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
“中间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希望您能喜欢!
篇1: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
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
www.sina.com.cn 06月06日08:27 法制日报新闻分析
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
本报记者王晓芸肖黎明
5月中旬,海南省教育厅下文取消138名湖北籍考生在海南的高考考试资格;近日,又决定允许这138名考生参加高考(本报5月31日、6月3日、6月4日均在第二版予以报道)。这样的反复,使得湖北籍考生和家长在海南、湖北两地疲于奔命,也折射出了海南省在“高考移民”问题上的无奈。
近年来,省外学生到海南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不断增多。据海南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只有198人,则增至1875人。4月27日,海南省教育厅公布20高考报名人数为44929名,同比新增考生9762名。有人据此推算,这多出的近万人,就是“高考移民”。
从没封堵“高考移民”只不过提高了门槛
“高考移民”现象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渐成气候。海南省政府也为外来考生大开“绿灯”,在20再次放宽报考条件:除一些特殊学校或专业如体育、公安、军事、国防等外,考生报考均不受年龄和婚否限制;报名条件中对25周岁以上的考生户口条件放宽,只要其本人在海南有常住户口即可,对其父母户口不作要求;1912月6日起经省人事劳动厅批准引进优秀人才的子女,其户口不作要求;对高中会考成绩也有所放宽……
上述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外地考生,并很快形成“高考移民”潮。与此同时,“高考移民”与本地考生的矛盾也日渐突出,许多海南学生和家长认为“高考移民”严重挤占了国家分配给该地的教育资源。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省政府于2月26日下发《海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考条件暂行规定》(下称规定),对“高考移民”开始进行限制。
按照规定,在海南省报名高考除考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在海南省有户籍外,还明确要求:考生本人高中阶段后两个学年在海南省就读;或是考生本人小学或者初中在海南省毕业且毕业时户籍在海南省。另外,考生本人在海南省有户籍且其法定监护人属驻琼部队现役军人或者属省人事部门确认引进的优秀人才,也可在海南省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不符合以上3项条件之一,但户口在海南省的考生也可在海南省报考,但限定报考本科第二批和专科(高职)学校。
不想封堵“高考移民”因为涉及各方面利益
前几年,海南为鼓励外省人来海南购房,曾出台规定:“凡购买25平方米积压商品房的给予1人入户指标。入户对象由购房者择定……学生从入户之日起,在普通高等院校入学考试、中小学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一位在海南购房入户的伍姓先生说,当初决定到海南购房,正是冲着子女入学的优惠政策而来的。现在出台政策限制外来考生报考,“海南省政府的诚信何在?”
由于近年来“高考移民”现象愈演愈烈,专门为外省籍考生办理户籍、学籍,从中牟取暴利的“招生掮客”也应运而生。据知情人士透露,2005年高考中介收费,基本维持在1.5万元左右。伴随高考报名临近,最高涨到3万元。
高考前夕,海南省几个主要城市的`酒店、旅馆生意异常火爆,有一家就住了近二百名外地学生。这几年,高考移民还成为春季机票销售量增长的一大因素。
无法封堵“高考移民”因地区分数差还存在
现行的高等教育机会分配格局,特别是分数线的巨大差异,早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更有人将此称为中国教育的最大不公。高考录取分数线地区差异由来已久,正是这个地区差异导致了“高考移民”的日益膨胀。
许多“高考移民”家长都迫切希望改变考分差异的现象。对此,教育部官员日前表示:“高考阅卷工作是分省组织、分省进行,各省市在具体掌握阅卷标准上难以一下子做到全部统一。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全国统一划定分数线,显然是难以操作的。”
一位曾从事过“高考移民”中介业务的人士透露,户籍管理制度与学籍管理制度之间的不协调也为高考移民起了推波逐浪的作用。在我国,除了北京等少数地方户口登记门槛很高外,户籍是相对容易流动的,而学籍却原则上不允许流动。但是,户籍流动恰恰又可以带来学籍流动。
据悉,海南省去年有30多人因在“高考移民”中弄虚作假、受贿等受到查处。
有关专家指出,一旦还公民真正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类似海南的“高考移民”现象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本报武汉6月5日电
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篇2:教育时评:封堵高考移民怎么不给缓冲时间
教育时评:封堵高考移民怎么不给缓冲时间
中国青年报 2003-04-09 作者:晏扬
近来,许多往年高考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省区,纷纷加大了清查、打击“高考移民”的力度,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就查出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外地考生358名,而无奈地离开海南省的内地考生多达2000余名。
笔者注意到,一些省区不久前才出台了新的封堵“高考移民”的政策规定,清查、打击“高考移民”也是按照新的政策规定实行的。譬如在内蒙古自治区,那些本人和父母户口从外省迁入,但本人不在自治区上学和居住的.考生,根据往年的政策是可以在本区参加高考的,今年自治区出台的新政策却禁止他们报考普通高校;再譬如,一些来自内地的高考生,几年前就把户口迁到了海南,他们原本符合在海南参加高考的条件,但今年海南省出台的新政策却让他们的打算落了空。
笔者以为,“高考移民”现象不合理,各省区有理由、有必要拒绝“高考移民”。但如此突然加大清查打击力度,且纷纷出台新的封堵政策,也是可质疑的。眼下离高考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各地2003年普通高考的报名工作已基本就绪,这些“高考移民”返回家乡后能否赶得上今年的高考报名,还是个未知数。“高考移民”政策说变就变,让这些外地考生和家长措手不及,一下子陷入了窘境。他们完全有理由质问,为何不提早(比如去年秋天)出台新政策,提早进行宣传和清查,给他们更为宽裕的缓冲时间?“高考移民”政策突然变化给他们造成的权益损害,应该由谁来负责?
实际上,“高考移民”现象由来已久,各省区的有关部门不可能不清楚,却始终没有限制,而是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听之任之。有相当一部分“高考移民”,之前是按照正常渠道办理迁户手续的,在此过程中他们也许钻了政策的空子,但是政策疏漏的责任显然不应该完全由学生及其家长来承担。并且,“高考移民”们当初的“移民”请求,也得到了接收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默许甚至欢迎,因为接收外地较好生源可以提升当地学校的升学率和知名度,可以收取借读费以增加收入,还可以出售积压的房产。也就是说,“高考移民”的大量涌入,当地政府和学校也有相当的责任。现在“高考移民”政策说变就变,难免给人“翻脸不认人”之感,也难免让人感到新政策的出台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高考移民”们为了迁入户口、买房定居、插班借读、打通各种关节(包括支付中介费用),已经花费了大量钱财,有的学生家长不惜辞去原来的工作,变卖原籍房产陪伴子女一起踏上“移民”之路。现在“高考移民”的钱花了,房子买了,户口迁了,却不让他们报名参加考试,这显然不合情理。他们同样有理由质问,政策变化给他们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谁来“埋单”?
笔者认为,各地清查、封堵“高考移民”不应该只考虑本省区考生的利益,还要站在“高考移民”的角度,为他们的切身利益着想。各地“高考移民”政策说变就变,很难说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也必然让人对封堵政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
【不想封堵?无法封堵?拷问海南高考移民现象-法制日报-6-6】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