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

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

2023-05-22 08:40: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夏日不在”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

篇1: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

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

夏天的清晨,风吹着竹叶哗啦哗啦地响,茂密的竹林里非常得凉爽。团团、圆圆正悠闲地吃着竹子。

“竹子真好吃呀!”团团边吃边说。

突然,“嘀……”的一声传来,把他们吓了一跳!

“什么声音?”圆圆说。

“我听听看在哪里……”团团他竖起他的小耳朵,摇头晃脑,仔细地听着。

“喔——好象是从那边的竹林里传来的,我们去看看吧!”说着,团团便和圆圆往声音传来的地方走去。

途中不停地有“嘀……嘟……”的声音传来,团团、圆圆顺着声音一路找去。路上,他们看到了一只啄木鸟。

“啄木鸟先生,你在干吗?”圆圆问道。

“熊猫宝宝,我在给竹子们治病呢!”啄木鸟说完继续“嘟嘟嘟”地啄起来。

“团团,那个声音会不会是啄木鸟先生啄出来的呢?”圆圆问道。

此时,啄木鸟啄着树干又发出一阵“嘟嘟嘟”的声音。

“好像有点像呀……可是,‘嘀……’的声音也是啄出来的吗?”团团半信半疑地说。

于是,他又往前找去,终于被他发现,原来啄木鸟为了给竹子们治病,把树干里的虫子找出来,就在竹子上啄出了一个又一个小洞。风一吹过这些小孔,就发出了“嘀……嘟……”的声音。

当他把他的发现告诉圆圆时,圆圆兴奋极了,“呀——原来那声音是这样发出来的,真有趣儿!”他先用双手抱着竹子,再用牙齿把一棵上面有孔的竹子咬下一段来,然后就试着像风那样,用嘴巴对着竹子上的小孔吹起来,“嘀……嘟……”的声音就响起来了。

“果然是这样啊……”他们两个都高兴地笑了起来。

然后,团团灵机一动,他试着在吹的时候用爪子摁住不同的小孔,想不到竟然发出了各种高低不同不同的声音,这个发现让他高兴极了,“圆圆,我们能不能用这支竹子做一个小乐器呢?”

“对呀,我们可以试一试!”团团回答说。

于是,他们找了一些有孔孔的竹子,再用他们锋利的牙齿,把它们“做”了像刚才那样的'小竹杆子。“这么多的乐器,我们两个怎么用的过来呀?”圆圆犯愁了。

“不如,我们把这些乐器送给小羊妹妹、小猪弟弟、小狗哥哥和小花猫姐姐,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来吹吧。”团团提议说。

“好主意!”圆圆高兴的拍起手来。

于是,他们把小羊、小猪、小狗、小猫找来,一起商量这“乐器”的事情。“要不我们一起吹这个竹杆子,把坏蛋大灰狼吓跑。”胆小的小羊妹妹怯生生地说。

“不行不行,这样不好。”小狗哥哥摇着头说,“这个声音这么好听,大灰狼肯定不害怕的。

“那怎么办呢?”小羊问道。

大家都被难住了。

“有了有了!不如我们大家一起组成一个乐队来演奏音乐,让其他动物小朋友们也能听到这些美妙的音乐。”团团提议说。

“真是个好主意!”大家异口同声说:“就让我们团结起来,组成乐队一起来演奏吧!”

“那这个乐器应该叫什么名字呢?不能一直叫竹杆子呀?”团团问道。

于是大家又商量起来,最后还是圆圆有了好提议,他说:“这竹子发出的声音是‘嘀……’,那我们就叫它‘笛子’(嘀子)吧。”大家听了连连点头。

从此,这些小动物们便组成了一支笛子演奏队,给其他的小动物们演奏音乐。大森林里有了笛子奏出的美妙音乐,小动物们的生活就更快乐了。

篇2: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

开始练习时,可先用曲笛练吹低八度“1”、“2”、“3”三个音(即平吹),待掌握到一定程度后,再练其它的音,或换梆笛、中音笛进行练习。

练习可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练习储气和呼气。

先用下颚储存气的呼出,把笛子吹响。

方法是:

1、舌根往内(后)收缩,形成发“欧”字音的形态,把气储满下颚部。

2、下颚往上收缩(舌头自然向前伸)把储存的气排压呼出,此时最重要之点就是保持住吹笛时的口形,风门不能变化,不能抖动。

否则,笛子就无法吹响。

音吹得越长、越响越好。

第二步:在第一步完成的基础上,加用鼻子吸气。

这里要注意:

1、吸气要快,先一口气一口气的分解练习,不要急于去连续进行。

2、一定要在呼(吹)气的同时用鼻吸气(即口呼鼻吸同时进行),这一步比较困难,但只要第一步打好了基础,也是容易掌握的。

第三步循环不断地连续练习,练习这一步时的关键在于从鼻子吸进气之后又要转送到肺部,然后呼出去。

这时,鼻子和嘴需要一个连接转换过程。

变在这个转换之中,往往易有一个断续的痕迹,这是初学者普遍遇到的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在日常练习时一定要注意:

1、全身不要过于紧张,特别是口腔、鼻腔要有意识地放松弛一些。

2、加强小腹(丹田)的控制,以减轻口腔的控制力和紧张感。

3、初练时,每到口吹鼻吸两动作转换这际,可将气息缩小,使音弱下来,慢慢地去完成转换过程。

4、在两动作(吸与呼)转换过程中,头部和上体尽量不要幌动,应保持平稳。

只要注意到这几方面,细心摸索练习,就可以很快突破这一关的。

平日最好在笛子上练习,但在没有笛子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练习。

方法是:

1、把某一只手(左右都可以)抬起,手心对着风门(嘴)练习换气,依靠手心的感觉,来测量你我气是否集中,有无中断。

2、用循环换气方法来练习吹灯(蜡烛)要使灯火摆动,但不能使它熄灭,来测量你的运气是否连贯、均匀。

3、民间艺人过去练习唢呐的鼓腮换气法时,常用一节空心小棒,插入水中练吹,使水落石出泡不停断地翻滚来练习吹、吸两动作的连续转换。

这一方法虽不太适用于笛子,(因为在吹笛子时,要时常改变用气的力度、角度和口形),但用来练习呼吸动作也还是可取的。

在练习过程中,可逐步将嘴与目的物(灯或手)的距离由近渐远地拉开,以测量你的气量是否增加。

在练习和运用这一技巧时,总括起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的动作要迅速。

2、第二口气接上去时,一定要连贯均匀,不可时多时少,时缓时急。

3、在吹奏时,光可稍下俯一些,不可直硬挺仰。

这样可使喉腔有力地扩大,以增加口腔和喉腔的控制力。

4、在换气的过程中,小腹要始终保持控制状态,不可松软,以免失去控制。

5、身体要平稳,不可上下前后倒斜抖动。

6、为使笛音柔细动听,而且便于换气,遇到长音时,可加用本位或下位虚颤音(即指震音)相助。

二、双吐循环换气

双吐循环换气,是近十几年来一些演奏家发展运用的,它难于长音特环换气。

但又不及长音与旋律循环换气使用广泛。

在吹奏单吐、三吐时,由于可以采用抢气的方法,使吹奏不间断地进行,而在吹奏双吐时,是不能抢气的。

过去往往都是利用半拍或四分之一拍的空隙时间来换气,这就使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双吐不得不中途停断。

双吐循环换气的发展就解决了这一难题。

双吐循环换气有两种吹奏方法,吹奏者可以选练其一,或两者全学。

现分述如下:

第一种是前音换气法。

所谓前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第一个吐字的位置上换气。

在换气时那个吐字发音,应变成“普”字发音。

“普”音是利用下颌的蓄存气,压冲而出,使双唇碰开之音。

在此普字冲发的同时,鼻子吸气并很快转换,接上正常的吹奏,使笛音不停不断。

第二种是后音换气法。

所谓后音换气法,就是在“吐库”的“库”字音的位置上来换气。

其方法同第一种一样,只不过库字音要变成由下颌压冲而出的“虎”字音形。

它们的练习方法如下:

(1)循环换气的基本方法,同前面所介绍的相同,这里不再述。

(2)用下颌(喉腔)处的储存气先吹响笛音,它于吹奏长音换气不同之处是,气流从下颚处压时要短、猛而有力,气速要快,使之能有力地冲响一个吐奏音。

口形发音的“普”或“虎”要首先进行单吹练习,能把音吹响,吹结实。

这里要注意“普”“虎”两音不是从丹田冲出的气,而是胸腹都处在有控制的止气状气,只由下颚的蓄气冲压而得。

(3)当“普”或“虎”能把笛音吹出吐奏音的效果时,接着就练习舌头的连贯动作,把“普”或“虎”与“库”连结起来练习。

前音换气是,当舌头随着下颚压出的气流伸向前发出吐音,立即利用舌的惯性力,从根部急发出“库”字音。

这样就把“普”与“库”连起来形成双吐。

而后音换气则是当“吐”字音发出之后,用下颚所存之气,迅速冲压出“虎”音的同时抢吸,并准确无误地再接发“吐库”演奏下去。

(4)特别注意的是,在练习过程中,每发“普”或“虎”音的同时,一定要用鼻急速而灵巧地抢吸一口气。

双吐循环换气的难练之处,也就难在这里。

它比长音循环换气时,要求吸气与呼气(下颚压出的气)动作更快而敏捷。

(5)由慢练开始,找到正确方法后,渐次加速为宜。

(6)先从第三、四两孔的中音区练起,逐渐扩大音区。

(7)以上练习达到要求时,即可进行同音的双吐换气练

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2】

1、何谓“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指的是通过肋间肌的收缩与放松,牵动肋骨、胸骨一起一伏,使胸腔扩大或缩小,使肺部达到呼吸的目的。

2、何谓“胸、腹式联合呼吸法”?胸腹式呼吸法指的是由隔肌收缩使得横隔膜下降,肺泡向下伸展挤压腹腔,腹肌放松向前下方自然扩张,同时腰肌、肋间肌自然外扩,达到扩大胸腔以进行呼吸的目的。

3、何谓“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主要只借隔肌、腹肌等柔软的弹性肌肉进行收缩与放松的动作,协助肺叶作向下扩张的呼吸动作,并借腹压的反作用力,达到呼吸的目的。

4、笛子演奏最好选用“腹式呼吸法”而不是“胸式”或“胸腹式”的原因? 其一、胸式呼吸法中起作用的肋骨、胸骨本身没有弹性,不可能像腹式呼吸法那样利用横隔,通过隔肌的收缩自如的弹性,以 腹为支点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

其二、胸式呼吸法把气吸在肺的上部,易使气滞于胸口,造成紧张压迫状态,把气憋得难受。

使用不当时,更易得内伤。

其三、腹式呼吸法如同中国气功里所讲“上虚下实”一般,演奏时力发自两脚,就像丹田发力一般,重心在下不会有头重脚轻之感,利用腹部作为支点,全身力量都有了支撑。

其四、腹式呼吸可帮助按摩内脏,达到延年益寿的健康目的。

其五、胸式呼吸时肺泡是前后左右扩张,不仅费力且气息无深度可言,反观腹式呼吸,它是采用上下扩张,不只运气自如且较具深度。

5、女性吹奏者真不如男性吗?事实上从肺活量看,男性正常值为3656.5ml左右,女性正常值为2511.3ml左右,生理上较男性吃亏些。

但是只要经过生理辅助、心理辅助、技术辅助,女性甚至表现得较男性为佳。

在生理上可借助游泳、慢跑来提高肺活量;在心理上,对自己要有信心,女性吹奏乐器较有感情, 音色较优美;在技术上,女性的呼吸方法可试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基本上这是西方公认的较科学的呼吸方法。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功力是日积月累的,只要持之以恒,当能日起有功,乐展风华!

6、何谓“抢气”? 抢气一般用于快速乐曲中连续吹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时。

抢气主要是用口吸气且动作要快。

7、何谓“循环呼吸”? 循环呼吸又称吞气,原是唢呐的吹奏技巧。

方法是当一口气将尽时,迅速把舌头向后收缩,同时使下颚扩张,把气存入口腔,然后通过上、下 颚及两腮肌肉的收缩,将口腔中的气挤压出去,同时用鼻吸入新的一口气,而后巧妙地吹出使笛音绵绵不绝,这便是“循环换气”。

竹笛演奏中的音色问题

当您在练习过程中,除锻炼手指运用灵活,舌头动作敏捷,音乐强弱有层次,力度变化明显及丰富的表现外,最主要的目标是把笛子的声音吹得漂亮,吹得动听,这就要谈谈如何处理笛子音色的问题了。

基本上一般人总以为把笛子音色吹得亮就很捧了, 所谓“二胡贵其柔,三弦贵其暴,笛子贵其亮。”其实不然,要针对乐曲风格、背景及情绪来处理笛子的音色问题,笛子若只求一单一音色,则其不仅限制发展,亦影响表现。

笛子的音色变化事实上非常复杂。

例如:俞逊发先生演奏的笛子独奏曲“竹迹”、已故白台生先生演奏的“青竹青”等。

而平时该追求怎样的竹笛音色表现呢?应该是明亮且富有穿透力、放松且华丽的音色,低音域部分音色要深沉、要厚,中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饱满、扎实、华丽,高音域部分的音色要透明、最忌又暴又噪以又刺耳。

要怎样才能吹出这样的音色呢?

1、全身要放松,呼吸肌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

2、颊肌放松,吹笛时切忌鼓腮,唇肌自然闭合,保持适度的松紧。

3、舌头收起,舌根下压,喉头尽量放松,好象含了颗卤蛋似的,这叫做“含气”。

4、风门尽量成圆形,由于上下唇关系,自然略成椭圆形,理论上风门口形愈圆愈好。

5、假想的那一条由风门冲出的空气柱,愈集中成一小束愈好。

6、笛膜尽可能贴得松些,以高音仍能吹出为原则。

如此去调节各个发声部位,得以协调一致,便能求得好音色。

笛子的选择、保养与维修

选择笛子,应从笛子的质量和类别上来考虑。

笛子的质量,除取决于笛管本身的质材好坏外,还取决于制作水平的高低。

选择、购买时,应进行检验:

1、检验笛子的竹质。

笛管要求竹质坚实(竹纹老)。

竹纹细密。

管身直而圆。

笛身一般头部比尾部略粗,但相差不宜过大。

笛管厚薄适中。

笛管内壁平整光滑。

全身无虫蛀、裂痕等现象。

造型美观大方。

这些要求,凭视觉便可以鉴定。

2、检验笛子的音准。

方法是按照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如笙、手风琴、风琴等)对照试吹。

首先以笛子本调的主音和筒音与标准音笛或定音乐器的D音A音核对如笛音与标准音同高或形成八度关系,那么,这支笛子的调高是准确的,主音确定后,再按音程关系,对笛子的全部发音的准确性进行检验。

还可以吹吹各个泛音,看是否容易出音、干净。

检验泛音也是检验实音音准的好方法。

3、检验笛子的音量。

一般来说,音量大者为好。

音量大的笛子,共鸣大,振动力强。

吹奏时手指上有时有一种发麻的感觉。

4、检验笛子的音色。

对音色的一般要求是松、厚、圆、亮,这一方面取决于笛子本身的质量,另一方面与贴膜技术、演奏技巧也有密切的关系。

5、检验笛子的灵敏度。

一般来讲,以气到音出、发音不迟钝为好,反应越快越好。

篇3:笛子演奏循环呼吸技巧

笛子的演奏由于技巧、地域的关系,简单形成两大流派,一为南派;一为北派,就技巧而言:南曲出手颤、叠、振、打;北曲拿手吐、滑、剁、花。

因此区分了不同的演奏风格,以下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笛子技巧:

颤音(tr):例如6的颤音相当于演奏67676767一般。

虚颤音:颤音的一种,手指颤动时并末完全盖住音孔(按半孔)的虚颤手法

波音(w):短颤音的一种,也称涟音,意为主音上方的手指快速颤指跳跃一次。

叠音(又):例如6的叠音相当于717 6一般。

6是主音,而717相当于复倚音,是装饰音的一种,也称唤音。

赠音:出现在音尾的一种装饰音,会标示出所“赠”之音高,也称送音。

打音(丁):将主音的下一孔位置,用手指迅速的“打”一下。

也称导音。

吐音(TK):用吐尖轻吐的一种技巧,有单吐(T)、双吐(TK)、三吐(TKT或TTK),是一种断奏的技巧。

滑音:音符之间移动的过程是“圆滑的”,有上滑音、下滑音、复滑音。

借助手指移的慢慢打开音孔或慢慢按闭,造成类似唱腔的'效果(指滑音),或借助气息控制,达到类似软绵绵的效果(气滑音)。

剁音:类似鸟叫声,各手指同时快速起落,加上顿音(重吐音),造成特殊音效

花舌(*):利用舌头自然不断的震动,造成音符的绵密颗粒感的一种技巧。

历音:类似钢琴琶音的一种快速音阶进行,速度很快的时候,亦能摹仿鸟叫声。

有上、下历音之分。

强音(>):类似重吐音,主要是用“呼”的气息来吐音,有加重音的效果。

顿音:明显地断奏,用舌重吐发音。

舌起音:一般在吹奏连线中的第一个音域或没有连线的音符时,舌尖轻重适度地(比轻吐还要轻微)吐奏一下,与发“提”字声音时的动作相似,将这些音十分清楚而肯定地吹出。

喉音:类似花舌的音响效果,与花舌不同的是震动的部位在咽喉中的那块突起下垂的小舌。

发音颗粒较粗糙。

泛音(。

):同种指法吹出不同于八度音关系的音,力度介于两个八度音之间,属于超吹的一种。

飞指(飞):利用臂力的带动作用,使一只手的一指或数指(最多三指)在一个或几个音孔上迅速地左右抹动的奏法。

可产生强烈的碎音效果。

历音:由低而高(上历音)或由高而低(下历音)急速地逐级上行或下行的音,叫做“历音”。

要求吹奏中手指起落肯定、果断,使经历的每个音都十分清楚,流畅,好象快速上下楼梯那样一级一级地出现。

腹震音(—):利用腹部的力度控制,使得气息如波浪般起伏,可快可慢,可大可小,藉以表达情绪的激动。

大致一般来说,笛子的演奏技巧可概括气、指、舌、唇四大基本功,气的功夫最难掌握,指的功夫要求手指动作干净、利落、速度平均、灵活、有弹性;舌的功夫要求力度平均、富颗粒感、节奏平均、能持久; 唇的功夫就必须注意风门大、小及口劲的适当表现。

意之不管什么技巧,只要练得勤,定能熟能生巧。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笛子演奏者在使用各式各样的技巧是时候,一定要为音乐负责,否则画蛇添足,破坏了曲子原有的美感,这是应有的认识。

基础教程二

笛子演奏中口风、风门、口劲及舌头位置的关系

在演奏笛子的时候,您可能会发现一些现象,例如:吹奏高音的时候,嘴唇也闭得紧,吹低音的时候,费气些,吹出的气也不必太冲,吐音的时候,音愈高愈难吐等等,以下仅用表格来分析:

笛子的型制、音域与口风、风门、口劲、舌头的位置的关系:

口风 风门 口劲 舌头位置

高音域或高音笛 略急 略小 紧 前

中音域或中音笛 适中 适中 适中 中

低音域或低音笛 舒缓 略大 松 后

笛子的吐音也因音域或笛子型制的不同而有异:

高音域(笛):吐音口决=TiKi或DiGi(D、G是加重力度)

中音域(笛):吐音口决=TuKu或DuGu

低音域(笛):吐音口决=TaKa或DaGa

篇4:民族乐器笛子鉴赏和演奏说课稿

教学内容: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笛曲的风格及音乐特点。

2.齐唱几首简单并与所学乐曲相关的地方民歌。

3.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提高演奏水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笛子的发音特点,并运用到实际演奏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演奏》教材中第一单元《在器乐家庭中寻找你的朋友》的第四课“实践与表现”, 是鉴赏、歌唱、乐器演奏相结合的一节课。本课宗旨是学生由器乐曲鉴赏,民歌演唱过度到对乐器的认识和不同地方乐曲风格的了解,加深对乐曲地把握和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把鉴赏、演唱和演奏相结合,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即快乐地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技能。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江浙、湖南长沙、内蒙古等地方音乐特点和特色民族乐器(马头琴、手鼓等)。

2.能力目标:知道笛子的发音特点,学习《阿拉木汗》、《牧羊曲》、《达姆达姆》、《茉莉花》、《姑苏行》中的一首乐曲。

3.情感目标:在欣赏和实践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谱、笛子。

重点难点:

学习笛子的发音特点,达到较好的演奏效果。

教法学法:

1.教法

讲授法:讲解不同地方音乐特点,笛子的发音特点。

演示法:范奏或演示乐曲 。

练习法:练习乐曲和音阶。

讨论指导法:询问和指导学生演奏中的问题。

2.学法

本节课让学生在听、想、看、说、演等多种形式中体验音乐。(比较法、律动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教师表演笛子独奏《帕米尔的春天》片断。

2.师生探讨相关问题导入课题。

这首曲子的节奏特点是什么?是什么地方的音乐?有没有人会唱新疆民歌?

乐曲是八七拍子的。

3.齐唱新疆民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或《阿拉木汗》。

4.问题:乐曲节奏特点,风格地域特点?

答:伴奏节奏

旋律中有变化音,调式为和声小调。

设计意图:上课的导入要贴近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我采用的方式是老师示奏,导入新课。让同学们更直接、更直观的融入这节课。

二、范奏《姑苏行》、《春到湘江》、《鄂尔多斯的春天》。

问题:乐曲节奏特点,地域风格特点?

答:《姑苏行》苏州,《春到湘江》湖南,《鄂尔多斯的`春天》内蒙古。

齐唱《茉莉花》。学唱小段湖南地方戏曲《花石调》。

笛子:曲笛与梆笛的特点。

知识扩展:视听民族特色乐器。

三、欣赏《达姆达姆》。

问题:你能听出几种乐器的音色?

根据音乐对应民族乐器图片介绍(阮、唢呐、二胡、笙、打击乐、扬琴等)

通过图片视频了解乐队的座次排列。

四、讲解笛子的口风,气流角度与音区的关系。练习音阶和乐曲。

1.低音区口风大气流缓角度下;中音区口风稍小气流快角度斜向下;高音区口风小气 流急角度向钱。选择学习乐曲。

2.分组练习。同学们自我体验、相互学习,相互指点。老师指导。

五、复习巩固

1.采用填空、连线、视听回答等方式回顾学习内容。

①填空:笛子可分为那两种?

②连线:请把乐器图片连接到相应的位置上?

③视听回答:听音乐请说出乐器和乐曲的名称或节奏或旋律特点?

学们用反馈的方法理清本节课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2.乐曲表演提出指导意见。

六、结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华民族地方音乐特点和乐队乐器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笛子的种类和演奏。使我们认识到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但是中国的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世界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但要熟悉它、掌握它,还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篇5: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

笛子的演奏特点分析的论文

笛子,又称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均有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艺术特点各具特色,本文主要选取具有独特演奏特点的曲笛与梆笛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梆笛曲《喜相逢》

民间艺人冯子存(1904—1987)是演奏北方梆笛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所整理、改编和演奏的梆笛曲《五梆子》、《喜相逢》等,是在河北、山西、内蒙古一带流传的民间乐曲和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形成的,并在演奏手法上吸收了“二人台”伴奏乐器中的笛子的演奏特点。

二人台流行于山西北部、陕北榆林、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河北张家口等地区,是在蒙、汉两族民歌坐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歌舞和小戏剧种。早期由两人坐唱,有乐器伴奏,人称“打坐腔”。后来发展为一丑一旦,均由男演员扮演,有一些简单的手势动作。后来又出现了女演员。二人台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以歌舞表演见长,以舞霸王鞭为重要内容;西路注重故事情节,以唱、做为主。二人台的道具有霸王鞭、折扇、手絹等,音乐分为唱腔和器乐牌子曲两大类,牌子曲曲目有100多种,其曲调来自戏曲、说唱、佛曲和民歌。

二人台的伴奏乐器有笛子、四胡和扬琴,被称作“三手丝弦”,另加梆子击板和四块瓦(四块小竹片,形状似瓦,每只手捏两块碰击发声)加强节奏。其中笛子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被艺人称为“骨头”。其演奏很有特色,常以上下装饰音来润饰旋律,民间叫做“加花字”。这些装饰音不仅与本音之间常有较大的音程幅度,而且装饰音演奏起来速度较快,使旋律显得刚劲明快,很有个性。二人台牌子曲的结构为板式变奏体,是同一基本音乐主题由慢到快的变化反复,旋律也由繁到简,其结构程序为:第一段,慢板,一板三眼的 4 ∕ 4 节拍;第二段,二流水板,一板一眼的 2 ∕ 4 节拍;第三段,捏子板,有板无眼的 1 ∕ 4 节拍。“捏子”这里是指音乐紧凑而取其骨干音的意思。

冯子存长期从事二人台小戏的伴奏,二人台伴奏及牌子曲演奏中笛子的特点在他整理、改编并演奏的梆笛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他以急促、跳跃的顿音、强劲有力的垛音、奔放明快的花舌和颤音等技法,赋予北方梆笛曲鲜明浓厚的地方色彩。

《喜相逢》原是流行于内蒙古地区的一首民间乐曲,后来流传到张家口北部一带,被山西梆子和二人台吸收,作为过场音乐,配合戏中人物入洞房、拂拭灰尘等动作。经冯子存编曲的《喜相逢》全曲共四段,为变奏曲结构。乐曲没有按照传统二人台牌子曲的惯用结构每段变换节拍形式,但全曲也是由慢到快,并以笛子演奏技巧的变换,作为乐曲发展的基本手段。

后面三段是主题的变奏,在主要旋律和段式结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演奏技巧、力度、速度和节奏型均产生了多种变化。第二段将起句压缩为 4 小节 2+2,减少了第一段中滑音技巧的运用,在主题长音的基础上填入音符(即所谓“加花”),并以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相间的节奏排列给音乐造成轻快活泼的情绪,速度开始加快。第三段,以吐音的运用,以及一拍中“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为特点,速度进一步加快。第四段,花舌、顿音、滑音等技巧的集中使用、力度的加强,以及由装饰音点缀的同音反复的固定音型(例如第四段第 9 小节等)的穿插进行,给旋律造成越来越强的动力感,将乐曲推向髙潮。

二、曲笛曲《鹧鸪飞》

曲笛的代表曲目有《小放牛》、《鹧鸪飞》等。《鹧鸪飞》原是一首湖南民间乐曲,奏者髙超的气息控制,对比富有层次,充分表现出曲笛演奏的特点和风格。乐谱刊载于严筒凡编的《中国雅乐集》中(1926 年出版)。它以箫独奏和丝竹齐奏等形式,在江南一带流传。20 世纪 50 年代,笛子演奏家陆春龄和赵松庭分别将它改编为笛曲。

中国笛子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声音委婉动人,古人称之为“荡涤之音”。笛子音乐在唐朝是兴旺时期,笛曲极其丰富,人才辈出,并且随着唐朝歌舞音乐的兴盛出现了许多演奏家和作曲家,其中有孙梦秀、尤承恩等,笛曲有《落梅花》、《梅花三弄》等,遗憾的是至今没有笛曲谱子流传下来。自五十年代以来,笛曲再度盛行,以赵松庭和陆春龄为代表改编的大批笛曲,其风格带有深厚的民间音乐色彩,为笛曲和笛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篇6:神奇的笛子童话故事

神奇的笛子童话故事

蓝狐狸有一支竹子做的笛子,笛子黄澄澄的非常漂亮。

每天早上,蓝狐狸都会在湖边吹奏笛子。那些小鱼小虾都会跑到湖边来听,它们还会在湖中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

有一天早上,蓝狐狸正准备吹奏笛子,突然听到一阵“呱呱呱”的叫声。一只像海龟那么大的青蛙在大声叫唤。它的.肚皮鼓得像一只气球。

蓝狐狸关心地问:“青蛙,你在叫什么呀,好像不开心的样子。”

青蛙说:“我很想唱歌,可是我的声音很难听。我为这个事情正烦着呢。”

原来,青蛙是个很任性的孩子,任性的孩子一般都爱生气。所以,他的肚皮被很多很多不该生气的小事气得鼓起来了,而且越鼓越大。后来,青蛙的妈妈找了很多很多医生,但每个医生都摇头叹气,治不好青蛙的病。

蓝狐狸说:“噢,那我愿意试试,请闭上你的眼睛,吸紧你的肚皮!”

蓝狐狸说完,就吹开了笛子。美妙的音乐像温和的小风,吹得蓝狐狸头上的那片叶子一抖一抖的。

突然,树上的小鸟高声喊起来了:“哎呀,不好啦,青蛙不见了!”

大家都在湖面上寻找,啊,只见有一片荷叶的小船徐徐地划过来了。船上坐的是两只青蛙,一只是青蛙妈妈,另一只是青蛙孩子。

青蛙妈妈惊喜地说:“蓝狐狸,谢谢你啊,你有一支神奇的笛子。你们看,我现在能抱得住我的孩子了。”

青蛙躺在妈妈的怀里,一个劲儿向大家挥手。它兴奋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篇7:谈胸怀伴奏对笛子演奏的作用艺术论文

谈胸怀伴奏对笛子演奏的作用艺术论文

摘要:伴奏在笛子演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处理主奏与伴奏的关系才能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因此演奏者必须分析伴奏音乐对主奏旋律的衬托意义,从而可以更全面把握伴奏声部的全过程。在主奏与伴奏的横向联接、节奏、力度、托垫渲染等方面应深入分析主奏与伴奏声部的关系,通过训练“胸怀伴奏”可以促进演奏者综合能力及更完整地表现音乐作品。

关键词:“胸怀伴奏”;笛子演奏;具体表现;训练

笛子是我国民族器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它的音色纯朴、悠扬,可以模仿多种生活声音,但由于它是一种单旋律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音乐的整体表现难免会显得单调,所以笛子演奏中,伴奏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伴奏音乐的掌握,可以让演奏者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所以在笛子演奏的训练过程中,对于伴奏音乐的分析了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到“胸怀伴奏”,使音乐作品可以更完整生动地表现出来。

“胸怀伴奏”是指演奏中把主奏和伴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即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除对主奏声部作全面掌控外还要对伴奏声部的全过程有全面的把握,并且对二者的关系作深切的理解。[1]为了可以对“胸怀伴奏”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对伴奏音乐的各方面进行了解以及作系统的训练。

一、把握伴奏声部的全过程

1.学会如何背记伴奏谱

学习曲子的同时有必要多找些相关的资料对作品从多方面的理解及认识,其中伴奏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某种意义上说,伴奏是对作品的一种诠释),因为一个作品伴奏部分(无伴奏除外)的过板音乐、填充句子、和声、复调等都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都是需要伴奏来完成的,故熟悉伴奏对把握作品的完整性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熟悉伴奏对于抓住作品的风格特征:比如北方民歌粗犷高亢;江南小调婉转细腻;内蒙民歌舒展宽广;新疆乐曲热情奔放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伴奏,常因旋律感不强,而不容易背记,所以要想背记,还得讲究方法。从大体上抓住伴奏的特征,比如每个乐段的开头、结尾及段落间过渡的几个大特征;然后熟悉一些富有旋律性的过板音乐、填充句子、复调音乐等;最后具体从每个乐段音区的大致走向、织体结构及左右手旋法特点逐一击破。

2.分析伴奏谱在衬托上的变化及意义

伴奏的变化对乐思的转变有较大的辅助、推进作用。

如《牧民新歌》的乐曲中段,以四个小段落展开乐思,各小段均为方整的十六小节,这四个小段落在乐思的展开上是起、承、转、合的关系,伴奏中起句的右手是半分解和弦,左手是半分解和弦的点缀性跳音,显得欢快、明朗;承句左右手均用分解和弦,显得深情、柔美;转句右手柱式和弦,突出左手低音区分解和弦与主旋律高音区形成对比,拉宽音域,显得更加豪情奔放;合句双手都是柱式和弦,显得更加肯定、自豪。这样乐曲就显得既有明亮、灵活、爽朗的风格,又有含蓄、抒情、柔美的特点。

二、深入分析主奏与伴奏声部的关系

1.伴奏与主奏横向联接的关系

引子、间奏、尾奏均视为伴奏部分,但这些部分蕴涵着内在的特定意义,或者是意境的描绘或者是形象的刻画。没了它,乐曲是不够完整的,要适当处理好它与主旋律之间的关系,否则就破坏了其本身的意境和音乐形象,所以旋律与伴奏的横向联接点非常重要。要处理好这一横向关系,首先要做到的是对旋律或伴奏的切入点心中有数。

如下图例:作品《花泣》

在作品《花泣》中的引子伴奏由慢渐快再渐慢,没有明确的拍点让笛子切入,这时只能根据伴奏渐慢的那道“气”很舒服地联接,主奏出来快了显得突然,慢了就显得音乐断节。

2.伴奏与主奏在节奏、力度上的关系

节奏如同心脏跳动的脉搏,伴奏与主奏在节奏上要求统一。如能在节奏音型上获得默契,给人一种向前的推动力,伴奏在增强律动感的同时,音乐也就得以充分体现。[2]

节奏音型及力度是反映乐曲风格和情绪的直接的表现,明朗欢快的节奏型常结合柱式和弦的跳音,更能突出其灵巧性、跳跃性。

例如《牧民新歌》

处理好伴奏与主奏力度的关系更能体现乐曲的完整性。

3.伴奏对主奏托垫渲染的关系

抒情、优美及歌唱性的旋律常用分解和弦伴奏,更能体现旋律的流畅性及情感线条的流动感,音乐反映热烈、奔放、豪爽、积极向上的性格的时候多用柱式和弦,并用快速密集的节奏型体现旋律的紧凑感,更能表达其肯定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形象。悲伤、愤怒等情绪则多用低音区大震音辅以力度的推动,更能反映内心的愤满不平以及坚定的信念,反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决心。

根据江南丝竹的“花音八法”①技巧的你简我繁的原则,旋律长音常用伴奏旋律填充以达到丰满的效果,当主旋律比较丰富,技巧比较突出时伴奏则比较简单,只用一个柱式和弦或琶音。其他还有紧打慢唱、你进我出等原则,使得主奏与伴奏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而达到最佳效果。

三、“胸怀伴奏”在实际演奏中的作用体现

对于“胸怀伴奏”在实际得作品演奏中所体现的作用,以下试举几首笛子作品通过对演奏中妥善处理主奏与伴奏关系的分析来对“胸怀伴奏”的具体体现作进一步说明。

例1:协奏曲《走西口》

《走西口》是一首笛子协奏曲,乐曲取材于内蒙西部二人台《走西口》,并以戏中唱腔曲调为主题音调,描写清末一对农村新婚夫妻的苦难遭遇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具有叙事性:

新婚→哭别→相送→盼望

乐曲引子的伴奏首先是丰满的柱式和弦的重音,暗淡的小三和弦,反映出内心的痛苦和不平,结合五声音阶的反向进行,具有很强的力度感和气势,渲染出一种悲痛、愤怒的气氛。

第一乐章第一乐章多采用的是节奏和弦,带有跳跃性,烘托了新婚喜庆的热闹欢快场面,结束处的尾奏呈下行状态,音乐开始显得低沉。让演奏者提前调整情绪,因为这里是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比较明显的转折点。

第二乐章从明朗的升号调转为暗淡的降号调,情绪突变,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比较明显。紧张的、极不协和的震音使情绪急剧下降,震音上行趋势突出悲愤的情绪更加激越,撕心裂肺的痛苦离别之情。

第三乐章中一些过板音乐在这里起了托垫的作用。第一部分前奏采用分解和弦进行,让人马上平复情绪,进而转变为一种相送绵长、哀怨的情绪,如泣如诉。后段右手使用六连音的密集和弦,左手八度的三连音体现了离别时踌躇,徘徊不宁的心绪,营造了紧张的气氛。

第四乐章的间奏都用三连音和柱式和弦,突出盼望的焦急的心理。曲终最后一个长音要渐强演奏,具有较大的难度,这时只有借助伴奏的推动才能达到磅礴的气势,刻画出悲壮的场面。如下图:

例2:《姑苏行》②

《姑苏行》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3]

引子伴奏用的是较慢速的琶音,显得格外宁静,描绘了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的诱人画卷,烘托了人们即将看到姑苏园林之前的美妙遐想。

本曲伴奏大篇幅都采用了江南丝竹“花音八法”中的你简我繁、你高我低及戏曲音乐中紧打慢唱等技巧。如下图:

在上述两例中,伴奏音乐对于主奏的情境表达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在表演中,能够足够重视伴奏,充分发挥伴奏的作用,处理好主伴关系,真正做到“胸怀伴奏”就能完整地表现作品的内涵,反之,必然会大大破坏作品的完美性。

四、“胸怀伴奏”在笛子演奏中的意义

伴奏是一门专业的音乐表演艺术,它与器乐可以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伴奏需要有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和内在的意境,为演奏者提供音乐的烘托、丰富的氛围,指导、帮助演奏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器乐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伴奏一直被认为是为演奏服务的辅助手段,从艺术表演的角度看,这种认识有失偏颇。事实上,只有两者融合为一体,才能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可见,伴奏在实际操作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于伴奏音乐的把握和理解,“胸怀伴奏”在笛子演奏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伴奏在与演奏者合作的过程中,不但有托——描绘意境,烘托背景;带——引发演奏者的情绪:推——促进及推动音乐向前发展等的作用。[4]总而言之,能很好地把握伴奏音乐,处理好主奏与伴奏的关系,便可以更好地表现好音乐作品。

注释:

①花音八法:指的是你进我出,我进你出;你繁我简,我繁你简;你高我低,我高你低;你正我反,我正你反;你长我短,我长你短;你停我拖,我停你拖;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以及逢板须严,逢眼可宽。

②《姑苏行》:是由我国笛子演奏家江先渭先生采用昆曲的音调,结合了江南丝竹的风格而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

参考文献:

[1]黄忠钊.浅议二胡独奏的伴奏,[J].北京:《中国音乐》,,92-93

[2]施咏.谈钢琴为民族乐器伴奏的艺术,[J].西安:《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42-43

[3]曲广义、树蓬.笛子教学曲精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23-25

[4]徐秀平.浅谈民族音乐的钢琴伴奏,[J].北京:《人民音乐》, ,30-32

篇8:搞笑好玩的童话故事:西红柿炸弹队

在一个可爱的农场里住着查理.修格一家。对于查理来说,世界上什么都是美好的,包括自己的“植物”爷爷。

“植物”爷爷自从退休后,就爱上了种植植物。爷爷种出来的东西全都是怪物,原本葡萄30分种就吃完了,爷爷种的葡萄却可以吃上一个礼拜。

一年一度的植物展览会到了。爷爷只让查理拔了家里一根小葱就把所有的奖项搬回了家,别人只能干瞪着眼,羡慕妒嫉恨。他们心想“这个老头真可恶,要好好教训他一顿。”

于是这些小老头、小老太请了位巫师给了爷爷一棵可爱的西红柿小苗,爷爷拿回家种,却种出一批“西红柿炸弹”!

爷爷种出的“西红柿炸弹”,引起了小镇的轰动,大家都争着来看。警察局听说了,连忙派人给爷爷捎了一句话:我们小镇有危险,一个名叫卡特尔的小镇首领向我们宣战,希望您能把“西红柿炸弹”给我们用一下。爷爷听了,二话没说连忙查理搬了几筐“西红柿炸弹”到警察局,警察见了,连忙向自己的首领汇报:“炸弹到了!”于是,双方开始了战争。要知道,爷爷种的西红柿有一个奇特的地方,那就是有些西红柿有巨大毛毛虫。爷爷知道这一点,于是叫大家把有虫子的西红柿切开,让毛毛虫尽快变成飞蛾,军队坐在上面,往敌人的地盘扔西红柿炸弹,“轰轰!轰轰!”只听几声巨响,敌人的地盘瞬间变成著名的“西红柿游泳池”、“西红柿瀑布”......,大家欢呼雀跃,穿上泳衣,跳了进去。

对方看到了这一幕,也很高兴。于是对爷爷的小镇表示谦意,并要求两个小镇合成一个大名鼎鼎的“西红柿小镇”。

在此以后,爷爷研究出了“黄瓜游泳池”、“樱桃游乐场”、“南瓜面具”......因为有了爷爷,这个小镇每天都充满欢乐的笑声。

老师评语:佩服你无穷的想象力!故事生动、有趣,语言流利!赞!

作者|赤城四小 王含璐

【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相关文章:

1.演奏主持词

2.笛子教学计划

3.春雨的“演奏”作文

4.吹笛子五年级作文

5.吹笛子作文400字

6.队口号

7.学吹笛子小学日记

8.素材雷电作文 大自然的演奏

9.元旦笛子独奏初三作文500字

10.体育队口号

下载word文档
《笛子演奏队的童话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