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
“明明嘞”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王罴性俭率》阅读答案
【原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
【注释】
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参考译文】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解释
(1)性:本性,个性 (2)为:替,给 (3)大惭:很(十分)惭愧
(4)意:内心,心里 (5)及:等到 (6)引:伸,伸出
2.翻译
(1)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你这样选择(吃饼的方法),应当是肚子不饿。
(2)命左右撤去之。
命令手下把酒食撤掉了。
3.“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这段文章是通过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的,请简要概括。
(1)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酒食。
(2)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
篇2:《王罴性俭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罴性俭率》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罴性俭率
【原文】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书王罴传》
【注释】
①王罴:北周大将。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参考译文】
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就从地上拣起来吃。客人神色很惭愧。
【阅读训练】
1.解释
(1)性:本性,个性 (2)为:替,给 (3)大惭:很(十分)惭愧
(4)意:内心,心里 (5)及:等到 (6)引:伸,伸出
2.翻译
(1)乃尔选择,当是未饥。
你这样选择(吃饼的方法),应当是肚子不饿。
(2)命左右撤去之。
命令手下把酒食撤掉了。
3.“俭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罴的性格。这段文章是通过两件具体的'事情来表现任务的性格的,请简要概括。
(1)撤掉浪费粮食的官员的酒食。
(2)捡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带肉的瓜皮吃。
篇3: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
王罴①性俭率,不事边幅。尝有台使②,罴为其设食。使乃裂其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③造成,用力不少,乃尔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有客与罴食瓜,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选自《周书?王罴传》)
【注释】①王罴(pí):北周大将。 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派出的使者。
③舂爨(cuàn):用杵捣去谷物的皮壳或捣碎,生火做饭。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有客与罴食瓜 食: ⑵及瓜皮落地 及:
17.(1)吃 (2)等到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客削瓜侵肤稍厚,罴意嫌之。 译文:
18. 客人把果皮削得稍微厚了点,王罴心里厌恶他这种行为。(“嫌”1分,句意准确完整1分。)
19.你怎样看待王罴的“直率”?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2分)
19.示例一:我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敢于用自己的言行制止浪费的行为,让浪费者感到惭愧。 示例二:我不赞赏王罴的直率。王罴制止浪费的言行太直接,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让人感到尴尬,这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观点明确1分,结合原文阐明理由1分。)
【参考译文】王罴为人俭朴直率,不修边幅。有一次,朝廷派来一位使者,王罴为他设下饭肴。使者竟然把薄饼的边缘撕去。王罴说:“耕种收获,已经不易,去壳加火,费力不少,你却是挑挑拣拣,想必是肚子不饿,不想吃。”命令随从将饭肴撤走。使者大惊,十分惭愧。又一次,一位客人与王罴吃瓜,客人把瓜皮削得很厚,王罴不高兴。等到瓜皮落到地上,王罴伸手就从地上拣起(瓜皮)来吃。客人(看了后)神色很惭愧。
篇4: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文言文王俭,字仲宝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俭,字仲宝,生而僧绰遇害,为叔父僧虔所养。幼笃学,手不释卷。宾客或相称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儿无名,正恐名太盛耳。”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升明二年,为长史兼侍中,以父终此职,固让。先是齐高帝为相,欲引时贤参赞大业。俭素知帝雄异,后请间言于帝曰:“功高不赏,古来非一,以公今日位地,欲北面居人臣,可乎?”帝正色裁之,而神采内和。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答曰:“谭子奔莒,所以有仆。”俭赏其善据,卒得职焉。
高帝践祚,与俭议佐命功臣,从容谓曰:“卿谋谟之功,莫与为二,卿止二千户,意以为少。”俭曰:“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上笑曰:“张良辞侯,何以过此!”
建元元年,改封南昌县公。时都下舛杂,且多奸盗,上欲立符伍,家家以相检括。俭谏曰:“京师翼翼,四方是凑,必也持符,于事既烦,理成不旷,谢安所谓‘不尔何以为京师’。”乃止。是岁,有司奏定郊殷之礼,俭以为:“宜以今年十月殷祭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祭。二年正月上辛,有事南郊,即以其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无配。”从之。
初,宋明帝紫极殿珠帘绮柱,饰以金玉,江左所未有。高帝欲以其材起宣阳门,俭与褚彦回及叔父僧虔联名表谏,上手诏酬纳。宋世,宫门外六门城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问无不决。上每曰:“《诗》云‘惟岳降神,生甫及申’,今天为我生俭也。”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五年,俭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固让。六年,重申前命。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咨事,上以往来烦数,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上不许。七年,乃上表固请,见许,改领中书监,参掌选事。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四十八。
俭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
(选自《南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手书崔子玉《座右铭》以贻之 贻:赠送
B.后请间言于帝 间:间谍
C.其年固请解选,见许 许:允许
D.上亲临视 临:前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以父终此职 以勇气闻于诸侯
B.卒得职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乃上表固请 见犯乃死,重负国
D.为当时所重 吾属今为之虏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俭幼年时就十分喜欢学习。因父亲早逝,王俭由叔父抚养长大,面对宾客的称赞,叔父担心他以后会名声太大。
B.王俭富有远见
。齐高帝任宰相时,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协助齐高帝夺取天下,并暗中进言齐高帝,说他已难为人臣。
C.王俭多次进谏都被皇帝采纳。齐高帝曾想立符伍制度被王俭劝止了,有司制定郊殷之礼时,王俭的意见也被采纳了。
D.王俭为官清正廉洁。王俭出行朴素,家无余产,生前只把治理国家作为要务,深得皇帝的信赖,并被当时的人敬重。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客有姓谭者,诣俭求官,俭谓曰:“齐桓灭谭,那得有君?”(5分)
译文:
(2)昔宋祖创业,佐命诸公,开国不过二千,以臣比之,唯觉超越。(5分)
译文:
答案:
4.B(3分)(间:暗暗地。)
5.D(3分)(为:均表示被动,可译为“被”。A.以:因为,连词;凭借,介词。B.焉:表示陈述语气,不译;兼词,可译为“于此”。C.连词,于是、就;连词,才。)
6.B(3分)(“王俭想召集当时的才俊”不合文意,“说他已难为人臣”中的“他”有歧义。)
7.(1)当时有个姓谭的客人,到王俭这里求官做,王俭对他说:“齐桓公灭掉了谭国,哪能够还有你这位姓谭的人?”(“客有姓谭者”“诣”“那得”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前朝宋高祖打天下,辅佐他创业的各位大臣中,开国功臣也不过得到两千户的食邑,拿我跟他们相比,只觉得我受的恩惠已经超过他们了。(“佐命”“二千”“以”各1分,句意通顺2分
篇5:文言文王彦章死节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王彦章死节阅读附答案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小题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分)
彦 章 武 人 不 知 书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活( ) (2)谢( ) (3)见( )
【小题3】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2分)
【小题4】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
【小题1】彦章/武人/不知书(划一处即可,1分)
【小题1】(1)使……活下来(2)推辞(3)被(每小题1分,共3分)
【小题1】哪有早晨侍候梁帝晚上却服侍晋王的道理,这样我活着有何脸面见天下的人呢!(2分)
【小题1】用他自己的话说明他的忠义。(2分)
【小题1】表现了王彦章英勇善战、宁死不屈、爱国忠君的精神。(2分)
解析【小题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引用自己的话来表明自己的忠义特征。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篇6:中考文言文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
中考文言文王著教帝学书阅读答案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
【试题】
1、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2、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以问著,对如初。
4、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C
2、更加;精益求精。
3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
4、要求严格,循循善教。(能紧扣内容答出其特点即可)。
(济南市[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太监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像。(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篇7:“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答案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阅读答案
长孙皇后性仁孝俭素,好读书,常与上从容商略古事,因而献替○1,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遭怒宫人,后亦阳怒,请自推鞫○2,因命囚系,俟上怒息,徐为申理,由是宫壶○3之中,刑无枉滥。豫章公主早丧其母,后收养之,慈爱逾于所生。妃嫔以下有疾,后亲抚视,辍己之药膳以资之,宫中无不爱戴。训诸子,常以谦俭为先,太子乳母遂安夫人尝白后,以东宫器用少,请奏益之。后不许,日: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
上得疾,累年不愈,后侍奉,昼夜不离侧。常系毒药于衣带,日:若有不讳,义不独生!。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日: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可数下。道、释异端之教,蠹国病民,皆上素所不为,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必行汝言,吾不如速死!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衰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
注:①献替:献可替否的略语,言劝善规过,诤言直谏。
②鞠(jú):审问。
3.宫壶(kǔn):内宫。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亦阳怒,谓自推鞫阳:表面上
B.为太子,患在德不立患:担忧
C.医药备尽而疾不瘳备:准备
D.蠹国病民盆:损害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上或以非罪谴怒宫人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B.慈爱逾于所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D.奈何以吾一妇人使上为所不为乎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7.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若(上)有不讳.义不独生B.后不许(所请》
C.由是(上)疾遂甚D.私以(皇后之言)语房玄龄
8.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孙皇后对唐太宗的生活照料得尽心尽责,体贴入微;在安邦治国方面能诤言直谏,提出很多有益的意见。
B.长孙皇后善于处理内宫事务,公正端直,对太子严格要求,不骄不纵,对幼年丧母的豫章公主慈爱有加。
C.长孙皇后生活十分节俭,以身作则,为了相助宫中生病的嫔妃,宁可自己停吃药膳;她还告诫太子要节用器物。
D.长孙皇后识大体,顾大局,抱病随太宗出巡九成宫;病重时坚决不同意太子下令大赦天下为自己祈福求寿。
参考答案:
5.C备这里可讲为完全全都是完备齐备的引申义。备尽,全都用过了。
6.D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前一个是不定代词,有时:后一个是不定代词,有人。B:前一个是介词,表示比较,比;后一个表示被动,被。C:两个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那么;后一个表示顺接关系,就。
7.C应是:由是(长孙皇后)疾遂甚
8.D太子没有下令,只是提议。
【文言文的王罴性俭率的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0.《桃花心木》阅读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