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歪鸡乒乓球冠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梅
(清)李渔
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题,使后来居上!首出者不得为圣人,则辟苹昧致文明者,谁之力欤?虽然,以梅冠群芳,料舆情必协;但以樱桃冠群果,吾恐主持公道者,又不免为荔枝号屈矣。姑仍旧贯,以免抵牾。
种梅之法,亦备群书,无庸置吻,但言领略之法而已。花时苦寒,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否则衾枕不备,露宿为难,乘兴而来者,无不尽兴而返,即求为驴背浩然,不数得也。
观梅之具有二:山游者必带帐房,实三面而虚其前,制同汤网,其中多设炉炭,既可致温,复备暖酒之用。此一法也。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尽可开闭,随花所在,撑而就之。此屏不止观梅,是花皆然,可备终岁之用。立一小匾,名曰“就花居”。花间竖一旗帜,不论何花,概以总名曰“缩地花”。此一法也。若家居所植者,近在身畔,远亦不出眼前,是花能就人,无俟人为蜂蝶矣。
然而爱梅之人,缺陷有二:凡到梅开之时,人之好恶不齐,天之功过亦不等,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令人开户不得,闭户不得,是可爱者风,而可憎者亦风也;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令人去之不可,留之不可,是有功者雪,有过者亦雪也。其有功无过,可爱而不可憎者惟日,既可养花,又堪曝背,是诚天之循吏也。使止有日而无风雪,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然而为之天者,则甚难矣。
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然而有此令德,亦乐与联宗。吾又谓别有一花,当为腊梅之异姓兄弟,玫瑰是也。气味相孚,皆造浓艳之极致,殆不留余地待人者矣。人谓过犹不及,当务适中,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
[注释]①妻梅:宋代钱塘高士林逋隐居西湖,不娶无子,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②驴背浩然:骑在驴背上赏花的孟浩然。③汤网:《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汤行仁政,德及禽兽,网去三面。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实三面而虚其全 虚:空出 B.概以总名曰“缩地花” 概:大概
C.无俟人为蜂蝶矣 俟:等待 D.然而有此令德 令:美好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作者说明的观梅之法的一组是
①既有妻梅之心,当筹寝处之法 ②山游者必带帐房
③则无时无日不在花间,布帐纸屏皆可不设 ④园居者设纸屏数扇,覆以平顶,四面设窗
⑤一往而深,求为适中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梅花因为是最先盛开的花,作为群花之首理所当然;但作为群果之首的应是荔枝,而不是樱桃。
B.作者认为梅花盛开时天气苦寒,既然有以梅为妻之心,就要做好充分准备,筹划方法,否则往往会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C.作者认为爱梅的人的遗憾之一就是有风,虽然风能传来花香,但是寒气也随之而来,让人开门也不好,闭门也不好。
D.作者认为攻瑰与腊梅气味相当,都达到浓艳的极致,几乎待人不留余地,应该称得上是腊梅的异姓兄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岂非梅花之至幸,而生人之极乐也哉!(3分)
(2)腊梅者,梅之别种,殆亦共姓而通谱者欤?(3分)
(3)然资性所在,一往而深,求为适中,不可得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参考答案:
9.(3分)B(概:一概,全都)
10.(3分)C
11.(3分)A
12.(9分)
(1)(3分)难道不是梅花的大幸,人生的极乐么?不过那做天的,也很为难了。(“岂非”“为”“则”)
(2)(3分)腊梅是梅的别种,大概与梅也是同姓同谱吧?(“殆”“判断句”)
(3)(3分)然而(事物)天性如此,一门心思,追求适中,是不可能的。
13.(3分)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篇2: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实词。
(1)普少习吏事习:______________
(2)每归私第 第:______________
(3)家人发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 以:用,拿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表假设,如果
C.及小白立为桓公 及:等到
D.鲍叔遂进管仲遂: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参考答案:
1.(1)习:熟悉
(2)第:府第,住宅
(3)发:打开
(4)游:交游,交往
2.B
3.(1)太祖发怒,把奏章撕裂扔到地上,赵普脸色不改。(“碎裂”,使动用法。“颜色”,古今异义。)
(2)管仲已经被任用,在齐国执政。(“既用”,被动句。“既”,已经或在……以后。“于齐”,介词结构后置。)
4.刚毅果断、镇静从容、坚韧执着。(意对即可)
5.D
篇3:古文阅读答案
【甲】伯瑜有过,其母笞之,泣。母曰:“他日笞汝未尝泣,今泣,何也?”对曰:“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节选自《韩诗外传》)
【乙】司马芝,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节选自《三国志·司马芝传》)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伯瑜有过( ) (2)遂得免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小题3:两则选文中的主人公对母亲的孝,分别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篇4:古文阅读答案
小题1:(1)过错 (2)于是、就(2分)
以前挨揍常常疼,现在母亲老了,没劲了,不能打疼我了,因此我哭。(2分)
小题2:伯瑜的孝体现在为母亲的年迈和自己惹母亲生气而伤心落泪。司马芝的孝体现在遇贼时宁愿自己死亡也不愿丢下母亲,将她的养老送终问题拜托山贼。(2分)
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篇5:古文《阮籍》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古文《阮籍》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帝大悦,即拜东平相。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礼仪自居。”时人叹为两得。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节选自《晋书卷四十九》)
5、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或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 全:安全
B、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 致:让招来
C、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臧否:褒贬
D、乃赍酒挟琴造焉 赍:携带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籍由是不与世事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B、钟会数以时事问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吾尝终日而思矣
D、主哭,客乃为礼 今君乃亡赵走燕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嗜酒并能够发出长啸之声,得意时,竟忘记了自己的形骸和举止。当时人多说他痴呆,只有他同族兄长阮文业每每赞扬佩服他,从此大家都一齐称赞他有奇异的才能。
B、阮籍不愿参与世事,经常饮酒至醉,这是因为他对当时的世态有着清醒的认识,也正因此,钟会想找出他的差错来治他的罪,却没有机会找到借口。
C、文帝很赏识阮籍的.才干,曾授予他东平相的职位。阮籍到任,拆毁了原来的府宅屏障,为的是老百姓能自由出入相府,他制定的法令宽松简约,一切安排妥当后,十来天他便回京了。
D、阮籍常有怀才不遇的感叹,他认为刘邦、项羽之所以在历史上留名,实在是因为那时没有人才,表现出对刘、项的不屑,同时也可以看到他自视之高。
8、翻译下列句子(9分)
(1)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3分)
(2)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3分)
(3)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3分)
篇6: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
梅花引①·荆溪阻雪
宋 蒋捷②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注释:①梅花引:古代的词牌名。②蒋捷: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1)这首词开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何作用?(4分)
(2)赏析画线的诗句,说说作者为何而愁?。(4分)
参考答案:
13.(1)答:以拟人手法,借白鸥设问(1分),引起读者的兴趣,(1分)构思新颖,没有直接描绘雪景,也没有直叙受阻,只是虚笔侧写(1分),含蓄地揭示了孤舟遇雪受阻这一题旨(1分)。
(2)答:直写夜雪,扣题荆溪阻雪(1分),表达了诗人被迫滞留荆溪的愁思(1分);引入梅花这一高洁的形象(1分),使立意更深刻,联想到作者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的经历,使人感到他的愁思中,还应有忧国伤时的愁怀(1分)。
篇7: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第14-16题。(8分)
霜天晓角 梅
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①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②。
【注释】①赖是:好在。②如何共,海棠说:海棠的花期在4月,而梅的'花期在3月。
14.这两首词中的“霜天晓角”是 。(1分)
15.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词上片,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写出了梅花清疏淡雅的神韵。
B.萧词最后两句,借两种花的花期不同,表现梅花不愿与海棠结缘交往的态度。
C.两首词中的“雪”,分别渲染了梅花“一夜春威折”、“受尽寒磨折”的生活环境。
D.这两首“咏梅”词,就语言风格而言,前者词风含蓄委婉,后者词风硬朗直白。
16.两首词都写了“梅”,试从手法和主旨的角度对“梅”的作用作简要评析。(4分)
参考答案:
14.词牌(1分) 15.(3分)C 16.(4分)第一首用“梅”的形象衬托(1分)作者的孤愁心情(1分),第二首借“梅”的形象比喻(1分)自己的清高性情(1分)。(或第一首借景抒情,第二首借物喻人)
篇8: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
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内打“√”。
没有 méi( )m( )
日子一长 cháng( ) zhǎng( )
2.按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
反义词:坚定——( )呆板——( )
近义词:决定——( )慢慢——( )
经常——( )紧盯——( )
3.“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1)梅兰芳的眼睛会发出声音,说出话来。
(2)梅兰芳的眼睛有神。在表演时,他心里想说的话可以用眼睛表达出来。
4.梅兰芳怎样苦练眼神的,用“_____”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5.请用一个词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méi cháng
2.反义词:动摇 灵活
近义词:决心 渐渐 常常 注视
3.(2)
4.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
5.勤学苦练
篇9:清李渔《梅》阅读答案及翻译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①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②。
此时③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注】①裴迪寄了一首题为“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的诗给杜甫,表示了对杜甫的怀念;杜甫深受感动,便写诗作答。②何逊是杜甫佩服的南朝梁诗人,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表示对裴迪和他的诗的推崇。
③“此时”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
(1)本诗通篇以早梅伤愁立意,试概括诗歌中含有哪些愁情。(4分)
(2)全诗围绕“梅”来写作,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①老去之愁②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③思乡之愁④忆友之愁(答对1点1分)
(2)①首联写诗人因为“梅”而触动写诗兴致,夸赞友人才情(1分)
②第二联写友人送客逢梅思恋故人③第三联感慨诗人没有折梅相赠,否则引起乡愁等愁绪,(1分)④最后抒发门前一树梅花催人老的忧伤。(1分)
【清代古文《梅》的阅读答案及翻译】相关文章:
4.经典古文阅读答案
8.《早梅》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