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2022-05-28 03:25:3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葡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篇1: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敏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哲宗俯首不语。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中书舍人沈思封还之。明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年号。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 查办

B. 陛下富于春秋 年岁

C. 章惇用事,尤忌恶之 憎恨

D. 金人发其冢 发现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 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默因劝为子孙计 吾今为之虏矣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5分)

(2)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5分)

11.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4分)

参考答案

8.D发:打开

9.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介词,用/介词,把;D项,介词,替/介词,被。

10(10分)(l)(5分)现在章淳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它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译出大意2分,落实“籍”“止”“何以”各1分)

(2)(5分)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有见识有胆略,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触犯忤逆,祸患贬谪立即到来。(译出大意2分,落实“居”“脱”“明目张胆”各1分)

11.自省、正直(敢于直谏)、忠君爱国(捐身报国)、孝敬、不为名利所动。(任答四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考中进士,没有参选官任。跟从司马光学习,咨询尽心行己的要旨,司马光教导他诚实,而且令他从不乱说话开始。调任洺州司法参军,沼州司户以贪污闻名,转运使吴守礼打算查办他,向刘安世询问,刘安世说:“没有这种事。”

吴守礼因而停止此事。但刘安世内心常常不自安,说:“司户确实贪污而我不以诚实应对,我岂不是违背了司马公的教诲啊!”司马光入为宰相,推荐刘安世为秘书省正字。后司马光去世,提升为右正言。

章惇因强行买昆山民田被罚金,刘安世说:“章惇与蔡确、黄履、邢恕向来互相交结,自认为是社稷大臣,贪天之功,侥幸将来得到皇帝的宠幸,天下人指陈他们为‘四凶’。现在章惇父亲还健在,他却另外登记其它田产,灭绝道义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恰逢吴处厚解释蔡确《安州诗》进献之事,刘安世认为蔡确是指斥皇帝,触犯大不敬条令,同梁焘等人极力论述这件事,把蔡确放逐到新州。

(刘安世)进任左谏议大夫,有旨意暂时罢免讲筵,民间喜传宫中求取奶妈,刘安世上疏进谏说“:陛下正当壮年,没有立皇后而亲近女色。希望太皇太后保佑圣上的身体,为宗庙社稷大事计议,清闲之余,应多临御经史研读之处,多引用亲信大臣谈论前朝治乱的要旨,来增加皇上的'学问,不要溺于所爱而忘记其可以作为劝戒。”哲宗低头不说话。

后来章惇当权,特别憎恨刘安世。初贬知南安军,再贬为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排他在英州居住。宣和六年(1124),恢复待制职务,第二年刘安世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刘安世开始被任命为谏官,没有接受君命,进屋禀告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让我担任谏官。如果就任这个官职,必须有胆识敢作敢为,用自己的生命来担负职责,倘或有所触犯忤逆,祸患贬谪立即到来。皇帝正用孝治理天下,如果以老母亲辞谢,应当可以免任此职。”母亲说:“不行,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诤臣,应献身以报效国家的恩典。即使恰好获罪被流放,不论远近,我当跟从你居住。”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年纪老了,众贤差不多都死了,唯安世岿然独存,而名望更高。梁师成当权,有生杀予夺之权势,内心折服刘安世的贤能,找到(曾经在刘安世身边供过事的)小吏吴默,派他持信来,以马上重用引诱刘安世,吴默就劝刘安世替子孙打算,刘安世笑着感谢说:“我如果替子孙打算,不至于这样了。我想做元佑十全十美的人,在黄泉下去见司马光。”归还梁师成的信没有答复。死后葬在祥符县。二年后,金人打开他的坟墓,相貌如生,互相惊异告诉说:“这是异人。”替他盖上棺材才离开。

篇2:刘安世阅读答案

刘安世阅读答案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光薨,擢右正言。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吴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

后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宣和六年,复待制。七年卒,年七十八。

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日:“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年既老,群贤凋丧略尽,岿然独存,而名望益重。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佑①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死葬祥符县。后二年,金人发其冢,貌如生,相惊语曰:“异人也!”为之盖棺乃去。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有改动)

【注释】①元佑: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8.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 按:查办

B.陛下富于春秋 春秋:年岁

C.后章悖用事,尤忌恶之 恶:憎恨

D.金人发其冢,貌如生 发:发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吾当从汝所之 纵一苇之所如

C.啖以即大用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3分)

四、(33分)

10. 把试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今悖父尚在,而别籍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4分)

译文:

(2)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4分)

译文:

(3)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4分)

译文:

11.文末说“吾欲为元佑全人”,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安世身上所体现的“全人”特点。(3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画线部分断句。(3分)

臣闻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昔两汉以赃私致罪者,皆禁锢子孙,矧自犯之乎!……如此,则廉吏知所劝,贪夫知所惧矣。

(选自包拯《乞不用赃吏》,有删节)

断句:今 天 下 郡 县 至 广 官 吏 至 众 而 赃 污 擿 发 无 日 无 之 洎 具 案 来上或 横 贷 以 全 其生或 推 恩 以 除 其 衅 虽 有 重 律 仅 同 空 文 贪 猥 之徒

答案:

8.D(发:打开)

9.B(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介词,用/介词,把;D项,介词,替/介词,被)

10.(12分)

(1)译文:现在章淳父亲还健在,他却登记其他田产,灭绝道义清理,(若)只是从轻处罚,用什么来表现出惩戒的意义?(大意正确2分,“籍”“止”各1分)

(2)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品行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大意正确1分,“微”(精微),“称文”(说到的)“见”(xiàn,表达,表现)翻译正确各1分)

(3)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高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小的溪流,所以(才)能够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一般的庶民,所以(才)能够彰显他的德行。(大意正确1分,“让”(拒绝)“择”(摒弃)“却”(拒绝)翻译正确各1分)

11、自省、正直(敢于直谏)、忠君爱国(捐身报国)、孝敬、不为名利所动。(任答三点,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12. 今天下郡县至广/官吏至众/而赃污擿发/无日无之/洎具案来上/或横贷以全其生/或推恩以除其衅/虽有重律/仅同空文/贪猥之徒,殊无畏惮。(每3个1分)

篇3:《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

《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而丰下,父意异之,曰:“此儿必起吾门。”因名起。幼敏慧如成人。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举进士,授将作监丞。擢著作佐郎,累迁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征,领随军粮草事,寻为东京留守判官,判登闻鼓院。以右正言知制诰,权判吏部流内铨。封泰山,摄御史中丞,所过得采访官吏能否及民利病以闻。东封还,近臣率颂功德,起独以居安为戒。初置纠察刑狱司,因命起,起乃请诸已决而事有所枉及官吏非理榜掠者,并听受诉,从之。擢枢密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起尝奏事殿中,适仁宗始生,帝曰:“卿知朕喜乎?宜贺我有子矣”即入禁中,怀金钱出,探以赐起。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拜给事中,进礼部侍郎。起素善寇准,尝与寇准过同列曹玮家饮酒,既而客多引去者,独起与寇准尽醉,夜漏上乃归。明日入见,引咎伏谢,真宗笑曰:“天下无事,大臣相与饮酒,何过之有?”准且贬,起亦罢为户部郎中,又降太常少卿。后复为礼部侍郎,以疾请知颖州,徙陈州。卒,赠礼部尚书,谥安惠。起性周密,凡奏事及答禁中语,随辄焚草,故其言,外人无知者。家藏书至万余卷。起能书。弟超,亦能书,集古今人书并所更体法,为《书苑》十卷。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B.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C.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D.起听断明审∕举无留事∕真宗尝临幸问劳∕起请曰∕陛下昔龙潜于此∕请避正寝∕居西庑∕诏从之∕名其堂曰继照∕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真宗、仁宗。

B.泰山封禅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典礼,目的是巩固皇权,粉饰太平。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长官为礼部尚书。

D.我国古代以铜壶滴漏计算时间,夜漏就是深夜时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起关注民生,思虑长远。他把采访官吏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上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认为应该居安思危。

B.周起善于断案,明辨是非。担任纠察刑狱司官员时,周起倾听犯人申诉,纠正以前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受到皇上慰劳。

C.周起交好寇准,受到牵连。他一向与寇准关系好,曾与寇准到同僚家喝酒,尽醉方归;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连续降职。

D.周起为人谨慎,做事周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周起随后就烧掉草稿,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意知卫州,坐事削官,起才十三,诣京师讼父冤,父乃得复故官。

(2)从祀汾阴,权知河中府,徙永兴、天雄军,所至有风烈,数赐书褒谕。

参考答案

4.D

5.A

6.B(“周起纠正那些虽已判决但确有冤情的案子”分析有误)

7.(1)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大意2分,“坐事”“诣”“讼”各1分)

(2)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大意2分,“从祀”“权知”“褒谕”各1分)

参考译文:

周起字万卿,淄州邹平人。生下来时下颌丰满,父亲周意认为他很奇特,说:“这孩子一定光耀我门楣。”因此起名为起。周起幼时便聪慧如成人。周意担任卫州知州时,因犯罪被削去官职,周起才十三岁,到京城为父辨冤,他父亲才官复原职。后考中进士,担任齐州将作监丞。又提拔为著作佐郎,多次升迁,官至户部度支判官。真宗北伐,周起管理随军粮草事宜,不久,担任东京留守判官,兼任掌管闻鼓院。以右正言的身份掌管文书,暂且兼任吏部流内铨。皇帝封泰山,他担任御史中丞,所到之处采访官吏的能力大小及百姓疾苦状况,来报知朝廷。东封还朝后,皇帝近臣都歌功颂德,唯有周起以居安思危来劝诫。刚开始设置纠察刑狱司时,让周起担任首任官,于是周起请求将那些已经判决但事实确有冤情,以及官吏胡乱拷打的犯人,一并听取他们的申诉,皇上听从了他。提拔为枢密院直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周起善于倾听判断,明辨细密,没有积压的公务。真宗曾经亲到官衙慰问,周起奏请说:“陛下从前未登基时在这里住过,我请求避开这个正堂,搬到堂下西廊屋去。”皇上下诏同意了他的意见,并给大堂起名为继照堂。

周起曾经在殿中奏事,恰逢仁宗降生,皇帝说:“你知道我有喜事吗?应该祝贺我有儿子了。”皇上随即进入后宫,怀揣金钱出来,掏出赏赐给周起。跟从皇上祭祀汾阴,暂代河中府,后来移任永兴、天雄军中,所到之处,作风刚烈,皇上多次下诏褒奖。授给事中一职,担任礼部侍郎。周起素来与寇准友好,曾经与寇准到同僚曹玮家饮酒,不久客人都回去了,唯独周起与寇准都大醉了,深夜才回去。第二天上朝拜见皇上,把过错归于自己,向皇上跪伏谢罪。真宗笑着说:“天下太平无事,大臣一起饮酒,有什么过错呢?”寇准将要被贬官,周起也被降职为户部郎中,后又降职为太常少卿。后来恢复为礼部侍郎,因疾病请求执政颍州,迁调陈州。死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安惠”。周起性情周全细密,凡是上奏事情以及书面应答宫中的文书,随后就烧掉草稿,所以他的言语看法,外人没有知晓的。他家里藏书至万余卷,周起善于书法,他弟弟周超也擅长书法。他弟弟收集古今名人书法和演变体法,写成《书苑》十卷。

篇4:《宋史》原文及译文

《宋史》原文及译文

卢多逊①,怀州河内人。曾祖得一、祖真启皆为邑宰;父亿,字子元,少笃学,以孝悌闻。

多逊,显德初,举进士,解褐秘书郎、集贤校理,迁左拾遗、集贤殿修撰。乾德二年,权知贡举。三年,加兵部郎中。四年,复权知贡举。六年,加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车驾征太原,以多逊知太原行府事。移幸常山,又命权知镇州。四年冬,命为翰林学士。六年,使江南还,受诏同修《五代史》,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丁外艰,数日起复视事。会史馆修撰扈蒙请复修时政记,诏多逊专其事,加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太祖好读书每取书史馆多逊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阅览及太祖问书中事多逊应答无滞同列皆伏焉。

先是,多逊知制诰,与赵普不协,及在翰林日,每召对,多攻普之短。未几,普出镇河阳。太宗践祚,普入为少保。数年,普子承宗娶燕国长公主女,承宗适知泽州,受诏归阙成婚礼,未逾月,多逊白遣归任,普由是愤怒。上留承宗京师,未几,复用普为相,多逊益不自安。会有以多逊尝遣堂吏赵白交通秦王廷美②事闻,太宗怒,下诏数其不忠之罪,削夺多逊在身官爵及三代封赠、妻子官封,并用削夺追毁。一家亲属,并配流崖州③,所在驰驿发遣,纵经大赦,不在量移之限。期周已上亲属,并配隶边远州郡,部曲奴婢纵之。

多逊至海外,因部送者还,上表称谢。雍熙二年,卒于流所,年五十二。

初,亿性俭素,自奉甚薄,及多逊贵显,赐赉优厚,服用渐侈,愀然不乐,谓亲友曰:“家世儒素,一旦富贵暴至,吾未知税驾之所。”后多逊果败,人服其识。

(摘编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三》)

【注】①卢多逊与后文赵普均为北宋初宰相。②“秦王廷美”是宋太祖赵匡胤四弟,原名匡美,避太祖讳改名光美,太宗光义继位后又避太宗讳改名廷美。③古崖州位于今海南省三亚市。

参考译文:

卢多逊,怀州河内人。他的曾祖父卢得一,祖父卢真启都任过县令。他的父亲卢亿字子元,年轻时好学,以孝悌闻名。

卢多逊,显德初年考中进士,出任秘书郎、集贤校理,升为左拾遗、集贤殿修撰。乾德二年,代掌贡举。乾德三年,加任兵部郎中。乾德四年,又代掌贡举。乾德六年,加任史馆修撰、判馆事。开宝二年,太祖征讨太原,任命卢多逊为知太原行府事。太祖移到常山,又任命他代掌镇州。开宝四年冬天,朝廷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开宝六年,出使江南回朝,受诏与人同修《五代史》,升任中书舍人、参知政事。遭父丧,几天后被朝廷起用处理政事。恰逢史馆修撰扈蒙请求恢复修撰时政记,诏令多逊专门负责这件事,加任吏部侍郎。

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文辞敏捷,喜欢任用术数,有谋略。太祖喜欢读书,每次到史馆取书,多逊预先诫令史馆官吏告诉自己,知道太祖所拿的书,一定通宵阅读,到太祖问到书中事时,多逊回答流畅,同僚们都佩服他。

从前,多逊主持制诰,与赵普不和,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不久,赵普出京镇守河阳。太宗即皇帝位,赵普入朝任少保。几年后,赵普的儿子赵承宗娶燕国长公主的女儿,承宗当时正任知泽州,受诏回朝举行婚礼。不满月,多逊要求太宗让他回到任所,赵普从此对多逊愤怒在心。太宗把承宗留在京城。不久,重新起用赵普为宰相。多逊越发感到不安。正好因为多逊曾经派堂吏赵白勾结秦王廷美的事被告发,太宗大怒,下诏一一列举他不忠的罪过,卢多逊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赠、妻子的官封,一并削夺追毁。全家人口,一同流放到崖州,所到各地由驿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宽赦之列。期周以上亲属,一并刺配流放到边远州郡,部属奴仆都放走。

多逊到了边远之地,托遣送他的使者回朝时带奏表给朝廷谢恩。雍熙二年,在流放地去世,终年五十二岁。

当初,卢亿为人俭朴,自己的俸禄很微薄。到卢多逊显贵后,赏赐丰厚,消费渐渐奢侈,他忧愁不乐,对亲友说:“我家世代儒素,一旦富贵突然到来,我不知日后葬身之地啊。”后来多逊果然败落,人们叹服他的见识。

篇5:《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宋史》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太祖皇帝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高祖朓,朓生珽,是为顺祖,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珽生敬,是为翼祖,历营、蓟、涿三州刺史。敬生弘殷,是为宣祖。周显德中,宣祖贵,赠敬左骁骑卫上将军。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汉乾祐中,讨王景于凤翔,会蜀兵来援,战于陈仓。始合,矢集左目,气弥盛,奋击大败之,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周广顺末,改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转右厢都指挥,领岳州防御使。从征淮南,前军却,吴人来乘,宣祖邀击,败之。显德三年,督军平扬州,与世宗会寿春。累官检校司徒、天水县男。与太祖分典禁兵,一时荣之。卒,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太祖,宣祖仲子也,母杜氏。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汉初,漫游无所遇,舍襄阳僧寺。有老僧善术数,顾曰:“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补东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挥。世宗尹京,转开封府马直军使。世宗即位,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

三年春,从征淮南,首败万众于涡口,斩兵马都监何延锡等。南唐节度皇甫晖、姚凤众号十五万,塞清流关,击走之。追至城下,晖曰:“人各为其主,愿成列以决胜负。”太祖笑而许之。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并姚凤禽之。宣祖率兵夜半至城下,传呼开门,太祖曰:“父子固亲,启闭,王事也。”诘旦,乃得入。韩令坤平扬州,南唐来援,令坤议退,世宗命太祖率兵二千趋六合。太祖下令曰:“扬州兵敢有过六合者,断其足!”令坤始固守。太祖寻败齐王景达于六合东,斩首万余级。还,拜殿前都指挥使,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节选自《宋史》)

10.下列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B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C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D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

11.下列选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名字前加“讳”。文中宋太祖名匡胤,故“匡胤”前加“讳”。

B. 御史中丞:宋代监察机关,沿袭唐制,中央设御史台。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御史大夫名义上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元丰改官制后,无御史大夫,因而御史中丞便成为御史台的真正长官,称为台长。

C.迁: 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可指贬谪,放逐,如“迁谪(贬官远地)”“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文中“以功迁护圣都指挥使”“迁”应指升职。

D. 术数:术数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等;术数也可解释为以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的理论,来推测自然、社会、人事的“吉凶”,属《周易》研究范畴的一大主流支派。文中“有老僧善术数”“术数”指看相算命。《张衡传》中“衡善术学”与本文意思相近。

12.下列选项中对文意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宣祖骁勇善战,在征讨王景时,恰逢后蜀军队来援救王景,宣祖左眼中箭,但他的气势更旺盛,奋勇攻击,把敌军打得大败,因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累官至检校司徒、天水县男。

B. 太祖,是宣祖的二儿子,母亲杜氏。出生时红光绕室,奇异的香气一夜没有消散,身体上有金黄颜色,三天没有变。

C.太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宣祖率领军队半夜时来到城下,传呼开门,太祖却以“王事”为由拒开,等到天亮,宣祖才得以进城。

D. 太祖相貌雄伟,器度豁达自如,有见识的人知道他绝非一般人。随周世宗连年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先后升任滑州副指挥,严州刺史,殿前都指挥使,定国军节度使等。

1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宣祖少骁勇,善骑射,事赵王王镕,为镕将五百骑援唐庄宗于河上,有功。庄宗爱其勇,留典禁军。(5分)

(2)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5分)

参考答案

10-12.A D D

13.(1)宣祖年轻时勇猛过人,擅长骑马射箭,侍奉赵王王镕,替王镕带领五百骑兵在黄河边援助唐庄宗,有功劳。唐庄宗喜欢宣祖的勇猛,留他在身边掌管禁军。

(2)北汉派军前来侵犯,世宗率领军队去抵御敌人,在高平作战。将要交战的时候,军队的指挥樊爱能等人先逃跑了。战事危急,太祖指挥同僚们骑马冲击敌人的前锋,北汉军队溃退。

参考译文

宋太祖,名字叫匡胤,姓赵,是涿郡人。宋太祖的高祖是赵朓,这是僖祖。在唐朝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令。赵朓生子赵珽,这就是顺祖,在唐末藩镇幽州镇中担任从事的官职,积功升任御史中丞。赵珽生子赵敬,这就是翼祖,历任营、蓟、涿三州的刺史。赵敬生子赵弘殷,这就是宣祖。在后周显德年间,赵弘殷地位显要,后周皇帝追赐赵弘殷的父亲赵敬左骁骑卫上将军的官爵。宣祖年轻时勇猛过人,擅长骑射,侍奉赵王王镕,替王镕带领五百骑兵在黄河边援助后唐庄宗,有功劳。后唐庄宗喜欢宣祖的勇猛,留他在身边掌管进军。后汉乾祐年间,在凤翔讨伐王景,正赶上后蜀兵马前来支援,在陈仓展开大战。交战刚开始,就有箭射中宣祖的左眼,而宣祖士气更盛,奋力击战,大败敌军。宣祖凭借功劳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广顺末年,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后迁官转任右厢都指挥,兼任岳州防御使。后跟随后周帝出征淮南,前军遇敌败退,吴人趁机而来,宣祖领兵拦击,大败敌军。后周显德三年,领兵平定扬州,与后周世宗在寿春会和。寿春城中卖饼的人家做的饼又薄又小,世宗很生气,带了十几个人要去杀掉卖饼的人,宣祖执意劝谏,救了卖饼人的命。后来宣祖积功升官到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和太祖一起分别掌管禁军,一时受到众人的敬重。死后被追封为物情军节度使、太尉。

太祖时宣祖的二儿子,母亲杜氏。后唐天成二年,在洛阳夹马营出生。太祖出生的时候,红光满屋,奇异的香味整宿都不散去,太祖的身体散发着金光,三天都没有消失。等他长大了,容貌英俊,气度旷达不凡,认识他的人都说他不是普通人。太祖学习骑射就比一般人高明许多。太祖曾经骑着一匹烈马,不带任何马具,马跑到了上城的斜道上,太祖的额头撞到门楣上摔了下来,人们都以为他的'脑袋一定撞碎了,太祖却慢慢地爬起来,又追着马跑并跳上马去,一点伤都没有受。又有一次曾经和韩令坤在土屋里下棋,有鸟雀在门外戏斗,他因为争着起来去捉鸟雀,把房子都撞坏了。后汉初年,太祖没有目的的四处游走,借住在襄阳的一座寺庙之中。有一位擅长看相的老和尚看了太祖的面相后说:“我吧我的财物全都送给你当路费,你向北走一定会有奇遇的。”太祖正赶上周祖以枢密使的身份征讨李守真,太祖就响应招募到帐中效力。后周广顺初年,补任东西班行首,担任滑州副指挥的官职。后周世宗治理京畿的时候,他转任开封府马直军使。后周世宗极为,太祖又去掌管禁军。北汉派军前来侵犯,世宗率领军队去抵御敌人,在高平作战。将要交战的时候,军队的指挥樊爱能等人先逃跑了。战事危急,太祖指挥同僚们骑马冲击敌人的前锋,北汉军队溃退。太祖乘胜攻打河东城,烧城门,太祖的左臂被弓箭射中,世宗命令停止进攻。班师还朝后,世宗任命太祖为殿前都虞候,并兼任严州刺史。

后周显德三年春天,太祖世宗出征淮南,首战就在涡口击败一万多人。杀兵马都监何延锡等人。南唐节度使皇甫晖、姚凤领兵号称十五万人,阻隔住清流关,太祖攻打他们,皇甫晖等败走。太祖追击他们直到城下。皇甫晖说:“我们各为其主,希望我们双方能摆开军列一决胜负。”太祖笑笑答应了他。皇甫晖整队出城,太祖抱着马脖子径直上前,一刀砍下皇甫晖的脑袋。并擒获了姚凤。宣祖不能也领兵到了城下,传令要城门打开。太祖说:“我们父子虽然亲近,但是城门的开合是国家的大事啊!”到了第二天早上,宣祖才带兵入城。韩令坤领兵攻打扬州,南唐派军前来援助,韩令坤商议想要退兵,后周世宗命令太祖领两千人满赶到六合,太祖下令说:“扬州的军队有敢退过六合的,就砍断他们的脚。”太祖在六合的东面寻机打败了齐王景达,杀敌一万多人。班师回朝后,后周世宗封太祖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封他为定国军节度使。

篇6:《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宋史》阅读答案及译文赏析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延进颇亲学,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景崇平,延进奉捷奏以入,授凤翔牙内指挥使,领贵州刺史。晖徙宋州,亦从为牙职,改领荣州刺史。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①。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以功迁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还,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拜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节选自《宋史》)

注: 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晖领凤翔节度  (2)俾以从事( )

(3)师次满城()(4)略无斗志( )

6.在抵御辽人入侵中,赵延进的努力决定了宋的胜利,体现了赵延进的哪些特点?(2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延进少年有为,作战英勇。王景崇据城造反的时候,赵延进随父亲赵晖讨伐叛逆,多次充作先锋;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入朝送捷报,受朝廷赏识而升迁。

B赵延进关心百姓,恪尽职守。太平兴国年间在襄州郡任上时,不仅组织治水,杜绝汉江水患,而且在奉命督造八百副炮具时,也提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C.赵延进应变得法,勇于担责。对辽作战时,他登高望敌,发现了本军布阵死板的弊病,在大家不愿抗上的.情况下,敢于独自承担罪责,后合兵进击得以大胜。

D.赵延进深受百姓拥戴,皇帝信任。离任时,几千吏民守着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下,后皇帝下诏允许他留任一年;他能于军事,又是皇亲,所以被当做心腹任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4分)

(2)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3分)

(3)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3分)

参考答案:

5.(1)领:兼任; (2)俾:使,让; (3)次:驻扎; (4)略:丝毫

6.当机立断、有勇有谋、敢于担当

7.B 治理水患不是在太平兴国年间。

8.(1)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句子通顺1分,“竞”1分,定语后置1分,“哂”1分)

(2)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犹”1分,“愈”1分,“辱” 1分)

(3)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句子通顺1分,“姿状秀整”1分;“多”1分)

参考译文:

赵延进,是澶州顿丘(河南清丰县)人。他的父亲赵晖,是周太子太师。赵延进很喜欢学习,曾经和乱军一起进入百姓家,一同前往的年轻人争着夺取财物,唯独赵延进拿了几十卷书回来,同辈的人们都笑话他。

后汉末年,赵晖担任凤翔节度使,还没有到达军镇就职,王景崇占据城池反叛了,朝廷命令赵晖担任都招讨使去攻打他。这时候赵延进十八岁,多次充当军队的先锋。景崇被平定,赵延进送捷报奏章入朝,被授予授凤翔牙内指挥使的官职,并兼任贵州刺史。赵晖调任到宋州,赵延进亦随父亲一起过去并担任牙职,后来改任荣州刺史。睢阳有数百强盗,各自拥立首领,成为百姓的祸患。赵延进领父命,带领牙兵一千多人去平乱,全部擒拿并杀死了他们,朝廷下诏书褒扬赞美他。

宋朝初年,赵延进升任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赶上征伐后蜀,因为襄州正当川路的水陆要道,就任命赵延进做了钤辖(钤,音qián;钤辖,武官)、同知州务(知州副手)。后蜀被平定,专门负责郡务。汉江水年年毁坏堤坝,危害民田,经常征召工役修理维护,赵延进垒石做为堤岸,就杜绝了它的祸患。入朝做了两浙、漳泉国的信使。太平兴国年间,大军平定并州,讨伐幽蓟的时候,赵延进都是做攻城八作壕砦(zhài,同“寨”)使。太宗曾经下诏督造炮具八百副,期限是半个月,而赵延进八天就完成了。太宗亲自试用(合格),非常高兴。

辽国人侵扰边境,朝廷命令赵延进与崔翰、李继隆率领八万兵马抵御他们,皇帝赐予阵图,分为八阵,让他们按阵图行事。军队驻扎在满城,辽国骑兵蜂拥而至,赵延进登高而望,敌军东西绵延布满山野,看不见他们的边际。崔翰等正在按图布阵,阵与阵之间距离百步,士兵们疑惑畏惧,毫无斗志。赵延进对崔翰等人说:”现在敌兵这么多,而我军分散零星布阵,这形势相差太大,敌人若挟持我们,我们将靠什么自救呢?不如合兵一处进攻他们,才可以决一胜负。主上把边防大事委托我们这些人,是期望能打败敌人啊。违背命令但获得胜利,不是还强过战败而使国家受辱吗?”崔翰等人说:“万一打不赢,那可怎么办呢?”赵延进说:“倘若失败,则延进我独自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将军阵改为两个大阵,前后互相呼应。三次交战,大败敌军。赵延进凭借军功升任右监门卫大将军、知镇州。

等到赵延进要被替代的时候,几千官吏百姓守在城门口希望他能留任,皇帝下诏允许他再留任一年。淳化初年,飞蝗不入邓州境内,朝廷下诏褒扬他。回京后,被任命为判右金吾街仗事。至道二年,被任命为右金吾卫大将军。咸平二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左武卫上将军。

赵延进形貌俊秀严整,涉猎经史,勇武有谋略,士流因此赞赏他。赵延进的妻子就是淑德皇后的妹妹,所以在显德、兴国年间,很是被当做心腹任用。儿子赵昂,太平兴国二年考中进士,官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篇7:《宋史》阅读答案与译文

《宋史》阅读答案与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成务乾德中京府拔解,太宗素知其名,首荐之,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改曹、单观察推官,迁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太常丞,充陕西转运副使,赐绯,再迁殿中侍御史。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使河南,案行遥堤。历知果、苏二州,就为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赐金紫。入为户部判官、迁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以成务为光禄少卿。俄奉使高丽,远俗尚拘忌,以月日未利拜恩,稽留朝使。成务贻书,往反开谕大体,国人信服,事具《高丽传》。淳化二年,为京东转运使。会宋州河决,成务上言:“河水所经地肥淀,愿免其租税,劝民种艺。”从之。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时吕蒙正为宰相,尝与之联外姻,避嫌辞职,不许。俄与魏庠同知京朝官考课。四年,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蜀寇平,使峡路安抚,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时银、夏未宁,蒲津当馈挽之冲,事皆办集,得脱户八百家以附籍。府城街陌颇隘狭,成务曰:“国家承平已久,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乃奏撤民庐以广之。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真宗即位,迁给事中、知梓州。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表求俟永熙陵复土毕之任。旋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成,知扬州。入判尚书刑部,本司小吏倨慢,成务怒而笞之,吏击登闻鼓诉冤,有诏问状。成务叹曰:“忝为长官,杖一胥而被劾,何面目据堂决事邪!”乃求解职。景德初,卒,年七十一。

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中进士甲科,解褐陕州军事推官 解褐:谓脱去布衣,担任官职。

B.尝与之联外姻,逮嫌辞职外姻:由婚姻关系而结成的亲戚。

C.如车驾临幸,何以驻千乘万骑邪临幸:谓帝王亲临。

D.未几代还,又遣知青州代还:指官位被代替而归家。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杵/时论惜之/

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柴成务出使高丽,不辱使命。高丽国的习俗讲究禁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高丽国稽留宋朝使者;柴成务写信给他们,反复进行开导,终使国人信服,此事记载在《高丽传》中。

B.柴成务心系百姓,富有远见。黄河在宋州决口时,他上奏请求免除河水所经地百姓的租税;他认为河中府城街道狭窄,如果皇帝亲临,将无法驻扎下千车万马,于是上奏请求拓宽道路。

C.柴成务严于自律,一身正气。吕蒙正做宰相时,柴成务因与其有姻亲关系,为避嫌自请辞职;因杖责傲慢的小吏被诬告,皇帝下诏令调查处理此事,他一怒之下,辞官而去。

D.柴成务博学多才,晚有儿息。曾经受诏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并有文集二十卷;他六十六才得子,等到他去世时,孩子才六岁,被授奉礼郎,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与庠同知给事中事,凡制敕有所不便者,许封驳以闻。

(2)其后祀汾阴,果留跸河中,衢路显敞,咸以为便。

参考答案

4.D(代还:指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B

6.C(“诬告”错误;“辞官归去”不符合文意,原文是说“叹”“求解职”)

7.(1)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知1分;制敕1分;封驳1分;句意2分)

(2)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祀汾阴”状语后置1分;“留跸河中”译为“驻留河中”或“把出行的'车驾驻留河中”1分;咸1分)

【参考译文】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父亲柴自牧,考中进士,擅长作诗,宫做到兵部员外郎。柴成务在乾德年间被京府直接选送参加科举,太宗向来知晓他的名声,首先推荐他,结果考中进士甲科,初次任职为峡州军事推宫。改任曹、单观察推官,升大理寺丞。太平兴国五年,转为太常丞,充任陕西转运副使,赏赐绯衣,再升殿中侍御史。太平兴国八年,与供奉官葛彦恭出使河南,巡视长堤。历任果、豫二州知州,就地任两浙转运使,改户部员外郎、直史馆,赏赐金紫。入朝为户部判官,升本曹郎中。太宗选郎官为少卿监,任命柴成务为光禄少卿。

不久奉命出使高丽,高丽习俗讲究拘忌,以月日不利接待为由,稽留使者。柴成务派人送信给他们,反复开导,他们信服了,此事记在《高丽传》中。淳化二年,任京东转运使。恰逢宋州黄河决口,柴成务上书说:“河水冲过的土地比较肥沃,希望免掉租税,劝民耕种。”朝廷采纳。召入京中任司封郎中、知制诰,赐钱三十万。当时吕蒙正任宰相,曾和他结为姻亲,因此柴成务避嫌辞职,皇帝没有批准。不久与魏庠共同负责任京朝官的政务考核。淳化四年,柴成务又与魏庠共同主管给事中事,凡是皇帝的诏令中有不妥当之处,可以封还驳正上报。

蜀地强盗被讨平,柴成务出使峡路安抚,改任左谏议大夫、河中府知府。常时银、夏还不安宁,蒲津是运送给养到西部前线的咽喉要道,柴成务将所有的工作都筹办好,还招募了八百家民户来此落户。府城中街道相当狭窄,柴成务说:“国家太平已久,如果皇帝来到,怎么能驻扎下干车万马呢?”就上奏拆除民房拓宽道路。后来皇帝在汾阴祭祀,果然驻留河中,街道宽敞,都认为十分方便。

真宗即位后,升任给事中、梓州知州。不久任满回朝,又派他担任青州知州,他上表请求等永熙陵完工后再赴任。不久接受诏命与钱若水等同修《太宗实录》,书编成后,任扬州知州。入朝判尚书刑部,本司低层官员傲慢无礼,柴成务恼怒命人笞之,这名官员击登闻鼓诉冤,皇帝下诏查问。柴成务叹道:“作为一个长官,杖责一名小吏也要查问.有什么脸面在大堂上处理事务!”就请求辞职。景德初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博闻考古,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有文集二十卷。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篇8:刘安世仪状魁硕阅读答案

刘安世仪状魁硕阅读答案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主上方()以孝治天下

(2)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3)吾当从()汝所之

(4)目()之曰:“殿上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文:

3.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2分)

答:

参考答案:

1.(1)正,正在(2)推辞(3)服从(4)看(盯,瞅)“(4分,每小题1分)

2.等到皇帝的怒气渐汽车消退,又上前抗争(争辩)。(2分,意对即可)

3.他是一个刚正不阿、忠于职守(勇于担当、不畏强权等)的人。(2分,写出两点即可)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1.《宋史·韩世忠传》文言文原文及答案译文解析

2.《宋史·赵普传》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3.《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4.《宋史 宗泽列传》阅读答案及部分译文

5.《宋史李防传》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

6.《宋史》阅读答案

7.宋史·薛奎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8.《宋史》卷四二三的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9.《宋史·刘珙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10.《宋史·曾肇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下载word文档
《宋史·刘安世阅读答案原文及译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