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2023-06-25 07:58: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rav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希望大家喜欢!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篇1: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母亲又是满族人。小的时候,家里经常吃一种典型满族人饭食――饭包儿。

饭包儿,也叫包饭,即把蒸煮熟的米饭加以小葱、香菜和鸡蛋酱等拌合在一起,用大白菜叶、生菜叶或者大头菜叶子把混合好的米饭包裹起来,捧在手里的一种吃法。这种吃法不仅是满族人的一种独特食品,也是传统的东北农家饭菜之一。

吃饭包儿不仅在东北农村十分普遍,即使一些县城和乡镇也多有这种吃法。记得小的时候,每年放暑假都随着母亲回老家。傍晚时分走在巴彦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倭瓜架下,或者豆角、黄瓜篷旁,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每个人手里都捧着,或者攥着个饭包,悠闲地享用着一天之中最后一顿晚餐。尤其是那些下地干了一天活儿的男人们,捧着饭包儿大口地咀嚼,吃得那叫个酣畅淋漓,气吞山河,特别过瘾,令人馋涎欲滴。

说起来,饭包儿的制作并不复杂。做饭包儿,需先准备好新鲜的蔬菜。而无论农村,还是乡镇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小块菜园子,进到里面随手薅把小葱,间些香菜、小白菜,再掰些生菜叶、大头菜叶回来,用清水洗净,留以待用。然后灶下生火,等到锅里的水烧开,把淘洗干净的大米和小米一起下到锅里(东北人吃饭包儿,多是二米饭),煮到多半熟,用笊篱把米饭打捞出来,放在瓷盆里,上锅再蒸半小时左右。等到把二米饭蒸好,再炸上一盘香喷喷的鸡蛋酱(注意,这酱必须用正宗的八旗酱),便可以围在桌旁吃饭了。

饭包儿的吃法是:先把二米饭盛在碗里,然后抓把切碎的小葱和香菜,再舀上一勺炸好的鸡蛋酱,在碗里搅拌均匀,然后把洗好的菜叶捧在手里,把拌好的米饭舀在菜叶上,可以包裹起来捧着吃,也可以把饭用菜叶卷起来拿着食用。由于饭包儿里不仅有小葱和香菜,还有鸡蛋酱,外面还包裹着一层菜叶,有荤有素,有米有菜,有生有熟,有细粮,有粗粮。这种吃法不仅荤素搭配,而且还是粗粮和细粮的合理组合。况且蔬菜生吃,维生素没有遭到破坏。这种吃法不仅味道很美,而且还特别科学合理。除此以外,这样的一顿饭还特别经济、实惠,全家一顿饭,只需几元钱就足够了。

关于饭包儿的吃法,还有着一个传说呢!

据说,当年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子弟兵攻打下抚顺城后,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着他的军队继续乘胜追击明军。队伍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有一家的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要走,急中生智,拿了一些刚薅下来的白菜,批下菜叶,用清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裹起来,做成一个个饭包儿,递给那些准备出发的士兵。

为了尽快追击上明军,努尔哈赤没让他的士兵吃饭,自己也饿着肚子。等他领兵追出几十里,又遇上一场大雨。这时候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了,只好让士兵原地休息,就地生火造饭。可是刚刚下了一场大雨,不仅地上湿漉漉的,柴草也是湿的。努尔哈赤又急又饿,可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这时候,有的士兵把揣在怀里的饭包儿掏出来,献给努尔哈赤。又饥又累的努尔哈之双手捧着饭包儿,大口吃起来。等到吃饱以后,他才顾得上问,这饭包儿是打哪来的?士兵们如实向他做了汇报。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饭包儿给士兵们带上。这一做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如今,无论在哈尔滨附近的农村,还是乡镇;无论是在各户农家的餐桌上,还是一些农贸市场的大厅里,都可以看见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包儿,或者制作出售饭包儿的小摊位。那已经成了东北乡镇的一道风景,即使一些穿着西装革履的人,也会到摊位前买两份饭包儿,装在方便袋里,拎回家慢慢地享用。

篇2:散文阅读:《包儿》

散文阅读:《包儿》

我们这地方,很多东西的叫法与外地不同,比如把卷心菜叫包儿菜。因此,用本地的语言与外地人交谈,即使说普通话,外地人也很难听明白。

成熟的包儿菜像个扁平的球。外层的菜叶,像绿翡翠。里层,呈现出一种象牙白。竖切,剖面像树的剪影。横切,则犹如粼粼的水波。

栽培的季节不同,包儿菜又分为热包儿菜和秋包儿菜。海拔低的地方,春天下苗,夏天成熟。这东西,在未卷心之前,特别容易招虫,稍不留意,几天就会被虫啃光。因此,种的人不多。那虫,开初只是一个比芝麻还小的绿点,很难辨识。成虫通体绿色,像蚕蛹,能蠕动,胃口极好。

有一年,我住在一个叫桂花的学校里,有几块小菜田。我和妻在集市上买了十棵包儿菜苗,栽在菜地里。包儿菜生虫后,我不愿喷农药。一到下午,没什么事,我就拿着一把镊子和空啤酒瓶,捉包儿菜上的虫。一次要捉小半瓶。那一年,包儿菜长得特别好,吃不完,腌了一坛,余下的送给了别人。肥料是农家肥,那包儿菜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无论是炒,是煮,还是腌,都香甜可口。

很多东西失去了才感到可贵。那时生活在乡下,上完班,就读读书,种种菜,写写文章,含怡教子,日子简单,平静充实,尤为难得的是内心极其宁静。那样的生活,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活。可是,我却没有抵挡住诱惑,满心欢喜地进了城,甚至洋洋自得。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才发现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内心,宁静成了一种奢侈,甚至是很难企及的东西。我常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感到难过,感到好笑。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当时不以为然。一个富翁到海边度假,沙滩上晒完日光浴,惬意地漫步。遇到一个正躺在木船上睡大觉的渔民,勾起了富翁的怜悯心。他上前开导渔民,大意是渔民应该逞大好时光努力工作,赚钱。渔民反问道,赚钱干什么。富翁语重心长地教训,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船,赚更多的钱,然后就可以像他那样。渔民不屑道: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现在看来,我和那自以为是的富翁一样,愚不可及。人最可悲的,是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许多东西,一旦成为过去时,就再也难以回到从前了。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道尽了人生的这种况味。

我对包儿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倒不完全是因为我栽培过它,倾注过精力情感,享受过劳动创造的奇迹,还与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关。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曾跟着表兄,长途跋涉,到一个川鄂交界的叫界上的地方,贩运过一次包儿菜。来回一百多里。到了界上,在农户家买下包儿菜,再到我们那地方的集市上偷偷出售,赚取差价。这种行为,那时叫投机倒把,是非法的。记得小半夜就从表兄家出发,踏着夜色沿河谷往里走,然后沿着山梁一直向上爬,大半晌才到达叫界上的地方。那时,我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那地方似乎可以摸着天了。在一个农户家借火做饭,买了五十斤包儿菜。当时,这是我能挑的极限重量。我满怀喜悦地挑着这担包儿菜踏上归途,上灯之后,才挣命般地回到姨家。肩上、背上、脚上,多处受伤,那段炼狱一般的经历,此后再也没有过。第二天一大早,我忍着钻心的疼痛,将包儿菜挑到集市,出售给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赚了两元钱。或许是我的惨状我的坚韧我的娓娓述说,打动了那位中年女人,她给了我当时最好的价。我赚的钱,比表哥他们的还要多。第一次做买卖,出乎意料地做得很成功。

两元钱,七十年代中叶,对一个小孩来说,这就是了不起的收入。那时,在我们队上,一个强劳力,挣一天的工分,才不过两三毛钱。揣着用血汗换来的两元钱,此前的一切痛苦都被巨大的喜悦所冲淡。更主要的,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做得到的事,我也做得到,甚至能做得更好。我不比别人差。我从此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挣钱不容易,挣钱也很简单。要挣钱就要吃苦,要舍得花力气。没有挣不了的钱,只有吃不了苦的人。凡事,先苦,才有后甜。就是带着这种信念,我开始走上全新的人生旅途。

恢复高考,让我朦胧地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希望,即可以通过努力读书过上另一种生活。进城读高中,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改变人生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现实。那时,每个月有十元助学金,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学生生活清苦,有时,馋极了,也到馆子去,花五毛钱买一盘回锅肉,享受一下,奢侈一回。回锅肉,是用在沸水里滚过的包儿菜垫的底,炒好的回锅肉连同汤汁,起锅后,倒在包儿菜上。味道的那种鲜、那种香,真要命。现在回想起来,仍馋涎欲滴。

包儿菜是一种极普通的蔬菜,适宜在海拔高的地方种植。在人多地少海拔较低的地方,生长期比同类蔬菜长,不经济。又因为容易逗虫,栽培管理比较麻烦。在搞集体那年月,物资匮乏,吃饭穿衣都是大问题,蔬菜生产自然就不值一提了,本来不稀奇的东西也就成了稀奇的东西。

现在,包儿菜和所有的蔬菜、物资,只要有人要,就有生产,就能买得到。即使是反季节,即使是外地甚至是国外的,也不成其问题。物质太丰富了,叫人眼花缭乱,不敢相信。单从物质生活这个角度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实在是太幸运了。

包儿菜作为一种商品,通过现代化的栽培管理、销售流通,无论用怎样的烹调手段,做成怎样精美的菜肴,和所有的食物一样,都不能让我枯萎的味蕾兴奋。我吃它,是不得不吃。吃,不是享受,更多的时候似乎是一种不得不尽的义务,是职责。时位移人,是一个原因。农药,化学肥料,转基因,激素,抗生素,添加剂……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这世界上还有干净的、安全的食物吗?可是,明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还不得不吃,不得不用,像饮鸩止渴,而且,别无选择。我不知道,我的身体还有多少没被污染的净土。我常常犯糊涂,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包儿菜,曾经是我的美味。我发觉,真正的美味只储存在记忆里,只存在于贫困的岁月里。这很叫人沮丧。

哎,我的美味包儿菜,只能在记忆里,在梦里,温馨地品味了。

篇3:散文阅读难忘饭包香

散文阅读难忘饭包香

饭包,是黑龙江省所特有的农家饭食。将烀好的新鲜茄子和土豆捣碎,加上刚从地里揪来碧绿的大葱叶和香菜,拌上用半红半青的辣椒炸的自家下的农村大酱,再加上少许的小米干饭,然后选一片去了帮的大白菜叶,将它们包裹起来,一个香喷喷的饭包就做成了。 ?

饭包一般有二大碗般大小,吃的时候,下面要接上饭碗,以防饭包里的食物掉下来,需用双手小心捧在手里,大口地咬下来,把嘴填满,嚓哧嚓哧是嚼白菜叶的声音,咕隆咕隆是咽下食物时食道里的声音,只有这般狼吞虎咽的吃法才能吃出饭包的香来。 ?

小时候每到夏秋之际,经常能吃到母亲做的饭包。饭包一般是在晚饭时才吃的,因为庄户人家的夏秋之际每天从早到晚都是忙碌的,只有晚上吃饭时才有比较充足的'时间细品这特殊的饭食。 ?

为了吃好这顿饭,母亲吃过中午饭就要开始准备了。先是到园子里揪葱叶和香菜,摘茄子和辣椒,摸土豆(不直接拔土豆秧,而是把土豆秧下面的土扒去,在土里把一堆土豆中的几个摸出来,然后再把土埋上,这样,既吃到了土豆,土豆秧又没有死,没有长成的土豆还会不受影响地继续生长),然后回来把茄子和土豆洗干净放到锅里烀熟,再把葱、香菜和白菜洗干净控出水分,最后,把小米在锅里煮到半生捞出来放到锅里蒸熟,准备工作就作完了。 ?

晚上吃饭时,劳累了一天的父亲自顾自有滋有味地吃起来,而不到十岁的我和哥哥弟弟三人不会包,就只能等着母亲给我们包好,送到我们手上才能吃到嘴里。往往每到这时,母亲刚把饭包递到最后一个没有吃到的儿子手上,准备再包一个自己吃时,第一个吃饭包的儿子已经消灭了一个,眼巴巴地在等着下一个饭包了。就这样,母亲每次都要等三个儿子都吃饱了以后,自己才能吃到嘴里。而每每此时,留给母亲的饭包原料,不是缺饭,就是少葱,或者没有了大个的白菜叶,饭包已无法再包了,所以,母亲只好草草吃一点填饱肚子。 ?

如今,早已成家立业的我,于多少次对往事的品味中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在那些许多人都吃不饱的年月里,家里每到夏秋之际这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经常吃的饭包,并不是追求美味才吃的,饭包里的土豆和茄子等应时蔬菜代替了短缺的粮食,母亲的一双巧手也终究难为无米之炊,只能用这些半蔬半粮的代食品来为家人充饥了。而很多次母亲都是侍候我们吃饱,自己却挨着饿。 ?

女儿渐渐大了,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包给她吃,教她学习包饭包。每到这时,与妻子女儿一家人围着餐桌一通忙乎,却无论如何也吃不出小时候的那种氛围,也吃不出当年的那种香甜。 ?

母亲辞世已一年多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母亲包的饭包紧致而结实,饭和菜拌的均匀,捧在手里不会散,吃起来方便,那种充实的感觉还像昨天一样亲切而又清晰。 ?

难忘母亲亲手包的饭包,它不仅养育了我强健的体魄,也铸就了我自强不息的性格。普普通通的农家饭包,它承载着一段沉甸甸的历史,向后人诉说着一段难忘的故事。?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相关文章:

1.散文阅读难忘饭包香

2.东北大哥散文

3.东北的雪散文

4.伢儿散文

5.柳哨儿散文

6.我家有儿散文

7.东北民间故事

8.咱吃的不是饭的散文

9.旅途中的美食散文

10.苏东坡的美食人生散文

下载word文档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