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2023-06-24 08:19: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he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希望大家喜欢阅读!

《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篇1:《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之:代“禽”。 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篇2:《常羊学射》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王引弓欲射。引:

⑵如使置十叶焉焉: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欲闻射道乎?

译文:

19.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20xx年广西区南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7.⑴引:拉开(1分)⑵焉:于之,在那里。(1分)

18.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若”“道”各1分)

19. 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

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

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

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

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2分)如果打“做事好高骛远,很难取得成功”之类得1分;与本文不符,不得分。)

篇3:《常羊学射》阅读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①,使虞人起禽②而射之。禽

发③,鹿出于王左,麋交④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⑤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⑥,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游猎区。②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起:赶起。③发:跑出来。④交:交错。⑤鹄(hú):天鹅。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⑥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

1、解释加粗词语。

若欲闻射道乎 道________

使虞人起禽而射之 使________

2、翻译句子: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道:道理使:让,派

2、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3、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篇4:《常羊学射》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王引弓欲射。 引: ⑵ 如使置十叶焉 焉: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欲闻射道乎?

译文:

19.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篇5:《常羊学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常羊学射》阅读训练题及参考答案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③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④矣。’”

【注释】①田:同“畋”,打猎。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旃(zhān):红色曲柄的`旗。④必:完全肯定。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王引弓欲射。 引:

⑵ 如使置十叶焉 焉:

1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若欲闻射道乎?

译文:

19.从养叔的话中,你领悟出一个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7.⑴引:拉开 (1分) ⑵焉:于之,在那里。(1分)

18.你想要听(知道)射箭的道理吗?(“若”“道”各1分)

19. ①目标专一,做事容易成功;

②目标过多,精力容易分散;

③做事要专注,要善于排除其他干扰;

④人们常常因为弄不懂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所以容易迷失方向;

⑤做事的时候,目标过于分散,会让人无所适从;(答出其中一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2分)如果打“做事好高骛远,很难取得成功”之类得1分;与本文不符,不得分。)

篇6: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的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的阅读答案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①于云梦,使虞人③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④拂王旃⑤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选自《郁离子》)

【注释】

①田:同“畋”,打猎。②云梦:古代湖泽名。③虞: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④鹄:天鹅。⑤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若欲闻射道乎 道( )

(2)养叔进曰 进( )

2。下列“于”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 ②楚王田于云梦③鹿出于王左④王注矢于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下列那一项?( )

A。射箭时要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不能一次放十片。

B。再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要虚心向别人请教道理,善于接受意见。

C。做任何事都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要集中一个主要目标。

D.做事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行,不可好高骛远。

(本版参考答案及译文见中缝)

【第3版《常羊学射》参考答案及译文】

1。(1)道理,规律(2)向前,上前 2。 D 3。 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 4。 C

译文:常羊向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王在云梦打猎时,让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跑了出来,鹿在楚王的左边出现,麋在楚王的右边交错。楚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拂过楚王的赤色旗,翅膀犹如一片垂云。楚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向前说道:‘我射箭时,放一片叶子在百步之外去射它,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在百步之外,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很难说了!’”

篇7:《纪昌学射》阅读答案及译文

《纪昌学射》阅读答案及译文

原文

纪昌学射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三年后,虽锥末倒眦[zì],而不瞬也。

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 。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g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fǔ yīng]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克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纪昌归( )

(2)倒眦( )

(3)视微如著( )

(4)以睹余物( )

2、用“I”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3、纪昌是向飞卫学射,为什么开头却写甘蝇的射技?

4、你怎样评价纪昌?

参考答案

1、(1)回家;(2)眼眶;(3)明显;(4)看。

2、断句为: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之弧|朔蓬……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

3、突出飞卫射箭技艺的高超。

4、谦虚好学。

注释

1、善:擅长,善于

2、彀弓:张弓、拉开弓。彀:满

3、伏:倒下,倒伏。

4、学射于飞卫。于:向

5、而巧(过)其师。而:但是。过:超过。巧:本领。句译:而且技艺超过了他的师傅。

6、尔:你

7、不瞬:不眨眼,瞬:眨眼

8、而后可言射也。而:表承接。后:然后。言:谈及。

9、偃卧:仰面躺下。

10、以目承牵挺。以:用。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牵挺,织布机的梭子。

11、虽锥末倒眦。虽:即使。倒:尖向下落下。眦:眼眶。句译:即使用锥尖刺到了(纪昌的)眼眶。

12、以告飞卫:把这件事告诉飞卫

13、未也:还不行啊

14、亚:次;再

15、视微如著:微:微小

16、南面:面向南

17、旬日:十日

18、浸:渐渐

19、承:这里是由下向上注视的意思

20、以睹余物:用这种眼光看其他的事物。

21、乃用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乃:于是,就。燕角之弧:燕国(燕地)牛角做的弓。弧,弓。簳:北地蓬 梗做的箭。朔:北方。簳:箭杆。

22、贯:穿透。

23、而悬不绝。绝:断句译:指悬虱的毛不断。

24、高蹈:跳高。

25、拊:拍。膺:胸。

26、汝:你

27、得:掌握

28、绝:断

30、牖:窗户

【译文】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技巧却超过了他的师傅。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卧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的梭子练习不眨眼睛。几年之后,即使锥子尖刺在他的眼眶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远远地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几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用这种方法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中间,但牦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又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地手舞足蹈,拍着纪昌的胸膛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纪昌把飞卫的功夫全部学到手以后,觉得全天下只有飞卫才能和自己匹敌,于是谋划除掉飞卫。终于有一天两个人在野外相遇。纪昌和飞卫都互相朝对方射箭,两个人射出的箭正好在空中相撞,全部都掉在地上。最后飞卫的'箭射完了,而纪昌还剩最后一支,他射了出去,飞卫赶忙举起身边的棘刺去戳飞来的箭头,把箭分毫不差的挡了下来。于是两个人都扔了弓相拥而泣,互相认为父子,发誓不再将这种技术传给任何人。

赏析

《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人物个性鲜明,好学的纪昌在名师飞卫的指导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射箭高手。通过这则寓言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感悟

学习一定要下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还表现了纪昌虚心听取师傅的教诲,勇于吃苦,善于学习的精神,努力学习。

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因材施教,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刻苦用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本文阐述了无论学什么技术都没有捷径可走,都要从学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入手,扎扎实实、锲而不舍的进行训练的道理;同时说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踏踏实实、精益求精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文中飞卫要纪昌掌握的要领是:

1、尔先学不瞬。

2、视小如大,视微如著。

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名师的教导和学生的虚心好学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纪昌是一个勤奋好学,有恒心和毅力,对事业执著追求的人。

这个故事同时告诉我们: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把整天的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够得到的。

寓意

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

启示

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绝非虚言。

篇8: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原文、译文及答案

刘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解其围。夏人来言,愿纳款谢罪,皆以为诈。韐曰:“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彼虽新胜,其众亦疲,惧吾再举,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密疏以闻,诏许之。夏使愆期不至,诸将言夏果诈,请会兵乘之。韐曰:“越境约会,容有他故。”会再请者至,韐戒曰:“朝廷方事讨伐,吾为汝请,毋若异时邀岁币,轶疆场,以取威怒。”夏人听命,西边自是遂安。

知越州,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岁二万斛。政和间,涸以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严,多逃去。前勒邻伍①取偿,民告病,韐请而蠲之。方腊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韐曰:“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不为动,益厉战守备。寇至城下,击败之。

知荆南,河北盗起,复以守真定。首贼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敛,聚众剽夺,杀巡尉,统制官亦战死。韐单骑赴镇,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谋南牧,朝廷方从之求云中地。韐谍得实,急以闻,且阴治城守以待变。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备,留兵其旁,长驱内向。及还,治梯冲设围,示欲攻击,韐发强驽射之,金人知不可胁,乃退。

韐庄重宽厚,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京城不守,始遣使金营,金人命仆射韩正馆之僧舍。正曰:“国相知君,今用君矣。”韐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正曰:“军中议立异姓,欲以君为正代,得以家属行,与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贵。”韐仰天大呼曰:“有是乎!”归书片纸曰:“金人不以予为有罪,而以予为可用。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缢。

——(《宋史》卷446)

注 邻伍:邻居。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厚镇熙州,辟狄道令 辟:征召

B.密疏以闻,诏许之 疏:稀疏

C.官吏悉遁,或具舟请行 具:准备

D.至临大事则毅然不可回夺 夺:强行改变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款附以图自安,此情实也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鉴湖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酌卮酒而缢 人非生而知之者

6.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刘韐“毅然不可回夺”的一组是( )

①韐摄帅鄜延,出奇兵捣之

②吾为郡守,当与城存亡

③不为动,益厉战守备

④金人知 不可胁,乃退

⑤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为也

⑥夫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两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四、(28分)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兵兴累年,中国尚不支,况小邦乎?(3分)

(2)韐饮之酒,请以官,纵其党还田里。(3分)

(3)况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 此予所以必死也。(6分)

4、解析 上奏章。答案 B

5、解析 承接关系连词。A.来,目的连词/用,介词。B.被,介词/替,介词。C.介词,和/结交,动词。答案 D

6、解析 ①表现刘韐的智慧;④侧面表现刘韐的意志胆识。答案 C

7、答案 (1)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 呢?(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

(2)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3分)(3个小句子,一个小句子1分)

(3)况且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正确的做法”可),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6分)(“以顺为正”2分,其他各句一个1分)

【参考译文】:

刘韐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镇守熙州时,征召他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刘韐到鄜延代理帅职,派出奇兵攻打他们,解除了围困。西夏人来传话,希望向宋朝纳贡谢罪,大家都认为这是诈术。刘韐说:“发动战争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撑,何况是小国呢?他们虽然刚刚取胜,但他们的士兵也疲惫不堪,害怕我们再次进攻,所以诚心归附来谋求自我安定,这是实情。”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诏书答应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诸位将领说西夏人果然有诈,请求会合兵力突袭他们。刘韐说:“越过边境约定会面,应该容许有别的变故。”恰逢第二次请求纳贡的使者到,刘韐警告说:“朝廷正致力于讨伐西夏,我为你们请求,不要像从前那样为求取岁币,在战场上争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西夏人听从了命令,西部边境从此就安定了。

刘韐执掌越州时,鉴湖被百姓占用耕种,官府于是收敛租税,每年两万斛。政和年间,干涸的地方都开垦为田地,租税扩大到原来的六倍。租税太重但催讨严苛,百姓大多都逃离了。以前都是勒令邻居补偿,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报,刘韐请示后免除了这一规定。方腊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准备了船只请求刘韐一块走。刘韐说:“我是郡守,应当与城共存亡。”不为之动心,更加激励作战全面防守。敌人到了城下,就击败了他们。

执掌荆南时,河北盗贼兴起,又使其镇守真定。盗贼首领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横征暴敛,聚集众人抢掠,杀巡尉,统制官也被杀死。刘韐一个人骑马前往镇守,派人招他来,柴宏到了就服罪。刘韐让他饮酒,请求朝廷封赏给他官职,把他的同党放回家种地,整个河北路就平定了。

金人已经谋划向南进攻,朝廷正打算顺从他们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刘韐刺探侦查得到实情,急忙禀告朝廷,并且暗中部署城池守卫来静待其变。这年冬天,金兵抵达城下,知道有防备,在他的旁边留下军队,然后驱兵向宋朝内部攻打。等到回来,修整云梯和冲车,设计围攻,显示要发起攻击,刘韐发射锐箭射杀他们,金人知道不能威胁他们,于是退兵。

刘韐举止庄重性情宽厚,到面对大事时却意志坚决不可改变。

京城失守,才派他出使金营,金人命令仆射韩正把他安顿在僧舍。韩正说:“国相了解您,现在想重用您。”刘韐说:“苟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这样做。”韩正说:“军中商议立异姓为王,想让您担任正职代替我,且能够让家属随行,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贵。”刘韐仰天大呼道:“有这事吗?”写了一片纸送回,说:“金人不认为我有罪,而认为我可以重用,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况君主忧劳则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该死,以顺从为原则,是妇道人的思想,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随即淋浴更衣,斟了一杯酒后自缢而死。

篇9:《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赤壁之战》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原文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阅读训练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枭雄(xiāo) 会稽(huài) 芟夷(shān) 王室之胄(zhòu)

B.强弩(nǔ) 鲁缟(gǎo) 旌麾(huī) 刘琮束手(zóng)

C.奄有(yǎn) 累官(lěi) 番阳(bó) 一蹶不振(jué)

D.斫案(zhuó) 邂逅(xiè) 羸兵(léi) 烟炎张天(zhǎng)

2.下列各组中全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B.卿能办之者诚决 五万兵难卒合

C.顷之,烟炎张天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D.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操舍鞍马,仗舟楫

3.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到北方)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他实际上)③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土地方圆)④初一交战,操军不利(月初)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妻子儿女)⑥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原地区) ⑦鼎足之形成矣(形势形成)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⑦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敬贤礼士②必蹶上将军③从吏卒,交游士林④为汉家除残去秽⑤而琮已降,备南走⑥兵精粮多,足以立事⑦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⑧刘备、周瑜水陆并进⑨可烧而走也⑩操悉浮以沿江

A.①②/③④⑨⑩/⑤⑥⑦/⑧

B.①④②/③⑥⑨⑩/⑤⑦⑧

C.①/②③⑥⑨⑩/④⑦/⑤⑧

D.①⑤⑧/②③⑥⑨⑩/④⑦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肃宣权旨(圣旨) 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吊唁)

B.略已平矣(大致) 成败之机(机会)

C.动以朝廷为辞(动不动) 追于宇下(屋檐)

D.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兵精足用(使用)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而操皆冒行之(冒险)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辅助,协助)

B.上建旌旗(竖起,树立) 盖以十舰最著前(居于)

C.荆州与国邻接(指孙权统治的地区) 英才盖世(超过)

D.与操有隙(感情上的裂痕) 卿能办之者诚决(处置)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各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B.土民殷富(富) 致殷勤之意(恳切)

C.如其克谐(能) 克己奉公(克制,约束)

D.助画方略(准则)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多义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没有,不) 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

B.今为君计(出计,谋划) 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计谋)

C.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统帅,带领)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将要)

D.鲁肃闻刘表卒(死)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士兵)

参考答案

1.A.( B.琮cóng C.番pó D.张zhàng)

2.B.(B.“诚”通“请”,“卒”通“猝” A.“禽”通“擒” C.“炎”通“焰” D.“雷”通“擂”)

4.C.(①名词用作动词/②③⑥⑨⑩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⑦形容词作名词/⑤⑧名词作状语)

5.C.( A.旨:意旨,意图;吊:慰问 B.机:关键 D.用:器用,物资)

6.A.(冒:鲁莽,轻率)

7.D.(方:方针,方法)

8.A.(莫:不定代词,没有人)

9.D.(④语气词,呢;⑤连词,因为)

10.A.(②乃:乃至,甚至;④乃:才)

11.B.(①⑾被动句/②④⑤判断句/③宾语前置句/⑥省略句,前后句都省略介词“于”/⑦⑧⑨状语后置句/⑩⑿定语后置句)

12. C。(作者详写孙权方面,略写刘备方面,对曹操方面则写得更略。以孙权一方为主,兼及其他两方)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 2.致殷勤之意( )

3.当横行天下(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邂逅不如意( ) 6.地方数千里( )

7.北面而事之( ) 8.初一交战( )

9.鼎足之形成矣( ) 10.刘琮束手( )

11. 宜别图之( ) 12.此帝王之资也( )

13. 与曹有隙( ) 14.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

15.比至南郡,而琮已降。( ) 16.必蹶上将军。( )

17.近者奉辞伐罪( )( ) 18.动以朝廷为辞( )

19.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 20.将兵与备并力逆曹( )

二、一词多义:

足 1.兵精足用,英雄乐业。( ) 2.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

3.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 4.鼎足之行成矣。( )

5.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 ) 6.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

事 1.亦别图之, 以济大事( ) 2.慰劳其军中用事者( )

3.肃宣权者,论天下事势( ) 4.北而事之( )

方 1.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 ) 2.操军方连船舰( )

3.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4.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

5.挟天子以征四方( )

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卒 1.鲁肃闻刘表卒( ) 2.五万兵难卒合( )

次 1.初一交战,曹军不利,引次江北。( )

2.余船以次俱进( )

3.次第岂无风雨?( )

乃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 ) 2.乃罢会。( )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4.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7、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09天津)

8、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11安徽)

三、翻译句子:(20分钟)

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2.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贤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定语从句翻译。

①且将军大势可以据操者,长江也。.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③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④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

1、克谐:能够成功 2、致殷勤:表达,恳切慰问 3、横行:称霸天下

4、会猎:会战的委婉说法。5、邂逅:一旦,万一 6、地方:土地方圆

9、形成:形势形成 10、束手:投降 11、别:另外 12、资:凭借

13、隙:嫌怨,感情上的裂痕。 14、咸:皆,都 15、比:等到

16、蹶:使动用法,使 ……受挫折 17、辞伐:命令,讨伐

18、辞:名义,借口,理由 19迎:投降 20、逆:迎击

二、一次多义

足 1、充足 2、值得 3、足够 4、器物的脚 5、值得 6、值得

事 1、事业 2、用事者,掌权的人 3、大事 4、侍奉

方 1、方圆 2、正,正在 3、策略,方法 4、将要 5、方向,方位 6、正,正在

卒 1、死 2、通“猝”《赤壁之战》阅读答案

次 1、驻扎 2、次序,顺序 3、次第:转眼

乃 1、是 2、于是,就 3、才 4、甚至 5、竟然,却 6、于是,就 7、才 8、竟然,却

三、翻译句子。

1、荆州跟我国相邻接,江山险要牢固,肥沃的田野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有六个州郡,兵器精良,粮食充裕,足够用来创立大事。

3、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

4、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我的注意已经定了。”

5、这就是常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射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到挫折。”

6、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地方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雄霸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7、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

8、定语从句翻译。

①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②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③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④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军队的武力所逼,不是真心降服。

译文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

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篇10: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

【注释】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篇11:《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列子学射①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②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③亦皆如之。”

注释

①选自《列子·说符篇》。 ②退:回去。③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文学常识填空。

①列子,名____,又名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家代表人物之一,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_________________

②《列子》由东晋人搜集有关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曾学过其中的《______》,文中成功的塑造了愚公和___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仍然需要________的精神。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请于关尹子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____

③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____ ④又以报关尹子____

3.翻译句子。

①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译文:

②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译文:

4.关尹子所说的.“为国与身亦皆如之”中的“之”字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所记叙事情的含义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它适合于其他方面吗?请阐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1.B

2.①动词,穿; 名词,衣服 ②同“返”,回来

3.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4.鸡鸣狗盗 鸡零狗碎 蝇营狗苟5.事物是千变万化的,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更不能被一时的表面现象所迷惑,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小升初易考文言文:常羊学射

2.纪昌学射阅读及答案

3.列子学射阅读答案

4.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5.《李将军》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6.文言文《柳》原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7.刻舟求剑阅读答案及译文

8.《贤士隐居者》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9.《崔鸊传》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解析

10.《薛谭学讴》原文及译文

下载word文档
《《常羊学射》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