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文房四宝的作文

文房四宝的作文

2023-05-14 08:50:5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在家乐福杀鱼”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9篇文房四宝的作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文房四宝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房四宝的作文

篇1:文房四宝作文

古代的人有文房四宝,我也有文房四宝。它们是笔,橡皮,尺子,纸。它们有宝贵的本领与优秀品质。

第一个它是笔。我开始用的是铅笔,套着漂亮的衣服,身材苗条,带着一顶红帽子。是它教会了我写字,还教写作文,做数学题,画画。后来我又用毛笔写书法,用钢笔写钢笔书法。

第二个宝是橡皮,它是正方形的,皮肤黄黄的,品行与形象一样:方方正正,擦掉笔写错的地方。改正错误是它的大本事。擦得一干二净,真是个好宝贝。它有很多朋友:修正带、改正液……

第三个宝是纸,洁白如雪,一张白纸,能画最美的画,能写最美的字。纸有好记性,又会作传送,我的作业它会告诉老师。老师的批改,它会告诉我。我写作文,它给我发表。我已经有十多篇由它传送给全国小朋友看了。

还有一个宝是尺子,它一丝不苟,能画直线、曲线,画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能量几毫米、几厘米。我喜欢这位数学家。

我很喜欢文房四宝,因为它们是我的智慧宝、聪明宝。

篇2:文房四宝作文

一天,在书画教室里传来了一阵阵激烈的争吵声,原来是文房四宝在为谁的功劳大而吵架。

“我的功劳最大,没有我你们怎么写书画,你们看这四面墙壁的书画,哪一个不是在我身上画的,所以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纸小弟得意洋洋地说。

砚台大哥气得头上都冒青烟了,说道:“纸小弟,你也太自夸了吧!要是没有我砚台,哪里来的墨水,要不是因为我,你纸小弟就是白纸一张,我的功劳才是最大的!”

毛笔叔叔用两千分贝的声音气愤地说:“看看你们,都把自己夸得飞上天了,要论功劳大,还要数我毛笔,要没有我怎么来的这一张张优美的书画呢?”

墨水终于忍不住了,恼羞成怒地说道:“虽说我是砚台磨出来的,可要是没有我怎么磨出墨水呀?你们的功劳都没有我的大!”

这时,桌子爷爷嗡声嗡气地说:“你们都别吵了,只有你们团结在一起才能画出精美的画。”

文房四宝听后,互相看了看,都笑了,文房四宝又和好了。

篇3:文房四宝作文

笔、墨、纸、砚星人们常说的发文房四宝,平时它们团结一致、密切合作,人们把那写得好的诗和画称为“墨宝”。

自从人们把那些写得好的诗和画称为“墨宝”后,墨就一步步骄傲起来了,一天休息时,墨实在忍不住了,“噌”的一下跳到桌面上,得意洋洋地说:“在文房四宝中我的功劳最大,人们还把一些好的画和好的诗都称为‘墨宝’呢!

”笔、纸、砚听了,都气的脸色煞白,笔摘下帽子火冒三丈的说:“如果没有我,人们能画出美丽的画,写出好的字吗?应该改成‘笔宝’。砚生气的说:“我的功劳才最大,如果没有我,你墨还不是一团黑泥巴”。纸也不甘示弱的说:“我的功劳比你们都大,如果没有我,你们在哪里画画,在哪里写诗”。它们吵得不可开交,后来笔、墨、纸、砚决定分开,可分开后什么也做不成。

后来,它们明白了只有团结一致,密切合作才能写出好的字和画出美的图画。

篇4:文房四宝作文

我正在书房写作业,突然耳边传来细碎的吵闹声,原来是我的笔墨纸砚,在吵架呢……只听见笔激动地说:“我是文房四宝里面最重要的一员,缺了我主人怎么能写出漂亮的横竖撇捺呢?”还没等他说完,墨就插嘴了,墨说:“你就别吹牛了吧,我才是文房四宝里面最有本事的',没有我,你能写出字来吗?”

砚也迫不及待地说:“两个别吵了,我才最有用呢,墨你说说看,没有我你成得了什么气候?”这时,纸趾高气扬地说:“别再吵了,别再吵了,你们算老几啊?你们不知道吗?如果没有我,你的字写在哪里?墨和砚你们又如何体现出你们的价值呢?”

我在一旁实在听不下去了,站起来说:“你们四个在我心中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少了你们其中一个,我什么也干不了。”

篇5:文房四宝作文

大家都知道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到底谁的本领最大呢?听!他们又吵起来了。

笔骄傲的说:“如果没有我,小主人拿什么写字呢?我的本领最大。”墨十分生气的说:“怎么是你的本领最大?明明是我呀!如果没有我,你也写不出字来!”纸听了不服气的说:“不不不!是我的本领最大才对,如果没有我……。”砚不耐烦的说:“如果没有我,你墨准备放哪?放垃圾堆里啊?”“不对不对,是我的本领最大。”“我的本领最大。”“我的!”“我的!”吵闹声吵醒了正在睡觉的桌子爷爷,大家一致请桌子爷爷来评价,桌子爷爷对大家说:“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你们之中,缺谁都不行。”文房四宝听了,低下了头。

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桌子爷爷,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以后会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帮小主人取得好成绩。”

篇6:文房四宝作文

说到写书法,就一定会提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笔,就是毛笔,选毛笔时,一定要看看它是不是符合尖、圆、齐、健四个标准。

墨,就是墨汁,选墨汁时,要看看墨汁是不是香、黑,不然写出来的字就很容易腐烂。

纸,就是宣纸,选择宣纸时,要区分生宣和熟宣。

砚,就是砚台,砚台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写书法时,文房四宝可真是缺一不可啊!

我家也有文房四宝,它们都在阳台上,每次我写书法作品的.时候,毛笔妹妹就会跳到砚台哥哥的嘴里,吸足了墨汁,又跳到宣纸姐姐的身上,跳起了芭蕾舞,不一会儿,一张大字就写好了。写完了以后,它们就去水池里洗了个澡,一出来,它们的身上就变得干干净净的,又回到了阳台上。

文房四宝不愧是中国传统文化啊!我们一定要把它们传承下去。

对了,小朋友们,你们家也有文房四宝吗?

篇7:中国民俗“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

笔:中山人毛颖。中山是脚代诸侯国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战国时为赵国所灭。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只有赵国兔毛笔入选。中山属赵,所以称毛颖为中山人,颖是指毛笔呈锥状的笔头。另有人因宣城多产笔,也称之为宣城毛元锐,字文锋的。

墨:绛人陈玄。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所产之墨较为有名,为朝廷贡品,而墨又以陈年、浓黑者为上品,故称之为绛人陈玄。又:南唐时燕人李廷圭以松烟造墨,光泽可鉴最负盛名,后渡易水而江南,故也有人称墨为燕人易玄光,字处晦的。

纸:会稽褚知白。古时会稽在现在的浙江绍兴,出产贡纸。楮树之皮是造纸的上等原料,而褚与楮音同形近,故有人从人的姓氏中取“褚”为纸的姓氏,称之为会稽褚知白。另外也有人因河南华阴多产纸,称褚知白为华阴人士,字守玄。

砚:弘家陶泓。隋唐时期,天下陶砚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汉时弘家郡(今河南灵宝)所产最负盛名,砚中间下凹以存墨汁,故称之为弘家陶泓。也有人称以石料所制之砚为石虚中,字守默(墨)的。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笔:书写用品,因笔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毫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O将;砚储墨之器,质地坚硬,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篇8: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文房四宝 -资料

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历史上,“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汉族文房四宝:汉族的用具,不少独具一格,它既表现了汉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风俗, 又为世界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最典型的是被称为“文房四宝”的书写工具:纸、笔、墨、砚。

文房四宝辞源

“文房四宝”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却尚有未尽之解。比如《辞海》“文房四宝”辞目的说法,便是如此:“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辞海》说法的模糊之处在于:“一名《文房四宝谱》”的作者是谁?是另有他人?还是苏易简(958—9)本人?如果是苏本人,那么“文房四宝”一辞就当是苏易简提出的。但像《丛书集成》等收录苏易简著作的各种文献中,皆以《文房四谱》为书名,而未见注明《文房四宝谱》作者为苏易简者。也就是说,“文房四宝”一辞与苏易简的著作名称,并无直接的原词转用关系。

苏易简不是“文房四宝”一辞的直接发明者,这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为苏易简《文房四谱》一书做提要时有所记载:“《宋史》本传但称文房四谱,与此本同。尤袤《遂初堂书目》作《文房四宝谱》,又有《续文房四宝谱》。考洪迈《歙砚说跋》,称揭苏氏文房谱於四宝堂,当由是而俗呼四宝,因增入书名,后来病其不雅,又改题耳。”

《四库》提到的洪迈(1123-12)和尤袤(1127-1194年)生卒年代相近,但都晚于苏易简,二者与“文房四宝”一辞似乎都有关系。其中《四库》在为洪迈题跋《歙砚说》等书目的提要中,更详细地谈到了上述“揭苏氏文房谱於四宝堂”的人,是洪迈的哥哥洪适(1117-1184年)。换言之,《四库》是说苏易简原著《文房四谱》本无他名,是因为洪适曾经把它揭示于徽州的四宝堂,才有人用“四宝”这种俗称称它为《文房四宝谱》的。因此,同为一个时期的尤袤在做《遂初堂书目》时,这才把俗称的《文房四宝谱》等收录了进来,也未可知。

然而问题到这里并没有解决,因为实际上,在比洪适早出生一百多年的.苏易简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上已在普遍使用“文房四宝”一辞了,

资料

如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早就写有“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的诗句。

由此可见,“文房四宝”一辞的来源,尽管与苏易简著作名称没有直接关系,《四库》所记得名于洪适的说法也经不起年代差的考实,但至少在北宋时期,社会上已广泛使用了这一词汇,当无问题。到再晚一些的南宋初年,陆游(1125—12),甚至还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但是不知为什么,被陆游入题入诗、称之颂之的“文房四士”一辞,却没有像“文房四宝”那样流行并流传下来。这大概与后者出现和使用的年代较早,更传神地表达了纸、墨、笔、砚在书房中的地位,已被社会广泛接受的缘故有关。

笔、墨、纸、砚在宋代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有考古学上发现也可作证。如在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发现的南宋许峻墓中,就发现了整套“文房四宝”用品被随葬的现象。再如河北张家口辽代张文藻家族壁画墓的壁画中,也有不止一幅迄今所见最早将笔、墨、纸、砚同绘于一处的“文房四宝”图画。其中7 号墓“童嬉图”壁画中(如图),有四童子藏于后面嬉戏的柜子,发掘者认为是食盒,但有研究者认为,应当是文房用具,可放置纸张、画轴、书札等。这幅画的墓主人张文藻卒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年),与苏易简、梅尧臣等人生活的年代甚为相近。这些无不说明,如果笔、墨、纸、砚不是经历时代的积淀,逐步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实用基础,那么“文房四宝”一辞是不会在宋代终成专门用语的。

说起来,“文房四宝”中的“四宝”谱系还有据可考,但作为书写、读书等专用处所的“文房”的起源,却实难考实得多。像唐代杜牧《奉和门下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中所言“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已是我们迄今能看到的比较早的“文房”用辞了。因此说“文房”一辞于唐代就已出现,或者还可能更早一些到南北朝时期,当不至于引起太大异议。但问题是,我们这里提到的文房,其实多属于概念或属性范畴,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的文献著录、考古发现以及研究成果,能告知我们唐代的文房到底是什么样的具体形态。

将有关文房四宝的起源研究,延伸到与其关的书画空间场景中,是在变笔、墨、纸、砚的静态讨论为书画者行为的空间动态考察。因为文物的研究方法乃至文物观,正在发生从单体到整体再到群体的转变,了解和复原古代书画用具与文房乃至与文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书法用具发展的史脉。换言之,如果说文房是“文房四宝”的空间载体,那么,文人则是文房的活动主体。没有文房承载的文房四宝是孤零散乱的用具,而没有文人活动的文房则是没有活力的空寂建筑。

篇9: 文房四宝散文

文房四宝散文

谈家有个后孙,名叫大山,生于1946年。家里富裕,大山读小学那年,正是全国解放,土改时,家里定成分为地主。

大山的爹在土改那年,被地方政府就地镇压,因他有两条人命。从此,大山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母亲苏单蓉不满30岁,一表人才,男人称她“万人爱”。

三十岁的女人守寡,确实难受!可是,谁敢娶一个恶贯满盈的地主婆呢?

单蓉不打算改嫁,一心要把大山、小山拉大成人。

大山的父亲是一个秀才,家里书籍如山,笔墨纸砚样样齐全。大山之父写得一手好字,那是下功夫练出来的。大山给父亲磨过墨,对写毛笔字很感兴趣。上小学起,就用毛笔练字。

父亲走了,家里只有母亲和弟弟小山。大山没有一点优越感,倒有好多忧伤。

学校老师不欺负一个成分不好的孩子,大山天生爱学习,门门功课在班里数第一。尤其是一手毛笔字,令老师们惊讶!

大山写字无非是多写,也没有什么书法家个别指导。

每日放学回家,单蓉不安排儿子捡猪粪、鸡粪,让儿子在家写毛笔字。5岁的`小山,学着给哥哥磨墨,嘴里说着:“哥,你好好写字,我给你磨墨。”

大山练字,站着写,从不坐凳子。右手提笔,悬腕写字。

父亲给大山藏着许多古代刻印碑帖。如颜真卿的楷书,柳公权的楷书,王羲之的行书等等。大山拿这些碑帖做样子,看着上面的字,一笔一划地写,写完一个字互相对照,看哪里没有写好。

父亲留下的宣纸有一大捆。大山妈妈仔细保存,过一段时间,拿几张出来,用刀子裁成小块,再用线装订成写字本。大山用这样的大字本,小字本,不知写了多少诗文。

砚盘有一菜碗大,圆圆的,黑色。毛笔有湖州羊毫,分大、中、小楷。

大山上初中那一年,国家成立人民公社。地方干部知道大山的字写得很好,公社书记上门请他写了几个字,作为公社招牌。这一下,让大山风光了,名闻地方,也成为一个小秀才。

大山读完高中,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单蓉妈高兴不已,一个晚上合不拢眼。

小山读完小学就在家劳动,因家里缺粮不分口粮,他懂事,知道哥哥读书聪明,自己干脆留在母亲身边,当一个农民。

谈大山于1966年大学毕业。文革开始,他又被划为大右派,母亲苦不堪言,希望儿子不出事。

大山个性温顺,周围人也没斗争他。他在一家出版社当编辑,埋头工作,像只绵羊似的。

文革结束,大山的“帽子”摘了。他又凭一手好字,在北京特别吃香,据说大山当了全国书协秘书长,还出版了个人作品集。

篇10:文房四宝小学作文

文房四宝小学作文

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京剧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中国结、兵马俑等,我最感兴趣的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那就是著名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我对文房四宝中的砚尤为喜爱,它起源于春秋时期,选用上等石材打磨而成,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受人喜爱的范围也最为广泛。砚的种类非常之多,按材质和产地不同,分为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等。

前段时间,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黄山屯溪老街,看到了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砚台,雕刻的图案都特别漂亮,有山水、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歙砚。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其中一款“荷叶乌龟砚”,上面雕刻了一片片荷叶,做工精美,砚台上的小乌龟可爱灵动。有的小乌龟躲在一片大荷叶底下,正在乘凉;有一只小乌龟更是调皮,它趁乌龟妈妈不注意,爬到了妈妈背上,好像在给妈妈捶背呢!小乌龟们或趴、或坐、或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砚台中央是巨大的砚池,在荷叶的`包裹下,犹如一个神秘的小水潭,充满着传奇的故事,另有一番风味……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要好好学习,多多了解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

篇11:文房四宝的作文

关于文房四宝的作文

大家好,我们是大名鼎鼎的文房四宝家族。说到文房四宝,大家都会好奇,文房四宝分别是哪些?他们的用途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来告诉你吧。

我是笔,我的种类有许多,有软毫、硬毫、兼毫等,说起我国的制笔,历史上有宣笔、湖笔两大中心。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掌握了,就能帮你选到一支好毛笔。

过去有不少人以为,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其实这只是一个传说啦!很多已经发现的历史文物证明,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已有毛笔,蒙恬可能是个改进者,但绝不是第一个发明毛笔的人。

哎呀!我的兄弟墨都等急了,让他来说两句吧。

我是墨,全身黑乎乎的,之所以我全身这么黑是因为我去非洲玩了一个月,哈哈哈,这只是个玩笑。我一出生就这么黑,而且黑得透彻,黑得稳固,所以你们到现在还能看到几千年前的书画和文章,全因为我“忠诚可靠”。

明未清初的时候,我不仅是书写必备的工具,还是友人往来馈赠的佳品。那时安徽出产的徽墨因坚硬如玉、胶质均匀、包装考究,甚至是地方官员进献皇帝的礼物呢!虽然现在各种硬笔和墨水很多,可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北京百年老号“一得阁”至今仍是练习书法的小朋友书案上的常客。

古人有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你说我神气不神气。

正说着,纸兄也等得不耐烦了。张口就来:我的种类繁多,有莎草纸、宣纸、餐巾纸、毛边纸和东巴纸等…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纸是莎草纸,出自古埃及人,盛产于尼罗河,但只能用于祭祀。你一定会问:“造纸术不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吗?”哈哈,中国最早的纸是纸浆纸,2200多年前,西汉初期就有,但粗糙,不被广泛使用。

公元120xx年,东汉蔡伦改进后,被认为是现代造纸术的鼻祖。可以说,是蔡伦让“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隋唐时期,一种白而韧的纸开始受到文人雅士们的追捧,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宣纸。宣纸之所以叫宣纸,是因为产于安徽泾县,隶属于府治宣城。因为至今沿用手工制造,所以是世界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早被收录进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ello大家好!我是砚,我和墨是世界上最好的`搭档,我在中国还算有名气吧!中国的四大名砚,是指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我们除了具有不可或缺的使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这就是我们文房四宝大家族,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小的一个部分,希望你们读完这篇介绍后,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

篇12:文房四宝说明文作文

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用湖笔书写、绘画,落笔重压时有腰力,提笔离纸后笔头尖正成锥形,笔的周身圆浑饱满,挥毫泼墨,刚柔相济,得心应手。

端砚产于广东肇庆市东郊端溪,据记载,问世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出现砚石的坑洞星罗棋布于端溪两岸的斧柯山上。端砚的制作分采石、选料、雕刻、配盒等四道工序。用端砚磨的墨经久,还极耐冻。传说晚唐时,端州梁举人赴京会试,时值隆冬,人家的砚台都结了冰,只有此公砚上的墨水不冻,于是中了进士,因而人们也称端砚为“神砚”。

篇13:文房四宝说明文作文

“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南宋初年,陆游甚至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军蒙恬创制的。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产物。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整;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墓》上说:西周“郡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砚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后代的墨确是提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熏加黄明和麝香、冰片等制成。南北朝时河北易州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麻制的纸。东汉蔡伦采用多种材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的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堵、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宣纸的特点是:质地棉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墨水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古代诗人誉为:“滑如春冰密如茧”,并称作“纸中之王”和“纸寿千年”。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砚,西汉时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砚,在西汉时期即已使用,湖北荆州凤凰山西汉墓出土了砚,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取河泥,反复淘洗,过滤,烧制成砚。

篇14:文房四宝说明文作文

在一位书法家的书桌上,放着笔、墨、纸、砚,它们当中,纸非常自大,经常把笔、墨、砚弄得团团。

一天晚上,纸对砚说:“你别压着我了,要不,就把我压坏了。”

砚听了不吱声,墨却不高兴了,说:“得了吧,都知道你冰青玉洁的,容不得半点玷污!”

纸不甘示弱:“瞧你,到处污染环境,黑不溜丢的,还充仗义!”

砚说:“纸,你真自大。”

纸蛮不讲理:“谁叫你压着我了。”

笔插嘴了:“纸,说实话,你有点太凶了。”

“你也来损我!”纸气得浑身发抖,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那次你带墨去找砚,擦了我一下,害得我差点报废!有种的,你跟我打!”

笔和纸三拳两打,扭在了一起。这下,纸可上当了,笔和墨共同对付纸,没几下,纸就浑身上下像花猫了。

纸进了回收站,成了再生纸,又见到了文房四宝的三兄弟。这回它和和气气,不久就上了艺术展,成了书法家的珍品。

篇15:文房四宝说明文作文

我爱书法爱到骨子里。或许是从小受到爷爷的感染,或许是来自于日久弥新的墨香,或许是喜欢毛笔字的大气。总之,我爱它。所以笔、墨、纸、砚在我的家里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我看来一张白纸,一支毛笔,一块砚台再加之一手好的写字能力便成了文化的象征品。

笔,铿锵有力

小时候,总喜欢看爷爷在书房里写毛笔字,记忆里的他手持一只类似于木头杆子上有许多羊毛的东西在白纸上写字,总是羡慕,所以在他不在家的时候总偷偷拿来玩,这也为此挨了不少的骂。现在才知道,那笔对于文人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在我记事起,爷爷的书房里只有三枝笔,一直特粗的,逢年过节他便用它为乡亲们写一些对联之类的东西。中号的笔爷爷便用它闲时练练字,小号的笔便成了他写信的重要工具,一句句吉祥的话语,一张张用来养性的宣纸,一沓沓寄托着关乎于友情、亲情的信便成了最好的印证。

墨,沁人心脾

喜欢闻墨的味道,那种香无以言表,家里挂着几幅爷爷生前写的字,时隔多年,依旧发出淡淡的香。每每闻到它,心里不免多了几次的酸楚,雪白的纸上那几笔大气的字体总会让我想到爷爷在世的时候,回想到他在书桌前写字的样子,那动作,那力度像这墨香一般不被时间冲淡。

纸,将时间篆写

时间伟大的让我难想象,记忆也终抵不过它的长久,我很庆幸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否则,这世的美好与苍凉又该如何传递。抽屉里装了满满的一沓书信,闲暇之时打开一看,仿佛那些事就刚发生过一样。心中来自与父母的嘘寒问暖,来自于朋友久别的思念用纸一一保留,我想它们比电话、短信、邮件更能暖人心扉吧。我喜欢用书信与朋友、家人保持联系。我想在我老了之后我可以依偎在炉火旁边读着这些信看自己走过的年华。

砚,坚强的化身

总喜欢研墨这道工序,那黑色的方块砚石经过慢慢的磨,才得到一砚台的黑色的墨水,我不知道那得有多大的坚强才能经历人类这般的研磨。或许为了结束,它愿粉身碎骨,我想没有这一步也不会有那一幅幅大气的名家书法之作。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想我会像它一样坚强。

我爱书法,爱到骨子里,更确切的说更爱文人墨客的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说明文作文

篇16: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

笔:中山人毛颖。中山是古代诸侯国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战国时为赵国所灭。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只有赵国兔毛笔入选。中山属赵,所以称毛颖为中山人,颖是指毛笔呈锥状的笔头。另有人因宣城多产笔,也称之为宣城毛元锐,字文锋的。

墨:绛人陈玄。古时绛州在今天山西省新绛县,所产之墨较为有名,为朝廷贡品,而墨又以陈年、浓黑者为上品,故称之为绛人陈玄。又:南唐时燕人李廷圭以松烟造墨,光泽可鉴最负盛名,后渡易水而居江南,故也有人称墨为燕人易玄光,字处晦的。

纸:会稽褚知白。古时会稽在现在的浙江绍兴,出产贡纸。楮树之皮是造纸的上等原料,而褚与楮音同形近,故有人从人的姓氏中取“褚”为纸的姓氏,称之为会稽褚知白。另外也有人因河南华阴多产纸,称褚知白为华阴人士,字守玄。

砚:弘家陶泓。隋唐时期,天下陶砚盛行,而其中又以虢州,即汉时弘家郡(今河南灵宝)所产最负盛名,砚中间下凹以存墨汁,故称之为弘家陶泓。也有人称以石料所制之砚为石虚中,字守默(墨)的.。

古人不仅给笔、墨、纸、砚取了名字,而且还给它们封了官职。笔:书写用品,因笔杆以竹管作成,使用时要饱蘸墨水,故封之为中书君、管城侯、墨曹都统、墨水郡王、毛椎刺史;墨:多以松烟制成,品质上乘的还要添加香料,故封之为松滋侯、黑松使者、玄香太守、毫州楮郡平章事;纸:性柔韧,可随意裁剪,且以洁白者为佳,故封纸为好畦(侍)侯、文馆书史、白州刺史、统领万字军略道中郞将;砚储墨之器,质地坚硬,帮封之为即墨侯、离石侯、铁面尚书、即墨军事长。

唐代才女薛涛曾作诗《四友赞》:“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诗中所歌咏的就是砚、笔、墨、纸。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自古至今,一直深受文人雅士和凡夫俗子的喜爱。现就文房四宝在古代诗歌中的称谓分类归纳一下:

一、笔

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

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银毫 “揮灑銀毫,舊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

弱翰 “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

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

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

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二、墨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 (唐·薛涛《四友赞》)

黑蛟 “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 (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翠饼 “何以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云笏。” (宋·苏轼《赠潘谷》

龙宾 “龙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 (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三、纸

楮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

云肪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一)

剡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

麦光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宋·苏轼《和人求笔迹》)

笺   “宴分王母乐,诏授薛涛笺。” (元·王逢《宫中行乐词》)

四、砚

砚台 “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一)

砚瓦 “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

砚田 “以文为业砚为田。” (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

石田 “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

石友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

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寒泓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陶泓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

黑白月 “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 (宋·苏轼《龙尾石月砚铭》)

篇17:文房四宝的雅称

玉管 “今来承玉管,布字改银钩。” (隋;薛道衡《初学记;咏苔纸》)

翠管 “玉窗抛翠管,清袖掩银鸾。” (唐;李远《观廉女真葬》)

银管 “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元;袁桷《薛涛笺》)

象管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筠管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唐;韩偓《安贫》)

斑管 “轻轻斑管书心事,细摺银笺写恨词。” (元;白仁甫《阳春曲题情》)

毫管 “云涛触风望,毫管和烟搦。聊记梦中游,留之问禅客。” (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

寸管 “本经史而为词章,盍展长才与寸管。” (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

毫 “夜开金钥诏辞臣,对御抽毫草帝纶。” (宋;王安石《题中书壁》)

紫毫 “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选一毫。” (唐;白居易《紫毫笔》)

兔毫 “会得窥成绩,幽窗染兔毫。” (唐;罗隐《寄虔州薛大人》)

柔毫 “忆挈柔毫就石渠,春风花药袭襟裾。” (清;姚鼐《过程雨门墓下作》)

弱毫 “物新唯人旧,弱毫多所宜。” (晋;陶渊明《答庞参军》)

秋毫 “转腕摧峰增崛崎,秋毫茧纸常相随。” (唐;朱逵《怀素草书歌》)

寸毫 “文兮乏寸毫,武也无尺铁。平生所韬蓄,到死不开豁。” (唐;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

霜毫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银毫 “挥洒银毫,旧句他知道。”(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

中山毫 “隐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唐;李白《殷十一赠栗冈砚》)

玉兔毫 “锋芒妙夺金鸣距,纤利精分玉兔毫。” (五代;齐己《寄黄晖处士》)

秋兔毫 “莫嫌文史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宋;黄庭坚《刘晖叔洮河绿石砚》)

毫锥 “策目穿如札,毫锋锐若锥。” (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毫颖 “试卷波澜入毫颖,莫教欧九识刘几。” (金;周昂《送李天英下第》)

翰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毫翰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唐;孟浩然《洗然弟竹亭》)

柔翰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西晋;左思《咏史》)

弱翰 “岂无弱翰,才不克赡。” (晋;陆云《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

寸翰 “骋我迳寸翰,流藻重华芳。” (魏 ;曹植《薤露行》)

毛颖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霜兔 “自矜霜兔健,安有鲁鱼乖。” (元;倪瓒《画竹寄张天民》)

栗尾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鸡距 “鸡距初含润,龙鳞不自韬。” (宋;梅尧臣《九华隐士居陈生寄松管笔》)

诸毛 “又论诸毛功,劈水看蛟螭。” (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

毛锥 “驿书驰报儿单于,直用毛锥惊杀汝。” (宋;陆游《醉中作行草数纸》)

退锋郎 “秃友退锋郎,功成鬓发伤。” (清;陶谷《清异录;文用》)

篇18:文房四宝的雅称

楮 “若入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

楮生 “楮生毛颖贺得友,坐令几案增光辉。” (元;许有壬《李惟中学士自西台侍御召入以未央宫瓦砚为祝》

楮先生 “孤寂惟寻曲道士,一寒仍赖楮先生。” (宋;陆游《日饮酒对梅花醉则拥纸衾熟睡》

玉楮 “云母光笼玉楮温,得来原自剡溪濆。” (元;陈端《以剡溪赠待诏》)

玉鸾纹 “吴笺新制玉鸾纹,冲雨殷勤寄荜门。” (元;陈基《无题》)

云肪 “象管细轴映瑞锦,玉麟棐几铺云肪。” (宋;米芾《寄薛郎中绍彭》)

云蓝 “道士有神传火枣,故人无字入云蓝。”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一)

剡藤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溪藤 “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

剡溪藤 “我有剡溪藤一副,无人重写妙莲花。” (清;金人瑞《题邵僧弥画》)

麦光 “麦光铺几净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 (宋;苏轼《和人求笔迹》)

笺 “宴分王母乐,诏授薛涛笺。” (元;王逢《宫中行乐词》)

篇19:文房四宝的雅称

砚台 “夕阳照个新叶红,似要题诗落烟台。” (唐;司空图《偶诗五首》其一)

砚瓦 “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元;乔吉《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

砚田 “以文为业砚为田。” ( 宋;戴复古《寄王溪林逢吉》)

石田 “药里但随庭草积,学徒应供石田荒。” (清;方文《病中寄邓柬之》)

石友 “剡溪来楮生,歙穴会石友。” (宋;王炎《题童寿卿博雅堂》)

石泓 “晴窗影落石泓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宋;黄庭坚《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寒泓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陶泓 “陶泓面冷真堪唾,毛颖头尖漫费呵。” (金;庞铸《冬夜直宿省中》)

龙尾 “君看龙尾岂石材,玉德金声寓于石。” (宋;苏轼《龙尾砚歌》)

墨海 “帝鸿墨海世不见,近爱端溪青紫砚。” (宋;程俱《谢人惠砚》)

黑白月 “萋萋兮雾毂石,,宛宛兮黑白月。” (宋;苏轼《龙尾石月砚铭》)

篇20:文房四宝的雅称

玄圭 “急磨玄圭染霜纸,撼落花须浮砚水。” (宋;杨万里《春兴》)

玄玉 “玄玉初成敢轻用,万里豹囊曾入贡。” (明;高启《赠卖墨陶叟》)

玄珠 “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金;元好问《赋南中杨生玉泉墨》)

陈玄 “赖石陈玄典籍传,肯教边腹擅便便。” (宋;庄季裕《鸡肋篇》)

乌丸 “秦郎百好居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宋;陈师道《古墨行》)

乌玉玦 “近者唐夫子,速致乌玉玦。”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松烟 “往逢醉许在长安,蛮溪大砚磨松烟。” (宋;黄庭坚《答王道济寺正观许道宁山水图》

松液 “要与陶泓作佳传,老磨松液写《黄庭》” (元;宋无《端石砚》)

松煤 “山中老僧忧石泐,印之以纸磨松煤” (宋;欧阳修《石篆》)

松腴 “苍鼠奋须饮松腴,剡藤玉版开雪肌。”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

麝煤 “蜀纸麝煤添笔媚,越瓯犀液发茶香。” (唐;韩偓《横塘》)

珍煤 “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 (宋;文同《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

灶煤 “瓦池研灶煤,苇管书柿叶。” (宋;苏轼《孙莘老寄墨》)

书煤 “引书煤而黯黯,入文亩而休休。” (唐;薛涛《四友赞》)

黑蛟 “绿蚁滟樽芳酝热,黑蛟落纸草书颠。” (宋;陆游《醉书山亭壁》)

翠饼 “何以墨潘穿破褐,琅琅翠饼敲云笏。” (宋;苏轼《赠潘谷》

龙宾 “龙宾十二吾何用,不意龙文入吾手。” (元;泰不华《桐花烟为吴国良赋》)

篇21:文苑诗歌《文房四宝》

文苑诗歌《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笔)

虚怀若谷品节存,口吐玑珠即字文。

轻姿三变曲无律,雅态七分韵有痕。

诗话难言堪寄卷,情愁不语可托魂。

传播文明自古今,功高盖世遮日昏。

文房四宝(墨)

鸿儒为客笔为朋,帛纸知交共死生。

香较梅花多一韵,颜如涅沫胜三分。

诗章文赋终难匿,画卷玉牒始莫空。

千古悠悠凡物去,翰笺传史记兴荣。

文房四宝(纸)

四大发明颂蔡伦,千年青史贯古今。

文人点墨清肌染,画客描容玉面馨。

绝代风华君子意,浮光麝月美人情。

叠叠古卷朝朝诵,万世相传万世吟。

文房四宝(砚)

胸怀若谷卧幽窗,藏金纳玉博雅堂。

书山有路从此过,舟载孔子美名扬。

一江春水东流去,万卷诗书妙文章。

磨炼学子才八斗,学富五车名金榜。

篇22: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相关阅读一】

一、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房四宝分别是指书法当中需要用到的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里面的笔主要是指古时候用的毛笔,里面的墨跟现代的墨水有着一些区别。纸在古代的纸种类材质很多,能够是竹制的,也能够是木头做的,甚至能够是石头做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砚是一个具有承载千年历史、跨越春秋万代的特殊珍品。“笔墨纸砚”砚为本,文房四宝的砚台是最为珍贵的,也是现代的人们最为珍藏的。它是一种珍藏价值很高的一种书法用具,这种书法用具的种类也很多,材质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各朝代的不一样造型、不一样材质、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工艺的砚作奠基石,笔、墨、纸将无法延承源远流长的辉煌。

“文房四宝”是指纸、墨、笔、砚四类书画用具,已是今人皆知的常识。但“文房四宝”一辞源自何者,源起何时却尚有未尽之解。比如《辞海》“文房四宝”辞目的说法是“旧时对纸、墨、笔、砚四种文具的统称。文房谓书房,北宋苏易简著《文房四谱》,一名《文房四宝谱》,叙述这四种文具的品类和故实等。”

篇23: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辞海》说法的模糊之处在于“一名《文房四宝谱》”的作者是谁,是另有他人还是苏易简(958—9)本人。如果是苏本人,那么“文房四宝”一辞就当是苏易简提出的。但像《丛书集成》等收录苏易简著作的各种文献中,皆以《文房四谱》为书名,而未见注明《文房四宝谱》作者为苏易简者。也就是说,“文房四宝”一辞与苏易简的著作名称,并无直接的原词转用关系。

苏易简不是“文房四宝”一辞的直接发明者,这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为苏易简《文房四谱》一书做提要时有所记载:“《宋史》本传但称文房四谱,与此本同。尤袤《遂初堂书目》作《文房四宝谱》,又有《续文房四宝谱》。考洪迈《歙砚说跋》,称揭苏氏文房谱於四宝堂,当由是而俗呼四宝,因增入书名,之后病其不雅,又改题耳。”

《四库》提到的洪迈(1123-12)和尤袤(1127-1194年)生卒年代相近,但都晚于苏易简,二者与“文房四宝”一辞似乎都有关系。其中《四库》在为洪迈题跋《歙砚说》等书目的提要中,更详细地谈到了上述“揭苏氏文房谱於四宝堂”的人,是洪迈的哥哥洪适(1117-1184年)。

篇24: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但问题是我们那里提到的文房,其实多属于概念或属性范畴,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的文献著录、考古发现以及研究成果,能告知我们唐代的文房到底是什么样的具体形态。

将有关文房四宝的起源研究,延伸到与其关的书画空间场景中,是在变笔、墨、纸、砚的静态讨论为书画者行为的空间动态考察。因为文物的研究方法乃至文物观,正在发生从单体到整体再到群体的转变,了解和复原古代书画用具与文房乃至与文人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书法用具发展的史脉。

二、文房四宝有哪些

文房四宝有哪些,顾名思义就是文房里的四宝当然也就有笔、墨、纸、砚。下面我们就逐个细细说来。

篇25: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换言之,《四库》是说苏易简原著《文房四谱》本无他名,是因为洪适以前把它揭示于徽州的四宝堂,才有人用“四宝”这种俗称称它为《文房四宝谱》的。因此,同为一个时期的尤袤在做《遂初堂书目》时,这才把俗称的《文房四宝谱》等收录了进来,也未可知。

然而问题到那里并没有解决,因为实际上,在比洪适早出生一百多年的苏易简生活的北宋时期,社会上已在普遍使用“文房四宝”一辞了。如诗人梅尧臣(1002—1060年)早就写有“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爱君与予”的诗句。

由此可见,“文房四宝”一辞的来源,尽管与苏易简著作名称没有直接关系,《四库》所记得名于洪适的说法也经不起年代差的考实,但至少在北宋时期,社会上已广泛使用了这一词汇,当无问题。到再晚一些的南宋初年,陆游(1125—12),甚至还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但是不知为什么,被陆游入题入诗、称之颂之的“文房四士”一辞,却没有像“文房四宝”那样流行并流传下来。这大概与后者出现和使用的年代较早,更传神地表达了纸、墨、笔、砚在书房中的地位,已被社会广泛理解的缘故有关。

篇26: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笔、墨、纸、砚在宋代已成为书房中最重要的书写绘画用具,有考古学上发现也可作证。如在福建省福州市茶园山发现的南宋许峻墓中,就发现了整套“文房四宝”用品被随葬的现象。再如河北张家口辽代张文藻家族壁画墓的壁画中,也有不止一幅迄今所见最早将笔、墨、纸、砚同绘于一处的“文房四宝”图画。其中7号墓“童嬉图”壁画中(如图),有四童子藏于后面嬉戏的柜子,发掘者认为是食盒,但有研究者认为,应当是文房用具,可放置纸张、画轴、书札等。这幅画的墓主人张文藻卒于辽代咸雍十年(1074年),与苏易简、梅尧臣等人生活的年代甚为相近。这些无不说明,如果笔、墨、纸、砚不是经历时代的积淀,逐步构成了广泛的社会实用基础,那么“文房四宝”一辞是不会在宋代终成专门用语的。

说起来,“文房四宝”中的“四宝”谱系还有据可考但作为书写、读书等专用处所的“文房”的起源,却实难考实得多。像唐代杜牧《奉和门下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中所言“彤弓随武库,金印逐文房”,已是我们迄今能看到的比较早的“文房”用辞了。因此说“文房”一辞于唐代就已出现,或者还可能更早一些到南北朝时期,当不至于引起太大异议。

篇27: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1、文房四宝——笔

古代万方四宝的笔专指毛笔,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

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我国的书写用笔起源很早,根据未经刀刻过的甲骨文字决定,夏商时期就已经有原始的笔了。如果再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面的花纹图案来看,笔的产生还能够追溯到五千多年以前。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已经制作和使用书写用笔了。那时笔的名称繁多:吴国叫“不律”,燕国叫“弗”,楚国叫“幸”,秦国叫“笔”。

篇28: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笔”就成了定名,一向沿用至今。传说,我们此刻所用的毛笔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蒙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双方打得十分激烈,战争拖了很长时间。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状况,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书写速度很慢。蒙括虽是个武将,却有着满肚子的文采。用上面说的那种笔写战况报告,常使他感到影响思绪。那种笔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会把十分贵重的绢给弄脏了。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这次要写超多的战况报告,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篇29: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战争的间隙中,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有一天,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由于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里沉沉的,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蒙恬见了,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试着用它来写字,但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不像样貌。蒙恬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一气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仍然抽时间琢磨别的改善方式。几天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找到适宜的办法。这一天,他走出营房,想透透新鲜空气。走过山石坑时,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我扔掉的“兔毛笔”。蒙恬将它捡了起来,用手指捏了捏兔毛,发现兔毛湿源源的,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

【文房四宝的作文】相关文章:

1.文房四宝作文

2.我心中的文房四宝作文

3.文房四宝毛笔谁发明的?作文

4.**作文

5.作文

6.夏日-作文

7.责任 作文

8.朋友 作文

9.自习课**作文

10.大象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文房四宝的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