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高考>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

2022-10-16 08:21: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香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

篇1: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

填报高考志愿选择因人而异,志愿没有标准答案,总的要求是以国家需要为前提,以个人条件为基础,社会需求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兼顾,尽量使考生个人条件与高校的要求相适应,达到最理想的录取结果,应该掌握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冷静、客观、准确地评估自己的条件,包括高考成绩在全省的位次、德智体条件、个人禀赋等,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二是全面性原则。无论是评估自己,还是选择院校和专业,都应当兼顾各方面的情况和要求,切忌片面。例如,考生在分析竞争条件时,不能单看高考总分,而忽视了身体限报、政策性限报等因素,以及政策上对某些专业、某些院校的优惠。

三是充分性原则。填报志愿时难以估计到录取中出现的种种情况,应当留有余地,保证考生总分略高于填报院校的投档线,但也要争取充分用足自己的高考成绩,避免高分低录。

四是梯度性原则。对同一批次中几个志愿院校的预测调档线水平,应当一个比一个低,尽量保持显著的级差。不要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就一味地选取调档线接近甚至持平的院校。对同一院校的几个志愿专业,也要估计其不同的录取分数水平,使各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水平大致保持逐个降低的梯度。

五是分散性原则。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面向全国的普通院校,甚至面向那些被认为条件较为艰苦,地址较为偏僻的院校,面向人们不很熟悉、了解的专业,切不可眼光只盯着大城市或家门口。选报时,可以根据其培养方向、冷热程度的不同将志愿分散,以增大录取机会。

篇2:关于北京高考志愿填报需把握三个原则

原则一 从个人实际出发

从个人实际出发,这需要从五个方面加以考虑:

1、要正确定位。这其中包括两个定位,一个是给大学定位,另一个是给考生定位,这就是知己知彼。给大学定位,依据是市高招办提供的全市三年高考录取统计资料,从资料中可以找出某所大学所在录取批次中的位置。给考生定位,依据平时成绩和一、二模成绩,找出考生在全区考生群体中的位置,注意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名次。区县高招办都依据模拟成绩划出参考线,考生可以依据参考线来定位并设计出志愿方案。

2、要正确对待报外地院校。每年外地院校在京计划招生人数约占总计划1/5左右。是否报外地院校要从个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由考生和家长决定,我们需要提醒的是:不要白白浪费这1/5录取的可能性。但是报考外地的考生也要注意,对于热地区、热院校、热专业及招生人数少的学校和专业,最好放在一志愿。

3、要防止出现从众心理。在选择志愿的过程中有的考生不从个人实际出发,哪儿热往哪儿挤,这样盲从会失去或减少录取的机遇。

4、要注意前瞻性问题。既要看到进口,也要看到出口。不同需求的人,考虑和选择的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例如:准备出国的人,学校的牌子、知名度,特别是在国际的知名度是重点;准备继续深造的人,哪些学校、学科对继续读硕士、博士有好处是考虑重点;准备毕业后就工作的人,应重点考虑所学专业、分配前景如何,人才需求前景如何。

5、要把握好心理承受能力。填报志愿时,报高了一旦失误也许会名落孙山,报低了录取结果出来又会后悔。考生在选择志愿的时候,必须慎重地把握好风险与保守的度,既不可盲目高攀,也不能过于保守。

原则二 选好每批一志愿

每所院校都首先提取第一志愿考生的档案材料审阅,如录取不满时才提取二志愿(平行志愿)考生档案,因此,第一志愿考生处于最佳候选位置,这就是一志愿优先权。如果第一志愿选择不当,不但会很容易地失去最佳候选位置,而且会给下个志愿的录取造成困难。第一志愿既然这么重要,如何去选择它呢?

一般来讲,拟报志愿要以这所大学录取的平均分为基本参考,不要以最低分或最高分为依据,最好留有一定的余地。文科考生报顶尖名牌最少要高出一批控制线100分左右;报一般名牌大学要高出一批控制线70分左右。理科学生报顶尖名牌最少要高出一批控制线130分左右;报一般名牌要高出一批控制线90分左右。注意今年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在北京有所减少,北大、清华各减10%以上,这个因素报考时需考虑。

对于那些勉强达到或接近一本控制线的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可以把一批志愿报上,因为第一,本市实行的高校录取规则是分批次录取,上一批结束下一批开始,批与批之间无联系,也就是说一批次未被录取不影响二批次的录取。第二,本市实行的是先报志愿后考试的做法,考生的位置分数只是一个估计,一旦高考超常发挥,然而上一个批次的志愿没填报,到那时会后悔莫及。同样道理本科二、三批的边缘考生也可照此办理。对于未达到本科线的同学也应该报本科,因为模拟与高考有区别,有可能高考发挥好得高分,不报后悔无法补。

分数低,未被本科录取或与本科控制线相差甚远的考生,最好在二次填报志愿时能够把专科(高职)也报上,能当年走就当年走,如不会提高很多分数复读意义不大,所以低分同学多务实一些好。

原则三 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需要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

1、选好每批的二志愿。有不足20%的线上考生第一志愿落选,而第二志愿(平行志愿)的设置主要是解决这部分考生的问题。如何选好二志愿,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把握。

一,二志愿校取分要低于一志愿校。虽然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大学不得拒收非一志愿考生,但同时也规定接收非一志愿考生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些要求由大学提出。从以往部分大学招收二志愿考生的要求和做法来看,主要是这几条:①志愿差,非一志愿考生必须高出一志愿几十分且专业服从;②预留人数或按百分比预留;③非一志愿考生分数必须达到已录取一志愿考生平均分;④在一志愿完成计划情况下,可接收二志愿高分考生高50分以上或高出平均分30分以上,不超计划2%-5%。各大学在一、二志愿的录取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平行志愿的选择必须把握住一个原则要低于一志愿,否则等于白报,录取的规则已决定了这一点。

二,把握好志愿间梯度。本科一、二、三批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可选报A、B、C三所院校。对平行志愿须明确:第一,它是由A、B、C三所学校构成一个志愿;第二,投档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第三,投档检索分先后。所以在二志愿的填写上一定要注意拉开档次形成梯度。

三,当起点低拉不开档次形成不了梯度时不可为拉开档次形成梯度而抬高一志愿。应尽量将平行志愿填满。

四,对于那些一志愿录取率多年达到或接近百分之百的院校,一般不应放在平行志愿上。

五,在选报专业时各专业间也应形成梯度。很多大学在录取时既有志愿差又有专业差,志愿差与专业差是多少,决定权在大学。

2、专业尽量多样化。专业之间冷与热差异很大,即使在同一所院校也是如此。冷与热是不稳定的,相对的,有的专业报考时不热,分配时却很热,这就是常说的冷着进去热着出来。考生在选报志愿时要冷热搭配,尽量做到专业多样化,以免造成热的到不了手,冷的也落空的局面。

3、要扬长避短。选择志愿从个人实际出发,扬长避短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科目不强的专业要避开,不然影响录取。

选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参看体检情况,千万不能明知不适宜选报的专业非要报。

具备条件的可报一些外地院校,例如西部院校,有机会以低分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对自己一生都会受益。

篇3:高考志愿选择五大原则

高考志愿选择五大原则

1、专业优先原则

家长、学生:“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即是先选择学校还是先选择专业?

专家提示:我们建议的基本原则是“专业优先”,但对于换专业比较方便的大学“学校优先”也可以考虑。

2、匹配原则

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是选择最佳的专业吗?

专家提示:对每个学生来说,选择一个跟自己能力、兴趣匹配度最高的专业,而不是选择一个别人眼中最佳的专业是睿智的决策。

3、就业与发展原则

家长、学生:在选择专业及学校时,是重点考虑就业难易程度还是发展的前景。

专家提示: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建议重点考虑专业及学校的发展性,对就业的关注度适当降低。对于一般学生,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作为第一位,适当考虑专业发展性。

4、学校地域、同学原则

家长、学生:除了学校的名气、专业还要考虑学校的什么因素。

专家提示:学校所在地,除了学校本身的情况外,学校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励志名言  )东北、广东、上海这些区域的文化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大,建议家长对学生的特质进行深入了解,考虑此因素;同时不同地域,就业机会、安全环境也有差异。

同学的来源及特点: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老师、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外,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学生的性格、能力影响很大,有一个说法,重要的不是你在那里学习,而是你与谁在一起学习?同时同学也是未来的重要关系资源。

5、家庭及综合原则

家长、学生:还有其它因素需要考虑吗?

专家提示:家庭经济情况、学生的身体情况、独立生活能力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经济条件稍差的家庭,建议尽量不要选择生活费用较高的地区,体质较差的学生尽量不要选择自己的身体不太适合的地域。

篇4:高考填报志愿五大注意事项_高考志愿

高考填报志愿五大注意事项

高考考生选报志愿时,专业的选择可谓至关重要。是选择现在最热门的专业,还是选择相对较冷些的专业?是选择名牌大学的弱势专业,还是普通高校的强势专业?选择专业时又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高考考生选择专业五大注意事项: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乃至事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

注意事项一:选专业不要忽略考生的个性特征

家长在早期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我国古语所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这段时期正是儿童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注意力是否集中、稳定,对“挫折”的感受如何等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外向型的人一般适合将来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教师、律师、导游、记者、演员、社会工作者等;内向型的人往往适合从事与物打交道的工作,如计算机编程、机械设计、会计、科研工作等。

注意事项二:兴趣爱好很重要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及相应的能力。兴趣是人行为的强大动力,对一件事兴趣盎然,就会乐此不疲、创新不断,对于学习、择业,乃至事业发展是有极大好处的。谁找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业,谁就等于踏上了通向成功的大道。(励志名言  )兴趣可以培养、激活,更要正确引导。培养兴趣要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同时要强烈表现出家长的同理心,耐心解答孩子的问题,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注意事项三:家长不能越俎代庖

家长喜欢的事业考生不一定喜欢,不一定要“子承父业”;家长的兴趣不一定是考生的兴趣,不要强迫考生,而应因势利导

注意事项四:考生和家长要避免不良的心理

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眼睛只盯在最好的院校或专业,往往力不从心,给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再如求稳、保守、犹豫心理,过低估计自己,缺乏自信、过于求稳,也容易错失良机。正确的选择是报考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又有兜底的专业,因为来日方长,将来肯定会有更多的机遇去把握。

注意事项五:合理认识冷热门风险

冷热门专业只是相对而言,入学时的冷热门并不代表毕业时的冷热门,更何况大学本科教育现在只是复合式、通才式的教育。根据考生的实力,不要“追热避冷”,“冷”“热”专业可以兼报。

篇5:填报高考志愿五大误区

误区一:一门心思奔名校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笔者认为,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因此,填报志愿时,父母不要只考虑名校,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误区二: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高考志愿别冷落了招生章程

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办或民办高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误区三: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愿之间拉开梯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江苏、浙江、湖南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市)的考生,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我个人的建议是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平行志愿要比较保险。

第二种志愿填写方式是实行非平行志愿的考生,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我个人认为要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另外一个误区是:盲目拥挤热门专业,笔者在咨询时经常被问道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不关注学校实际情况、专业内涵

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实际上,不同专业之间所学的课程、发展方向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许多高校都开设材料工程专业,但由于学校的不同,其发展方向有差异,如哈工大材料工程专业实力很强,因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关,既有金属材料,还有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学的开料工程,则更强在金属材料上,因为其前身是北京钢铁学院;天津工业大学的材料工程强在纺织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纺织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丝绸材料,因为它是由浙江丝绸工学院发展而来,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纪末的蚕学馆。还有的某某理工大学的该专业,则是研究水泥等硅酸盐材料。

因此,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

篇6:高考志愿填报:平行志愿填报原则

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在投档方式上的重要区别是,前者一志愿最重要;后者同组几个志愿的效力是一样的,只是有个考虑顺序;高校并不知道考生报的是第几顺序,更不存在歧视问题。读懂了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报志愿还是比较简单且成功率较高的。但也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平行志愿并不是绝对的“平”,而是同等重要,也是有考虑顺序的。如果考生将志愿报倒了,也就是说把录取分数高的学校放在B,分数低的学校放在 A,即使分数达到了B校提档线,由于A校在前,也先会被投到A校去,而失去投到B校的机会。如果报平了,也会失去多一次选择的机会。建议一志愿组两个顺序志愿学校本着“稳一稳、保一保”的原则选择,A和B学校之间分差20分左右为宜。在该组也可采用“冲一冲、保一保”,但选择A和B的分差就要多一些,比如 40分左右。当然这些分差都是根据往年情况确定的。

填报平行志愿时,建议考生在专业志愿后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否则一旦分数达到该高校提档线被提档,而因为所报专业不满足被退档,考生只能等待征集或下一批次志愿了。因为前已述及,平行志愿对考生来说在一个批次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多年来,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考生、家长和老师认为,平行志愿录取时,你分数够了哪所学校就会投到哪所学校,不太理解平行志愿顺序查询学校投档的概念;还有就是把前面学校的好专业都报上,且不服从专业调剂,以为如果这个学校提档且专业不满足会退回去投到下一个学校,实际平行志愿的投档规则不是这样的。一次投档,被退档是和未投出去一样失去了本志愿录取机会。希望北京市的考生不要犯这种错误。

篇7: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五大失误

死揪主科,选测科目不重视

早知道选测科目这么重要,我当初就再加把劲了。考生丁同学十分懊恼,今年江苏取消了对选测科目的要求,而是完全由高校自定。这样一来,他就把自己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语数外三科上。高考成绩出来,小丁还挺兴奋,语数外总分330分,两门选测科目1B1C。填报志愿时,小丁才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虽说本二批次里有部分高校只提出了BC的选科门槛,可多半不是什么太好的院校。本二批次中,小丁落榜了。

在接下来的本三批次录取中,小丁没想到自己还是因为选测科目吃了亏。他填报了南京一所知名的本三院校,感觉自己的分数还比较高,他选择了学校最强势的热门专业。结果却出人意料,小丁没有被自己最心仪的专业录取。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学校是按照等级级差法来安排专业的,选测科目等级高的考生会加分,然后再排序安排专业。而小丁的选测科目完全没加分,最终还是没能录上最好的专业。

[专家分析]

东南大学学工部部长唐小平提醒,在高校录取过程中,不少高校尤其是一些工科院校都采取了等级级差法的录取办法,对等级高的考生而言,在专业安排上就占了不小的优势。有的高校给A+的考生甚至会加上6分,这很有可能将考生在全省排名一下子提升上万名。其实这也提醒了明年的高考考生千万不要忽视选测科目的学习,如果选测科目等级高,在不少高校的专业上也会占得先机。

过于自信,专科志愿全弃填

本三省控线一出炉,不少考生就傻了眼,怎么这么高?小陈今年高考考了278分,虽说分数不高,可小陈心中笃定,达到本三线应该不成问题。小陈分析说,去年省控线才240多分,就算加上附加分,今年这个分数也该达到省控线了。在第二阶段的志愿填报中,小陈只填报了本三批次的院校,后面的专一、专二志愿他全部放弃了。

288分的本三省控线让小陈措手不及,本三上不了,专科志愿也没填,专科征求平行志愿的高校我又不愿意上。小陈最终选择了复读。

[专家分析]

今年高涨的省控线的确让不少考生吃了亏。昨天,南京一所名牌高职院校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第二阶段的志愿填报和第一阶段不同,是填志愿后划定省控线。因此,二阶段填志愿时一定要把各个批次都填满,减少落榜的风险。

恋家情结,只愿填南京高校

本三批次征求平行志愿的填报现场十分热闹,不少考生就是因为之前死守南京高校才落到征平阶段。考生家长赵先生后悔地说,女儿今年考了302分,照理说上本三应该不成问题,但全家人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边,全部填了南京的学校,没想到一所都没录取。就是因为填南京的了,如果当初填外地的学校早就录取了。赵先生告诉记者,后来,通过填报征求平行志愿,女儿才被外地一所不知名的高校录取。

[专家分析]

江苏考生对省内高校非常执着,尤其是南京地区的高校,不少都不愿意到外地高校。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录取的情况来看,江苏考生的恋家情结还是没有解开,他们还是一窝蜂地填报南京高校。其实外地有不少实力很强的名牌高校,相对南京高校,分数也较低,考生应该把视角放远,多报外地高校。

高分被退,专业不服从调剂

笃定一个专业,其他专业坚决不愿意调剂,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不少考生因此而被退档。考生刘同学就是一个典型,他告诉记者,他非常喜欢土木工程这个专业,他填报了三所高校,都是土木工程专业实力很强的专业。在专业是否服从调剂一栏上,刘同学坚决地填上了否。

在录取中,学校的老师给他打来电话,他的分数达不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录取线,希望他能服从调剂到另外一个专业去。可小刘坚决没同意,最终从本一批次落到了本二批次。

[专家分析]

南京一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介绍,其实每年高考录取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考生紧盯一个专业最终被退档,十分可惜。要提醒考生的是,本科教育多半是通识教育,以基础学习为主,因此考生不一定对专业过于计较。而且,进校后,绝大多数高校还会提供转专业的机会,只要成绩优秀、符合条件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申请和考试。

轻信承诺,保证录取是骗局

考生小黄考了390多分的高分,可是拿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他的心情却完全乐不起来。高考成绩公布后,小黄特地咨询了江苏省内一所名牌高校,招生咨询老师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还让他填了一份资料。小黄回忆说,那是一份承诺书,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他选择了六个专业,而且还让他填上了自己最不喜欢的专业。老师告诉他,只要填上这份资料,就等于拿到了预录取通知书,能保证录取到六个专业中的一个,而且即便是调剂专业也不会调到他最不喜欢的专业。

可最终录取结果让小黄完全不能接受,他居然被录取到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个专业。

[专家分析]

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不少高校都会动用各种方法,吸引考生填报,有的高考甚至用上了发预录取通知书、签保证录取协议等种种办法。一位权威招生专家告诉记者,其实高校的这种承诺都是一纸空文,完全没有法律效应。提醒考生们,招生录取时完全按照分数、根据招生章程来进行的,考生不要轻信这种承诺。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五大失误]

篇8:高考填报志愿需遵“军规”

高考填报志愿需遵九条“军规”

本网讯 学生经历寒窗苦读和高考的考验,考取一所称心的大学和满意的专业,是最大的心愿。因此本报总结了高考志愿填报要遵循的九项原则,以供家长考生参考。

一、与个人志向兴趣相结合

志向和兴趣是激发自己奋发努力的动力之一,也是事业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二、志愿同社会需求相结合

在填报志愿时,考生不能将自己局限于某一学校或专业,要放开视野,把自己的志愿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

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要看自己身体条件是否受到限制、是否符合自己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否享受政策性优惠等,既不要盲目攀高,也不要高分低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四、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专业

在选择专业志愿时,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难易和发展前景是很自然的,但一定要注意用发展的眼光看。

五、冲高与稳妥兼顾

有些考生平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中也发挥正常,但一味追求稳妥,在选择志愿时过于保守,不敢报重点学校,失去了上更好大学的机会。

六、充分考虑地域对学校的影响

一类地区一类院校当然为首选,但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数水平,进行理智选择。尤其在一类学校二类地区,还是二类学校一类地区的选择上,要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准确判断。比如,该校是否只占有地利一个优势,办学水平、学习风气、就业情况怎样,该地区交通是否便利,考生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承担交通费用,城市开放度、经济实力是否对今后就业、深造产生决定性影响等。

七、第一志愿至关重要

由于绝大多数院校的生源从第一志愿考生中即可录满,特别是名牌院校、热门院校、热门专业一般不招第二志愿考生,因此考生要慎重填报各录取批次的第一志愿,如果填报不好,可能这一批志愿都要落空,所以切记,第一志愿是靶心。

八、后续志愿不是可有可无

各级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很高,但毕竟不是100%,因此选填第二志愿要遵循以下原则:一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二要填报有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历史的.院校;三是最好填报招生人数多或分数级差小的高校;四是专业应选择服从调剂。

九、同一院校的专业之间要拉开档次

选择了报考的院校后,要填报专业。第一专业可以依据估分上限冲击最理想的专业,以后的专业应该在有分数级差的专业中,选择相对满意的专业,不可并列式、波浪式报考,更不可倒挂。(记者 闫纪杭/报道)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相关文章:

1.高考填报志愿流程图

2.高考志愿填报秘籍

3.高考志愿填报知识点

4.河南高考志愿填报

5.高考志愿填报窍门

6.高考过后志愿如何填报?

7.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讲解

8.高考志愿填报最全知识点

9.高考志愿填报三步曲

10.高考志愿填报真实案例

下载word文档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需掌握的五大原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