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
“semar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
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
今天午餐时间,我来到了中班,发现浩浩小朋友餐盘里的大虾没吃,我走到浩浩跟前小声的问:“浩浩,你为什么不吃虾?”浩浩犹豫了一下,回答:“我不喜欢吃。”我接着又问:“你在家吃过虾吗?”浩浩说:“吃过。”“是谁帮你拨的虾皮?”“是姥姥。”这时,我明白了浩浩为什么犹豫了一下来回答我“不喜欢吃”。于是,我试着鼓励浩浩:“拨虾的时候你知道应该先拨哪吗?”浩浩说:“姥姥说,虾头上面有刺毛,容易扎手,应该先拨虾头。”我说:“那你尝试过拨虾吗?”浩浩说:“没有。”我说:“今天想试一下吗?”浩浩拿起了大虾,一边操作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先拨虾头,再拨虾皮,拨完虾皮还要把背部和腹部的虾线挑出来,那样才可以吃。”说完,大口大口的吃着虾肉,高兴地说:“大虾真好吃。”看着浩浩满脸的笑容,我也高兴地笑了。“浩浩真的长大了,可以自己拨大虾了,做很多事情了,以后再也不用姥姥帮忙了。”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老师们经常教育孩子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也是这样做的,但是回家以后怎么变了呢?
回到活动室,刚才的一幕让我的心绪很乱,今天要是没有及时的介入,浩浩就会眼睁睁的看着大虾扔到了垃圾桶,我不仅想到,这种现象何时是个头。
现在的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样样事情都替孩子包办了,当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能够自己完成的事情时候,还没见孩子动手,家长就已经替他办了……
这种现象真让人深思,不仅要提醒家长:您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你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孩子能力的增长需要依靠自身的'探索和实践,即使失败,他会不止一次的重复、突破,期间认知能力得到发展,直到掌握本领。出于心疼,家长忍不住包办,吃饭我来喂,衣服我来穿,书包我来背……孩子被父母的爱囚禁在一定范围内,一次次剥夺了成长锻炼的机会,阻碍了能力的发展,大脑缺少更多新鲜的刺激,四肢软弱无力,何来创造力?你扼杀孩子的意志力。在孩子眼里,一切家长都会替自己办,不需要努力,所以遇到问题就退缩,勇敢坚强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发展,变得懦弱,很难立足社会,甚至不能自理、不能正常的社交和工作,最终一事无成。你使孩子缺乏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换来成功,是孩子获得自信的最好途径。可孩子失望的发现,自己努力意犹未尽,家长却早早把胜利果实摘来放在他面前,这还有什么意思?我怎么能证明我自己?我行吗?算了吧!出于爱,却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家长事与愿违。你使孩子缺乏责任感。家长的包办,一旦孩子适应了,就成为应该的了,父母的爱在孩子心目中没什么重量,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家长提供的一切,从不想自己应该为家长社会付出什么,缺乏责任感和反哺心,待父母年老,成为啃老族,甚至社会寄生虫。
所以,恳请喜欢包办的家长,立即放手,还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发现、自主实践,自我提升的机会和空间,顺应自然规律,身心健康地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篇2: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长心得文章
经典冬令营是小九一直期待的,把他送过去,松了一口气。
在家里各种折腾,就算是读书也不能集中注意力。
我又要照顾妹妹,又有工作要忙,于是,他就开始钻空子。隔十几分钟听不到他折腾的声音,就得赶紧警惕起来,极有可能跑到厕所里看手机去了。没收了手机之后,我在这边备课就会不时听到他和妹妹鸡飞狗跳,一会儿跟妹妹亲的一个人似的,一会儿妹妹哭他高声喊……好不容易看上书了,一看就不撒手,让休息一下眼睛,也是催来催去,根本不听。
嗯,我想,必须给他找个有读书氛围的地方。
去了冬令营几天我就有点儿担心,趁着给他送衣服的功夫去看看在那里怎么样。没想到还挺适应。
他悄悄跟我说,妈妈,我喜欢这里。我问为什么。他的回答让我差点儿笑喷了。他说:这里是礼仪之邦。
怎么个礼仪之邦呢?
上课前要给孔子像行礼。要有四拜。有值日生带着大家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每说一句要对孔子像拜一次,一共四次。
看着老师发来的视频,孩子们个个神情严肃依次行礼,我忍不住热泪盈眶。孩子的生命成长确实需要这类仪式感,虽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四句话的含义,但是必然有一种伟大的浩然的纯真的向往与激励在心中留下重重的痕迹。相信在不断读书成人的道路上,他们真的会慢慢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以此为人生准则。
如果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能这样的成长,在心中种下一颗这样的种子,未来的世界还会有什么战乱和悲哀呢!
读书时,想去厕所,也要跟老师打招呼后,再跟孔子像拜一拜,表示恭敬。
吃饭之前,要闭上眼睛感恩:“感谢天地滋养万物,感谢祖国培育护佑,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老师辛勤培育,感谢厨师辛苦劳作。此时止语,请老师先用。”
吃完饭要跟大家说:“我用完了,请大家慢用。”
孩子根本不会觉得这是繁文缛节,反而更喜欢这种有规矩有规则的场合。
可见,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向上向善的。相比无规则,相较混乱嘈杂,他们更喜欢安静与秩序井然。不要用拿动物性把孩子的性情全部遮盖。人都有动物性,但是动物性不是主旋律。教育要做的,正是开发出更强大的人性,来淡化孩子身上的动物性。
老师说他很有君子之风,喜欢照顾小的,听从老师教导,读书很来劲,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真欣慰。
孩子从学堂回来两天,我感觉他变化很大。
那天晚上,没做饭,很晚了才匆忙订个赛百味,等送到手中时孩子已经饿得不行了。但是还是没有马上打开吃他最喜欢的香肠三明治,而是在无人提醒的情况下,先带着我做了饭前感恩词。
这对于一向贪吃的他来说,真不容易。
吃饭时跟我唠叨,妈妈,你知道吗,我在学堂居然吃虾皮和木耳了。我很惊讶,因为这两种东西是他以前吃了就要吐的。但是他说咬着牙也吃了下去。因为老师说“对饮食勿拣择”。
赛百味送得有点儿慢,我着急:怎么还没送来啊。他反而安慰说,你别抱怨了,咱们很幸运了,离店那么近,人家住的远的不是更着急了吗?
真会给自己找平衡。
他自己说,你还说我坐不住,我一次能做一个多小时读书,怎么样,我现在是不是很有定力?
最让我吃惊的是另一件事。
周日九爸带着哥哥妹妹去了陶然亭冰雪嘉年华。中午回来的时候,我听到妹妹仔楼下杀猪般地哭,还以为哥哥又跟她吵架了呢。到了家才知道,妹妹是冻哭的。粗心的爸爸给孩子穿少了,鞋穿的居然是春秋天的运动鞋,裤子也薄,羽绒服有点儿大,不抗风……只见妹妹冻得四肢冰凉,哭得一脸鼻涕……我这个心疼啊……忍不住开始抱怨这个笨蛋爸爸。
小九把我拉到一边说:妈妈,别说爸爸了,爸爸够好的了,周六加班,周日好不容易休息了,还带我和妹妹出去玩。你应该多表扬他才对啊。
几句话说的我哑口无言。之前那个总是跟我一个战壕一起打击爸爸的小九哪儿去了?
心中触动很大。
中午,网购的榴莲蛋糕到了。我知道他爱吃,特意在他回来的时候买的。可是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
我把蛋糕切成几分。他居然过来说,我自己选。我想他一定想选一个大的吧。我说,我给你的这个就是大的,放心吧。
鬼才会相信,他居然选了一块最小的。
这真的是那个贪吃不让人,喜欢独霸一切好食的小九吗?
好吧或许是他不太喜欢吃榴莲蛋糕了?可是为什么晚上还嘱咐我给他留一块呢?
晚上那块没给他留。搁以往肯定要大闹天宫。没想到他也没计较。
不过,我感觉环境对人的影响还挺大。
孩子回到家松懈的环境中,才刚刚两天,有些坏习惯又开始露出苗头,比如偷偷跑到厕所拿着手机上淘宝看玩具……
看来还是要赶紧避开这些负面影响。
下午把他送回学堂,看着老师发的视频中,他坐在老师身边读书那份安定和坦荡,才松了一口气。
孩子也喜欢安定,他在厕所里偷看淘宝的时候一定也心慌意乱。管不住自己与希望管住自己不断打仗,斗争,其实他在良知上不安。
所以,给孩子一个纯粹的读书环境,太重要了!
特别感谢学堂的老师能让他安定下来。
易子而教,确乎真理。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作为老师,一向很重视。
当年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小学,我费尽心力,隐忍压力与焦灼,调到名校做老师。
后来,为了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我也曾经动过心思去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
可是,这种幼稚投机的想法很不幸,都被赵延风教授说中了:名校又如何?别说我们这小小的明星小学,北大不是名校吗?
然而,名校又如何?
继而,我更是参透天价学费的私立贵族学校,那花样百出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看似让人艳羡,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你会发现它们跟名校一样,都不是让人安心的教育。
普天之下,寻找一种让人安心的教育,真的那么难吗?
兜兜转转,回到原点。
才发现数年前,被狂妄无知的我,视之如怪谈,弃之如敝履,哂之如玩笑的教育,居然,才是我想要的让人安心的教育。
可笑那时的自己,太功利,太无知,了无福气,无缘接受。
看着孩子在经典教育中,不断成长,变化,真的很欣慰。
朋友劝我说:你真傻,学校是名校,义务教育不花钱,还会倒贴钱给孩子。你居然放着便宜不占,放着免费不要,非要花那么多钱去读义务教育外的学校,你是不是傻!
我真的不傻。
我只是比较努力。
为了给孩子一个不会追悔莫及的童年,一种让人安心放心的教育,我想尽最大的努力罢了。
孩子,或许,这已经是我们能给你的最好的教育了。
请你一定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好好读书,勤勉做人,勤奋做事,让自己不白来这世界走一遭。
作者| 依然
篇3: 家长教育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编者按:作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够的耐心去陪伴与适度的引导,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独立的空间,那样的成长才会让他们在将来抵制更大的压力和挫折。
周末是孩子的休息日,彻底放松时间。大家商量好今天不做作业,爱玩什么就玩什么。下午,大毛和小毛打扮的帅帅的,说是要去追星,据说是球星――韦德,两个人特别激动,看着他们那自信且开心的表情,我也跟着他们问东问西。他们出门前,叮嘱我要抓紧午休,怕我一个人在家无聊,推荐我起来不防看一本电影,《摔跤吧!爸爸》,我们彼此关爱着告别。
刚刚回来时,两个人不约而同地讲着他们今天在现场遇到的一些故事,还有许多细致的观察和看法,这样的经历很可贵,也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最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做一个真正意义上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父母?
也许你会说,那其实不难,多做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事就行呗,比如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他,又或者提早给孩子灌输一些思想或者做人做事的准则,甚至是一些游戏规则,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吃点苦,少受点挫折,能在群体中多一些优越感,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即可。残酷的现实,总是让我们纠结该如何做才会更好。很多时候,我们会选择近路去行走,选择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去行走,谁都不想在目前的群体中成为落后者,孩子的竞争无形中变成了家长的竞争,只有一起向前才可以达到目的,这个观点似乎很现实。
前几日,我坐公交车,恰巧碰到一个妈妈在教育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女孩,大概是女孩在一个学习班与小朋友发生了不愉快,受了欺负,妈妈在教女儿,以后你就躲她远点,少理她,或者干脆告诉老师,先学会保护自己。女孩似懂非懂地说:“妈妈,其实那个同学就是不小心碰到我,我才摔倒的。”
原本在单纯的孩子心中,这不算什么,转个身也就没事了,但是成人往往用过来人的经验告诉她们,你以后需要怎么怎么做,你应该怎么思考,或者你用什么方法去应对。尤其是我听到某些人在评价一个孩子时,说她有多么多么的能干,处理事情多么的棒,思维多么的缜密,甚至是用成人的观点告诉我们,这孩子已经达到了成人处理事情的本事。当别人投以羡慕的目光时,我却心生忧伤,这些背后只是优秀吗?我真得不觉得。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天生聪慧者,她也需要一个感知和经历的过程,过早地触碰且拥有成人的游戏规则未必是好事,一个人十几岁这样,二十几岁可能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三十几岁甚至是四十几岁还会有些许改变,成熟,是需要心智和内控同步的。
记得跟我儿子同龄的一个小男孩,他外婆是退休老师,她用她的优势教育这个孩子,很早灌输给他一些知识,当别的小朋友只会背四句古诗时,他已经可以背下一整篇文章,并且看似比别的小朋友聪明很多,学会了在小朋友中独霸天下的感觉,周围所有的人见到他,都会表扬这孩子是天才,这孩子很能干。其实,那会我也挺羡慕有这样孩子的家庭,但是羡慕归羡慕,自己的孩子还依旧按照自己成长的过程慢慢引导,耐心地陪伴着。当孩子们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碰到了他外婆,问了孩子的情况,他外婆的第一句话就说:“这孩子不听话,不好好读书”。问其原因,大概就是过早接触了一些知识,认为都会了,而不把老师放眼里,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后来中考后又碰到他外婆,回复还是同样,不要读书,最后只能去读职高,期盼着到时候能找个工作就好了。
原本一个大家认为的天长儿童,为何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反差,是教育没跟上,还是其他原因呢?
我记得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并没有过多教给我什么,除了一些家里的规矩,平时的一些行为习惯,更多的学习是来自于自己成长的亲自体验。在碰壁中,在无奈中,在惶恐中,在失败中,在慢慢的成长中才真正地学会了洞察周围的人和事,学会了遇事该如何处理,从实践中悟到了一些警醒和做人的道理。
我经常跟朋友们说,你用你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成长得来的经验,告诉你现在还是零或者还是一张白纸的孩子,这样公平吗? 他们并没有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只是照着你的圆在白纸上画了一个圆,你看似他懂了你教的道理,但实则,那个圆就只是个空心圆。在心智还不成熟的年龄,他对这个空心圆根本无法掌控,又或许你已经看到了他某些经验之谈,但并非是他自己的东西,那个空心圆始终是飘浮不定的。
我相信真正的优秀,一定是在自我成长的体验中完成的,而并非是在还未长开的时候,被提早灌输变成了成人的模样,而过早地在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年龄去体验那些成人的处事和游戏规则,并且学会了成人之间官场的尔虞我诈,那样真得好吗? 这样的优秀在我看来,也不可高兴过早,心智始终是随着年龄和阅力的增长才会逐渐成熟的,不对等的情况很可能会造成性格的扭曲,甚至后果更严重。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孩子过早地去模仿成人,放弃了自我的发展,也是一件可悲的事。
也许孩子们现在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还稚嫩,也许孩子们现在还很单纯,在竞争中还处于弱示,但我始终认为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一个轨迹,不能心急,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在慢慢的摸索和经历中体验、成长,寻找自己的生存法则,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一个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这世界只有做自己的人才是真正有幸福感的人。即便到时候他不如一些人,那又如何呢? 我们自己也未必有多优秀对吧。
作为父母能做的事,用足够的耐心去陪伴与适度的引导,多给孩子提供一些独立的空间,那样的成长才会让他们在将来抵制更大的压力和挫折。我们用自己的强大给他们推开了一扇窗,世界很可能就给了们关上了一道门,若是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去推开那扇窗,风景或许会出奇的壮观,脚步也许会更踏实一些,毕竟世界是他们的。
篇4: 家长教育心得:给孩子足够的空间
好的学生教育方式究竟是什么,在我看来,身教胜过言传。老师和家长们需要用自己的行动、关怀,让学生融进爱的海洋里。
今天看一则故事:
浙江金华的一起真实案例。
妈妈下班看到17岁的儿子正在看电视。
没忍住说:“前三名都考不进,还有脸看电视!”
17岁的少年一肚子委屈:自己也是刚回家,凑巧电视开着,再说自己也很努力了!
然而母亲歇斯底里的吼叫,让孩子的内心憋屈得像一座火山。
看到鞋柜上的榔头,火山一下子爆发了。
他失去了理智,操起榔头……
母亲倒在血泊里。
这是一出悲剧,用自己的不满意,让别人也难过,最终大家都受损的故事。
如果我们能改变一下方式,事情的结局也许会让人惊喜!
母亲回到家,满脸笑意:“儿子,看电视放松啊!”
儿子看见母亲笑意下掩藏的疲惫:“妈妈回来啦,辛苦!”
“我这次又没考进前三,我下次一定更努力,我做作业去啦!”
于是母亲哼着歌曲,忙着做晚饭……
两年后,母亲拿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母子俩相拥而泣。
这是双赢的结局。
聪明的老师能够和学生融洽相处,你进步我给你“糖”吃;你不努力,我找准时机鼓励你,让你都觉得不好意思:我都没有放弃你,你还好意思放弃你自己!
好的家长也是如此。
身教胜过言传。
你为家庭努力,还不忘随时关心孩子,孩子当然也会用行动证明自己。
当孩子拿着甚至微不足道的奖励回家,父母一定要表现出惊喜。
指责是换不来真心的。
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如此。
好好说话真的能让大家都舒适。
不要再为难自己,更不要因自己而为难孩子。
孩子能飞多高,能跑多远,称职的父母是清楚的。
只要孩子在努力,我们就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关怀,让孩子融进爱的海洋里。
孩子自会有所出息。
当孩子不争气时,你应该想到,这是我生的,随我!
你改变了,孩子自会改变。
就像一棵小树,我给你施肥,给你阳光雨露,给你正直的机会……
能争取到多少成材的机会,由树自己决定!
【家长包办事情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教育心得】相关文章:
1.家长教育孩子心得
5.家长教育心得
6.孩子给家长颁奖词
7.家长给孩子的话
8.孩子教育心得
10.家长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