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试题>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

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

2023-02-02 08:10:0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浩宇”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

篇1: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

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复数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已知集合 ,集合 ,则

(A) (B) (C) (D)

(3)已知平面向量 , 满足 , ,则 与 的夹角为

(A) (B) (C) (D)

(4)如图,设区域 ,向区域 内

随机投一点,且投入到区域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则点落

入到阴影区域 的概率为

(A) (B)

(C) (D)

(5)在 中, 则

是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 (B)

(C) (D)

(7)已知函数 .下列命题:

①函数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②函数 是周期函数;

③当 时,函数 取最大值;④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没有公共点,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 ①③ (B)②③ (C) ①④ (D)②④

(8)直线 与圆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且 ,其中 是坐标原点,则 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

(9)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中, , ,则该数列的前4项和

为 .

(10)在极坐标系中, 为曲线 上的点, 为曲线 上的点,则线段

长度的最小值是 .

(11)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三棱锥的体积

为 表面积为 .

(12)双曲线 的一个焦点到其渐近线的距离是 ,则

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13)有标号分别为1,2,3的红色卡片3张,标号分别为1,2,3的

蓝色卡片3张,现将全部的6张卡片放在2行3列的格内

(如图).若颜色相同的卡片在同一行,则不同的放法种数

为 .(用数字作答)

(14)如图,在四棱锥 中, 底面 .底面 为梯形, , ∥ , , .若点 是线段 上的动点,则满足 的点 的个数是 .

篇2:高三数学一模试题文科参考

高三数学一模试题文科参考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 , ,则

(A) (B) (C) (D)

(2)已知 为虚数单位,复数 的值是

(A) (B) (C) (D)

(3)若 满足约束条件 则函数 的最大值是

(A) (B) (C) (D)

(4)在索契冬奥会跳台滑雪空中技巧比赛赛前训练中,甲、乙两位队员各跳一次.设命题 是甲落地站稳, 是乙落地站稳,则命题至少有一位队员落地没有站稳可表示为

(A) (B) (C) (D)

(5)执行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 的值是 ( )

(A)10

(B)17

(C)26

(D)28

(6)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7)已知 和 是平面内两个单位向量,它们的夹角为 ,则 与 的夹角是

(A) (B) (C) (D)

(8)如图,梯形 中, , , , ,将 沿对角线 折起.设折起后点 的位置为 ,并且平面平面 .给出下面四个命题:

① ;

②三棱锥 的体积为 ;

③平面 ;

④平面平面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9)抛物线 的准线方程是 .

(10)在一次选秀比赛中,五位评委为一位表演者打分,若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平均分为90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后平均分为86分.那么最高分比最低分高 分.

(11)在 中, 分别是角 的.对边.已知 , , ,则 .

(12)一 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体积为 表面积为 .

(13)已知直线 与曲线 交于不同的两点 ,若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14)将1,2,3,,9这9个正整数分别写在三张卡片上,要求每一张卡片上的任意两数之差都不在这张卡片上.现在第一张卡片上已经写有1和5,第二张卡片上写有2,第三张卡片上写有3,则6应该写在第 张卡片上;第三张卡片 上的所有数组成的集合是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

(Ⅰ)求 的值及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

(Ⅱ)求函数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本小题满分13分)

某单位从一所学校招收某类特殊人才.对 位已经选拔入围的学生进行运动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其测试结果如下表:

一般 良好 优秀

一般

良好

优秀

例如表中运动协调能力良好且逻辑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是 人.由于部分数据丢失,只知道从这 位参加测试的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位,抽到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学生的概率为 .

(Ⅰ)求 , 的值;

(Ⅱ)从运动协调能力 为优秀的学生中任意抽取 位,求其中至少有一位逻辑思维能力优秀的学生的概率.

(17)(本题满分14分)

篇3:高考数学一模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已知集合A={x|x

A.a≤1B.a<1C.a≥2D.a>2

2.下列命题①?x∈R,x2≥x;②?x∈R,x2≥x;③4≥3;④“x2≠1”的充要条件是“x≠1或x≠-1”.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

3.设偶函数f(x)满足f(x)=x3-8(x≥0),则{x|f(x-2)>0}=()

A.{x|x<-2或x>4}B.{x|x<0或x>4}

C.{x|x<0或x>6}D.{x|x<-2或x>2}

4.点M(a,b)在函数y=1x的图象上,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且在直线x-y+3=0上,则函数f(x)=abx2+(a+b)x-1在区间[-2,2)上()

A.既没有值也没有最小值B.最小值为-3,无值

C.最小值为-3,值为9D.最小值为-134,无值

5.函数与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A.BCD

6.已知函数,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为()

A.1B.2C.3D.4

7.已知函数f(x)=(x-a)(x-b)(其中a>b),若f(x)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g(x)=ax+b的图象是()

8.如下四个函数:①②③④,性质A:存在不相等的实数、,使得,性质B:对任意,以上四个函数中同时满足性质A和性质B的函数个数为()

A.4个B.3个C.2个D.1个

9.若定义在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有,且时有,的值、最小值分别为M、N,则M+N=()

A.B.C.4020D.4018

10.幂指函数在求导时,可运用对数法:在函数解析式两边求对数得,两边同时求导得,于是,运用此方法可以探求得知的一个单调递增区间为()

A.(0,2)B.(2,3)C.(e,4)D.(3,8)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设集合,,若,则_________.

12.则.

13.已知函数在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f(x)的值域为[0,4](x∈[-2,2]),函数g(x)=ax-1,x∈[-2,2]任意x1∈[-2,2],总存在x0∈[-2,2],使得g(x0)=f(x1)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5、已知f(x)=ax2+bx+c(a≠0),g(x)=f[f(x)],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_个。

①若f(x)无零点,则g(x)>0对x∈R成立;

②若f(x)有且只有一个零点,则g(x)必有两个零点;

③若方程f(x)=0有两个不等实根,则方程g(x)=0不可能无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16.17.18.19每题12分,20题13分21题14分共75分)

16.已知命题:方程在[-1,1]上有解;命题:只有一个实数满足不等式,若命题“p或q”是假命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17.设集合A为函数y=ln(-x2-2x+8)的定义域,集合B为函数y=x+1x+1的值域,集合C为不等式(ax-1a)(x+4)≤0的解集.(1)求A∩B;(2)若C??RA,求a的取值范围.

18.设函数(a为实数).⑴若a<0,用函数单调性定义证明:在上是增函数;⑵若a=0,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求函数的解析式.

19.(本小题12分)设是定义在上的函数,且对任意,当时,都有;

(1)当时,比较的大小;(2)解不等式;

(3)设且,求的取值范围。

20.已知函数(1)若在区间上是增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是的极值点,求在上的值;(3)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使得函数的图像与函数的图象恰有3个交点?若存在,请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21、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若恒成立,试确定实数的取值范围;

(3)证明:(且)

参考答案:

1—10CCBDBBACDA

11、{1,2,5}12、13、14、a≥52或a≤-5215、0个

16、(12分)

17、(12分)

解:(1)由-x2-2x+8>0,解得A=(-4,2),又y=x+1x+1=(x+1)+1x+1-1,

所以B=(-∞,-3]∪[1,+∞).所以A∩B=(-4,-3]∪[1,2).

(2)因为?RA=(-∞,-4]∪[2,+∞).

由ax-1a(x+4)≤0,知a≠0.

①当a>0时,由x-1a2(x+4)≤0,得C=-4,1a2,不满足C??RA;

②当a<0时,由x-1a2(x+4)≥0,得C=(-∞,-4)∪1a2,+∞,

欲使C??RA,则1a2≥2,

解得-22≤a<0或0

综上所述,所求a的取值范围是-22,0.

18、(12分)

解:(1)设任意实数x1

==

又,∴f(x1)-f(x2)<0,所以f(x)是增函数.

(2)当a=0时,y=f(x)=2x-1,∴2x=y+1,∴x=log2(y+1),

y=g(x)=log2(x+1).

高考数学一模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理科)

篇4:小升初数学一模检测试题完整版

小升初数学一模检测试题完整版

备考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接下来的复习。下文是数学网为您准备了一模检测试题

一、填空。(18分)

1.将2、5、8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

2.把0.5×80=4×10改写成一个比例是( )。

3.A除以B的商是2.5,A与B的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 )比例。在一定的路程内,车轮的周长和它的转数成( )比例。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成( )比例。如果 =Y,那么X与Y成( )比例;如果 =Y,那么X与Y成( )比例。

5.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1.2,另一个外项是( )。

6.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5,甲数占乙数的 ,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7.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8.把甲数的 给乙,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

9.盐水的浓度是20%,盐和水的质量比是( ),50千克这样的盐水含盐( )千克。

10.把长30 m的钢管按7∶8分成两段,较长的一段是( )m。

1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和是108 cm,长、宽、高的比是3∶4∶2,它的体积是

( )cm3。

12.小圆的半径是2 cm,大圆的.半径是3 cm,小圆和大圆的周长比是( ),面积比是( )。

二、判断。(8分)

1.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2.同一圆内,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是π∶1( )

3.比的前项乘7,同时再把比的后项除以 ,比值不变( )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不为0)除以两个外项的积,所得的

商是1( )

5.商一定,被除数与除数成正比例。所以,差一定,被减数与减数也一定

成正比例( )

6.解比例就是解方程,所以方程就是比例( )

7.若2A=3B,则A∶B=2∶3( )

8.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成正比例( )

三、选择。(6分)

1.在比例尺为1∶50000的地图上,量得一正方形的实验基地边长是1.2 cm,实际上这个基地的周长是( )。

A.2.4千米B.24平方千米C.24千米D.240千米

2.1克药粉放入100克水中,药粉与药水的质量比是( )。

A.1∶100B.1∶99C.1∶101D.100∶101

3.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8天完成。甲、乙效率的最简比是( )。

A.6∶9B.3∶2C.2∶3D.9∶6

4.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A.2∶7B.6∶21C.4∶49D.8∶28

5.下面第(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8∶7和16∶14B.0.6∶0.2和3∶1

C.19∶110和10∶9D.2∶21和1∶10.5

6.如果X= Y,那么Y∶X=( )。

A.3∶7B. ∶1C.3∶4D.4∶3

四、化简比。(6分)

1. ∶ 2.99∶443.0.25∶0.4

五、求比值。(8分)

1.2.56∶1.62. ∶ 3.2.4∶ 4.0.25∶

六、解比例。(16分)

1. ∶0.9= ∶x 2.0.75∶x= 3.x∶0.5= ∶1.8 4.x∶25=1.2∶75

七、按要求画图。(8分)

1.按2∶1画出放大后的三角形 2.画出按1∶3缩小后的正方形。

八、解决下列问题。(30分)

1.工程队修一条路,开工9天修了270 m,剩下630 m。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共要多少天

2.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18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几包

3.甲、乙、丙三种物品共重450千克,甲与乙的质量比是5∶4,乙与丙的质量比是2∶3,甲物品重多少千克

4.右图是一幅比例尺为1∶4000000的地图,在实际生活中,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80 km的速度从A地开到D地,需要多少时间

5.如图,一个平行四边形被两条直线分成4个小平行四边形,其中三个的面积分别是22cm2、33 cm2、90 cm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6.在一个圆柱形储水桶里放入一段半径为5 cm的圆柱形钢条。如果把它全部放进水中,桶里的水就上升9 cm,如果将水中的钢条露出水面8 cm,那么这时桶里的水就下降4 cm。求钢条的体积。

篇5:高三数学一模考试总结分析

高三数学一模考试总结一

一、试卷分析

作为高三开学后的第一次一模考试,本试卷整体结构及难度分布合理,贴近全国卷试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包括基本运算)和数学基本思想,对重点知识作了重点考查,主要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解题的一些通性通法。试题力求创新。理科和文科试题中有不少新题。这些题目,虽然素材大都源于教材,但并不是对教材的原题照搬,而是通过提炼、综合、改编新创为另一个全新的题目出现,使考生感到似曾相似但又必须经过自己的独立分析思考才能解答。

二、答卷分析

通过本次阅卷的探讨和本人对试卷的分析,学生在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下几点:

1、客观题本次考试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着重加强对分析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送分题几乎没有,加大了对知识综合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的考察,对于我们这类学生答题比较吃力,客观题得分较低,导致总分低。

2.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和方法掌握不熟练.

3.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书写不规范.

审题不到位在的第18题表现的较为明显。这是一道概率题,由于审题不到位致使将概率模型搞错、在(Ⅰ)问中学生出现结果重复与遗漏的现象严重导致后面全错,还有不会应用数学语言,表达五花八门。在考生的试卷中,因审题不到位、运算能力差等原因导致的书写不规范问题到处可见.

4.综合能力不够,运用能力欠佳.

第21题为例,这道题是导数问题(Ⅰ)求单调区间,(Ⅱ)求恒成立问题(Ⅲ)最值问题"由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较弱,致使考生不知如何分类讨论,或考虑问题不全面,导致解题思路受阻。绝大部分学生几乎白卷。

5.心态不好,应变能力较弱.

考试本身的巨大压力,考生信心不足,造成考生情绪紧张,缺乏冷静,不能灵活应变,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甚至会而不得分的情形常可见到

三、教学建议

后阶段的复习,特别是第二轮复习具有承上启下,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因而对讲练、检测等要求较高,如何才能在最后阶段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这次的检测结果来看:

1、研读考纲和说明,明确复习方向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关注考试的最新动向,不做无用功,弄清了“不考什么”后,还要弄清“考什么”,做到“有备无患”。

2、把所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化、网络化

(1)注重基础知识,整合主干内容,建构知识网络体系。专题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课本例习题和模拟试题都重视,继续查漏补缺,归纳总结,巩固和深化一轮复习成果。

(2)多思考感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分析题目时,由原来的注重知识点,渐渐地向探寻解题的思路、方法转变。做到审题三读:一读明结构,二读抓关键,三读查缺漏;答题三思:一思找通法,二思找巧法,三思解;题后三变:一变同类题,二变出拓展,三变出规律。以此总结通性通法,形成思维模块,提高模式识别的能力,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合理定位,量体裁衣

(1)加强复习的计划性。每个同学的数学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复习计划一定要切合个人实际,不宜贪多求难。面对各种各样的习题,只要选做适合自己水平的就行了,否则就是打“疲劳战术”,得不偿失。如一个中等水平的同学,要加强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训练,可以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适量做一点综合题,及时总结、记忆、消化和提高,这样才能对提高成绩有更大的帮助。

(2)为自己设计得分点。如你现在数学诊断得分在100分左右,将来的目标是120分左右,你要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多得20分,怎么得?建议你就在看似会做但是做起来感觉“别扭”或经常出错的题型上定点突破。如果你能把你的总分化解到每一章节和具体的题型,找准提升点,进行强化训练,这几个月就会有大的突破。还比如说:立体几何大题还不能确保得满分,就从各地模拟试卷和以往的高考试题中挑出立体几何大题,横向来做,错了不要紧,看懂答案从头再来一遍,这样做上十余道就会有收获。

4、规范解答过程,形成良好答题习惯

高三数学应该怎么提高成绩二

高中数学重视课前预习

高中生学习时间宝贵,对于课前预习这一项,可能不是每一科都有时间,但是要说哪个科目最需要预习,那就是非高中数学莫属了。因为高中数学知识点逻辑性很强,且又复杂难懂,提前不看一下,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讲题思路。怎么预习呢?浏览你要所学的章节,把你不理解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老师讲课的时候重点听一下。

提高数学成绩要学会“背例题”

这个是一个比较冷门但是效果奇好的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这个办法就是,遇到你不会的题目,如果怎么都做不出来,你就不用花时间弄懂它了,把它背下来,但是不要什么题都背,要背那种中等难度的题,高难的题一般以后也用不上,简单的你自己就会做。这样做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你节省了很多时间,遇到不会的题你也会往里面“套答案”了。

关于高中数学的课后复习

高中数学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时效性,一定要在课后及时复习,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如果你隔几天在看,你会发现你的知识点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你在复习,就产不多相当于又重新在学一次,所以“趁热打铁”这个成语同样适用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其次,我们复习过得知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每周、每个月都总结一下。这样有利于形成我们的知识网络,更加方便记忆。

提高高三数学成绩的窍门三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接受一种新的知识,主要实在课堂上进行的,所以要重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跟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下课之后要及时复习,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去问,在做作业的时候,先把老师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回想一遍,还要牢牢的掌握公式及推理过程,尽量不要去翻书。尽量自己思考,不要急于翻看答案。还要经常性的总结和复习,把知识点结合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大量做题是必可避免的,熟练地掌握各种题型,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数学成绩。刚开始做题的时候先以书上习题为主,答好基础,然后逐渐增加难度,开拓思路,练习各种类型的解题思路,对于容易出现错误的题型,应该记录下来,反复加以联系。在做题的时候应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集中注意力,这样才能进入的状态,形成习惯,这样在考试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篇6:中考数学一模函数必做试题

关于中考数学一模函数必做专题试题

1、(济宁第8题)如果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那么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解决下面问题:若m、n(m

A. m

【考点】: 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分析】: 依题意画出函数y=(x﹣a)(x﹣b)图象草图,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解.

【解答】: 解:依题意,画出函数y=(x﹣a)(x﹣b)的图象,如图所示.

函数图象为抛物线,开口向上,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a,b(a

方程1﹣(x﹣a)(x﹣b)=0转化为(x﹣a)(x﹣b)=1,方程的两根是抛物线y=(x﹣a)(x﹣b)与直线y=1的两个交点.

由抛物线开口向上,则在对称轴左侧,y随x增大而减少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题时,画出函数草图,由函数图象直观形象地得出结论,避免了繁琐复杂的计算.

2、(山东泰安第20题)二次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中的x与y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1 0 1 3

y ﹣1 3 5 3

下列结论:

(1)ac

(2)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3)3是方程ax2+(b﹣1)x+c=0的一个根;

(4)当﹣10.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分析】:根据表格数据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为直线x=1.5,然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由图表中数据可得出:x=1时,y=5值最大,所以二次函数y=ax2+bx+c开口向下,a又x=0时,y=3,所以c=30,所以ac0,故(1)正确;

∵二次函数y=ax2+bx+c开口向下,且对称轴为x= =1.5,当x1.5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故(2)错误;

∵x=3时,y=3,9a+3b+c=3,∵c=3,9a+3b+3=3,9a+3b=0,3是方程ax2+(b﹣1)x+c=0的一个根,故(3)正确;

∵x=﹣1时,ax2+bx+c=﹣1,x=﹣1时,ax2+(b﹣1)x+c=0,∵x=3时,ax2+(b﹣1)x+c=0,且函数有最大值,当﹣10,故(4)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与不等式,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20山东烟台第11题)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1,0),对称轴为直线x=2,下列结论:

①4a+b=0;②9a+c③8a+7b+2c④当x﹣1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则有4a+b=0;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当x=﹣3时,函数值小于0,则9a﹣3b+c0,即9a+c由于x=﹣1时,y=0,则a﹣b+c=0,易得c=﹣5a,所以8a+7b+2c=8a﹣28a﹣10a=﹣30a,再根据抛物线开口向下得a0,于是有8a+7b+2c由于对称轴为直线x=2,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解答】:∵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2,b=﹣4a,即4a+b=0,所以①正确;

∵当x=﹣3时,y0,9a﹣3b+c0,即9a+c3b,所以②错误;

∵抛物线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1,0),a﹣b+c=0,

而b=﹣4a,a+4a+c=0,即c=﹣5a,8a+7b+2c=8a﹣28a﹣10a=﹣30a,

∵抛物线开口向下,a0,8a+7b+2c0,所以③正确;

∵对称轴为直线x=2,

当﹣1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所以④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由△决定,△=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4、(2014威海第11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则下列说法:

①c=0;②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③当x=1时,y=2a;④am2+bm+a﹣1).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 由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判断c与0的关系,然后根据对称轴及抛物线与x轴交点情况进行推理,进而对所得结论进行判断.

【解答】: 解:抛物线与y轴交于原点,c=0,故①正确;

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直线x=﹣1,故②正确;

当x=1时,y=2a+b+c,

∵对称轴是直线x=﹣1,

,b=2a,

又∵c=0,

y=4a,故③错误;

x=m对应的函数值为y=am2+bm+c,

x=﹣1对应的函数值为y=a﹣b+c,又x=﹣1时函数取得最小值,

a﹣b+c

∵b=2a,

am2+bm+a﹣1).故④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系数符号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确定.

5、(2014宁波第12题)已知点A(a﹣2b,2﹣4ab)在抛物线y=x2+4x+10上,则点A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

A. (﹣3,7) B. (﹣1,7) C. (﹣4,10) D. (0,10)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坐标与图形变化-对称.

【分析】: 把点A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整理,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a、b,再求出点A的坐标,然后求出抛物线的对称轴,再根据对称性求解即可.

【解答】: 解:∵点A(a﹣2b,2﹣4ab)在抛物线y=x2+4x+10上,

(a﹣2b)2+4(a﹣2b)+10=2﹣4ab,

a2﹣4ab+4b2+4a﹣8ab+10=2﹣4ab,

(a+2)2+4(b﹣1)2=0,

a+2=0,b﹣1=0,

解得a=﹣2,b=1,

a﹣2b=﹣2﹣21=﹣4,

2﹣4ab=2﹣4(﹣2)1=10,

点A的坐标为(﹣4,10),

∵对称轴为直线x=﹣ =﹣2,

点A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0,10).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坐标与图形的变化﹣对称,把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并整理成非负数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

6、(2014温州第10题)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在第一象限,AB∥x轴,AD∥y轴,且对角线的交点与原点O重合.在边AB从小于AD到大于AD的变化过程中,若矩形ABCD的周长始终保持不变,则经过动点A的反比例函数y= (k0)中k的值的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 B. 一直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 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矩形的性质.

【分析】: 设矩形ABCD中,AB=2a,AD=2b,由于矩形ABCD的周长始终保持不变,则a+b为定值.根据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与原点O重合及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k= AB AD=ab,再根据a+b一定时,当a=b时,ab最大可知在边AB从小于AD到大于AD的变化过程中,k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解答】: 解:设矩形ABCD中,AB=2a,AD=2B.

∵矩形ABCD的周长始终保持不变,

2(2a+2b)=4(a+b)为定值,

a+b为定值.

∵矩形对角线的交点与原点O重合

k= AB AD=ab,

又∵a+b为定值时,当a=b时,ab最大,

在边AB从小于AD到大于AD的变化过程中,k的值先增大后减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反比例函数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及不等式的性质,有一定难度.根据题意得出k= AB AD=ab是解题的关键.

7、(2014年山东泰安第17题)已知函数y=(x﹣m)(x﹣n)(其中m

A.m+n B m+nC.m-nD.m-n0

【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判断出m﹣1,n=1,然后求出m+n0,再根据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判断即可.

【解答】:由图可知,m﹣1,n=1,所以,m+n0,

所以,一次函数y=mx+n经过第二四象限,且与y轴相交于点(0,1),

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

纵观各选项,只有C选项图形符合.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图象,反比例函数图象,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判断出m、n的取值是解题的关键.

篇7:高中理科数学一共学几本书

数学如何学好必修教材

数学尽管难,但也不是不可能学好,只要坚持踏踏实实地去学,独立思考,掌握数学思维与方法,其实学好数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

数学首先上课要认真听,课前预习是少不了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跟住老师的'讲课思路,但光能上课听懂还不够,这样根本学不会数学,做到这一点才是刚刚起步。

其次,数学听会了要做题,提高训练才能掌握新知识,学会新课程。高中数学比较难,攻坚战是一点点打响的,难关需要慢慢攻克。最后是总结错题,即使改错,不断提高,犯错在所难免,改了就能进步,这也是学好数学提高成绩的一步。

高中数学一共有那么多选修和必修课程要学,知识非常多,时间紧迫,所以不容许有喘息的机会,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尽量不要落下,中途很难补上。

篇8:高三物理的模试题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高,内能增加,每个分子的动能也越大

B.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C.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分子力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给高温物体

14.如图所示,a,b,c三根绳子完全相同,b绳水平,c绳下挂一重物。

若增加重物的重量,则最先断的绳子是

A.a绳 B.b绳 C.c绳 D.无法确定

15.核反应方程式 + + +k X ,式子中

A.X为质子,k =3 B.X为质子,k =4 C.X为中子,k =3 D.X为中子,k =4

16.如图所示,容积一定的测温泡,上端有感知气体压强的压

力传感器。待测物体温度升高时,泡内封闭气体

A.内能不变,压强变大 B.体积不变,压强变大

C.温度不变,压强变小 D.温度降低,压强变小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17.某发电站采用高压输电向外输送电能。若输送的总功率为P0 ,输电电压为U,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B.输电线上的电流为

C.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D.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为

18.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角速度为 ,万有引力恒量为G,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为h,则

A.地面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为R

B.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为h

C.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

D.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大于

19.从同一点沿水平方向抛出的甲、乙两个小球能落在同一个斜面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A.甲球下落的时间比乙球下落的'时间长

B.甲球下落的时间比乙球下落的时间短

C.甲球的初速度比乙球初速度大

D.甲球的初速度比乙球初速度小

20. 如图所示,MN是一正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负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a到b穿越这条电场线的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点电荷一定位于M点的左侧

B.带电粒子从a到b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

C.带电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D.带电粒子在a点时的电势能大于在b点时的电势能

21.将一条形磁铁从相同位置插入到闭合线圈中的同一位置,第一次缓慢插入,第二次快速插入,两次插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磁通量的变化量 B.磁通量的变化率

C.感应电流的大小 D.流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荷量

34.(1)(8分)用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②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A.图甲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B.实验前,手应提住纸带上端,并使纸带竖直

C.实验时,先放手松开纸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数据处理时,应选择纸带上距离较近的两点作为初、末位置

③实验打出的纸带如乙图所示,则实验时纸带

的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应和重物相连

接。重物质量为m,若选取A、C两点为初末位

置研究机械能守恒,则减少的重力势能是

(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2)(10分)现有器材:热敏电阻RT(80∽200)、温度计、一杯水、电源(6V,内阻可忽

略)、电流表(量程60mA,内阻约10) 、电压表(量程10V,内阻约20k) 、电键、酒精灯、

导线若干。某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电路探究热敏电阻RT随温度t变化的关系,并连接了部分实物,如图丙所示。

①在图丙的实物图上完成电路连线。

②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该同学测得不同温度下的电流

和电压值。由下表数据,可计算出t =520C时RT =____

请在图丁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RTt图线。

温度t(0C) 30 42 52 63 73 80

电压U(V) 5.44 5.35 5.27 5.20 5.00 4.97

电流I(mA) 27.2 30.6 34.2 40.0 46.3 52.3

RT阻值 200 175 130 108 95

③由图线可知,热敏电阻RT阻值随温度t均匀减小,变化率为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5.(18分)如图,两根足够长平行光滑的金属导轨相距为l,导轨与水平面夹角为,并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2、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两金属导轨的上端与阻值为R的灯泡连接,并连接水平放置、长和宽都为d的平行金属板,板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为

B1的匀强磁场。长为l的金属棒ab垂直于金属导轨,且始终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固定

不动时,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流沿中线射入金属板内,恰好在金属板的左下边沿穿

出。粒子重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和金属棒的电阻不计。

(1) 粒子流带何种电荷,速度多大?

(2) 现将金属棒由静止释放,待棒沿导轨匀

速下滑后,粒子流水平通过,求金属棒质量M。

36.(18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A=2kg的平板车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车长d =5m。物块B静

止在平板车左端,在物块B正前方某处。有一小球C,球C通过长l = 0.32m的细绳与固定

点O相连,球C恰好与物块B等高,且C始终不与平板车A接触。在t = 0时刻,平板车A突然获得水平初速度v0开始向左运动,后来某一时刻物块B与球C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球C恰好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若B、C可视为质点,mB=mC= 1kg,物块B与平板车A、平板车A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g取10m/s2,求:

(1)B、C碰撞瞬间,细绳拉力的大小?

(2)B、C碰撞前瞬间物块B的速度大小。

(3)若B、C碰撞时,物块B在平板车的中间位置,

且t0=1.5s时平板车A的速度变为v1 =5m/s,则

物块B是在加速阶段还是减速阶段与球C相碰

撞?小车的初速度v0多大?

篇9:高三理科数学下学期试题

高三理科数学下学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⒈已知函数 定义域为 , 定义域为 ,则

A. B. C. D.

⒉在复平面内, 是原点,向量 对应的复数是 (其中, 是虚数单位),如果点 关于实轴的对称点为点 ,则向量 对应的复数是

A. B. C. D.

⒊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1000人中抽取5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10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8.抽到的5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00]的人做问卷A,编号落入区间[401,750]的人做问卷B,其余的人做问卷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C的人数为

A.12 B.13 C.14 D.15

⒋ 右图是某个四面体的三视图,该四面体的体积为

A.72 B.36 C.24 D.12

⒌在 中,若 , ,

,则

A. B. C. D.

⒍若 、,则 是 的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⒎已知 、满足 ,则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⒏设 是定义在 上的周期为2的偶函数,当 时, ,则 在区间 内零点的个数为

A.2013 B.2014 C.3020 D.30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考生作答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一)必做题(9~13题)

⒐已知数列 的首项 ,若 , ,

则 .

⒑执行程序框图,如果输入 ,那么输出 .

⒒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 内

(含正方体表面)任取一点 ,

则 的'概率

.

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若双曲线 的焦距为 ,则 .

⒔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直线 ( )与抛物线 所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则 .

(二)选做题(14、15题,考生只能从中选做一题)

⒕(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选做题)在极坐标系 ( )中,曲线 与 的交点的极坐标为 .

⒖(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圆 内的两条弦 、

相交于 , , .若 到 的

距离为 ,则 到 的距离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解答须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和演算步骤.

⒗(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 , )的最小值为 .

⑴求 ;

⑵若函数 的图象向左平移 ( )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 轴对称,求 的最小值.

⒘(本小题满分14分)

春节期间,某商场决定从3种服装、2种家电、3种日用品中,选出3种商品进行促销活动。

⑴)试求选出的3种商品中至少有一种是家电的概率;

⑵商场对选出的某商品采用抽奖方式进行促销,即在该商品现价的基础上将价格提高100元,规定购买该商品的顾客有3次抽奖的机会:若中一次奖,则获得数额为 元的奖金;若中两次奖,则共获得数额为 元的奖金;若中3次奖,则共获得数额为 元的奖金。假设顾客每次抽奖中获的概率都是 ,请问:商场将奖金数额m最高定为多少元,才能使促销方案对商场有利?

⒙(本小题满分14分)

如图,直角梯形 中, , , , , ,过 作 ,垂足为 。 、分别是 、的中点。现将 沿 折起,使二面角 的平面角为 .

⑴求证:平面平面 ;

⑵求直线 与面 所成角的正弦值.

⒚(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椭圆 的中心在原点 ,离心率 ,右焦点为 .

⑴求椭圆 的方程;

⑵设椭圆的上顶点为 ,在椭圆 上是否存在点 ,使得向量 与 共线?若存在,求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简要说明理由.

⒛(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 、、总成等差数列.

⑴求 ;

⑵对任意 ,将数列 的项落入区间 内的个数记为 ,求 .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 ( , 是常数),若对曲线 上任意一点 处的切线 , 恒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相关文章:

1.高三数学一模考试总结分析

2.高三物理的模试题

3.高三理科学习计划

4.高三理科学生评语

5.高三理科学生学习方法

6.初一政治一模试题

7.高三学生理科的学习方法

8.高三理科班班主任工作计划

9.高三模考家长会发言稿

10.宝山二模高三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高三数学一模理科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