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校园》教案
“古典风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设计校园》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设计校园》教案,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设计校园》教案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106页、10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更加理解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
2.通过让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3.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生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设计出自己喜欢的校园。
教学准备
教学或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
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规律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板书八个方位
电脑展示某校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
师: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
师: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你们想不想也自己设计校园呢?今天我们就自己来设计校园。(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说说每人调查的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哪些设施。
2.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的情况。(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
3.小组讨论: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
4.集体反馈:请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
(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
(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
(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
(4)你还有哪些设想?
2.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3.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
4.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让同学们去参观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
板书设计:
设 计 校 园
北
北
西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东南
南
篇2:校园交响诗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来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汲、琅、恬、袅、婷、蕾、吮”7个要求会认的字和“汲、恬、瓣、砌、硕”6个会写的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芭蕾、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袅袅婷婷、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启发想象,拓展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职员工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课件准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播放交响乐《命运交响曲》,激发兴趣。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简介什么是交响曲和交响诗。交响曲一般是由四个乐章组成,而只有一个乐章的就被称为交响诗。交响诗的创作往往是根据某一著名的文学作品进行构思和想象,并通过音乐加以体现,即用音乐的手法来解释或表达诗人、文学家或哲学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书:“交响诗”)
(二)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由音乐中的交响诗联想到了文学作品,创作了这首--“校园交响诗”。(板书:“校园”)
(三)齐读课题。
(四)引导生就课题谈谈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以音乐引题,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联,在音乐的熏陶之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诗情。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检查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1、指名读、分组读、齐读词语。
2、教师相机正音。
3、指导写字“储、瓣、砌”。
⑴感受“左中右”结构的字,讨论如何写得漂亮。
⑵教师范写“瓣”,学生写3个字。
4、指导学生把感情带入词语中,读出词语所要表达的情感。(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语,落实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时间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走进词语的内涵之中,进行联想,读出词语的意境美。】
三、再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一)自由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1、思考: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2、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
(二)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情况。
1、诗中选取哪些富有特色的场景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取了5个场景“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来进行描绘。)
2、交流:摘取了哪些优美词句?
(A、“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书写沙沙。”B、“像金色的小蜜蜂……储积着蜜。”C、“花丛树下……鸟儿倾心地鸣啭。”D、“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深情祝愿似欲随它飞去。”E、晶莹的水喷洒变幻……水上芭蕾。……)
⑴通过有滋有味地赏读优美词句,让学生感受语言上遣词造句的优美。
⑵谈感受:读了这些优美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引导学生感受“诗化”的语言。)
⑶初步了解散文诗的语言特点。
⑷指导学生读出“诗”的美。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走进美丽的文字当中,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感受文章的清新优美。例如:感受排比句式的排列美;想象中的意境美……】
(三)分组读全文,回归整体。
四、置留作业,小结。
(一)选取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尝试进行背诵。
(二)抄写词语“汲取、恬静、硕果累累”。
(三)抄写课文中形象优美的语句,多读读。
后记:
-------------------------------------------------------------------------------------------------------------------------------------------------------------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课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着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水上芭蕾”(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选择词语说话,“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
(三)听写词语:“汲取、恬静、储积、花瓣、丰硕”
二、学习课文,体悟情感。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1、组内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2、全班交流读书感悟,集体品读。
【指导用读读、议议等方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赏析例选诗节,体会意境,感情朗读。】
3、根据学生自主提出的主题,选择两个主题进行指导学习。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4、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5、小结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方法进行阅读。
【重在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大胆自主地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大胆表达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将这种方式有序地延伸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去。】
(三)回顾全诗,整体感受散文诗。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相机介绍散文诗,学生加深对散文诗的认识。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配乐朗诵散文诗。
师: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三、读写结合。
(一)再读课文,做批注加深感悟。
1、运用前面的阅读方法再读课文,做做摘录笔记及批注,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2、欣赏课件《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启发想象谈话: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让你联想到什么?指导学生可仿写一个片段。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尝试仿写片段,达到读写结合,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四、置留作业。
(一)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二)有感情地配乐朗读全文。
(三)仿照课例,选取一处场景,围绕一个主题,以组诗的形式,尝试创作一首《______的交响诗》。
板书设计:
27 校园交响诗
蜂巢--蜜蜂--储积花蜜(积累知识)
鸟岛--鸟儿--共享欢乐(生机勃勃的生活)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真切思念(师生情深) 感恩之心
喷泉--花匠--忘我劳动(永存我们心中)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输送营养(根的事业)
后记:
-------------------------------------------------------------------------------------------------------------------------------------------------------------
[校园交响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3:校园交响诗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散文。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养哺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交响诗”是指只有一个乐章的交响曲,常取材于富有诗意的文学作品,是标题音乐的一种。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富有诗意的,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写得。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角度,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选编本文的目的:通过学习使即将结束小学生活的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热爱、感激之情,从而不辜负他们对自己的辛勤培养与殷切期望;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时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7个会认字和6个会写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花瓣、砌砖、丰硕、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等词语。
三、教学建议
关于“理解感悟”
本文从课题到小标题到课文中的许多语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但是,课文内容所描写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因此很容易理解。在教学中重点应该放在“朗读--感悟”上,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进入角色,和文章的作者、文中的“我们”一起融入美好的校园生活,回顾、享受在童年的校园生活中的快乐、甜蜜,领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的关爱,汲取的营养;懂得学校、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和无限希望。同时提供朗读、背诵,很好的体味并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教学设计
(一)导语
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她给你留下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校园交响诗”,我想,这篇文章一定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表达了我们对母校,对老师的共同心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边朗读课文,边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3、思考课后第2题。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讨论交流:
1、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比喻了什么?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蜂巢:把教室比作蜂巢,把排列的桌椅比作一格一格的蜂房,把学生比作一只只金色的小蜜蜂。
鸟岛:课间里欢快的场面如同一个鸟岛。在这个欢乐的“岛”上,鸣奏着课间美的交响曲。此时的校园里,有静有动,有歌有舞;有海潮般的喧哗,有鸟儿般的婉转的鸣叫。这时的校园是世界上最阳光、最欢乐、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这里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花瓣:既可以理解为老师--辛勤的园丁,他们培育的一朵朵鲜花,他们寄来的“花瓣”是一颗颗赤诚的心,一声声深情地祝愿,表达学生虽老师的深情;也可以理解为这些“花瓣”聚成一朵朵鲜花,开在老师心中,表达了老师在自己学生的祝福中得到了汇报,心中感到无比幸福。
喷泉:这部分写得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音符--已故的老校工。他种的“绚丽多彩的花”,“顶着烈日”修建的水池、喷泉,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喷泉象征着老校工为了我们营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不辞辛苦,忘我劳动的精神,这精神就像这依然醒着的喷泉一样,永存在我们心中。
树根:我们的老师--树根从事的是最值得赞美的“根的事业”,他们是最具默默奉献精神的人。
2、谈谈你对课题“校园交响诗“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你认为描写最生动的句段。
(四)拓展
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学校,离开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大家心中一定有许多话要说,尤其是读了这篇课文,你们的感触一定颇多,就让我们一起来畅谈自己的感谢吧!
(五)巩固复习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的情况。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大家互相听,并给以纠正。
五、参考资料
词语解释
汲取:吸取。
恬静:安静、宁静。
丰硕:(果实)又多又大(多用于抽象事物)。
硕果累累:打的果实接连成串。
袅袅婷婷:形容女子走路体态轻盈优美。
婀娜:(姿态)柔软而美好。
[校园交响诗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美化校园》教案教学设计
《美化校园》教案教学设计
美化校园
教学目标:
1、选定工具的使用;
2、剪裁工具的使用;
3、图形的选择与移动;
4、图形的缩放。
教学难点:图形的移动和缩放。
教学准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辅助网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出示上课的教学作业,提示,我们在上课的基础上如何来美化我们的校园。
生:提出各种方案。引出课题。
二、教学辅导。
1、提出自学的概念,今天的课要求自主学习。
2、怎么去学?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介绍学习的方法。
3、教师引出自主学习的方法。看书学习和网页浏览参考。
4、介绍网页的设计思路和使用方法。
(1) 网页的设计思路:希望学生按按钮的顺序去逐步操作。
(2) 如何把网页上的图片复制到画图上。
(3) 操作过程中的`网页和画图之间的任务切换。
(4) 频的操作。
5、学生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 可以离开座位指导或请教同学。(规定班干部或电脑好的同学作为指导)
(2)在学生基本完成后全体离开座位看看别的同学可以给予你什么灵感或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然后加以改进。
(3)教师巡回指导。
6、教学反馈。
选取学生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6、总结。
篇5:校园绿化设计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校园绿化设计六年级综合实践教案
教学目标1.尝试校园绿化设计,学习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植物的知识。
2.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爱护生物和热爱学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竞争意识。
创新点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准备校园现有绿化状况及有关常见花卉、林木、草皮等知识。
学生准备组织设计的校园绿化方案及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激情导入教师:前不久,我们调查了校园里的生物种类。在调查的过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想要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丽。上一节课,我们开始了校园绿化的设计活动,从全班十四个小组十五个方案中选出五个方案参加今天的决赛。今天,我们将从这五个方案中,再评选出最经济、最合理、最美观、最实用的最佳设计方案。这个最佳方案将被投入到校长信箱中,如果方案被采纳,那么,你们小组的名字将永载大连市八十中学的史册。你们准备好了吗?有没有信心?
学生:产生表现欲,跃跃欲试。
教师:今天的评委就是在座的每一位。也就是说当有小组同学发言时,你应当适当作记录,记录下该组设计的优缺点以及特点和创新点。最后评出最佳设计方案。
二、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设计方案按照小组顺序进行。
第三小组:两个同学展示模型,一个同学介绍。
大家好!我们组是从美化、整洁这两方面来设计的。
在校门口操场的一块空地上种上榆树。因为榆树可以净化空气,挡住风沙。如果再出现那样的沙尘暴,我们就不用害怕了。而且还可以使校园更整洁,榆树也很容易养。
在绿地里种上柳树,因为它迎风飘扬,非常美丽。
我们组准备在西南方建造一座凉亭。周围围上水池,再建立一座桥,方便同学们出入。
现在,城市的噪音污染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我们要在学校正门附近种上珊瑚树。因为它可以吸收噪音从而使噪音减少。
教师:这一组在设计中考虑到噪音污染和沙尘暴,而且制作的模型非常漂亮,让我们用鼓掌给予鼓励!
第五小组:展示设计图纸我们组的客观条件没有前一组好,但我们相信我们组一定会取得胜利!
我们组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学校周围栽上松树,但不是像图中画的,而是栽成圆柱形。这样既有欧式风格,又有着十分充分的教育意义,毕竟松树给人带来的是坚强的感觉。
其次,另一条绿化需求是要在进门处的右边栽一个花坛,中间种上菊花。它的色彩多样,给人一种心情舒畅之感。
第三把双杠区与单杠区移到一处(移到原单杠区)并往前提。在原址建造一个动物园,里面饲养小狗、松鼠、鸭子、兔子等小动物,但每个种类数量可以少。这样可以成立一个动物小组,让爱动物的同学有机会发挥特长。
第四要在操场的左上角栽上果树和种菜。这样一来,同学们可以在学校感受丰收的喜悦。
第五,在工厂的原址建造一个羽毛球与乒乓球场,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生活。
第六,食堂的外表与教学楼很不相配,我们组准备用瓷砖重新装修,而且还方便清扫。
这就是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希望大家能投我们一票!
教师:这一组的设计考虑得很全面,但能不能实现有待于我们探讨。
第六小组:展示设计图纸这是我们组的设计方案,希望大家满意。下面,我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大家做一介绍。
我们组首先将两个大门改成拱形,在门旁种上牵牛花和爬山虎,把大门装饰得更美观,更自然化。
在大门的两旁建设两个花坛。花坛中间种上美丽的柳树。人们无须进入校门就会明白我们是一个绿化学校。
我把校主席台改成大理石砌成的,既稳固又美观。
把单双杠区移到一起,在空出来的地方种上菜,让同学们一起栽种,还可以丰富食堂的菜谱。
在学校大楼周边种上矮松和花草,更多地吸收阳光,冬天不挡阳光,而且四季常青。还可以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休息一下眼睛。
将现有花坛的面积扩大,在其中建一个凉亭,在凉亭的周围种上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花儿,同学们在活动之余可以观赏花草。
在操场中间建一个喷泉,既可以湿润空气又美化环境。
为了秋冬两季保持绿色,还要在学校周围种上常青树和枫树,不仅可以让校园也四季常青,而且枫树的叶子可以成为秋天的一大景观。
我们最大的计划是在教学楼的楼顶种上花草,而且这些植物的总体形状是我们学校的象征。这样,不光是同学能够看见,而且乘坐飞机的游客也可以看见,知道这是我们美丽的八十中学!
教师:该组的设计很有新意,而且体现了“垂直绿化”的现代风格。教学楼上具有学校特征的象征物也很有创意。让我们对该组同学给予鼓励!
第七小组:展示两张设计图纸我们组的设计图没有毕加索画得好,请大家多包涵。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已经加入WTO,环境已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我们组本着“一美、二巧、三环保”的基本概念,“合理、经济”的'规划理念来绿化我们的校园。
我们组的建议是把学校北面的单杠区移到双杠区,合并成一处。在空出来的地方建一个凉亭和两条长椅。方便春夏秋冬同学们休息。在北侧栅栏上加高几米铁丝网,炮楼就免了吧,这样做一是防止居民乱扔垃圾,二是保护居民玻璃及居民人身安全。在北侧,多种草和灌木,因为红花需要绿叶衬。学校后身也大量种植植物。
我们组栽种的植物是最经济的。种植植物,尤其是树与花,不要多而要精。我们选择银杏与松树。银杏属落叶乔木,高大挺拔,为校园增添一种古朴的气息。松树四季常青,适合点缀冬季校园。我们选择菊花和玫瑰。菊花夏秋两季都可以开花,玫瑰枝上生刺。
我们组的最大创意是为了迎合古典欧式风格的流线形造型,我们把花坛改为圆形,这样更能突出校园的幽雅。
为了便于管理,我们认为应把学校后身的绿化带分包给学校的二年级。(因为三年级学业紧张而一年级对校园不熟悉。)定期检查,随时看护,做到花香阵阵,草香幽幽。
我们组的方案是经过推敲才决定的,完全是最合理的、最经济的。为了拥有更美丽的校园,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最后请大家听一听我们组的必胜口号:“我们有实力,因而我们自信!”教师:让我们为这组同学的团队精神鼓掌!
第十二小组:展示设计图纸大家一目了然,校园被我们组设计得很美丽。我们把校园分成四个区:公园区、运动区、活动区、教学区。在公园区,我们设计了假山、小亭、小路。栽种了向日葵、桃花、迎春花。小亭增加了诗情画意,桃花美丽香甜,迎春花向人们预报春天的来临。我们在花坛里栽种菊花,因为菊花的用处很大,可以治头痛,头晕目眩。还可以泡茶、酿酒。
在前门有一个提示栏,上写八十中学(由校长亲自题名),给人以开门见山的感觉。在外围种一些杨树,让人在外面就知道八十中学是环境幽雅的地方。
为了在冬天有绿色,我们种了许多松树。
为了在春天有花,有绿色,我们种了迎春花和桃花。在北面种了一些槐树,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在秋天,一旦结了果,不仅可以吃,还有香味。
我们还有一个植物园。在楼顶上种些实验课上常用的植物。
我们设计的假山和水池很有创意,预示着同学们你争我赶的面貌。
我们组设计的垃圾筒有三个开口。一个装电池,一个装塑料,另一个装生活垃圾。
大家只要轻轻举起你的手,将来你就会进入这美丽的校园。
教师:(赞叹不已)你们的设计出乎老师的预料。你们的各方面才华让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尽管这样,我们还需要评选出最佳方案。
三、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评价有的学生认为第七组好。因为该组方案最经济,而且绿化带多,较实际。
有的学生认第十二组好。因为该组方案具有创意,真正做到了绿化环保。
最后学生举手表决,第十二小组以30对26票取得最佳方案奖。
四、对最佳方案进行完善同学提出食堂附近花坛的环境不适宜栽种花卉。
有的同学提出公园区应缩小面积。
由第十二小组同学负责将同学们的意见汇总,改进。
五、呼吁学生投身到绿化校园、绿化祖国的活动中。
篇6:实践活动设计新校园的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三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有以下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材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内容体现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体现在素材的选择,选择了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这样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其次,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思考问题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要求让学生经历全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其三,强调合作学习,从信息的提供,探究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组织讨论交流,均体现学生与同伴会作解决问题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探索、创造,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部计算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五课时
篇7:实践活动设计新校园的教案
教学内容:
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设计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
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为。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以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
2、教师要准备一些平面图。
(1)小组设计时用的。
(2)教师讲解时用的。
二、活动过程 揭示课题
1、教师宣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校园。
2、讨论: 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调查了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现在大家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
三、过程要求
1、分组讨论,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
2、要求
(1)与其他学校相比较。
(2)根据本校教师,学生的日常实际需要。教材中提出了一些范例,给学生以参考,结合平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而提出合理的要求。
①操场上应该添设花圃;
②学校应该扩大车棚,增添老师专用车棚;
③要扩大校园面积,增设运动操场,建有跑道;
④校内要增添游泳场;
⑤校门口要增设一个雕塑。等等
3、设计新校园。
(1)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要求学生以本校当前的情况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如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厕所等大件(或固体的大型)建筑物不能擅自改变。引导学生在原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不是在一张图纸上画一个新的,理想化的学校平面图。
(2)应该进行实地测量。 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如场面大小,添设设备的形状和大小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
(3)画出设计图
①确定方向(画出“北”方向标);
②画出一些大型的不能变动的物体平面位置;
③画出新设计东西的方位、形状、大小等平面图;
④写上图示说明。
4、展示设计图。 设计活动完成后,请每个小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
(1)全部一次挂出,便于比较展示;
(2)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说出每一幅图的优点、缺点;
(3)评选出最喜欢的新校园设计图;
(4)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课外练习
1、对家庭的客厅或书房进行重新设计,并画出平面图。
2、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公共场所,并画出平面图。
篇8:校园网站设计
本设计允许少选,不允许多选。通过判断Vote投票界面传递过来的复选按纽值的长度看是否多选。
vo=request(“cand”)
if len(vo)>4 then%>
篇9:校园网站设计
然后根据所投的票将对应候选人的投票结果字段加1,同时将该投票人的已投字段置为1。
sqq=“update stud set yitu=1 where password=”&“'”&request(“passno”)&“'”
cn.execute(sqq)
if instr(vo,“1”) then
cn.execute(“update stud set result=result+1 where name='李宁'”)
end if
if instr(vo,“2”) then
cn.execute(“update stud set result=result+1 where name='杨兰'”)
end if
if instr(vo,“3”) then
cn.execute(“update stud set result=result+1 where name='江道明'”)
end if
if instr(vo,“4”) then
cn.execute(“update stud set result=result+1 where name='段启文'”)
end if%>
显示当前投票情况show.asp
由于投票处理页面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所以 显示结果页面就很简单了,其功能是从 Stud表文件中读取候选人所得票数,显示在页面上。
页面显示如图
值得注意的代码主要有以下几处:
该页面有自动刷新功能,使在线用户可以尽快的看到最新的选举情况。我们这里设定每隔30秒钟自动刷新一次。
显示投票时,我们采用了while循环,把候选人及其得票数,整齐地显示在一个表格中,这种技术在数据库查询结果的显示中也经常用到。代码如下:
<%while not hs.eof %>
<%=hs(“name”)&“ ”&hs(“result”)&“票”%>
<%hs.movenext%>
<%wend%>
3.4达级考试在线查分系统与计数器的制作
3.4.1功能:
它提供了在线查看成绩。考生可以在网上使用这一系统,通过输入准考证编号来查询达级考试的结果。
3.4.2数据表的设计
与评优系统共用STUd表,表设计同上。
3.4.3界面设计与重点难点代码的设计
该模块需要查询者输入准考证号后来查看结果。若ID1不为空时,表示有表单输入,开始查询数据库。使用 SELECT的SQL指令查询数据库的数据。先设定SQL指令,查询ID符合准考证编号Request.Form(“ID1”)的数据,下个“Execute”指令,即可开始执行存取、查询数据的动作了。并将查询结果储存到Recordsets组件RS中。
IF Request.Form(“ID1”)“” THEN
Set Conn = Server.CreateObject(“ADODB.Connection”)
Conn.Open(“FILEDSN=c
:\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ODBC\Data Sources\ms access database.dsn”)
SQL = “SELECT name,id,score FROM stud WHERE id='” & Request.Form(“ID1”) & “'”
Set RS = Conn.Execute(SQL)
若考试通过,则显示考试的结果,包括姓名、准考证编号、总分和考试结果,分别由RecordSets 组件的RS(0)、RS(1)、RS(2)、RS(3)得到。FS.Field.Count表示RecordSets组件的域的总数,由“for I=0 to RS.Fields.count-1”,取得RS(I)各域的数据。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