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23-03-10 08:27: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减肥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1: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6.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答案

6.C7.B8.D

篇2:《锦石滩》阅读答案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1、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参考答案:

1、C

2、B

3、D

译文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篇3:锦石滩文言文翻译答案

锦石滩文言文翻译答案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6、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参考答案:

6、C

7、B

8、D

注释:

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有灵岩山,山下玛瑙涧产五色文石,价格不菲。

②净练:洁白之绢,比喻江水。

③小李将军:李昭道,画家。

④簏:小篓子,用于放置笔墨纸砚等。

⑤诸舅:指龚仲敏、龚仲庆等。

⑥两弟:指袁宏道、袁中道。

⑦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字容卿,号春所,官至河南布政使(本文称方伯,是沿用旧名)。退休后与诸子孙唱和,指为南平(诗社名)社长。

8、戟手:打招呼

9、可:大约

10、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11、尝:曾经

12、类:像

13、玄:黑中带红

14、地:质地

15、殊:非常

16、跋: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

17、衰飒:衰老

18、虽:即使

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的石子;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篇4:锦石滩的阅读及答案

关于锦石滩的阅读及答案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6.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试题答案:6.C 7.B 8.D

译文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篇5:袁宗道《锦石滩》阅读答案及译文

袁宗道《锦石滩》阅读答案及译文

袁宗道独推白居易、苏轼,成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起来看看袁宗道《锦石滩》阅读答案,欢迎读者参考!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六里,满洲皆五色石子。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如今时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净练外绕,花绣内攒,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登洲大笑:“若等谩我取乐!”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乎!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锦石滩》)

注释:

①六合,今江苏六合县。

②外大父方伯公: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题目

6.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可五六里 可:大约。

B.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 类:种类。

C.殊觉平常 殊:尤其。

D. 亦易得不重之耳 重:珍惜。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因没有邀请外祖父一同去游锦石滩而遭到怪怨,但外祖父随后登滩共游时的情形仍给他留下了愉快的记忆。

D.作者游锦石滩如同渔人探访桃花源,都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

试题答案

6.C 7.B 8.D

译文

我家住在江边。江中心被水流冲出一个石洲,长度大约有五六里,遍洲都是五彩的石子.有的像玉一样洁白,有的像玛瑙一样红里透黄,晶莹剔透,如同现在珍贵的六合石子千文钱一枚的那种彩色石子,数都数不清。

我多次和朋友乘船登上那个石洲(去游玩),洲的周边是清澈如练的江水,洲上面开满了鲜花,我们依次坐在洲上,仿佛置身于仙岛之中。我曾经捡拾几枚像颗鸟蛋,中间有黑、黄两种颜色;一枚像块圭玉,纯青色,有几道红色斑纹,宛若秋天的晚霞;还有一枚,黑色质地上布满金色的花纹,大概像小李将军李昭道笔下的山水人物画。苏东坡在他的《怪石供》一文中有过记载,(我)觉得这些石子很一般。(我就把它们)放在篓子里好几天,不知道哪个人拿走了,(这)大概是东西容易得到就不重视吧。

有一天,我一同几位舅舅和两个弟弟到洲上去游玩,忽然有一条小船飞速驶来,一老人家用手指点着,到了洲边才看清是外祖父方伯公。(他)登上石洲后大笑着说:“你们瞒着我跑到这里来快活!”登上石洲,他就在洲上打了几套拳,来表示他勇武不减当年。大家看了都大笑起来,很是高兴。到了深夜我们才回家。第二天,他送过来《游锦石洲》诗歌一首,用蝇头小楷在诗的后面写道:“我已老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如果能给我修改一下,即使一个字不保留都可以。”

唉!这次回家去,想再次看到(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已经做不到了!

篇6: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文言文,完成19—22题。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

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B.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C.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 拜谒/

D.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学,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诗》《书》《礼》《易》《乐》《春秋》,是公认的儒学经典。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拔方式。至明、清两朝,变为对举人的雅称。

D.二千石,指称郡守。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能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为孝廉,他却不愿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委任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出言不逊,皇帝虽知其言语耿直,最终不愿重用他。

C.广陵寇乱十多年,朝廷派张纲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只身到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

D.王夫之认为,张纲独自赴贼营,劝张婴归降,可谓大智大勇,但后来张婴再次造反,证明张纲没有解决根本问题,不值得效法。

参考答案:

19.D(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

20.C(“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

21.D (王夫之并未认为张纲大智大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郡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郡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郡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

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篇7: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两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遇者,字季直,性质讷[注]而好学,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国志·王肃传·注引》

10.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

②性质讷而好学,善治《老子》 治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2.甲、乙两段文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2分)

13.结合选文,为下面给出的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求学当精须用心专一

下联:

参考答案:

10.答案:① 遗:给予,赠送。②治:研究,钻研。 评分:共2分。

11.答案:①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②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白天的空余时间,阴雨的日子是一年四季的空余时间。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2.答案示例:甲文:希望后辈诸生珍惜读书的好条件,努力学习,专心学习。乙文:读书应该熟读,还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 评分:共2分。

13.答案示例:读书择时宜忙中偷闲 评分:共2分。答案合理即可。

篇8: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文言文两则阅读及答案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小题1】.【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

③一士人善画 善:( ) ④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答案

【小题1】核舟船头三人的神情、动 作 逼 真 (2分)

【小题2】①类似,像 ②弯曲 ③善于,擅长 ④早晨 (4分)

【小题3】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②县令起初不懂得珍惜,随便把它悬挂在墙壁上。 (6分)

【小题4】示例:通过写猫的反应,从侧面表现画作的精美。如:限令把画卷拿起来,猫就蹦跳着追赶它,可见画卷上的老鼠栩栩如生,惟妙惟肖。(2分)

篇9: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

文言文阅读答案参考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②坼:裂开。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广故数言欲亡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4.翻译下列句子.

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

1.C

2.A

3.C

4.翻译。(6分,每小题3分)

译文:(我们)做子孙的,难道能这样做吗?恐怕是鬼魅作怪,求你再去试试看。译出宁、更得1分,整个句子通畅2分)

篇10:文言文阅读答案

《管宁割席》节选

管宁、华歆(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

[注释]席:坐具、坐垫。轩冕:轩,大马车;冕,大礼帽。

【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相关文章:

1.文言文阅读及阅读答案

2.论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3.《出师表》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4.《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5.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6.《旧唐书》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7.《青玉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8.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及答案

9.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0.《吕氏春秋尊师》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下载word文档
《锦石滩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