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

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

2022-07-05 08:18: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北伍洛洛”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

篇1: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

摘 要: 与其它加工业相比,食品加工业有其特殊性,光波辐射包括很多,文章主要综述了紫外线 代写硕士论文红外线及微波辐射在食品加工中的杀菌、保鲜、制作和食品性能的改善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辐射; 食品加工; 杀菌; 保鲜

食品加工工艺,指的是各种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全部过程。它主要包括分离、粉碎、混合、成型、发酵、热处理、运输、包装等几大部分。光波辐射是食品电加工中的一类,本文将光波辐射在食品加工的一些应用作以论述。

按照波长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不同区域:

γ射线5-140pm x射线10-3-10nm

紫外线10-380nm 可见光区380-780nm

红外线780nm-1000μm 微波1mm-1m

无线电波>1m

篇2: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

一、紫外线辐射

紫外线在食品加工中多应用在杀菌上,也可应用于果蔬的保鲜及对加工食品性能的改善。

1、紫外线杀菌

食品工业中,紫外线杀菌主要用于三个领域:表面杀菌、空气杀菌和液体杀菌。表面杀菌常用于包装材料的消毒,如在牛乳的生产中,用紫外线对包装材料消毒,可使其货架期延长到两周[1]。紫外线也可用于食品表面的消毒,如国外有人证明紫外线辐射可明显减少新鲜鱼的表面菌群。据报道,面包在出炉后先进行紫外线照射可明显延长其货架期。空气杀菌主要用于食品加工环境的消毒,像在果蔬的去皮操作中,用紫外线处理过的气流流过去皮单元,产品质量会显著提高。同样的技术也用于孵化室和冷藏室。液体杀菌的应用是利用紫外线处理可有效杀灭水中大部分微生物,并能减少环境污染。紫外线消毒不改变水的颜色、味道和PH值,在日本,紫外线辐射已用于天然矿泉水的消毒。紫外线可用于果汁的杀菌,但封明仁认为紫外线不宜用于饮料的`杀菌[2],此外,紫外线还可用于固体食品物料的杀菌。

2、紫外线用于果蔬保鲜

紫外线在果蔬中的保鲜中也有极大的潜在市场。如萝卜挖出后,用紫外线处理,可增加萝卜对霉菌的抵抗能力。新鲜草莓用紫外线处理后可延长货架期4-5天,除紫外线可杀灭其表面微生物外,研究发现,紫外线处理后果实的呼吸程度减低,酸度增加,而且经处理的果实硬度也有所提高。

3、紫外线对加工食品性能的改善

紫外线辐射会对加工食品的性能有所改善,如Rhim研究了紫外线对蛋白膜的影响,发现紫外线照射小麦谷蛋白、玉米蛋白、鸡蛋蛋白和酪蛋白形成蛋白膜后,前三种蛋白的拉伸强度增加,酪蛋白的拉伸强度虽没有影响,但减少了可溶性物质,所以用紫外线辐射可改善蛋白膜的功能。维生素D经紫外线照射后会转变成维生素D2和D3。张国顺等研究发现使用适当强度的紫外线照射可降低猪肉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3],鲭鱼肉糜经紫外线处理后其蛋白质之间发生交联,凝胶强度上升,可显著改变产品的感官质量。牛乳、蘑菇经紫外线处理后,VD含量得以提高。

二、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于食品物料的加热处理。

普通食品加工所使用的加热温度范围在300-500K,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黑体辐射能量密度最大波长正是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另外,水中羟基O-H键的伸缩振动的固有频率与波长为2.7μm的电磁波相同,所以当接受红外线辐射时,水和其他含有羟基的食物成份与红外线发生共振,引起物料温度上升,从而使物料得以加热。远红外线的波长较长,对物料的穿透性强,且远红外线的光子能量级小,一般只产生热效应,不会引起物质的化学变化,对食品的营养成份和色泽不会造成影响,因而使用远红外热加工,物料受热均匀,加工品质优良。

红外线在食品加工中可用于点心、肉等的烘烤,烹调食品的保温,冷藏食品的快速加热,谷类、大豆、咖啡、茶叶等的干燥,油炸食品如鱼、虾、土豆片等炸制,无水煮食品的加工,酒、调味品、水果的催熟,肉类制品、谷物、面粉的杀菌[4]等。

三、微波辐射

1、微波杀菌

微波杀菌是基于热效应和非热生化效应。热效应是指微波作用于食品,食品表里同时吸收微波能,温度升高后使微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分子改性,从而失去生物活性,使菌体死亡或受到严重干扰而无法繁殖,进而达到杀菌的目的。非热生化效应是指微生物在外电磁场的作用下细胞膜发生功能障碍,使细胞的正常代谢功能受到干扰破坏,致使细胞的DNA和RNA的分子结构中的氢键松驰、断裂和重新组合,诱发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从而中断细胞的正常繁殖能力。微波可用于肉类、禽制品、水产品、水果、罐头、奶乳制品、蔬菜制品、谷物等一系列产品的杀菌、灭酶和消毒。还可用于酒类、发酵调味品的催陈[5],绿茶杀毒,蔗糖汁的减色等工艺中[6],它应用于人参、猴头菌、天麻、花粉等中药的干燥和灭菌,能保证产品中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营养成份。在水产品(如虾)的保鲜中,经常采用微波来钝化酶以防止酶褐变。

2、微波膨化

微波膨化是利用微波的内部加热特性,使得物料内部受热升温产生大量蒸汽,这些蒸汽往外冲出,形成无数的微小孔道,使物料组织膨胀、疏松。

利用微波进行膨化的例子如:美国的爆玉米花,即采用微波加热膨化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日本已研制出一种微波加热膨化干燥蛋黄粉的设备。在方便食品的生产中也可采用微波膨化干燥工艺,如面条制作过程中添加蛋白质、膨化剂、发泡剂、佐料揉合成型,然后用微波膨化干燥,可生产出复水性良好的快速面。

3、微波焙烤

微波焙烤是靠电磁波把能量传播到物体的内部,它不靠热传导作用,比传统的加热方法穿透力强,热惯性小,节能高效。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

微波焙烤可用于干燥食品,如郑捷夫研制的微波无油方便面,复水性强,与油炸方便面相比能较好地保持原有的色、香、味,且能够减少营养成份及维生素的损失,有较长的保质期[7]。面包焙烤,可使面包品质得到很好的改善,使其结构均匀,内芯不粘牙,缩短加工时间,并延长面包的货架期。微波焙烤产品的营养价值较传统方法高。

光波辐射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如微波萃取[8],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由于微波场具有不均匀性,微波杀菌时应该注意避免杀菌不足和过度加热的问题;微波焙烤时其表面的温度太低,不足以产生美拉德反应,因此焙烤产品的表面缺少人们所喜爱的金黄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它必将促进光波辐射在食品加工业方面的进展。

参考文献:

[1]顾瑞霞.紫外技术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1).

[2]封明仁.紫外线灯不宜作饮料灭菌[J].食品科技.(5).

[3]张国顺.降低肉制品中脂肪、胆因醇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8(5).

[4]李里特.远红外线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原理和问题[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1).

[5]曾新安.  电磁场催陈米酒氢键综合红外光谱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6).

[6]刘惠霞.微波辐射对蔗糖氧化酶活性抑制作用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9).

[7]郑捷夫.微波加热干燥方便面新工艺[J].食品科技.1994(3).

[8]李冰.微波辐射强化蔗糖提取过程及其机理[J].食品与发酵工业.(1).

篇3:红外遥控在汽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简单地介绍了红外线遥控发射、接收系统的原理,给出用89C2051作为遥控接收系统解码器的一种巧妙实现方法,以及完整的51汇编程序代码。包括发射、接收的原理图及其编程的主程序、串行口的发送程序、接收程序、定时中断程序的流程过程,从而完成此设计的要点,参考流程方框图的构思过程,可以编写应用软件,利用串行口遥控编码及其校验功能,防止其它遥控码的干扰,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红外线遥控装置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

关键词:89C2051、红外遥控、串行口

红外线遥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信和遥控手段。由于红外线遥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成本低等特点。因此,彩电、录像机、音响设备、空调、玩具、门铃以及遥控汽车路牌等其它小型装置上也纷纷采用红外线遥控。为改变目前汽车上的车头路牌指示灯(以下简称车号器),无法灵活改变的缺陷,把红外遥控用在其中,使其可以轻松实现远距离、非接触性的一次改变车号的目的,从而改变以前用人工翻牌的旧模式。

一、汽车车号器的红外遥控系统

汽车上的车号器,原用简单的LED数码管控制,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为了能远离的'控制它,就采用了红外遥控。通常红外遥控系统由发射和接收两部分组成,应用编/解码电路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来进行控制操作,如图1所示,发射部分包括键盘矩阵、编码调制、红外发送器。接收部分包括光电转换放大器、解调、解码电路。红外发送每次编码的发送是一个键值,即一个十六进制的数据。为了达到一次能发送一组数据(如车次号,通常为三位十进制数),我们可以采用89C2051的软件编码/解码的方法,先一次性输入一组车号,按下发送键后,全部发送出;同时在接收时,用连续接收方法,一次性解码所有数据。

二、遥控发射器及其编码

遥控发射器的专用芯片很多,但在汽车车号器遥控中,采用的是89C2051芯片。用P1口组成矩阵扫描反馈,获取键值,用内部的定时器1产生一个38K的软件定时中断,驱动P1.0产生一个38K的方波,当作红外线的调制基波,需要发送的数据,以串行方式,用波特率为1200,带奇偶校验的方式,直接送至TXD的串口发送端,而后TXD和P1.0进行逻辑与后,经过40106整形,用三极管驱动红外发射管直接发出。其原理图如下:

三、红外遥控接收器及其显示

接收器部分,主要由CX6和89C2051、显示驱动4094、2803及数据存储器和看门狗25045组成,用解码芯片CX20106把38K的载波过滤后,得到一组波形,即以波特率为1200的串口数据,直接送至89C2051的RXD接收,用软件读取串口,输入缓存,得到一组数据,判断正确后,存放在非易失性的EEPROM25045中,同时直接用脉冲移位方式,送数据至4094,经2803驱动后显示,同时用25045的看门狗定时,保证在程序失控等情况下,能正确返回而不造成错误接收。由于串行口方式传输,本身带有奇偶校验和起停位校验,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同时在数据组中还加入了累加和校验,再次提高了可靠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即使在露天、太阳直射、光照很强等恶劣环境下,都能保证不会误收数据而造成显示错误。其原理图如下:

四、软件编程

单片机89C2051软件包括主程序,串行口中断服务程序和定时中断服务程序三部分,在2051单片机内部RAM区建立相应的工作单元和标志位。

(一)、发送程序:SEND-BUFO∽SEND-BUF3为四个字符发送缓冲区,SEND-MARK为请求发送标志。当键盘扫描到有发送请求时,启动定时器,在P1.0输出一个38K的方波,同时启动串行口,把SEND-BUFO至SEND-BUF3中的数据,发送至SBUF中,合成后发送。其程序流程过程如下:

发送主程序:初始化时设置定时器、看门狗和串行口,并清显示,而后扫描键盘。若有键按下,进行按键处理;若是发送键,则置串口发送标志,启动定时器和串行发送程序,后返回主程序中的显示程序,送显示数据至缓冲区。

串口中断程序:现场保护,取发送数据至发送缓冲区,启动软件定时产生38K的方波,而后判数据是否发送完毕,结束则清除发送标志,反之,则返回继续送数据。

定时中断程序:现场保护回填定时长度,启动计数定时,并在指定的管脚P1.0取反,变成反相电平,返回。

(二)、接收程序:REC-BUFO∽REC-BUF4为四个字符的接收缓冲区,REC-MARK为数据接收完整的标志。当串行口中断产生时,按次序接收数据至REC-BUF0至REC-BUF3中,数据满后,计算累加和。如果正确,置REC-MARK标志;反之,把缓冲区数据清零。主程序中若判断有REC-MARK标志,则把数据进行处理后,送外存25045和显示缓冲区中显示,同时由于接收是在汽车中进行,电源电压和其它干扰很多,包括有可能产生的串行口误判等。因此,为了保证程序能正常运行,启动了25045中的看门狗电路,以每隔500ms时间定时刷新。其程序流程过程如下:

接收主程序:初始化时设置定时器、看门狗、清显示和外存25045判断有否数据接收标志,若有进行数据判断,正确的写至数据外存,并送至显示区显示,反之,返回主程序的显示程序和刷新看门狗。

串行口中断接收程序:现场保护后,判断接收数据是否为头或尾部数据,作相应处理是正常数据时存放缓

存,并指针加一,当完整的一组数据正常收到后,置接收数据标志后返回。

定时中断程序和发

送一致,只是定时刷新看门狗。

五、结束语

以上方法非常简单地实现了红外线遥控信号的接收解码,极大地节约了硬件实现的资源开销。该红外遥控系统的设计已应用于公交车中,改善了公交系统的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力。

参考文献:1、李华.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北京航空大学出版社,1993

2、孙育才.MCS-51系列单片微型计算机及其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篇4:微波消解预处理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微波消解预处理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介绍了微波消解预处理技术用于食品消解时样品的取样量、所用溶剂种类和数量、预消解以及消解程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国家标准参考物质奶粉(GBW10017)和鸡肉(GBW10018)的金属元素含量,其测定值在标准参考值范围内,方法的'准确度为94.2%~114%,相对标准偏差为1.3%~4.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6%~109.0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食品的检测分析.

作 者:李小华 魏昌华 申志兵 王海燕 LI Xiao-hua WEI Chang-hua SHEN Zhi-bing WANG Hai-yan  作者单位:李小华,魏昌华,王海燕,LI Xiao-hua,WEI Chang-hua,WANG Hai-yan(中国地质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申志兵,SHEN Zhi-bing(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刊 名:安全与环境工程 英文刊名: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16(6) 分类号:X836 关键词:微波消解   预处理方法   食品分析   食品安全  

篇5:微课在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教学互动的发展史方面,教学形式从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一步步趋向“互联网+”教学[1]。在当今电子信息时代,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发展,教学信息化,微课正作为微型视频网络课程而成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并以简短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章节的重难点或教学环节,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2]。微课可以让观看者在合适的时间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某章节的教学内容。将微课应用于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不仅引导了师生建设“教学双主体”课堂教学,又推动了教育“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推广。微课的诞生,突破了传统教学理念,增加了高校课堂的互动性,并且极大地提升高职高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3]。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由原来的温饱型向健康化和营养化等方向转变,因此具有现代理念的休闲食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消费群体也由儿童向中老年方向发展,数量和品质也在不断变化[4]。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注重实用,涉及内容、种类非常广泛,可为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食品生产提供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充分了解该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现状,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非常重要。

篇6:微课在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2.1目标明确,进行微课教学

传统的多媒体教学,通常是将一节课视频进行复原性的播放,即将整节课的内容以及重难点进行再现式的回放。在微课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目的,教师要知道哪个知识点该进行学习,或者在授课过程中,遇见比较难的问题的时候,都可以运用微课教学。

微课的设计本身就是以学生学习为目的,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终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且微课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调节脑力运转,集中注意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5]。

2.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微课教学

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可以先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教学,特别是实训课,将微课授课与学生实验操作相结合。

例如,小麻花的制作,网上下载关于食品厂机器生产和家庭制作视频,在上实训课之前播放给学生看,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明确实训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包括与实训内容有关的一些操作要点,实训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然后在实训室现有的条件下,拍摄学生实训步骤、细节及注意事项,再结合PPT录屏,制作一个短而精的微课。实训课后可回放,学生可以直观看到自己在实训时的状态,同时也可以复原实训结果,这样学生可根据现象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写出实训报告。

3结语

微课在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的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时代的产物,它以独特的优势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并且在教学中已有一定的成效。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微课教学,尽可能地开发出优质的微课资源,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真正发挥微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智慧.“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访华南师范大学胡小勇教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10):11-14.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5):31-35.

[3]姜 玲.微课在宁夏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李国强,宋金鹏,李 慧,等.我国休闲食品的研究进展[J].中国果菜,(7):13-14,18.

[5]肖 娟,魏 莉.浅谈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J].高教学刊,2015(18):127-128.

篇7:微课在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1.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弱

休闲食品加工技术是食品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繁多,信息量也非常大,并且该课程也是将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课程中,实训占本课程的40%,实训主要有谷物膨化类、瓜子类、肉类等,一次实训需要2~4节课。有约50%的学生控制不了自己,喜欢玩手机、睡觉,不喜欢参与讨论,不喜欢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1.2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1.2.1教学过程难以重现

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在课堂时间结束后,学生最后留下的只有笔记和课本已有知识,而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无法完全重现,对于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十分不利。

1.2.2教学内容受限

休闲食品加工技术课程的知识点涉及范围广,教材内容豐富,但学校安排的课堂教学学时有限,难以实现所有内容的讲授。教师只能选取教材中较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讲授,使学生无法了解课程相关的更多知识和资源。

篇8:浅析质量管理在食品供应中的应用质量管理论文

浅析质量管理在食品供应中的应用质量管理论文

我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生产原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因此,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仍然对我国食品安全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食品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初的最原始的需求性产业,同时食品和人类健康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食物无时不刻都在发挥着它的重要性。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食品需求极其丰富的经济大国,食品工业就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但综合目前的食品工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食品工业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针对农业产品的加工还不够成熟,产品结构还不完善,生产技术还有上升空间。因此,我国在食品工业质量管理上要建立完善的体系,来保证食品安全。

一、加强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食品从原材料变为成品是一个较为繁琐的过程,质量管理如果跟不上,就会在很多个环节出现纰漏,使污染源接触到食品,从而影响到人体健康,更有甚者,会造成生命危险。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就是使食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提前预防并减少污染源的危害,使人民群众保持身体健康。

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食品工业在市场上能否占有一席之地,跟食品质量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把食品质量控制好,人们才会保持对食品良好的购买欲望,才能把自己的资金状况分配给食品的百分比率不断提高,使人们形成口碑效应,对食品的安全做到完全放心,不会因为担心身体状况而打消购买的积极性。这样做就带动了整个食品工业的竞争力,使食品工业在各行各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3、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

食品质量管理的提高使食品企业的经营效率稳步上升,不用再面对原来问题产品回笼问题,而且还在生产过程中降低了不合格品的产生几率,使原材料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有效工作时间大大提高,使食品企业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从而带动了销售环节,使流通环节也大为缩短,从而资金的流转比率也大大上升,从而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跨步式提高。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宏观方面

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卫生监督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食品卫生是一个单纯的范畴,只是将卫生工作片面的进行开展,目的是杜绝细菌的污染,但对产品的质量提升没有实际的帮助,但实行食品质量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在食品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同时,在法制层面建立健全食品的相关制度,食品企业的管理机构职能也要进一步完善,这是与国家农业产业所息息相关的。把与食品质量有关的认证机构进一步做大做全,使“安全食品”、“绿色食品”、“绿色市场”,尽可能快又多的呈现在企业面前,使食品行业得到更加有力的支撑。第二,从先进国家或地区引进更加有效的食品生产线,在流水作业上取得突破,从而使安全认证跟上机构的需要,使双方的运作效率都大大提升。第三,在信息交流建设上增加更多的服务平台,企业管理层应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在企业的供求链上建立覆盖范围广、时效性强的的信息网络系统,从而为企业的质量监管、预测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第四,食品质量管理还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和力量的关注与共同作用,需要强化社会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宣传食品质量管理的作用,使人们形成对产品质量的意识,从而使工作的开展得到整个社会的促进。

2、企业自身方面

2.1明确企业的质量目标

只有把企业的食品质量设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才能使企业员工有一个行动上的支持,使全体员工都积极关注质量问题,从而在无形中形成了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的'效应。不但如此,质量目标还能是员工的工作热情受到激发,使员工沉浸在良好的工作氛围之中,发自内心的为此目标出自己一份力,这对企业有着其它方面所不可替代的益处,因此制定一个好的质量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2推行5S能使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

5S管理是目前企业在质量管理中的先进举措,在具体实施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有管理部门的指导文件的的批准。其次,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第三步,试行5S管理,使管理在一段时间内和企业磨合成型。最后,在5S管理中不断完善其管理办法,使其更好的适应企业自身状况。

2.3加强对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与招聘

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永恒且重要的话题,要在此方面取得突破,就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针对现有的管理技术人员,定期或阶段性的对他们进行质量与技术培训,把新的观念和思想融入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使他们认识到质量管理对于企业和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公司质量管理的持续发展。二是引入新的专业力量,招聘本专业优秀的毕业生,给予充分的信任,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精神面貌。

三、结束语

加强食品质量管理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食品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都应懂得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应从整体上把握质量管理的共性,以指导更好的学习和应用先进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仅是企业参与市场竟争的利器,也是对广大消费者认真负责的重要表现,有助于提高企业形象,树立良好的品牌。

篇9:微生物果胶酶研究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微生物果胶酶研究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果胶酶是指分解果胶物质的多种酶的`总称.果胶酶分布很广,可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果胶酶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是一种重要的新兴酶类,在果蔬加工、饲料、纺织和造纸工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果胶酶的微生物来源、分类及其在果蔬加工中的应用进展.

作 者:赵丽莉 田呈瑞 纪花 吕爽 ZHAO Li-li TIAN Cheng-rui JI Hua LV Shuang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系,西安,710062 刊 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ISTIC英文刊名: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年,卷(期): 7(6) 分类号:Q814.9 关键词:微生物果胶酶   研究进展   果蔬加工  

篇10: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

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

1虚拟仿真数控机床的建模

依据企业现有的三坐标数控镗铣床用CATIA软件进行机床部件的三维实体造型建模,如主轴、床身、导轨、刀库等;接着以STL格式输入到VERI-CUT软件系统中进行组装,组装时应把握其装配约束关系(即几何约束关系、运动约束关系和排斥约束关系)设定机床坐标系、部件坐标系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机床的拓扑关系进行装配。虚拟仿真数控机床建模完成后,要设置各运动部件的运动参数,如工作行程范围、刀具补偿等,其中主轴中心到主轴端面的距离和主轴线的偏移距离参数较为重要,应正确设置,以免影响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2虚拟仿真数控镗铣床应用研究

通过虚拟仿真数控机床的建立,除对机床的运动进行论证和虚拟设计好所应用的机床夹具外,主要是对数控加工过程进行仿真论证,以解决刀具运动轨迹错误、刀具干扰选择错误等问题,同时,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进行加工过程的优化,以充分利用机床和提高生产率。

2.1验证数控加工过程的错误

进行仿真验证时,通过系统应用等软件将零件的加工信息转换为STL格式输入到仿真加工系统生成数控加工程序,最后进行仿真加工,验证程序轨迹是否存在错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输入数据有误造成仿真加工时零件形状错误与输入图形信息不符,如刀具未进行补偿、未抬刀、啃刀等,此时可返回原图形信息输入模拟数据,进行检验校正干涉碰撞错误,这是数控加工经常产生的错误之一。验证时观察刀具对非加工部件,如对工作台、夹具等的干涉、碰撞及对工件非加工表面的碰撞,也可对经常发生的干涉现象进行专门的`验证。

2.2优化数控加工程序

应用VERICUT软件时,其带有在知识库基础上建立的优化模块,根据所加工小样的类型选择加工机床参数、应用刀具参数、金属切削数据库等知识进行加工过程的优化,其优化内容主要为粗加工、精加工及高速切削加工时的优化。

2.2.1粗加工优化

为提高生产效率、达到尽快去除粗加工余量的目的,根据已给出的进给量对刀具走刀路径上应去除的金属材料进行速度优化,实现粗加工安全、稳定、高效率。

2.2.2精加工优化

切削力的变化是影响加工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为此在刀具切入、切出时应调节进给率,使其切削力产生较小的变化,减少振动,从而提高加工质量、延长刀具的使用寿命。值得注意的是,在用球状铣刀加工倾斜面或曲面时进给量会有较大影响,加以适当调节则可使切削平滑、顺利地进行。

2.2.3高速切削加工优化

在工件刀具不产生振动的前提下,高速切削是切削加工的发展方向,通过高速切削不仅可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会降低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少切削力的优化方法主要是控制进给量,保持较为稳定的切削力和切屑去除率,通过实际应用对球状铣刀加大进给率,提高主轴转速进行精加工的效果较好。当然也可采用优化切削速度,即对主轴转速进行精加工优化,达到提高表面质量的目的。

3应用特点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数控加工进行仿真试验,通过一段时间应用获得较为显著的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仿真切削加工的优化,提高了加工过程的合理性,针对不同加工对象优化切削速度和进给量,使其达到最优切削状态,减少刀具的非正常损坏,从而减少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3.2提高加工质量

据统计,飞机制造业新机研制过程中加工废品的30%是由于工人操作不当造成,60%是由于数控程序错误造成,10%是其他原因而形成;为此,利用该仿真系统可模拟加工过程,提高了数控编程的正确性,可以大大减少废品的产生。

3.3减少数控机床事故

数控加工时,刀具的碰撞、干涉会导致较大的损失,采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避免并减少机床和刀具在加工时不必要的损失。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新产品研发时,加工出合格的关键零、部件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传统方法试制单一零件耗时费力,容易出现废品,而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则可基本上验证了所编数控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为新品试制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新品试制的成本和研发周期。

4结语

随着自动化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加工已成为机械加工的主流加工手段之一,数控机床的应用已日益普及,在数控加工中开发和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提高了价值昂贵的数控机床利用率,减少了机床故障及辅助时间,提高了产品零件的加工质量,并有利于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而这些经实践证明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笔者希望通过该文的介绍能对国内从事数控加工技术的同行有所裨益。

篇11: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浙江高考生物试题

1.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和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2.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实验(如图),恰当的做法是(  )

A.加入适量的醋杆菌

B.一直打开阀b通气

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

D.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3.鸭梨醋饮属绿色健康饮品,既保存了鸭梨中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等营养成分,又兼具果醋醒酒护肝、助消化、降低血脂、软化血管等的养生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下图为鸭梨醋饮的制作流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果酒的酿造原理是先使酵母菌进行________,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通过________获得果酒。

(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________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3)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25~30 ℃,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果醋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进行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天喝一点,健康多一点”,这是“宁夏红”率先提出的消费理念,将积淀了千百年的枸杞药食文化和中国红文化完美结合起来,更增添了品牌的文化魅力和优势。

下图为“宁夏红”枸杞果酒生产工艺流程简图,据图回答问题:

选料→“?”→粉碎→灭菌→接种→发酵→?→果酒

(1)流程中?处的内容依次应为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果酒时,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酸杆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杆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酒制作离不开酵母菌,与醋杆菌相比,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是泡菜的腌制及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或其他原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因为操作不当,造成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

A.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闭不严,氧气使乳酸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加快

C.罐口密闭不严,氧气使酵母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减慢

D.罐口密闭缺氧,促进了乳酸菌和需氧腐生细菌的生长繁殖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亚硝酸盐可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反应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____________色产物。绘制标准曲线时,应以亚硝酸钠含量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

(4)三坛泡菜分别在腌制过程中的第3 d、第5d、第7 d、第9 d、第11 d和第13 d分别对食盐浓度为4%、6%、8%的泡菜做了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得到以下数据:

食盐浓度发酵天数    1号坛4% 2号坛6% 3号坛8% 第3 d 1.6 1.2 0.5 第5 d 3.2 5.5 2 第7 d 3.8 4.0 1.8 第9 d 3.5 1.8 1.6 第11 d 3.4 1.2 1.5 第13 d 3.2 1.2 1.2

发酵温度:13~15 ℃   单位:mg/kg

请根据表中数据,对泡菜的制作提出两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泡菜的制作及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流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为了保证既无杂菌污染,又能使发酵菌发挥正常作用,应如何处理所用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坛口边缘的水槽中保持水分充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________,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制作果酒、果醋、泡菜的过程中,需要氧气的是________的制作。其中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加盐水和白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泡菜,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

1.选C 据图分析可知:过程①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是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是需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过程④是果醋制作中乙醇氧化为醋酸的阶段。过程①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过程①是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的;③和④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可以进行;①、②、③是果酒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25~30℃,过程④是果醋制作的阶段,其适宜的温度为30~35℃。

2.选C 果酒发酵利用的是酵母菌的厌氧呼吸,向葡萄汁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作为菌种,但不能通入空气,故阀a要一直关紧。因酵母菌细胞呼吸中能产生二氧化碳,故阀b每隔一定时间要打开几秒钟,以便释放二氧化碳。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是25~30 ℃,故不能把发酵装置放到4 ℃冰箱中进行实验。

3.解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时进行需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酒精,在发酵过程中首先让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让其厌氧呼吸产生酒精。(2)在果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水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3)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4)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酒精浓度过高会抑制醋杆菌的生长和代谢,影响产酸量。

答案:(1)需氧呼吸 厌氧呼吸 (2)鸭梨皮 (3)温度过高,影响酶的活性

(4)30~35℃ 较高浓度的酒精会抑制醋杆菌的生长和代谢,使产酸量下降

4.解析:(1)果酒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选料→冲洗→粉碎→灭菌→接种→发酵→过滤→果酒。(2)醋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如果果汁灭菌不合格,含有醋杆菌,由于果酒发酵旺盛时是无氧环境,且温度为25~30 ℃,不适合醋杆菌生存,故醋杆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3)醋杆菌是原核生物,无细胞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及多种细胞器。

(4)枸杞果酒制作过程中,接种完成后要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有利于后期发酵。

答案:(1)冲洗 过滤

(2)25~30 ℃ 不能 因醋杆菌是好氧型细菌,而果酒发酵是无氧环境(或因醋杆菌需要在有氧且温度是30~35 ℃条件下,才能将糖转化为醋酸,而此时发酵罐中的条件是无氧且温度是25~30 ℃)

(3)有成形的细胞核

(4)在有氧条件下,使酵母菌迅速繁殖,增加数量

5.解析: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是因为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蔬菜中的氮元素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亚硝酸盐。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先期发酵以假丝酵母为主,以后发酵以乳酸菌为主。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光电比色法,亚硝酸盐可与显色剂反应产生紫红色物质。绘制标准曲线时,应以标准溶液中亚硝酸钠含量为横坐标,以光密度值为纵坐标。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先增加,13天后开始下降;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还与使用盐水浓度有关,盐水浓度适当增大亚硝酸盐的含量相对减少。

答案:(1)亚硝酸盐的含量低 假丝酵母和乳酸菌

(2)B (3)光电比色法 紫红 光密度值

(5)泡菜腌制时间最好长于13天 适当地增加食盐的浓度

6.解析:(1)盐水煮沸可以杀灭杂菌,然后冷却至室温时再使用可以防止发酵菌被杀灭。(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可以防止外界氧气进入坛内。(3)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光电比色法。(4)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5)制作果酒需要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以厌氧发酵为主,制作果醋需要的醋杆菌为需氧型微生物,制作泡菜需要的乳酸菌为厌氧型微生物;泡菜制作时,要加盐水和白酒,防止泡菜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变质;要制作出色香味俱佳的泡菜,关键在于发酵时间要适宜,一般14天左右,发酵温度也很重要,一般控制在18 以下。

答案:(1)先将盐水煮沸以杀灭杂菌,然后将盐水冷却至室温时再使用 (2)提供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无氧环境 (3)光电比色法 把握取食的最佳时间 (4)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果醋 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避免泡菜变质 发酵时间和温度

篇12:高速切削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切削技术在模具加工制造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及其未来趋势。

关键词:

篇13:高速切削刀具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

一、高速切削技术和高速切削刀具

目前,切削加工仍是机械制造行业应用广泛的一种加工方法。其中,集高效、高精度和低成本于一身的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已经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新秀和主要加工手段。

“高速切削”的概念首先是由德国的C.S~omom博士提出的,并于1931年4月发表了著名的切削速度与切削温度的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常规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温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到达某一速度极限后,切削温度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反而降低。此后,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高速切削的设想与理论探索阶段(193l—l971年),高速切削的应用探索阶段(1972-1978年),高速切削实用阶段(1979--1984年),高速切削成熟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高速切削加工与常规的切削加工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生产效率提高3~1O倍。第二,切削力降低30%以上,尤其是径向切削分力大幅度减少,特别有利于提高薄壁件、细长件等刚性差的零件的加工精度。第三,切削热95%被切屑带走,特别适合加工容易热变形的零件。第四,高速切削时,机床的激振频率远离工艺系统的固有频率,工作平稳,振动较小,适合加工精密零件。

高速切削刀具是实现高速加工技术的关键。刀具技术是实现高速切削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合适的刀具会使复杂、昂贵的机床或加工系统形同虚设,完全不起作用。由于高速切削的切削速度快,而高速加工线速度主要受刀具限制,因为在目前机床所能达到的高速范围内,速度越高,刀具的磨损越快。因此,高速切削对刀具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备普通刀具材料的一些基本性能之外,还应突出要求高速切削刀具具备高的耐热性、抗热冲击性、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及高的可靠性。高速切削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超硬刀具材料的出现及发展。目前常用的高速切削刀具材料有:聚晶金刚石(PCD)、立方氮化硼(CBN)、陶瓷、Ti(C,N)基金属陶瓷、涂层刀具fCVD)~超细晶粒硬质合金等刀具材料。

二、高速切削刀具的发展情况

金刚石刀具材料。金刚石刀具具有硬度高、抗压强度高、导热性及耐磨性好等特性,可在高速切削中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金刚石刀具分为天然金刚石和人造金刚石刀具。然而,由于天然金刚石价格昂贵,加工焊接非常困难,除少数特殊用途外,很少作为切削工具应用在工业中。近年来开发了多种化学机理研磨金刚石刀具的方法和保护气钎焊金刚石技术,使天然金刚石刀具的制造过程变得比较简单,因此在超精密镜面切削的高技术应用领域,天然金刚石起到了重要作用。

立方氮化硼刀具材料。立方氮化硼(CBN)是纯人工合成的材料,是20世纪50年代末用制造金刚石相似的方法合成的第二种超材料——CBN 微粉。立方氮化硼(CBN)是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的超硬材料。虽然CBN的硬度低于金刚石,但其氧化温度高达1360℃ ,且与铁磁类材料具有较低的亲和性。因此,虽然目前CBN还是以烧结体形式进行制备,但仍是适合钢类材料切削,具有高耐磨性的.优良刀具材料。CBN具有高硬度、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因此特别适合加工高硬度、高韧性的难加工金属材料。PCBN刀具是能够满足先进切削要求的主要刀具材料,也是国内外公认的用于硬态切削,高速切削以及干式切削加工的理想刀具材料。PCBN刀具主要用于加工淬硬钢、铸铁、高温合金以及表面喷涂材料等。国外的汽车制造业大量使用PCBN刀具切削铸铁材料。PCBN刀具已为国外主要汽车制造厂家各条生产线上使用的新一代刀具。

陶瓷刀具。与硬质合金相比,陶瓷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红硬性和耐磨性。因此,加工钢材时,陶瓷刀具的耐用度为硬质合金刀具的10~20倍,其红硬性比硬质合金高2~6倍,且化学稳定性、抗氧化能力等均优于硬质合金。陶瓷刀具材料的强度低、韧性差,制约了它的应用推广,而超微粉技术的发展和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为其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陶瓷刀具是最有发展潜力的高速切削刀具,在生产中有美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德国约70%加工铸件的工序是用陶瓷刀具完成的,而日本陶瓷刀具的年消耗量已占刀具总量的8%~l0%。

涂层刀具。涂层材料的发展,已由最初的单一TiN涂层、TiC涂层,经历了TiC-112o3-TiN 复合涂层和TiCN、TiA1N等多元复合涂层的发展阶段,现在最新发展了TiN/NbN、TiN/CN,等多元复合薄膜材料,使刀具涂层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硬质涂层材料中,工艺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是TiN。(氮)化钛基硬质合金(金属陶瓷)金属陶瓷与由WC构成的硬质合金不同,主要由陶瓷颗粒、TiC和TiN、粘结剂Ni、Co、Mo等构成。金属陶瓷的硬度和红硬性高于硬质合金而低于陶瓷材料,横向断裂强度大于陶瓷材料而小于硬质合金,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好,耐剥离磨损,耐氧化和扩散,具有较低的粘结倾向和较高的刀刃强度。

三、高速切削刀具的具体应用情况

理想的刀具材料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与工件有较小的化学亲和力,高的热传导系数,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能。理想的刀具使得高速硬切削能够作为代替磨削的最后成型工艺,达到工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完整性和工件精度的加工要求。硬质合金刀具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但由于较低的硬度和较差的高温稳定性,使其在高速硬切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但细晶粒和超细晶粒的硬质合金由于晶粒细化后,硬质相尺寸变小,粘结相更均匀地分布在硬质相的周围,提高了硬质合金的硬度与耐磨性,在硬切削中获得较广泛应用。

陶瓷刀具和CBN刀具是在高速硬车削和端面铣削中最常用的刀具。它们所具有的高硬度和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使其能够承受在硬切削过程中高的机械应力和热应力负荷。与陶瓷刀具相比,CBN刀具拥有更高的断裂韧性,因此更适合断续切削加工。为保证工件较高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高的热传导率和低的热膨胀系数也应是刀具材料所应具有的重要性质。因此,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CBN刀具是最适合用于高速硬切削的刀具。聚晶金刚石刀具的硬度虽然超过立方氮化硼刀具,但即使在低温下,其对黑色金属中铁的亲和力也很强,易引起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于钢的硬切削。

一般而言,PCD刀具适合于对铝、镁、铜等有色金属材料及其合金和非金属材料的高速加工;而CBN、陶瓷刀具、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适合于钢铁等黑色金属的高速加工。故在模具加工中,特别是针对淬硬性模具钢等高硬度钢材的加工,CBN刀具性能最好,其次为陶瓷刀具和涂层硬质合金。

结论

高速切削技术的问世改变了人对传统切削加工的思维和方式,极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而高速切削与模具加工的结合,改变了传统模具加工的工序流程。高速切削刀具作为高速切削技术的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将为模具制造带来一次全新的技术革新。

参考文献

[1] 韩福庆 高速切削刀具材料的开发与选择[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 周纯江 叶红朝 高速切削刀具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J] 机械制造2008

[3]范炳良 林朝平基于高速切削刀具锥柄系统的分析与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8

[4]马向阳 李长河 高速切削刀具材料[J] 现代零部件2008

[5]李鹏南 张厚安 张永忠 胡忠举 高速切削刀具材料及其与工件匹配研究[J] 工具技术2008

[6]肖寿仁 高鸣智 邓晓春 高速切削刀具材料应用进展[J] 有色金属2008

篇14:探究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应用与实践的论文

探究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应用与实践的论文

【摘 要】由于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使得国内的工业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上对于金属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冶金行业逐渐走出冷门,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当然,由于市场的要求,冶金行业生产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与此同时,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见微波技术的身影,首先,不可否认,微波相比于传统能源,显得更加洁净,在冶金行业运用微波技术能够明显提高金属的浸出、萃取效率,同时也省去了较多能耗,有力的推动了冶金技术的进步。文章重点介绍了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而且对微波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冶金行业在此大背景下也进步了很多,从事冶金工作的公司均在思考,如何以技术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微波技术自诞生之初,便受到了极大地关注。发展至今,微波技术基本已经渗透到了冶金行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萃取、浸出等工序,成效斐然。

一、微波技术的工作原理

微波严格意义上属于电磁波段,其波长跨度一般在一毫米到一米之间。在理论上,微波接近于无线电波和红外辐射,然而不管是在生产形式,还是传播途径与应用上,微波都与前两者不同。和一般的加热方式不同,微波加热有着其独特之处。众所周知,传统加热是借助传导的形式实现的,它是一种高温向低温的热传递,外部热源由表面逐步向内部过渡。微波加热的处理区域是目标材料的内部空间,通过材料内部分子间的碰撞来实现加热目标,这使得微波加热有着独特的优势。由微波加热的原理决定,受热目标自身就成了产生热量的发热体,这样一来的好处就是,受热目标能够受热均匀,这就巧妙的避开了传统加热模式中的诸多固有问题,微波加热可以做到,无视单位体积形状,而均使目标物体均匀受热。微波加热使得目标直接变成发热体,这显然就省去了热传导的过程,与此同时,还有着节能环保、受热更快的优点。在微观方面,由于微波的作用,材料内的原子和分子将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这将更加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进行,由此消耗的能源将会更低。在低温环境下,由于微波的作用可以实现杀菌保鲜的功能,因为微波加热用时更短,食物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将会得到最大的保留。当然,在环保方面,微波自身根本不会产生有害物质,这对于环境而言是十分有益的。

二、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

在冶金行业中,微波技术的身影无处不在,主要包含微波o助萃取、微波强化浸出、微波干燥、微波碳热还原和微波烧结等应用。

(一)微波作为萃取辅助

微波技术无论在工业还是在生活中都应用的十分广泛,其能够直接透过萃取介质,实现对目标物质的加热处理。故而,在进行萃取时,其能以加热传质的方式减少萃取时间,进而提升萃取效率。

(二)浸出应用微波技术

由于资源的总量毕竟是有限的,过度开采之后就会造成一种资源紧缺的状况,这时部分供货商就会滥竽充数,将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冶金原料提供到市场上,这样一来就会加大对低质量原料进行处理的困难程度,如果利用传统的湿法冶金工艺进行处理,固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然而浸出率实在过于低下,期间处理时间也过长,这都将严重降低工作效率。在微波技术兴起之后,研究人员就计划利用该技术进行相关尝试,实验效果十分良好。在研究中,纳库马尔等人在实验之前,对低质量且难浸润的金矿采取了微波预处理,结果出来之后,对其分析可以发现,矿物中的含碳量降低了百分之七十,其中的致密硫化物发生氧化作用,变成了相对稀疏的氧化物。将被微波处理的矿物质置于氰化物中浸出,金的回收率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显然,可以发现微波处理过的矿物质浸出效果十分显著。

(三)微波应用于干燥处理

微波技术运用最多的就是进行干燥处理,由于水的特殊结构使得其在微波作用下,能够出现剧烈的反应,中水含有能够吸收微波的物质。我们知道,传统的干燥手段是通过辐射实现的,相比之下,微波干燥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微波干燥用时更短,对物品保护作用更加明显等等。

在进行硼酸干燥的`研究时,库萨卡等学者优先采用了微波技术,据介绍,其使用的微波功率在一百到七百瓦之间。在实验过程中,目标物体在微波作用下能很快达到一百摄氏度,再过段时间,物体温度会急剧降低,其原因在于,其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脱离出了物体。实验完成之后,观察物体发现,在物理形态上与实验前完全一致,并且硼酸内的结晶水即使在微波作用下也没有分解。

(四)微波碳热还原

了解冶金行业的人都知道,碳在冶金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冶金中的还原剂,对微波有着良好的吸收作用,在微波的作用下,碳的温度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高温状态下的碳有着极强的还原力。微波碳热还原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碳吸收微波的功能来对氧化物进行还原,它的产物就是之后进行冶金所需要的原料。在进行铁矿石微波碳热还原的实验时,斯坦迪斯等学者发现,利用微波加热能解决传统加热中的一些固有问题,最典型的就是“冷中心”技术难题。微波加热得到了高温碳,高温碳实现了高的还原率。

(五)微波烧结

微波烧结通俗的来讲就是,通过使用微波技术来对目标物质进行加热,一直到能够实现烧结的温度,以此来促成材料的致密化。微波烧结时的温升很快,然而,材料内部却一直保持着均匀的温度,微观上来看,由于材料晶粒受到了抑制,使得材料质量得到了提升。

罗春峰等学者一直从事着微波烧结的技术研究,他们将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的烧结工艺与性能作为实验对象,参照常用的真空烧结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在微波烧结工艺中,材料在1280℃的温度下,做十分钟的保温处理,能让材料达到近百分之九十六的致密度,这对于提升材料的性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未来的发展

现如今,微波技术已被广泛的使用在了冶金工程中,它的优点在于能够提升金属的回收率、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缩短工作用时等,故而,微波技术在冶金行业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技术也将发展的愈加成熟。由于生产实际的需求,微波协调其他外场技术在行业中的运用急需得到发展。但现实情况下这种外场技术的协调工作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借鉴,依旧需要不断的优化。外场技术的联用是冶金工程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故而,该领域的从业者应该理论与实践并行,刻苦攻关艰苦奋斗,推动冶金行业的向前发展。

四、结语

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的运用,实现了冶金技术的飞跃性发展。在我们为取得的成就欣慰时,也必须意识到,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技术的需要,必须要加强微波技术与其他外场技术的结合,提升技术联合能力,共同为冶金工程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凯, 赵平源, ZhengKai,等. 微波技术在冶金中的应用[J]. 广东化工, , 41(8):75-76.

[2] 刘能生, 彭金辉, 张利波,等. 微波技术在稀贵金属冶金中的研究应用进展[J]. 贵金属, , 30(4):48-51.

[3] 刘彬, 沈仙雨, 陈浩. 微波技术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 化工设计通讯, , 42(10).

篇15: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控制实习教学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有利于学生适应现代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符合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养及技能。本文研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数控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实践

数控实习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初步认识及了解数控编程及数控操作。比如数控机床工作原理、指令操作、数控编程技术等。然而运用此种教学方法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多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发现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以及较为简单的操作技能,但他们大多不能独立完成数控工件的加工作业。对此学校应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并将其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教学充分且紧密联系起来。

(二)学生对加工工艺学习不重视

很多学校在实际的数控实习教学中,注重通过仿真软件对基本指令的练习,在实际操作方面,也只是学习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编程加工,从而使学生在面对实际操作时对机械加工工艺相关知识有着极大的盲目性,并不是很清楚应先加工哪端等。

二、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

在实际数控实习教学中应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的衔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其认知能力以及综合操作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在数控实习教学中加强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实际的认识与了解。在机械加工中对工艺设备、加工流程、工件质检、切割所用的原料、切割时间及操作方法等进行技术指导,其实机械加工工艺就是工件加工过程及操作方法。

2.合理安排数控实习教学中加工工序及工艺参数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学设备的缺乏、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较少以及实习不到位等原因,教师很难开展实习教学。面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教师合理安排加工工序以及工艺参数的学习,对加工工序进行深入教学,比如工艺装备、切割用量、加工内容以及刀具运动轨迹等。同时,对学生加强工艺参数相关的学习,这也是机械加工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工件是否合格有效完成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根据相关的实践了解到,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对加工质量及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如果能掌握好这些知识,那就能提高学生的数控技能,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二)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

学校具备足够的教学设备是数控专业学生能否提升专业实践技能以及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首先,学校应加大相关教学设备的投入,并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以便教师将学习和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更好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其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特色,制定相应的学习制度或规范,以便对学生进行严格监督,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其创设良好的环境,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最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比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机械加工相关的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并在实际教学中将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实践技能。

(三)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指导

在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实习场地情况不同、分布分散且广等原因,使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因此,必须严格按照实习安全操作规范,遵循“安全第一”的安全生产方针,保证学生自身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完善,其主要内容包括设备使用说明及维护问题、安全操作规则、安全应急预案等。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中职数控实习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习教学中学生如果出现安全问题,不仅会对学生,还会对学校、家庭造成巨大的且严重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必须加强监督学生的不安全行为,教育学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提升安全保障。通过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的学习,熟练掌握加工操作的每个流程,避免出现失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机械技工工艺文件中工艺参数的选择以及工件的装夹等是数控实习安全的重要保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教学,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安全。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高速發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数控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职业学校必须实行教学改革,加强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将其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素养,培养出更多高科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高扬.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在数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5):158-159.

篇16:机电技术在乡镇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更多农民开始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农机,为推进农业向机械化方向发展起到巨大的助推作用。然而,农业机械的操作性强,多数农民在机械操作及维修技术方面仍有欠缺。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机电技术在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机维修加工;机电技术;应用

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国家对农业发展也给予了更多优惠政策,大量农业机械在农村生产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整体水平。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农机的维修方面的问题,大多农民在农机维修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与此同时,机电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那么,如何实现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和机电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渐受到更多人的重视。本文主要就机电技术在农机维修加工服务行业中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

1机电技术概述

机电技术又称机电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将电子技术应用在信息处理功能、控制功能及机构功能,让电子化设计、电子软件与机械装置成为一个系统的总概念[1]。机电一体化的'特征是综合运用了电子电力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2]。

【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相关文章:

1.虚拟仿真技术在数控加工中的应用论文

2.微生物传感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3.激光加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

4.刀具涂层技术的进展和应用

5.转化学习理论在成人教育中的意义和应用论文

6.膜分离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论文

7.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应用论文

8.教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论文

9.注册食品加工公司流程及条件

10.浅述乳酸菌发酵在乳品加工中的应用

下载word文档
《紫外、红外及微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进展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