沏茶说课稿
“回收剩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沏茶说课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沏茶说课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沏茶说课稿
沏茶说课稿
合理安排时间(沏茶问题)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1沏茶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合理安排沏茶的工序问题中,学会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解决沏茶这一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用流程图表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教学难点: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
五、教学准备:课件、工序卡纸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引出话题。
1、谜语导入
2、引题: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把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了,就会节省时间。今天就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1
二、创设情境,探究方法。
1、(让学生翻到课本104页)星期天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
(教师模拟门铃声)谁来了?
原来是李阿姨来做客,从www.wenku1.com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
(一名同学说)谁还想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妈妈让小明干什么?小明想什么?尽快是什么意思?
2、导入:为了使李阿姨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
三、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
(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在纸上写一写。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1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5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作顺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案:
①:洗水壶 →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共14分
1分钟 1分钟 8分钟 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②:洗水壶→接水→ 烧水8分→ 找茶叶 →沏茶 共12分
1分钟 1分钟 (同时洗茶杯2分钟) 1分钟 1分钟
③:洗水壶→接水→ 烧水8分钟 →沏茶 共11分
1分钟 1分钟 ( 同 时 ) 1分钟
洗水杯 找茶叶
2分钟 1分钟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你认为哪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1
(第三种)
师:想一想,为什么做同样的事情,工序不同,所用的时间就不一样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4)小结:(同学们刚才这两种方法第三种是因为同时作了三件事所以最节省时间,所以我们再做一些事情时,能同时作的`事情越多,所用时间就越(少)
(5)引导学生完成方案时可以用图式的方法,也可以画箭头
4.介绍华罗庚:
5、说一说:生活中还有那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
6、下面有些同学在生活中为节省时间,对一些事进行了安排,对于他们的安排,请你说说看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张小乐在乘车时认真看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王小亮边吃饭边看电视节目《学英语》。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这天小红生病了,想赶快吃完药上床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出示),应如何合理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请独立思考,把你的方案写出来,并算一算你设计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
2、想要让客人尽快吃上午饭,应该怎样安排呢?出示课件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5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知道要合理安排时间。 生2:合理安排时间也就节约了时间。 生3:要珍惜时间。
师:做事情都有先后顺序,有些顺序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在相同的时间内尽量做更多的事情,才能节省时间,也就找到了做事情的最优方案。
师: 其实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就是最优化问题,也就是被大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称做“统筹安排”的问题,它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用处。 师:古今中外仁人志士对时间的认识都很深刻。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就讲过这样一句话。老师把这句话送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安排自已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七、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先后顺序 同时进行
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
1+1+8+2+1+1=14(分钟)
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沏茶 (1+1+8+1+1=12分钟)
洗茶杯
洗水壶→接水→烧水→沏茶 (1+1+8+1=11分钟)
洗茶杯 找茶叶
篇2:沏茶问题说课稿
沏茶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第一课时.这个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分析家里来了客人需要沏茶时,怎样合理安排各种事情的顺序,让客人在最短的时间喝上茶。教课时教师要向学生渗透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统筹法,即在诸多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求最合理、最省事、最节约的方案。 本单元主要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优化问题这个内容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数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当学生成对实际问题的时候,应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因此,我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
最优方案的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课前准备:
1、为扫清本课的知识障碍,我首先帮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小查阅。
2、教具准备:沏茶问题相关的小卡片,胶棒,多媒体课件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在教学方法上,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理解优化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课的设计中,创设情境时采用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最后找出最优方案的方式组织教学。在学生探究体验的这部分主要采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然后根据具体的生活场景,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2、在学法方面,我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着重以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 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在家中招待客人要沏茶是学生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本身也有过亲身经历。 在学习过程中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新知。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空间中,从体验到归纳,从类比到猜想,从发现到证明。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
人的身份参与学习全过程,并培养他们收集数据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多中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这个问题中“尽快”一词为突破口,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探究最优方案。
3、合作式的学习
通过学生动脑想一想、说一说、动手摆一摆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眼、动脑、动手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想一想充分感知,在说一说、摆一摆中建立表象,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活动,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尝试,丰富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教具准备的处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贯穿本节课的始终,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件演示,很好地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初步建立知识的表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活动设计
具体的教法与学法将在课堂中体现,针对教材的理解,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发学具 ----谈话导入 引入新课 ----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 迁移巩固 掌握新知----- 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五、说教学反思: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为了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1、灵活运用教材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
篇3:沏茶问题说课稿
教材分析
《沏茶问题》是人教版教材第七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通过讨论“沏茶时如何操作最节省时间”,以及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本课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形成优化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及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结合我们学校的研究课题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谈一谈教学中我们将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首先,我们四年组的几位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以及学生身边的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境,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程伊始,创设了“两个学生早晨打水、喝水”的情境(生1:打一杯热水晾凉,喝完水后再吃饭。结果迟到5分钟。生2:先打一杯热水,然后边吃饭边晾水,饭吃完后水凉了,再喝水,结果提前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是你,你同意谁的做法?为什么?”从而引出“在生活中该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既“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在这里,多媒体短片的应用既让学生明确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又将学生置于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到了寓教于乐。而后面的探究新知(例2)及习题巩固(量体温、做家务等问题)中,也都是以生活为依托,在情境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其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充足的学具,充分发挥动手操作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同时,将采取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如何用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问题的方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在教学例2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沏茶”为切入点(家里来了客人,应该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再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在合作与探究中得出设计方案。最后通过展示、比较,评价找出最优化的方案。这样的课堂组织会让学生的思维更有序,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比教师直接给予答案,更能使学生记忆深刻,也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不知不觉中便向学生渗透了优化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内在魅力。
最后,本课的教学体现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一点体现在“流程图”的使用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抽象出用“流程图”表示设计思路。再通过比较,将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展示出来。整个环节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化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以上就是我校四年组教师对“沏茶问题”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希望在实践中能体现出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实效性。
【沏茶说课稿】相关文章:
3.说课稿
4.七年级说课稿
5.拿来主义说课稿
6.数字编码说课稿
7.《天马》说课稿
9.初中语文说课稿
10.再别康桥说课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