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浓眉大眼贾志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岳阳楼记》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岳阳楼记》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古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古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下面各项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执策而临之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D.帝称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2.下面各项中加粗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策之不以其道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此其寡取易盈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
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意对即可)
4.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5.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篇2:岳阳楼记选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岳阳楼记选段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到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______________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庙堂: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末尾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与②③两段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4、读②③两段,用原文或自己的话填写下表。
景色特点观者心情
第②段
第③段
5、请你谈谈作者写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观中不同心情的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胜景,好景色(2)朝廷
2、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3、总分
4、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春和景明 其喜洋洋者矣(或心旷神怡)
5、用来反衬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进而歌颂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的高尚人格。
篇3:《岳阳楼记》阅读训练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加点词(4分)
①百废具兴( ) ②去国怀乡( )
③春和景明( ) ④不以物喜( )
2.翻译句子。(4分)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用原文填空。(4分)
①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
②文中古仁人之心指 。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一段叙事,目的在于歌颂滕子京的功绩。
B.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文章第三、四段的最后一句,描写了登楼者睹物生情悲喜不同的`两种心情。
D.与进亦忧照应的语句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如何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
6.岳阳楼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之一,请根据文章内容为岳阳楼写一则简介。(3分)
篇4:《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节选)
〖乙〗范文正公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部属)登楼置酒,未举觞(shāng),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fènɡ)敛棺椁(下葬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范仲淹罢宴》)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2) 而或长烟一空 ( )
(3) 暇日率僚属登楼置酒( ) (4) 乃寓居士人卒于邠( )
2.翻译句子。
(1)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文:
(2) 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译文:
3.〖甲〗文中的“古仁人”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原文中语句回答。请再举出一个具有这样胸襟或抱负的“古仁人”的事例。
答:
4.从〖乙〗文中摘录出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思想的有关词句。
答:
四川省南充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1)国都 (2)全 (3)摆放,放置 (4)死
2.(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意近即可)
(2)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动叹服甚至有流下眼泪的。(意近即可)
3、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事例符合即可)
4、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篇5:古文阅读答案
【甲】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节选自《韩诗外传》)
【乙】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伯瑜有过( ) (2)遂得免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小题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篇6:古文阅读答案
小题1:(1)过错 (2)于是、就(2分)
以前挨揍常常疼,现在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此我哭。(2分)
小题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2分)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篇7: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普少习吏事习:______________
(2)每归私第 第:______________
(3)家人发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桓公 及:等到
D.鲍叔遂进管仲遂: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参考答案:
1.(1)习:熟悉
(2)第:府第,住宅
(3)发:打开
(4)游:交游,交往
2.B
3.(1)太祖发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改。(“碎裂”,使动用法。“颜色”,古今异义。)
(2)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既用”,被动句。“既”,已经或在……以后。“于齐”,介词结构后置。)
4.刚毅果断、镇静从容、坚韧执着。(意对即可)
5.D
篇8: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文,回答后面问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
【注释】①负郭:靠近城市。郭,外城。负,背倚。②稔(rěn):庄稼成熟。③力未逮:无力实现,力不从心。④为西帅:指宋神宗庆历三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一事。⑤参大政:指范仲淹曾任龙图阁直学士一事。⑥殁:去世。敛:收敛尸体。
【小题1】 选出下列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2分)
A.①或异二者之为②子无以为丧B.①不以物喜②以养济群族之人C.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尝有志于是矣D.①上下天光,一碧万顷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小题2】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小题3】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4】从甲乙两篇选文可读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情怀?(2分)
答案
【小题1】C,2分。
【小题2】(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2)选择那些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但贤良的人,都给以救济。4分。
【小题3】范仲淹一生清贫,却购置义田救济群族。2分。
【小题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或忧国忧民之情)。2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C中二者都是“曾经”;A:思想/置办;B:因为/连词;D:一片/完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亲”“贫”“疏”“贤”“施”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绕原文观点,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细细品味词句所包含、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统领全文的“神”,要品味词句所包含、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从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调入手,分析品位的结果就很有可能会与原文情感相悖。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篇9:岳阳楼记阅读答案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①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之恐,覆溺之虞②。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且无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
[注]①冲:交通要道。②虞:忧患。
1.解释下面加粗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占仁人之心____________
(2)吾谁与归____________
(3)愿有所记____________
(4)至无所寓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浯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甲、乙选文,概括滕子京的主要功绩有哪些?由此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求:探求。(2)归:归依。(3)愿:希望。(4)至:到了,到达。
2.(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2)滕子京志向远大,才能高超,名声在当世著称。
3.①重修岳阳楼,修筑偃虹堤。②先天下之忧而忧;或:被贬官后,仍为百姓着想,为民造福。
【《岳阳楼记》古文阅读训练及答案】相关文章:
7.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9.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10.岳阳楼记节选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