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5-02-11 08:00: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王鑫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 2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4――6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句子的仿写和顿号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以及顿号的准确应用.

教学准备:小黑板、快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4题

(1) 出示例句,知道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讲小小的一样东西“来得不容易”,后面部分是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东西。

(2) 学生补充句子的内容。

(3) 交流

2、学习第5 题

(1) 读懂例句,理解“这样”在句子中的意思。

(2) 小结:前半句表示一件事,后半句表示这件事带来的结果,中间用“这样”来连接,

(3) 说说议以可能出现的结果,再写下来。

3、学习弟弟 6题

(1) 自由反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 指名朗读,纠错。

(3) 范读,思考:快板中提到了哪几个标点?用-------画出。

(4) 填空

逗号表示( )

句号表示( )

问号表示( )

叹号表示( )

顿号表示( )

(5) 表演小快板。

4、学习第7题

(1) 认真读句子,把句子的停顿和语调读正确。

(2) 说说句子中的标点应该怎么加

(3) 学生独立尝试做题

(4) 点名朗读,并说说所加的标点

(5) 补充练习

a小猴 小兔 小熊和小猫来报名了

b回家的路上 又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红的 黄的 蓝的……

c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最著名的有八达岭长城 故宫博物馆 颐和园 天坛 中山公园 北海和景山公园

板书设计:习题内容

教学反思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练习1 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正确地书写汉字;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2、能照样子搭配词语;按要求补写句子;会根据现有的语言材料用“这样”连句。

3、知道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及顿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难点:从字典中选择合适的字义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 1 课时

教学时间:20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第1----3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难点:据词定义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1、学习第1题

(1) 读题目,明确本题的要求:先读准拼音,再写字。

(2) 学生书写

(3) 校对:新型 峡谷 街景 自豪 牧场 便宜 旅游 浑身

2、学习第2题

(1) 复习单元提示中讲的部首查字法的基本步骤。

(2) 师生共同查“洲”字

(3) 学生独立完成其余的字

(4) 校对

(5) 巩固补充练习

要查的字 查什么部首 部首有几画 除部首外还有几画 字的意思

自豪

悠闲

速度

发展

3、学习第3题

(1) 读例题,懂得“齐声”后面跟动词,“增添”后面跟名词

(2) 口答后书面完成

(3) 补充练习

发展 总结 利用

板书设计:作业题

教学反思

[练习1 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3:练习2(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2(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能熟练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

2、能写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能正确搭配词语。

3、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4、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遥遥领先”和“品学兼优”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背诵两句格言,并知道它们的意思。

三、课前准备:

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第一题

(1) 以第一个“抓”字为例,指名说说用音序查字典的方法,并组词。

(2) 展开竞赛:用音序查字法查其余的字,并按要求组词。

(3) 集体检查“查字典”完成的情况。(指名答、评议、指正)(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同学可以给自己加一个五角星)

2、第二题

(1)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请学生拼读音节,再读读所填的词语, 集体校对订正。(全对的同学给自己加一个五角星)

答案:面颊、熟练、迅速、艰难、阴云密布、破涕为笑。

3、第三题

(1)指名说说“同意”是什么意思。(赞同别人的意见和看法)

(2)思考:“要求、学校、看法、主张”4个词语是不是都表示意见、看法的?

(3)找出与“同意”不能搭配的词语后,把其他三个词语与“同意”用直线连起来。

(4)让学生读读搭配后的词组。

(5)用同样的方法,独立完成“发现”与其他词语的搭配。

4、第四题

(1)让学生读题后,找出“赶紧、称赞”的近义词。

(参考答案:赶紧--赶快,连忙,马上;称赞--夸奖)

(2)试着把自己认为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内,代替句中带点的词,并读一读句子,看意思是否有所变化。

(3)师生评议,集体订正。

5、第五题

(1)引导学生读题,明白题意。

(2)让学生说说“迅速”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口头造句。

(3)读读第2个例句,用带点词口头造句。

(4)各人试做,教师巡视、了解。

(5)交流,评议。

6、第六题

(1)分析两句格言的异同。

告诉学生,这是两句格言。都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都是用生活常识打比方,后半部分是要说明的道理。

(2)指名读格言。同桌互相讨论,说说这两句格言各是什么意思。

①第1句:即玉石不经雕琢,就成不了有用的器具;人不刻苦学习,就成不了有用的人才。格言告诉我们,要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必须刻苦地学习。

②第2句:告诉我们要勤思考,多动脑,会开动脑筋的孩子越来越聪明。

(3)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格言。

7、第七题

(1)自由朗读短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说说这篇短文主要写什么。

(写列宁小时候读书,不光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是学校品学兼 优的好学生。)

(3)指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讨论:“遥遥领先”“品 学兼优”各是什么意思?

(4)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列宁从小学习很用功”具体表现在“从一年级一直到毕业,每次考试,他总得第一名,而且成绩遥遥领先。”)

五、板书设计:

练习2

赶紧--赶快、连忙、马上; 称赞--夸奖

刚……就……

[练习2(第1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4:《练习1》两课时教学设计

《练习1》两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选用,会用音序查字法。

2、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句子。

3、加深理解学过的课文内容,能背诵这个练习中的谚语、格言。

4、能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雷锋、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重点:字、词、句的练习和刻苦学习的教育。

难点:工夫、功夫的词义理解,谚语、格言的句意理解和理词成句的练习。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形近字和音近字;会用音序查字法较快地查处指定的字。

2、初步认识谚语、格言,通过读背,知道意思,联系内容有机进行思想教育。

3、知道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组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1题。

1、读题,明确题意。

2、认读:工、功,组词。

3、读句子,填一填。

4、教师解释工夫和功夫的词义。(功夫和工夫一般可以通用,都有时间和时候的意思。所不同的是工夫指占用的时间。如:他一天工夫才把事情办完。功夫指长期努力去做。)

5、检和捡的读音相同,重点让学生区别字义。

(捡:拾到的意思。检:查的意思。)

6、弄清字义后,再选字填空。

二、教学第2题。

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

1、拼读字音,要读准。

2、按拼音组词。

3、根据词义正音。告诉学生多音字是根据词义定音的,不注意词义就会读错字音。

4、核对、交流。

三、教学第3题。

[1、让学生自己查努,然后指名说说的步骤。

2、让学生自己查其余的三个字,做完后校对。]

1、回忆音序查字的方法,背诵一遍。

2、教师指导查努字,大写字母N,字典页码365,组词:努力

学生查其余几个字。核对:

感:G147感动

决:J256决心

答:D80回答

比比谁查得又对又快。

四、教学第4题。

1、出示句子。告诉学生这4句话是前人总结的勤奋学习的经验。

2、读句子。

3、指导学生大体了解意思。说说你有什么不懂的'?互相讨论。

4、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读读背背。自由读背,指名读背。介绍自己背诵的方法。

5、分组读背,你读背上句,我读背下句。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把句子中缺少的成分补充完整。

2、能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并加上标点符号。

3、会用几句连贯的话夸夸班上像雷锋、赖宁那样刻苦学习的同学。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5题。

1、出示句子。

2、让学生读读,说说每句话缺少了什么成分?

3、第①句只要填上怎样的人就可以。

第②③两句要求补充主语,把谁写出来就可以了。

4、自由准备,口头填空。

(可按课文内容填空。)

参考:李白是(伟大的诗人。/刻苦学习的人。/唐朝的一位答诗人。)

(李白/雷锋/赖宁)从小努力学习。

(赖宁/)苦练跳绳。

二、教学第6题。

1、读题,理解意思。

2、第1句让学会上填完后校对。

3、第2句做指导:

a、哪个词语是表示句子中的谁的?(我)

b、哪个词语是表示干的?(做完、检查)哪个词语表示干什么的?(作业)

c、表示干的词语有两个,按谁干完什么就怎么样的句式,哪个词语放在前面,哪个词语放在后面?(我做完作业就仔细地检查。)

4、第3句指导如下:

a、先选出表示句子前半部分什么的词语。(跳绳)

b、再找出那个表示句子后半部分什么的词语。(体育活动)

c、按什么是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d、问:是怎样的体育活动?(非常好的提体育活动)

e、把全句连起来说。

三、教学第7题。

1、朗读本单元的课文;特别是第3、4课,说说对待学习,雷锋、赖宁是怎样做的?

2、夸夸班上这样做的好学生:我要夸夸○○学习认真,有一次

3、表扬受夸奖的学生。

1)、教师事先了解班上学雷锋学赖宁刻苦学习的学生和事例。

注意:要用一件事例来体现刻苦学习的精神。事例要和刻苦学习像相吻合。

2)、四人小组说话交流:你认为哪个同学学习很刻苦?为什么?

3)、指名说,教师按要求进行评价,纠正,并随即进行思想教育。

4)、向说的好的同学学习,各自说一说。

5)、鼓励能干的同学把句子写下来。

6)、对于学习刻苦的同学进行奖励。

篇5: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1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

2.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学会在这个字的多个义项中理解这个字在一个词中的意思。

4.写好铅笔字,熟记4 条成语。

5.练习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口头表达的训练。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⑵指名口头扩词。

拜:拜年  礼拜  结拜   拜师  拜访

廊:走廊  长廊  回廊   画廊

影:电影  倒影  影视  影集  影片   影响

秧:秧苗  秧田  瓜秧  树秧  秧歌   菜秧

箩:箩筐  稻箩 淘箩

萝:萝卜  藤萝  菠萝  胡萝卜

墓:公墓  墓地  坟墓  扫墓  墓碑   墓室

⑶观察每一个字的笔顺,自由说一说。

⑷你觉得哪一个字的笔顺较难,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重点指导:“拜、廊、鼻、饼”的笔顺。

⑸用铅笔描红,进一步熟悉、巩固笔顺。

⑹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 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

2.指导。

⑴指导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成语,要求:读准字音。

相互听一听,纠正读音。

指名读。

⑵指导理解意思。

看图,说说人们在什么地方,环境怎样,大家在干什么,表情如何?

这4条成语都是描写节日欢乐、热闹景象的,你能说出哪一条成语的意思呢?

张灯结彩:悬挂着灯笼或各种彩灯,用彩色绸布、纸条或松枝结成美丽的装饰物。

欢聚一堂:快乐地团聚在一起。

普天同庆:天下的人一同庆祝,这里只唐人街的华人聚在一起欢庆佳节。

喜气洋洋:形容非常快乐的样子。

⑶指导运用。

借助图画练习说话,用上这4条成语。

⑷指导背诵。

自由背,相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 作业设计。

1. 听写词语。

拜年  月饼   扫墓  画廊   象鼻   倒影  杨柳

秧苗  菠萝   竹篮  冻结   晾晒  温暖  瞄准

2. 写成语。

你能写出几个表示节日很热闹的,人们很高兴的成语吗?(越多越好)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分角色朗读师生对话。

⑵教学部首查字的方法:一个字哪部分是部首就到哪个部首里去

查;如果两部分都是部首,那就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⑶一般我们在读书看报时,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时我们就可以

采用部首查字法知道它的读音和意思。

⑷小猴读童话时,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好吗?

⑸拿出字典,教师带领学生查“腔”。

先找出“腔”的部首“月”部;在部首检字表中,查找部首“月”后,再查除部首外的笔画数8画,去查找到“腔”字。

⑹学生自查“粮、酣、敲”3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

⑺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指名读句子,看谁读得最通顺。

指导学生从字典中结合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集体交流。

(腔:动物身体内部空的部分;粮:粮食,供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的统称;酣:尽兴畅快;敲:在物体上面打,使发出声音。)

三、 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

⑴出示生字卡,认读生字。

⑵教师范写,教学写字要点。

拜:右边前三横短,最后一横长,横与横之间距离要适中。

鼻:笔画较多,上中下三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尤其是最后一横,要写得长而平,把这个字托住;“瞄”写时注意长短变化。

⑶描红,练习写铅笔字,教师巡视指导。

⑷反馈,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四、作业设计。

1.       查字典。

生字 应查的部首 总的笔画数 读音 组词

2.结合句子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几个人的技术水平,他都摸了底。

文章太长,发表时作了一些删节。

一棵大树横躺在路上。

这里的天气也真是邪门,一会儿冷,一会儿热。

2.写出下列字的笔顺。

廊:

杨:

第三课时

一、审题,认读说话要求。

二、指导。

1.       自由读题目要求,边读边想。

2.       指名读题目要求,结合图想一想。

3.       指导看图1: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一个女学生在教师办公室跟老师说话,说着说着,站成了“麻花腿”,一只手在搔头,另一个手在拽衣服的边。)

4.       指导看图2、3:

看图思考:图中的小朋友有在什么地方跟什么人说话?他们的姿势正确吗?为什么?

图2:一家人在吃饭,那个男孩把脚翘到了凳子上。

图3:上课时,一位男同学起来发言,他弯者腰,两个胳膊按在桌面上,连上还做着滑稽的表情。

三、情境表演。

1.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

2.       进办公室和老师说话。

四、 教师小结:

在不同的地方,跟不同的人说话,应当注意恰当的姿势。一般应做到大方、端正、不随便。

[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篇6: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按笔顺写字。

2.学用字词句:认真读词语和描红;制作课程表;给句子加标点,再分角色朗读。

3.读读背背:读背成语,读背古诗。

4. 写铅笔字,认识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

5. 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教学时间: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教学“认清笔顺”

1. 审题。

(1) 引导学生看题目要求,听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2) 组织讨论:这道题可以怎样去完成?

(3)老师小结,明确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自学笔顺表,熟记生字笔顺,按笔顺写字。

2.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1) 各自轻读,书空笔顺。

(2) 同桌交流说笔顺。

3. 指导。

(1) 指名认读生字,并书空笔顺,相机纠正。

(2)质疑:哪几个字的笔顺你觉得很难记,需要多练。相机出示生字(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          定)

(3) 强化记忆板书下来的生字的笔顺。

(4) 同桌互相抽查笔顺容易错的字。

(5) 教师小结。

4. 练习。

(1) 强调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2) 学生按笔顺写字一遍,教师个别辅导。

5. 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

二、 教学“写好铅笔字”

1. 审题。

(1) 练读题目。

(2) 引导与上题比较,明确写字要求。

2. 弄清笔顺,练习描红。

(1) 认读生字。

(2) 提名说笔顺,教师同步师范描红。

(3) 强调描红要求与写字姿势。

(4) 学生完成描红练习,师个别辅导。

3. 点拨笔顺规则,仿影体会。

(1) 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发现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2) 学生仿影体会。

4. 指导临写。

(1) 出示“干”,提醒学生注意“干”的第二笔横较长。

(2)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干”。

(3) 学生练习写一个“干”。

(4)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羊”和“草”。

(5) 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学用字词句”。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学生分组练说本班的课程名称。

3. 提名说,其他人补充。

4. 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5. 检查认读,相机正音。

6. 学生质疑生字的笔顺,教师师范描红。

7. 明确描红要求,强调写字姿势,学生练习描红。

8. 反馈。

二、 学第二题。

1.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 投影空白课程表,教师示范填写纵横序数并讲解。

3. 学生在印发的空白表上完成各序数的填写。

4. 投影班级课程表,师生讨论填法。

5. 学生自选方法完成制表。

6. 利用自制课程表,相互询问,熟悉班级开设的课程。

7. 反馈。

三、 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1) 指名读题目。

(2) 说说题目有几个要求。(加标点;分角色朗读)

2. 习学过的标点,讨论如何试用。

3. 学生各自试加标点,练习朗读。

4. 集体讨论,相机点拨。

(1) 出示第一句话:你们明天上午有什么课

(2) 指名读句子,并说出所加标点。

(3) 评判对错,再说出自己的理由,练习读出疑问的语气。

(4)依照第一句话完成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完成其余三句话的加标点和朗读练习。

(5) 教师小结。

5. 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师巡视辅导。

6. 反馈。

(1) 指名两位学生分角色读。

(2) 引导学生评议: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儿?有什么不足?

(3) 教师小结。

7. 多种形式练习,分角色朗读。

四、 整体回顾,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先了解了所学课程名称,接着自己动手制作课程表,最后通过朗读对话弄清了课程表的作用。希望你们积极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要学的功课早知道,提前预习并做好学习准备。

第三课时

教学“读读背背”。

一、 读背成语

1.师谈话激趣: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诵读它,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锻炼、   提高,文化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这学期我们就开始练习“读背成语”这种童子功。

2. 学生借助拼音试读4条成语。

3.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范读。

4. 学生再以多种形式练读。

5. 借助图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

(1) 映示图片,拨放录象,引导学生观察、体验。

(2) 指导学生表达感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

6. 学生练读练背成语。

7. 反馈。

(1) 指名背诵说说记忆方法。

(2) 多种形式背诵成语。

8. 教师小结。

二、 读背古诗《村居》

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停一停吗?

2. 映示古诗的背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弄清图意。

3.

揭示古诗《村居》,明确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 学生借助拼音各自练读古诗。

5. 提名读,相机正音,教师示范读。

6. 学生再练读,直到读准音,读通句子。

7. 借助生活经验与图片,引导学生弄懂诗的大概意思。

(1)诗歌主要写春天的什么景色?(田野风光;儿童放风筝)

(2) 田野的风光美在哪儿?

(3) 儿童是怎样放风筝的?

8. 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9. 反馈读背古诗效果,交流学习方法。

教学口语交际:说说我的家。

一、 观赏图片揭示话题

1. 出示挂图,引导观察。

2. 弄清图意,板书话题:说说我的家

二、 教师示范说话,明确要求

1. 学生看图听老师说话。

“我叫王小明。我家住在环成花园2号楼201室,家里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妈妈是一位售货员。我很喜欢自己的家。”

2. 思考问题,明确说话要求。

(1) 提问:听了王小明的介绍,你知道了他家的哪些情况?

(2)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住址、家人、工作、感情。

(3) 学生借助拼音读读本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4) 借助板书内容,教师提示说话要求。

三、 练习

1. 指名学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练说。

2. 将四个问题连起来练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 提名说,对照要求评议。

4. 学生分小组练说,

教学后记:学生对练习一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村居》很乐学。

[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篇7:《林海》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广西柳江县木罗小学 吴华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认识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欣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质朴而优美的语言。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大兴安岭那种特有的温柔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有关大兴安岭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展示大兴安岭景色的课件,配乐。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大兴安岭)

对,同学们都预习过这篇课文了,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到什么?

2、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笔下的《林海》,看看我们的感受是不是和他的一样呢?

二、整体感知,体验情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1) 初读课文后,你知道大兴安岭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受?(亲切、舒服)

(2) 文中几次提到“亲切、舒服”?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请在文中标画出来。

学生汇报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并引入:同学们读书很认真,找得很准确,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呢?让我们一同去体会吧。

三、分析体会,感受真情

1、请一个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

问: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有几种感受?他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改变呢?这种亲切、舒服的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汇报,教师点拔:是啊,大兴安岭的确的作者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今天,作者置身于大兴安岭中,对大兴安岭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谁能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自己默读第2--5自然段。并适当作旁注。

(1) 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景物?(岭、林、花)

(2) 通过刚才读课文,大兴安岭的“岭”给你什么感觉?(亲切、舒服)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岭”的?(对比)我们从哪能体会到这种“亲切、舒服”之感呢?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从字、词、句上去体会。汇报后教师总结:通过学习在我们头脑中已形成了大兴安岭和秦岭这两种景象请大家用简笔画把它们画下来,看看谁画得像。

(3) 展示简笔画。

3、用刚才学习“岭”的方法,自学“林、花”两部分,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 自读这两部分内容,找找大兴安岭“林”和“花”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并提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认识、体会比喻、拟人、反问等修辞手法在这里的好处,领会著名作家朴质的语言美。

(2)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课件,配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3) 教师总结:听了同学们刚才有感情地朗读和刚才精彩的分析,使我也和你们一样与作者一同爱上这美丽的林海,这令人神往的兴安岭,正如大家所说:大兴安岭并不是只有它美丽的外表,它更创造着财富。谁来朗读一下第6--7自然段?

问:当作者看到“岭、林、花”之后又引发了他的联想,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并作旁注)

指名让学生读出看到的和想到的。

问:这两者有联系吗?谁能说一说。

学生说教师引读: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因为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谁来说说“它的美丽与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是什么意思?它与“兴国安邦”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4) 总结:作者参观了大兴安岭,不仅领略了它美丽的景物,还体会到它与人的关系多么密切。它不仅让人感到亲切、舒服,还保障了人民的生活和和支援了国家的建设。因此,人们把兴安岭与国家的兴盛安定联系在一起,这就更让人感到亲切、舒服了。

四、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1、整篇课文作者围绕着“亲切、舒服”这条主线展开的,课文三次提到了这种感受,分别是由什么引发的?(学生联系课文回答)

2、同学们可以感觉到什么呢?(随着作者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作者这种亲切、舒服之感逐渐加深,最后与国家联系在一起。)

3、大家一定很喜欢这篇课文吧?那么就请你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试着背诵一下吧。

8月12日

作者邮箱: shyu6136@163.com

[《林海》教案(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8:林海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加强朗读与背诵。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朗读,要读出大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形下感到亲切舒服的?

三、读句子回答问题:

A、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句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B、在课文中再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

C、你认为课文哪些句子写得美?然后读给大家听听。

四、展示比较优秀的简笔画,大家评价一下。

五、课堂练习(投影出示)

秦( ) 泛( ) 厦( ) 伐( ) 综( )

奏( ) 乏( ) 夏( ) 代( ) 宗( )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林海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9:《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和创新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重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詹天佑有哪些了解?(指名说)

2、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七课《詹天佑》感受一代伟人的优秀品质。

二、感受困难,体会品质。

1、师述: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然而要修筑好京张铁路仅仅勘测线路一项就困难重重。

2、默读课文第四小结。

想想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来,在旁边写点自己的感受。

3、自读思考。

4、找伙伴交流。

5、抓住重点句引导理解。

出示:詹天佑经常………………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A、指名谈感想B、指名补充C朗读体会

出示:他亲自带着………………坠入深谷的危险。

A、指名谈感想B、指名补充C朗读体会

出示:遇到困难,他……………失掉信心。

A、指名谈感想B、指名补充C朗读体会

-1-

6、师小结过渡:同学们体会得真好!

三、争当助手,突破难点。

1、师述: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又是怎样克服的呢?自由读课文5、6小结,边读边思考。(同座位交流)(指名说)

2、假如你是他的小助手,你能帮他画一张图纸,并给大家汇报一下设计意图吗?

3、自由准备。(可以小组合作)

4、指名演说。

5、课件演示:(人字形线路)

6、生演示火车走向。(提示方法、配上说明)

5、小结:在詹天佑和助手们的共同努力下,京张铁路终于完工了!

四、创设情境,赞美人物。

1、课件展示:长鸣而过的火车

2、师述:100多年后一辆火车行驶在京张铁路上,车上坐满了“老外”,你能向他们介绍一下詹天佑的伟大设计吗?

3、自由准备。

4、指名说。

五、总结全文,号召学习。

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一代伟大工程师的光辉形象,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

板书设计:

7、詹天佑

爱 国

杰 出

创 新

[《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0:《太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

2、有关太阳的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

2、开火车轮读词语。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   到第   自然段,写了什么?师用课件出示下表,你们这些小小科学家自己能找到答案吗?(学习回答)

特点 数据

远 一亿五千万公里

大 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热 表面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2、指点:从表上我们可以知道课文上说太阳的远、大、热是通过什么来说明的?(列举数字)

3、文章中是不是光用数字来说明的?还用了什么办法?

4、(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回答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指点。(引用传说)谁能说说《后羿射日》的传说?如果课文不用传说,光用数字,你觉得好吗?(光用数字,比较枯燥。课文引用传说,就生动多了。)

(2)指点:“传说”是流传在民间口头的故事,研究科学非常讲究科学性,必须说明它的实质。这儿在传说以后,用了什么词语来揭示实质?(“其实”)文章中引用传说,引人入胜,接着用“其实”一词揭示实质。

(3)说太阳,怎么又说了地球,说了钢铁呢?(突出“抵得上”“变成汽”等词语)

作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

(4)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上思考问题。太阳的“大”“热”离我们“远“这三大特点,与我们的地球是相互联系的。你们要做科学家,阅读资料时,就得认真思考,自己先思考一些问题。

太阳虽然大,但因为远,所以看起来很小。

出示句式(因为……所以……)

因为太阳大,所以整个地球太阳都照得到。谁还能说这样的句子?老师鼓励。

(二)第二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1、提示:大家都分析的很好,具体说来,太阳与人的关系怎样密切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研究。

2、(课件出示第二段)根据你平时观察所得和书上提供的资料说说太阳不尽然们人类关系怎么密切。(学生训练句式)

(课件出示句式)(1)有了太阳

(2)如果没有太阳            就        ,因为             。

3、指点:第四自然段先正面说,“有了太阳……”再反过来说,“如果没有太阳……就……”说明了关系的密切。

4、提问: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用课文中的那一句话来概括?(同学们回答)师指出这叫“段首概括”。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每个自然段开心的话,它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自然段的内容。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照理关系不大,这里意思转折,所以用上“虽然……但是……”。

5、齐读这段。

(三)学习第三段(太阳与自然的关系)(课件演示)

第二段说了太阳与人的关系,那么太阳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呢?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1、太阳  水  雨  水蒸气  小水滴   云

2、太阳  热量多  热量少   热   冷   风

(同学们自己用箭头连接关系,老师指导)

太阳       云    雨    雪            太阳

小水滴                          热    风   冷

水蒸汽

水                          热量多     热量少

课文还有一个段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大家快把它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5-7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段(总结段)

1、(课件出示第四段)指名读、齐读。指导背诵。

三、总结

1、这一课的学习,使们们懂得了太阳有多远、多大、多热。知道了太阳与人的关系密切。没有太阳没有动物、植物、人类,没有风云雨雪霜,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2、学习这篇课文也使我们懂得了应该怎样阅读说明文,说明文一般在写作上常“引用传说”“列举数据”“进行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

四、作业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 运用学到的说明事物的方法,把收集到的太阳资料,仿写成一段介绍太阳常识的小说明文。

[《太阳》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篇11:《夏天》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夏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能用“像……像……”和“有人……有人……”造句。

3、积累并运用描写雨后美景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喜欢听歌,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想听吗?这唱的是什么季节的歌呢?

2、是呀,绚丽多彩的夏季来到了,我们大地上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觉得有哪些变化呢?夏天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会下(雷雨),板书:雷雨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指名说)板书:前、时、后。我们还知道了哪几节是写雷雨前?哪几节是写雷雨时?哪几节是写雷雨后?板书。

二、学习“雷雨前”

1、下雷雨前会是怎么样的情景呢?自己读读第一、二小节,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非常闷热、难受、无精打采)。是吗?你们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再自己大声读读、找找、划划。

2、讨论交流。(指名说)。

(1)句子:太阳像个大火球。

a.这里把太阳比做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天气怎样?谁能读出当时的感觉?

b.你还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句子: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煮熟吧!

a.为什么从这里可看出来?

b.是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使得柳叶毫无力气,打着(卷儿),小花也无精打采,难受得(低下了头),小作者还担心湖水被也被(烤热了),小鱼也被(煮熟了)。

c.谁能试着读一读,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那中闷热、难受的情景。

d.蜻蜓为什么要低飞?

e.好闷热的天,真实让人受不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小狗伸出长长的舌头,直喘气,老母鸡躲在树阴下不敢出来,听到知了难受地叫。)

(3)正当我们热得受不了,闷得受不了时,谁为我们带来了好消息呢?蜻蜓飞来时,你心情怎样?为什么?你能读出那种感受来吗?(是呀,让人迫不及待地等待着一场大雨的到来)

三、学习“雷雨时”

1、蜻蜓的消息是真的吗?雷雨果真来了.夏天的雷雨有什么特点呢?自己读读读三小节。

2、讨论:(1)先风,再云,接着打闪,然后打雷,最后下雨,按一定的顺序。

(2)下起来急而大。(板书:急而大),从哪里看出来?

3、能通过朗读把急而大的雷雨表达出来吗?自己试--指名试。

四、学习“雷雨后”

1、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下了一阵,风(停了),云(散了),闪(停了),雷公公(回家了)。太阳(出来了)天边挂起了(一条彩虹)

2、雷雨后的大地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大声读读4、5、6小节,谈谈此时的你又会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景色清新宜人)。

3、你们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呢?再自己仔细地读一读,找一找。

4、反馈交流。

(1)句子: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多干净,多精神。

a.此时的柳叶和小花会说些什么?谁能把这个句子读好?读出柳叶、小花的心情。

(2)句子:湖里,小鱼摆着尾巴游得多高兴。

a.此时的小鱼心情怎样?你能读一读吗?

(3)湖边有人乘凉,有人散步。

a.是呀,漂亮的景象吸引了人来乘凉和散步,你觉得会有哪些人呢?

b.你能用“有人……有人……”来造句吗?(公园里,操场上)

(4)湖水像面镜子,照着天,照着桥,照着那队过桥的小学生。

a.把湖水比做什么?为什么?

b.清清的湖水能照出桥,照出天,照出小学生,还能照出什么?

(5)你们喜欢最后一句话吗?为什么?自己读读。

小鸟指什么?彩虹指什么?

小鸟飞过雨后的彩虹指什么?你能用“像”来说一句话吗?

那么美的句子又该怎样读呢?(指名读最后一句)

5、指导朗读。

雨后景色清新宜人,而课文又描写的那样美,想不想再美美的把雨后景色读一读。

齐读4、5、6小节。

5、我们想不想把这雨后美景留在我们的画上呢?画雨后美景。

前(1、2):闷热

板书:雷雨 时(3):急而大

后(4、5、6):凉快 美丽

[《夏天》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麋鹿》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1、《麋鹿》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麋鹿的资料;熟读课文。

教时目标:

1.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激发保护野生动物的感情。

2.学习当讲解员,介绍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坎坷经历。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11、麋鹿(板书。带着亲切的语气再读一遍。)

2. 课文开篇就向我们描绘晨曦中麋鹿在黄海滩涂活动的场景,

CAI出示第一自然段(配乐)

让我们一起把这段文字来读一读,用心感受一下。

生齐读。

3.麋鹿就生活在这样一个静谧、悠闲的环境中,并茁壮地成长着。

那么它们的样子又是怎样的呢?你知道吗?(板书:外形特点)

(过渡引起下文)

二.辨一辨,想一想(精读第二段)

1.你认识麋鹿吗?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CAI课件出示辨一辨:“驯鹿”图。学生辨别不清。

2.别急,只要你认真读了课文就能分辨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

3.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第2--4自然段,最感兴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画出有关介绍麋鹿外形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CAI课件出示要求。

4.生自由读,师巡视。

5.全班交流。

第2节重点抓住: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象。

第3节重点抓住:麋鹿的“角”、“尾巴”、“蹄子”、“毛色”。

CAI随机出示并做相应的比较。

6.现在你能分辨出这到底是不是麋鹿了吧?(不是,这是驯鹿。)

CAI课件出现“麋鹿”。

这才是真正的麋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四不像。多么奇特的外形!

7.那么,第3自然段除了介绍麋鹿外形,还介绍了什么?(板书:生活习性)

8.请你找出这一自然段中与麋鹿的生活习性有关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在小小组里讨论下面的问题:(CAI出示)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联系吗?

提示:可以从尾巴、蹄子、毛色这几方面来找。

9.学生朗读讨论后交流

尾巴--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生活在沼泽中,长尾巴有利于驱赶蚊蝇。)

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宽大的蹄子使它在沼泽中能轻快敏捷的行动。)

毛色--夏季棕红色,冬季棕灰色。(毛色的变化则有利于它隐蔽自己。

以上这些特点,你一定会想到了其他一些动物类似的进化过程。(鲸、

人猿……)他们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演变成的。

8. 麋鹿也是如此。麋鹿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也

仅存数百头,它的繁殖能力很低。麋鹿的繁殖能力低的原因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读一读第4自然段,然后告诉我。

麋鹿的自然繁殖能力很低,怀孕期超过9个半月,比其他鹿类长。

麋鹿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的角6岁才发育完全。

9.指导朗读。分组读2-4自然段,再次体会一下麋鹿的奇特外形和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10.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老师建议你们用心读读课文第5-7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CAI出示问题。

如果你产生了这样的情感体验,说明你真正地读懂了麋鹿。

三. 读一读,悟一悟

1. 生用心读。

2. 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先读给同桌听一听。

3. 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随机指导朗读(带着你的情感体验读)

CAI课件随机出示两段课外资料。

(生1: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悲伤的语气读。

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

生2: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感动的心情读。

生3: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自豪的语气读。 CAI出示课外链接资料。

生4:我也很高兴,因为书上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高兴的语气读。

生5:我很悲伤……

生6:我很生气…… )

评价:言之有理,把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一读。

老师也有同感,请用你的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你把麋鹿的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请你把体会最深的句子读一读,让大家也听一听麋鹿的心声。。。。。。

四、演一演

1、提示角色:对麋鹿大家了解吗?口说无凭,表演为证。老师要大家表演出来,给大家两个角色,一是做讲解员来介绍,二是你就变成麋鹿,自己介绍自己。

( CAI课件出示要求。)

2、小组表演:4人小组表演,三个各表演麋鹿的三个方面的“奇”,另一个做导演指导。

(CAI课件提示身份、语气)

3、上台表演:评议(导演指导),评最佳表演奖。

五、写一写

1、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课文学完了,此刻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2、以“ ,我想对你(们)说 ”(横线上可填麋鹿或人类等)为题写一段话。

或学生谈感想。(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保护野生动物。)

[《麋鹿》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练习1》两课时教学设计

2.练习1 教案教学设计

3.《练习1》优秀教学设计

4.四年级《练习1》教学设计

5.第二课时练习十七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

6.《航天飞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7.《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8.《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东方之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下载word文档
《练习1 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