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儿时的水煎包散文

儿时的水煎包散文

2023-12-30 07:49:0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LP49946808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儿时的水煎包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儿时的水煎包散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时的水煎包散文

篇1:儿时的水煎包散文

儿时的水煎包散文

今年的端午节假期,我们几个从小玩儿到大的好姐妹相约聚餐。在就餐的餐馆单间里,服务员送上菜单,我们点了菜品以后,服务生让我们把主食顺便也点了,猛然间我在菜单主食一栏里发现了‘水煎包’的字样儿。一下子勾起了我对童年时期的记忆,想起了童年时期奶奶包的水煎包。于是就毫不犹豫在菜单栏上‘水煎包’的后面打了对号。

那天我们姐妹几个聊得都很开心,从无忧无虑的童年聊到身心疲惫的中年,分享着当前生活所带来的一切美好与快乐,也感慨着世事的酸甜苦辣、岁月蹉跎,姐妹之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语。聚会已过去好多天了,但我还念念不忘那份水煎包和由此勾起的对小时候奶奶包的水煎包的回忆。

奶奶包的水煎包或许是极其普通的,却是我记忆里吃到的最好的美味。

在我的印象里,从记事儿的那天起,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稚嫩无邪的少女时期,大人们都是在为吃饱饭而忙碌着。不管出多大的力气干活儿,也都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和奶奶在一起,一天到晚跟着奶奶。当时最让我乐之不疲的事儿就是跟着奶奶去树林子里扫一些树叶子、去河套里割些青草来喂家里的鸡鸭鹅和猪羊。看到这些小动物儿吃得带劲,我就会高兴得蹦起来。爷爷去世早,奶奶的院子里就住着她一个人。奶奶是个勤快人,她在院子西边儿开了一块小菜地,每到春天,波菜、韭菜还有小苔菜便长得葱葱绿绿的。春天的第一茬韭菜能吃的时候,奶奶就会给我做水煎包吃。奶奶说春天的韭菜最好吃。一早一晚的时候,我总是跑前断后跟着奶奶给这些菜浇水。她老人家每年还会在这个小菜园的边上给我种上几棵指甲桃花,每到夏天,指甲桃的花便会开得争奇斗艳,有粉色的、有紫色的,好看极了。还时常招来翩翩起舞的蝴蝶和嗡嗡鸣响的蜜蜂,每当这时,我高兴得两个小羊角辫子都快飞到天上去了。在那饥馑的年代,是勤劳善良的奶奶无微不至的疼爱和呵护,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记得一天晌午,我一蹦一跳地去看我的指甲桃花开了没有,刚一进院儿里,我就愣住了。只见平常就十分顽皮的邻居二奶奶家的.外孙子小虎儿把我心爱的两株指甲桃花的花瓣全都薅掉了,连叶子也撸下来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儿。我气坏了,大喊一声“不准动”,紧跑两步,冲上去把他推了一个趔趄。他吓得嚎啕大哭起来,我也委屈得放声痛哭。奶奶从屋里快步跑了出来,二奶奶听到声音不对劲儿也慌不迭地从外边儿过来。得知情况后,二奶奶急忙道歉并训斥小虎儿,奶奶也劝我说:“别哭了乖乖,明年奶奶再给你多栽两棵……”二奶奶拽着小虎儿回家了。奶奶把我领进屋里,看着我的泪珠一串串地往下掉,她老人家也心疼起我来。她麻利的走到院里用镰刀割了一小把韭菜,用刀切碎放到一个小盆儿里,放上油盐和一个鸡蛋,搅拌均匀。做好了包子馅奶奶又从里屋儿面缸里刮了刮缸底,和了一小块儿面擀成剂子,包了几个水煎包。奶奶随后在平底锅里薄薄地刷上一层平时舍不得吃的棉籽油,再铺上大小均匀的包子,锅底点火加柴,烧得锅里有了“嗞嗞……”的响声儿,奶奶就往锅里加了一点水,盖上锅盖,大约过了十分钟就熟了。水煎包的底儿焦黄焦黄的,锅盖一掀开香气扑鼻而来,我不由得破涕为笑,高兴得跳了起来,完全忘了小虎儿淘气毁坏我的指甲桃花带来的烦恼。脸上挂着泪花欢快地吃了我人生岁月里最难忘的一次水煎包。

我15岁那年,奶奶走完了她的人生路程,与我们阴阳永隔。几十年过去了,幼时的许多记忆都被时间的流水冲刷得不留一丝痕迹,唯独奶奶包的水煎包不曾从我的记忆里消失。它已经成为记录人生温暖的一个美好符号,成为我对童年回忆的一个“心结”,在我的情感里挥之不去。奶奶的爱滋润了我的生命,是永远值得我怀念的。

而今,时过境迁,我自己曾做过很多次水煎包,也在街上买过很多次水煎包,似乎都找不到童年时奶奶包的水煎包的那种口味、那种氛围、那种温暖、那种小时候原生态的童真稚趣。

篇2:散文阅读:《包儿》

散文阅读:《包儿》

我们这地方,很多东西的叫法与外地不同,比如把卷心菜叫包儿菜。因此,用本地的语言与外地人交谈,即使说普通话,外地人也很难听明白。

成熟的包儿菜像个扁平的球。外层的菜叶,像绿翡翠。里层,呈现出一种象牙白。竖切,剖面像树的剪影。横切,则犹如粼粼的水波。

栽培的季节不同,包儿菜又分为热包儿菜和秋包儿菜。海拔低的地方,春天下苗,夏天成熟。这东西,在未卷心之前,特别容易招虫,稍不留意,几天就会被虫啃光。因此,种的人不多。那虫,开初只是一个比芝麻还小的绿点,很难辨识。成虫通体绿色,像蚕蛹,能蠕动,胃口极好。

有一年,我住在一个叫桂花的学校里,有几块小菜田。我和妻在集市上买了十棵包儿菜苗,栽在菜地里。包儿菜生虫后,我不愿喷农药。一到下午,没什么事,我就拿着一把镊子和空啤酒瓶,捉包儿菜上的虫。一次要捉小半瓶。那一年,包儿菜长得特别好,吃不完,腌了一坛,余下的送给了别人。肥料是农家肥,那包儿菜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无论是炒,是煮,还是腌,都香甜可口。

很多东西失去了才感到可贵。那时生活在乡下,上完班,就读读书,种种菜,写写文章,含怡教子,日子简单,平静充实,尤为难得的是内心极其宁静。那样的生活,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活。可是,我却没有抵挡住诱惑,满心欢喜地进了城,甚至洋洋自得。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才发现再也管不住自己的内心,宁静成了一种奢侈,甚至是很难企及的东西。我常为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感到难过,感到好笑。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当时不以为然。一个富翁到海边度假,沙滩上晒完日光浴,惬意地漫步。遇到一个正躺在木船上睡大觉的渔民,勾起了富翁的怜悯心。他上前开导渔民,大意是渔民应该逞大好时光努力工作,赚钱。渔民反问道,赚钱干什么。富翁语重心长地教训,赚了钱,就可以买更多的船,赚更多的钱,然后就可以像他那样。渔民不屑道:我现在不就是这样吗?现在看来,我和那自以为是的富翁一样,愚不可及。人最可悲的,是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而许多东西,一旦成为过去时,就再也难以回到从前了。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道尽了人生的这种况味。

我对包儿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倒不完全是因为我栽培过它,倾注过精力情感,享受过劳动创造的奇迹,还与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有关。

十二三岁的时候,我曾跟着表兄,长途跋涉,到一个川鄂交界的叫界上的地方,贩运过一次包儿菜。来回一百多里。到了界上,在农户家买下包儿菜,再到我们那地方的集市上偷偷出售,赚取差价。这种行为,那时叫投机倒把,是非法的。记得小半夜就从表兄家出发,踏着夜色沿河谷往里走,然后沿着山梁一直向上爬,大半晌才到达叫界上的地方。那时,我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那地方似乎可以摸着天了。在一个农户家借火做饭,买了五十斤包儿菜。当时,这是我能挑的极限重量。我满怀喜悦地挑着这担包儿菜踏上归途,上灯之后,才挣命般地回到姨家。肩上、背上、脚上,多处受伤,那段炼狱一般的经历,此后再也没有过。第二天一大早,我忍着钻心的疼痛,将包儿菜挑到集市,出售给了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赚了两元钱。或许是我的惨状我的坚韧我的娓娓述说,打动了那位中年女人,她给了我当时最好的价。我赚的钱,比表哥他们的还要多。第一次做买卖,出乎意料地做得很成功。

两元钱,七十年代中叶,对一个小孩来说,这就是了不起的收入。那时,在我们队上,一个强劳力,挣一天的工分,才不过两三毛钱。揣着用血汗换来的两元钱,此前的一切痛苦都被巨大的喜悦所冲淡。更主要的,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别人做得到的事,我也做得到,甚至能做得更好。我不比别人差。我从此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我懂得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挣钱不容易,挣钱也很简单。要挣钱就要吃苦,要舍得花力气。没有挣不了的钱,只有吃不了苦的人。凡事,先苦,才有后甜。就是带着这种信念,我开始走上全新的人生旅途。

恢复高考,让我朦胧地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希望,即可以通过努力读书过上另一种生活。进城读高中,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转折,改变人生成了一种看得见的现实。那时,每个月有十元助学金,基本可以维持生活。学生生活清苦,有时,馋极了,也到馆子去,花五毛钱买一盘回锅肉,享受一下,奢侈一回。回锅肉,是用在沸水里滚过的包儿菜垫的底,炒好的回锅肉连同汤汁,起锅后,倒在包儿菜上。味道的那种鲜、那种香,真要命。现在回想起来,仍馋涎欲滴。

包儿菜是一种极普通的蔬菜,适宜在海拔高的地方种植。在人多地少海拔较低的地方,生长期比同类蔬菜长,不经济。又因为容易逗虫,栽培管理比较麻烦。在搞集体那年月,物资匮乏,吃饭穿衣都是大问题,蔬菜生产自然就不值一提了,本来不稀奇的东西也就成了稀奇的东西。

现在,包儿菜和所有的蔬菜、物资,只要有人要,就有生产,就能买得到。即使是反季节,即使是外地甚至是国外的,也不成其问题。物质太丰富了,叫人眼花缭乱,不敢相信。单从物质生活这个角度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实在是太幸运了。

包儿菜作为一种商品,通过现代化的栽培管理、销售流通,无论用怎样的烹调手段,做成怎样精美的菜肴,和所有的食物一样,都不能让我枯萎的味蕾兴奋。我吃它,是不得不吃。吃,不是享受,更多的时候似乎是一种不得不尽的义务,是职责。时位移人,是一个原因。农药,化学肥料,转基因,激素,抗生素,添加剂……主宰了我们的生活。这世界上还有干净的、安全的食物吗?可是,明知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还不得不吃,不得不用,像饮鸩止渴,而且,别无选择。我不知道,我的身体还有多少没被污染的净土。我常常犯糊涂,社会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包儿菜,曾经是我的美味。我发觉,真正的美味只储存在记忆里,只存在于贫困的岁月里。这很叫人沮丧。

哎,我的美味包儿菜,只能在记忆里,在梦里,温馨地品味了。

篇3: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省巴彦县,母亲又是满族人。小的时候,家里经常吃一种典型满族人饭食――饭包儿。

饭包儿,也叫包饭,即把蒸煮熟的米饭加以小葱、香菜和鸡蛋酱等拌合在一起,用大白菜叶、生菜叶或者大头菜叶子把混合好的米饭包裹起来,捧在手里的一种吃法。这种吃法不仅是满族人的一种独特食品,也是传统的东北农家饭菜之一。

吃饭包儿不仅在东北农村十分普遍,即使一些县城和乡镇也多有这种吃法。记得小的时候,每年放暑假都随着母亲回老家。傍晚时分走在巴彦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倭瓜架下,或者豆角、黄瓜篷旁,一家人围坐在桌旁,每个人手里都捧着,或者攥着个饭包,悠闲地享用着一天之中最后一顿晚餐。尤其是那些下地干了一天活儿的男人们,捧着饭包儿大口地咀嚼,吃得那叫个酣畅淋漓,气吞山河,特别过瘾,令人馋涎欲滴。

说起来,饭包儿的制作并不复杂。做饭包儿,需先准备好新鲜的蔬菜。而无论农村,还是乡镇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一小块菜园子,进到里面随手薅把小葱,间些香菜、小白菜,再掰些生菜叶、大头菜叶回来,用清水洗净,留以待用。然后灶下生火,等到锅里的水烧开,把淘洗干净的大米和小米一起下到锅里(东北人吃饭包儿,多是二米饭),煮到多半熟,用笊篱把米饭打捞出来,放在瓷盆里,上锅再蒸半小时左右。等到把二米饭蒸好,再炸上一盘香喷喷的鸡蛋酱(注意,这酱必须用正宗的八旗酱),便可以围在桌旁吃饭了。

饭包儿的吃法是:先把二米饭盛在碗里,然后抓把切碎的小葱和香菜,再舀上一勺炸好的鸡蛋酱,在碗里搅拌均匀,然后把洗好的菜叶捧在手里,把拌好的米饭舀在菜叶上,可以包裹起来捧着吃,也可以把饭用菜叶卷起来拿着食用。由于饭包儿里不仅有小葱和香菜,还有鸡蛋酱,外面还包裹着一层菜叶,有荤有素,有米有菜,有生有熟,有细粮,有粗粮。这种吃法不仅荤素搭配,而且还是粗粮和细粮的合理组合。况且蔬菜生吃,维生素没有遭到破坏。这种吃法不仅味道很美,而且还特别科学合理。除此以外,这样的一顿饭还特别经济、实惠,全家一顿饭,只需几元钱就足够了。

关于饭包儿的吃法,还有着一个传说呢!

据说,当年努尔哈赤带领八旗子弟兵攻打下抚顺城后,没有下令休息,而是指挥着他的军队继续乘胜追击明军。队伍开拔时,老百姓刚刚做好饭。有一家的媳妇看到饿着肚子的士兵要走,急中生智,拿了一些刚薅下来的白菜,批下菜叶,用清水洗一下,铺平,把已经做熟的带有肉菜的'饭盛上一勺子,用菜叶一包裹起来,做成一个个饭包儿,递给那些准备出发的士兵。

为了尽快追击上明军,努尔哈赤没让他的士兵吃饭,自己也饿着肚子。等他领兵追出几十里,又遇上一场大雨。这时候的队伍已是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了,只好让士兵原地休息,就地生火造饭。可是刚刚下了一场大雨,不仅地上湿漉漉的,柴草也是湿的。努尔哈赤又急又饿,可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这时候,有的士兵把揣在怀里的饭包儿掏出来,献给努尔哈赤。又饥又累的努尔哈之双手捧着饭包儿,大口吃起来。等到吃饱以后,他才顾得上问,这饭包儿是打哪来的?士兵们如实向他做了汇报。

从那以后,凡遇行军打仗,老罕王就让老百姓做饭包儿给士兵们带上。这一做法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民间习俗,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

如今,无论在哈尔滨附近的农村,还是乡镇;无论是在各户农家的餐桌上,还是一些农贸市场的大厅里,都可以看见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包儿,或者制作出售饭包儿的小摊位。那已经成了东北乡镇的一道风景,即使一些穿着西装革履的人,也会到摊位前买两份饭包儿,装在方便袋里,拎回家慢慢地享用。

篇4:舌尖上的生煎包散文

舌尖上的生煎包散文

生煎包是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及广东的一种特色传统小吃,简称为生煎,由于苏州人习惯称“包子”为“馒头”,因此在苏州生煎包称生煎馒头。

生煎馒头

在巴马是没有生煎馒头卖的,即使有几家卖包子的店铺,也大多是安徽、东北等地人做的包子,跟生煎馒头,完全没有可比性。

去年11月,我在北海看到有生煎卖,顾不得已经吃过晚饭,硬是买了一客来尝。只是,形似,而神不似。亦或者,形似,也神似,只是,我过于挑剔了。最美的,总是家乡的味道。

苏式生煎

生煎馒头皮薄、馅大、多汁,在苏州,很受欢迎。不过,不是每家面馆都有卖,因为,生煎馒头煎起来很慢。奔波于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都市人,没有时间去等待。

做好一个生煎馒头,首要的是,皮子要薄。煎熟后,仿佛能看到浓郁的汤汁要从馒头里透出来一样,把馒头皮映得有点变了颜色。本来是浅浅的乳白色,变得如纱,如翼,只要用嘴轻轻一吸,馒头,就破口了。

其次,肉馅要细。苏州人讲究吃食的精细,在肉馅上体现的非常充足。新鲜的猪肉洗干净之后,用刀切成小块,然后再细细地手工剁成馅,有白色筋连着肉的,则要把筋去掉,确保肉馅的细嫩。姜和葱也在剁肉的过程中加进去,一起剁细。咬开肉馅,馅内不能看到成团的肉块,也不能看到姜块和葱段,只能闻到姜葱的鲜香,才是标准的好馅。

第三,既然是生煎馒头,那肯定离不开煎这道工序。

煎,火候是非常关键的,要均匀加热。馒头底必须煎得焦黄,松脆,酥软,但是,不能发黑。

煎馒头的师傅,并不参与包馒头,他只负责守在炉火边,一只手戴着厚厚的手套,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铁钳。或许,他只是看似漫不经心地站在那里。但是,他的耳朵,仿佛能听到馒头的变化一般,双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他用铁钳夹着平底锅,戴手套的另一只手默默配合,均匀而平稳地转动着平底锅,力保每一个馒头,都能受热均匀。一圈,一圈,又一圈。

可能,食客都还没有点清,平底锅到底转了几圈了,但是,煎馒头的师傅知道。停火,开锅,脱掉厚手套,撒上黑芝麻,再撒上香葱段。这些动作做起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半点迟疑。黝黑的芝麻,碧绿的香葱,配上白色的馒头,非常的诱人。有些芝麻和葱段被撒在馒头的间隙里,在热锅上碰撞,发出“滋滋”的声响,葱香和芝麻香合着馒头香,一起,钻入食客的鼻尖。

生煎馒头要趁热吃,面软,底酥、汁浓、肉香,轻咬一口,肉香、油香、葱香、芝麻香全部的美味在口中久久不散。这个时候,进食速度一定要慢,要不然,说不定会被香浓的汤汁烫到哦!一般店家看你只点一客生煎,都会送你一碗清汤。

吃过味道香浓的生煎馒头,再喝一口清汤,浓淡相宜,相得益彰。或许,是因为生煎过于浓香,所以,才配以寡淡的清汤。以最平淡的真醇之味,来中和生煎的浓香。一浓一淡,两个极致,让人品到了美食的精华,回味,悠远而绵长。

如果,你还没有吃过苏州的生煎馒头,那绝对个小小的缺憾呢,赶紧去尝尝吧!心动,不如行动哦!

【儿时的水煎包散文】相关文章:

1.东北美食饭包儿散文

2.伢儿散文

3.柳哨儿散文

4.我家有儿散文

5.“热干面”和“生煎包”的双向奔赴心得感悟

6.煎南瓜饼作文

7.我家有儿初长成经典散文

8.远方的小云儿散文

9.散文阅读难忘饭包香

10.煎鸡蛋300字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儿时的水煎包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