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作文教学的个案分析
“盐水菠萝”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活动型作文教学的个案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活动型作文教学的个案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活动型作文教学个案分析及教学反思
活动型作文教学个案分析及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在作文教学中,有不少学生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反映在习作中就是内容贫乏,加上传统作文在命题、题材上的局限,常常逼学生“闭门造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条件,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应该让学生多接触生活,在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素材积累。
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也就是说,教师设计讨论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手工制作等各种活动,然后要求学生根据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写作。
二、个案表述:
(一)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
针对学生“无话可说”的现象,面对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我们经常利用课内外开展活动,让学生去感受,观察,然后就此畅所欲言地进行写作。如我们曾设计这样一种活动型作文教学的.案例,现表述如下:
1、教师布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是“竞选班干”的同学到讲台上大声讲竞选宣言。内容可以说出自己心愿,可以谈自己的优点,可以提计划,也可以说理由等等,但要求真实、健康、简明,并且一定要出自内心。
2、学生活动准备:
请大家先思考5分钟,不要形诸笔端,然后按竞选顺序上来说,如果你认为上台的同学说得好,请你给他掌声鼓励,最后大家根据每个人说的内容、说的表情等方面综合评价,无记名投票选出优胜者5名。
活动开始进行后,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阵阵,不时有笑声传出,看来同学们非常投入。
活动结束,进行评比。教师提出作文任务:
在刚才这项活动中,我们根据同学的参与,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大家有感受、有体会。今天我们就以这次活动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二)引导学生挖掘素材,积极开展写作:
1、教师引导拟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这次活动写作文,请根据你的体验、感受、想法,给自己的作文先定个题目。如:我第一次上讲台讲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建议;谢谢掌声;难忘的时刻;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难忘的作文课;话说勇气等。
2、教师引导立意:
根据这次活动,你们都确定了自己的作文题目,那么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来表述点什么呢?
3、教师提出构思要求,布置学生当堂习作。
习作批改结束后,发觉全班同学都有东西可写,且写的篇幅比较长,是前几篇习作不能比的,最少的同学也写了近600字,内容较丰富,选材角度多,如:
(1)描述自己上台的心理,表达干什么事要有勇气的中心。
(2)上台竞选,其实很不容易,他需要勇气、胆量,更考验了我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写这次活动欢乐的场面,表达我们班活泼、团结的中心。
(4)我为什么要说这三句话,表达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5)写这次作文课的生动,表达我们喜欢这种作文课的心情。
三、个案分析:
从活动的选择来看,“竞选干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要讲什么样的话,学生肯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进入了角色。
从活动的效能来看,这次活动能为学生活动后的作文提供素材,因为每个学生都要上台讲,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准备,都有一个参与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去做了,不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活动后,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自然不愁写作素材。
从指导的目的看,活动后的指导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就“竞选干部”的活动素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描述、体验、感受这次活动,不定框子,不加限制,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立意,只要合理,就可以写,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散训练。
从习作的结果看,这次活动确实为学生找了“米”,学生有东西可写,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四、几点思考:
1、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这里的活动可以指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指课外的活动;既可以教师创设活动,也可以学生自主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2、活动型作文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它不可能覆盖所有的文体,所有的内容,而且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教师应通过有限的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引导他们做过生活的有心人。同时我们更应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去积累更丰富的素材。
篇2:作文教学个案分析
作文教学个案分析
夏夜,遥望星空》导写【话题设计】
以“夏夜,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发挥想象和联想;须按一定顺序组织篇章;文体自选。(上虞市高三期末统测)
【写作指导】
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 ,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关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②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③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二)关于联想
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联想方式很多,常见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
善于想象和联想,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构思点拨】
下面提供几种写作范例:
①夏夜遥望星空,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②遥望星空,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
③遥望星空,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短暂与永恒。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④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
【考场佳作】
夏夜,遥望星空
高三(3)班 王燕飞
脚下还留有一片仲夏的余温,而头上已是清新一片。黑丝绒般的苍穹里,闪烁着点点光亮,让人不禁伫足观望。
“那长带是银河,银河的这一边是牛郎,那一边是织女。”“那七颗星是北斗星,是永远的航标,为我们指明方向。”每一次抬头遥望,都会引发我无边的联想。
我希望有一天会看到彗星,看到他轮回奔跑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我希望有一天看到牛郎织女之间搭起鹊桥,他们得以相聚。但我不希望看到流星,我不希望看到它转瞬即逝,粉身碎骨的行迹。
正在我的双眼和每一颗星星四目相对的时候,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眼际,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天际。是,是流星。
那种一刹那的震惊还在脑海中,那种瞬间的感动还在心里。另一种声音告诉我,流星曾绽放了它所有的美丽,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殒,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黯然失色。
像开得闹猛的花朵,虽然春尽它们便将转黄凋零,但今天它们的周围还是蜂飞蝶舞,还在倾吐芳香和春意,那是一种美丽。
像勇敢的蜜蜂,虽然刺伤外来侵略的结果是同归于尽。但它们舍命保卫了家园,那是一种美丽。
流星美丽过,花朵美丽过,蜜蜂美丽过,它们用生命的光彩照亮过这个世界,用生命的力量感动过这片天地。
像鬼才诗人李贺,像冤死马嵬的杨贵妃,像逝于蓝天的徐志摩;像逝于大海的聂耳,像逝于青山秀水的瞿秋白……
不必哀叹他们英年早逝,只因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斗争,他们的精神,要比他们的岁月丰富地多。
他们把一生所有的美丽积聚起来,在最后的一刹那迸发。
我开始欣赏刑天,断首后仍舞干戚的英姿;欣赏嵇康刑场演奏广陵散的的悲壮;欣赏李贽,天牢中挥刀自刎的豪迈;欣赏谭嗣同留下来但求一死的决绝;欣赏鲁迅对海婴说:“忘了我,好好生活。”的透脱。
我不在低吟“花开易见落难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因为我已明白花朵在逝去之前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不再为流星叹息,因为最后的光亮,是他最漂亮的战役。
看,又是一颗流星。
听,又是一种声音: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计827字)
【习作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联想合理有序,作者遥望星空,从流星中打开了写作的思路:流星绽放了它所有的美丽,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殒,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都为之黯然失色。自然现象中,不乏此例,如昙花一现,如礼花绽放;人类历史长河中,更是不胜枚举,如李贺、杨贵妃、徐志摩、聂耳、瞿秋白、刑天、嵇康、李贽、谭嗣同、鲁迅……作者占有例子较多,排例整齐匀称中见气势,有力地论述了“短暂亦是一种美丽”的观点。本文不少语言凝练而富于意蕴,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值得一读。
【教学后记】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岗位已近十年,连续四
篇3:作文教学个案分析
作文教学个案分析
夏夜,遥望星空》导写【话题设计】
以“夏夜,遥望星空”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发挥想象和联想;须按一定顺序组织 篇章;文体自选。(2003上虞市高三期末统测)
【.写作指导】
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带上作者的主观色彩。想象和联想 ,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常用的两种手段。
(一)关于想象
想象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写作中,想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②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象。
③大胆虚构,超越时空,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二)关于联想
与日常生活中自发、随意性、散漫无序的联想有所不同,在.写作中产生的联想则有明确的目的,有由此及彼的清晰过程,能反映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并说明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联想方式很多,常见有: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同向联想;相反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反向联想等等。
善于想象和联想,离不开我们高尚的情操,离不开丰厚的知识和认真的思索,更离不开用心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涵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构思点拨】
下面提供几种.写作范例:
①夏夜遥望星空,由举目望见满天的星星,联想到老人经常讲起的每一个凡人在天上都有一个对应的星座,从而勾起曾经在星空下发生的平凡人与事的回忆。适宜写成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
②遥望星空,由星空的遥不可测,追溯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畅想人类探索宇宙的美妙蓝图。可以写成一篇虚构的想象作文。
③遥望星空,看到夏夜转瞬即逝的流星,由此想到了自然界尽情绽放的昙花及人类历史长河中如过往云烟般的凡人与伟人,进而体悟到人生的哲理:短暂与永恒。可以写成议论性的散文。
④夏夜遥望星空,联想到与星星有关的故事与传说(如牛郎织女的故事),想到人类现在的爱情。通篇可夹叙夹议。
【考场佳作】
夏夜,遥望星空
高三(3)班 王燕飞
脚下还留有一片仲夏的余温,而头上已是清新一片。黑丝绒般的苍穹里,闪烁着点点光亮,让人不禁伫足观望。
“那长带是银河,银河的这一边是牛郎,那一边是织女。”“那七颗星是北斗星,是永远的航标,为我们指明方向。”每一次抬头遥望,都会引发我无边的联想。
我希望有一天会看到彗星,看到他轮回奔跑的悲剧,一路扬着朝圣的长旗。我希望有一天看到牛郎织女之间搭起鹊桥,他们得以相聚。但我不希望看到流星,我不希望看到它转瞬即逝,粉身碎骨的行迹。
正在我的双眼和每一颗星星四目相对的时候,一道耀眼的光芒闪过眼际,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消失在天际。是,是流星。
那种一刹那的震惊还在脑海中,那种瞬间的感动还在心里。另一种声音告诉我,流星曾绽放了它所有的美丽,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殒,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黯然失色。
像开得闹猛的花朵,虽然春尽它们便将转黄凋零,但今天它们的周围还是蜂飞蝶舞,还在倾吐芳香和春意,那是一种美丽。
像勇敢的蜜蜂,虽然刺伤外来侵略的结果是同归于尽。但它们舍命保卫了家园,那是一种美丽。
流星美丽过,花朵美丽过,蜜蜂美丽过,它们用生命的光彩照亮过这个世界,用生命的力量感动过这片天地。
像鬼才诗人李贺,像冤死马嵬的杨贵妃,像逝于蓝天的徐志摩;像逝于大海的聂耳,像逝于青山秀水的瞿秋白……
不必哀叹他们英年早逝,只因为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斗争,他们的精神,要比他们的岁月丰富地多。
他们把一生所有的美丽积聚起来,在最后的一刹那迸发。
我开始欣赏刑天,断首后仍舞干戚的英姿;欣赏嵇康刑场演奏广陵散的的悲壮;欣赏李贽,天牢中挥刀自刎的豪迈;欣赏谭嗣同留下来但求一死的决绝;欣赏鲁迅对海婴说:“忘了我,好好生活。”的透脱。
我不在低吟“花开易见落难寻,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因为我已明白花朵在逝去之前已完成了它的使命。
我不再为流星叹息,因为最后的光亮,是他最漂亮的战役。
看,又是一颗流星。
听,又是一种声音:
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计827字)
【习作点评】
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作文。联想合理有序,作者遥望星空,从流星中打开了.写作的思路:流星绽放了它所有的美丽,即使等待它的是香消玉殒,但它留下的震撼力却使所有的星星都为之黯然失色。自然现象中,不乏此例,如昙花一现,如礼花绽放;人类历史长河中,更是不胜枚举,如李贺、杨贵妃、徐志摩、聂耳、瞿秋白、刑天、嵇康、李贽、谭嗣同、鲁迅……作者占有例子较多,排例整齐匀称中见气势,有力地论述了“短暂亦是一种美丽”的观点。本文不少语言凝练而富于意蕴,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值得一读。
【教学后记】
走上语文教学工作岗位已近十年,连续四年的高三教学,使我对作文教学又多了一份关注、一份认识:60分的作文分值,竟占整张高考语文完卷的四分之一,这足足可见作文在语文高考中的地位之重。因此,可以这么讲,教师在备考过程中,作文教学抓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能否再上台阶。连续五年、贯彻“三自”方针的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给考生激发其内在的.写作潜能提供了可能。但考场应试作文又明显有别于平时的自由练笔,用江苏省高考语文科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的话来说,高考应试作文需要考生“戴着镣铐跳舞”。那么如何提高考生应试作文的分数,教会学生几招经济实用的考场制胜“秘笈”,实为更多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同仁们的心愿。就本人个体而言,高三的作文教学,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也品尝过微笑与欣喜,但无论酸甜还是苦辣,都如同过往云烟,而残存、积淀于脑海的雪泥鸿爪,就是以下几条所谓的“经验”。
一、定期开展时文的赏读品评
作文靠读,当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写作素材的积累,信息源的`扩大,知识领域和.写作视野的扩开,对于充实学生知识素养、提高认识水平甚为重要。所以说,读,是作文的前提,是作文的准备。高三的.写作教学,教师的“开源节流”尤为重要。我的做法是搜集、整理、摘寻充足的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我主动的给学生下载印发一些精美的时文,每周3至4篇,作为定律坚持。有时在早自修供学生阅读,有时辟出专门的阅读课,本着“读一读、议一议、品一品、谈一谈”的形式展开,适时必要的点评能引领学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精要。《驴子与枯井》、《我很重要》、《怀着感恩之心生活》、《宽待人性》等文章更是学生百读不厌的美文。
二、坚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在模仿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能不断地继承与翻新。基于这种认识,我接连编印了几份历年的可供学生.写作借鉴模仿的高考满分卷作文。佳作的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而且使他们对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行文组织、语言锻造等.写作要素方面有了较为感性借鉴的范例。
三、适时地进行.写作技法点拨
高考作文必须要有很强的“视觉冲撞力”,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些“碧螺春”,这些观点虽引起各方颇多争议,但笔者还是觉得有独到之处。大凡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都有一份几乎相同的认识:在文章中制造几丝“亮色”,以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实为考生博取高考作文高分的有力举措。具体技法有:巧设题记, 拟小标题 ,合理分段 ,画龙点睛, 一句立骨 ,援用活例 ,力炼整句, 化用诗文等。
四、考前必要的应试策略指点
考场作文是一类特殊的.写作,为博取高分,掌握一些必备的应试策略,也不失为明智之举。如:细心把好审题关;努力做好四件事(写好文章的篇首与结尾,拟写一个好标题,抒写一份真情实感,认真对待好书写与卷面)。
当然,抓作文教学并没有一条终南捷径,.写作的最终提高完全依赖于个体日积月累的“造化”。以上介绍的四点,只是本人指导考生应
篇4:个案分析:任务型教材单元设计
个案分析:任务型教材单元设计
要真正做到系统有序地以任务为中心来开展英语教学,需要设计编写任务型教材.任务型教材设计编写要为学生提供贴近学生生活、多种体裁和语体而且真实的语言材料以及大量的.可理解的英语语言输入,把有内在联系的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和听力材料的内容、语用功能的训练以及任务的完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任务”这一教学手段,使他们利用发现、自主、探究、合作式的交际任务和活动,学会表达思想,发展交际能力.
作 者:尹丽娟 赵双玉 YIN Li-juan ZHAO Shuang-yu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外语系,河北,石家庄,050035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4) 分类号:H319 关键词:任务型语言教学 任务 教材设计 语言知识 语用功能篇5:活动型作文教学的案列分析
活动型作文教学的案列分析
一、问题提出
作文难教,作文难写。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最大的障碍莫过于没有内容可写。传统的作文指导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对于写作素材,教者只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所以学生的习作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改头换面,张冠李戴,要么是流水账式的叙述,空泛笼统。因为学生上作文课时是坐着想,是“挤牙膏”式的写作文,自然文章无情而言,无理而道。针对作文教与学的现状,“解决学生写作的‘米’”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活动型作文教学正是探索解决这首要问题的模式之一。
二、个案表述
笔者曾设计这样一种活动型作文教学的案例,现表述如下:
教师布置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内容是每一个同学到讲台上大声讲三句话。这三句话内容不限,可以发布消息,可以说出自己心愿,可以谈自己的苦恼,可以提建议,可以评说某人等等,但要求真实、健康、简明,并且一定要出自内心。
教师布置活动准备:
请大家先思考5分钟,不要形诸笔端,然后按学号顺序上来说,如果你认为上台的同学说得好,请你给他掌声鼓励,最后大家根据每个人说的'内容、说的表情等方面综合评价,无记名投票选出优胜者5名。
活动开始进行后,教室里气氛热烈,掌声阵阵,不时有笑声传出,看来同学们非常投入。
活动结束,进行评比。教师提出作文任务:
在刚才这项活动中,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而且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大家有感受、有体会。今天我们就以这次活动为素材,写一篇作文。
教师引导拟题:
同学们,现在我们就这次活动写作文,请根据你的体验、感受、想法,给自己的作文先定个题目。如:我第一次上讲台讲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的建议;谢谢掌声;难忘的时刻;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难忘的作文课;话说勇气等。
教师引导立意:
根据这次活动,你们都确定了自己的作文题目,那么你准备写些什么内容来表述点什么呢?
教师提出构思要求,布置学生当堂习作。
习作批改结束后,发觉全班同学都有东西可写,且写的篇幅比较长,是前几篇习作不能比的,最少的同学也写了近600字,内容较丰富,选材角度多,如:(1)描述自己上台的心理,表达干什么事要有勇气的中心。(2)写别小看上台讲三句话,其实很不容易,在台下要好一会儿,表达小事要大做,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的中心。(3)写这次活动欢乐的场面,表达我们班活泼、团结的中心。(4)我为什么要说这三句话,表达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见解。(5)写这次作文课的生动,表达我们喜欢这种作文课的心情。
三、个案分析
从活动的选择来看,“上讲台讲话”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要讲三句什么样的话,学生肯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样就让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就进入了角色。
从活动的效能来看,这次活动能为学生活动后的作文提供素材,因为每个学生都要上台讲,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有准备,都有一个参与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去做了,不是一个旁观者,所以活动后,每个学生都有亲身的感受和体验,自然不愁写作素材。
从指导的目的看,活动后的指导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就“上讲台讲三句话”的活动素材,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来描述、体验、感受这次活动,不定框子,不加限制,让学生自由命题、自主立意,只要合理,就可以写,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散训练。
从习作的结果看,这次活动确实为学生找了“米”,学生有东西可写,且能够从素材中挖掘出新意。
四、几点思考
其一,活动型作文教学应以“活动”为特征。这里的活动可以指课上的活动,也可以指课外的活动;既可以教师创设活动,也可以学生自主活动。在组织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活跃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完全进入角色,同时在组织活动中要力求全员参加,并且让每个学生都唱主角,这样才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有体验、有感受。
其二,活动型作文教学要重视活动后的指导。活动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素材,但只有素材绝不能写出好文章,如不加以指导,学生只能记流水账,没有写作思想,当然也就没有写作路子。因此,必须重视活动后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讨论,挖掘素材,内涵,找出写作的“点”,要指导学生去思考,整理素材内容,找出写作的“路”。
篇6: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个案分析
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个案分析
陈娜,胡卫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4)
摘要:以研究型教学指导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遵循以学员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索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突出“研”在“教”和“学”中的重要功能,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通过介绍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培养目标、设计理念、具体实施办法和主要特点,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求知欲和学习的自我责任感,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和团队精神,值得进一步推进。
篇7: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个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03-0059-03
作者简介:陈娜(1975-),女,湖南溆浦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针对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上课“一言堂”的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研”在“教”和“学”中的重要功能,在侧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怎样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和语言技能练习结合,怎样进行课程设置,建立怎样的评估机制,能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之门,非常值得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一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研究型教学理念来自美国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模式”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是“一种试图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基本观点主要是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相似的,鼓励学生自主地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自我或者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自实施分级教学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理念,更有助于本科生在思维上实现从高中被动式学习向大学主动、自主学习的转变,建立稳定和持久的英语学习动机。可以说,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技能的获得,更是思维方式的拓展。在培养思维的同时,通过进行研究性活动提高问题意识、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成为创新性复合型军事人才,满足毕业后的岗位需要和国际交流需要做准备。
因此,我校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设计,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不同,更侧重学生中心论和自主学习论,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进行总体规划。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员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索相结合,突出“研”在“教”和“学”中的重要功能,通过设计问题和任务最大限度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求知欲和学习的自我责任感,培养学员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具体来说,教学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研究和课外实践。
课堂教学 以每一单元文化主题为主线,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4个领域里实施“跳跃型平台式授课”。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社会文化知识和语言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系统介绍记叙文、新闻报道、说明文、议论文等文学体裁,以及基本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课堂上突出“精讲”,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课件,使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进行语言模拟操练,促进学员主动思考、互动交流。
任务研究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以小组形式开展。鼓励学员学以致用,根据课堂教学中习得的语言技能、思维模式和科研方法,结合学习兴趣,设计任务。学习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完成任务。进行阶段性反思、总结问题和不足,积极调整学习策略。任务设计基于军校学员实际情况,体现军事特色,突出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包括:完成英语快速阅读100篇、制作一份英文版大学学习规划书、完成一次英语辩论赛、设计英文报头版、写作一篇英语新闻稿、建立一个英语休闲网站、积累军事项目/军事体育百科全书英文条目、用英语撰写战争科幻类文章等等。
课外实践以“模拟真实语言情境、沉浸式角色串演”为原则,鼓励参加 我校“本科生英语课外活动中心(EEAC)”举办的“英语演讲”、“英语戏剧社”、“英语文化月”等系列课外活动,指导学员实施课外拓展训练,注重课外语言实践与课堂语言学习有机结合,通过选编材料、访谈、演讲、编剧、表演等实践活动锻炼学员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知识,发展个性。
篇8:大学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个案分析
以届本科生秋季学期为例。一年级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授课时间为14周,每周2课时,共28个课时,教材为上外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依托,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具体情况,从中选取了与他们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7个单元进行授课。每一单元分别介绍一个文化主题、训练一项语言技能、开展一个相关研究活动。文化主题相互呼应,有较强的关联性;语言技能的训练从字、词、句、段、节的构成,到记叙文、新闻报道、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呈现系统性;每一单元也可作为独立教学环节,开展研究性活动。具体如下:
第1周:第一单元 “大学已经不再特别了” 主要比较20世纪60年代与现代美国大学的区别,分析课文中出现的语言难点、重点,突出词的构成,介绍快速阅读方法
第2周:根据上周的文化、知识、技能输入,结合我校校园文化,紧贴军校需求,为即将来我校交流的留学员制作一本英文校园指南
第3周:第二单元 “同感是怎样表露的”讨论同感是增强文化包容性的前提,分析课文中的语言难点、重点,系统介绍记叙文写作
第4周:根据所学到的同感知识和语言技能,采访校园里有影响的人物/成功人士:队干部、学员干部、教员、管理人员或其他,就焦虑、关注、同感等问题写一份个案研究报告
第5周:第三单元 “窃取的身份”分析信息化时代与身份安全问题,介绍语言难点、重点,练习如何输出个人观点
第6周:组织英语辩论赛“信息化条件对战争的利与弊”
第7周:第四单元 “新闻头条” 讨论新闻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介绍语言难点、重点,练习新闻报道体裁写作
第8周:结合国内媒体英文版军事新闻报道,以及军校生活,制作一张英文报纸的头版,自己撰写校园英文新闻稿
第9周:第六单元 “美梦成真” 探讨成功需要的素质,介绍语言难点、重点,通过体育词汇描述客观性陈述、说明文的特征
第10周:学习上周所掌握的说明文写作手法英文撰写军事体育、军事训练项目或与军人相关的词条(百科全书式);积累相关词条
第11周:第八单元 “绘画消遣” 讨论休闲生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介绍语言难点、重点,分析长句结构
第12周:调查当下时尚文化休闲方式,结合个人兴趣和军校现状,设计一个有军事特色的英文休闲网站
第13周:第十单元 “在时间中穿行” 侧重科技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介绍语言难点、重点,了解 篇章结构、辨析主题句和支持句、议论文的特征
第14周:观看一部战争科幻片或阅读同题材小说,调查历史上科幻作品对现代战争的推动力,写一篇“你知道吗?”的观后感/读后感
2.具体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
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始终围绕学员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中心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并重,以教学大纲和学员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将研究的各个元素渗透到教学全过程,通过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员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语言、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
授课方式:每两周(共4个课时)一个单元。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 课前预习, 引导自学。授课前教员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引导学员课前预习,其内容包括各章学习目的和意义、基本知识点、学习重点和难点,带着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上课堂。
步骤二 课堂精讲,攻克难点。课堂上,教员对课程要点进行精讲,主要组织学员以小组形式针对课前导读中提出的重点、难点和问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员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答疑,帮学员消化、理解,最后归总点评。
步骤三 结合问题,设计任务。教员与学员共同设计能够确实有效提高学员研究创新能力、需要团队合作解决的任务,各小组根据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作为“场外教练 ”,教员协助学员商讨、修改、确定设计方案和实施手段,辅助各小组顺利开展研究与创新活动,不干扰、不限制学员独立思考能力,让学员自己摸索、改进,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步骤四 研究探索,分工合作。在教员的协助下,学员根据计划安排,分工协同合作,使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小组形式有步骤地进行研究探索,并最终将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落实到语言产品输出以及系统演示上。
步骤五 展示成果,提交报告。在第二次课堂上展示成果,汇报研究经过。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后用英语撰写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用英语向同学汇报,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经研究小组自评、班级互评、教员讲评,各小组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集体讨论、修改后, 提交课题总结报告和最终成果。教员针对每个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和整个小组的课题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和改进方向。
步骤六 结合实践,考核评估。教员根据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平时的研究报告评估以及参加“本科生英语课外活动中心(EEAC)”情况给出本门课程的考核结果,学员对在前一阶段的课程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在课题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完成情况、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自我评估、总结,不断完善、提高独立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实施手段: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发特色鲜明的多媒体课件,建立网络和跨学科教师等资源保障,始终贯穿研究型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保证“教”、“学”、“研”的有效实施。课堂上使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授课方法,课后与学员建立紧密联系,在指定时间进行现场或远程指导,及时反馈信息,并根据研究实施情况和学员反应,不断反思、改进教学策略。
3.评估体系
(1)形成性评价:即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根据学员课堂活动、研究性活动、课外实践活动三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员点评,对前一阶段学习策略、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促进自主学习、创新探索。
(2)终结性评价:即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进行的总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探测英语读写方面的能力变化,检测并评价学员该学期语言、文化知识的掌控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探究创新状况。
4.预期教学成效
逐步适应“研究式地学习”模式,通过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设计研究过程、选取研究方法、实现研究成果,逐步确立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合适的学习策略,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学会观察、调查、分析等研究手段,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积累词汇,掌握并熟练运用略读、寻读等有效阅读方法,借助词典阅读本专业的英语教材和题材熟悉的英文报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了解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等体裁的特征,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能独立完成一篇普通难度的写作任务,学会描述事件,抒发情感,表达观感,说明应用等,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语言应用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争取在我校校报(英文版)发表一至两篇文章,在“本科生英语课外活动中心(EEAC)”举行的系列活动中初露头角。初步确立科学研究意识,逐渐具备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如收集、分析材料和提出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我校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创新之处
研究型教学的理念符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有利于调动学员自主学习、激发学员求知欲和创造性,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在大学英语课程中使用研究型教学,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知识、技能训练与创新思维培养的.有机结合 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技能和知识的获得,更是思维方式的拓展。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着眼于语言教学,在培养学员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及学术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忽视了对学员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开发。本课程研究型教学中,学员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积极的建构者,通过参加课堂互动、研究性活动和课外实践,拓宽知识,巩固语言技能习得,提高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发展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开拓创造性思维。
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的多元交汇 研究性活动设计紧贴军校学员实际,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为学员使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和军事领域的研究探索做铺垫。在整个过程中,学员在真实的语言环境和任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进行合作、讨论、归纳与展示,课本知识与课外实际相结合,增强英语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技能得到了综合应用。学员通过收集分析资料、采访调查、编辑写作、演示陈述完成任务,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与研究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员的实践活动能力如调查能力、辨识能力、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锻炼。
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新转变本课程研究型教学体现了新时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新转变。本课程提出的以学员为主体、以任务为依托、课堂教学与课外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全新的研究型教学理念,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向既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更注重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转变,突出学员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增进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以培养学员终身学习能力为最终导向的新型教育理念的必要手段。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建立在教、学、研互动基础上,是以锻炼现代大学生语言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综合目的的全新的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有限的课时和需要大量时间讨论、总结的研究活动之间存在的矛盾,知识、技能的输入在课堂教学中的比例问题,不同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等,但这些问题对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指明了我校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有待深思和进一步提高的地方,对在大学英语课程推广研究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探讨、研究的个案分析。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
[2] 许卓明。对“研究性教学”模式的认识与实践[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9-71.
[3] 高虹。从美国理工科教学改革看研究型教学[J]。物理与工程,(2):12-14.
[4] 杨小华。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疯狂英语(教师版),(3):11-14.
篇9:商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商务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论文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概念
高校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基本上都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负责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积极性与主动性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更为倡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从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导学”。其一,教师可以依照相应的教学内容与进度来设计一些能够独立完成亦或是采用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其二,教师在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监督与组织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参与情况与完成情况来给予学生对应的指导与评价。任务型教学模式充分彰显了英语教学从关注如何教到如何学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更为重视学生应用英语来做事,使得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教学主体;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英语的结构、形式以及意义,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英语在商务交际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二、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校商务英语的运用措施
任务型教学模式注重“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其所倡导的是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实践性、课堂语言学习和课外语言激活的密切联系,商务英语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所以,任务型教学模式极为适合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广大英语教师应当将教学的核心放在学习任务与教学过程,与此同时,依照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水平以及商务场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1.任务前阶段。任务前阶段对整个任务型教学模式背景信息的激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成效,所以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该阶段的工作。在任务前阶段,教师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同时贯彻商务英语的特征来进行有关活动的布置,构建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环境。教师具体的操作方式,首先向学生讲解课堂教学任务的目标与要求,然后根据商务场景来进行小组划分,同时布置学生所要扮演的具体角色,并且要针对每个角色提出与之对应的的要求,最后再设计商务往来的具体环境。学生在任务前阶段则应当检索有关的资料,掌握自身在这次任务当中的分组以及需要扮演角色所需使用的各类商务知识内容。任务前阶段,教师与学生都必须要积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保障完成任务过程中语言表达的流畅与有效。
2.任务中阶段。(1)任务循环阶段(taskcycle)。任务循环阶段主要包含任务(Task)、计划(Planning)以及报告(Report)这三个环节。任务环节中,学生在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讨论与协作,这个阶段教师允许学生产生疑问以及出现错误,教师只需要在一旁仔细的观察。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去亲自感受产生疑问、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进程。计划环节中,学生着手准备怎么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交流讨论的最终结果(可以采用口头方式,也可以采用书面方式),包含该小组是怎么完成教师所安排的对应任务,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发现以及最终的决定。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在语言方面协助学生来进行任务汇报。报告环节中,以各个小组为单位,依次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合作讨论的结果,亦或是采用交换书面报告的方式,对比每个小组在各个任务环节中所获得的不同成过。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主要扮演主持人的角色,针对各个小组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评论。(2)语言聚焦阶段(languagefocus)。分析(analysis)环节:学生检查并探讨教师所提供的商务英语实例材料,通过检查,提出一些全新的词汇、短语以及模式。练习(Practice)环节:教师提供对应的商务英语语料,并组织学生练习语料中的新词汇、短语和模式。
3.任务后阶段。任务后阶段主要是进行归纳总结,其包含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为学生提供重新完成任务的机会;(2)让学生反思该次任务完成的效果,总结经验与教训;(3)提醒学生注意自身使用语言的形式,特别是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语言形式。当学生完成任务以后,教师必须要组织全班学生针对该次任务的具体完成效果实施讨论、总结。通过总结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此次任务的内容与目标,同时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任务知识的印象,进一步加深理解,并且还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该环节应当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进行,分别从任务的设计、执行、完成情况实施正反两个方面的讨论与总结。如此,才能够让学生针对该次任务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实施进一步的拓展与补充,能够更好的掌握任务涉及的具体知识。
综上所述,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高校商务英语必须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必须要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反复联系,任务型教学模式正是基于该种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广大英语教师进行积极的探索、大胆的尝试,将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材。
篇10:中职化学教学中导向型教学法分析
中职化学教学中导向型教学法分析
文/邸维琰
【摘 要】导向型教学法是从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目的出发,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新课改这个大的教育形式下,无论是普通的中学还是中职教育部门,每个教学机构都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搜集能力,这样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升每个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导向型教学发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有着很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良好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更多的实践性训练。导向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过往的教学方法,导向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来反映和体现教学质量。
篇11:中职化学教学中导向型教学法分析
“导向型教学法”来源于德国的教学理念,在中职化学新课改过程中,采用了“导向型教学法”作为我们教学改革的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营造和谐、生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能够让每一个中职学生拥有主人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能够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在自己心中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这种主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相比于过去的那种传统模式的灌输,有着更好的记忆能力。因此“导向型教学法”已经成为了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取向。
一、“导向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我国目前中职化学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在过去长期处于一种以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师传授的方法。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接受复杂理论知识的环境中。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盲目记忆,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与实践活动的相结合,因此学生虽然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相当数量的理论知识,但是却缺乏扎实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经过过去的长时间的检验,传统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次,传统的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是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一直处于一种主导的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只关注自己的教学内容,一站式的采用灌输的方法,强迫学生掌握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在教师的灌输下渐渐减退。
再次,我们往往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职校生源相对普通高中较差,中职的学生由于在过去没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知识的根基,缺乏学习能力,相比于一般的高中生,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缺乏。
2.职校教学特点
职业学校一般都是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以后走入工作岗位,用人企业一般对于他们的理论水平要求不高,用人企业大多需要的是那种以拥有强大动手能力著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导向型教学法”可以在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职业教育一直提倡的目标,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职业学校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感受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实践经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能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能培养中职学生的工作能力。“导向型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不同要求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方案,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采用小组分工等方法促进学生的互相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培养一定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二、“导向型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在中职化学课程改革中,可以借助“导向型教学法”为项目教学法、案列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具体教学方法。
1.案列教学法
中职化学课改中,对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是:通过对具体化学情境的描述,去引导中职学生对特殊的化学情境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具体的步骤包括:
1.1撰写案例
从事中职化学教育的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目标来撰写相应的教学案例,然后在课前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预习。接受预习任务的学生,要按照老师所给的教案进行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时不仅要根据老师所给的教案去学习,而且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总结自己的提纲和思路。
1.2组织讨论
中职化学教师要积极组织中职学生对所学的案例进行讨论,然后组织小组成员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其中包括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小组成员的不同意见和问题。同组其他同学也可以提出补充意见或者不同的建议。最后,教师针对全班的报告进行小结。
1.3考核
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统一的量化考核。其中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这种一般由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情况进行评分,学生自我考核也是课改以后的亮点,可以帮助学生清醒的认识自己,有利于他们日后的成长。
2.项目教学法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中,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来亲自处理一个简单的化学项目全过程。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简单的化学项目,交给中职学生来处理。
项目教学法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2.1确定项目任务
化学教师提出几个化学项目研究任务,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分组讨论,选定项目组长,制定项目的分工。
2.2制定计划
参与化学项目的同学与老师进行讨论,确定项目进行的步骤与程序,进而进行研究,落实项目进行的具体方案。
2.3项目实施
化学教师给小组同学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或是鼓励学生到学习图书馆、互联网上查阅资料,然后进行资料的汇总,整理。小组同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项目实施的方案总结。
2.4检查评估
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小组要主动对自身研究的项目进行总结,其中包括在这个过程中的得与失。化学教师还要对各个小组实施的项目进行检查并给予相应的评分。
2.5归纳或结果应用
学生研究的化学项目,在实践完成后经过老师的检查,选择好的进行归档,如有需要可以投放到实际的课堂中进行应用。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一般是指,在中职化学课改中,学生通过在学习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感受多角度的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目的。
表演是这个角色扮演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化学老师应该提前通知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准备工作,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小组扮演的活动准备。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准备的情况选择几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充当观众和评委,为表演同学进行打分。在评价表演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演,鼓励更多的同学走上讲台进行表演。
这种角色扮演法,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思考
在中等职业学校化学课程改革中运用“导向型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指导思想,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推行全新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变革,让学生从变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时刻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统一,真正做到能够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伟。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
[2]刘芳。中职化学新课改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J].课改聚焦,2012
[3]韦玉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2
[4]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4)
(作者单位:甘肃省商业学校)
篇12:雅思考试作文写作:分析型和一边倒
雅思考试作文写作模板:分析型和一边倒
分析型
1.Recently the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Nowhe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been more visible. In this essay, I aim to explore this complicated phenomenon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 identify the relevant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bring up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2.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an array of integrated factors contributes to the ...The first role that should be blamed is...Another equally important factor lies in… Last but not least...:
3. As a matter of fact, ...gives rise to a host of problems, such as...Confronted with such a thorny issue, people come up with a variety of 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 Personally, the following are worth recommendation... :
4. When everyone is fully aware of the severity and take feasible measures, I firmly believe...
一面倒
1.NO invention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s and abuses than cars… Now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over traffic safety.
2. Although some people acclaim that… I am still prone to go along with the other sid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sound reasons.:
3.To embark on it, it comes as the first problem that...:
4. Should it remain unable to unfold my perspectives, it’ll come as reinforcement that…
5.It is indisputable that nowhere in history has...been more visible.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篇13:英语作文现象分析型写作
英语作文现象分析型写作模板
英语作文现象分析型写作模板【1】
一、现象分析型文章结构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就题干中提及的某一现象,分析其成因或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所以全文可以用三段式结构进行阐述:
第一段:描述现象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现象
第三段:就第二段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或总结观点
二、现象分析型文章模板
文章标题
As an old saying goes,…(题干中的语句). Nowadays,…(描述题干中要求分析的现象). This, however, has made great influence on …(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No one could deny the fact that….(阐述现象带来的.好处). Nonetheless(也可以用Nevertheless), people are also annoyed by …(概述现象带来的坏处).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现象)has brought ….
(列举现象带来的第一个坏处). For example, ….(举例进一步阐述第一个坏处)Second, ….(列举现象带来的第二个坏处). Specifically, … (进一步具体阐述第二个坏处). Therefore, it can be easily find that the disadvantages of …(现象) outweigh its advantages.
In order to remove the disadvantages, we could introduce two main measures. On one hand, we could …(提出第一个建议), which would …(简要说明该建议能带来什么影响).
One the other hand, we could…(提出第二个建议), which will probably …(概述该建议可能会带来的好处).
从上述模板可以看到,第一段是引入话题——即题干中要求分析的现象,第二段辩证分析该现象的影响,若该现象的弊大于利,同学们可按照模板中第二段进行描写;若该现象利大于弊,则同学们需要把模板中的好处和坏处调换一下,即先简要写一下该现象带来的坏处,之后,笔锋一转,着重分析好处有哪些。
分析完利弊之后,在第三段总结全文,给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英语作文现象每日新闻【2】
The worst predictions of sea-level rise show that by the year 2100, there will be over 13 million Americans who have to leave their hom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Hundreds of U.S. counties would be permanently flooded, new research shows.
Florida would be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states, with Miami-Dade county making up about 2 million refugees.
The researchers compared the resulting population migration to the mass movement of African Americans northward at the end of the Civil War.
Previous studies did not show such large numbers of evacuees, but lately, coastal areas have had some of the most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in the country, meaning more people would have to be eventually relocated.
高频词汇【3】
1、notify vt. 通知,告知
2、notion n. 概念;意图,想法
3、resemble vt. 像,类似于
4、reveal vt. 揭露
5、revenue n. 收入,岁入;税收
6、shelter n. 掩蔽处;住所
7、shield n. 防护物,盾 vt. 保护,防护
8、vital a. 重要的;致命的,生命的
9、vitally ad. 极度,非常;致命地
10、urban a. 城市的
11、urge vt. 鼓励,激励
12、urgent a. 急迫的,紧急得
13、usage n. 使用,用法
14、violence n. 强力,暴力
15、violent a. 强暴的
16、violet a. 紫色的
17、weed n. 杂草,野草
18、welfare n. 福利
19、whatsoever ad. (用于否定句)任何
20、whereas conj. 然而,但是,尽管
before making
篇14:分析探究型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标准的论文
分析探究型教学的特点和具体标准的论文
探究型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探究型教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早在19,世界著名的大教育家杜威就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使用探究的方法。而杜威则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问答、解释和预测;最终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一、探究型教学法的五个基本特征
1、提出问题。让学生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在课堂上,提出对学生有意义的、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但这些问题不能是深不可测的,而必须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学生必须掌握解答问题的基本知识和步骤,必须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引导识别提出的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熟练的教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问题,使他们研究的更为集中、深入。例如,学生们常常问“为什么”,其中有些问题太大,不适应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教师把其中许多问题转变为“怎么样”的问题,这种改变使探究的`问题更集中、更深入、更加接近科学,从而把学生导向科学探究,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有趣丰富的调查研究结果。
2、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在探究型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作出对科学现象的解释。
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学习者在实证的基础上根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事件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解释。学习者必须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批评,运用和科学相联系的各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归类、分析、推论、预测,以及像批判性推理和逻辑等一般方法。由于学生拥有的知识有限,探究型学习所产生的新知识只是针对学生本人而言。
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评价以及对解释的排除或修正,是科学与其他形式的探究及其解释相区别的一个特征。学生们能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让学生们交流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人提供问题、检验实证材料、找出错误的推理、找出实证资料所不能证明的表述以及根据同一观察资料提供其他不同解释的机会。交流结果能够引入新问题,使学生们能够解决交流中遇到的矛盾,进一步确定以实证为基础的论证方法。
探究型学习应充分体现这五个基本特征,当然所有这些特征都可以有所变化。例如,每一次探究都使学生投入到科学型问题中去,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探究的问题首先是由学生提出的,而在有些情况下,学生没有直接提出问题,而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在别人提出的问题上稍加修改,使之更为深入。研究表明,探究型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程度是很重要的,应该尽量使学生投入到自己发现问题或深化探究问题的活动中。
二、探究型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个具体标准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探究型教学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科学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探究型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4、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探究型教学有利于创建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是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探究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探究型教学的特点
是以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为核心,涉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研究,并得出结论其优势在于重视学习者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重视学习者能力的培养,以学为中心,在做中学。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具体的探究过程应有不同的要求。
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在财会专业教学中应用探究型教学法,使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突出学生“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理念,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引导了学生个性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有效性、探索性进一步增强。
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普遍较低,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但富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探究型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教学中不断启发和鼓励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才能的机会和平台。
在进行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第四章交易事项的确认记录教学时,笔者就采用了探究型教学法:
一是情景。学生已学过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会计方法。
二是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家新建企业聘用的会计,你应该怎样去核算频繁发生的交易、事项――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到利润及其分配。根据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的水平和接受程度,分若干个课时进行。
三是活动过程。1、教师针对学生已学的会计知识进行辅导。2、让学生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2)各小组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分析确认每项交易的会计分录、教师到各小组进行指导;(3)学生讨论,达成本小组对该项交易会计分录的确认;(4)各小组互相评议,全体同学进行交流汇总;(5)在本活动中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和学伴继续探究。3、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
四是通过学习活动,学习小组将形成下列成果:1、资金筹集的确认记录;2、材料采购的确认记录;3、产品生产的确认记录;4、产品销售的确认记录;5、利润及其分配的确认记录。
五是教师按照设计的评价项目、评价内容(分为优秀、良好、继续努力)及评分值,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篇15:考研英语二作文 利弊分析型
考研英语二作文模板 利弊分析型模板
考研英语二作文常考的类型分别为正面现象歌颂型、反面现象批评型、对立观点、利弊分析型等。下面为大家提供考研英语二作文模板--利弊分析型模板。
______________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Nowadays,increasingly more argumentations about______________can be found in TV programs,newspapers,university classes and marry aspects of our everyday life.Its status as the focus of public concern mainly results from its profound influence on individuals,collective and even the whole world.But we have to ask ourselves whether the craze is beneficial or harmful and what we can attribute this phenomenon.Why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people’s attention?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our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human civilization,many formerly unimaginable things come into reality.Some of them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our life,but some are distasteful.The people who approve
of say that there are many advantages for us.For example,
can enrich our life.However,the opponents of point out that can have unhealthy side-effects.Young people sometimes become addicted to it at the expense of their school work.
Weighing the pros and cons of both sides,perhaps the best policy is to regulate it in such a way as to maximize its advantages.At the same time,we must avoid its harmful part.Furthermore,young people should be advised that spending too much time doing so is bad for themselves.
篇16:大班美术活动《手型彩绘》教学反思
在一节教育活动中,如何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收获一直是我们幼儿教师所追求的,幼儿喜欢游戏,如何让幼儿在玩中学,将活动和游戏融合在一起,进行有效的转换,是我们应该思考的。组织一节活动很简单,但是看一个活动成功与否,要看幼儿是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观摩了陈楠老师的《手型彩绘》,很受启发,我认为陈老师的课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
一、教育活动生成的有效性
幼儿都喜欢小动物,乐意与小动物玩耍、嬉闹,陈老师抓住幼儿这一心理特点,通过手形彩绘的方式来表现小动物的可爱特征以及对小动物的喜爱,在活动中让幼儿既体验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又萌发了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的美好情感。在设计活动时,做到了心中有幼儿,心中有教案。一个活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选材,陈老师组织活动时,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因此,才能生成一节有效的活动课。
二、活动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活动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目标的制定必须是合理的,与幼儿的发展相符合。本节活动,陈老师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变换手型——了解手型彩绘——自己尝试——保护动物,爱护家园。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活动目标设计合理有效
三、教学环节设计的有效性
陈老师整节课的组织详略得当,每个教学环节都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先借助手影视频引起幼儿兴趣,然后借助手指游戏让幼儿在玩手指游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手形彩绘。而且教师在每个环节都有一个小结,简洁性的小结让幼儿能够对之前的活动得到经验地提升。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四、活动过程中对幼儿评价的有效性
在一节活动中,正确、有效、及时的评价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陈老师在活动中能够关注到每个幼儿,实现师幼之间的互动,在活动过程中,能及时对孩子的作品进行点评,同时表达出对幼儿的赏识。如: “你画的画非常棒”,“老师非常佩服你”,“你真厉害”,等等,通过对孩子们的及时有效的点评,孩子们在活动中充满热情,活动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幼儿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在活动中要教态亲切,就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葆有一颗童心,用亲切、自然的表情和语言融入到幼儿中间,在评价幼儿时,要做到具体、实际,切忌空泛,大而空的赞扬会让幼儿摸不着头脑。
总之,陈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其中蕴含的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参考。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善于从教学活动的实际出发,真正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教育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幼儿在有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人行,必有我师,多向同行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精华,相信我们的教育水平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篇17: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活动中有什么
幼儿园教学案例分析:分享活动中有什么
一、背景
(一)一次分享活动传递给教师的信息
周五是分享玩具、食物的时间。
涛涛带来了一袋番薯干,塑料袋上印有“营养番薯干”:“我请小朋友尝尝番薯干,这是我从家友超市买的,我昨天和奶奶一起买了两袋,一袋在家里分享,可好吃了,这一袋我请大家尝尝!”小朋友们纷纷坐得端端正正,瞪着眼睛看着,希望先尝为快……
不一会儿,每个小朋友都拿到了一块番薯干,有的大口吃掉了,有的细细品尝。“这个番薯干很甜,软软的”。“我以前吃过的舅婆做的番薯干不是这样的,是咖啡色的,大块的”。“这种番薯干的颜色和老南瓜有点象,都是桔黄色”。宸宸说:“我觉得它和橡皮泥的颜色很像,我们用橡皮泥来做番薯干吧!”孩子们都表示赞同:“我也想捏,我也想做……”。
(二)一个教师对相关信息的接收和回复
1.发现孩子们自发地出现了“新兴趣点”――他们希望捏制自己的番薯干。
王春燕老师在师幼互动讲座中强调:“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本质正是师幼的交往过程,是在活动中,老师接过幼儿抛过来的球,思考整合后再传球的过程。” 孩子们已在品尝活动中了解了食物的特性,比如颜色、形状、软硬、味道等,有了感性认识,并且在与橡皮泥的比较中找到了相似点――颜色、软硬、可塑造形状,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群体的认同。综上原因,,教师可以抛弃原定的严格的计划,捕捉这次分享活动中的教育契机,灵活地生成一次美工活动――捏制番薯干。
2.分析“捏制”活动在小班幼儿中的可操作性
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小肌肉发展水平不同,虽说兴趣是动力,但成功的玩中学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发现:①小班幼儿在近两个学期的捏泥中已基本掌握了捏、搓、压等简单技能,会概括出番薯的基本形状――长方形;②我们为幼儿提供的彩泥色彩鲜艳、质地软、易于表现,并附有塑料小工具;③教师本身对捏泥有浓厚的兴趣,在生成游戏中能灵活地调动幼儿积极性。
随即分享活动转入教育活动。
二、案例与分析
(一)讨论加工过程
教师:你们知道番薯干是怎么做成的吗?
久久:把一个大番薯变成小的。
祺祺:把番薯煮熟。
涵涵(用手做了切的动作):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
琪琪:我奶奶会做番薯干,要放在那么大一个匾上让太阳晒干。
教师小结了制作过程:番薯洗净――煮熟――切片――晾晒――成品。
教师(手拿一团橡皮泥):我拿的是煮熟的番薯,要加工成番薯干,你会怎么做?
久久:我把它一块块切下来。
东东:我把它分好大小,捏成长方形的。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看看哪个办法好,但是要记住,做好的番薯干要放在匾上晒,不要沾上灰尘。
(二)跟踪操作流程
孩子们纷纷开始操作,源源做的番薯干堆成了小山:一块、二块、三块……他一边做一边数。仔细一看,细的象笔芯,粗的象火腿肠,横七竖八在一起。教师轻轻地问:“你的番薯干大小差那么多啊,这样晒上面的干了,底下的一点都晒不到”。
源源看到旁边的宸宸做成的番薯干是一块块摊在板上的,粗细相近:“老师,他这样晒,是不是晒到了”。老师说:“对啊,你再看看他是怎样做的”。源源认真地看了一会儿:“他先做成一个饼一样的,再用小塑料刀切,我也会”。教师此时把宸宸的半成品展示给大家看,介绍:“这种办法很好,大家还可以试试别的办法”。
孩子们抬头看了一会儿又继续操作,此时有一半幼儿用了宸宸的切、晒的办法,但晒得比较零乱。
祺祺的做法不一样,她先分好泥,再搓成圆柱状一个挨一个排列。
涵涵用小刀切出了正方形番薯干。
心怡先搓好泥成圆柱,再用小刀切成小块,因为是粉红色泥,故乍看象桔红糕。
旎旎的也是切成长方形,但排得特别好,每一个之间有一定间隔,成两个横排:“这样晒很快就会干的。”教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宝宝,这个办法真好!”
分析:
在操作中出现了两个细节:制作和排列。
教师没有常见的示范讲解,而是给孩子尝试的自由,一是切的方法,二是捏的方法,也许有教师有疑问:番薯干不是捏出来的。试问教学任务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所以可以捏成圆柱状的,可以切成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桔红糕那样的,只要幼儿获得成功的喜悦都有效。
排列并不是教师硬性规定的,教师只是有意识地让幼儿平铺在板上,当发现排序造型能力强的幼儿有突出表现时,教师不吝赞美之词。
(三)评价引发高潮
教师:我们的番薯干做成了,现在我们根据不同的加工贴上绿色食品标签,不过,我们的标签有三种,一种是菜场,一种是超市,一种是出口标记,飞机上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大小相近,排得整齐的象涵涵、心怡、旎旎的可以出口,她们做的番薯干可以送上飞机,到日本、美国去卖。宸宸的粗细差不多,但有的长有的短,包装好可以运到超市。祺祺的挨得紧紧的,晒得不够透,也可以送到超市。源源的味道不错,卖相不够好,去菜场卖是可以的。”
源源跑过来问:“我的番薯干味道毛好,为什么不能坐上飞机?”
教师:“你和别的比比,加工得不够好,怎么能代表中国制造?”
源源:“我回去再做过”。说完回去仔仔细细地用宸宸的办法再切了一遍,这回比刚才整齐很多:“老师,现在行了吗?”老师重新给了他一个超市标记:“现在可以进超市了”。他不满足:“下次我要争取飞机标记,让番薯干出国”。
孩子们兴致勃勃:“老师,那么我们呢?快来看看我做的吧?”
旎旎:“我想在袋子上印上西湖到西湖边去卖”。
源源:“我喜欢吃番薯,妈妈说多吃番薯、南瓜、蔬菜就不会便秘”。
分析:
我们评价一件美工作品,常见的方法是画上或贴上五角星,幼儿以星多为荣。在本活动中教师联系实际生活,生活中的食品根据加工工艺不同,不起眼的,本不值钱的东西既可以出口创外汇,可以进超市,也可以进菜场,由此让评价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幼儿了解“Made in China”就是中国制造,增加民族自豪感,当幼儿知道番薯干也能出口时很惊讶。
(四)活动的延伸
根据活动中孩子的关注点,我们又开展新的活动:
1.美术活动:设计包装袋(略)
2.科学活动:好吃的土特产(略)
3.科学活动:食物中的清道夫(略)
三、分析和反思
新“纲要”和瑞吉欧理念中谈到“教师就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从本次生成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从孩子的兴趣出发,把教师的目标和幼儿的自发学习结合起来,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灵活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孩子们会学得投入,效果更好。
2.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鼓励他们探索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幼儿遇到障碍时,不包办代替,支持他们去实践,让幼儿成为自主学习的能人,获得成就感。
3.支持孩子们积极的互动学习。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互相观察模仿、讨论、合作的学习资源与环境,他们从同伴的行为对比自己的做法,在老师的引导下愉快学习。在讨论中教师让幼儿去尽情讲述自己的所思所想,鼓励孩子运用经验解决老师传来的球“怎么做”。在跟踪流程中,教师发现孩子中科学的操作方法就推荐给大家。活动后评价新颖引发高潮,带动幼儿细致、认真地再操作,这样的生成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学习,从生活中自主学习,在教师的支持下得到多方面发展。
篇18: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摘要: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美语语言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随着交际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任务型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离职英语精读教学中。将主要讨论任务型教学理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高职英语;精读教学
1 任务型教学理论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
简单说来,任务型教学法的三阶段过程即“任务前”、“任务”、“任务后”。韦利斯(J.Willis)进行了阐释。
“任务前”阶段有两个基本功能:(1)介绍和激发学习者对所选话题而设置的任务的兴趣;(2)激活跟话题有关的词汇、短语、句子,促进任务的完成。本阶段附带的作用是使学生们能在任务执行阶段尽可能流利地进行交流。
“任务”阶段包括任务筹划和汇报阶段。本阶段学生以配对或小组形式运用任何他们所拥有的语言资源来达到任务的目标。为了避免以牺牲语言的精确来发展语言的流利,学生们与教师一起筹划他们的汇报,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在任务执行之前或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聆听别人完成任务的录音或让他们阅读一篇关于任务话题的文章来熟悉必要的相关的语言。
“任务后”阶段是聚焦语育的阶段,为关注语言形式提供了机会。本阶段,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会被自然使用的语言得到鉴别和分析。这些语言分析可以是关于功能、句法、词汇或构词、意义或语用的范畴以及语音特征。分析之后是操练词汇、短语和句子阶段。
2任务型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
精读是高职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英语精读教学也应采取适当的方法。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在深入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从词、句、语篇等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的语言操练,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结合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达到师生互动、教学互动的效果。学生通过运用英语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应用英语综合能力进行了多方面的训练,通过熟练运用英语真正实现了交流的最终目的。
2.1 “任务前”阶段
该阶段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图示、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并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主题紧密相关的录音。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歌曲、小故事、短文等,要求学生上课前预习时听。教师在本阶段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搜集大量的与主题相关的背景信息,进行知识的输入。或者可以为学生准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学生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熟悉主题,预习新单词和短语,从而完成所需的语言知识。这个阶段为学生起到充分热身的作用。学生要注重运用英语达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切记在遵循语言的流畅性的原则下不能忽视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本阶段布置任务时,应向学生介绍清楚任务的要求,任务实施过程中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实施步骤。以便引导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通过活动,学生获得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自然的锻炼了英语交际能力。在本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任务,做到使每个学生真正愿意并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来,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此过程中会有强烈的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可以为之后的执行“任务”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铺蛰。
2.2 “任务”阶段
课文内容各不相同,首先需要学生阅读。在阅读过程之前,布置相应的任务。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技巧,注意不要养成用手或笔指着单词阅读,或是逐字逐句朗读的习惯。可以在一些新单词或有理解困难的句子处标上记号。在快速阅读过程中,梳理文章的整体结构。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风格。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话题,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组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给与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他们能够理清自己的思路,考虑如何更好的表达所想表达的意思,总结本小组的讨论结论。该过程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表达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重点是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和兴趣进入课文。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活动,并且适时地鼓励和帮助一些能力比较薄弱或者提出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意义上,还应从深层次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很好的掌握文章的形式,也要更好的把握文章的内容。传统的逐字逐句的讲解方式比较枯燥乏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挑选能突出文章中出现的表达故事主题的重要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至于课后列出的需要操练的词或词组,可以通过其它任务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要求每个学生用一个单词造一个句子,或用一些词组成一个连贯、遵循语法规则而又符合逻辑性的段落或一篇故事性短文。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到所学的语法知识和语法结构,提高书面英语的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对文章进行复述或概括文章主旨。复述是建立在理解、掌握原文内容基础上的一种再生产过程。完成复述对于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归纳概括、总结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精读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复述这种教学任务,学生们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很自然地融入其中、兴趣盎然。有些论说性的文章。可以要求学生概括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任务后”阶段
本阶段主要针对文章中出现的语言点、语法知识等相关的语言问题进行重点练习。此练习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由教师布置任务给学生。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带有任务和实际意义的操练,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语言和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学生在本阶段应该逐步培养自主探索语言的能力,培养对句法、词组搭配、词汇等方面的意识。
篇19:浅谈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的论文
3.1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布置任务给学生,学生在任务准备阶段,需要通过各类报纸、杂志、期刊、书籍和网络等多种途径搜索相关资料和信息。在搜寻信息过程中,学生会逐步锻炼并提高自主学习、吸收信息的'能力,能够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并且积累实践经验。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为主,任务型教学法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培养自学能力。同时,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会产生更大的兴趣, 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提高,不会觉得课文枯燥乏味。
3.2 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达到师生互动效果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太大压力。可以比较自由的发挥。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传授和讲解知识。学生坐在下面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来,教师板书,学生做笔记,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如何更好更出色的发挥。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学生更乐意积极的参与进来,也能更加容易获得知识。教师和学生进行友好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也进行友好的交流,真正做到用轻松的用英语进行交流的目的。
3.3 扩大知识面,真正实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学生在任务准备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更多的英语国家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远远超过教材上提供的有限知识。不仅很好的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每个任务中,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都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多次的、反复的练习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习惯用英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目的。听、说、读、写、译的各项能力和英语综合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既然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它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更好的使用它,更好的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任务型教学法就能做到这一点。
【活动型作文教学的个案分析】相关文章:
1.个案案例分析范文
6.个案工作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