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
“vickyxp”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
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大全
填空题大全。
1、5个人站成一排合影留念,有( )种不同的排法。
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等于( )头小猪的重量。
3、两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20倍,要想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 )。
4、两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减少4,减数也减少4,差( )。
5、有两袋糖,第一袋68粒,第二袋20粒,从第一袋中拿出( )粒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中糖的数量相等。
6、从甲地到乙地有3趟火车、2轮飞机,一共有( )种不同走法。
7、二年级的图书比一年级多160本,二年级图书的本数是一年级的.3倍,一年级有( )本书,二年级有( )本书
8、在一条30米的步行街两边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一共可以插( )面。
9、从上海到南京的航运线上,有9个停靠码头,那么有( )种不同的船票。
10、两数相除,商是25,余数是3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5倍,商是( )余数是( )。
11、两数相加,一个加数减少30,要想使和增加120,另一个加数应( )。
篇2:数学思维训练:历届填空题
数学思维训练:历届填空题汇总
填空题。
1、4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公顷=( )平方米 3平方千米=( )公顷 4分米=( )厘米 600平方米=( )公顷 5千米=( )米
2、今年5月有( )星期余( )天。明年全年有( )天。
3、三名运动员比赛50米跑,小兰8.7 秒,小月8.3秒,小丽8.4秒,第一名是( )。 他们三人又比赛跳高,小兰0.85米,小月0.91米,小丽0.98米,第一名是( )。
4、6+0.6= 1.25-1.23= 2.9+3.7= 4.8-3.9=
5、0.28○0.3 1.09○ 1.9 2.01○0.21 1.01○0.99
6、大树高5( );操场面积900( );炎帝广场面积10( );天元区面积150( ); 一张正方形纸边长10( ),周长40( ),面积100( )。
7、□85÷4,要使商是三位数,□里应填( ),要是商是两位数,□里应填( )。
8、图书馆开放时间:8:30-12:00,16:00-17:30,图书馆早上( )开馆,下午( )闭馆,全天共开放( )小时。
9、1班这次测试最高分98分,最低分75分,全班平均分一定大于( )分,小于( )分。
10、一个正方形周长是24米,面积是( )平方米
篇3:四年级数学思维填空题训练
四年级数学思维填空题训练
一、填空题
1.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 等腰 )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 等边 )三角形.
2.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3.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 梯形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等腰梯形 ).
4. ( 其中一个角是钝角 )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5.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之和是15米,它的底边是( 5 ) 米.
6. ( 其中一个角是直角 )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7. ( 其中一个角是锐角 )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8. 两个底角都是60°的三角形是( 等边 ) 三角形,又叫( 正 ) 三角形.
9. 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是85°,这个三角形是( 钝角三角形 ) .
10.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 度.
11. 线段有( 2 )个端点,射线有( 1 )个端点,直线( 0 )端点.
12. 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 1 )个钝角,最多有( 1 )个直角,最多有( 3 )个锐角.
13. ( 周 )角>(平)角>( 钝 )角>( 直 )角>( 锐 )角
篇4:一年级数学填空题专项训练
一年级数学填空题专项训练
1、50比大1,比()小1。
2、一个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5,十位上的数字比个位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3、一个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5,比十位上的数字小3,这个数是()。
4、()比100大1,()比100小1。
5、比89大1的数是(),比它小1的数是()。
6、88左边的8在()位,表示()个(),右边的8在()位,表示()个()。
7、个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8、比40大,比60小的两位数中,个位是6的数有()、()。(从小到大顺序填)
1、12比()少4,7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按顺序填出90前面的三个数()()()。
3、比11大,比15小,是一个单数(),比60大,比70小,个位上是5的数()。
4、39添上1是()个十。39添上1是()。
5、70比()多1,比()少1,()比70多1,()比70少1。
6、写出小于三十的3个个位是4的数,并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7、()里最大填几:9+()<17;16>()+10。
8、最小的三位数与最大的两位数相差()。
9、25再添上()就和30同样多。
10、从10开始十个十个地数,90前面的一个数是(),90后面一个数是()。
12、豆豆的爸爸今年37岁,淘气爸爸的年龄和豆豆爸爸的年龄差不多。淘气的爸爸今年可能多少岁?()。
13、40比()大1,比()小1。
1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15、12-5=()-7,17-8=15-()。
16、从10开始十个十个地数,100前面的一个数是(),100后面一个数是()。
18、比最大的两位数小1的数是()。一百以内个位是2的两位数有()个。
19、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角的人民币和()张1角的人民币。
20、按顺序填出100前面的三个数()、()、()。
21、一百以内十位是9的两位数有()个。
23、一个足球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
24、一张50元可以换()张20元和1张10元,或者()张20元和()张10元。
2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
26、26角=()元()角;100分=()元;3元6角=()角。
2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按从小到大顺序填)
28、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29、77左边的7在()位,表示()个(),右边的7在()位,表示()个()。
30、个位是5,十位是8的数是()。
31、在31和43之间的双数有()个,单数有()个。
32、比69大,比80小的两位数中,个位是7的数有()。
33、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45,和是()。
34、被减数是70,减数是36,差是()。
35、减数是29,被减数是81,差是()。
36、两个数都是46,它们的和是(),差是()。
37、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相差()。
38、一个数比40大1,另一个数比40小1,这两个数的和是(),差是()。
39、()里最小填几:35+3<(),17-()<10。
篇5: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1.求异型
这是在同一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的分析性的思维形式,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问题的多种答案。
如16—10,可以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述这道算式。
如①16 减去10 等于几?②16减去10 还剩多少?③16 与10 的差是多少?④10 与什么数的和是16?⑤16比10 多多少?⑥10 比16 少多少?⑦16 减去什么数等于10?⑧10 加上什么数等于16?这样,既使学生透彻理解了数量关系,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它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就不赘述了。
2.求同型
这是一种进行综合、概括的思维形式。
如上例,教师亦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归纳出16—10 的算式来。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异中有同的习题来训练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
如:
①甲乙两人接到加工54 只零件任务,甲每天加工10 只,乙每天加工8只,几天后完成任务?
②一件工程,甲独做10 天完成,乙独做15 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
像这些形异质同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解一题会多题,可以起到减轻学生负担的作用。
3.递进型
这是一种属于逻辑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
例如,教师在讲授“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一类题时,叮以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已知一个数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规律去进行逻辑推理,让学生自己发现新出现的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教师不要越俎代疱,否则吃力不讨好,反而妨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4.逆反型
这是一种敢于和善于突破习惯性思维束缚的反向思维形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供训练的材料比比皆是,如加减、乘除、通分约分、正反比例等,问题是教师如何善于运用它。
如教验算时,16-10=6,学生习惯地用16-6=10
来验算,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6+10=16 来验算。
经过训练,学生便可知道用加法验算减法、用减法验算加法、用乘法验算除法、用除法验算乘法了。
5.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
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
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
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
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6.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
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
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
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7.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
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
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8.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
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
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
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
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
整个程序如下:
12+3+4+5-6-7+89=100
经过像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触类旁通,碰到难题就能产生新的思路和设想。
篇6: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思维的训练是需要一套完成的训练方法的,经过思维的训练,数学成绩一定可以大大提高: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
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
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
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
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
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
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
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
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
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
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
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
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如:
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
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
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篇7:数学思维训练六年级
数学思维训练六年级
适合六年级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是怎么样的?请看下面吧!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障碍受阻时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如:某一卖鱼者规定,凡买鱼的人必须买筐中鱼的一半再加半条。
照这样卖法,4 人买了后,筐中鱼尽,问筐中原有鱼多少条?该题对一些没有受过转化思维训练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一筹莫展。
即使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只能复杂的方程。
但经过转化思维训练后,学生就变得聪明起来了,他们知道把买鱼人转换成1人,显然鱼1条;然后转换成2人,则鱼有3条;再3人,则7条;再4人,则15条。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
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如:1 2 3 4 5 6 7 8 9在不改变顺序前提下(即可以将几个相邻的数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数,但不可以颠倒),在它们之间划加减号,使运算结果等于1OO。
象这道题就牵涉到系统思维的训练。
教师可引导学生把10 个数看成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去考虑、第一层次:找100 的`最接近数,即89 比100 仅少11。
第二个层次:找11 的最接近数,很明显是前面的12。
第三个层次:解决多l 的问题。
整个程序如下:12+3+4+5-6-7+89=100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
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如问:3 个5 相加是多少?学生答:5+5+5=15 或5×3=15。
教师又问:3 个5 相乘是多少?学生答:5×5×5=125。
紧接着问:3 与5 相乘是多少?学上答:3×5=15,或5×3=15。
通过这样的速问速答的训练,发现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准确。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个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
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如:
①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
比运来的面粉少1/4吨、运来面粉多少吨?
②金湖粮店运来大米6吨,比运来的面粉少1/4,运来面粉多少吨?
以上两题,虽然相似,实质不同,一字之差,解法全异,可以点拨学生自己辨析。
通过训练,学生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便会仔细推敲,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准确性。
篇8: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儿童逻辑思维训练,家长应该尽早让孩子接触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数学能够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一个好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以下是数学思维训练教案,请参考!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只能放两只饼。
煎熟一只饼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
请你想想煎3只饼至少需要几分钟?怎样煎?
再想想:煎99个、100个饼需要多少时间?煎n个呢?为什么?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2)
括号里应该填几?
下面两个表里的数的排列都存在着某种规律,你能找出这个规律,并根据这个规律把括号里的数填进去吗?试试看,很有趣的。
2 、5 、6 、7 、11
8 、10 、、4 、18
6 、10 、12 、9 、20
(表1)
2 、13 、5 、6
4 、11 、5 、7
7 、()、4 、10
7 、11 、1 、12
(表2)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3)
巧填运算符号
不用括号,在四个4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
(+、—、×、÷),使
4 4 4 4=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4)
巧填括号
请你在下面的算式里,适当添上括号使等式成立。
(1)4×6+24÷65=15
(2)4×6+24÷65=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5)
一个同学不仔细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减数65写成了56,最后所得的差是40,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6)
一个班有48人,班主任统计问:“做完语文作业 的举手”,有37人举了手。
又问:“做完数学作业 的举手”,有42人举了手。
最后问:“语文、数学都没有做完的举手”,没有人举手。
请你算算,这个班语文、数学都做完的有多少人?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7)
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0÷(6×□)=20
2、125×(28÷□)=500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8)
如果△×□=〇 那么下面的算式哪几个是正确的?
(1)□÷〇=△ (2)〇×△=□
(3)〇÷△=□ (4)□+〇=△
(5)〇□ =△ (6)△=〇÷□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9)
小马虎在做一道计算题(1800□)÷25+192时,没有注意题里的括号,先用□里的数除以25,然后按照加减运算的顺序计算,得1968。
这道题应该得多少?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0)
有一个同学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
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这个小数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同学思维训练题(11) 找规律填数的题目要求我们根据已知数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从而求得相应的数。
从数列中找规律,一般有两种方法:
(1)、根据前后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要填的数。
(2)、根据相邻两个或几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请你先找出下面各列数的规律,然后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2、6、10、14、( )、( )…….
(2)18、19、21、24、28、( )…….
(3)2、4、8、16、( )……..
(4)12、2、10、2、8、2、( )、( )
(5)1、1、2、3、5、8、13、21、( )、()
(6)2、3、5、9、17、( )
(7)99、36、15、( )
(8)0、1、3、8、21、( ) 思维训练——四年级趣味数学(10)
有一个同学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读丢了,结果读成了四万五千零一。
原来的小数读出来只读一个零,原来的这个小数应该是多少?
篇9: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在于获取知识过程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数学素质其核心就是数学思维能力,它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认识世界,表达思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是客观事物的“数”与“形”的科学抽象。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空间观念的形成,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加强概念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只有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让学生获得一个清晰的概念,我们经过实验、探索,较成功地获得了概念教学的新模式:“思维训练式”教学模式。
一、确立一个教学观念传统教学仅仅把数学教学看成是“传授知识”或“落实双基”,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只是使学生听得懂,能接受。
因此,与之相应的教法就是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把知识嚼烂了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或是让学生模仿例题反复练习,这样就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排斥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之中,或者即使认识到要重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但不知道应有机结合数学知识教学来进行。
事实上,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教学是同步进行的,数学知识是数学思维活动的产物。
在教学的每一步,不估计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水平、思维的发展、概念的形成和掌握的质量,就不能进行有效地教学。
在数学教学改革中,应该把数学概念的教学和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因此,教师应确立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教学的观念,提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自觉性,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关注两项基本形式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与经验有差异,因此建立数学概念的认识心理活动过程也就不一样。
从总的方面看,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种。
一般地说,低年级小学生“概念形成”作为建立概念的主要形式。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逐渐过渡到以“概念同化”作为数学概念的主要形式。
“概念形成”这一形式是通过对具体事物感知辨别而概括抽象形成概念。
这一形式的认知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如下。
随着学生知识的丰富和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头脑中也逐渐形成数学要领系统。
因此,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建立概念时,较多的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
概念同化的认知心理过程一般是:
概念的同化这一形式是运用已掌握的概念去理解、获取新的概念。
学习新概念时,要与原认知结构中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比较,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使新概念的本质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得到精确分化,使新旧知识得到有机结合与联系,从而建立起新概念。
三、遵循三条教学原则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与数学概念的教学紧密结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
”因为数学概念的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数学概念为培养思维能力提供富有逻辑性的素材,反过来,培养了思维能力又为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创造了条件。
把两者分离开来教学,无论对学习数学概念或培养思维能力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为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弄清数学概念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分析教材中含有哪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
教师在制订一节课的教学计划时,不仅要明确数学教学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而且要明确在培养思维能力上侧重哪些方面,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并且力求在教学中有所体现。
教学时,教师要考虑选定什么样的方法,既能做到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又有助于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要把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贯穿在各年级数学教学的始终。
《大纲(试用修订版)》明确指出:“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逐步过渡的阶段,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适合儿童年龄发展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
为此,每个年级、每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考虑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同时,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低年级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给中高年级增加教学困难;反过来,如果低、中年级重视发展思维能力,到高年有所忽视,也会给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造成不利影响。
为了贯彻这一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很好地研究各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紧密结合概念教学,提出适当的发展思维能力的要求和具体目标。
3.适应小学生心理特点,注意把操作、思维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遇到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仍需要适当借助操作和直观。
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为了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利用操作和直观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是必要的。
但是无论操作和直观,都是学习的手段,在适当的时候要逐步脱离操作和直观,过渡到抽象思维,避免学生过多地依靠操作和直观。
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反过来又借助语言,才能对事进行调节,使思维逐步完善。
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
学生的语言也是逐步发展的,所以在发展学生思维和语言时,都要考虑到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四、抓好四项训练重点1.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这个工作对数学教师来说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一个基本概念,总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部分组成的。
2.抓概念的要点和关键。
在教学概念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概念的要点和关键性的字词,并用红笔加上着重符号,以强化注意。
3.抓概念的实例和反例。
对学生不容易弄清的那些概念,教师要先指导学生分析一些有关要领的实例和反例,再让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出正确的要领。
4.抓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归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使概念系统化、规律化。
五、形成五步操作程序1.引导——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引入概念。
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
概念如何引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接受。
小学生学习概念一般以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知开始的.。
重视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的心向训练。
【数学思维训练:填空题】相关文章:
1.数学思维训练教案
2.数学思维训练题
3.SAT填空题训练
6.思维训练
7.思维训练《拐杖》
10.话题作文思维训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