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

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

2023-05-29 09:00:0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Jerry狗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

篇1: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

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

有一次,我在小区里散步,突然,看见前面有一条长长的“黑蛇”。我低头一看,哇,原来是蚂蚁在搬家呀。

蚂蚁个个穿着一身黑衣服,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一对黑黑的双眼,身子像小小的冒号。

它们排成一队在忙碌地爬着。我低头仔细观察起来,这时,我发现有一只蚂蚁看见一粒大大的'粮食,它跑过去搬了搬,可是搬不动。谁知它扭头走了,爬向那条黑色的队伍。一分钟后,他又回来了,我发现它身后跟着一群蚂蚁。它们围着粮食。搬的搬,扛了扛,不一会儿把粮食运走了。

看着它们的身影,我在想: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跑到妈妈身边问妈妈:“妈妈,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妈妈说:“不要光问,你要自己查查书。”我马上跑到书房里拿出《十万个为什么》翻看起来,但我找了几十分钟,也没有发现要找的答案。最后我看见了爸爸的手机。这时我才想起了可以在手机上查百度。我马上拿起爸爸的手机,谁知道手机设了密码,我就乱输,“输密码错误,你还可以输入四次”屏幕上出现了提示。我又输入了三次,不敢再试了,最后我才让爸爸给我输了密码一查,原来蚂蚁是用触角来传递信息的呀。

通过这次观察,我知道了蚂蚁是用触角来传递信息的,我还知道了,科学无处不在。

篇2:蚂蚁身上的发现

蚂蚁身上的发现

蚂蚁身上的发现

作者/ 张震亚

只要你留心,就会有发现;只要有发现,就会有收获。

一个星期六下午,我独自来到家门口不远处的一块草坪上玩。当我蹲下来拨开脚边草丛时,看见有一条死虫,约一寸多长,小手指那么粗,浑身暗绿,一动不动地伏在草根边。这时,有一只蚂蚁过来了,小小的蚂蚁不停地四处奔波着,寻觅着。我知道,它是找食物。当转到死虫身旁时,蚂蚁先用细须这里触触,那里碰碰,然后张开嘴巴一口咬住虫子,可是,它不吃,而是拖,但怎么使劲拖都拖不动,更别说拖走了――对蚂蚁来说,虫子不知要大多少倍,简直就是一座大山。无奈之下,蚂蚁松了口,一溜烟走了。咦,蚂蚁怎么跑了?放弃了吗?

正当我纳闷时,不一会儿蚂蚁又回来了,而且我突然发现,这次回来的还不止一只,而是成千上万只,密密麻麻地像一条长蛇,准确无误地沿着刚才那只蚂蚁离开的路线,浩浩荡荡地杀奔而来――哇,这么多的蚂蚁到什么地方去呢?去干吗?我仔细瞧着,发现它们全是扑向死虫。它们一定是刚才那只蚂蚁喊来的。原来,那只蚂蚁不但没有放弃,而且还要与它的伙伴们分享。

这是一种多么无私的品质啊。

蚂蚁真多,络绎不绝,源源不断,蚁群中偶然夹杂着威武健壮的黑色大蚂蚁,大蚂蚁一定是它们的“头儿”吧。很快,蚂蚁爬满了整个虫子的身躯,争先恐后地咬住虫子。奇怪的是,它们都不当场一口一口地吃,而是咬住虫子朝一个方向拖――也就是它们来的方向拖。不知是虫子太重了,还是蚂蚁力气太小了,许多蚂蚁一起拖,还是拖不动虫子,直到不少大蚂蚁参与进来,虫子才渐渐被拖动了,只是很慢,甚至比蜗牛还要慢,但无论多慢,蚂蚁们自始至终都在全力以赴地一点点拖着,看不出丝毫的松懈和疲倦,看得出的'是坚持、坚持、还是坚持,大概半个小时后,虫子终于被拖到两米路远的一个洞穴里。

亲眼目睹小小的蚂蚁,把庞大的虫子搬进“家”后,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又被蚂蚁身上一种东西深深震撼着、感动着――那是一种齐心协力、锲而不舍的精神啊。

蚂蚁,你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小生灵。(安徽省东至县至德小学三(4)班 指导老师:周伯文)

篇3: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如:人们从松鼠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降落伞;从变色龙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迷彩服。而这次我也发现了一些现象。

今天,我们一家人在公园里玩,我把手放在了草地上又抬了起来,享受草地的感觉,可是我感觉我的手上有一些异常。一看,原来有只蚂蚁爬上了我的手上,我生气地想:这只蚂蚁胆子还挺大的,竟敢到我的手上来。我一个劲地甩手,把蚂蚁甩到了地上,可我蹲下一看,它却安然无恙,这么小的一个生命从这么高的地方摔下来,不但没有死,还在地上飞快地爬着,我非常惊讶!

回到家我去查了资料,原来蚂蚁的身体非常轻,它可以随着风力从空着飘下来,同时蚂蚁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也是最小的。他的外壳也是很坚硬的。所以蚂蚁从高空摔下来也毫不损伤,我知道了蚂蚁能从高空摔下来的道理,我的脑袋里出现了一个想法:长大以后我想发明一种衣服,这种衣服叫做“防摔服”。穿上这种衣服,不管怎么摔,人也摔不坏,而且衣服上有一个按钮能够让衣服弄脏的表面恢复干净,还可以让受损的地方恢复原样。

生活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研究,一定会有属于自己的发现,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篇4: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我们生活的地方蚂蚁无处不在,我在网上购买了一群蚂蚁和装蚂蚁的容器,以便于我观察。

我买的东西到了。我把蚂蚁放进容器里,蚂蚁刚进容器,对周围的环境很陌生,蚂蚁们钻来钻去,像是在找出去的路呢!我很想对它们说“不用担心,你们慢慢就会熟悉这里了。”但蚂蚁听不懂我的话。

过了几天,蚂蚁们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开始挖容器里的仿造沙子。这些仿造沙子是透明的,以便于我观察。我发现,蚂蚁们在挖沙子,有的把挖来的沙子搬到一旁,还有的把搬来的沙子献给蚁后。那些仿造沙子其实都是能吃的,蚁后吃了,生出了一个小小的蛋。我觉得蚂蚁们不仅分工明确,劳动起来也特别认真,我觉得特别有趣。

过了两个月,蚂蚁进入了老年阶段。但是它们依然很勤劳。我在新闻里听到过“蚂蚁搬的食物是自身体重的几百倍”,我震惊了:“蚂蚁的气力怎么会这么大?”原来,蚂蚁脚爪里的肌肉是一个效率很高的发动机,比航空发动机的效率高几倍呢!想到这里,我觉得人类应该发明一种机器,也像蚂蚁一样可以搬比自身体重重几百倍的机器,这样人类就轻松多了!

我想发明这种机器,为祖国做贡献,虽然我现在做不到,但只要我努力,将来一定能够成功!

篇5: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现在,人口越来越多,每家每户都特别富有,所以大家现在都很不团结,自私自利,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而小小的蚂蚁,却比人类还要优秀,它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不自私自利。

一次,双休日,我下楼下去玩,我在草坪中走来走去,跑来蹦去,玩的不亦乐乎。突然,我在草坪旁发现了一只狗在啃一块骨头,啃了一会儿,它高高兴兴地走开了。这时我才发现,两只小蚂蚁一直在注视着那只狗,直到那只狗离去,它们站在骨头的上面,待了一会儿,我发现一群蚂蚁爬了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上网一查,原来,蚂蚁的触角能发出一种声波,人是听不见的,这种声波就是蚂蚁用来互相沟通的。当一只蚂蚁遇上了食物,它自己搬不走,这时它就要请支援了,它通过声波来呼唤自己的同伴。它们用了几秒钟就把面包抬了起来,运回了家。另外,一直蚂蚁能搬起来比自己体重重三十倍的东西。

通过这次实地考察,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虽然一只小小的蚂蚁搬不起太重的东西,但是团结的力量无穷大,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世界将会更美好。

篇6: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成长的道路上,有这么一次偶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走在小路上,低头一看,哟!是一群蚂蚁,我跟着它们,来到了蚂蚁王国——

原来这里是蚂蚁洞!早就注意到了,可是从来不知道是什么,今天终于谜底解开了。瞧,它们又出来了,走了一会儿,突然停下,将一个东西团团围住。这是一个肉渣。它们就这么几个蚂蚁搬得动吗?好好笑。但是,它们的动作堵住了涌在嘴边的话。蚂蚁很多,我数了数,一个,两个,三个,四个……十八个!它们推出了几个“大力士”站在肉渣下面,其它蚂蚁就往里挤,就这样,这个大肉渣随着这群蚂蚁蠕动起来。过了一会儿,又出来了一些蚂蚁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慢慢的,蚂蚁越来越多,它们一毫米一毫米地前进,每一只蚂蚁都在努力。夜幕慢慢降临,我慢慢走回家……

这个夜晚我久久未能入睡,小小的蚂蚁给了我个深刻的启示:不管做什么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锲而不舍精神,在生活中,它是我们成功的基石。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也会迎难而上!小小蚂蚁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篇7: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如果你问别人:朋友,你是否佩服过蚂蚁?我问了几个年级的同学,但我没有听见过一个人说过佩服过。是啊,谁会敬佩这卑微的蚂蚁呢。但我想,听听它们的故事,他们这种想法应该就可能不会再有了。

你知道蚂蚁窝失火时蚂蚁们会怎么做吗?仓皇逃窜?就地等死?都不是,而是众多蚂蚁抱成一团,形成一个球。将小的,老的,母的,排在里面。将年轻的,壮的,排在外面,尽量快速地向洞口滚动。虽说这样会让很多蚂蚁丧命,但尽管身为一个人,你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吧?

你能想象在火海中,最外一层的蚂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吗?那是团结的力量,用少数蚂蚁的牺牲,换来整个家族的生还!多么伟大的力量。这力量,多数人都是做不到的。

现在的人们,都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自己获利,多占便宜,这难道不是自私的表现吗。现在有几个人能在绝境中不顾自身的安危,去拯救其他人呢?能做到的,恐怕那是极少数。所以,卑微的事物不一定是渺小的,渺小的事物不一定就比人类卑微。

蚂蚁家族团结的精神,就是我得到的启示。

篇8:从蚂蚁身上得到的启示

从蚂蚁身上得到的启示

蚂蚁?你不禁会问:“能从这个小不点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我就从蚂蚁身上得到一些启示。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一个无名小山上观察蚂蚁。我们来到一个草坪上寻找蚂蚁的影子。“快来,刘后华,我找到一群蚂蚁。”原来,妈妈找到一群出来寻找食物的蚂蚁,我马上跑了过去。嘿,一群蚂蚁正浩浩荡荡的行驶,我将准备好的柚子、饼干拿了出来。我将一小瓣柚子扔到了第一只蚂蚁的前面。这只蚂蚁先用触角碰了碰食物,确定没有危险后,准备把食物挪回洞时,这可犯难了,一小瓣柚子对于我们来说不起眼,但对于这么小的动物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大山。这只蚂蚁转回头去用触角碰了碰同伴的触角,同伴立刻兴奋的跑回洞,过了一会儿,身后跟了一大群蚂蚁,有指挥的',有的好像在给队伍分配任务。当那些蚂蚁来到大山前时,在一只大蚂蚁的指挥下,背着这个庞然大物回洞了。整个过程没有一只蚂蚁偷懒,也没有一只蚂蚁掉队,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

蚂蚁团队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回想四年级上期的那场篮球比赛吧,我们班的运动员们在操场上努力,可有的同学在有气无力的喊加油,有的同学却在一边玩自己的,自己班输了也仿佛和他们没关系。由于心没有往一处使,所以我们班输了。再说一说我们班以前的图书角,本来同学们捐的书又新又整齐,可是没几天这些书就“缺胳膊少腿”的。好好的一个图书角就显得破烂不堪,所以一盘散沙是做不好任何事情的。

我从蚂蚁身上得到的启示是只要团结努力就能成功。

篇9:记观察蚂蚁身上的奥秘作文

记得在我老家庭院的墙角下有一个红蚂蚁窝,每天我都能看到一群群的红蚂蚁出出进进十分繁忙,我感到十分好奇,没事的时候就爬在墙角下看着蚂蚁们忙碌,它那细长的身子,小小的头颅,大大的屁股,加上那探路的'一双触角,多么可爱啊!我用小草逗它,用小土块堵它,看它不屈不挠的样子,我感到十分开心。

一天吃过早饭,我看到蚂蚁成群结队的在四处觅食,我就在洞口放了一小块馒头,那小小的仅有火柴盒大小的馒头可对于小蚂蚁来说却是一座不小的山,一两个蚂蚁搬不动,他们立刻回洞聚集了更多的蚂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行动把食物好不容易搬到了洞口,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这块馒头大,洞口又那么小,怎么办呢?这一点看来难不倒它们,它们把馒头块围起来,用夹子夹成小块,再一一搬回洞中。我被它们不懈的精神所感动,这是令人多么值得赞扬的品质呀。

还有一次,我趁蚂蚁不备,就用树枝把一只蚂蚁放到了离洞口较远的地方,我想这下它肯定回不了家了。开始时它四处乱串,可后来它还是东走西拐的回到了洞口,我百思不得其解,蚂蚁是怎么认路的?我回家查阅了有关资料,原来蚂蚁能回到洞口,是因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它是顺着这样的气味找回家中的。

后来为了进一步的观察蚂蚁,我又从别处捉了一只黑色的蚂蚁把它放在红蚂蚁的洞口,黑蚂蚁见有一个洞口,就爬了进去,可不一会儿,它又神情慌张的爬了出来,匆忙的向远处逃去,后面有一大群红蚂蚁穷追不舍,好像要消灭它似地。我一下子迷惑了,为什么红蚂蚁容不下黑蚂蚁呢?它们不是同伴吗?为什么还要相残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请教了我们的自然老师,老师告诉我蚂蚁的颜色不同,他们的气味就不同,当他们发现不同的气味时,就会对对方产生敌意,刚才洞里的黑蚂蚁肯定和红蚂蚁干了一仗才得一脱身的。

动物界的事情真是千奇百怪,我更加喜欢琢磨这些问题了。

篇10:记观察蚂蚁身上的奥秘作文

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爬白云山。我看到了有趣的蚂蚁搬运的过程。

我突然发现树枝上,有一条胖嘟嘟、青色的毛毛虫。我很害怕,似乎毛毛虫会杀人一样。我在慌乱之中,从地上快速地捡起一根树枝,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朝毛毛虫抡去。“啪!”毛毛虫飞快地坠落下来,摔死在地上。我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来了:呼,好险啊!

忽然,迎面走来了十几只蚂蚁,我感到很奇怪。只见它们很忙碌,在大范围地寻找着什么。哦,原来是在觅食啊!突然,一个想法从我脑袋深处蹦了出来:这毛毛虫就是蚂蚁的食物,我可以将毛毛虫送给蚂蚁啊!然后,我轻轻地将毛毛虫放在蚂蚁面前。蚂蚁停顿了一会,就迫不及待地爬到毛毛虫身上,看看这从天而降的猎物是死是活。没过多久,它似乎在大叫着:“伙伴们,快来啊!这里有条肥美的大虫!快来啊!”许多蚂蚁听见了呼喊声,陆陆续续地赶来,把毛毛虫围得水泄不通。只见它们使劲顶起毛毛虫,要搬回巢穴里去。可毛毛虫对它们来说,是庞然大物啊!在大家不知所措之际,一只蚂蚁快速跑回岩缝里,我想它一定是报信员吧!果然,它领着几百只蚂蚁来支援,蔚为壮观啊!

可还是搬不动,报信员只好再次返回求助。没过多久,它兴奋地跑回来,肯定是得到了一条妙计。蚂蚁们在传递着信息。 然后,所有蚂蚁都爬到毛毛虫的背上,咬个不停。我疑惑不解:蚂蚁在干什么呀?只见毛毛虫身出许多液体,底下一大块都湿了!原来,蚂蚁在毛毛虫身上咬出一个个洞,将毛毛虫体内的液体全部弄出来,就可以减少毛毛虫的重量。蚂蚁真聪明啊!当毛毛虫减轻了重量时,蚂蚁们奋力把它搬走 ,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可蚂蚁们并没有放弃,一点点地前进……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蚂蚁终于将毛毛虫搬回了巢穴。

通过这次的观察,我领悟到了:有时候,虽然我们的力量杯水车薪,但是只要大家不畏困难,齐心协力,多动脑筋,就一定会成功!

篇11:从蚂蚁身上得到的启示作文

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了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

一缕阳光穿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到桌面上。这只蚂蚁越过阳光地带,微小的身躯透彻晶莹,没有一点杂质。

书桌是一块陌生的大陆。这只孤独的蚂蚁有一点胆怯。它谨慎地左顾右盼,慢慢地朝一个方向迈出了几步,随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来,往另一个方向试探。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摇晃,仿佛在认真地嗅着什么,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它下定了决心,义无反顾地对准一个方向前进。此刻,这只蚂蚁从我面前的稿纸上面爬过,信念坚定。

我在稿纸上写下两个字:“蚂蚁”。

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了我丢下的一粒饼干屑,它惊奇地停了下来,快乐得就要晕过去了。蚂蚁围绕着这粒饼干屑不停地打圈子,冲上去尝了尝,随即又退回原处,远远地打量这个意外的战利品。它在瞬息之间明白了运气的涵义。

我在心里想,可怜的小东西,多么渺小的幸福。它的.世界仅仅是这一张桌面。它无法知道,它的上方就有一副怜悯的眼光居高临下地观察它,更不知道莫一根手指顷刻之间就能将它捻成碎末。

我并没有感到自己比蚂蚁优越。也许,另一个高度上面,同样有一副眼光正在注视着我,主宰我的命运——一切如同我之于蚂蚁一样。

这只蚂蚁竭尽全力地扛起了那粒饼干屑,在我的眼光下面蹒跚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我实在不忍心戳破它的快乐。

于是,我伸手拿起了笔,在稿纸上写下一行字:“蚂蚁是令人感慨的动物。”我不知道,我是在感慨我自己吗?

篇12: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会用文字等多种方法观察记录蚂蚁。能倾听其他同学的想法和建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对蚂蚁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科学知识: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德育目标:体验到探究蚂蚁秘密的乐趣,昆虫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要和谐相处。

二、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准备:蚂蚁、放大镜、肉、苹果、米饭、奶糖、植物的种子、死昆虫等

三、教学活动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课前捉来的蚂蚁。

2、谈话: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窝?你用什么方法捉的?你捉了几种蚂蚁?在你捉蚂蚁时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讲述:在这节课里,我们将共同学习研究一些关于蚂蚁的知识。学习新课:(学生自主探究)

1、指导学生观察蚂蚁身体外形的特征。

(1)讲述:我们先来观察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在观察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观察细小部位时,可以使用放大镜。

(2)学生分组观察并写好观察记录。(3)汇报观察结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①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②蚂蚁的头部是什么样的?头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③蚂蚁的胸部是什么样的?胸部长有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④蚂蚁的腹部是什么样的?)(学生对蚂蚁比较熟悉,所以观察蚂蚁的样子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就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那么后进生来回答)(4)小结:

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部比较小,长有一对眼睛和一对触角,头下有口,口里有一对大“牙”胸部比较细,长着三对足,腹部是卵形的,可以明显地看到是

分节的。

(5)学生将观察结果写在或画在活动记录上。

2、研究不同洞穴中蚂蚁的相处情况。

(1)讲述:如果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蚂蚁放在一起,你认为它们会怎样呢?(指名回答)

(2)学生分组合作。

①先把在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

②再多放几只试试(注意使不同窝里的蚂蚁数量不等)。

③如果把正在咬杀争斗的蚂蚁用水洗掉身上的窝味,再把它们放在一起会怎样呢?

④如果在同一窝中的一只蚂蚁身上洒上香料,会怎样呢?(3)汇报探究结果。

(提醒学生别忘了把蚂蚁放回到捉它的地方。)

3、研究蚂蚁的食性。(1)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蚂蚁喜欢吃什么?(2)蚂蚁究竟喜欢吃什么呢?(出示教材P6图片)

(对于蚂蚁的生活习性,有些孩子可能不一定知道,所以在提问的时候就让中上游孩子来完成。)

(3)分组实验(把苹果、米饭、奶糖、死昆虫等多种物品放在一群蚂蚁的周围,观察什么食物吸引过去的蚂蚁最多),并做好记录、统计结果。

(4)汇报实验结果。(5)小结:

像蚂蚁、蜜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属于昆虫。

在我们的生活中属于昆虫的动物很多,他们有些是益虫,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蜜蜂,可以传播花粉、为人类酿出香甜的蜂蜜,同时为我们绿色的家奉献了自己生命。也有些是害虫,如蚊子、苍蝇,但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和小动物们和谐相处。

参考资料

1、蚂蚁:昆虫纲、膜翅目,蚁科昆虫的通称。种类甚多,有群居性,多型性,除雌蚁、雄蚁、工蚁外,有时还有由工蚁变型的兵蚁。大多数种类挖土筑巢,也有栖息在树枝孔穴中的。食性复杂,较低等的种类为肉食性或多食性,较高等的为植食性。有的种类能贮藏种子、培养真菌或收集蚜虫及介壳虫体上的密露作为食料。在室内常取食人的食物。蚂蚁因食性不同,有些蚂蚁是害虫,能危害农作物,有些蚂蚁是益虫,能捕食农业害虫。

2、蚂蚁的嗅觉:蚂蚁的触角上有司嗅觉的细胞,能感受各种气味的刺激。蚂蚁依靠嗅觉寻找食物,识别同类或异类、交流各种信息等,从而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把蚂蚁的触角拔除,蚂蚁就不能正常取食物和及时发觉环境中的各种气味变化。

教学反思:

一、把握学生心理,顺水推舟、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是好动的,特别是在有实验材料时。因为这个原因,上课前10分钟,我才通知学生去捉蚂蚁。看见有同学没有按照要求观察我故作责备地问他们“要你们观察蚂蚁,你们在做什么。”于是就产生了“把蚂蚁放在什么地方观察好一些”的疑问,这样的处理,既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又顺水推舟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自然流畅。

二、课前准备了充足的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课堂是我提供给学生各种材料,例:水槽、硬纸板、泡沫、木块、各种食物、绳子、放大镜、透明叉子等,又考虑到不可能预先知道孩子们的思维会指向何方,所以在课前我同时准备其它备用材料,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个设计是比较科学的。

三、学生探究活动中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我回到了学生中间,作为引导者和鼓励者,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选择时机在学生中挑起认知冲突引发新的问题并做

进一步探究,例:在水中几个泡沫间搭上桥,会有什么反应?蚂蚁用什么方法来传递信息,蚂蚁怎样搬运食物等。学生则在一种民主、科学的气氛中,自由开展研讨,交流。

四、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我让每个孩子告诉全班他已经学到了什么最重要的事实和最重要的概念。每个孩子提出一个看法,我就问全班是否都同意。他们慢慢地学会对一个看法负责,而不是无端赞同每一个看法或者只是将老师的认可。学生小结石我保持了坚持中立,将全班都同意的小结写在黑板上。尽管事实比较少了些,但比较清楚。

同时教学中也存在了这些不足之处:对学生的当开始交流活动时,部分学生没有将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我应该把材料从孩子们那里拿开,免得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因为材料总是比思维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的。交流时举手的学生人数很多,应该请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交流时,还应该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交流中,当孩子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应该提问:“你们对这些问题是怎么看的呢”引起全班同学的广泛思考。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改进。

篇13:大班科学《蚂蚁》教案

活动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课件-蚂蚁

2、饼干屑、糖、调味品、饭粒等

3、记录用的纸、笔

活动过程

一、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到屋外投放各种物品,吸引蚂蚁。

二、观察蚂蚁的动态并记录

1、观察什么地方蚂蚁最多?蚂蚁在干什么?

2、记录各自的发现。

三、交流各自的发现。

1、交流各自发现蚂蚁的情形。

2、讨论蚂蚁各自有没有家,他们会把找到的食物怎样搬运?他们怎样通知朋友?

四、观看课件后了解,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五、小实验“蚂蚁造家”。

将几只蚂蚁放在装土的瓶子中,先观察瓶中的土是怎样的?

然后用黑纸将瓶包住,数天后观察土里的变化?

篇14: 大班科学蚂蚁王国

大班科学蚂蚁王国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活动中能细致,有序地进行观察,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活动准备:

课件(蚂蚁及其生活习性的短片),歌曲《蚂蚁搬豆》、头饰、录音机、磁带、海洋球若干、放大镜、课前组织幼儿捉蚂蚁并进行初步观察,并放在瓶里供活动时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客人和小朋友一起玩:“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大家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竞猜,得出谜底蚂蚁。)

二、说一说。

你在什么地方发现的蚂蚁?找到它的窝了吗?你是怎么捉的?(捉的时候不要直接用手捏,以免伤害蚂蚁,要用草叶、小树枝等放在蚂蚁的前方,待它爬上草叶、树枝后再放进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瓶内可以放些潮湿土壤和食物,用盖子盖好,放在阴凉处备用。要注意:一只瓶内只能装同一窝的蚂蚁,因为不同窝的蚂蚁会因“打架”而死伤)。蚂蚁长得什么样?身上有什么?吃什么?怎样走?

三、看一看:我们来观察一下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1、在观察时,我们可以先从整体上观察一下它的大小、颜色,然后看看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再从前往后按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蚂蚁。看谁观察的最细致,最准确。(幼儿自由观察后,讨论结果:蚂蚁有大有小,有黑色的,褐色的;有头、胸、腹;在头的下部有一对大“牙”,胸部比头部细,长着三对足。)

2、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

1)、刚才动画片中的蚂蚁在干什么吗?(蚂蚁在挖洞做窝;搬运食物―稻粒;在搬运死昆虫;在相互传递信息;在“打架”)。

2)、讨论小结:要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我们就要仔细观察:①蚂蚁都搬运哪些食物?②找到蚂蚁窝,轻轻把窝挖开,看看里面贮存有哪些食物。 ③在蚂蚁附近放上各种各样的食物,观察哪种食物上有蚂蚁,哪些食物上没有蚂蚁。

3、引导幼儿分组观察蚂蚁怎样爬行?

四、试一试。

1、倒出瓶中的蚂蚁,给它周围放上食物,观察它喜欢吃什么,并在黑板上的图中打钩。

2、请一名幼儿示范蚂蚁爬,讨论怎样才能爬得又快又稳。

五、玩一玩。

分角色:教师扮妈妈,幼儿扮小蚂蚁,各戴头饰。放背景音乐《蚂蚁搬豆》,师幼一起玩游戏:蚂蚁搬豆。

“孩子们,在山坡对面有许多豆豆,我们一起爬过山坡,钻过山洞,去搬豆豆吧!”在妈妈带领下,小蚂蚁分成两组,快速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搬起一粒豆豆(海洋球)后跑回来,每只每次搬一粒,直至将豆豆搬完,看哪组搬得最快。

六、在生活中进一步观察蚂蚁的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能结合时节、结合幼儿园课题,整合科学、语言、社会、数学、美术等领域,利用多媒体、游戏、讨论互动、绘画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充分以幼儿为发展主体,环环相扣,分解难点,帮助幼儿努力达到目的。在活动中,由于活动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所以幼儿的兴趣积极、投入,我的问题比较开放,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吴佳栋说可以到月球上去过中秋节,要带月饼、水去。赵越的画告诉我们:小蚂蚁在搬西瓜,它搬不动了,所以就坐下来休息,后来就睡着了。吉米画的是:四只蚂蚁共同合作,搬了一个很大的月饼,四只蚂蚁神态迥异,有两只蚂蚁是高高兴兴的;一只蚂蚁在留泪是它搬不动月饼了;还有一只蚂蚁是拉着脸生气了,原因是毛毛虫在它旁边与它比美,说蚂蚁不漂亮所以不开心。从孩子们的画中可以看出他们想象的天空有多大,他们就是创造奇迹的神笔。在孩子们的画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对“一对”的概念还不是特别理解,以后还要更进一步的学习。蚂蚁的三对足到底在哪个部位我们还要进一步的去观察。在示范添加蚂蚁三对足的标准图案时可以是先老师示范再请幼儿上前示范,然后作一个比较,幼儿眼前就有一个标准蚂蚁的图像了。

篇15: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大班科学《蚂蚁家族》

活动目标:

1、知道蚂蚁是群居动物,了解蚂蚁的家庭成员以及分工合作的生活。

2、对蚂蚁的家庭分工合作现象感兴趣。

3、能分辨出蚂蚁会吃的食物。

活动准备:

视频、幻灯片

活动重难点:

知道不同的蚂蚁有不同的'分工。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角,激发幼儿兴趣。

1、师:今天我请来了一群神秘的小客人。老师讲一个谜语,宝贝们猜一猜它们是谁。

谜语:它有一对触角,个子不大,能量不小,能搬粮食,会打地道。

幼儿回答:蚂蚁。

2、师:你们都见过蚂蚁吗?你见过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蚂蚁身体结构图,给幼儿介绍。

3、师:你们见过的蚂蚁是什么颜色的?小结:我们见过蚂蚁大多数都是黑色的,其实有很多种颜色的蚂蚁,是因为那几种颜色的蚂蚁很少,我们就没有看到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些什么颜色的蚂蚁。

二、播放视频,引出课题,大体了解蚂蚁的生活和分工。

1、师:我们熟悉了蚂蚁是什么样子之后,让我们来看看小客人在做什么。播放视频至搬箱子之前。

2、师:宝贝们,蚂蚁一家在做什么呀?

你们猜他们把食物搬去哪里?

你们见过蚂蚁的家么?

现在我们一起跟着它们去蚂蚁的家参观一下。

继续播放视频至结束。

三、通过关于蚂蚁工作的提问,引出蚂蚁的分类。展示课件,让小朋友了解和认识蚂蚁的分类。

1、师提问:宝贝们,蚂蚁家里的蚂蚁多不多,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吗?因为它们是群居动物。那你们看见蚂蚁在做哪些事情?

幼儿回答:蚂蚁做的不同事情。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结合课件讲解蚂蚁的分类。

兵蚁:负责警戒及保护其他成员。

工蚁:主要劳动者,搬运食物和养育小宝宝。

蚁后: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妈妈。

雄蚁:负责生育小宝宝,是蚂蚁爸爸。

四、对幼儿提问加深他们对这几种蚂蚁的认识。

篇16: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过程与方法

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

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教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二、观察蚂蚁

(一)室外观察蚂蚁

1、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2、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3、教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4、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5、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二)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不足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

1、教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

2、学生讨论方法,教师整理。

3、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4、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等方面的信息。

三、交流发现

1、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2、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3、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4、设计意图:培养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蚂蚁的信息。

(备注:如果是室内观察,注意送蚂蚁回家。)

篇17:小学科学蚂蚁课件

小学科学蚂蚁课件

教学背景: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三上动物单元中的一个教学内容。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们发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但对于习以为常的小蚂蚁来说,学生也许观察的兴趣不浓;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清楚的观察蚂蚁的外表特征也有一定的难度。蚂蚁的身体小,到处乱爬是学生难以观察的主要原因。教学内容就是随着学生观察蚂蚁需要解决的一个个问题的提出而展开,学生带着“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这一观察任务,在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达到观察的目的。

设计理念:

让学生对常见的小蚂蚁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带着“小蚂蚁的身体到底是怎样的”的观察任务,在自主的观察中,不断改进观察方法,获得对小蚂蚁的丰富的直接认识,实现学习、表达的多元化、自主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想法。

4、培养学生关注、亲近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发现并尝试解决观察蚂蚁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蚂蚁方法的探究。

教师准备:放大镜、昆虫盒、水、培养皿、瓶盖、小木棍、毛笔、记录表。 学生准备:装在瓶子或盒子里的蚂蚁、水彩笔。

课前谈话:教师与学生一起喊出科学探究的口号,活跃气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看谁猜得最快。请看大屏幕

生:“蚂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学第四课《蚂蚁》

教师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发现问题。

▲说蚂蚁。

师:“老师昨天让大家去请蚂蚁到我们的课堂上来做客,你们请到了吗? 师:谁来说一下你在哪儿请到它的呀?”

师:“你是怎样请到它的呢?”

▲画蚂蚁。

师:“看来,大家对蚂蚁是很熟悉了,那你能把它画出来吗?”

师:那好我们就来根据你的经验画一只蚂蚁,请看大屏幕说一下要求。 师:现在就开始吧!

师:给画的最快的同学一只漂亮的蚂蚁。

▲发现问题。

师:“看了这些蚂蚁的画,你想说点什么?”

师:“老师听出来了,大家意见最多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关于蚂蚁的身体,到底是分几部分的;二是关于蚂蚁的脚,有多少只?是从哪个部分长出来的?” (教师板书:身体、脚)

2、初次观察蚂蚁(个人)

师:“那就把蚂蚁请出来,仔细地看看吧!看好了请举手告诉大家。”(学生们纷纷打开装蚂蚁的盒子或瓶子开始观察,但意见并没能统一,观察任务难以完成,因为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蚂蚁总是在学生没看清楚前就跑出了学生的视线。)

汇报出观察结果(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

师:“是不是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碰到了什么困难吗?”

生:“蚂蚁爬得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就爬走了。”

生:“蚂蚁太小了,看不清楚。”

(问题不是老师给的,是学生自己在观察中生成的。在新的问题促使下,学生们更积极地投入了新的探究活动。)

3、讨论观察方法

▲师:“太小了、乱动的`,怎么办呢?看来得想些观察蚂蚁的好办法了。让我们就分组讨论一下吧!”

师:注意可以利用一些观察工具。小组讨论想出的办法要记录在记录单上。比一比,哪个组的办法又多又好!”

▲小组讨论并记录。

▲教师在了解各组的讨论情况后,指名最多的组汇报后,其他组补充。

师:“一个组汇报的时候,大家要仔细听一听,有没有说到你们组的办法。如果没有,他们说完后请你们组来补充。”

生:“①是用放大镜观察;②是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观察;③是拍照片观察;④是给蚂蚁些吃的不让它乱爬。”

师:“还有补充吗?”

生:“在蚂蚁的周围放些水。”

师:“怎么放?”

生:“可以把水倒在盆子里,水上放个瓶盖,蚂蚁放在瓶盖上。”

生:“用显微镜观察。”

生:“用胶水粘住蚂蚁来观察。”(强调观察要以不能伤害蚂蚁为前提) ▲给办法最多的组奖一只漂亮的蚂蚁。

▲师:“你觉得哪个办法最好?”

生:“用昆虫盒观察最好。”

生:“把蚂蚁放在水中的瓶盖上上观察最好。”

生:“放在透明的小盒子里,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好。”

师:怎样把蚂蚁弄到我们的观察盒里呢?

4、再次观察蚂蚁(小组)

师:老师这里有这些材料,请各组讨论一下,选择一种观察方法,列出需要的材料清单。

师:好,我们在正式观察之前先看一下观察问题和要求。

观察内容: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脚有多少?长在哪里?

注意事项:

1、爱护小蚂蚁!(不要用手直接捉蚂蚁,可以用小棍把蚂蚁运到观察场所)

2、观察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3、观察完成后,完成记录单(画一只蚂蚁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师:现在就请每组的组长和材料员拿着材料清单到窗台的材料区领取观察材料开始观察吧。

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参与活动。

汇报:“谁能代表自己小组说说小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有几只脚?长在那里的?”

(切换到展台模式)

学生到台前指着自己的记录单汇报,指出蚂蚁身体的各部分。(要用展台) 教师板书学生说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认真,其实蚂蚁王国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走进蚂蚁王国吧?

学生与教师一起观看

师: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啊?

生:它用触角循着气味就不会迷路了

师:“关于蚂蚁,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想研究什么吗?”

“那就请你课外继续研究蚂蚁吧!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蚂蚁,谁来谈谈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生:说出本节知识点(教师演示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各部分)

师: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对表现好的给予奖励

五、送蚂蚁回家。

师:“现在我们的小蚂蚁在干什么呢?”

师:“它可能在想什么?”

师:“那怎么办呢?”

师:“那它的家在哪儿呢?”

师:“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提示:可以把蚂蚁送回到你请它的那个地方,还可以继

续观察一下:小蚂蚁回家的时候,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也要把它记录下来。”

师:“那我们就一起送蚂蚁回家吧!”

板书设计:

4、蚂蚁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脚:有六只脚,长在胸部

【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相关文章:

1.从蚂蚁身上得到的启示

2.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3.小学科学蚂蚁教学反思

4.幼儿园科学观察蚂蚁教案

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蚂蚁》教案

6.蚂蚁作文

7.蚂蚁 作文

8.小班科学活动我身上的1和2教案

9.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作文

10.阳光喷洒在我身上作文

下载word文档
《蚂蚁身上的科学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