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

2022-05-28 13:40: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正宗兔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

篇1: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

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识孩子是受教育的主体

孩子的成长,内因是关键。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使孩子产生动机,从而行动起来去满足需要,再产生新的需要、新的动机。孩子的需要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动机也有正确不正确之分。父母应分析孩子的需要,激发孩子的正确动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如果父母一切包办代替,就是以父母的需要代替孩子的.需要,以父母的动机代替孩子的动机,孩子完全成了客体,其主体精神被压抑、遏制,怎能有好效果呢?父母必须必须记住,对于孩子来讲,“我”是外因,“我” 的教育行为,目的是使孩子积极起来,进行自我教育。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的,“我”应该认真反思。

二、学会用换位思考的方式

心理换位,就是父母以孩子的身份去想一想要求做和将要做的事情。这种换位,能极大地减少父母在实施教育时出现盲目主观。

作换位思考时,应充分体察孩子的角色地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的个性特点,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时经常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尤其要强调把孩子当孩子。

为了使换位思考更切实际,专家建议:父母可读一读《儿童心理学》和《中学生心理学》。没有书,可以向孩子的老师或其他能者请教。

三、耐心倾听孩子“心声”

教育是双边行为,一边“教”,一边“受教”,善于倾听受教育者的“心声”是施教成功的重要因素。

倾听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识。许多父母能做到无微不至地爱孩子,却做不到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与封建父母制意识和“主宰”思想有关。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孩子的话,不管多么幼稚,父母都要耐心倾听。倾听之后,分析孩子的愿望、要求,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分。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采取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引导孩子提高认识。孩子仍然不明白的,允许孩子存疑,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

专家提醒:父母应尽力克服自我中心倾向,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精神,但并不意味着一切都听孩子的,否则将导致教育上的放任自流。

篇2:父母教育孩子不要总翻旧账

父母教育孩子不要总翻旧账

小升初一年,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压力都逐渐增大。父母教育孩子时,容易因心里着急而采用不合理的方法,造成新的矛盾。相关老师建议,父母教育孩子,最好就事论事,忌翻孩子旧账。

“我早就告诉过你不要这样……”、“上次那件事儿,我就说过了,你就是不长记性……”类似这样的话,很多家长都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说过,这也是跟孩子翻旧账时常见的开场白。

小王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太好,几次小测验的成绩都不理想。于是,妈妈开始唠叨:“以前成绩下滑就是因为周末总看篮球比赛,不学习造成的。平时提醒、督促你不听,现在怎么样,成绩下降了吧……”小王的妈妈一边抱怨他从小就不听大人话,一边又把小王以前犯下的种种过错数落一遍。妈妈这种翻旧账的习惯经常把小王弄得很苦恼。

相关老师认为,家长教育孩子应该就事论事。孩子犯错,如果家长在过去已经跟他们讲明道理了,就应该翻过这一页。就算孩子再犯类似错误,家长也要就事论事,而不要出现一个问题,就连根拔起翻旧账,把问题无限延伸。过去的'事已经成为过去,家长不要总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这样会让孩子感觉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辄翻旧账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让孩子产生自己一无是处的错误认识。

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努力帮助孩子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家长尤其不要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想当然把孩子的这次错误与以前的联系在一起,而要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家长还要不断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孩子充分肯定,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篇3: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父母怎么教育孩子

希,我们应该怎么影响你?前天看了一篇文章说孩子的性格是家长塑造的,可是我们怎敢去塑造你的性格,我希望你的性格是独一无二的,可是这又违背了教育的原则,教育是让人尽善,挖掘个人的潜能,善是相对的,潜能是一分为二的。一个人的性格在将来的.一生中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独立、自主、追求、坚持、毅力、包容、豁达等等,这些无不体现了个人性格魅力。

哥哥和妹妹的故事让我们启发很大。哥哥从小都很挑剔,什么都是自己想要的,选择的时候总是选择最满意的,所以总是违背自己的最初选择,而妹妹总能独立思考,由个人思考,从来不违背自己的选择。父母认为哥哥的性格有缺陷,过于追求完美,而妹妹性格独立,自我意识强,能够坚持自我。

所以父母总是拿哥哥和妹妹对比。若干年后,哥哥在自己的人生选择时候依然是左右盼顾,而最终选择了世界的一流学校;而妹妹,却选择了普通的学校。父母在和妹妹的一次交流中还说哥哥的性格总是犹豫不决,而妹妹很果断,并且回忆了以往的种种实例。

而这个时候妹妹却泪流满面,父母惊诧万分,妹妹开口道出实情:说我对自己的选择总是很会后,对哥哥能够选择最心愿的事物总是充满羡慕,而自己总是被父母称赞说有独立的性格,而从来不敢放弃自己最初的选择去挑选自己的最爱,因为怕失去父母的赞许,就是因为父母的赞许才让自己失去了很多很多自己的最爱,如果父母当年没有这么多赞许,我想现在我的人生绝非现在这样。父母听到后愕然。

我们是否也在给孩子这样的压力呢。总是毫不犹豫的鼓励她的行动、他的举动,是否停下来想一想对孩子的夸赞是否是他的负担呢。如果这些是负担我们是否还要继续的给他压力呢。我们不能让孩子向我们一样背负着种种名利和道德枷锁而生存在一个没有自由的世界里。我们不要让我们的赞许和爱成为孩子的心灵枷锁,禁锢他们发挥的潜力。听话、专心、自由的等等这些是否是他所想要的。

如果是我们给予,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思想,让自己做好父母,让孩子顺其自然的成长。爱和自由或者说爱的自由。在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充满自由,让孩子在享受我们爱的时候是充满自由的,她可以选择接受我们的爱也可以选择拒绝我们的爱,这样的成长或许更好吧,平等让父母和孩子永远站在平等的状态下选择和给予。

篇4:怎么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怎么教育孩子不要玩火

29日中午12时左右,福州连江中路一栋居民楼发生火灾,两个10岁左右的小孩在家中玩打火机,点燃床单,自家被烧。幸而邻居及时发现,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上网搜索,小孩淘气引发火灾的事故多有报道。暑期孩子时常单独在家,如何教育孩子不玩火,防止意外发生?29日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和市民。

起火时不知所措打电话给爸爸

29天中午12时半,记者赶到现场,火势已被控制。被烧的是晋安区铧兴花园东方阁南1梯位8楼的住户,从楼下就可以看到这户人家的阳台已完全被熏黑,还有大量烟雾从阳台冒出。

发生火灾的是卧室,整个卧室被烧得一团漆黑,吊顶被烧光,连天花板上的钢筋都看得到,客厅和其他房间受损较轻,但也被浓烟熏得漆黑。

同住在东方阁南1梯位的业主说,当时这家的家长并不在家,只留下10岁的女儿和来家里玩的一个同学。当时两个小孩在卧室里玩打火机,烧着了床单,火苗一下子就蹿了起来,两个小孩一下慌了神,无法将火扑灭,便打电话给自己的爸爸。小孩的爸爸随后打了报警电话。打完电话,两个小女孩赶紧冲出家门,跑下楼。

在小区里,记者见到了10岁的女孩小美(化名),面对大家问话,小美吓坏了,只是一个劲摇头,偶尔说出几句“不知道”。

保安冲上8楼灭火救人

住在铧兴花园东方阁2梯位14楼的一先生当时正在楼下散步,看到8楼的一户家里冒烟,意识到可能是着火了,赶忙通知社区内的.保安。

保安老金、老杨、老叶以及物业的潘主任四人,立马拿出社区物业处存放的灭火器,又到小区内拿了消防水带,跑上8楼灭火救人。

四人顶着烟雾来到8楼时,两个女孩正打开家门逃出,他们便让两个女孩先从楼梯下楼。随后四人用消防水带接在附近的消防栓上,带着灭火器进入屋内。

“房间内都是浓烟,几乎什么都看不到,非常呛鼻。”几位保安掩着鼻子冒着浓烟救火。随后,接到报警的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把火扑灭。小区居民都说,要是没有保安的自救,可能损失更加严重。

事发后,发生火灾的楼栋的电梯被暂停使用。

延伸阅读

“不要玩火”该怎么对孩子说

游戏法

福州台江区某高档小区物业处工作人员说,家长可和孩子一起练习怎样在大火中逃生,教孩子怎样弯腰,怎么用湿毛巾捂住嘴和鼻子,防止被浓烟呛伤。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模仿报火警,当然,得教育孩子不能乱打“119”火警电话。

故事法

福州阳光心理服务中心主任陈震平从事儿童心理教育多年。陈震平说,首先要充分顾及儿童特点。讲一番小孩子难以接受的防火意义,硬灌一些小孩子难以领会的防火知识,事倍功半。孩子总爱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卡通故事主人公的经历,融入一些防火小故事,让防火意识渐渐“渗”进小孩子的大脑里。

比如唐老鸭出门忘了关天然气火;机器猫烧穿了铝锅,险些引燃厨房;小头爸爸上班忘了拔下电熨斗插头,烫焦了桌面;黑猫警长停电后点蜡烛,刚转过身,窗帘就被引燃。这些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孩子的防火意识。

参观法

在福州软件园从事网站设计的廖先生说,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消防宣传教育素质基地等场所参观,让孩子真正见识更多的消防标志,甚至还可以体验火场逃生的感觉。家长带孩子去酒店或者商场的时候,可以借机告诉孩子安全出口标志在哪,什么是疏散标志,什么是疏散的通道。

他山之石

加拿大幼儿园孩子参观消防局

在西方发达国家,防火等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部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每年都会亲身体验“消防行动”。

在加拿大,先是老师带孩子们去消防局,现场听消防员演示、讲解防火安全常识,还给每个人发了一些材料带回家看,内容都是迎合小朋友的阅读趣味,以卡通形象、场景形象地给小朋友们灌输关于防火的基本常识,比如哪些东西易燃。接下来在幼儿园里,老师带小朋友们温习、演练防火的常识,手工活动就是做一个消防员的安全帽。

篇5: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

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

其实父母在和子女交流是应该注意方式方法,不能采用极端的行为,那样多数是会使得其反的。

曾经轰动一时的美国“虎妈”,日前来到上海,与上海“猫爸”进行了一场关于家庭教育的对话。媒体制作的标题是:上海“猫爸”交锋美国“虎妈”。“猫爸”说,尊重孩子选择,给予更多自由;“虎妈”说,富不过三代,教育就要严格。

笔者很佩服标题党的煽动能力,寥寥数语就把中西两位家长的教育观点推到了水火难容的两个极端。然而,耐心读一读“虎妈”的育儿经,仔细听一听“虎妈”和“猫爸”各自的家庭教育故事,其实你就会发现,主张“给予更多自由”的“猫爸”,在“像猫一样温柔地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圆舞曲”的同时,也有非常严厉的一面;而坚信“教育就要严格”的“虎妈”,在“严厉得近乎偏执,要求得几近苛刻”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一颗温柔和慈爱的心。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从来就不存在东西方谁优谁劣之争,那只是出版商炒作出来的一个伪命题。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企鹅出版社找到了一个东西方都感兴趣的卖点,那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在当今的世界上,没有什么比孩子的教育更让人关注。

其实,家庭教育原本就是极具个性的教育,每个家长都应把注意力放在观察、了解、研究自己的孩子和自己的家庭上,千万别老去比较,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听话、那么有出息。就像世界上没有一种万能的灵药可以包治一切疑难杂症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一种全能的方法能够教好所有的孩子。

“虎妈”的成功并不全在于她秉承了东方的教育之道,这其中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因素。蔡美儿是大学教授,她的家庭拥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她在严厉要求女儿的同时,还能给孩子很多有效的帮助和支持。而这恰恰是现在有些家长无能为力的。与学校教育最大的区别是,孩子的家庭教育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教育的主体――孩子,都有其独特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特点,因而他们应对外界的方式也千差万别;教育的客体――环境,每个家庭的人员结构、地域背景、文化氛围都不一样,因而它们对孩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而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就好比给每把锁配一把合适的钥匙。比如,对待比较内向、敏感的孩子,需要细致一些、温和一些的方法,帮他自悟自省;对待比较外向、好动的孩子,不妨严厉一点,既给压力,又给机会,让他发挥潜力;对待注意力容易分散、粗心大意的孩子,就要狠抓习惯培养、坚持意志训练,从小事从细节抓起。总之,只有找到能打开孩子心锁的那把钥匙,你才会成为成功的父母。

还是“虎妈”说得辩证:“美国的教育太宽松了,所以需要严厉;但中国的教育已经很严厉了,家长就需要放松对待,关键在于平衡。”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精髓。

篇6:父母千万不要溺爱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微不至的,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过于照顾,保护,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已超过一般限度,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了过分强烈的依赖关系,孩子很容易表现出依恋性强、骄纵、缺乏独立性等。不适应集体生活习惯和性格特征,从而导致幼儿入园困难。

所以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到不适应。在家中对待孩子始终把握一个度,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上的认识与习惯养成,为进入幼儿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准备。

篇7:父母现今还要不要教育孩子的谦让

父母现今还要不要教育孩子的谦让

正确谦让才是美德

我认为,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我更愿意在这句话之前设个前提:辨别谦让的需要,谦让才是美德。孟德斯鸠说过,美德本身需要限制。没有原则的谦让是一种懦弱,在竞争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逃避,在危险面前的谦让是一种退缩,在荣誉面前的谦让是对胜利的不尊重,一味地强调谦让行为而不辨别谦让的原因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

所以,谦让更需要智慧,父母要帮助孩子辨别是否应该谦让,是否能够谦让。

亭亭妈妈

父母指导特别重要

首先我觉得要肯定地教育孩子:谦让是一种美德。否则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礼仪、没有道德的社会了。但是在教育孩子谦让的同时,要帮助孩子分析“谦让”、“竞争””和“维权”的.区别。

以前儿子有过一次乘公交车让位的经历,那天晚上我认真地夸奖了他,并为他解释谦让的含义:如果在实施谦让时是自愿的、让出来的东西是自己可以做主的,同时不会让自己感到伤害和难受,那就让;如果让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让”的行为也不是自愿的,且让出后心里不舒服,那就不要让。在以后的日子,儿子学着尝试很多次谦让和维权,事后我都会为他进行浅而易懂地分析,就这样,现在儿子已逐渐学会了谦让。

点评:在传统教育中,谦让和礼貌、尊老爱幼等内容一起,都作为一种美德教育传授给孩子。其实,即使在现今强调竞争的社会中,谦让仍然还是一种美德。重要的是,父母应如何智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在谦逊、知礼的同时,还应有进取心和竞争力,以适应今后的社会生存。

篇8:孩子爱哭,父母不要急,试试这样教育!

孩子爱哭,父母不要急,试试这样教育!

小孩子爱哭是很正常的,但很多父母都十分讨厌孩子哭,孩子哭的时候,就大喊大骂,其实这样做是不好的,这样只会导致宝宝哭得更加厉害。孩子爱哭是“怯懦”的一种表现,父母应该好好教育,那么怎么教育呢,不要急,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方法。

理解孩子并鼓励孩子
1

孩子都会有比较敏感的地方,孩子如果敏感,感受到的疼痛比其他人来得更强烈,作为父母,应该好好理解孩子的心情,然后再加以鼓励,这样孩子才会停止哭泣。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2

孩子如果缺乏成就感,那么就会十分敏感容易哭泣,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自我认可,让孩子有成就感,于是这也要求父母平常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要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从中得到成就感。

家长要控制情绪
3

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表现出紧张、焦虑、愤怒、忧郁等情绪,那样会让孩子更加敏感,引发胡思乱想,然后哭得更猛了,家长要控制情绪,不要影响到孩子。

让孩子用语言表达
4

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些安慰,然后让孩子用语言表达他内心的难过,然后父母帮孩子分析情况,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那么孩子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会想着哭泣了。

对孩子不要太严肃
5

有些父母,总是板着一张脸,孩子看到就会很害怕,这样会让孩子的情绪变得十分敏感,因此父母平常应该温柔幽默些,孩子犯错时应该清楚的告诉孩子错在哪里,不要无原则的斥责。

少批评多鼓励
6

对于敏感爱哭的孩子应该少批评多鼓励,批评会打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变得更加自卑,只有多加鼓励,孩子们才能扫除坏情绪,然后擦掉眼泪。

别恐吓孩子
7

很多孩子哭的.时候,父母都会在一旁恐吓,说什么再哭就打你之类的话,这样的话会吓到孩子,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敏感,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别给孩子贴标签
8

孩子就算再敏感、爱哭,也不要给他贴上这样的标签,不要给孩子起“爱哭鬼”这样的外号,不然以后很难摘除,更不要把孩子爱哭的事情告诉别人,那样会伤及孩子的自尊。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9

当孩子因为某件事哭的时候,父母可以用一些无关的话题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并且让孩子做选择,如果孩子还是不满意,那就抱孩子离开现场。

/写在最后/

孩子爱哭是一件常见的事情,父母教育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篇9:教育孩子不要依靠送礼

教育孩子不要依靠送礼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靠自己优异的成绩去赢得老师的喜爱和重视,而不是靠请客送礼来求得老师的偏向待遇。

冬冬刚上学时的一件小事,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那是冬冬上学后第一个新年的前夕,他放学回到家里,说是要妈妈答应一件事。原来是看到小朋友们都给老师送挂历,儿子也想给老师送一本。

我起初很高兴冬冬能想到这件事,可是仔细一考虑却又觉得这里面有点问题。我问冬冬为什么要给老师送挂历,他说:“很多同学都给老师送挂历,我不送的话,老师肯定不喜欢我。”原来这孩子竟然有如此心理,这让我很吃惊。

我决定不答应他的要求,不给老师送挂历。

我和他讲:老师已经有了很多挂历,肯定不再需要挂历,我们再给老师送挂历也没有什么用处。你的任务就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用最好的成绩去回报老师,而不是用送东西来取悦老师。如果你是一个最好的学生,老师一定会喜欢你,老师不会在乎你送不送挂历。如果你学习、品德什么都不好,你就是再给老师送东西,老师也不会喜欢你。

冬冬相信了我的话,没再坚持给老师送挂历。此后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冬冬只是在教师节给老师送过贺卡,再没有给老师送过其他礼物,再没有向我提出给老师送礼的.要求,也从不期望老师给他特殊待遇。

靠自己认真学习,靠自己的勤奋努力,靠自己优异的成绩,冬冬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老师们都喜欢他,他也得到了老师们的精心培养。

在实验中学上高中时,冬冬为了劝阻一位同学上课吵闹而被打,老师们都不依不饶地找到校长要求严肃处理那个学生。最后还是那位同学的父亲和母亲一起带着补品来我家给冬冬赔礼道歉后,老师们才算作罢,而这位同学的父母还是当时省教委直接管学校的领导。

我很高兴在给老师送挂历这件小事上制止了冬冬,让他从小就懂得了要靠自己的努力,靠取得好的成绩去赢得老师的喜爱和重视,不能靠请客送礼来求得老师的偏向待遇。这种好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冬冬依然在靠自己的能力自立于职场之中。我相信这将是他终生的品行。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相关文章:

1.孩子早恋,父母千万不要急着棒打鸳鸯!

2.以我为主题写一篇周记

3.新时代父母教育孩子心得体会

4.怎么教育孩子尊重父母

5.父母教育孩子远离意外伤害

6.中国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7.父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8.父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选

9.父母以我为荣

10.以教育为主的演讲稿

下载word文档
《教育孩子父母不要以我为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