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网
“受伤的男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高中作文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作文网,欢迎阅读借鉴。
篇1:高中作文网
愿穿越千年,与你赏月,饮酒,豪放大笑。
——题记
静谧的夜,冷清的月光从窗缝中泻入,如轻薄的蝉翼,如上好的美玉,让人忍不住停下手边的工作,欣赏他的孤傲,欣赏他的洒脱,欣赏他的无与伦比。
我不禁想到一位如月光一般的诗人,他对酒当歌,对月吟诗,他放荡不羁,写意人生。他就是李白——我们心中永远的诗仙。
李白爱酒。似乎自古以来,浪漫的文人才子都对杯中之物情有独钟,酒更是李白的精神寄托,酒也成了他佳作诞生的催化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政治场上失意至极的他,也许在酒中能得到些许安慰与解脱,尽情享乐,将一切不痛快抛之脑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也许在李白眼中,所有功名利禄还不如一碗美酒,只管狂歌豪饮,醉个天翻地覆。试问,古来几人可以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酣畅举杯对影成三人?所以他饮得潇洒,醉得诗意。
李白有愁。也许李清照之愁只是只恐双溪舴艋舟也载不动,而李白愁得气势磅礴,愁得悲壮,如天上来的黄河之水,任举杯欲消也不灭。当年的赐金放还,浇灭了这位学富五车的才子的满腔热血。人生在世不称意,他满怀失望与忧愁离开长安。当他发现理想与现实充满矛盾,当他发现人生如此短暂时,望高堂明镜,昔日青丝已成雪。现实已不允许他为国家施展所长,回首曾经,谁能不愁?他的愁,化作流光溢彩的 篇章,化作不尽江水向世人涌来。
李白亦狂。李白的狂,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李白的狂,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当初,狂放不羁的他奉诏入朝,却因性情恃才傲物受到排挤遭孤立。他狂傲一生,从未低下那颗高高的头颅弯下坚挺的脊梁向权贵屈服献媚。也许多数读书人寒窗数载,只为一朝功成名就,侍君于朝。但是他们的心离自由越来越远,只有他将灵魂置于天地之间,与自由为伴,与豪放与友。
酒是引子,愁是血液,狂是脊梁。无论是他的欢乐畅快,还是他的忧愁癫狂,他以笔写心,于是我国诗歌的百花园中又多了一缕奇香,而且经久不绝。他的双脚踏遍名山大川,苍翠幽深的山,清澈灵动的水,都融入他的诗句中。每当读起李白的诗,仿佛被注入鲜活的血液,仿佛身临如醉似幻的境界。
李白是诗仙,也是自由人。他拥有一颗狂放的心,一个不羁的灵魂。他来去自由,不变的气节让他穿越时空,永恒的精魂伴着他的激情凌于青冥之上。李白在诗歌史上永远光芒四射,傲视凡尘。他亦如流水般烂漫、豪放、洒脱、无拘无束,坚定一个心中的方向,一往无前。
若能穿越千年,我愿与他在雨中泛舟,在危楼赏月,作诗饮酒,一起书写美好的人生。
篇2:高中作文网
开头:影视和文学领域的娱乐化越来越明显,有意思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不时地惹人们爆发出阵阵笑声;也有一些有意义的经典名著让人们回味无穷。时代淘汰了一批批作品,标准有二:有意思和有意义。
严格的筛选中,只有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活跃在文化市场上。有意思,就是有趣味,有看头;而有意义,则是作品给人精神上的影响。
只有意义而无意义的作品如只有筋骨没有皮肉的骨架,少有人碰。马克思主义书籍、哲学思辨类书籍、科学研究类书籍几乎只有专业人士会买,它们虽然对科学或思想的研究和推动社会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永远也不会吸引大多数人的眼球,永远隐在书店不起眼的角落。有意义的书也许永远不会被淘汰,但如果它毫无趣味那也注定它默默无闻的命运。
只有意思而无意义的作品如短命的美女,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一旦老了便什么都不是了。现在这类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各种各样的小说,侦探类、言情类、搞笑类......它们的确会畅销一时,情节的确精彩,但给不了人们精神上的提升。人们把它们翻一遍,笑两声,随手就扔一边,懒得再看第二眼,反正这批死了还有第二批出来。一部作品想要“长命百岁”,必须得有意义才行,光有趣味的下场如何,我们有目共睹。
只有那些既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作品,总在人们脑海中出现,经久不忘,中国四大名著,情节生动,人物形象生动,而且意义深远,如《红楼梦》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所以产生“红学”,对它的研究永不落幕,有意思的情节帮了不少大忙,还有《史记》,将有意义的思想内涵和有意思的情节人物,把其它二十三史都给比了下去;影视界也有不少例子,邓丽君的歌、周润发的《上海滩》、赵本山的小品......
有意思与有意义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它们结合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很多影视专家、文学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新闻联播总被人们认为没意思,现在它也在改革,画面和语言丰富多彩;新生的《十月围城》、《赵氏孤儿》、《让子弹飞》也在追求有意思与有意义的统一。认清了这条标准线,我国的影视艺术、文学艺术的未来定是光辉灿烂的,像《功夫熊猫》这类被人抢走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将不再发生。
篇3:高中作文网800字
以和为贵,天下大同
和,谐也。
调和五味以解口腹之欲,丝竹和奏以足乐音之乐。自上古之时便有“和”的概念,至今“和”亦是治国之基。西周末年,史伯最早提出“和实生物”的审美命题,为“和”的最高审美意蕴提供了哲学依据。百家争鸣之际,儒家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于是奠定了封建时代追求温厚和平、含蓄委婉为审美极致的理论倾向。
不刚不柔曰和。刚则满身锋芒,能自立于世亦易践踏弱小,稍有不慎便惹得一身乌烟瘴气;柔则圆滑世故,八面玲珑却失了棱角意气,终是无所傍身,人尽可欺。为和之道,才能阴阳相生、万物相谐。
将相和的故事代代传承,耳熟能详。正因蔺相如以和为贵、大局为重,才能打动廉颇。两人珠联璧合,最终守得国家一方安宁。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与人以和,七尺巷的故事口口相传,人皆称颂。
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前提。
与己和,返璞归真。回归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遇事冷静自持。若凡事抱怨,就会失了分寸;失了分寸,又何谈内心秩序?
与家和,万事皆兴。家人和睦,众人齐心,则万事皆成。反之兄弟阋墙、鸡犬不宁,则木不成林,散乱一地。
理政和,风清气正。以和为治国之道,国家少了几分戾气,百姓多了几分安心。若暴虐当道,战乱不断,人民不能安居乐业,又怎会对理政者产生信任?最终只会目无法纪,乱序于世。
天下和,则造大同。费孝通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是多元的统一才能造就天朗气清,才能达到天下大同。
在浩繁的汉字中,“和”结构简单,人人共识,但是它又意境深远、包罗万象。它早已根植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渗透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原则与智慧,博大精深。如今新中国倡导的“和文化”的核心理念正是传承了老祖先代代秉持的至真之理,以千年沉积的独特魅力向世界宣扬了中国以和为贵的友好态度和天下大同的美好心愿!
篇4:高中作文网800字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我知道,这是一封寄不出的信(我没有您家的地址,您家的电话,况且我不知道怎样把信寄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但我仍然忍不住,坐在桌边,举起笔,准备与您来一次“穿越时空”的书信之旅。
《论语》记录了您及您的弟子的言行主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少年来,这句话都被人们所赞颂。向他人学习,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是我们如今社会上、生活中缺失的。第一次看到这句话的时候,虽然我当时还不懂得这是什么意思,但就像是一种缘分的注定,一种无形之间的联系,
因为这句话,我开始阅读《论语》。我渐渐沉浸在那些朴实无华却饱含哲理的语句中,就像品一杯苦茗,刚入嘴时苦得发涩,就好像刚看《论语》,完全摸不到头脑,一片混乱。一口茶在嘴中,被慢慢地咽下,随即而来的则是种淡淡的香,清雅甚至略带甜味,直至舌尖,就如同慢慢体会了《论语》中句子的含义,用自己的生活去思考,从而领悟出生活中的哲学,一种愉悦至及的甜味会一点点蔓到心中,带来属于我们心灵的芬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先生,您留给我们的太多太多,将会是我们一生受用的哲理。除此之外,您也是当时受人爱戴的教育家。相传您的弟子有三千,有贤徒七十二名(如果您可以穿越时空看到这封信的话,就证实一下)。您的教育,成就今天我们华夏子孙的繁荣昌盛;是您,我们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但是,孔子先生,您发扬光大的儒家学派,有这样的观点:民族有华夷之分,只有华族才是最有文明的,其它的民族都属于没有教化的蛮人,因此他们必须接受中原天朝的教化和策封,只有中原天朝是最先进的文明体,只有其他文明向中原学习和借鉴,而绝没有天朝学习夷狄的道理。
可您不也说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蛮狄难道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吗?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不是一个封建统治的制度了,各民族之间平等相待。孔子先生,我不知道您是否理解,是否相信,但不可否认,你的儒家学派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
孔子先生,您将您生活中的大智慧全部都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会始终牢记着您带给我们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学会在生活中体悟人生!我很高兴我能够和您有一场穿越时空的火花碰撞!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忠实弟子:杨思颉
4月30日
【高中作文网】相关文章:
1.作文网高中
2.高中优秀作文网
3.高中作文网经典
5.落叶作文网
6.日语作文网
7.中考作文网
8.小学作文网
9.99作文网
10.作文网初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