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
“朗月胖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
一、复习内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以及观察物体。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5人。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学生对本期所学基础知识掌握的一般,有关概念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差,主要表现在平时训练时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模糊不清。计算方面有80%的学生已经过关,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计算经常出错。在能力方面,目前在两位数加减中学生基本能够正确计算,在乘法有关计算中个别学生存在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和自己提问题不够完整。通过期末总复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有一定的提高。
三、复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
4、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四、复习重、难点:
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复习的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六、复习进度安排(略)
篇2: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回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除计算上的障碍。
2、通过整理和复习,让学生能发现计算中存在的一些规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在小组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培养初步的归纳总结数学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整理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能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班班通设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想知道老师几岁吗?猜猜看?请三个孩子猜,老师板书,到底哪个年龄和老师的最接近呢?一会我们上课解决好不好?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刚才大家猜了老师的年龄,老师写出来了,老师是29岁,同学们猜的哪个年龄和老师最接近呢?引导孩子列出算式:
预设:
29-25=430-29=129-22=7
通过计算你们发现哪个年龄和老师的最接近啊?刚才大家用数学的办法帮助老师解决了年龄的问题,大家看这三个算式都是以前我们学习的什么算式啊?(减法)以前我们只学过减法吗?(加法)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归纳整理
(一)计算练习。
1、比一比,看谁是计算小能手。(口算卡片出示)
26+3=37+4=23+20=26+12=52-30=
24-7=14+28=72-56=49-8=91-35=
2、老师公布答案,请学生把错题用圆圈圈起来。
3、说算法,进一步复习口算的方法。
计算全部正确的孩子就被评为计算小能手了,请计算小能手任选一题说说巧妙的算法。
4、分析错误典型。
有几位小马虎,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可是找不到错误的原因,谁愿意帮忙?
全部是竖式呈现。错在哪里?正确得数是多少?
(1)37+4=77相同数位要对齐
(2)14+28=3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72—56=24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4)91-35=57(竖式中写成了34,得数是57)计算要认真、细心、检查
5、计算加减法要注意:
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算起。
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二)分类整理
1、同桌合作讨论。
(先分为加、减法两类,再进一步分成进位加和不进位加,退位减和不退位减)
请大家再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10道算式,如果请你分成两大类,你准备怎么分?同桌相互说一说。(加法一类、减法一类;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一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类;进位退位一类。不进位不退位一类等等)
2、老师出示答案小结:老师有个秘密告诉大家,刚才我们复习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应注意的问题和分类,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亿以内数的加减法应注意的问题,而且分类方法也是一样的,那你们说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重要不重要啊?学了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老师带领大家到游乐城看一看,刚走到门口就看到这个价目表。你能看懂吗?说能说说?(小黑板出示)
游乐价目表
小飞机:6元/人
碰碰车:4元/人
小火车:9元/人
木马:6元/人
太空飞行:20元/人
1、复习一步计算的问题
问题一、最贵的多少钱?的多少钱?相差多少钱?
问题二、老师玩了两样花了15元,你能猜出是那两样吗?
问题三、如果老师请你玩两样,但是不许超过20元,你准备玩那两样?
你还能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吗?(一个加法,一个减法)请学生口头列式并说出结果。
2、复习两步计算的问题
你们提了一步计算的问题,让老师给大家提两步计算的问题,看谁会算?
问题一、小明拿20元,去玩太空飞行和小飞机,还剩多少元?
口头说出算式,并说出第二种算法,
问题二、小刚想玩碰碰车、小火车和木马,一共多少元?
问题三、玩小飞机和碰碰车比只玩小火车多几元?
仔细观察这三道两步计算的算式,你都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3、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加减法,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换成更大的数字,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
篇3: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
复习乘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
2.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梳理,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班班通设备口算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看谁今天算得又对又
快,(出示课题)
二、复习乘法口诀
1.出示乘法口诀表。
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
2.对口令。
(1)二六八八()七八()
四七()二八()六八()
(2)()()十八()()三十六
()()十二()()二十四
其中第(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惟一。
三、计算方法复习
1.提问:乘法口诀表中,除了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其余的每句口诀
都可以算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
2.口答: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除法算式。
六七四十二五七三十五
七九六十三四六二十四
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
(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算式。
(2)提问:为什么也可以用加法、乘法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3)师小结。
4.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
(1)3分钟内完成,了解全班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
(2)集体订正,针对错误及时纠正。
5.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
(1)学生解答。
(2)说说为什么第(1)题要用除法计算,第(2)题还是用除法计算
呢,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6.完成期末复习第9窟。
(1)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图意.
(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4)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小结。
四、作业
随堂练习二
L口算:
4×9=24+4=32+4=35+5=
8×3=9×3=30+5=2×9=
3×5=7×4=2×2=8×7=
6×9=14+2=21+7=6×6=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敷.
()×3=124×()=329×()=36
42+()=616÷()=436+()=4
6()=1()÷4=6()÷6=3
28÷())=49+()=I0()÷5=3
3.笔算:
42÷73×740÷5
8×672÷94×9
拓展训练:
明明练习写大字,她把“我爱北京_”这句话依次反复练习写,第60个字应写哪个字?
篇4: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一位小数没有进位的加法与没有退位的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理解其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大多数家庭都能自主给孩子创造学习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较扎实、知识面较广。结合我校这三年来的课改实验来看,由于实验教师采用生动有趣、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并应用到生活中去”。另外,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已经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每个小组准备一些儿童书籍:《快乐珠心算》(13.5元)、《老夫子》(3.2元)、《安徒生童话》(10.5元)、《数学游戏》(9.2元)、《十万个为什么》(11.5元)、《蜡笔小新》(8.3元)、……
1.“买书”游戏: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些书,想买哪些书。
2.让学生根据活动过程,提出数学问题,有的学生可能会提:
(1)我想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2)《快乐珠心算》比《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
(教师选择有关加减法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其中有关加法的问题。
(二)探讨算理和算法
1.买一本《老夫子》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一共需要多少钱?
(1)让学生根据问题先列算式(请一名学生到黑板前列式:3??2+11??5= )
师:我们没有学过小数的加法,现在请同学们试一试,看能不能算出结果。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自己的算法。
①3.2元=32角, 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②我用元加元,角加角的方法。
3.2元=3元2角, 11.5元=11元5角, 3元+11元=14元, 2角+5角=7角, 14元+7角=14元7角, 也就是14.7元。
③ 11元5角+3元2角14元7角
④ 元 角3??2+11??514??7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教师加以引导。)
(4)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加法。
(5)让学生说说小数点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6)观察:第三种算法和前面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是相同单位的数进行相加,不同的是多了一个小数点)。
(7)多媒体出示智慧老人说的话:整数加法要从最右边的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从最右边的低位加起,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8)小组讨论:为什么智慧老人说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引导学生发现相同单位(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就都对齐了。)
2.一本《快乐珠心算》比一本《数学游戏》贵多少元?
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1)鼓励学生迎接挑战,独立思考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2)请学生到黑板前板书,并说说算法。
3.小结(把课题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
(三)解释应用
师:前面我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你能不能利用刚才学过的知识,选择某个问题独立列式解答呢?
1.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2.小组内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3.小组派代表上来汇报,大家评一评,看他们组能不能拿到智慧星。
(四)数学游戏:对对碰(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
师:比一比,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竖式写得整齐美观,就奖给他们组一颗智慧星。
(五)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篇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买书”的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没有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情感目标: 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师出示:星期六,淘气和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笑笑买了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 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师巡视。 学生计算结果,师注意关注学生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才同学们帮笑笑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棒!在买书的时候,淘气也遇到了一个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
二、互动解疑
1. 师出示:淘气在书店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 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并汇报
板书:3.2+11.5=
2.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买书付钱的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汇报交流结果。
师:你是怎样计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 也就是14.7元 生2:可以用竖式计算。 3元2角 3.2元 +11元5角 +11.5元 16元7角 16.7元
(4)小组讨论。
(5)完成课本试一试的题目,你会做吗?
三、启思导疑
师: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好的方法,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把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的加法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四、实践应用
1. 完成课本第7万状的第1题。
2. 用竖式计算。
2.5+0.2 3.9-2.9 6.5+3.1 3. 小小文具店:小丽到文具店购买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笔记本2.1元,一个文具盒5.3元,一支钢笔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钢笔一共多少元?
(2)一个文具盒比一本笔记本贵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五、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苏教版数学复习计划教案优秀总汇】相关文章:
9.苏教版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