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树下好乘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模板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p36~3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
配套光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审题列式
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
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讨算法
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
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汇报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
⑵介绍方法:
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
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 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
第三步检验。
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
⑷小结。
3、试一试: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
4、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
三、巩固新知,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3
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
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
2、想想做做4
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
3、想想做做5
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作业设计:
1、课作:想想做做2
2、《补充习题》p33
篇2:《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二)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观察、比较、探索、归纳被乘数和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准备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会了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现在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些知识,想一想是如何计算的.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 830 1220 7810
240 507 2130 4006
3230 6005 1340 12030
3120 7004 1180 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我们同学已经掌握了一位数乘被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那么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乘数是两位数的题?
(二)学习新课
板书:例5 36024= 例6 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发表意见)讨论后,由学生独立写在练习本上,请几个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待订正时使用)同学们做题时,老师巡视,个别指导,把几种不同做法,用投影仪展示出来.
例5:
例6: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先比较例5的三种做法,请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再比较例6的三种做法,选择最佳解法,并说明理由.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认为例5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0前面的数,使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使计算简便.36024可以看成36个十乘以24,积是864个十,也就是8640.
认为例6的第三种做法最佳,方法是:先算2653,得795;在795末尾添一个0,得26530的积,也就是7950.使计算简便.
(同学们自己获取了知识,兴趣很浓,教师充分肯定,给予鼓励)请同学们按要求继续研究下面的问题.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通过观察、讨论很容易发现:例5、例6的相同点是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一个0.在计算例5、例6时,都是只乘0前面的数,然后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想一想: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小结 同学们学习得很好,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那么,如果被乘数和乘数的末尾都有0,你们知道怎样简算吗?
出示例7: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为什么要添两个0?添一个0表示什么?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订正时,请同学讲一讲自己怎样算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 28020=
19050= 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篇3:《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方法是在学生已掌握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准备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
讲授新知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互相启发,同时出示例5、例6两个例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求新知,发现不同的做法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比较,根据两个例题的相同点,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从而使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被乘数或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同时理解简便算法的算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继续研究,如果被乘数、乘数末尾都有0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出示三个思考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试做.做完后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篇4: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2. 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数位对齐。
教学过程:
一、自主质疑。
1.口算下面各题。
11×50=50×80=30×40=60×70=
提问:当乘数末尾有0时,你是怎样口算的?
2.列竖式计算。
250×3
(请两位学生扮演,并让学生做小老师讲解在计算时有没有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地方。)
提问:为了使计算简便,列竖式时,乘数“3”应该与( )对齐。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
读题:足球每个32元,买30个这样的足球要用多少元? 提问:你会怎样列算式?(指名回答)一齐尝试解决一下。 挑选了几位同学的方法,大家来看看,可不可行?
(指名三位同学上黑板,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板书后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
请大家来看这两种竖式的计算方法。都可以,但是,你觉得哪种更加简便呢?如果以后遇到同样的计算题,那我们就要选择后一种简便的方法。
2. 再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列竖式计算,你觉得数位应该怎样对齐?
(指名回答)
试一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题目:53×40=)你们是怎样对齐的?请同学来说。 最后出示正确的笔算过程。 大家订正自己的答案。
三、自主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汇报。)
2.“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一组题目)
(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一组题目)
(1)独立完成。
(2)想一想在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4.“想想做做”第4题。
(1)读题,让学生找出关键词――估计。
(2)提问:估计一下,需不需要具体计算呢?
5.“想想做做”第5题。
(1)指名读题,独立思考。
(2)怎样列式计算。
6.“想想做做”第6,7题。
独立完成。
篇5: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学会乘数末尾有0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乘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以后,学生还将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教材从计算表演团体操的总人数的需要引出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先要求学生分别用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算出结果,再教学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这里安排口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由已经掌握的4×12的口算结果,推想出4×120积只要在4×12的积后面添写一个0,以帮助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的.合理性。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其竖式 的简便写法,能正确地计算这类算题。
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3. 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想不想知道它是谁?好,闭上眼睛3,2,1睁开(喜羊羊)(喜羊羊:“大家好,我是喜羊羊,很高兴能来到你们三年级做客,早就听说你班学生个个都很聪明,数学顶呱呱,所以今天特地前来,想请大家帮我个忙,帮我救出被灰太狼关在山洞里的美羊羊,要想进山洞需要闯关,每一关都需要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要知道,我对付灰太狼还行,可是解答数学问题可不行,能帮我这个忙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第一关
1、口算:
3×2=7×2=13×2=0×2=3×20=7×200=21×4=95×0=4×300=6×30=0×45=32×3=
<<<123>>>
2、运动会上要举行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口答。可以怎样列式?(4×12=48) (恭喜你们闯过第一关进入第二关)
第二关
师:灰太狼不服气,决定来点难的刁难你们,他把12改成了120,哼哼,现在你还会算吗?
【设计说明:通过口算方法的交流、讨论,渗透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 便 算法,为教学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做好铺垫。同时又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漫故事创设情境,和喜羊羊一起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题(第二关内容)要举行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人。一共有多少人?(课件中120改成不同颜色。)
(1)学生读题。怎样列式? 板书:4×120或120×4会算结果的?和你的同桌说说。
(2)指名说计算方法,预设:
A、用口算:4×12=48 所以4×120=480 追问:你是怎样由4×12=48想到4×120=480 的?
小结:口算因为12×4=48,而120表示12个十,所以120×4的积就是48个十,也就是480。
B、用竖式计算: 1 2 0 × 4 4 8 0 小结:积末尾的0是怎样得到的?(三位数的个位和一位数相乘得0)
C、其实竖式还可以根据口算的方法那样,这样写竖式:
1 2 0 × 4 4 8 0 教师边板书边说明:从口算过程我们看出算4×120,先算4×12得48,再在48后面添写一个0;从竖式计算也能看出积的个位上是0。所以这样的题目可以用简便的方法列竖式,先写乘数120,再对齐120的十位写乘数4,先算12×4得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
2、比较这两种竖式的写法,有什么想说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2)小组汇报,得出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简便计算方法。
预设:如果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三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要在相应乘积的末尾再添上几个0
3、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计算,指名板演。
(2)思考:每题是当作哪两个数相乘的?怎样进行简便计算。 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课件出示)
4、完成竖式(在书中写) 恭喜你们顺利闯过第二关。进入第三关
【设计说明:在教学例题4×120时,先让学生口算,再让学生都列式计算,并着意追问积末尾的0是怎样得到的,使学生联系到口算及简便算法的合理性,并明确了简便竖式计算的原由,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新知识,更重要地是让学生体验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思维过程。】
三、及时巩固,内化新知
1、看谁看的又对又快 (想想做做第4题)
13×3=2×24=32×3=5×11=130×3=2×240=320×3=5×110=
(别忘了添上末尾的0)
2、竖式计算,可以用简便的写法(想想做做第3题)
740×63×270480×5340×4704×63×207408×5304×4
学生板演,全班齐练,同时要求座位上的学生批改板演同学的计算,最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3、判断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0。 130×3末尾有( )个0 , 350×6末尾有( )个0, 250×4末尾有( )个0。
(除了乘数末尾的0,有的一位数和0前面的数相乘也会产生0) (恭喜你们顺利通过第三关进入第四关)
四、扩展应用,逐步提高
1、下面各题中,( )的积比较接近1200。
A. 390 ×4B. 150×6C. 590 ×2
2、解决问题
(1)在营救美羊羊的行动中,喜羊羊还请了1个重量级的好朋友,一起看看。(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草原资源丰富,养了5扁蚕,平均每匾能收180个蚕茧。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想想做做第7题) 匾的个数 1 2 3 4 5 蚕茧的个数 180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讨论一下发现了什么?班级里交流发现的结果。
3、破译密码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到了最后一关,山洞。要想进入山洞救出美羊羊,还得破译密码,密码就藏在这题里。 350×的积得末尾有2个0,里可以填的数( )。
设计说明:练习中特地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
1、哪些题可以简便算法,哪些不可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简便算法的真谛;
2、末尾添几个0的问题;
3、学会应用,有了这样简便计算的基础,学生就可以把复杂的题目进行简单化,甚至可以把今天所学的新知识直接口算化。
五、全课总结,体验收获
喜羊羊:谢谢你们解决了灰太狼的问题,灰太狼彻底失败了,我们终于救出了美羊羊了。
师:在救喜羊羊的过程中,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好,可见你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那么闯关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吗?大家说一说。
篇6: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篇7: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说明:
教材围绕电影院的座位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原来每排有36个座位,共有30排,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二是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在解决第一个问题中,学会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学习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结合试一试3道题的计算,设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高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的讨论。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能力教学点】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德育教学点】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由学生喜欢看电影入手,介绍电影院的设置。
中山路小学要组织一次看电影活动,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读读旁边的问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1)3610=360(个)
3603=1080(个)
(2)3 6 (3)3 6
3 0 3 0
0 0 10 8 0
10 8
10 8 0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
引申: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座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提醒学生,增加到40个和增加40个是不一样的含义。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学生可列式,可口算也可竖式计算,注意引导竖式计算方法。
4 0
3 0
12 0 0
四、实践与应用
1. 练一练:
*30 1010 9999
2.小结:(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
作业:书上43页第2题 1.独立完成,然后进行交流
1920 100 9801
2.(1)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
(2)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最少是三位数。
篇8: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一般演算和简算的对比,让学生悟出简算的方法。
(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算。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二)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课前准备
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教师谈话: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
篇9: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2.口算下面各题,并回答问题。(用投影仪打出)
20×3=
12×4=
200×3=
120×4=
×3=
340×2=
请你观察每一组题,你发现以上各算式被乘数有什么特点?(被乘数末尾有0)它们的乘积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乘积有0的个数和被乘数0的个数相同)
说一说200×3,340×2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怎样计算简便?(200×3,200是2个100,2个100乘以3是6个100,是600)(340×2,340是3个100,4个10,3个100乘以2是6个100,是600,4个10乘以2是8个10是80,600加上80是680)
师问:还可以怎样想?(200×3,先用2乘以3得6,再在后面添2个0得600)(340×2,先用34乘以2得68,再在后面添1个0得680)
以上两种算法,用哪种算法比较简便?(用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先用乘数乘被乘数中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3.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20×3
430×2
300×3
2000×4
4.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5×3= 25×3=
指名2人板演,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题:350×3.
(1)用竖式计算。(一人板书)
提问:350是多少个10?(35个10)
3个35个10是多少?(105个10,也就是1050)
(2)观察复习中的 和例题 这两个竖式,你能想出 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有)
教师引导着学生概括出简便计算的竖式写法:要把乘数写在被乘数0前面的数字下边,计算时不用管0,算好后,因为积是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在得的数后面添写一个0.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简便算法:
(3)把 和 这两种算法竖式相比较。指出:这两种算法竖式的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后一种比较简便。
(4)让学生试算2500×3,要求用简便方法。一人到黑板上板演,其他人做在练习本上,如有疑惑的地方,同桌可以商量。
2500×3=7500
(集体订正)提问:2500×3为什么得7500?(因为2500是1个2000和1个500组成,3个2000是6000,3个500是1500,6000加上1500得7500)从竖式上看,乘得的7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因为被乘数末尾有2个0,所以得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上2个0)
(5)师生共同概括出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一位数乘多位数,遇到被乘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再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反馈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指名四位同学板演,其他人做在书上。做完之后,集体订正。
设疑:460×5=2300,为什么被乘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因为积十位上的0是乘数与被乘数第一次相乘的积的0,算上被乘数末尾的0,所以460×5=2300积的末尾有 2个0)
同桌二人互相说一说为什么1500×4=6000,积的末尾有3个0?
2.不用计算,直接写出得数:(投影打出)
已知
18×4=72
已知
12×8=96
180×4=______
120×8=______
1800×4=______
1200×8=______
已知
105×3=315
已知
14×5=70
1050×3=______
140×5=______
10500×3=______
1400×5=______
3.列式并计算:
18,180,1800的4倍各是多少?
4.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如有错,请改过来。(用投影打出)
5.独立完成。
1,3,5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750×4.
2,4,6组同学在练习本上做2700×3.
做完之后,同桌二人互相批改。
6.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7.综合练习。(在规定时间内做对的同学奖红五星,有问题的同学给予指导帮助)
1900×3
4060×5
2700×4
5206×7
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知识?(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算简便?(引导学生说一说课上总结出的简便算法)
在用简便算法计算的过程中,要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得出结果以后再添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复习被乘数末尾有0的一位数口算,初步总结出了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为教学例1做了准备。
教学例题时,先让学生按一般方法计算,再引导学生学习简便的算法。算完后用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说明两种算法竖式写法不同,计算结果一样,从而找出了简便的算法。
复习反馈部分,设计了笔算、直接写得数、列式计算、改错、综合练习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综合练习中的四道题的设计,以培养学生“类推”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
篇10: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 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把电影院的2个问题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 由学生最近看过什么电影,在哪个电影院看的,电影院每排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引出电影院座位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看电影,哪个同学说一说你最近看过什么电影?是在哪个电影院看的?
请几个同学介绍。
师:谁仔细观察过,你去的电影院每排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有多少排?
生发言,教师对注意观察电影院座位的学生给予表扬。
师:××同学真不错,到电影院不光是看电影,还特别注意观察电影院的座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一个电影院的座位问题。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
2.用小黑板出示问题(1),让学生读题,了解其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说说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说电影院原来的座位情况和问题。
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1),师生共同列出算式,鼓励学生自主计算。
师:求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36×30=
师:36×30,这个算式你们都会计算,用自己的方法试着算一算吧!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2.交流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想法和计算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
(1)先算10排共有多少个座位。
36×10=360(个)
360×3=1080(个)
(2)把30看成3个十,36乘3个十等于108个十,也就是1080。所以,36×3=1080(个)
(3)用竖式计算: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教师可以交流,并接着列出竖式的简便算法。
如果出现,教师就结合学生的算法介绍简便算法。
3.介绍竖式计算的简便算法。
师:36乘30,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
边说边板书:
师:计算时,先算36乘3,得108,也就是108个十,在108的前面添上一个0。
边说边完成板书:
师: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简便算法,说简单点就是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积的后面添0。你们觉得这样写怎么样?
生:这样写很简便。
师:刚才我们一起求出了原来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数。现在这个电影院为了方便更多的小朋友同时看电影,增加了一些座位,我们一起来算一算现在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位?
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
4.教师谈话,并说明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用小黑板出示问题(2),让学生列出算式,用口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师:谁来说一说现在这个电影院的座位情况?
生:这个电影院现在每排有40个座位,还是有30排。
师:谁来说一说怎么列式?
生:40×30。
师:口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结果1200。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把40看成4个十,4个十乘30等于120个十,就是1200。
●先算4乘3等于12,再在12的后面添两个0,就是1200。
教师重点指导口算方法。
5.教师介绍竖式计算,边说边写出竖式。
师:整十数乘整十数,可以直接利用口诀计算。先把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相乘,再在积的后面添两个0。用竖式可以这样算。
教师介绍竖式的简便算法。
板书:
三、尝试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写
出试一试中的6道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电影院的座位问题,而且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现在,请同学们计算一下黑板上的几道题,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学生自主计算,请两个人到黑板上板演。64×30和99×99
10×10不要求有竖式。
全班交流。
2.提出议一议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三道题的乘数和积回答问题。
师:观察这几道题中乘数和积,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学生可能回答: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多是四位数。因为99是最大的两位数,99×99=9801,所以两位数乘两位,积最多是四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最小是三位数。因为10是最小的两位数,10×10=100,100是个三位数。所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小是三位数。
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启发或参与交流。
四、课堂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1)师生一起估计积是几位数。要给学生充分地表达不同想法的机会。
师:看来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知道积最多 是几位数,最少是几位数。下面看练一练第1题,我们一起估计一下积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说法。
如:
●26×40可能出现两种意见:
积最多是三位数,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2乘4等于8,不进位;
积最多是四位数。把26看成25,40看成4个十,25乘4个十等于100个十,就是1000,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要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74×36,也可以有两种算法:
因为十位上的两个数7乘3等于21,要进位,所以积一定是四位数;
因为70×30=2100,所以,70×36的积一定是比2100大的四位数。
(2)鼓励学生自己计算,检验估算的结果。
使学生了解判断积是几位数的一般方法:先看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超过或等于10,积一定是四位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计算一下,看看估计的结果对不对。
学生计算后,再总结估计积是几位数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十位上的两个数相乘进位,积一定是四位数。
2.练一练第2题,口算比赛。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非常棒,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口算竞赛,看谁是咱们班的“口算能手”!
3.练一练第3题,先读题明确图意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解答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师:下面让我们运用新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请看练一练第3题。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后,自己列式计算,然后交流。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弄懂题意,再计算。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篇11:《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苏教版第六册第四单元《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是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是让学生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因此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这是一堂计算课,不但要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培养估算意识,还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综合整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的能力;
2、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来讲,能起到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下慢慢的学会。
3、自主探索:具体计算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计算方法探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多种不同的算法,只要他们讲得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搞清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4、巩固练习设计的最优化: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习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习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习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习的'优化。同时根据学生在练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拿出来让学生集体议一议,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以巩固学生对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还有在学习新知的时候,没有进一步让学生归纳总结。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篇12:《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掌握计算技能,同时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在计算中感知乘数变化引起的积的变化的规律。
一节课下来,发现了许多问题:由于之前我就渗透积的变化规律,部分学生已能背出,但是当碰到“想想做做”第5题时,学生就不愿意去认真观察,而直接说出规律,浮于表面的.学习现象比较严重。第9题应用题的题意许多同学无法理解,因此就让他们反复读,就根据问题找出有用的条件,渗透分析法这种解题方法。对与第10道开放题,大家都只能想到整十数乘整十数的情况,但是对于乘数末尾没有0,但是相乘后积会出现0的情况忽略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和解题能力需要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注意培养,才能得到提高。
篇1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口算以前学过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再选择一题让学生用竖式来计算,怎么写?让学生初步了解0先不要对齐。再创设了学生熟悉的例题情境,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把学生书写的不同竖式用小黑板出示,让学生交流对否,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阶梯式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把握的较好,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竖式不会写。
如:500×36= 竖式写成
5 0 0
× 3 6
又如:第5页的第4题:竖式计算时,注意到了0不乘,但计算0前面的数时积的定位错了。
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再辅导。
篇14:《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与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各需要注意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乘法。学生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同时能将具体的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如第10题的方框里填数,同学们很快地想到分成两个整十数相乘,也有学生想到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拆并。举例如下:因为25×4×16=1600,所以25×64=1600。50×2×16=1600,所以50×32=1600等。对于积的变化C规律有些学生不太会说,有等于今后多引导。
篇15:《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篇16:《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0乘任何数都等于0”的基础之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要学生理解了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意义后,那么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而,新课教学之前我就引导学生复习了有关0与一个数相乘的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例题10的教学和试一试为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例题10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要读懂题目,求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求4个12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4×120来进行计算,探究这道算式的计算方法是,通过学生思考和交流讨论,同学们做出了一下几个方面的交流汇报:第一组:我是像昨天一样用竖式进行计算的4乘0得0,2乘4得8,1乘4得4,结果是480,第二组:我们是用口算的因为4乘12等于48,所以4乘120的结果是在48的后面加上一个0就是480。
有一个优秀的同学兴高采烈的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先算百位上的1乘4,再算十位上的2乘8......借这个机会老师就要给同学讲解计算时从高位算起是不科学的,如果十位上的数需要向百位进位,百位上是不是又要重新进行计算呢?所以,计算时我们要从个位算起。第四组:我们组还找到了一种方法:就是把一位数对齐乘数的0前面的数,请组里的同学在黑板上进行板演。并介绍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用这样的简便竖式进行计算。
篇17:《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反思
师(出示P36的图):观察图上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桶牛奶25千克,今天挤了30桶。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
师:知道应该怎么想吗?
生:用每桶的千克数×桶数=总千克数。
师:根据这个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计算。
生计算。
师: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25×3=75,25×30=750。
生:
2 5× 3 00 07 57 5 0
师:很好,我们还可以这样算:
2 5× 3 07 5 0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
生:老师讲的这一种。
师:知道怎么简算吗?请你说一说是怎么简算的。
生:先把0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最后把0添上去。
师:好,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做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反思]从教学流程上来讲,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这个内容也不是太复杂的`,只要认真听一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很快的掌握的。可是,学生作业时,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1)不简便运算,仍然用比较复杂的方法计算。
(2)验算时,出现了错误:
3 0× 6 41 8 0 4
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在自己独立计算时,是用的比较复杂的方法,而在教师讲解简便方法时,没有用心去听,或者,当时听了,可又很快的忘记了。这正如M·希尔伯曼所说:“你可以很快地告诉学生他们需要知道的,但他们会更快地忘记你告诉他们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发现,虽然,方法有点儿笨,但,那是他自己所发现的。因而,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让学生去自己探索、发现。简便方法,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在学生没有得到认同之前,他不会主动的接收,只能在老师的“强迫”之下接受:教师让学生用简便方法重做。那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认同自己的观点呢?这里应该,让这名学生和其他学生来一次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在事实面前,让学生清楚的知道,运用简便方法的优点,从而,让学生从内心里认同,这样学生才会在行动中接受并加以运用。第二种情况的出现,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乘数末尾的0,强调不够,或者,没有突出“只有末尾的0”才能把它先放在一旁,不参加计算,在计算结束时,再把它添上去。在教学中,我还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学生在验算时,是这样算的:
3 0× 6 41 9 2 0
我认为这样做不太妥当,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3 0× 6 41 21 81 9 2 0
其实学生的方法应该是正确的,而且也是很简便的,相反,我的方法反而繁琐了。这也是自己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认为:乘法竖式计算时,下面的乘数是两位数时,一定要分别用各位上的数和上面的乘数各位上的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由此可见,我们在备课时,还应该更充分些,应该把所有的情况,弄清楚,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如苞丁解牛,游刃有余。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9.《0》的教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