Tell the Ss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s=what is I’m=I am name’s=name is

3. Play a game. (show the Ss a bag with fruits and two boxes

full of English names)6

T: Look here. I have a lot of gifts for you. Come here and touch.

Try to say them in English, I’ll give you the gi ft and let you choose an English name first.

S: Yeah.

S1:(获得英文名后) My name’s…/ I’m…

S(全班): Nice to meet you!

S1: Nice to meet you!

4. Work o n 1a(完成P1-1a)

T: Now look at the pictures7 on P1. Listen and Read.

Try to say and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See how many words you know.

T: Look here. What’s this? Who knows?

(Reward the student if she / he knows the word,write som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o teach the Ss, such as clock…)

5.Work on 1b(完成P1-1b)

T: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out the right conversation,

and number them 1-3.8

(Point out the boxes where students will write a number for each conversation.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s only listen.

Then play a second time, Ss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Dialogue 1: A: Hello! I’m Mary.

B: Hi, Mary! I’m Jim.

Dialogue 2: A: What’s your name?

B: Alan.

Dialogue 3: A: My name’s Jenny.[来源:学科网ZXXK]

B: I’m Gina. Nice to meet you!

6.Work on 1c(完成P1-1c)

(1)Ask the S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1b with a partner.

Then use their own names to practice instead of the names given.9

(2)Encourage the Ss to leave their seats, move around and

greet other classmates.

5.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I’m / name’s,T板书这两个词。同时让学生学会初次见面说Nice to meet you. 并且彼此握握手,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礼节,在美国很普遍。新句型的出现需多遍重复,加深学生的印象。

6.有部分同学没有英文名字,为了便于后面的交流,通过有趣的游戏,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奖赏。也可以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得到选名字的机会。同时巩固前面的句型。

7. 把图上的东西在实物投影仪上放大,或者课前画一些简笔画。使图像更清晰、直观。[来源:学。科。网]

8.播放磁带, 训练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检测一下学生对新句型的掌握情况。如有需要,T可播放磁带两遍,播放之前,向学生讲清练习听力的步骤。听完检验答案后,有必要以大组为单位重复操练一下这三组句型。

9.在学生两人小组进行对话时,教师可在教室不同的位置走动,聆听同学们的对话,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纠正不正确的语音语调。

(3)Get some pairs to com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after they have practiced several times.

7.Follow up(进一步扩展)

(1)(Take out some photos of famous persons, such as athletes, film stars, singers and so on)

T: Well, I’d like to show you some pictures you are interested

in. Can you tell me what her / his name is?[来源:学.科.网]

What’s his / her name?

Her / His name is…10

T: Great. / Wonderful. / Good. / Right. / Well done.

(Write down their names on the blackboard to make the Ss rea d more easily and remember more English names .)

(2)T: I’m sure you’ll be famous like them one day. So first you need to make a calling card. 11

(Give each student an empty card for them to write their English names on one side and Chinese names on the other side, then hang them before their chests.)

8.Homework

Oral work:

(1) Listen to 1b, read and recite it. (听读背诵1b中的对话)

(2) Go on making up your dialogue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polish it. (继续和小组成员编对话。并完善对话。)

Written work:

(1) Copy the phrases in 1a twice.

(2) Write English names as many as possible in the exercises book.

10.引入his / her 的使用。T根据Ss的实际水平,尤其对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提升学习难度,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板书名字和这两句对话框架,以降低难度。

11. 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英文名字也深深留在学生脑海里。在课前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些水彩笔(四人小组准备一套即可)。告诉学生在新学期第一个月每节课必须挂着这个卡片。

篇2:My name's Gina.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My name's Gina.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Key words & phrases:

name,nice,to,meet,too,your,Ms

2.Key sentences:

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Gina.

Nice to meet you.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listen to and ask for names.

Teaching procedures and ways

Step Ⅰ Revision and lead-in

Free talk:

Show the students a few real things and ask them to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things in pairs.

eg:

A:What's this in English?

B:It's a ruler.

A:What color is it?

B:It's yellow.

A:How do you spell “yellow”?

Lead-in:

Greet students and make a self-introduction.

T:Good morning/afternoon,boys and girls!It's very nice to meet you here.I'm Fanliuyi,Li.You can call me Mr Fan,OK?Well,may I know your names?

S1:My name is Song Tao.Nice to see you,Mr Fan

S2:I'm Han Ting.Nice to meet you.

S3:And I'm Liu Fen.Glad to meet you.

T:Now you see.We are going to learn to greet people and ask for names today.

Step Ⅱ Self-studying and guiding 自学指导

Self-study guide 1:

Self-study the new words:name,nice,to,meet,too,your,Ms.

You can listen to tapes to help you pronounce them correctly or ask others for help.

Self-study guide 2:

Self-study 1a on Page 1 and try to understand it.

Questions for thinking:

I'm Cindy.=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indy.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your name?

-________.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room to watch and help the students study while the students are self-studying.Encourag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ir problems in self-studying both in pronunci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ime for questions:

Discuss the difficulties that most students have and explain the language points that most students can't understand.

Step II Check up 检查核对

Check up 1:

Words teaching:Ask a few students to read the new words and help them correct the mistakes in pronunciation if necessary.

Check up 2:

Greet a few students and see if they can respond correctly.

T:Good morning.My name is Mr Fan, Li.Nice to meet you.

S1:My name is…Nice to meet you,too.

Check up 3:

Check the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above.

T:So in order to introduce yourself,we can use:My name is…or I am…

Step Ⅲ Cooperative inquiry 合作探究

1.Listening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 (1-3).Play the recording.Then check the answers.

2.Practice in pairs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their partners and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

3.Chain work:

Ask students to work in groups.The first student asks the second student for his or her name.The second student answers the question and goes on to ask the third student for his or her name…

A:Hello,I'm Gina.What's your name?

B:My name is Bob.Nice to meet you.

A:Nice to meet you,too.

B:Hi,I am Bob.What's your name?

C:My name is…

Step IⅤ Practice 练习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What's ________ name?(you)

2.His ________ is Tony.(name)

3.Nice ________ you.(meet)

4.________ name is Gina.(I)

5.-________ is this?(what)

-It's a book.

Step V Test 测试

汉译英。

1.你叫什么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名字是吉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很高兴见到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戴尔。

StepVI Homework

Cppy words and expressions

篇3: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内容

Section B 2a-2c(教材P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词汇:in,library,ask,ask...for...,find,some,classroom,e-mail,at,call,lost,must

短语:ID card,computer game

句型:Is this your...?Are they yours? Is this yours?

能力目标:

会写应用文: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

情感目标:

告诉学生要好好保管自己的物品。

教学重点难点

学写寻物启事和招领启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一段与Lost相关的英文版小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17的内容。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投影播放一段小视频《Mr. Dinosaur is lost》,然后投影一张Mr. Dinosaur的图片,然后师生对话

T:What are these?

S1:They are dinosaurs.

T:Are these Pepe’s?

S2:No,they aren’t.They’re George’s.

...

(多媒体展示动画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2a

利用投影仪2a中的要求(Write the things you lose easily.)。

请一组学生依次说出一种自己经常丢失的物品。

再用投影仪依次放出一些相关的实物,然后师生对话:

T:What’s this?

S:It’s a(an)...

...

3.教学2b

(1)利用投影仪将书中2b的内容展示出来。

(2)教师领读P17的新单词,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轻读公示栏中的启事。

(3)分4小组就公示栏中的启事竞赛式齐读,翻译,并评分。教师在就学生所读的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4)让学生A说出所圈出的丢失物品。并在投影仪上核对答案。

(5)就启事中的重点词汇进行应用性指导。例如:Ask...for...的用法。

Some 的用法。Call 的用法。Lost与found的用法。

(6)就以上词汇做几道即时练习,分组评分。

4.教学2c

让学生对2b的内容充分了解后,利用投影仪将书中2c的内容呈现出来, 在小组内完成2c,并核对答案。

5.教师创设情境:巩固课堂

(1)如果你丢了书包又会怎样做呢?

S:可以写寻物启事。

T:如果我们写寻物启事,我们必须写丢失物品的名字,特征,丢失者的名字,联系方式,甚至可以配上物品的图片。

利用投影仪呈现出要用到的基本句型,

如:My name is...

I lost my ...

It’s...

I must find it.

My phone number ...

Call me at...

...

让学生B就以上情境写一份寻物启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

全班一起修改完善,总结。

(2)如果你捡到一个书包,怎样寻找它的主人呢?

S:写招领启事。

T:如果我们写招领启事。我们必须写捡到物品的名字,特征,捡到者的名字,联系方式,甚至可以配上物品的图片。

利用投影仪呈现出相关句型:

Is this your...?

Please call...

...

师生集体创作:招领启事。

6.师生集体小结

7.作业布置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写一份寻物或招领启事。

板书设计

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

Section B2a-2c

Lost:... Found:...

I lost my... Is this your...?

I must find it. My phone number...

Call me at... Call me.

篇4:Unit 3 This is my sister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第一课时 Section A 1a-2d

课型:听说课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重点词汇:sister,mother,father,parent,brother,friend, grandparent,those,are,these.

重点句型:This is my sister.

These are my brothers.

This is Lin Hai.

Is this your sister? No,it isn’t.

2、能力目标:1)学会介绍他人;

2)正确使用名词的复数形式以及相应的动词和代词的变化。

3、情感目标: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热爱家庭。

二、课前准备:

1、如果你处在7号位置上,你能写出你和其他家庭成 的关系吗?

(1)( 2)

(3) (4)

(5) (6)

2、通过预习你能写出下列单词的形式吗?

1)sister(复数) 2)brother(复数)

3)is(复数) 4)this(复数)

5)friends(单数) 6)those(单数)

7)that’s(完全形式) 8)family(复数)

3、通过预习,你能完成以下任务吗?考考你的观察力。

1)This (be)my sister.

2)Those (be)my brothers.

3)These are his (friend).

4)-Is this your sister?

-Yes, is.

5)-Those are my brothers, that’s my sister.

4、相信你对本课知识已经掌握,来检测一下吧,试试翻译出下列句子,考考你的运用能力。

1)这是他的弟弟. .

2)那是你的妈妈吗? ?

3)这些是我的钢笔. .

4)那些是她的橡皮。 .

5、通过充分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过程:

1、交流预习情况

1)交流课前准备中的情况;

2)讨论预习中遇到的疑问(学生相互解答,小组讨论或老师点拨)。

2、对比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WWW.Lspjy.cOm 原文地址www.lsp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2798)真知,你能说出下列两组句子的区别吗?

1)This is my friend. These are my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s this your book?

No,it isn’t.

Is this your sister? No,it is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验练习,学以致用

1)选择填空:

①These are

A.my picture B.his picture

C.her pictures D.you pictures

②Dad,my good friends,Mary and Jane.

A.she is B.that’s C.this is D.these are

③ my sister,Julia.

A.That B.she C.she’s D.That’s

④ is my brother,and name is Jeff Brown.

A.This,his B.This,her C.she,his D.He,his

⑤These my parents.That my brother.

A.is,are B.are,are C.are,is D.is,is

⑥-Is that your father?

-Yes, .

A.he is B.it is C.she is D.he’s

2)改写句子。

①That is my pencil.(改为复数句)

②This is her brother.(改为复数句)

③These are his parents(改为单数句)

④Is this your mother?(作肯定回答)

⑤He’s Dave.(改为否定句)

4、反馈小结:

1)互相检查并进行错误订正。

2)回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高:

就一幅画或一张照片向同学介绍你的家人和朋友。

篇5:《秋天》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

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秋天,我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

2、介绍作者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

诗歌是何其芳最喜爱运用的文学样式。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

①标注生字词,注音释义

②注意划分诗歌节奏

(1)注音

肥硕shuò   栖qī 息 乌桕jiù    梦寐mèi 清冽liè      枯涸h é   镰lián 刀 蟋蟀xī shuài   廖阔 liáo kuò

(2)释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

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

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2、学生听朗读录音,可轻声跟读,把握诗歌节奏,熟悉读歌内容。

提示:诗歌的朗读节奏有两种划分标准:按节拍划分和按意义划分。《秋天》可按意义标准划分朗读节奏。如: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3、全班有感情朗读诗歌

4、请男/女生朗读 (师生互评)

5、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文中描绘了几幅画,试着给它们取上整齐、漂亮的名字。(小组讨论合作)

明确: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气特征;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洌,这些都暗示了是在秋天。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由远及近的顺序,抒发了作者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请同学怀着热爱喜悦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三、作业

1、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或是把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绘画出来,展示给同学。

2、反复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第二课时

一、描绘秋天、感悟秋天                                                    1、学生朗读诗歌,渐入诗歌意境

2、请同学试着背诵诗歌

3、检查作业请同学出示图画,并结合讲解

请同学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自己喜欢一幅图画。

师生互评,教师引导总结,初步体味诗歌意境。

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人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南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可以感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渔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鸣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二、师生合作,品析语言

请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从内容与修辞手法等方面分析,师生补充互评)

要求:先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诗

说说喜欢的理由

如:

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

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

三、品味诗歌意境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

2、请同学(结合美句赏析和图画讲解)说说课文表现了什么意境?并结合课文说说依据。

教师补充总结:表现了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意境。

四、仿写歌词,歌唱秋天

诗歌诗歌,好的诗就是一首歌,这首诗让我想起了童年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教师把诗歌第一小节改成了歌词,作为范例: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就在丰收的农家里,

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

请同学小组合作就把这首诗的二、三节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词改写成一首秋天在哪里?并在小组内演唱。

五、背诵比赛

采用自背、全班齐背、分组背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激情。

六、作业

1、朗读诗歌,争取背诵。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作点评。

板书设计:

秋天

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绚丽多彩

乡村秋景图         霜晨归渔图       喜爱赞美

少女思恋图

邱小平

[《秋天》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篇6:《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贺丽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做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1.情感感染法和启发点拨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读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让爱住我家》)

刚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多温馨啊!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都做哪些事呢?

(请自告奋勇的同学介绍)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先生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播放CAI课件,学生对照课本听配乐课文朗诵)

二、听读感知

1.课文字词读音检测

课文中有些字词的读音有点特殊,大家能读吗?谁来读一读?

(播放CAI课件,鼓励学生大胆、大声读)

2.检查阅读效果

(CAI课件展示以下问题)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是什么时候?

c.散步的地点是哪儿?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明?

e.结果怎样?

三、研读探究

1.说说这一家四口人中,谁的权利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鼓励引导学生读文探究发现人物间的关系:)

“我”:听母亲的

母亲:听孙儿的

妻子:听“我”的

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点拨学生明了: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分歧因爱而统一,所以一家人在小路上散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一下?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对散步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哪个自然段,谁知道?

(几乎所有同学都应该会很快找到该自然段,所以鼓励同学们一块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读完这段话,不知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另外的学生回答问题)

4.点拨句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意。

(适时接过学生疑问的话茬,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5.文中一家四口散步,那一个最让你感动?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思维)

四、美点寻踪

1.圈出、划出最使你感动,你认为最美的词或句子,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本文语言美主要体现在美在写景、美在传情和美在句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2.适时点拨美在句式

哦,我发现这样的句子很有趣,还有哪些?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的感受。

3..作比《三代》

阅读课后短文《三代》,与课文相比,哪个更感人?说说你的理由。

(鼓励引导学生明确两篇文章主旨与情节的异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

五、拓展迁移

1.情感行动暗示

两篇短文都很感人。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CAI课件播放亲情漫画)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今天回去之后,同学们是不是应该为家长做点什么呢?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都好--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行动的,而且不止今天!

2.赠诗升华情感

老师送同学们一首诗,请看大屏幕

( CAI课件展示古诗《游子吟》,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吟诵;)

3.短句寄语理想

(CAI课件展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学生解释、鼓励其朗读理解 )

六、作业

最后,咱们看一下今天的作业

1.课堂作业:

(CAI课件展示:)

a照样子写句子

亲情是动人的诗歌,给人以发自内心的震撼。

亲情是          ,                    。

2.课后作业:

b.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抒写对亲情或生命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散步

莫怀戚

母亲    -----  “我” 妻子   -----    儿子

主题:表达了尊老爱幼、孝顺第一的家庭伦理思想。

[《散步》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篇7:社戏(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第 一 课时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

2、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层次。

重点和难点:学习本篇文章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读导语,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参考课下注释掌握本课生字词。)       走近鲁迅。(借助知识储备和练习册上的有关信息。)

2、自学检测:

字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怠慢  凫水    蕴藻     漂渺    棹    楫

背诵以下词语:

归省  行辈  惮  絮叨  撺掇  委实  依稀  宛转  漂渺  怠慢

速度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小组讨论:

理清思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 依据故事的发展,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教师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继续了解故事情节:

本文围绕着线索写了哪些事情?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哪些事情详写哪

些事情略写?(教师提示:快速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做记录)

三.展示反馈:

小组派代表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展示。

四.教师点拨:

1、文章安排详略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

2、文章前后两部分与中心情节的关系。

五.拓展提升:

《社戏》中“我们每天的事情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边沿上去钓虾……”一段颇有生活情趣,这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有异曲同工之妙。你有类似的有趣经历吗?请说一说并写一写。

学习内容:16、 社戏            第 二  课时

学习目标:1.把握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念的感情。

2.理解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提高分析人物的能力。

3.揣摩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运用词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重点和难点:学习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自学指导: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

想一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选择你喜欢的人物,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人物描写的句子。

2、自学检测:请用概括性的词语归纳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

语句说明。

二、小组合作:

1、本文哪些地方是景物描写?找出来多读一读。

2、 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三.展示反馈:

1、月下行船、月下归航在写景叙事上都非常精彩。月夜行船通过哪些所见所闻来烘托“我”的急迫心情的?月下归航中“我”的心情与去看戏时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主题:本文描写了                     表现了

3.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浓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

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山为什么说“踊跃”?)

回望戏台在灯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

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四.教师点拨;

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引导学生从感觉丰富、比喻精妙、

用词精当的角度品味。

五.拓展提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发现美,能以自己的真情去表现美,那么,我们就会生活在美的世界里,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的态度

[社戏(人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篇8:音标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

教学理念:

1、教学音标的目的不仅是认识48个音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音标的拼读来学习英语的能力,最后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拼读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只有反复多拼,才能达到熟练。

2、字母、音标、单词、句子“四结合”。音标教学不是孤立的,它可以结合与其相应的字母、单词或句子教学,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并且元音和辅音结合,培养学生简单拼读音标的英语能力以及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情感,让音标教学的目的更加突出。

3、音标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悦耳动听在元音,口齿清晰在辅音。

4、学生好动,就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学生好胜,就让学生在竞赛中练,加上简易的绕口令,既满足了学生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中,我尽量设计游戏、竞赛,让学生高兴地练。如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摘苹果”、“竞赛读句子”等学习活动,这样的设计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年龄特点的。

一、教学目标。

1、学习2个元音音素[ i: ]和 [i],和3个辅音音素[p]、[b]、[m],掌握正确的

发音方法。

2、训练学生通过2个元音和3个辅音组合进行简单拼读音标的能力,以及正确练读包含[i:]、[i]、[p]、[b]、[m]的词、短语、句子。

3、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字母和 [i:]、[i]、[p]、[b]、[m]这5个音标。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热情,以及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

二、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相关磁带、图片词卡、细线一条、一张白纸、26个字母

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以及相关卡片。

学生:“p、b、m、I”4个字母的卡片、以及[i:]、[i]、[p]、[b]、[m]的音标卡片。

三、教学过程。

1、复习热身。

A、师生日常交谈后,唱歌曲《ABC》

(复习26个英语字母的读音)

B、看谁反应快。教师任意出示26个英语字母卡片,学生读出字母的读音。

(为下面的音标教学做铺垫,学习音标后,形成对比,认识到字母与字母音素读音不同)。

2、新课呈示。

引入:(T: We have five new friends, today.)

A、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穿针引线音,边示范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线从左向右拉。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中部最高,嘴唇向两旁伸开,成扁平形。元音字母e及字母组合ee、ea、ie、ei可以读作[i:]。

2)学生模仿,比一比,谁的发音最佳,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B、教授[i]的发音。

1)教师示范[i]----微笑露酒窝音,边示范边将手掌张开放到头上向自己的方向挥动。同时,解说发音要领:[i]发音时,舌尖抵下齿,前舌后部最高,舌前部向硬颚抬起比[i:]低些,下颚稍下垂,舌前部也稍下降。

2)边做动作边模仿。

(学习音标如同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汉语拼音一样,有一个音与形的认识过程。课堂上,要求学生仔细听音、观察口形,认真模仿,但是课堂上模仿、拼读过程一长,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教学中,运用比一比的竞赛方法,以及结合动作学习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3)找一找。请学生们从26个英语字母中,找出哪些字母的发音包含[i:]。

(Bb、Cc、Dd、Ee、Gg、Pp、Tt、Vv)

解说[i:]是一个长元音,“:”是长音符号,比相应的短元音要长两倍以上。[i:]不是[i]的单纯加长。

C、教授[p]的发音。

1) 发[p]音。教师出示一张白纸,放在嘴前,示范发音,纸会颤动。要求学生注意:发[p]时,双唇紧闭,气流从口腔冲出,送气有力。[p]不响亮,单发[p]时,在远处几乎听不见。

2) 开火车比赛发音。(p---p---[p] [p] [p])

(运用“p---p---[p] [p] [p]”这样有节奏的练习发音,充满趣味性,学生学得会非常有兴趣)

3)简单拼读:[p]-[i:]==[pi:],教师示范后,学生模仿发音。要领:辅音轻,元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由[p]、[i:]的字母音标发音到[pi:]的简单拼读,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会有困难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起到正面的推动作用。)

D、教授[b]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和[p]相同,但[b]在词尾发得很轻,不如[p]送气有力。

2)个人读-------同桌互读。

3)出示图片词卡(ball)、bag、bed。教读:[b]---[b]===bag、[b]---[b]===bag、[b]---[b]===bed

(将音标与单词相结合,由点到面到训练,让学生练读[p]在单词中的读音,给学生灌输简单的拼读规律)

E、教授[m]的发音。

1)教师示范发音。要领:发音位置和[p]、[b]相同,发音比较响亮,应注意发[m]时双唇始终是紧闭的。

2)个人读--------男生女生读。

3)请你说出包含[m]的单词,给小组赢得小星。

(mum、mother、meet、miss、monkey、mouse、mouth、mike、)

(通过给小组加分的形式说出包含[m]的单词,学生不仅复习了已有的单词,而且让学生练习在不同的单词里[m]的发音,那么对[m]的感知更加深刻。)

3、音标巩固练习。

1)学生简单拼读。

出示小黑板:[pi:] [bi:] [mi:] [pi] [bi] [mi] [pi:p] [bi:p] [pi:m] [pib]

2)字母、音标对比游戏。

教师出示一些卡片,其中有小写字母p、b、m、I的卡片,有[p]、[b]、[m]、[i:]、[i]的音标卡片,以及一写其他字母或音标的卡片。教师说:show me the small letter p/b/m/I 。或说:show me [p]、[b]、[m]、[i:]、[i]。让学生出示相应的卡片。

(通过字母、音标对比游戏,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音标作音、形比较,直至掌握一些规律,学生逐渐明白“[ i]”表示音标,那么单词中有“i”这个字母,不代表它就发[i]的音,逐步学会见形知音的本领,这样的训练,也能为今后学生单词拼读、速记单词能力的培养作好铺垫。)

3)摘苹果。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挂满苹果的树挂图,每个苹果上写有一个单词,

如milk、meet、see、key、thin、big、pig、three、he、she等。再画两个篮子,分别贴上[i:]、[i]的音标,每小组派几名同学上前面来,把树上的苹果摘下来,将含有相同元音的单词放入相应的篮子里 ,最快最准确的小组赢得小星。

(对[i:]和[i]这两个长音和短音的学习做进一步的推进,让字母音标学习与单词相结合。将所有的单词选入正确的篮子里后,再让学生通过单词的朗读,训练学生发音的准确、到位。)

4)、朗读句子。(长条卡片出示)

1)I see a bee in the sea.

2)A big pig in the big ship.

(在教师示范并总结 [i:]、[i]的发音后,进行小组竞读比赛,看哪一组能正确朗读上面的句子,做到既正确又压韵,既流利又有感情 ,这样一来学习活动既锻炼了学生读对[p]、[b]、[i:]、[i]4个音标的使用技能,又体现学生探究与集体主义精神。)

4、拓展训练

绕口令。(小黑板出示)

He sees a ship .

She sees a sheep .

A ship and a sheep .

This is a ship .

That is a sheep.

(编顺口溜不仅可以使知识变得简单,生动、而且印象深刻,而且通过这样的训练,真正将音标教学与语音教学落到实处。)

5、字母、音标书写。

1)、要求学生正确书写“Bb、Ii、、Mm、Pp”这4个英语字母。

2)、正确书写“[i:]、[i]、[p]、[b]、[m]”这5个音标。

四、小作业。

课后和同学比比绕口令。

五、课后游戏推荐。

捞音标:参与人数不限。每人头上带音标卡片头饰,其中两个捞音标的同学面对面握住对方双手,并向上方抬起;其余人试图从两个捞音标同学中间穿过。捞音标的同学要问:what is your name?被捞的同学说:my name is [m]。。。。。。说对的就可以让他过去。

反思: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在学单词的时候,即使在课堂上读得滚瓜烂熟,下了课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背单词是学生们的一大难题,反复地背也记不住,就是背下了,也容易丢字母或错字母;有的学生为了能记住单词的音,就擅自用汉字标音。如:“ good morning狗的猫铃”,“ Thank you.三克油”, toothbrush兔子不拉屎”, bus爸死must妈死得”等等,闹出很多笑话;更有学生用类似汉语拼音的只有他们自己能懂的符号来给英语单词注音,书上记的密密麻麻。在读单词的时候,就根据自己标的符号来读。于是就有了千奇百怪的、“四不象”的发音。学生的这些做法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确发音。如果这种不标准的读音成了习惯,很难得纠正过来,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究其原因,是由于他们的语音知识贫乏,对音标知之较少,英语单词拼读识记只有靠死记硬背。在他们眼里,每个单词的字母都是毫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背记单词是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随着学习内容的不断增多,他们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这会大大地削弱他们的自信心,最后甚至造成不想学英语的严重后果。因此,我觉得,尽管难,在小学阶段教国际音标是有必要的。但是英语的基础音标有48个,集中在一起教学,不仅量大,而且枯燥无味,不能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学生学习音标的积极性。所以要潜移默化地、化整为零地进行教学,并且要经常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让学生熟练拼读单词,逐步地纠正学生的不良的拼读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读音规则拼读单词的能力,并且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旦学生学会了音标,从心理上觉得背记单词不是一件难事,就会激发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为他们掌握听、说、读、写的技能打好良好的基础。

篇9:Is this your pencil?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能够掌握常见物品的英文表达

能够询问教室物品或文具名称并找到物主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句型汇报活动结果

教学向导

语言目标 学习策略与思维技巧 重点词汇

运用this /that 的一般疑问句及其答句;What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及其简略回答。 以游戏的形式,做出推理与判断,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语言结构 语言功能 跨学科学习

Demonstratives this, that;

What questions;

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How do you spell pencil?

(Formulaic) 寻找物主 培养学生绘画和写作能力

主题词表

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Extensive words:

textbook; exercise-book; ball-pen; compass; sharpener; rubber; glue; color-pen; sticker; highlight; ball-point; scissors; chalk; file; blackboard; ink; set- square; paper; pamphlet; peg.

重点句型

(1)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主题思维图及任务型活动

课前准备

让学生收集并自学有关文具或教室物品的名词,并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教师事先应对学生常用的文具有所了解,同时收集部分同学的物品,对于不能出示实物的用具则应准备一些简图。让学生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物品的实物或图片,并为该它制作一个英文标签,即写出该物品的英文名称;教师也可根据将学生学习新词时感觉困难的词语,制作自己的标签,将其放入学生的物品中;同时为各小组准备好活动用的纸盒或袋子。

Task One: Lead in---Learning words.

教学目的:学习有关文具的英文表达方式

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新单词与新句型: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1. 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2. 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3. Is this/that her/his eraser? Yes, it is./ No, it isn’t.

4.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5.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出示实物或图片,问学生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导入Task One中新词。(pencil, pen, book, eraser, pencil-case, backpack, ruler, key, ID card, baseball, watch, game, ring, computer, notebook )板书目标词汇。

Step 2: 抽取学生中的文具由学生问,学生答;复习上一步所学单词。

Step 3: 从学生中收取一部分文具,引入句型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或Is that my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etc.

Task Two: Guessing game( Finding the owners)

教学目的:巩固目标词汇和Is this your pencil?

Yes, it is./No, it isn’t. etc.

复习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

How do you spell pen? P-E-N.

Step 1: 每位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物品放进一个袋子里。

Step 2: 教师与一位学生做示范。为接下来的Group work 作铺垫。需要用到的句型打在屏幕上。

Step 3: 学生开始做Group work。

Step 4: 展示各小组统计的结果,看哪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的物品的主人最多。

Task Three: Competition.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在一定语境下综合运用目标语的能力。

Step 1: 在小组内部将各自的文具汇集到一处。运用句型:This is my …….

Step 2: 交换小组成员。来自外组的同学负责寻找相关文具的主人。运用句型:Is this your……? Is this Jane’s ……?

Step 3: 完成下表并由Group Leader 进行汇报。

stationery

Owner sharpener Pencilcase eraser dictionary

Homework:

Write down a dialogue using the word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s.

Preview the content of the next period.

Blackboard writing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What’s this /that in English? It’s a/an……

How do you spell…?

Is this your/Tina’s backpack?

Yes, it is. / No, it isn’t. It’s his/Mary’s.

篇10:What color is it? 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

教学目标: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重难点:

1.-What’s that? -那是什么?

-It’s Z. -它是Z。

2.-What color is it? -它是什么颜色?

-It’s red. -它是红色。

教学过程

Step 1情景导入

以具体的实物进行师生问答互动。多问几种物品。(2分钟)(见多媒体)

eg:-What’s this?

-It’s a ruler.

-Spell it, please.

-R-U-L-E-R.

-What color is it? -It’s green.

Step 2完成教材3a-3d 的任务

1.看3a图中的物品,听录音,为这些物品涂色。(3分钟)

2.看3a图中的物品及3b的句子,再听一遍录音,完成句子。然后,大声朗读这些句子。(2分钟)

3.看3c的表格,听录音,完成表格。然后再听一遍,检查答案。(2分钟)

4.大声朗读3d的对话,用3a-3c中的物品编对话,两人一组进行练习,然后让几组同学上台表演。(4分钟)

Step 3完成教材4a-4d 的任务

1.认真观察4a中的键盘,找出字母A到Z,并在每个大写字母旁写出对应的小写字母。然后大声朗读。(2分钟)

2.看4b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然后分组唱字母歌比赛。(4分钟)

3.读一读4c表中的字母和单词,老师总结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然后听录音并跟读。(3分钟)

4.看4d中的字母歌,读一读,听录音,跟着唱直到学会为止。读记5个元音字母的主要发音。(2分钟)

Step 4环节说明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颜色的单词以及如何询问物体的颜色的句型。也掌握了元音字母a, e , i, o,u的两种基本发音。还学会了英语歌曲。

小结训练:(2分钟)(见多媒体)

1.-那是什么?

-What’s that ?

-它是一把钥匙。

-It’s a key.

-它是什么颜色?

-What color is it ?

-它是黄色。

-It’s yellow.

Step5 Homework

记住第三单元的单词,抄写5遍,掌握

篇11:《金色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3、学习诗歌 借用具体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

重点:通过朗读在简单清新的语言中感悟至爱亲情

难点:借具体意象表达感情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激 情导入】课前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同学们,我想大家大都是歌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吟诵 着《游子吟》长大的,今天当我们翻到母爱这一页的时候,让我们再次深情背诵孟郊的《游子吟》(背诵)。是啊!母爱是世间最纯洁最真挚的的感情,它如山间的一泓清泉,是那样清澈明亮,在我们身边淙淙流淌,在世界文学史上淙淙流淌。然而,我觉得已经长大的我们,不仅仅应该享受母爱,更应该懂得怎样热爱母亲,今天就让学习印度文学巨匠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倾听他对母亲真倾诉?

首先让我们走近文学巨匠泰戈尔,了解金色花。

【我朗读,我感悟】:

金色花是美丽而神圣的,泰戈尔笔下的《金色花》比它更美丽更圣洁,下面让我们朗读这首美丽的散文诗,感悟泰戈尔对母亲的深情。

1、自由朗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用“△”标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用“?”号标出。

2、听录音

一边正音一边揣摩诗歌的感情以及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作好学习朗读准备。

3、自由的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提示)注意:一首好诗,往往就如一首悠扬的乐曲,比如本文的三个“当你”和“我便 要”便如一首歌曲每段的起始句一样,唱响了诗歌的主旋律,所以读的时候尤其注意重读与停顿。

4、指名朗读(配乐)、评价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以上朗读,你能读出以下内容吗?请用以下句式回答。

我读出了一个(调皮淘气、天真纯洁、活泼可爱)的孩子。你看(你听)……

朗读指导:找出能表现儿童调皮淘气的 词语,重读,明确语调:儿童特有的调皮,

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的妈妈,你看(你听)……

我读出了一份 (真挚、纯洁的热爱妈妈,依恋妈妈的)感情。

朗读指导;明确语气:舒缓、深情;语速:中速。朗读的时候可以想象成这是自己对母亲的深情倾诉。

诗歌抒发感情时往往借助具体的事 物(意象),这首诗歌也是一样,主要借助了什么具体事物呢?(明确:诗中我就是那朵金色花,那朵金色花就是我,这在写法上叫以物喻人,金色花这种具体的事物在诗中叫意象。)

诗中我变成金色花后是靠一种什么方式来表现对妈妈的爱和依恋的呢?)嬉戏?

泰戈尔多才多艺,不但擅长作诗,还擅长作曲和绘画,他所写的三次嬉戏,就像三幅图画,而且是三幅优美的 图画,请挑出你喜欢的一幅,深情朗读并简要说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

【我质疑、我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科学表明:好奇与疑问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现在请同学们提出你的疑问,开始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吧!

归纳问题如下: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读到的地方。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用金色花表现了母子之爱 的美好与圣洁

2、我为什么一直不告诉妈妈,不让妈妈知道我所干的事?

孩子觉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这样会给妈妈带来惊喜,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给妈妈带来快乐……所以他只是撒娇,总是瞒着妈妈。

3、为什么妈妈读的书是《罗摩衍那》而不是别的书?

《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相媲美。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 思想 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

从内容上看,作品也是表现了家庭的天伦之爱,

【我倾诉、我创作】

但丁说:“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就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

妈妈,假如我变成了……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赶快写出来吧。

同学们,我不想再说母爱似海深像山高,但已作为妈妈的我现在懂得了,母亲们常常把心掰成两半,把一半留在自己的躯体里,另一半贴在我们的身上,随时感受着我们的冷暖,就像歌词里的“欢乐着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孩子们,把我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读给妈妈听吧!哪怕只给母亲的心灵增添一丝温暖、一丝欣慰,也不枉母亲养了我们十来年,也 告诉母亲我们懂事了,也见证我们也有一颗赤子之心。

请欣赏:《告别》

布置作业:

1、背诵《金色花》 并用学习《金色花》的方法学习《?》。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新月集》。

3、课外收集歌颂母爱的诗歌和名言。

板书设计:      金色花

惜缘

[《金色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2:《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鉴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感悟母爱,领悟母子深情,尝试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

2、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

三、教学流程:

1、视频导课--诵读悟 诗--创造形象

2、读诗--悟诗--写诗--献诗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深情歌唱引“金花”

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观看。(酝酿感情,趁学生沉浸其中,教师导课)有一种爱 , 一生一世不求回报, 那便是母 爱! 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去爱,那便是母亲!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名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关于母爱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

二、原汁原味读“金花”

(一).泰戈尔简介:(以学生介绍为主)

印度的“诗圣”,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19《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小说《还债》 ,散文《中国的谈话》。

(二)美读﹝学会朗读,感知 内容﹞

1、学生裸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确,读流利。

2、多媒体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做到会读、会写、知意、会用。)

3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学生照样子说话,感知课文内容。

句式: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 。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过渡:孩子,贪玩、淘气又可爱;母亲,焦急、生气又嗔怒。让我们在精彩生动的朗读中感悟这种至情真爱。

三、精彩纷呈说“金花”

(一)多媒体播放《金色花》视频朗读。

1.学生听读,感悟、体 会,学会有感情地读。

2.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教师指明学生有感情地读。(师指导读的不好的学生;让读的好的学生做示范领读。)

句子: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   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4)“我不告诉你,妈妈。”

3、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问题。

问题:(1)散文诗中的孩子是以什么方式来表达出对母亲的爱的?

(2)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过渡:

四掩卷沉思悟“金花”

1.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营  造氛围,渲染感情。学生置身环境,大声朗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出示问题2、3,学生思考。

2.“我”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爱?怎样表现的?

3.“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 愿让妈妈知道?

指明程度各异的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指导。

过度: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 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五、至情表白写“金花”

1.多媒体出示一下内容: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有了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来!孩子,照样子,拿起笔述说对妈妈的爱意。

示例1: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

漪,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

示例2:   假如我是一片云

当妈妈在田间劳作时

我会飘到他的头顶

为她遮挡如火的骄阳

当妈妈流下汗珠时

我会洒下蒙蒙细雨

为妈妈送上 一阵清爽

2.学生思考,写诗句,表达对妈妈的深情。

学生佳句欣赏: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 ,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 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挡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条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妈妈工作累时,让妈妈来到我身边,听我唱一支欢快的歌曲,抖落满身的疲惫 ;我要在妈妈口渴时,让妈妈品尝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变得容光焕发!

小结:

无论对谁来说,母亲都是灵魂的故乡,生命的绿洲,不管我们能走多远,划不出的永远是母亲的海洋。为了她的儿女,母亲的操劳是毫无代价而言的,让我们也拥有一颗孝心 ,来回报那份无私的母爱。

1.教师出示诗歌,学生齐读。

六、感恩母亲献“金花”  作业

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板书:

爱           母   子   情  深              爱

读诗

是        捉迷藏←-金色花-→散香气       是               ↓

↑                                      悟诗

相                  投影子                 无               ↓

写诗

互               名言、佳句、诗歌          声               ↓

献诗

的                                         的

惜缘

[《金色花》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3:《咏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

一、导入       《世说新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就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考的结果。树在路边,如果李子甜早就让大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的果子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也是苦的,这是其二。这里可以看出王戎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新课学习  (一)学习《咏雪》。

(二)  1.一读课文:  听录音,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抽读词语和部分句子,再齐声朗读。

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温馨、融洽、欢快、轻松   ②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

1、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  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

③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5.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的看法如何?  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6.归纳主题: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7、读课文能背诵:

三、拓展思维:      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咏雪的名句吗?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陶灿灿

[《咏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4:《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毛陈中学  殷霞

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写景方法:①抓住江南春天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

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           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扫清字词障碍。

2、理清课文写景的层次。

二、导入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春》,领略大好春光。

三、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     人、学者、民主战士。19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     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2、扫清字词障碍。

水涨zhǎng起来    散sàn在草丛     鸟巢cháo     撑chēng伞     应yìng和hè  酝yùn酿niàng 披着蓑suō    薄báo烟  黄晕yùn     抖擞sǒu     嘹liáo亮      赶趟tàng儿    宛wǎn转

3、听录音朗读,体会感情。

4、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用喜爱、欢欣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5、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部分(1-1): 盼春

第二部分(2-7): 绘春

第三部分(8-10):赞春

四、研究课文:

1、第一部分--盼春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①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

②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写它的脚步,把春天拟人化,           让人倍感亲切。

五、练习巩固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酝酿(    )  胳膊(     ) 抖擞(     )  应和(    ) 支撑(     )

摇曳(    ) 宛转(     )  傍晚(     )   抚摸(    )  嘹亮(    )

2、填空。 ⑴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      )、(      )、(       )、(       )、(       )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六、课堂拓展:搜集有关春天的俗语、成语、歌曲、诗词等。

七、作业:1、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德育渗透:欣赏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课前预习:1、背诵课文;2、就课文不理解之处之意

二、新课学习

1、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2、第二部分:绘春

(1)齐读第2段,思考:

①春天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了一句话对春回大地做了概括,学生读“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②总写春回大地后,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

点拨:“山”、“水”、“太阳”,运用拟人,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也表现了作者急切而喜悦的心情。

③盼望在文中一连出现两次,可否删掉一个?

不能,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人们盼春的心情急切。(盼春之切)

④第一段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3、朗读“春草图”,思考:

(1)质疑:作者抓住了春草的哪些特点?

点拨:嫩、绿、多、软

(2)质疑:“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点拨:“钻”“偷偷地”用得好,运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偷偷”体现了人们在不经意间才发现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赋予小草感情的意识,使小草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钻”字写出了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小草生命力的顽强。

(3)质疑:“嫩嫩的,绿绿的”是修饰小草的,按正常的语序应该放在“小草”前,作者却将其放在句末,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点拨: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强调春草嫩绿的特点。(突出了是春天的作用使小草充满了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4)质疑:写春草为什么又写人的活动?

点拨:既写春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欢乐,又从侧面烘托春草的嫩绿可爱。

小结:作者眼中的春草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我们可以用一句诗句来形容: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

4、朗读“春花图”,思考:

(1)质疑: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春花的?

归纳:①“你不让我,……赶趟儿。”写花朵多;(花态)

②“红的像火,……像雪。”写花色艳;

③“花里带着甜味儿”写花味甜;

④“闭了眼,……梨儿”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⑤“花下……飞来飞去”写蜂闹蝶舞,从侧面烘托春花的繁密,香味浓郁;

⑥“野花遍地是”写野花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野花多,而且色彩亮丽;

(2)质疑: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归纳:①“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运用拟人,生动写出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②“红的像火,……学”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花色艳(不仅使色彩更鲜明,也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③“散在……眨的”运用比喻、拟人,写出野花多,色彩亮丽(不仅写出野花的繁多,而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野花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明丽色彩和春风吹拂下轻轻摆动的可爱情态。)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飞”好不好?

明确:不好。“闹”,不仅写出了声音,而且写出了情态、动作,渲染了喧闹的热闹景象,从侧面体现春花的繁茂、鲜艳、甜香)如果用“ 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所以,作者用“闹、飞”衬托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4) 作者写“春花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树上繁花-树中昆虫-树下野花   按从上到下,从高到低的顺序来写

小结:春花图犹如朱熹笔下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反馈练习】

阅读课文第1-4段,回答完成下列问题:

1、第①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第④段写的是“春花图”,写蜂蝶的多的用意是什么?

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改成“长”行吗?为什么?(2分)

答:

4、“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写这些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是(    )

A、草地有人在活动,所以要写。       B、说明人们在春天到来时心情很愉快

C、是间接写草地,突出草的嫩绿可爱   D、写了草,又写人,构成一个画面

5、选文的第③段写的是“春草图”,其中写春草“质地”的词语是        ;写春草“色泽”的词语是           ,写春草旺盛长势的句子是                                  。(3分)

6、“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 (2分)?

答:

四:课堂拓展: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五、课堂小结;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构思巧妙

六、作业:参照“春花图”,选取某个季节里的一个景物进行生动描绘。

德育渗透:欣赏春的美景,感受作者内心积极向上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听写生字词

二、研习新课。

1、朗读“春风图”,思考:

(1)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些感觉写出春风的什么特征?

明确: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温柔。

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空气里酝酿”从嗅觉写出了春风特有的芳香。

③“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成天嘹亮地响着”从视觉、听觉写出春风的和悦。

(2)思考:“春风图”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归纳:①“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引用、借代,写出春风的温暖。

②“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比喻、拟人。写出春风的温柔。(抚摸带给人们温暖亲切慈爱的感觉,形象地写出春的温柔以及带给人们的幸福的感觉)。

③“鸟儿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运用拟人,写出鸟儿迎春的欢悦。

2.学习 “春雨图”

(1)讨论:“春雨图”是如何抓住春雨的特征来写的?

明确: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春雨的经常。

②“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写出春雨的细密、绵长。

③“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传神地写出春雨轻盈的特点。

④“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侧面描写,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正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讨论:“春雨图”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明确:从静景到动态,从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烘托气氛,渲染春雨沐浴的温馨)

(3)讨论:春雨图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①“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排比,写出春雨多、细、密的特征。

②“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用拟人烘托出乡村的安静而和平。

3、学习“迎春图”:

(1)学生轻声齐读这一段,体会感情。

(2)体会语言。

①“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表示的意思。

明确:“城里乡下”说范围的广阔,“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老老小小’言年龄之 全。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有什么含义?

明确:写春天激励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造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感情。

4、研读课文第三部分--赞春

①思考:这三个比喻句抓住了春天的什么特征?

明确:“刚落地的娃娃”表现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的希望;“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 令人喜爱;“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板书:新、力、美)

②思考:这三个比喻句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从“娃娃”写到“小姑娘”再写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成长的进程,排列有序,不能颠倒。

三、【反馈练习】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着,人家屋顶上全   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    着。

1、文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是(  )

A.织 脑 罩 静默  B.飞 恼 盖 沉默 C.织 恼 笼 静默  D.飞 恼 飘 静默

2、“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中“安静”的含义是:          。(春雨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暗示了人们在雨夜的心情)) 文中的“薄烟”指是指:         。(炊烟和雨雾) 这段文字既写描写了春雨的特点又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色。春雨的特点:      。

3、描写景物的顺序是:      。(由近及远)

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适当词语,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书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须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       、        、隆冬火炉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     ,是生命的落着处。

三、总结全文

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抓住春景的持点,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四、课堂拓展:你还能用别的比喻赞美春天吗?

五、作业:寻找春天,仿照本文写景之法描绘家乡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德育渗透:教育学生把握美好时光,播撒好人生的种子。

板书设计:     春

(一)盼春

总括轮廓

春草图(草报春)偷偷、钻、嫩、绿→生机勃勃

春花图(花争春)闹、飞、开满、遍地→可爱调皮→有动有静 有声有色有味

(二)绘春  微观描绘 春风图(风唱春)触、听、嗅无形无味→有声有色                                                                              有情有感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   “美”(活泼生动) “新”(旺盛的生命力)

“力”(健壮有力)

殷霞

[《春》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篇15: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学习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预习形成】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收敛(   ) 颤动(    ) 聒噪(    )  宽恕(    )

2、解释词义。

卑微:

一丝不苟:

聒聒: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____。______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____的话,在每一个小点____又有着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

A.精巧  回旋  观察  周围

B.精致  回转  观看  周围

C.精致  回旋  观察  周围

D.精巧  回转  观察  周边

4、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   )

②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

③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     )

5、查阅资料,看蝉的幼虫到底可以活多少年;摘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话写在下面,并背诵。

【合作展示】

一、感情朗读

记得有这么一段话:“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是的,活着就要活得精彩有意义。

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语句,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

二、研读与欣赏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a、作者开始对蝉是怎样一种态度?由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后来对蝉又是怎样一种态度?这从文中哪处可以看出? 是课文哪里一句话转变了作者的态度?可以找出来并说说对它的理解。

b、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三、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a、《蝉》中的想起秋风颜色,“秋风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b、《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c、《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四、拓展延伸

a、“奇文共欣赏”,请推荐给同学小思和席慕蓉的另外几篇诗文,作为大家的课外阅读。

b、“时光荏苒,珍惜生命”。既然我们知道时光荏苒,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十载,如流星划过时空那样短暂,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生命。它虽然短暂,但是我们要让它像流星一样,发出夺目灿烂的光辉。学了这两篇短文之后,相信你的心也有所感动,怎样才能珍惜生命,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有意义,变得光彩夺目呢?

五、学以致用

小思和席慕蓉分别从夏天聒噪的蝉、海边小小贝壳这些细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她们对物的观察、描摹都很细致入微。当我们品读着这样优美文章的时候,感动像傍晚的潮汐,慢慢涌来。

这种由一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的写作方法你不妨也试试,做一个有心人,生活处处有语文!

【检测反馈】

一、课内阅读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 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壳来做钱币?(限15字之内回答)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20字以内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不超过2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二、课外阅读

向生命鞠躬

⑴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

⑵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yì,割)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稀拉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置身在这空旷寂寥的山上,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原始的静谧和苍凉。

⑶  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我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地活着的蚂蚱。

⑷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得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速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这只周身呈土褐色的蚂蚱因惊惧和愤怒而拼命挣扎,两条后腿有力地蹬着。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的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色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

⑸   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的,是害虫。”

⑹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新鲜的。

⑺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⑻   我扭头看去,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知去向,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跑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走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遇难者重又穿回草秆,这次,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

⑼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___a___随着儿子手的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____b______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___c___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___d____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而已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⑽  我张大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这悲壮逃生的蚂蚱强烈震憾。我相信我正在目睹着一个奇迹,一个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到的生命的奇迹。当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这一定是精疲力竭了。生命所赋予它的最后一点儿力量,就是让它挣脱束缚,获得自由,然后无疑地,它将慢慢死去。

⑾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再没有动。我抬头一看,原来他早和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撼。

⑿  我慢慢地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⒀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⒁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

⒂  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    )  静谧(    )  蹑手蹑脚(    )  震撼(    )

2、第②段是一段景物描写,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身受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一句是从第⑼段中抽出来的,它恰当的还原位置是在___________。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4、文中第⑺段,儿子曾急切地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中,儿子却又连忙喊:“别,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 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第⑽段画线句,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正“目睹着一个奇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蚂蚱的一举一动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短文两篇(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相关文章:

1.How was your weekend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2.Unit 9 Saving the earth(人教版高二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3.unit 9 saving the earth(人教版高二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4.英语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5.新人教版英语七年级教学设计

6.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教学设计

7.高考复习一人教版高二unit 9语言点(人教版高二英语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8.Unit 17New words(人教版高二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9.高二英语Unit 18(全)(人教版高二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10.高一unit 21说课稿(人教版高一英语下册教案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Unit 9 How was your weekend?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英语七年级).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