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
“AuAiY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
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
静电自组装技术有许多优点:工艺简单,能精确控制膜厚,每层膜厚都能控制在分子级水平,膜的稳定性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提高,适用于制造大面积的薄膜器件.本文综述了静电自组装技术的特点、注意事项及其应用前景.
作 者:李小甫 余海湖 姜德生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70 刊 名:高技术通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HIGH TECHNOLOGY LETTERS 年,卷(期): 12(11) 分类号:O441 关键词:分子器件 静电自组装 薄膜,平面光波导篇2:生物大分子自组装膜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大分子自组装膜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本文主要介绍了酶、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自组装膜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大分子膜在生物传感器、分子器件、高效催化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 者:李扬眉 陈志春 何琳 徐立恒 林贤福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310027 刊 名:化学进展 ISTIC SCI PKU英文刊名:PROGRESS IN CHEMISTRY 年,卷(期):2002 14(3) 分类号:O6 关键词:生物大分子自组装膜 酶 蛋白质 DNA 生物传感器篇3:生物分子自组装
生物分子自组装
分子自组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生命体系中的现象,是生命科学最本质的内容之一.开展分子自组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人们从分子水平上认识自然界中生命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并为人们提供新的思路,开展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新材料合成及分子器件研制等.该文介绍了自组装的'基本含义,对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生物材料、生物分子器件研究方面的进展作了综述.
作 者:周灵德 阎玉华 戴红莲 胡鹏 余海湖 ZHOU Ling-De YAN Yu-Hua DAI Hong-Lian HU Peng YU Hai-Hu 作者单位:周灵德,阎玉华,戴红莲,ZHOU Ling-De,YAN Yu-Hua,DAI Hong-Lian(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武汉,430070)胡鹏,余海湖,HU Peng,YU Hai-Hu(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与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武汉,430070)
刊 名:生命的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EMISTRY OF LIFE 年,卷(期): 26(1) 分类号:Q71 关键词:生物分子 分子自组装 生物材料 分子器件篇4:静电现象的应用
第13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讨论使学生了解静电危害及其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难点:
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复习导入:1、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
2、电场的叠加原理
二、质疑讨论:
质疑讨论1:什么叫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状态,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有哪些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4、净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质疑讨论2: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有什么特点?
2、放电现象有哪些?
3、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4、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5、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6、静电有哪些应用?
7、 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答疑: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电;
三、反馈矫正:
例1、人造纤维比棉纤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 )
a、人造纤维导电性好,容易沾上灰尘
b、人造纤维导电性好,容易导走静电,留下灰尘
c、人造纤维绝缘性好,不易除掉灰尘
d、人造纤维绝缘性好容易积累静电,吸引灰尘
例2、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_________.
四、巩固迁移
书p28 3、4
五、作业:
书p28 1、2
篇5: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自组装单分子膜技术在推进剂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技术,研究了该技术在丁羟和聚醚推进剂中铝粉表面改性的应用.结果表明:设计合成的DX系列和DZ系列能有效提高推进剂的.延伸率,对推进剂的其它性能无不良影响.并就该技术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作 者:吕公连 张小平杜磊 贾晓峰 作者单位:吕公连,贾晓峰(陕西长虹化工厂)张小平(湖北红星化学研究所)
杜磊(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刊 名:推进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OPULS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22(5) 分类号:V512 关键词:固体推进剂 自组装单分子膜 铝粉 高能材料 表面反应篇6:静电现象的应用说课稿
静电现象的应用说课稿
一、说教材及教学理念
《静电现象的应用》是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人教版(选修3--1)第一章第7节的内容,是对静电感应的深入研究和具体应用。本节是这一章的难点,内容抽象、深奥,在生产生活中的涉及面广。上好本堂课就显得比较困难,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是做好静电实验,而静电实验的`成功率低,所以一旦实验失败便需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同时我也准备了实验的实录,播放录像同样具有说服力。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课标的要求,我从一下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方面
1.知道静电感应产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静电平衡状态
2.理解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以及导体上电荷的分布情况。
3.知道尖端放电及其应用,知道静电屏蔽及其应用。
㈡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科学猜想、理论推导、实验验证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一般方法。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生产生活中静电现象的分析,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静电平衡的概念,理解导体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是本节的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因为内容抽象,难度大,所以采用教师问题质疑,学生的讨论、教师的总结的方法已达到突出重大的目的
突破难点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实验引人,复习开题、目标展示、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分组讨论、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我搜集了视频录像和图片。最后总结,学习目标再现,让学生自评目标达成情况,并进行提问质疑,并把问题抛到课后,做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从而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利用静电感应实验,复习静电感应现象。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本质是什么?
启发得出:是电荷的重新分布,那么重新分布的时候靠什么力分开的,重新分布以后导体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引出新课并展示学习目标。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理论推导,小组活动,归纳总结出,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征,其中用反证法和实验验证法。做法拉第圆通实验。
4、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实验演示和播放视频与图片。
5、归纳总结,再现目标。
7、学生质疑,结束新课,布置课后探究作业。
篇7:静电冷却干式切削技术
1.引言
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切削液使用有关的花费约占总制造费用的16%,是刀具费用的3~4倍。德国汽车制造业的调查数据显示,把切削液和有关设备费、能耗费、处理费、人工费、维修费、材料费都加在一起达到全部工件加工成本的7%~17%,而全部刀具费用仅为总制造费用的2%~4%。
干式切削技术是为适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发展起来的一项绿色切削加工技术。目前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把这项技术已成功应用到生产领域。干式切削的方法有:高速干式切削、低温冷风切削、液氮冷却切削等,静电冷却干式切削便是其中的一种。
2.静电冷却干式切削装置
2.1.汤森放电理论
气体中的载流子是离子和电子。由于在正常压力和温度下,外界电离因素(热、光和辐射等)所产生的载流子极少,空气中1cm3体积中,1秒中仅产生4 ~6对。
无外加电场时,这些载流子会因复合而消失,当外加极弱电场时,除一部分载流子仍有复合而消失外,另一部分漂移到电极上而被中和,漂移到电极上的电子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此时气体内的电流密度正比于电场强度,符合欧姆定律。
进一步提高电场强度,这时电离因素所积累的能量将逐渐增大,当电场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强度,离子积累的能量大到与气体分子碰到时足以使它离解,被碰撞分子离解为正离子和电子。
由于载流子增多,电流不再保持恒定而迅速上升,新形成的离子和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积累能量,再碰撞分子,产生新一代的载流子。
这样,整个电离过程像雪崩似的发展下去,载流子数激增,因而气体内的电流无限增加。此时,空气失去绝缘性能而被击穿。
2.2. 静电冷却装置
静电冷却干式切削的实质在于向切削区域输送经过放电处理的空气。空气经过空气压缩装置加压后以适合的速度通过静电冷却装置,使空气离子化、臭氧化。
然后通过传输系统把电离空气送到切削区,在切削点周围形成特殊气体氛围,既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又能在刀具与切屑、刀具与工件接触面上形成起润滑作用的氧化薄膜,并使被加工表面呈压缩应力。
静电冷却装置由供电电源装置、空气压缩装置、静电场装置、电离空气的传输系统、喷嘴等组成。(见图1)
3.静电冷却作用
常规切削加工中,切削液的.作用机理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清洗作用;防锈作用。静电冷却技术具有:冷却作用;润滑作用;表面钝化;清洁作用;切屑断裂和导出等。
3.1.冷却作用
由于存在带电离子,经过放电处理的空气的冷却作用远高于普通空气。向切削区域输送空气的温度介于-10℃~-20℃之间,当空气流直接冷却和被加工材料遭受破坏所需要能量减少时,产生温度下降 。在温度下降时会出现列宾捷而效应。
3.2.润滑作用
润滑作用主要取决于切削过程中存在臭氧和离子被摩檫表面所吸收并同其化学键结合而形成为边界薄膜。薄膜厚度介于数百到数千nm之间,其抗剪强度略高于流体动力润滑油,但远低于金属。
3.3.表面钝化
由于物理——化学等离子体活性组分发生反应的结果,而切削区域的物理——化学等离子体是在高温分解转化过程中,在伴随有氧气以及存在高剪切应力和外激电子发射条件下出现的。因为臭氧、氧和各种成分的带电离子有足够高的浓度,钝化过程可以更高速度进行。
3.4.清洁作用
清洁作用是指零件被加工表面和刀具清除切削区域碎屑、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的能力。静电冷却的清洁作用相当显著。
3.5.切屑断裂和导出
对切屑形成过程控制,不仅可以通过改变切削参数和刀具几何角度来实现,也可通过改变静电冷却装置的工作规范和该装置的喷嘴对刀具和工件的位置来实现。
4.静电冷却干式切削钛合金的试验及分析
试验数据
试件:BT20钛合金(近α钛合金)
刀具:YD15外圆车刀
仪器和设备:车床,静电冷却装置
试验方法:在同样的切削参数下,对切削液冷却和静电冷却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试验表明:在静电冷却干式切削条件下,选用切削性能先进的新型刀具材料,合理的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对钛合金的切削加工达到了常规切削。提高了刀具耐用度、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尤其在高速精加工中效果更加明显。
5.结束语
静电冷却技术从源头上解决了切削液污染环境和危害工人健康,又减少了资源和能源消耗的弊端,较好的解决了生态环境、技术与经济间的协调关系与可持续发展。静电冷却技术亦为难加工材料切削技术的发展,增添了探索途径。
参考文献:
[1] 鲍重光. 静电技术原理[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2] 幺炳唐. 静电冷却干切技术[J]. 制造技术与机床,.1
篇8:静电布袋复合式除尘器及其应用
静电布袋复合式除尘器及其应用
摘要:论述了静电布袋复合除尘器结构、原理及其优点,结合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论述了其改建方案及研发中需解决的问题.作 者:梁冠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宣化冶金环保设备制造(安装)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张家口,075100 期 刊:科技创新导报 Journ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2010, (9) 分类号:X701.2 关键词:静电 布袋 除尘器【静电自组装技术及其应用】相关文章:
2.蓝牙技术及应用
3.李嘉诚静电语录
4.静电小学作文
9.组装实训报告
10.计算机组装实习报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