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洛阳结婚习俗礼仪

洛阳结婚习俗礼仪

2022-11-09 09:22: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tevensd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洛阳结婚习俗礼仪,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洛阳结婚习俗礼仪,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洛阳结婚习俗礼仪

篇1:洛阳结婚习俗礼仪

婚嫁习俗

1下帖

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2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3备嫁妆

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4送嫁妆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5准备洞房

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6迎娶

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订婚风俗

1、第一步应该是带对象拜见各自的父母。

2、传说中的“四色礼”。

3、双方父母第一次约见。

(双方父母头回见面,肯定不会草草了事的就把子女的婚事定下了,应该是一起吃个饭,见面熟悉一下,然后双方父母都各自说一下对子女婚事的看法和意见,以及各自的条件。)

4、传说中的“三金”和“送好儿”

(订婚要有三金,还有五金,六金,八金,多了不限。)

5、传说中的“彩礼”

(就是男方给女方家下的聘礼,这个就看男方家经济实力了。)

6、“婚房”

(结婚洛阳这边一般就是男方负责准备婚房和家具、装修。女方家只有家电。)

在某些关于钱的事情上,两方一定要说明白,不要怕说,否则弄到结婚那天出差错就麻烦了。说的还是很实在的,避免结婚以后出现矛盾。

7、“订婚宴酒席”

(预订一般提前半年左右,以免到时候顶不来酒店,结婚的实在是太多了,具体多少桌,根据男女双方各自邀请来出席的人数来预计参加婚礼的总人数。一般都会备用几桌,以防万一,并且婚礼结束要宴请来帮忙的伙计朋友!)

结婚风俗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篇2:洛阳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习俗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结婚风俗

通常要经过下帖、过礼、送嫁装、迎娶等过程。

下帖。又叫“送好”。就是双方到了结婚年龄后,男方要请人择个结婚吉日(俗称“好”),再将择定的吉日(好)写在“书上”,把吉日告诉给女方,让其准备婚嫁事宜。女方同意,便可接下聘书。洛阳人婚期常选择“黄道吉日”或农历的三、六、九日。

过礼。结婚前半月或十日,男方须给女方送彩礼,礼品有衣料、鞋袜、套装、化妆品、首饰及肉类、点心、面食等。

备嫁妆。准备嫁妆是女方在婚前的主要事项,历来都受到人们的重视。嫁妆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新娘以后在夫家的地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方,准备的嫁妆丰厚齐全,经济状况差的则由男方准备妥当后在结婚前抬往女家,结婚当日再作嫁妆抬回。也有男方出钱让女方购买等情况。

送嫁妆。在婚礼前一天或迎娶当日举行,男方在抬嫁妆前先送上肉一方、米一盘,俗称“辞娘米、离娘肉”。待嫁妆抬到男家后,押妆人将钥匙交给新郎母亲。

准备洞房。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男方家选定的女性给新娘铺床,并往床上撒放花生、栗子、白果、核桃、红枣等物,意为早生贵子、男女孩“花”着生。新人的被褥,男家须请儿女双全、夫妇俱在的妇女用红线缝制,被子数量均取偶数。当晚,要由男方近亲家的健康男孩儿睡在新床上,俗为“压床”,意为新娘快快生个胖小子。

迎娶。迎娶的当日上午,新娘穿戴齐整后等待男方迎娶。新娘上轿时双脚不能着地,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中,娶亲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启程上路,娶亲来回不走同一路线。每逢轿至路口、大树、枯井、古庙处,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轿至男家门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彩纸和糖、花生、枣、铜钱、硬币等物,小孩们挣抢,以示热闹。然后举行仪式:一对儿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三对拜,尔后,把新娘送入洞房。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

闹房。按照风俗,在新婚的前三夜,全村老少,不轮辈份高低,都要聚到新媳妇房里闹洞房,以增加新婚气氛,俗说:“三天不论大小。”不过,当长辈的都比较规矩,只是看看笑笑,凑凑气氛,闹得最疯的主要是兄弟们和邻里的嫂子们。当新媳妇最愁最怕的就是闹洞房这一关,胆小体弱的往往心惊肉跳,提前几天就做心理准备。

听房。就是“听房事”,夜静人散之后,新婚夫妇要吹灯安歇了。新婚之夜那种激动不安和兴奋羞涩的言谈举止,是最秘密、最刺激的。那些没结过婚的小兄弟们,总要约三五个人藏在房后窗户根下偷听动静。

回门。婚后第二天是新媳妇父母瞧看闺女的日子,娘家人携带四色礼品到男家,男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品。婚后第三日为新媳妇省亲回门日,这天上午,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

接亲风俗

1.双方婚前的接触。这个“接触”并不是指身体或者心灵的接触,而是要让俩人的八字“接触”一下,看看俩人是否有些地方是不合适的,也可算出双方在一起后会缺少什么,若命里缺金,则可选择佩戴白水晶做成的手链等饰物进行适当的补充。若缺少其他也可以效仿相应的化解方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2.人数。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3.哭嫁。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另外新娘出大门时忌双脚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门时也不能踩踏门槛,触犯了其中任何一条都容易给娘家和夫家带来不好的运气。

4.新娘出门进门的风水。新娘衣服上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财运。而且婚礼当天新娘忌穿旧鞋,所有的鞋子需是新的。另外,新娘会因婚纱过长而影响到走路,难免会有踩到新郎的时候,但踩到新郎就会有“羞夫之意”,所以,新娘在走路时一定要小心为好。新娘在进新郎家门时,忌脚踏门槛,要跨过去。婚礼当天,新娘出门时,娘家的姑嫂均需回避,因“姑”同“孤”,“嫂”同“扫”,都不吉利。

5.婚车的选择。婚车的选择也不容忽视,并不是越贵重的车越好,而是最好选择有利新郎新娘命格五行颜色的车。因为婚车的颜色也可以代表五行的区分:白、乳白色汽车为金、黑、蓝色汽车为水,紫色汽车为火,土黄色汽车为土,青、碧、绿色的汽车为木。不同命理五行的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五行颜色的婚车为宜。

6.新人上下车也要有讲究。从风水来看,婚宴头车的下车顺序也有讲究。新郎和新娘以一左一右分坐在婚宴头车后排座椅,伴郎一般坐在副驾驶位置,当头车到达婚宴酒店时,首先是伴郎下车,从车尾绕至左后门替新郎开门,新郎再从车头绕至右后门替新娘开门,并搀扶新娘下车。而这个顺序则是基于“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考虑,不能颠倒。

篇3:印第安人结婚习俗礼仪

结婚习俗

酋长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的婚姻很简单,当需要结合的时候,只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即可。

印第安人的贫富不是以财产来衡量,最富有的男人是能力最强的猎手,女人的嫁妆则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甘情愿地协助丈夫料理家务。当他们性情不合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时,只要举行一个和结婚一样简单的仪式既可以分手,也没有什么财产分割之类的问题。

印第安人中未婚和已婚夫妇并无明显界限,贞洁也不被视为是基本的道德标准。此外,在非常友好的朋友之间,还互相交换妻子过夜,这被看成是一种最坚固的友谊。

有些家庭的男主人或者女主人亡故后,他们的子女有时候认父母生前的好友为父母,就像--教徒认教父或者教母一样。

在印第安人部落中,男人们总是通过婚姻来加强“家主”的政治地位和威望。比如,辛古部落允许一夫多妻制,因为多一个妻子就多一个“联盟代表”,就多一份劳动力。男人可以娶一家的姐妹俩或者姐妹多人,也可以娶其他部落的女子为妻,多妻家庭中的妻子们也为扩大丈夫的权威和地位进行努力,并由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有时为了家庭的和睦,妻子可以建议丈夫娶某某女子,充当“丈夫”的“红娘”

婚礼习俗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礼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婚礼地点多选择在印第安人聚居区公共建筑物里举行,一般是一幢较大的木头房屋。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婚礼的主持人是酋长和两位长老,当他们来到现场时,全场的人向他们致礼表示敬意。酋长身着民族服装,头上象征权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长在大厅中央坐定,两位长老分坐酋长左右,他们是当地年岁最大的人,灰白色头发结成长辫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着白色的鹿皮传统服装,跪坐在酋长对面。成年男子围坐在酋长、长老、新郎新娘周围,妇女和儿童围坐在男人的外围,每人面前放着刀叉和盘碗。

婚礼装饰

捕梦网

在印第安人的文化之中,捕梦网拥有防止噩梦侵扰的魔力,当地人用手工制作,将羽毛和各色串珠用特有的编织方法制作成这些拥有神秘力量的捕梦网。

将捕梦网运用到婚礼请柬的布置上,将一切好运全都进行搜罗,带着祝福与幸运~

鹿角

婚礼请柬中鹿角的形态自然,装饰餐桌,或是变成创意照片墙,那天然而成的线条,具有其他人工制作的装饰所没有的独特美感~

编织

没有多余的色彩,浅褐色和白色的搭配,干净质朴。编织元素,原始而自然,是风中轻扬的复古清新。

篇4:闽南结婚习俗礼仪

闽南结婚的习俗

闽南民间举行婚礼期间,总有一个能歌善唱的“送嫁妈”(主持婚礼仪式亦称“送嫁姆”),在高声诵唱,贯穿于整个婚礼,既庄重严肃,又诙谐风趣,为婚礼增添喜庆、祥和、美满气氛。

婚礼的第一个礼程是在厅堂中进行象征性梳妆打扮,新娘新郎让人在头上各梳三下。这叫“上头”,表明正式成了大人。

迎亲队伍的最前头有人抬一根连枝带叶的青竹,俗称“竹扫”,表明新娘有“节”(贞节)。竹上系一块猪肉,据说这是祀每于做喜事时来捣蛋的白虎神,可逢凶化吉。接着是新娘轿(或车),后面还有人挑一担用布袋装的“子孙桶”,表示新娘早得贵子,挑的人可得大红包,但要善诵祝福歌:“子孙桶,吊起起,前苑园后果子。”

新娘上轿(车)前必先哭几声,表示依依不舍,这样婚后才幸福,俗称“哭好命”。“送嫁妈”要替新娘盖上紫帕,并诵唱:“紫帕罩上头,新娘贤惠新郎能。罩于前,新娘好人缘;罩于后,夫妻吃到老、老、老。”轿行几步,新娘要从轿(车)上丢下摺扇于路,表示抛弃不好性癖,俗称“放扇地”(谐音“放性”),“送嫁妈”遂唱道:“放扇,放扇,新娘好生侍(生小孩顺利)。”

迎亲队伍回来了,但花轿(车)只能停在堂屋门槛外。这时男方侄儿手中捧两粒柑桔(谐音“甘吉”),引出新娘,并由伞或米筛遮日,俗称“过米筛”。

结婚第二日,新娘出洞房,走到厅堂会见家中亲人,俗称“出厅”,这是婚礼的尾声。随后,“送嫁妈”陪新娘熟悉今后劳动路径、地点、表明闽南新娘热爱劳动。“送嫁妈”象征性指示新娘熟悉每一项工作时,都要高声诵唱一支歌。

新娘到灶前时要唱:“启灶君,起火不会熏,煮粥快滚。”新娘到井边时唱:“水井清清,新娘手灵心灵;井水明明,生子传孙富不会停。”新娘到养猪饲料缸“送嫁妈”边呼叫猪“?啊?,?啊?……”,一边唱:“搅潘(泔水)搅会浮,喂猪象只牛。把潘泼上壁,一窝猪仔十二只。”

新娘出嫁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做“头次客”,时间各地不一,有第二、三日或十二日等,新郎也同行,须在黄昏才回来,俗称“暗暗摸,生查埔(男孩)”。女家会送一对带路雏鸡和两株连根带尾的甘蔗(意为从头到尾都甜),鸡、蔗表示子孙昌盛;还送米糕(意为步步高),供女婿带回去,结婚至此始告结束。从此,夫妻开始了新的生活。

风俗礼仪

所谓的“定婚”就是男方由其长辈或族亲长辈择个吉日,带上金银手饰、礼(聘)金、喜糖、香烟等礼品到女方家“压定”,或称订盟,宣告婚事已定。

闽南人是很注重订婚的,因为它是结婚前的必经手续,被看作是没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实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结婚。

年轻女子在定婚后就视对方为未来的终生伴侣,对外亦不必再羞答答、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让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经地义,不必担心他人有什么闲言碎语,流言蜚语了。

定婚的金银首饰起早就该准备好了,一般是“从头到脚”都要有,包括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金手链、金脚链,上下珠光宝器,金光闪闪的。数量多少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为。

除此之外,礼(聘)金是不可没有的。按照以前的说法,这聘金是男家给女家的“养钱”(养育姑娘的钱)。女家先出个价,男家则视自家的经济情况来还价,再由媒人从中说和。

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会把聘金留一部分贴补家用。如今这样做就显得太过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为嫁妆费用,还得再加一些,以免显得小气,姑娘嫁过去面子上也好看些。

依现在一般情形,这礼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万元之间,最少的依据是够上买一部摩托车或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来做嫁妆,最多就没封顶了。

订婚习俗

1.定亲

又称“过定”、“食定”、“下定”、“文定”或“送定”。男家女性长辈由媒人陪同,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礼品送到女家作为定聘。礼品一般为布料、香烛、冰糖、线面、橘饼、槟榔、?N叶、莲子、猪肉、礼饼、花生糖、烟酒以及戒指首饰,常凑成12色。

女家应以冰糖茶和糖糯米粥招待男方客人,待嫁女要上厅堂奉甜茶。客人接受甜茶时应送红包为“压茶瓯”礼。女方家长将男方送来的戒指戴到待嫁女的手指上,就完成“食定”的仪式。

男方客人离开时,女方应回赠联巾(两条连在一起的面巾)等礼品。同时,男女双方都要向亲友四邻分送礼饼、糖果等,表示婚事已经确定。

2.行聘

又称“提聘”或“送大定”。男家在择定的吉日将商定的彩礼送到女家。彩礼强调成双,包括送彩礼人也要偶数,挑彩礼的笼担和扁担都要贴上红纸,男家的长辈挑一担走在最前面。

彩礼包括婚书、金帛牲醴、聘金、首饰、布料、衣裙、礼饼、全猪、酒、鸡鸭、糖、红圆子和其他糕点等。其中礼饼、??糖和糕点的数量由女方确定,以保证足够分发女方的亲友和乡邻。此外,每户要赠送一碗红圆子。有些地方行聘时只送婚书和金帛牲醴等物,衣裙及其他议定的礼物由男方另送一次,称为“送袄”。

篇5:台湾结婚习俗礼仪

台湾年轻人的婚礼仪式多种多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结婚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归纳起来不外乎分传统形式的婚礼和现代形式的婚礼两大类。

而这一对新人,虽然身上的行头是西式的,但结婚的礼仪可是地地道道中国传统的。先是送糖,再点烟,上了茶水,收礼钱。祝福的歌声唱出了美满与欢颜。

如今在台湾,以现代方式结婚的年轻人也不少。你看这个在台北举办的台北婚纱节,就有不少的新人赶来参加。婚纱、礼花、新郎、新娘,众多的嘉宾,一派欢乐的海洋。还有婚龄超过二十年的新郎、新娘们,也赶来凑个热闹,重温往日那激动人心的日子。

像这样的集体婚礼在台湾各地还有很多,无论是台北、台中还是台南,都有许多的台湾年轻人参加这样的集体婚礼,用众人共同的祝福,来祝愿自己美好的未来。

在台湾,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已经成为了许多台湾年轻人新的选择。

说到台湾的婚俗就不能不提到台湾高山族的婚礼。与祖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一样,台湾高山族新人们的婚礼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例如鲁凯人的哭婚、抢婚、背新娘,排湾人出嫁前要打秋千,阿美人的新郎逃婚,赛夏人结婚时去栽松树等都是台湾高山族独特的婚俗形式。

哭婚、抢婚、背新娘,排湾人出嫁前要打秋千,阿美人的新郎逃婚,赛夏人结婚时去栽松树等都是台湾高山族独特的婚俗形式。台湾青年各种各样的婚礼,不仅喜庆、吉祥,而且热闹、好玩。新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人生大事过得精彩而有意义。其实透过热闹的婚礼,我们感受到的还是台湾年轻人对吉祥快乐的追求。

篇6:世界各地结婚礼仪习俗

1、印度婚礼习俗: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眼里,结婚是宗教责任,而最重要的是祭祀活动;而生出孩子的人才有资格祭祀献礼。所以印度教徒结婚的时候丈夫念完祷告之余要对妻子说,是为了生育才娶的新娘

2、丹麦婚礼习俗:秘密进行丹麦人相信公开招摇雨般的婚礼会招来邪恶,所以纵使长时间的婚礼准备,结婚的当天也要秘密进行,不过还有个习俗,就是婚礼上要打破结婚新人之间放置的啤酒桶,让未婚参与婚礼的女性捡拾碎片以求得好运

3、德国结婚习俗:砸碗盆图吉利参加婚礼的宾客要带上瓷质的碗或者盆,并在婚礼上打破,为新人带来好运,与消解烦恼

4、俄罗斯结婚习俗:叫苦不迭婚宴上只要有人大喊苦的时候,新人就要接吻,直到客人平息,而这样的叫苦会在婚宴上持续10多次,而是毛子们认为婚宴上的酒是苦的,而新人们的吻能让酒变甜

5、法国结婚习俗:浪漫简单法国素来以浪漫著称,但是婚礼习俗却很简单,在一两个家人的陪同下完成订婚,再到指定时间进行大人物主持的简单结婚仪式就可以了,不过仪式完成还是要大摆宴席请客吃饭。

篇7:客家人结婚习俗礼仪

流程

一、下聘礼

如果男女双方“年庚八字”匹配,男家就要下聘礼,请女方的父母、女方至亲、媒人、写字先生、叔伯等人到酒楼商定一些结婚的事宜,商量好以后由写字先生,全部写好,由双方父母按下指模,有点像按手印,怕以后反悔,这样这门亲事就算“八字有一撇”,迎亲前几天,男家会按照“文定”里的要求,把礼品礼金之类的送到女方家,一般会有11人以上,挑着担前往女方家,将鸡、鸭、谷物、酒及礼物清单等一同呈上给女方家里,让女方收下。

二、准备嫁妆

女方在“文定”之后,就要开始准备嫁妆了。嫁妆一般是一些生活用品。嫁妆的多少,取决于两方面,一是男方送的聘礼,二是女方家庭经济情况,男方聘礼给的多,女方家富裕,这嫁妆自然就多,反之则少些。出嫁的前几天,村中的女伴和少妇会到待嫁姑娘的闺房,话别、教新娘学唱“哭嫁歌”、协助姑娘穿衣打扮。

三、迎亲

旧时客家人,会为迎亲仔细挑选好日子(不过现在也不例外),因此,迎亲一定会提前准备好。迎亲的队伍媒人领头,后面带着挑着筐的人,她一头挑着一对鸡,叫“带路鸡”(通常一公一母),一头是一坛自家酿的米酒。娶亲的人数去的时候是单数,回来的时候包括新娘在内要为双数,这叫好事成双。客家传统婚礼会有乐队,一行人吹吹打打一路一直到女方家。

四、回门

女方来了男方家,婚礼并真正的没有结束,为了报娘家养育之恩,新人在婚礼后会有一个回门仪式,这也是婚礼的最后一步了。在客家人的婚礼中,新人回门先由新娘娘家人派来一男一女,过来接新婚夫妇回娘家,同时送去一只烧乳猪。新女婿第一次见岳父岳母,新婚夫妇要准备一些糖果分发给那里的小孩。父母会送一些礼物给女儿。这样,新婚大礼才算真正完成。

习俗:

1.说亲

男孩长大成人,父母便托人作媒,寻访适当人家未婚女。媒者向女方父母说明男方家庭、男子年龄、品貌等。如女方父母同意,便进一步相亲,谓之“探人家”;如不同意,则婉辞谢绝。

所谓“探人家”就是女方父母邀请几位至亲内戚前往男方观看郎貌,了解家迁,男设宴款待并赠送礼品。过去女儿本人不去。

经同意,女方将女儿出生年、月、日、时,俗称“时辰八字”写在红帖上送往男家,谓“送庚”。

男家将“庚帖”放在祖牌位前,三天内诸事顺遂,则进一步请算命先生“合八字”,如认为“合”,婚姻就算定了。

有的女方家中同样办理。所以旧时男女青年终身大事,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上算命先生来决定,有的还受门第条件的限制,

因此,“先结婚后恋爱”者居多,同床异梦者也不少。

2.送定(札定)

说亲合适后,女方提出条件,聘金若干,猪、酒、鸡、鱼若干,桔饼、糖果若干,农村要加上米、豆、粉、面若干;男方则提出要嫁妆若干,由媒人在男女双方间调和讲定。

农村往往用书面形式,称“写婚约”或“写合婚字”,正面写“文字厥祥”,底面写“天作之合”,由双方家长及媒人亲房签字画押,各执一份。写字时要由男方备办盛宴。在城关则由男方送桔饼、糖果并布料、鞋袜、戒指或手表等到女家,女家回送帽鞋衣服给男方。有的还由男家请一二桌“订婚酒”。

从此,女子便是男家的人了。送定以后,逢年过节,男方要送礼物给女方,直到结婚为止。

广东梅县一带的客家人,除了一般需送的礼品外,还要送一公一母两只“兔子”。“兔子”是用猪肚翻个面,塞入米糠制成,再做上耳朵、眼睛,形象逼真。女方收下公的一只,回给男方一只母的。俗谓“过了兔子礼即可吐子吐孙”。

3.报日子和送聘金

男方择定“斗床”和接亲的日期后,告知女方,叫“报日子”,一般要在结婚一个月以前,同时男方将聘金送给女方。

客家人对聘金的尾数喜欢用“九”,图其谐音“久”的吉利。女方在男方斗床的时候,要送柚子和木炭到男家,含有平生贵子和暖新房之意,俗称“探子探孙”。男方要做许多大肉圆送给女方分赠亲朋好友,以示结缘。

结婚习俗

一:议婚,所谓的议婚从字面也不难理解就是商议婚事,客家人都是有媒妁之言的说法,客家人家中的女儿成年就要做些东西送给亲朋好友示意自己的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这样有想要结婚的男人就会托媒人到家中来提亲。双方都会给媒人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测算如果说是相合的话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商议聘礼和订婚。

二:订婚,客家人的订婚是男方择良辰吉日请媒人带上鸡鸭鱼肉以及喜炮花烛,首饰、衣服以及礼金等等送到女方的家中,这就是下聘礼。双方的父母可以商定好娶亲的日子,男方要提前几个月用红贴写婚书送到女方家中。从这个时候开始,男方就要进入紧张的婚礼前的准备,女方的话则是要忙着准备嫁妆。

三:迎亲,迎娶新娘子当天都是要有新郎官亲自去迎接的,女方出嫁的前一天要将嫁妆送到男方的家中,包括衣服、箱子、日常用品等等。迎亲实际上与其他民族都是一样的,要单数去双数回来。新娘子接回就要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交拜,新娘要为公公婆婆奉茶,接受公公婆婆的红包。

篇8:台湾结婚习俗礼仪

岳母考察准新郎

住在台湾花莲地区的高山族小伙子爱上姑娘后。就砍柴割藤,大大方方地送到姑娘家去,表示爱慕之情。大胆一点的小伙子,放下柴担,还会向姑娘的伊娜(妈妈),阿玛(爸爸)问好。姑娘呢,如果看中了小伙子,也会亲亲热热地到小伙子家帮着挑水、杵米、做饭。

宠爱女儿的伊娜,除平常细细观察小伙子的一举一动之外,还会到部落头目家了解小伙子的劳动、品行和健康情况。如果头目说:“ 马拉格(勤劳)顶呱呱!”姑娘的母亲还会亲自考察小伙子的勇气和能力。这时,她就会悄悄地躲在牛棚边,让部落头目把小伙子叫来。一见到小伙子,她就从牛棚里拉出一头大水牛,并用劲地拍打牛屁服,牛受惊了,迅即朝前奔跑。小伙子见到水牛,就要迅速冲上前去抓住牛角把牛制得服服贴贴。这样,姑娘的母亲才会笑逐颜开,表示放心了。

这以后,姑娘和小伙子就可以公开自由来往了。小伙子为了表现自己勤劳,天亮前就要砍好一大捆柴禾放在姑娘家门口。姑娘也常到小伙子家勤快地挑水做饭。干完活,男的必须送女的回家。按风俗男的必须走在后头,让女的走在前头,这样一应一和地唱着歌回家。过了一、二年,双方便可以定下婚期了。

娘家泼水送新娘

泼面盆水是婚礼当天,新郎前来女方接新娘时,当新娘、新郎一登上车,车子要开回夫家时,新娘的母亲或家族中的长者,手持一盆水,往新娘车上一泼,车子开动,紧接着新郎便把手中的扇子由车中抛下,泼面盆水者即刻捡起扇子猛扇,边扇边念着:“扇凉一点,很凉啊!很凉啊!”泼面盆水意即提示新娘:“嫁出去的女儿,如泼出去的水,”要好好地对待夫婿,永相厮守,就如同“覆水难收”,不能轻言 离婚之意。拿扇子猛扇猛叫意思是“女儿嫁出去了,又了却一桩心愿”,所以“好高兴,好凉快,好痛快啊!”

挂尾蔗示和睦

挂尾蔗是女儿出嫁后第二天回娘家时,由母亲所赠予的,高及二、三丈。“挂尾蔗”顾名思义,就是保留着蔗尾的甘蔗,要刚从田中连根拨起仍保留看青蔗叶的甘蔗,它与带路鸡一样,每逢回娘家都要送,每次两株,也是用九尺长的红色带子绑在甘蔗的两端,由新娘和新郎带回夫家,它代表的意思是“有头有尾”,时时警惕着夫妇,要“万事忍耐”“和好相处”。

【洛阳结婚习俗礼仪】相关文章:

1.闽南结婚习俗礼仪

2.鄂伦春族习俗礼仪

3.各族礼仪习俗

4.重庆结婚礼仪

5.壮族结婚礼仪

6.端午节的礼仪习俗

7.国外新年习俗礼仪

8.加纳文化习俗礼仪

9.巴拿马的习俗礼仪

10.捷克的习俗礼仪

下载word文档
《洛阳结婚习俗礼仪.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