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
“南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
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汇总
一、必修本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篇2:关于高考生物最重要的50个二级结论
关于高考生物最重要的50个二级结论归纳
1.细菌不含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3.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4.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5.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6.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7.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用层析液。
8.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9.呼吸作用为零,细胞死亡。
10.棉蚜吸食棉花汁液,种间关系为寄生,非捕食。
11.所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1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3.C4植物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这里会有分歧,以当地教材为准)
1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15.大气中的N2必须经过生物或非生物的固氮过程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16.代谢速率相干因素:线粒体数目,膜面积,温度。
17.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蔗糖作用,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后者极易忽视)
18.体细胞离体培养用到CO2培养箱,维持PH。
19.根尖分生区不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无中央大液泡。
20.顶芽生长不需要其它部位提供生长素。
21.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大于成熟细胞。
22.盛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要加盖:避免水蒸发影响浓度。
23.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出现乳酸中毒。(Fe2+对于血红蛋白携带O2的过程影响很大,缺铁导致血红蛋白运氧能力下降,身体因缺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积累,积累至一定量就能导致乳酸中毒。)
24.各种细胞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25.细胞膜吸收钾离子至少要两种蛋白质。(钾离子的运输需要通过钠钾泵,钠钾泵由疏水离子通道蛋白和蛋白磷酸酶构成,吸收K+时,K+先接触离子通道蛋白,而后蛋白磷酸酶将ATP上的一个磷酸基水解掉,释放能量,使离子通道结构产生变化,使K+通过离子通道,因而说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26.原代培养,传代培养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2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磷脂双分子层厚度要变小:膜的流动性。
28.制备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法,动物体内培养法。
29.ATP连续两次水解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0.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H2O中的O的循环过程:H2O→O2→H2O。
3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32.ATP并非生物大分子物质。(生物大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多达上万甚至更多。ATP分子量不大,因此不是生物大分子。)
3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
34.能量不能转化为物质即不能说“什么能转化为ATP”。
35.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积累,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6.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有的细胞会含有多个细胞核。(举些例子吧,多核的真核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等。)
37.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大叶泡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渗透吸水: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以后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还未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也叫做吸胀作用。)
38.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点尤为重要)
39.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0.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41.中央前回的顶部管理下肢;中央前回的下部管理头部。
4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与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43运动中能量的供应:ATP→磷酸肌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这条指的是能量的供应顺序,即ATP无法储存,大家都知道,但体内一定有ATP,即短暂时间内,首先消耗,ATP,但由于总量太少,随即消耗磷酸肌酸。以跑步为例子,短跑以这两种方式为主,但路程过长时,便会有无氧呼吸,肌肉会酸胀,即有乳酸的生成,在长一点,就有氧呼吸,即所谓的有氧运动。记住,长短是相对的,具体题目会给出是百米竞技,还是马拉松慢跑。从而判断主要的耗能形式。
44.靠近珠孔的是基细胞,分裂成胚柄,另一个是顶细胞,成球状胚体。
45.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6.组成酶木有酶合成的调节。
47.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48.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49.适宜条件下,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
5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越短越高,物镜越长越高。
篇3:高考生物复习记忆法
高考生物复习记忆法
一、基本记忆法
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结构体系记忆法
此种记忆方法多用于复习。学完一节、一课、一本书总要进行复习巩固,这就需要学生必须了解所复习内容的结构体系。首显灰出贯穿于知识的主干部分,再根据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把分支内容串联在主干之上,抓住主干顺序记忆分支内容,再把每一分支中更细小的内容填充进去,个个知识点犹如“冰糖葫芦竹签串”,可以有效地避免遗漏或张冠李戴的毛病。
三、化整为零记忆法
化整为零记忆法的根据就是整体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要素、环节构成的。一本书、一课、一节都可看作是一个整体,都是由若干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构成的,要把握所要掌握的知识,就需要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记忆。化整为零记忆法使复杂、繁锁的问题简单化,强化了记忆的效果。
四、规律记忆法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五、官并用记忆法
心理学认为,记忆实质上是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留下的痕迹,所以-多种感官感知则比单某一感官感知留下的痕迹要多、要深。在曰常的学习中,大多数同学只知道用单一感官感知,要么只用眼看,要么只读,要么只是手写,而很少多种官并用,故记忆的效果就差。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记忆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多种感官,协调记忆,做到眼看、耳听、口读、手写、脑记,其中最重要的是脑记,切莫心不在焉。
高中生物的学习技巧
第一,教科书要熟烂于心。
生物,掌握了教材就是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书中的图例、实验、涉及的化学式(光合与呼吸),要时常归纳、总结重点词,如“功能、“作用”、“本质是”,这些都要留心,书上的黑体字要背下来,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这往往是高频考点。
第二,要选择一到两本辅导书(多了就没工夫看了)。
一定要吃透,高中三年我一直用《教材完全解读》(王后雄主编)和《高效学习法》(薛金
星主编),觉得就很够用了。前者会把每个知识点细致地分析一下,是一本服务于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整合的教辅,帮你夯实基础;后者则服务于课后,归纳比较凝练,重在教授做题的方法,让你快而准做题,冲击高分。
第三,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
高考生物秒杀选择题的方法
1.对比法:采用惯性的思维,有时候用“已知”推导“未知”,采取先对比、后排除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以剔除有的选项。如果高中生物选择题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采取用已知的知识对比、排除后,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正确或是错误。
2.正推法:正推法即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论或计算出答案,然后再与题目中所给定的供选答案相对照,与之相同者即为应选答案。通过计算来确定答案的选择题或考试目标属识记层次的选择题多用这种方法解答。
3.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准确掌握生物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观察思考,直接从题目所给出的条件中作出判断,确定符合题干的选项。这种方法不需要拐弯抹角,适用于基础知识类试题。基础知识类试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高中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这需要考生对高中生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无误。
4.赋值法:让某些生物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5.观察法:面对生物选择题,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生物规律和生物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6.综合分析法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方法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7.拟稿法: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篇4: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7.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1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1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1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15.DNA,RNA全称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1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17.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18.脂质: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19.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运送
20.水存在形式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结合水(4.5%)
篇5:高考生物复习技巧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高三的学生,他们将要面临的是人生的一次大的转折,复习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复习的方法和技巧。复习课究竟如何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高考中能脱颖而出呢?
一、把课本中相关的基础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网络结构
基础知识学生一定要掌握好。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去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把所学的生物学概念、方法、规律、等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教师还可以自编图解,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条理化、网络化、直观化,便于识记。如在二轮复习中,我们可以用概念图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这样可以构建许多个涉及各个章节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知识的主要网络框架,有利于学生抓住课本的主要知识。同时要针对各个知识网络加强一些有关练习题的训练。并且对没有理解掌握的各知识点要多复习教材的图解、描述、过程等内容。
二、复习中教师尽量将死的知识活化,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复习课是很枯燥的,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是将知识进行罗列,对于学生能否消化掌握却从不问津,这样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不能提高。其实 生物是一门包罗万象,非常有趣的学科,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等密切相关。也与学生生理和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无穷探索奥秘,是学生所喜爱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跟书本知识更贴近的关于生产、生活的问题,将死知识活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掌握。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逾越思维障碍、拓展思维方向,这样对于学生解决高考综合能力问题有帮助。现在的教学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能以扼杀学生的能力来换取有限的教学成果,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生产和生活中发掘生物学知识来开拓学生的思路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如讲“光合作用”时,我们可联系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来激发学生对自身生存环境的兴趣。并联系农作物是如何种植,如何来提高产量以解决粮食危机,使学生通过讨论可意识到可耕地的面积是不变的,但世界上的人口是越来越多的,那么只有靠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来解决世界性的粮食问题。那怎样才能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呢?这样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迫切地想要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精讲精练,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三综合复习具有逻辑性强、复习的知识面广、学生思维训练多等特点。在专题复习的同时,综合复习方面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寻找资料和素材,引导学生思考,诱导学生分析解答问题。在复习时教师对课本的知识点要进行提炼精讲,有针对性地进行综合复习,选择一些代表性比较强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增加复习的效率。虽然“题海战术”不可取,但不做适量的题达不到高考的要求,达不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要求,因而要配一套高质量的、系统的练习册。一道好的题目,可以帮助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辨析、运用的能力。相反,一道不科学、不严密的题目,会把学生引向“歧途”,不利于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因此,在复习中选择练习题时,一定要重视题目的质,坚持精选、精练、精评,使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收获。而不能浪费学生宝贵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效果。在高考前,教师应该精选信息资料,要设计贯彻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并在练习中注意设置有训练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四、注意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在复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生物的学习有误区,它们不知道该怎样复习,大多数同学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结果在考试中,一旦遇到稍微灵活一点、陌生一点的题目,便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知识需要深刻理解,牢固记忆,更应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决不能以背代教,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多向学生传授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如在讲光合作用实验时,我们可以运用综合训练法,按照实验的要求,将内容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加以考虑。比如想想这些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对照类型、单一变量、结果与结论各是什么。在复习遗传病时,教师可以用归纳概括法,对他们进行分类;在讲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酶与激素、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等时可采用比较复习法……,教师对于学生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剖析命题思路,引导解题思路,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
在复习时,主要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分析和运用,但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复习。生物教学中始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篇6:高考生物复习技巧
1.分类整理法。有很多章节存在大量的概念或某些结构,将这些概念或结构分类整理尤为重要,否则会显得比较 混乱。如复习到细胞器的时候,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将这些细胞器进行分类:有无膜结构(单层膜和双层膜)、有无核酸或遗传物质、是否与能量转换有关、植物细胞 所特有的细胞器、动植物细胞中作用不同的细胞器、能否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是否含有色素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掌握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再如遗传规律部 分,可以按照性状类和交配类将众多的概念进行分类,找出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再如染色体、染色体组、二倍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等,通过分类比较可 以切实掌握其内涵。
2.图解归纳法。如果说分类整理法适合于掌握概念,那么图解归纳法就适合于掌握原理和规律类知识。如呼吸作 用、光合作用、细胞增殖、基因表达和高等动物的生命调节过程等知识就适合于用该种方法进行复习。其实高考题中就有很多图解类题目,如果不掌握读图的方法就 很难自如地解答这类题目。那么如何读图呢?首先,要知道图解中的结构和物质的名称,如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的图解中,有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等结构,以及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等物质;然后,再分析结构和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丘脑分泌的TRH作用于垂体,垂 体分泌的TSH再作用于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再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同学们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遇到过程类的知识,即便教材中没有图解,也可以 尝试着将这个过程用图解的形式表示出来。同时要对图表累知识要进行整理、归类,如:坐标曲线图、坐标直方图、流程图、模式图、概念图、显微摄影图、饼状 图、表格等。
3.联想迁移法。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看起来是孤立的,但很多知识存在着共性。对于这些知识可以采用联想迁移 法进行掌握。如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而摩尔根采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这两种生物之间就存在着一些相同的优点:有明显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产生的子代数量多、易于培养等,可以通过联想迁移将不同章节的内容串联起来,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其实,这种方法在解题中也可以运用,如21三体综合征患 者的细胞内有三条21号染色体,某孕妇经过检查发现胎儿的细胞内某种染色体多出1条或几条,医生应该给出怎样的建议?这个问题就可以用联想迁移法进行解 答。
4.比较复习法。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例如病毒与原核细胞的比较,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和去路的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等。
5.串联复习法。复习时,应把分散在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对只是有全面的理解。例如有关蛋白质的只 是主要分散于第一、二、五章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合成场所、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讲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等;第 五章谈到蛋白质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生物过程。
记忆方法也应多样,可采用“五官并用记忆法”、“化整为零记忆法”、“分层记忆法”、“比较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网络 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如采用“谐音记忆法”,原核生物中有惟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又如下面的内容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植物 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氮(N)磷(P)硫(S),假(K)爱(Ca)美(Mg),可联想为氮磷硫是一个人,假爱美;微量元素:铁(Fe)猛(Mn)碰 (B)新(Zn)绿(Cl)木(Mo)桶(Cu),可联想为一个小孩手拿一根铁棒猛碰一个新的绿色的木桶;色素层析(从上到下):胡耶(叶),ab也;人 体8种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可记为:甲借(缬)来(赖)一(异)本(苯)亮色书(苏)。
其中“网络记忆法”是夯实基础常用的方法,是对每节知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初步构建以节为单位的知识网络,其实整理的过程本身就是记忆过程,而且便于今后回顾、理解和再记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构建时要注意三点:?
(1)知识记忆的网络宜简不宜繁,宜小不宜大。?
(2)要留有今后相关知识的补充和自我检测的余地,全写出来就成了教材的翻版,导致在今后的回顾中出现“走马观花”的现象。?
(3)对于空白地方的内容(即知识要点),可注明在X教材Y页,便于自己快速查找。
篇7:高考生物该如何复习
高考生物该如何复习
树立信心,激发潜能
对刚刚跨入高三的同学们而言,要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在高三总复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同学们应当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个细节,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观念,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知识,并加以归纳总结,提高应试能力。
高三复习阶段会有很多次的单元、综合考试,在不同的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常常是波动的,有时很好,有时可能会不理想,但是,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同学们都要正确的认识。考试成绩好,但不能骄傲,要善于发现和分析通过本次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如果成绩不理想,也不要气馁,应当学会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信心。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才能使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少,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分段复习,合理规划
在复习的时间安排上,不一定要有书面的复习计划,与老师的安排基本一致即可。但为了使复习更加有针对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家可以快于老师1课时的复习进度。适当的提前复习,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加以钻研;还可以与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实在搞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课上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高三复习可以做如下粗略计划:
第一阶段:从开学到2月底,进行基础知识复习(由于各个学校的进度不一样,时间会有所差异)。按教材的章节顺序,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记忆,重视知识积累和基本技能的提高。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整体把握知识脉络并熟练地利用学科知识解决简单的综合题目,每一章结束后,可以结合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概念图,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另外,每一单元结束后,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份单元练习,对照答案自我批改,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单元练习资料的选择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阶段:从3月初到4月底,为专题复习。一般可以将高中生物的全部内容分成九个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及生命历程;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实践;现代生物科技;实验与探究。复习目标是着力培养综合能力。
第三阶段:从5月初到高考前,查漏补缺、综合强化。这一阶段要有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制订较为详细的复习计划,要保证在高考前完成第三阶段需要复习和巩固的内容。复习目标是以单元板块复习为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纲,以适应性训练为主,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抓好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知识的`综合性,强化综合科目的训练,加强对思维方法、解题规律、解题技巧等方面的总结和指导,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后期加强高考的实战训练,同时要注意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既要注重高考的重点难点,也不能忽视高考的冷点;研究和领会各地名校模拟试题的新思路与新趋向,在模拟考试中提升应试的经验,增强应试的信心。
方法引路,事半功倍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逐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复习中要注意的问题:
1.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要从繁杂的复习资料、题海中走出来,静下心,依据《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教材中的知识点再扫描一遍,清理知识上的盲点和障碍,不留死角。
2.回顾试卷检查错误。自由复习期间,可以采用纠错复习法,其优点是针对性强,节省时间。具体做法就是将做过的试卷找出来,温习“错题”。思考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利用最后几天,弥补知识上的漏洞,纠正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规范解题程序上的疏漏。有针对性地精练一些训练题。重在总结、归纳、查缺补漏以达到能力的升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3.强调综合加强记忆。复习时,要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注意必修、选修中的相关知识之间联系。如调节、光合作用、遗传、细胞等。要对教材中的一些术语、短语或短句、经典理论、重要结论、实验研究方法等加强记忆。
4.选做真题进入状态。可选取近几年高考试题,要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生物学科考试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既有利于调整状态,也有利于调节自己的生物钟。要从高考题的剖析中明确命题思路、方式。通过做真题来检测规范做题程序、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答题准确率等。此外,还可通过做真题来检测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在审题方面是否存在欠缺,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8:高考生物复习方略初探
高考生物复习方略初探
在高考生复习中,应注重基础,重视实验,突出能力,形成知识网络,抓住答题要素.
作 者:罗美美 作者单位:永新县禾川中学,江西・永新,3434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3.91 关键词:基础 答题要素 知识网络【高考生物复习的重要结论】相关文章:
4.生物高考知识
7.论文结论
10.高三英语复习重要知识点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