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姥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花朵朵”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慈姥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慈姥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供大家阅读。
篇1:何逊《慈姥矶》阅读答案及赏析
何逊《慈姥矶》阅读答案及赏析
慈姥矶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①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
慈姥矶,在慈姥山麓。慈姥山,又名慈姆山,在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南、安徽省当涂县北。
①客:作者自谓。②归舟:指友人返回乘坐的船。
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析。(6分)
2.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参考答案
1.“合”“浮” (2分) “合” 字写出了诗人远望时看到的田野和沙滩合成一片的景象,给人一种空旷的感觉。(2分) “浮”字写出了诗人往更远处望时看到的连绵的远山被暮靄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苍茫之感。(2分)
2.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暂解去乡忧”变为后来的“客悲不自已”。(准确概括,给2分)开始有友人相送,和友人一同欣赏黄昏的景色,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愁苦,后来踏上行程,遥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旷、苍茫的景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离家思乡的愁苦变得更加深重了。(详细分析,给3分,此处分析,如把“归舟”理解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
阅读练习二: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4分)
(2)诗人在诗歌的后两联是怎样抒情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两岸炊烟袅袅,(1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平静的江面上,(1分)作者与友人一同欣赏令人陶醉的夕阳美景,(1分)暂时忘却了将要离乡的悲愁。(1分)
(2)(4分)诗人望着漫漫沙滩、峻峭的崖壁和沉沉暮霭,(2分)感情急转直下,由喜转悲,情不能已,(1分)呆呆地望着友人的归舟。(1分)
阅读练习三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6分)表现了思乡之情。(2分)诗人傍晚送友人,看到江畔夕阳、暮霭沉沉的景象,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当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自己却不能回归,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思乡的.悲哀之中。(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傍晚的烟霞在遥远的岸边升起,将要落山的太阳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我和送我的朋友一起欣赏江上的晚景,暂时化解了离乡带来的忧愁。旷野中广阔的沙滩在江流涯岸聚合,山峦间连绵起伏的缭雾冉冉浮荡。远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伤心的眼泪,久久的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行渐远的归船。
作者简介
何逊(?—518)南朝梁诗人。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何承天曾孙。少为范云、沈约所称赏。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并随萧伟去江州。后来回建康,又任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未几病逝。事迹具《梁书》卷四九本传,又附见《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后。何逊诗与刘孝绰齐名,号称“何刘”,诗风明畅,多清丽佳句,声律上已接近于唐代近体诗,其诗对后世诗人有较大影响。有集八卷,已佚。明人辑有《何记室集》,今又有《何逊集》。
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这首诗写作者辞家出门,有友人送至矶下,时值傍晚,夕阳的余辉洒在平静的江水上,波光粼粼,沿江远远望去,只见两岸炊烟袅袅,充满诗情画意。作者和友人一同欣赏着这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图,似乎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送君千里,终有一别。送他的友人就要乘舟回去了。 他望着远去的船儿,但见滔滔江水,漫漫沙滩,和那峻峭的崖壁连接成一片,两岸的层峦叠嶂笼罩在沉沉暮霭之中。面对这无穷的大自然,客居异乡的游子眼睛湿润了,一切都变得模糊了。他呆呆地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所以沈德潜说:“己不能归,而望他舟之归,情事黯然。”(《古诗源》卷十三)这是最令人难堪的了。其中“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篇2:慈姥矶诗词鉴赏
慈姥矶诗词鉴赏
慈姥矶
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注:何逊(?—518)南朝梁诗人。今山东郯城人。
8.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5分)
“合”“浮”两字用得传神。(2分)“合”字写出了近岸被江沙包围的景象,“浮”字写出了远处山峰连绵烟雾漂浮缭绕的景象,两字都用动词,把静止的景物写得富有动感,因此形象传神。(3分)(意思对即可)
9.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6分)表现了思乡之情。(2分)诗人傍晚送友人,看到江畔夕阳、暮霭沉沉的景象,暂时忘却了离乡的悲愁。当望着友人远去的归舟,自己却不能回归,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思乡的'悲哀之中。(3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傍晚的烟霞在遥远的岸边升起,将要落山的太阳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我和送我的朋友一起欣赏江上的晚景,暂时化解了离乡带来的忧愁。旷野中广阔的沙滩在江流涯岸聚合,山峦间连绵起伏的缭雾冉冉浮荡。远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伤心的眼泪,久久的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行渐远的归船。
赏析:
这是一篇离愁诗,作者辞家出门,友人相送至慈姥矶渡口,诗人感慨万分,写下了当时的所见所感。全文由两幅素描画组成,画中蕴含着诗人缠绵的思绪与孤寂凄迷的乡愁。
前四句是一幅夕照江景图:暮色中淡淡的烟雾从远处的江边冉冉升起,与天边的余霞相映成趣;夕阳的余辉斜落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波光粼粼闪烁,诗人和送他的友人陶醉在眼前奇妙的江景中,暂时化解了他离乡的忧愁。这幅画视野开阔,笔调柔和绮丽,画中人物痴迷忘忧,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献给读者静谧和谐的美感享受。
后四句是一幅江边夜临前奏图。“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夕阳将要落山,空旷的郊野上茫茫白沙聚合在水涯边,远处延绵不断的重重山峦上云雾飘荡,在这寂寞的荒野中,只有诗人孤独的孑影,一种凄凉的辛酸化成了止不住的泪水,伴随着内心的无助倾泻而下,在泪眼朦胧中,诗人恋恋不舍地望着江上友人远去的归舟。此情此景正如后世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日末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本诗艺术特征:意境静谧恢宏,抒情浓郁悲凉。情景刻画细腻,物象开阔传神,寓目取财,蕴情真挚,笔调低沉,声韵和谐。
篇3:慈姥矶诗,慈姥矶诗何逊,慈姥矶诗的意思,慈姥矶诗赏析
慈姥矶诗,慈姥矶诗何逊,慈姥矶诗的意思,慈姥矶诗赏析 -诗词大全
慈姥矶诗作者:何逊 朝代:南北 暮烟起遥岸。
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
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
连山近雾浮。
客悲不自已。
江上望归舟。
篇4:晚泊慈姥矶下,晚泊慈姥矶下陆游,晚泊慈姥矶下的意思,晚泊慈姥矶下赏析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晚泊慈姥矶下二首陆游,晚泊慈姥矶下二首的意思,晚泊慈姥矶下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山断峭崖立,江空翠霭生。
漫多来往客,不尽古今情。
月碎知流急,风高觉笛清。
儿曹笑老子,不睡待潮平。
篇5:晚泊慈姥矶下,晚泊慈姥矶下陆游,晚泊慈姥矶下的意思,晚泊慈姥矶下赏析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晚泊慈姥矶下二首陆游,晚泊慈姥矶下二首的意思,晚泊慈姥矶下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晚泊慈姥矶下二首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慈姥矶头月,纤纤照酒杯。
素秋风露重,久客鬓毛催。
宿鸟惊还定,飞萤阖复开。
平生四方志,老去转悠哉。
篇6:《采桑子·彭浪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彭浪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题目:
1、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2、试析词人因何而愁”?
答:日晚夜冷,岁暮将至,波平舟阻,羁旅他乡,山河破碎
3.本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寓情于景。如用“旅雁”“孤云”抒发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情感。
注释:
⑴彭浪矶:在江西省彭泽县长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边的`平地。
译文:
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
赏析:
《采桑子·彭浪矶》是宋代作家朱敦儒怀念中原故土的一首词。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
这是一首怀念中原故土的词,题为“彭浪矶”,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全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词于清婉中含沉重的伤时感乱之情,流丽而有沉郁之致。彭浪矶在长江边,与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对。
起首二句叙事即景自寓身世经历。乘一叶扁舟,到江南去避难作客,仰望那长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复相类。两句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亦赋亦比亦兴,起得浑括自然。“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中原失守,国士同悲。这两句直抒情怀,略无雕饰,取景阔大,声情悲壮。
过片“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两句,收回眼前现境。薄暮时分,泊舟矶畔,但见江中的碧山正为暮霭所笼罩,矶边的汀洲,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满眼萧瑟冷落的景象。这里写矶边秋暮景色,带有浓厚的凄清黯淡色彩,这是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中的情绪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两句总收,点明自己“辞乡去国”以来的心情。日落时分,往往是增加羁旅者乡愁的时刻,对于作者这样一位仓皇避难的旅人来说,他的寂寞感、凄凉感不用说是更为强烈了。渐趋平缓的江波,这里恰恰反托出了词人不平静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带景;下片侧重写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篇7:李白慈姥竹古诗赏析
李白慈姥竹古诗赏析
古诗《慈姥竹》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作品赏析
【韵译】:
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的确比凤凰的歌声好。
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古诗《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年代:唐
作者:李白
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
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
朱颜君未老,白发我先秋。壮志恐蹉跎,功名若云浮。
归心结远梦,落日悬春愁。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
作品赏析
【韵译】:
往昔曾经为襄阳城外大堤的游客,也曾经过上山公楼。
开窗是满眼睛碧绿的山峦,拂镜映入清清江水流。
我那时戴高冠佩雄剑,长揖不拜荆州韩朝宗。
曾经在此地与夫子你离别,今日思念旧游又看你来了。
你依然是朱颜未老,我却白发先秋。
岁月流逝,壮志蹉跎,功名却如浮云,难以掌握。
归心急迫,远梦悠结,落日时光,引发春愁。
羊叔子感叹人生苦短,岁月功名难留,至今让我思索,如何不堕泪在岘山山头。
篇8:《左慈》阅读答案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沉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操使目前会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①。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垆②,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附:①端:古代布帛长度单位,两丈为一端。② 垆:借指酒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羞略备
珍:珍珠。
B.乃更饵钩沈之
沈:通沉。
C.增市二端
市:买。
D.慈乃却入壁中
壁:墙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放于下坐应曰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 ①验问增锦之状
②均之二策
C. ①士大夫从者百许人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D. ①人立而言曰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慈小时候就有神奇的功能,后来成了曹操的宾客,在一次筵席上他当众表演,从铜盆中钓出了鲈鱼。
B.左慈能顷刻之间到蜀地取到当地产的生姜,并告诉曹操的使者多买些蜀锦,事后验证与曹操吩咐的分毫不差。
C.另一次宴会上,左慈带着酒一升,干肉一斤,却能让在座的人都酒足饭饱。曹操很高兴,但还是要杀左慈,却被左慈施法术逃走了。
D.左慈逃到了羊群中,曹操想骗他出来,说:不会杀你的,本来就是想试一试你的道术的。忽然有一头老羊弯着前面的两腿,像人一样站起说话: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珍羞,即珍馐,指美味佳肴。
2、答案:D 解析:A.①在;②比。B.①的;②这。C.①的人;②时间词后,无意义。D.连词,表修饰。
3.答案:C 解析:曹操并不高兴。
附参考译文:左慈字元放,庐江人。小时候有神道,曾经在司空曹操的座上,曹操慢慢环顾众宾客说:今天高会,略备了一些好菜,只是少了吴松江的鲈鱼。元放在座上应声道:这可以得到。便要了一个铜盘贮了些水,用竹竿挂上饵食在盘中钓鱼,一会儿便钓了条鲈鱼出来。曹操拍掌而笑,在场的人都很吃惊。曹操说:一条鱼不够大家吃的,还可以再来一条吗?元放又放上饵食到盘子中,一会儿工夫又钓了一条上来,都是三尺多长的,活生生的很可爱。曹操让立刻煎了,让大家吃。曹操又对左慈说:已经有了鱼,却遗憾没有蜀中产的生姜。元放道:也可以搞到。曹操担心他从近旁去弄,便说:我前些时候曾经派人到蜀地去买锦缎,可以去通知去的人,再多买两匹锦缎。话说完不一会儿,元放便带了生姜回来,并带回了曹操派去的人的汇报。后来曹操派去蜀地的人回来,问他多买锦缎的情况和时间,非常吻合。后来曹操出行近郊,跟从他的士大夫有一百来人,左慈于是带着酒一升,干肉一斤,亲自用手倒酒,百官没有不喝醉吃饱的。曹操很奇怪,让人查找原因,去查看那些酒店,都没有酒肉了。曹操心中不高兴,想就在席上把他抓起来杀掉,左慈立即躲到墙壁中,弄不清他在哪里。有人看到他在街市上,又去抓他。而街上的人都变了形状,跟左慈一样,不知谁是左慈。后来又有人遇到他在阳城山头上,便去追他,他便走进羊群。曹操知道抓不到他,便命令到羊群那儿去告诉他:不会杀你的,本来就是想试一试你的道术的。忽然有一头老羊弯着前面的两腿,像人一样站起说话: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便跑向前去。而那数百头羊都变为老羊,并且也弯着前腿像人似的站起,说: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于是不知在哪里才能抓到他。
篇9:《左慈》阅读答案
左慈传阅读附答案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也。少有神道。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操大拊掌笑,会者皆惊。操曰:“一鱼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饵钩沈之,须臾复引出,皆长三尺余,生鲜可爱。操使目前烩之,周浃会者。操又谓曰:“既已得鱼,恨无蜀中生姜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因曰:“吾前遣人到蜀买锦,可过敕使者,增市二端。”语顷,即得姜还,并获操使报命。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
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操怪之,使寻其故,行视诸垆(酒店),悉亡其酒脯矣。操怀不喜,因坐上收,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或见于市者,又捕之,而市人皆变形与慈同,莫知谁是。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操知不可得,乃令就羊中告之曰:“不复相杀,本试君术耳。”忽有一老羝屈前两膝,人立而言曰:“遽如许。”即竞往赴之,而群羊数百皆变为羝,并屈前膝人立,云“遽如许”遂莫知所取焉。
(《左慈传》节选)
左慈传翻译
附参考译文:左慈字元放,庐江人。小时候有神道,曾经在司空曹操的座上,曹操慢慢环顾众宾客说:“今天高会,略备了一些好菜,只是少了吴松江的鲈鱼。”元放在座上应声道:“这可以得到。”便要了一个铜盘贮了些水,用竹竿挂上饵食在盘中钓鱼,一会儿便钓了条鲈鱼出来。曹操拍掌而笑,在场的人都很吃惊。曹操说:“一条鱼不够大家吃的,还可以再来一条吗?”元放又放上饵食到盘子中,一会儿工夫又钓了一条上来,都是三尺多长的,活生生的'很可爱。曹操让立刻煎了,让大家吃。曹操又对左慈说:“已经有了鱼,却遗憾没有蜀中产的生姜。”元放道:“也可以搞到。”曹操担心他从近旁去弄,便说:“我前些时候曾经派人到蜀地去买锦缎,可以去通知去的人,再多买两匹锦缎。”话说完不一会儿,元放便带了生姜回来,并带回了曹操派去的人的汇报。后来曹操派去蜀地的人回来,问他多买锦缎的情况和时间,非常吻合。后来曹操出行近郊,跟从他的士大夫有一百来人,左慈于是带着酒一升,干肉一斤,亲自用手倒酒,百官没有不喝醉吃饱的。曹操很奇怪,让人查找原因,去查看那些酒店,都没有酒肉了。曹操心中不高兴,想就在席上把他抓起来杀掉,左慈立即躲到墙壁中,弄不清他在哪里。有人看到他在街市上,又去抓他。而街上的人都变了形状,跟左慈一样,不知谁是左慈。后来又有人遇到他在阳城山头上,便去追他,他便走进羊群。曹操知道抓不到他,便命令到羊群那儿去告诉他:“不会杀你的,本来就是想试一试你的道术的。”忽然有一头老羊弯着前面的两腿,像人一样站起说话:“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便跑向前去。而那数百头羊都变为老羊,并且也弯着前腿像人似的站起,说:“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于是不知在哪里才能抓到他。
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及试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羞略备 珍:珍珠。
B、乃更饵钩沈之 沈:通“沉”。
C、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顾众宾曰 顾:环顾
D、后操出近郊,士大夫从者百许人 许:表约计的数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士大夫从者百许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B、遂莫知所取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C、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欲杀之,慈乃却入壁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慈年轻时得了神道,在曹操宴请宾客少鱼时,拿来铜盆盛水,用竹竿、鱼食在盆中垂钓,很快为曹操钓出一条鲈鱼。
B、曹操看到左慈变幻出的酒肉都是出自附近集市上的店铺酒肆,因而要以此为借口杀左慈。
C、左慈逃入墙壁,有人在市场上发现他,曹操又派人去抓,这时市场上的人都变得与左慈相同。
D、左慈逃到了羊群中,曹操就派人到羊群中骗左慈说不要互相残杀了,左慈现身为一头老公羊弯着前面的两腿,像人一样站起说话:“为什么突然这样做呢?”
14、把第二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操使蜀反,验问增锦之状及时日早晚,若符契焉。(4分)
(2)慈乃为赍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3分)
(3)后人逢慈于阳城山头,因复逐之。遂入走羊群。(3分)
参考答案:
10、A(A、将“可能性”误用为“必然性”)
11、解析:珍羞,即珍馐,指美味佳肴。答案:A
12、解析:A……的人;助词,用于时间词后,无意义、B前一个为语气助词,后一个为代词,他C、两个“因”都解释为“于是”D、前一个解释为“于是”,后一个解释为“竟”答案:C
13、解析:曹操并不高兴。答案:D(“相”解释错误应为一方偏指一方,这里解释为“你”)
14、(1)后来曹操派去蜀地的人回来,问他多买锦缎的情况和时间,非常吻合。(“使蜀反”1分,“符契”1分,全句2分。
(2)左慈就拿着一升酒、一斤干肉,亲手给大家斟酒,百官没有一个不是酒醉饭饱的
(3)后来有人在阳城山头碰见左慈,于是又派人去追,左慈逃进羊群去了。
【《慈姥矶》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6.天姥歌声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