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joeturne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最近,我读完了刘禹锡的《陋室铭》。文章虽短,但内容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恨不得一吐为快。
陋室铭》是一篇铭文。它极力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形容陋室不陋,从而抒发自己的志趣。其中,“斯是陋室,唯一吾德馨”句与我产生的共鸣最为强烈,令我浮想联翩。
这句话的大意是:这虽然只是一间破房子,但只要我品德好,有思想,它依然会蓬荜生辉。我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得知:杜甫也住在茅屋里,且屋顶随时可能被秋风吹走;可他不还时创造出了许多流芳百世、脍炙人口的作品吗?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那些被“双规”的高官们。他们个个都有几百甚至上千平方米的别墅、几百万个人财产、几部豪车。想必大家都知道近几个月被“双规”的“微笑局长”“表哥”杨达才吧,他在体察民情时经常以笑脸示人,仿佛十分爱民;可他却被查出至少有八十三块名表,九百万人民币的现金!他该受了多少贿、搜刮了多少民脂民膏啊!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之下,变成了“拜金主义者”。正是因为他成了“拜金者”,突破了思想底线,心中只有钱,所以才“翻身落马”,自食其果。
再看看我自己,虽然没有锦衣华食,住的也不是琼楼玉宇,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群能同舟共济的朋友;可我还总在抱怨生活如何苦、条件如何差。写到这里,我忍不住为我自己感到羞愧,因为如果再这样下去的话,就会沦为过分依赖物质条件、没有思想的人。
因此,我想向全中国的孩子们呼吁:“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的思想决定了未来祖国的命运。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吧,这样,祖国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篇2: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十一字,却谱写出一首陋室颂歌,一直流传至今。全文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字里行间都渗透出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每次反复读诵的时候,都能感到意味深长。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全文中我最为欣赏的一句话。作者虽然居住的环境简陋不堪,但却十分重视内心的品德修养。”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们难以想像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窘迫,但生活的信念和意志丝却毫不动摇,并能保持一种从容的心境。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的。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物质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里。当今世界又有太多的诱惑,因而人产生了太多的欲望,而当欲望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灵变得开始扭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有多少人会回归到心灵的平静,去重视品德的修养呢?也许我们可以用金钱买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我们也可以追求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但我想今天我们所追求的仅仅就是这些吗?我想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从刘禹锡的这篇文章里,我能感受到古人生活的一种境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这种淡泊、优雅的生活情怀,真的让人充满了向往。而这样的生活,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呢?
面!做一个高尚的人!
《陋室铭》读后感400字
篇3: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
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
鲜花总比绿叶更早地萎谢,张扬总比内敛更早地凋零。
题记
窗外,凄凉地风拂过大地,一缕残红落水,剩下的是秋风间的矜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案前未成合上的旧书,想起了那篇给我以启迪的《陋室铭》。
感于刘禹锡当年的风骨,奋笔写下了这洁身自好的《陋室铭》,但真正令我感动的和深思的不是他所表现的精神,更多的,在于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深蕴。不知怎地流连的残红绿叶似与《陋室铭》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
沉稳的内在永大于张扬的外表,渲染出的浮华远不及纯真的朴实。
鲜花艳极了整个春夏,却无法摆脱秋风中的凋零,因为他曾经有的张扬,给人以叹惋和遗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而绿叶却永远矜持着自己的色彩,因为内敛,纵然飘落也只会引起人的怜思。
山不在高,给人以仙境之感而非那终年覆雪的高山,更用一种绿荫掩映下的'山的感觉。
水不在深,给人以灵气之感的,而非那纵深千里的大海,更有一湾碧绿的青潭的感觉。
做人亦不可太过的浮华与张扬。
人们常常惊羡于歌星的风流雅韵,流光溢彩;崇拜于政坛人物的一言九鼎,叱咤风云。却不知他们张扬的背后往往更易感受到那份灵魂的空虚。于是,他们也需要离开喧嚣的凡尘,去进入刘禹锡的陋室,在朴质的自然检点自己的虚浮。
而作为刘禹锡,作为活在今天如同刘禹锡一般的人们,却无需承受这份检点。因为我们不需要张扬,不需要浮华,不需要再镜头之下故弄玄虚,在众人面前详装大度,我们活在陋室之中,从而需要拥有更真实的的自己:无需如政坛人物品味离休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失落和苦涩。因为在陋室前谈笑的鸿儒并不巴结权利无需品尝有朝一日被社会零落的酸楚和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福分”更不愿去享受那耀眼的光辉和荣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拥有充实,可以纵横驰骋,可以言所欲言,可以开怀大笑,一切都因为生活生活在“陋室”充满自由。
融入银河,就安谧的和明月为伴照亮长天:没入草莽,就微笑着同清风合力染绿大地,于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切变得与刘禹锡的陋室极为相似,一切仿佛都照应了刘禹锡的思想刘禹锡的灵魂。
再现那缕残红与绿叶,我蓦然间感受到鲜花要比绿叶更早地凋零,活在刘禹锡的陋室中也许要比活在繁杂的尘世更充实,更有意义。
读罢《陋室铭》我倒愿意做那片绿叶,过那“永不凋零”的人生。
【刘禹锡《陋室铭》读后感400字】相关文章:
3.刘禹锡陋室铭原文
10.陋室铭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