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 中考>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

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

2022-09-04 08:32: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记得拥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

篇1:张之万之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关于张之万之马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畜一红马(养)   B. 公不许 (同意)

C. 之万怪之 (责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

5.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①养 ②派 ③坚持 ④不多时 ⑤问 ⑥大概

2.   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 。       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       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3.  C(怪应解释为对感到奇怪。)

4. 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5. 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篇2:《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 ③固 ④未几 ⑤询 ⑥盖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篇3:《张之万之马 》阅读答案

《张之万之马 》阅读答案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不许( ) (2)连易数人(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3分)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

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参考答案:

10.(1)答应/同意(2分) (2)更换(2分)

11.等到他(张之万)骑上马去,(马)温顺善良得仍像从前一样。(3分)

12.“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方乘,遂为掀下”(1分)

13.B(3分)

篇4:《张之万之马》阅读答案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

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公不许( ) (2)连易数人(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比公乘之,驯良如故。

12、军人认为这是一匹劣马的原因是“ ”(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3分)

A、要善于识别和培养人才。 B、不仅要有识别人才的眼光,还要学会用人。

C、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驾驭千里马。 D、要善于发现人才。

参考答案:

10. (1)答应/同意(2分)(2)更换(2分)

11. 等到他(张之万)骑上马去,(马)温顺善良得仍像从前一样。(3分)

12. “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连易数人,皆掀坠”(2分)/“方乘,遂 为掀下”(1分)

13. B (3 分)

篇5:《张之万之马》练习题及答案

《张之万之马》练习题及答案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文言知识】

说“比”。“比”是个多义词。一、指“比较”。二、指“等到”。上文“比公乘之,驯良如故”,意为等到张尚书骑上去,那马温顺善良得跟早先一样。三、指“并列”、“靠近”。成语有“鳞次栉比”。又,王勃诗“天涯若比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畜 ②遣______③固 ④未几______⑤询____⑥盖___

2、翻译:①之万怪之 ②方乘,遂为掀下 ③连易数人

参考答案:

1.①养②派③坚持④不多时⑤问⑥大概

2.①张之万对这事感到奇怪②刚骑,就被马掀下来③一连换了好几个人。

篇6:中考文言文之《马说》

中考文言文之《马说》

一、文章内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二、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三、语音

1、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A)

A.食(sh)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C.才美不外见(xin)D.骈死于槽枥(l)之间

2、骈死(pián)槽枥(cáo)(lì)粟(sù)外见(xiàn)食马(sì)祗(zhǐ)

四、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喂养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七、一词多义

1、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驱赶)(2)执策而临之(竹制的鞭子)

八、重点词语解释

1、选出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D)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是)B.马之千里者(助词,无义)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D.其真无马耶(其实)

2、世有伯乐伯乐: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隶之手祗:只是辱:辱没

5、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称也以:凭,凭借称:著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吃一顿尽:吃没

8、才美不外见才:才能,美好的素质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样

10、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

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确的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尽:竭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鸣:马鸣叫通:通晓

14、执策而临之临:面对

15、其真不知马也知:识别,了解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篇7:《张之万之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之万之马》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之万之马

张尚书①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②请,之万无奈,遂牵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注释】①尚书:职官名称 ②固:坚持

【小题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畜一红马(养) B.公不许(同意) C.之万怪之 (责怪))D.比公乘之 (等到)'

【小题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3】韩愈的《马说》中认为,由于没有伯乐,所以千里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军人”识马却驾驭不了马,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刚刚骑上去,就被马翻了下来,连续换了几个人,都被翻掉了下来。

【小题3】因为军人虽识马,但他没有摸熟马的脾气、习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篇8:中考语文《之》文言文虚词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虚词整理

(一)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相关文章:

1.中考文言文复习之桃花源记

2.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之送友人

3.文言文千里之马的原译文

4.中考语文复习之文言文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5.中考语文文言文练习题之宋太宗学书

6.中考初中文言文文学常识之娱乐活动

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练之鳝救婢

8.中考语文考点通之醉翁亭记

9.文言文阅读之《陋室铭》

10.文言文阅读之灵隐寺

下载word文档
《中考语文张之万之马文言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