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2022-06-05 08:19: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叭叭拉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香港传统结婚礼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香港传统结婚礼仪,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篇1: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

先是商量婚期,-般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排过之后择出良辰吉日。再而商量婚礼仪式、婚宴地点与席数。继而讨论礼金、饼、嫁奁等事宜。传统结婚礼仪,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其一,过文定和过大礼 。文定为小聘,大礼为大聘。过文定是男家把衣物和首饰等聘礼送到女家,作为订婚仪式。过大礼则是男家携备礼金及各种礼物,如礼饼、椰子、茶叶,鸡或鹅、洋酒等送到女家,礼品数量全部皆用偶数。茶叶暗寓婚约一经缔结,女方便要绝无反悔;椰子取义有爷有子;礼饼是聘礼中之主要聘物,女家将男家所赠之礼饼分送亲友,即所谓“派饼”,向亲友宣布女儿行将成婚出嫁。现时-般人多采用西饼饼干馈送亲友。但馈赠中式,礼饼较受老一辈人欢迎,尤显对长辈的敬意。中式礼饼一般以“担”(100市斤)为单位,一斤有4个。男家送给女家的礼饼必须有两对龙凤饼,女家领受后回敬-对给男家,留作结婚当日“上头”及祭祀时用。派发中式礼饼是按亲属的亲疏决定送赠数量,必以双数计。聘礼物品还包括海味、京果。

其二,安床、上头 。安床是指男方的父母或一对有儿子的“有福气”长辈夫妇,在择定的吉日将新人的床布置妥当,说-些吉祥如意话并放上一些好意头的东西。有的家庭还要叫一位小男孩在床上坐一阵子,暗示新人婚后生贵子。上头则是结婚当日凌晨,在好时辰时,由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长辈,为准备娶妻的儿子或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语。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其三,迎亲、回门 。结婚当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接新娘前往行婚礼或直接回男家。传统上,女子嫁到夫家后第三天由丈夫陪伴携备烧猪果品回娘家,但现时香港人已简化成即日“回门”。在教堂行婚礼者,习惯上是由新娘的父亲或兄长将新娘带到教堂交给新郎,但香港人多照一般习俗,先到女家接新娘再一起赴教堂,依习惯行婚礼。

其四,婚宴 。中、西式婚宴均有人采用,但以中式婚宴居多。结婚酒席通常有八道菜,包括头盘、热荤、大菜以及单尾饭面、甜品等。生果通常由主家自备。酒席之菜色大同小异,而价格高低则因设宴地点、食品级数而有所不同。无论在何处设婚宴,甚至不宴客,皆要发请柬或通知书,将男女婚期通知众亲友。亲友收到请柬,应送礼道贺。现时香港对不请喜酒者多送贺卡或礼物,而饮宴者则多送银行礼券。因受礼的对象不同,故贺辞也各有分别。

婚宴敬酒的礼仪

在婚宴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宾客想公开对新人表达祝贺之意,敬酒活动于是展开,并且会在男傧相安排之下,陆陆续续进行。在场面盛大的婚宴上,务必准备麦克风,让每一个向新人敬酒的宾客都有麦克风可使用,让宾客就着麦克风向新人敬酒。你会发现,把整个婚宴敬酒过程录影保存下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经由录影,如此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将得以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录,并在日后带给你许多的乐趣。

无论是在排练晚餐会抑或正式的婚宴上,敬酒都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过,就如同种种历史久远的礼仪一般,敬酒时,也有若干礼节应该加以遵循。例如:

接受敬酒的人不必喝酒,只须坐在座位上,微笑面对敬酒者。

要敬酒时,如果席间有10位宾客甚或更多,务必站起身来。如果是在人数较少,彼此都熟识的场合上,则可以坐着敬酒。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可以先说句开场白,如“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想向某某先生(小姐)敬个酒”;或者也可以不必说得那么正式,只要声音比正常说话时大一点说“现在我想说一些话”。不过,如果你是以敲杯沿的方式来引他人注意,可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像我自己至少就曾经三次用力过度,而把杯子都给敲破了!

婚宴上每一次敬酒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因此,应该避免东扯西拉没完没了。向新人致意时,话语中可以表达关怀、幽默风趣、率真感人,甚至可以戏谑,这些都无伤大雅。你的态度可以严肃,也可以机敏谐趣。不过,最重要的是,你应该事先演练一番。

篇2:中国结婚婚庆传统礼仪

婚庆礼仪

一、婚礼第一项: 新人登场 鸣炮奏乐

主持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栏桥上伊人来,身披着洁白的婚纱,头上戴着美丽的鲜花,沐浴在幸福甜蜜之中的佳人在庄严的婚礼进行曲当中心贴着心、手牵着手,面带着微笑向我们款步走来。朋友们,让我们衷心的为他们祝福,为他们祈祷,为他们欢呼,为他们喝彩——鸣炮奏乐!

二、婚礼第二项: 拜天地

主持词:各位来宾,各位领导,从简约精练到永恒经典,精彩演绎出人生中最浪漫的一刻!今天是公元20_年 月日,现在是北京时间 点 分。据擅观天象的权威人士说,此时此刻这是成婚的黄道吉日,是个非常吉祥的日子,那么今天哪,我们的 先生和 小姐怀着两颗彼此相爱的心,终于走上了这庄严神圣的婚礼圣堂!

这正是,才子配佳人,织女配牛郎,花好月圆,地久天长!新郎新娘拜天地——

一拜天地之灵气,三生石上有姻缘;——一鞠躬!

二拜日月之精华,万物生长全靠她;——二鞠躬!

再拜春夏和秋冬,风调雨顺五谷丰!——三鞠躬!

三、婚礼第三项: 拜高堂

主持词:水有源,树有根,儿女不忘养育恩,今朝结婚成家业,尊老敬贤白发双亲,接下来是二拜高堂,父母双亲,一鞠躬,感谢养育之恩,再鞠躬,感谢抚养成人,三鞠躬,永远孝敬老人!

一拜父母养我身,——一鞠躬!

再拜爹娘教我心,——二鞠躬!

尊老爱幼当铭记,和睦黄土变成金!——三鞠躬!

四、婚礼第四项: 拜谢娘家人

主持词:好接下来拜咱们今天远道而来的亲爱的娘家客人,她们把这一位温柔漂亮的小姐从小养到大,今天呢高高兴兴送到了你们家,在这里咱们首先要向他们道一声谢谢,好,二位新人向咱们今天亲爱的娘家客人深深的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五、婚礼第五项: 答谢大红娘

主持词:打鱼要靠网,划船要靠桨,新郎新娘入洞房,怎能离开大红娘。那么请二位新人的介绍人站起来让大家认识一下,哪位,您好,我代表二位新人非常感谢您这位介绍人,刚才二位新人说了,如果没有您牵线搭桥,她们今天也不能在这里喜结连理,那么在给您三鞠躬的同时,要由我代表二位新人献上您三句话,好,下面向亲爱的介绍人三鞠躬:

——一鞠躬,感谢您,是吧?——二鞠躬,再谢您,——三鞠躬,不理您,结完婚了用不着您了,开句玩笑,不要新人进洞房。

中国传统婚俗

1.三书六礼

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

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

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

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

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6.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7.上头

男女双方在婚礼前夕,择定良辰(男方要比女方早半个时辰,即一小时前),进行上头仪式。这种仪式须由“好命佬”及“好命婆”(分别是男女双方的长辈或亲友,择父母子女健在,婚姻和睦者)在男女双方各自家中举行。

一对新人均要穿上睡衣,女方应选择一个看见月亮的窗口案上,燃起龙凤烛,点起清香一炷,连同莲子、红枣、汤丸三碗,每碗六个或九个、生果、烧肉及鸡心向天参拜。男女双方并要准备尺、镜、剪刀、即所谓“龙头镜、较剪尺”,取其光明继后之意,让“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人梳头,一面梳,一面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已步入“成人”阶段,并祝福他们同偕白首。

8.迎亲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新郎在戥串石的陪同下,携着花球迎接新娘。当抵达女家后,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必须经过一连串智力及体能测试,必要时还加上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是”,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入门后须留意的地方包括:

姊妹接过开门利是后,应从中抽出一成至五成封回利是给男家兄弟,上写“姊妹茶点金”。

新郎应以花球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制花球)。

新郎顺利入门后,姊妹应以茶点招待兄弟。

开门后,新娘应由大姐或伴娘带领出来交给其父亲,再由父亲交给新郎,正式行夫妻见面礼。

新人先拜天地,再拜祖先。

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是新人应站着奉茶给岳父岳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

新娘准备两封利是,分别为威旺金及满堂利是,过门后交予家姑。

9.出门

在露天地方,由大姐或伴娘撑起红伞护着新娘,意指开枝散叶。大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可加红绿豆),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

吉时,女子出门时须由大姐背着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足是不可沾地的,否则便会带来麻烦。但现时即使有大姐陪同,也是自行步上花车的。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应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10.过门

过门指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拜见翁姑及男家其它长辈。

11.三朝回门

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

篇3:南京结婚的传统礼仪

婚车篇:

1.婚车的数量要是双数,摄像车不包括在内。主车加上副车要双数。主车如果是白色为最好,寓意白头偕老。

2.婚车的路线是在接新娘回新房的路线要和新郎出发的路线不重复,所谓不走回头路。回新房的路线要走吉祥的路线,比如富贵山,太平门,长乐路,海福巷等等。尽管有的新人两家距离很近,但是也会绕路走一下。富贵山太平门是南京人结婚最喜欢走的路线,寓意入太平,迎富贵。大家都乐此不疲

3.婚车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出发时间一般为吉利的数字,8点18,8点28等等。另外接新娘回到新房的时间不能超过中午12点

物品篇:南京结婚当天讲究的物品是在比较多

1.甜汤新人双方和亲朋好友都是要喝甜汤的,男方女方都要喝。甜汤也是家里妈妈前一天就熬好,里面的材料无非也是寓意早生贵子,喝了甜汤寓意生活甜甜蜜蜜。我也见过给新郎喝的甜汤里要加上一个煮鸡蛋的,也是寓意早生贵子的意思

2.鞭炮新郎出发,到新娘家前,接到新娘准备回新房以及回到新房楼下,都是需要放鞭炮的。除了一般的一串串的连起来的鞭炮,还需要天地响。数量都是双数

3.红包红包是必不可少的啦,无论是堵门的红包还是给各个人员的红包,记住都要给双数

4.子孙桶子孙桶可以算是娘家的陪嫁啦。现在都做成工艺品的样式

5.婚鞋南京一般讲究新娘白天出门的时候穿的是红色的婚鞋

6.婚纱:大婚当日第一套婚纱不可以穿粉红色

人员篇:

背新娘出门的是娘家的兄弟或者是舅舅

其他讲究:

娘家兄弟背新娘出门的时候,新娘脚上不穿鞋,而且不能落地。新郎到达新家楼下,也要将新娘抱上去,直到新娘进了新房之后脚才可以落地

敬茶改口:双方都必须经历的程序

回门:南京一般是当天中午12点之前回门或者3天之后回门

婚宴都是晚上举行,不像北方大多数是午宴

婚礼

婚礼前一天,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够见面的,因为南京习俗是见面了就不吉利。男方家会摆几桌,俗称暖房酒,主要就是男方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般4,5桌样子。之后晚上需要有个小男孩来压床,是要童男,一般是男方家的亲戚小宝宝。新房的床下面会放一些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房的床当晚只可以由新郎和压床的宝宝睡,其他的人都是不能够睡的。

在结婚前一夜,男家要宴请族中各人,然后新郎要拜祖宗,父母及长辈,拜毕,以新郎为首的迎亲队伍便会响着锣鼓,向新娘家进发。

迎亲队伍到达女家门前,女家照例紧闭大门,要新郎大放鞭炮,称“催门炮”,妇女家亲友便向新郎索取“启门钱”,即开门赏钱,再向新郎再三请求,新郎才会随他们进屋内。

当夜女家会设盛宴招待新郎,与亲友共饮。在举宴之前,新郎要先叩头拜见宾客,同时还要拜见女家长者,叩头吉计其数,当晚新郎会宿于岳家次日早晨(即婚礼吉日),新郎的迎亲随从在女家门前大放鞭炮,称为“催妆”,新娘整妆完毕,便会与新郎一起出发往男家。

在出门时,新娘会放声大哭,表示不愿离开父母,家人亦会大哭表示惜别。在啼哭声中,新郎的兄弟或至亲送她先行,称之“送亲。

新人来到男家门前,男家会请两位儿女双全的妇人,将新郎和新娘的鞋对换,因为”鞋“与”偕“同音,故此举有”白头偕老"的象征。新郎进男家门时,亲友会口吉祥语句句。

篇4:壮族结婚的传统礼仪

恋爱方式

对歌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对歌、抛绣球和打木槽等。 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有很多色色的歌词啊!),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而封建社会中汉族对儿女(特别是女儿)的约束是有名的。所谓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是也。因此,对歌成了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三月举行。

抛绣球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抛绣球是认识对方,是恋爱的开始,而不是一些文人所说的是爱的结局。

打木槽打木槽一般在农历年初举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来打槽,击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大家尽情地欢乐。然后由几个女子击木槽数棍后就唱山歌,接着就有许多青年男子拿着木棍,跑到木槽边来共同敲击,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

习俗

族青年举行婚礼时,有一套独特风趣的习俗和讲究。

新娘出嫁时要穿黑嫁衣。黑色在壮族人眼里表示正统,所以出嫁之日,新娘必须穿上新郎家缝制的黑嫁衣,方能出厅堂与长辈拜别。

当新娘走出厅堂行到家门时,男方接亲娘要马上踏着新娘的脚印走,亦步亦趋,传说是为了让新娘忘了回娘家路,一心一意与丈夫成家立业。

背新娘出门楼,当新娘走出家门,接亲娘立即给新娘盖上红头巾,由新娘兄长把新娘背出村塞门楼,然后方与伴娘上路同行。意指新娘难舍亲人,不愿离别,只好叫兄长背。

新娘上路不准回头望,如果是无意之间回头一望,接亲娘便要到井边或河边取水给新娘喝,以示对新娘的惩罚。

新娘洞房要“坐时”,当新娘接亲引进洞放的,接亲娘会与新娘对坐,并用脚踏在新娘的双脚之上,直至板凳坐热,地板踩暖为止,意为使新娘从此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新娘汲新水,即新娘过门后第一次汲水,壮族人对此十分讲究,新娘被姑或嫂带到井旁或河边的,先朝源头行屈膝礼,然后扔几枚硬币方能汲水,意在告知水神,新娘已出了钱买这方水,而且桶口要向着水源一次汲满,祈求日后满福满禄。

偷新郎鞋,当洞房之夜,新郎要把鞋藏好,要是给新娘偷看到了,日后要由新娘做主。

不落夫家

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其实,此乃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风俗遗留。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间,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以至怀孕,如被发现,须由“寨老”调处,对通奸男子进行处罚,处罚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红布挂于门上,表示为原夫“接红” ;同时赔偿原夫部分礼银,以示歉意。此种情况,多不离婚,甚而原夫父母竞为其子解嘲,劝子无须介意。如通奸男子将女子拐去,原夫有权邀亲友追究,拐骗者必须向原夫退赔全部札金。已婚女子“不落夫家”时间一般以是否怀孕生子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长大结婚,这时即便不孕也得“落夫家”,反之则行改嫁。壮族有招赘习俗,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夫死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转房。但转房仅限于兄死弟无妻而嫂转为弟妻。

篇5:茂名的传统结婚礼仪

茂名的传统结婚礼仪

一礼:纳采(即今日的“问吉”)。男方家长托媒人传达与女方通婚之意并转送礼品。若女方已许配他人或无意与男方通婚则要买红糖用红纸封上压在男方送来的礼品上退还男方。

二礼:问名(即今日的“过生辰八字贴”)。媒人代男方到女方家长处请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以便和男方八字相合占卜是相合相生还是相冲相克。若是相克则要退还八字庚帖,要放在一把新葵扇上用槟榔压着,喻意请女方重新选择合意的夫郎。

三礼:纳吉(即今日的`“落订”)。若双方八字相生则要派媒人告知女家男方已收下八字帖,再送上粉丝(长久)芝蔴花生糖(恩爱缠绵)、一对鸡(一公一项)、戒指,表示男方承诺以后一定会和女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四礼:纳征(即今日的“过礼”)。男家向女家交纳财物,包括金银珠宝、钱币、日常用品、食品,过礼的数量越多越贵重、排场越大越豪华女方就越有面子。

五礼:请期(即今日的“过日子帖”)。男方家人将占卜好的宜婚嫁的良辰吉日书贴交予女方,女方家长要用自己的生辰八字和吉日请人占卜是否吉利。若是吉利则请媒婆将用红绳捆在一起的两颗红枣绑在荔枝苗或龙眼苗上交给男方家人,寓意祝亲家早日开枝散叶、子孙满堂。若是日子不吉利则将日子帖交还男方,另择佳期。

六礼:迎亲。结婚之日,男方到女家迎娶。新郎带一对阉鸡,用染料染红头颈,装入贴着红纸的鸡笼,用九尺红绳系着送到女家。新娘的弟弟或男性的同辈或晚辈要抬长桥凳挡在家门口、女性姐妹朋友则挤在门后向新郎讨要开门利是、姐妹钱。新郎进门后要跪下敬甜茶给岳父母,讨要“压路利是”(接亲出门后一路平安、事事顺利)。新娘由媒人公背着,媒婆用红伞遮阳送进大红花轿,花轿要连续三次走一步退一步,以示新娘拜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留恋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感激亲朋好友来送自己出嫁。新娘带着嫁妆一同上路,向人们显示娘家人的生活富裕。新郎家中堂摆放神位前应放置一个直径由一尺到三尺不等的糖板糕,糕面上撒上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糖粒,取意圆圆满满、早生贵子,越甜越大吉大利。新娘到男家后便要拜堂、互敬交杯酒。只有履行这样一套程序和规范后婚姻才宣告成立。

时至今日,这类繁文缛节已被人们简化,人们注重的不再是结婚的仪式,而是婚姻的实质。建立一个健康、和睦、互敬互爱的婚姻才是今日人们一致追求的。

篇6:中国香港婚礼的传统礼仪

结婚礼仪

先是商量婚期,-般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算命先生排过之后择出良辰吉日。再而商量婚礼仪式、婚宴地点与席数。继而讨论礼金、饼、嫁奁等事宜。传统结婚礼仪,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其一,过文定和过大礼 。文定为小聘,大礼为大聘。过文定是男家把衣物和首饰等聘礼送到女家,作为订婚仪式。过大礼则是男家携备礼金及各种礼物,如礼饼、椰子、茶叶,鸡或鹅、洋酒等送到女家,礼品数量全部皆用偶数。茶叶暗寓婚约一经缔结,女方便要绝无反悔;椰子取义有爷有子;礼饼是聘礼中之主要聘物,女家将男家所赠之礼饼分送亲友,即所谓“派饼”,向亲友宣布女儿行将成婚出嫁。现时-般人多采用西饼饼干馈送亲友。但馈赠中式,礼饼较受老一辈人欢迎,尤显对长辈的敬意。中式礼饼一般以“担”(100市斤)为单位,一斤有4个。男家送给女家的礼饼必须有两对龙凤饼,女家领受后回敬-对给男家,留作结婚当日“上头”及祭祀时用。派发中式礼饼是按亲属的亲疏决定送赠数量,必以双数计。聘礼物品还包括海味、京果。

其二,安床、上头 。安床是指男方的父母或一对有儿子的“有福气”长辈夫妇,在择定的吉日将新人的床布置妥当,说-些吉祥如意话并放上一些好意头的东西。有的家庭还要叫一位小男孩在床上坐一阵子,暗示新人婚后生贵子。上头则是结婚当日凌晨,在好时辰时,由新郎、新娘父母或“有福气”的长辈,为准备娶妻的儿子或准备出嫁的女儿梳理头发,边梳边说些吉祥的话语。此仪式表示子女自此真正长大成人。

其三,迎亲、回门 。结婚当日,由新郎亲自到女家接新娘前往行婚礼或直接回男家。传统上,女子嫁到夫家后第三天由丈夫陪伴携备烧猪果品回娘家,但现时香港人已简化成即日“回门”。在教堂行婚礼者,习惯上是由新娘的父亲或兄长将新娘带到教堂交给新郎,但香港人多照一般习俗,先到女家接新娘再一起赴教堂,依习惯行婚礼。

其四,婚宴 。中、西式婚宴均有人采用,但以中式婚宴居多。结婚酒席通常有八道菜,包括头盘、热荤、大菜以及单尾饭面、甜品等。生果通常由主家自备。酒席之菜色大同小异,而价格高低则因设宴地点、食品级数而有所不同。无论在何处设婚宴,甚至不宴客,皆要发请柬或通知书,将男女婚期通知众亲友。亲友收到请柬,应送礼道贺。现时香港对不请喜酒者多送贺卡或礼物,而饮宴者则多送银行礼券。因受礼的对象不同,故贺辞也各有分别。

敬酒的礼仪

在婚宴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有宾客想公开对新人表达祝贺之意,敬酒活动于是展开,并且会在男傧相安排之下,陆陆续续进行。在场面盛大的婚宴上,务必准备麦克风,让每一个向新人敬酒的宾客都有麦克风可使用,让宾客就着麦克风向新人敬酒。你会发现,把整个婚宴敬酒过程录影保存下来,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经由录影,如此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将得以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录,并在日后带给你许多的乐趣。

无论是在排练晚餐会抑或正式的婚宴上,敬酒都是极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一环。不过,就如同种.种历史久远的礼仪一般,敬酒时,也有若干礼节应该加以遵循。例如:

接受敬酒的人不必喝酒,只须坐在座位上,微笑面对敬酒者。

要敬酒时,如果席间有10位宾客甚或更多,务必站起身来。如果是在人数较少,彼此都熟识的场合上,则可以坐着敬酒。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可以先说句开场白,如“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想向某某先生(小姐)敬个酒”;或者也可以不必说得那么正式,只要声音比正常说话时大一点说“现在我想说一些话”。不过,如果你是以敲杯沿的方式来引他人注意,可千万不要太过用力,像我自己至少就曾经三次用力过度,而把杯子都给敲破了!

婚宴上每一次敬酒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因此,应该避免东扯西拉没完没了。向新人致意时,话语中可以表达关怀、幽默风趣、率真感人,甚至可以戏谑,这些都无伤大雅。你的态度可以严肃,也可以机敏谐趣。不过,最重要的是,你应该事先演练一番。

习俗

送嫁与姐妹团

婚礼的前夜,新娘的女朋友们就集中在新娘的家里,组成姐妹团,通宵达旦地热闹,叫做送嫁。因为在古代的中国,结婚以后女子就不太走出家门,所以,这是与肪友们的告别的仪式。现在的香港都为双职工家庭,所以结了婚,女性不再出家门的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这种风俗习惯依然保留了下来。结婚的前一夜,还有其他的一些风俗习惯。其中之一叫“上头”,就是梳头发的仪式。每位母亲都要给出嫁的女儿、儿子梳理头发。“一梳一梳到最后”,表示了永远的意思。还有一个风俗,就是吃汤圆。将米磨成粉,加上芝麻馅,做成拇指大小的汤圆,再用砂糖汁煮一下,非常甜,表示新婚生活又甜又圆、幸福美满。

开门吉利与兄弟帮

婚礼当天都要从早忙到晚,首先由新郎前往新娘家迎娶新娘,这是第一个小高潮。与新娘家的姐妹团一样,新郎家也要结成兄弟帮,一同前往迎接。姐妹团在新娘家的大门口挡住去路,要想过门的话,需要付买路钱,需双方谈判交涉。“九”这个数字表示永久、永远的意思,所以,礼金最初从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九角开始谈起,谈妥之后由兄弟帮用现金付帐,礼金由姐妹团共享。这来源于古代中国上千年的买卖婚姻的习俗,现在则成为饶有兴趣的游戏。

斟茶与拜祖先

终于进入新娘家门的新郎,首先要与新娘并立,给新娘的父母亲献茶,这种仪式称之为“斟茶”。由新郎按父亲、母亲的顺序献茶,新娘也依次随行。这时负责倒茶的人被称作“大妗姐”,是一个穿着黑色礼服的中年妇女。仪式之后再前往新郎家再一次斟茶。新郎、新娘以及姐妹团、兄弟帮、大妗姐及其他家属都要分乘扎着彩带的车赶往新郎家。到了新郎家,首先开始的仪式是拜祖先,给神台上祭祀着的祖先献茶、点心,然后给大门的土地神拜礼,之后是给父母斟茶。

麻将与喜勺

仪式结束后,就开始进行称为喜勺的结婚宴会。在此之前,一般是在傍晚五点左右开始,三五成群的开始打麻将、扑克牌或者唱卡拉OK、聊天。送红包一般使用称之为礼券的支票,由于香港治安不好,所以送支票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出来的智慧。但也有人认为送现金更方便。红包一般根据亲密程度及婚礼的地点来决定,通常为400——500港币。婚礼时,新郎、新娘又要迎接来客,又要照相,甚是繁忙。一般到午后九点左右,新郎新娘才能落座,上了菜,宴会才能开始。宴会开始时,无致词、无演讲,专门用餐。待用餐中途上鱼翅汤时,主持人才开始致词,各席就开始巡回干杯,也开始到了“闹新人”的时间。婚礼一般要持续到夜里十一点钟结束。

篇7:香港传统美食

香港传统美食

云吞面【1】

香港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云吞与北方的馄饨相似,其馅料以鲜虾、猪肉为主,传统的馅料比例是七分鲜虾三分肉。

汤底很有讲究,用猪骨、鲜鱼、虾米等熬制而成,面条则以精细的全蛋面为主,吃起来爽口。

烧味【2】

烧味在香港美食中很流行。

烧味包括豉油鸡、叉烧、烧肉、乳猪、烧鹅、扎蹄等。

其中,肥瘦相间的.叉烧很受欢迎,肉质软嫩多汁,烧鹅也是港式烧味中的经典,豐腴肥美、入口甘香。

一碗米饭配上单拼或双拼烧味,十分美味。

港式奶茶【3】

港式奶茶也称为丝袜奶茶,是香港独有的饮品,正宗的港式奶茶奶要够浓,茶叶要够香,入口先苦涩后甘甜。

港式奶茶的茶叶选用斯里兰卡进口的锡兰红茶,浓度和香味刚好。

各大茶餐厅里都可以品尝到港式奶茶。

避风塘炒蟹【4】

避风塘炒蟹是一款常见的美味可口的名菜。

有着蒜蓉的独特风味,甘口焦香,脆而不煳,蒜香味与辣味、豉味完美结合。

与螃蟹共烹,满满的香蒜包裹着好吃的蟹肉,两者相得益彰。

经营避风塘炒蟹的食肆有好几家。

菠萝油【5】

香港有名的地道美食,金黄色的表面有凹凸的脆皮,形似菠萝而得名。

在新鲜出炉的菠萝包理夹上一片黄油,等到黄油慢慢融化,整个菠萝油散发出浓厚的牛油香味。

搭配一杯港式奶茶,可谓正宗的港式早餐或下午茶。

鱼蛋【5】

鱼蛋是香港人日常生活中的流行小吃。

香港专卖鱼蛋的小店非常多,甚至是便利店都有的卖。

一般鱼蛋店有辣味与原味两款鱼蛋选择,辣味鱼蛋通常泡在咖哩汁或沙爹汁中加热,原味鱼蛋则泡在清汤中加热,咖喱鱼蛋最受欢迎。

鸡蛋仔【6】

鸡蛋仔是香港地道街头小吃之一,以鸡蛋、面粉、淡奶等造成汁液,使用两块蜂巢状铁制模版烘烤成,造型独特,香气浓郁,色泽诱人,外壳酥脆,夹心软绵,更有朱古力、椰丝、海苔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

粤式肠粉【7】

粤式肠粉是香港茶楼的必备小食,看起来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蝉翼、晶莹剔透,搭配芝麻酱、南乳汁等特制酱汁,吃起来鲜香满口、细腻爽滑、还有一点点韧劲,让人一吃难忘,无论作为主食还是小吃,都很合适。

西多士【8】

西多士是港式茶餐厅最常见的小吃之一,由法国传入,做法简单且非常好吃,当作早餐或下午茶都可以。

一块西多士配上奶茶或者咖啡,特别正点。

西多士在香港有两种吃法,一种是以咖酱做馅,蘸满蛋浆炸香,再拌牛油食;另一种则是无馅西多士,蘸蛋炸后跟牛油炼奶同吃。

无论哪种都令人回味无穷。

篇8:香港丧葬礼仪

香港丧葬礼仪

香港的殡仪历史记载始于1930年代后期,当时香港的殡仪服务主要由义庄包办,但由于使用者的家境普通,所以义庄提供的`殡仪服务通常只为灵柩暂存、大殓、出殡及下葬。而家境较富裕的,通常会光顾长生店的上门式殡仪服务,于家中发丧,但由于当时升降机并未普及,而楼梯又没有足够位置让灵柩通行,因此会从地面搭建棚架,直达先人家中的露台,把棺木运入﹔于出殡时再经由棚架移灵至街上,并于前往下葬沿途继续进行仪式。

虽然香港首间殡仪馆香港殡仪馆早于1930年代初启用,但由于当时普罗大众并未接受新式的殡仪馆发丧服务,因此,直到1950年代中期殡仪馆发丧才普及化,于义庄或家中发丧的习俗才逐渐式微,导致大量长生店亦相继结束。

特点与一般程序:

香港人一般选择于殡仪馆举行丧礼,但亦有部份人士选择从殓房直接出殡。由于香港人日常生活繁忙,故香港的殡仪程序一般较其他地区为简,通常亦会把殡仪筹备工作交由殡仪业人士处理。

而香港的殡仪程序一般包括:

设灵〔又称守夜,于先人出殡前一晚进行,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入殓〔把先人遗体安放入棺木〕

大殓〔包括瞻仰遗容、封棺、辞灵等,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出殡(灵柩前往下葬)

下葬(通常为土葬或火葬,同时进行宗教仪式)

从殓房直接出殡则不会设灵。

篇9:传统结婚流程

中式婚礼特点

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尤其是许多外国的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始,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很是壮观。

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预定。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

婚礼筹备流程

婚礼前一个月:

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

提前二周:

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希望他们也能身着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

提前一周:

安排化妆。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

一下,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流程:(时间设计供参考)

8:00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

9: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

9:3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进行,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幅,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展风采

11:00新人下轿迈火盆,跨马鞍,在众人簇拥下进入婚礼现场

11:08婚礼开始,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

13:30婚宴结束

新人入洞房

中式婚礼之必备习俗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篇10:传统婚礼礼仪

新娘出嫁时戴“红盖头”坐轿子,当然那是过去。现在出嫁一般是坐小轿车,穿婚纱戴“面纱”。“盖头”和“面纱”同是一个同意,是在显示和代表新娘青春、贞洁和尊贵。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吉祥色、喜庆色。戴“红盖头”习俗表达了对生命的热情。当然红色成了传统婚礼的主色调。红灯笼、红喜字、红对联、红窗花,从大场面到小细节,整个婚礼都是红色的。在古时候人们认为可以驱除一切邪气,不允许一丝一毫的邪祟作怪。

新娘出嫁将要起程时,要哭嫁。姑娘、姑爷双双要向父母作揖告别。伤感落泪反而表示喜庆。

新娘出嫁上、下轿子,讲究脚不沾地。古人传说人间有人结婚时,天狗星就要滴血,如果让新娘子的脚踩上天狗星的血,就不会生孩子了。所以上轿(车)要人抱,下轿(车)要人背,进洞房要踩着黄布,都是这个用意。

娶亲回来,新娘、新郎在进大门时,门口左右预先放着的两捆干草要点燃。干草是用红线绳捆着,草内夹放着油炸糕。点干草含有三层意思:其一,因干草乃“五谷”之一的秸秆,点燃是祈祝五谷丰登;其二,干草里夹油糕,借“糕”字音寓意步步登高;其三,捆系干草的线是红色的,点燃后的火也是红的,可以辟邪。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结婚之日,新郎、新娘束系的都是大红裤带。裤带是空心的,里边装着钱。清代时,装的钱是“字钱”,解放初期装的是硬币,现在装的是百元大钞,名为“富贵”,寓意是婚后能招财进宝,成为腰缠万贯的富豪人家。

篇11:传统礼仪名言

1)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2)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3)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6)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7)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8)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9)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10)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11)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12)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13)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14)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刘少奇

15)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

16) 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欧阳修

17)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

18) 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19)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春秋)子夏

20)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

21) 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元)许衡

22) 礼之与人,犹酒之有糵(niè酒曲)也。

23) 不学礼,无以立。

24)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25) 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

26) 君子有风乎,为礼为义者。

27)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8)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9) 礼下于人,较人之长。

30) 德建名起,形端表正。

31)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相关文章:

1.壮族结婚的传统礼仪

2.中国香港婚礼的传统礼仪

3.传统礼仪请安

4.英国传统礼仪

5.香港传统文化婚礼礼仪

6.重庆结婚礼仪

7.壮族结婚礼仪

8.小班传统礼仪教案

9.3分钟传统礼仪演讲稿

10.传统礼仪的重要性

下载word文档
《香港传统结婚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