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2023-08-30 07:58: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草莓好吃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篇1: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文章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图书馆数据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

作 者:李正艳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图书馆,四川,达州,63500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 “”(7) 分类号:G250.7 关键词:数据备份   容灾系统   数据安全  

篇2: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与数据备份论文

数字图书馆的数据安全与数据备份论文

]以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倒,对数字图书馆的各类数据资源进行了分析,从加强磁盘可靠性、组建双机热备系统、加装UPS不间断电源以及加强服务器的日常安全雏护等多方面考虑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安全防御问题,并对馆藏数据信息安全资源的数据备份方法做了介绍。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在数字图书馆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原来的图书、期刊等纸质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等电子文献资源日趋增多,编目、采访、流通等图书馆业务管理都实现了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因此,图书馆的数据资源急剧增加,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数据资源是数字图书馆的“心脏”,对图书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据资源的丢失和破坏,将对图书馆造成致命影响,因此,保护数据资源的安全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网络在给图书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图书馆数据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除了要保证机房良好的运行环境外,还应该从数据备份、磁盘可靠性、双机热备、电源保障及服务器的日常安全维护等多方面来考虑数据资源的安全问题。

下面将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对数据安全策略以及数据备份进行探讨。

1 数据资源分析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数据资源主要分为三大类:

1.1 馆藏数据资源

馆藏数据资源主要包括该馆所收藏的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的书目数据、书目数据所使用的相应规范、读者信息以及文献的流通信息等,这些数据是图书馆的核心数据,非常重要。馆藏数据资源的数据变化量非常大。一旦丢失或破坏,数据恢复的难度很大,因此,必须做好这些数据的备份工作。

1.2 电子文献资源

电子文献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

学位论文

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

、各种会

议论文

相关信息

浅议利用网络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刍议会计学视角下应对国际反倾销策略刍议等浅议多渠道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刍议浅议把握考试方向科学有序训练小议构建综合性银行的法学研究浅议如何让学困生走进英语世界谈议论文的出彩方法论文

、网络视频数据库以及国内外各种网络数据库资源等。

电子文献资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2.1 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电子资源

通过网络远程访问的电子资源都有专门的数据库供应商,数据库安装在供应商的远程数据库服务器上,不需要图书馆本地安装和维护数据。

1.2.2 通过本地镜像方式访问的电子资源

本地镜像方式需要将数据库全部安装到图书馆本地服务器上,数据库一般都比较庞大,但是变化不太频繁,在需要时可以由数据库供应商来进行数据的恢复,不需要做本地备份。

1.2.3 通过分布式镜像方式访问的电子资源

分布式镜像方式是将数据库索引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上,通过网络来获取原文数据。索引数据一般以月或者年度为单位进行更新,本地服务器上只需要备份索引库。

1.3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资源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资源主要包括学位论文提交服务系统数据库、图书馆无线上网系统数据库以及校外访问图书馆资源的VPN系统数据库等,对应系统都提供了相应的备份和恢复方法,备份及恢复都比较简单。

汇文系统作为图书馆的核心管理系统,需要全天候不间断运行,数据要求安全可靠,而且数据的读写操作频繁,因此所配备的磁盘阵列首先必须有很好的冗余性,其次是读写性能。如表1所示,RAIDl是冗余性最高的方式,可以作为首选,但是RAIDl的磁盘利用率很低仅为50%,可以通过增加磁盘的方式来满足系统对存储空间的需求,多组RAIDl镜像磁盘如果直接使用则需要建立多个磁盘挂载点,不便于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因此,本文在RAID1的`基础上又将各镜像磁盘通过RAID0组成了一块大容量磁盘,从而形成了RAID1+0磁盘阵列。

RA/D1+0磁盘阵列虽然牺牲了一半的磁盘空间,但是充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只有在同一组RAID1中的2块镜像磁盘同时损坏的情况下才会导致数据丢失,其安全性较RAID3和RAID5都要高,而且RAIDl+0不存在数据奇偶校 三类数据资源中以馆藏数据资源最复杂、变化最频繁,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因此,馆藏数据资源的安全与备份工作是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数据采用由江苏汇文软件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以下简称“汇文系统”)进行管理,本文将重点阐述汇文系统的软硬件安全保障方法和数据备份的实现方法。

2 软硬件保障

2.1 RAID技术

RAID(Redundant Array ofIndependent Disk)是一种由多块磁盘构成的冗余磁盘阵列,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磁盘的优势,加快磁盘读取速度,提高容错性能,使数据更加安全、可靠。

RAID有RAID0~RAID7等多个级别,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最常用的是RAID0、ILMDI、RAID3和RAID5,如图1所示。

验因而数据读写(尤其是写)及数据恢复的速度都比RAIm和RAID5有了很大提高,充分满足了系统对数据安全性及数据读写性能的要求。

2.2 双机热备技术

RAID技术仅能从磁盘安全的角度保证数据的安全问题,而当服务器硬件或操作系统出现问题时,要保证汇文系统服务不被中断,则需要引入双机热备技术。汇文系统采用2台HP服务器组成双机热备系统,在系统运行正常时,1台服务器作为主机,另外1台服务器作为备机,2台服务器通过“心跳线”连结,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EMC AutoStart管理软件通过“心跳”信号监测到主机系统发生故障,并自动将服务转移到备用服务器,从而保证汇文系统不间断运行。

2.3 UPS不间断电源供电

机房的突然断电会导致服务器异常停止工作,不但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或损坏,而且会造成服务器和存储等硬件设备损坏,给图书馆带来数据资源的缺失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此,该馆在机房内安装了2台山特20kVA的UPS不间断电源,在发生突然断电的情况下能继续供电2小时,如果断电时间比较长或者不可预知,可以选择关闭部分或者全部服务器及硬件设备,在恢复正常供电时再重新开启服务器及硬件设备,以保证数据及硬件设备的安全。

此外,为了保证uPS的安全可靠,还可以配备双机冗余UPS电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装uPS监控软件,用来监视IIPS的运行状态,及时了解电池状况,以便采取预防措施,还可以设置在断电情况下安全关闭用户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

2.4 服务器的日常安全维护

图书馆自动化工作人员需要在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防火墙,定期检查服务器运行状况,及时修复系统漏洞和进行杀毒软件升级,通过查杀病毒、查看系统日志提早发现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汇文系统数据备份

3.1 数据库备份方法

华北电力大学图书馆汇文系统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Oracle数据库的备份方法主要有3种:

(1)冷备份,冷备份的备份比较快,容易归档,容易恢复,但是该方法需要在关闭数据库的情况下才能进行,而图书馆的oracle数据库是7*24小时运行的,这不符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

(2)热备份即物理备份,可以在表空间或数据文件级备份,备份的时间短,并且备份不影响数据库使用,恢复速度快,但是该方法需要将数据库设置为归档模式,而且需要一个表空间一个表空间地备份,比较复杂,维护比较困难,不能出错,出错后后果严重。

(3)逻辑备份即导出/导入备份,该方法不需要数据库运行在归挡模式下,备份时数据库可正常运行,备份简单,备份及恢复的时间短。逻辑备份根据备份内容可以分为3种模式:

①用户备份:备份某个用户的所有对象以及对象中的数据,业务数据库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②表备份:备份某个用户指定的对象(表);

③完全备份:对数据库所有对象进行备份,主要用于数据库的移植以及系统的备份。

该馆的oracle数据库采用逻辑备份的用户备份方式,手动操作的具体实现方法是:在“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exp,根据oracle提示进行导出备份,如图2所示。

3.2 汇文系统数据自动备份

汇文系统的数据库是7*24小时运行,因此,为避免进行备份操作时数据变化频繁,备份操作选择在数据操作比较少的深夜时进行,以期达到较好的备份效果,实现方法是将导出备份的命令做成批处理文件,并添加到系统的任务计划,让其在预定时间自动执行。

批处理文件内容如下:

exp userid=system/******@llbsy~file=f:ak\%date:~11,3%,dmplog=f:ak\%date:~11,3%.log owner=libsys bufferffil024000

该命令指定了备份文件名、日志文件名和存放路径,其中%date:~11,3%取的是系统时间中的星期信息,目的是存放最新一周的备份信息,每周自动覆盖。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需要每周将备份文件和备份日志用移动硬盘拷出,做馆外保存,以防服务器故障及火灾和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造成数据丢失。

4 结语

为了保证数字图书馆的数据资源的安全,应当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虑数据的安全保护方案,切实做好数据资源的备份工作,还应加强自动化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安全意识管理,从而保证图书馆业务的正常运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篇3:数字图书馆数据备份系统方案的规划

数字图书馆数据备份系统方案的规划

本文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对于数据备份的认识不足和技术缺陷,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对数据备份的需求,提出了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原则.在该原则的指导下分别对数据备份设备的选择、数据备份软件的选择、数据备份策略的制定以及在数据备份方案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数字图书馆数据备份系统方案的规划进行了论述.

作 者:郭晓玲  作者单位:西安陆军学院图书馆,陕西,西安,710108 刊 名:丝绸之路 英文刊名:SILK ROAD 年,卷(期): “”(12) 分类号:G258.9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数据备份   信息资源  

篇4: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论文

SAN环境下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技术研究论文

摘 要:针对目前的备份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多种数据备份技术、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相互结合运用于数据保护中。通过多种备份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达到减小数据备份窗口、缩短备份数据恢复时间的目的。通过把容灾技术和快照技术的结合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用户的物理错误和逻辑错误。

关键词:SAN;LAN-Free;快照;备份技术;容灾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近年来,数据已经成为企业内IT系统架构的核心和关键。一方面,数据的存储架构必须满足海量数据存储发展的要求,以SAN(Storage Area Network)为代表的存储结构已经成为主流的存储架构。另一方面,客户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据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已经成为数据保护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一般将备份技术应用在对本地数据的保护上,而对于数据和应用的异地保护,通常使用容灾技术。实际上这两种技术不是彼此矛盾的,完全可以通过备份、容灾结合系统实现两种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设计BADR(Backup & Disaster Recovery)系统,实现容灾技术和备份技术的完美结合。

2.系统概述

本系统主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结合备份技术和容灾软件而设计。由于这套系统既有备份的功能,又有容灾的功能,故将这套系统定义为BADR系统。

BADR系统从功能上说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系统备份,通过设计备份策略、编写备份脚本程序,实现数据的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备份策略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全备份和增量备份。通过备份脚本,确保离线的数据保存在磁带机中。该系统的另外一部分是容灾功能,可以在本地生成生产卷的快照(或克隆),通过编写的同步脚本实现快照(或克隆)从本地到异地的传输。BADR系统既可以保护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又可以保护某一个时间点的数据。BADR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BADR系统拓扑图

BADR系统逻辑层次上从低到高依次为存储层、基于存储的软件、光纤交换层、主机卷管理器层、数据层和应用层。下面依次说明各层实现的功能。

存储层:由两个磁盘阵列系统组成,存储层存放系统的核心数据,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基于存储的软件:这一层由多个内嵌存储的软件构成,其中包括生成快照和克隆的软件;

光纤交换层:由光纤交换机、主机HBA卡等组成,这层主要担任数据的传输的任务;

主机卷管理器:这层负责组织、管理主机硬盘的容量空间;

数据层:主要存放所有数据,包括数据库的数据,操作系统的数据;

应用层:在本系统中主要指主机端运行的数据库,

系统由SAN网络、以太网络组成。SAN网络由磁盘阵列系统、磁带库和两台光纤交换机组成。把两台磁盘阵列系统称为磁盘阵列A和磁盘阵列B,磁盘阵列A作为本地设备,磁盘阵列B和磁带库作为异地设备。在系统中把磁盘阵列A称为生产端,把磁盘阵列B称为备份端。在以太网络上,连接多台服务器(包括Window服务器、Unix服务器)。在备份客户端安装数据库,数据库的容量达到200G。这些服务器充当生产主机和备份客户端。

在磁盘阵列上安装快照软件和容灾软件,由快照软件生成生产卷的快照,由容灾软件完成在两台磁盘存储设备之间卷级别的数据复制。两端数据的一致性通过卷级别的数据复制得到了保证。磁带库连接到SAN网络,用来备份在磁盘阵列生成的快照。在备份服务器安装备份软件的服务器端,通过备份服务器端管理所有的备份作业和磁带库。

系统的主要实现通过磁盘快照技术、SAN备份技术和容灾技术。系统完成的主要功能有:

(1)通过备份软件对服务器运行的数据库做全备份,将该全备份集备份到磁带机上;对数据库在盘阵上的数据源Lun做快照,然后使用备份软件将快照备份到磁带机上。

计算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时间。为了验证备份的完整性,分别测试将磁带机上数据库的全备份和快照Restore到原数据库,测算两种方法所用的时间。

(2)通过利用容灾软件,将磁盘阵列A的快照镜像到磁盘阵列B中。通过将该Lun绑定到主机端,来确认两端数据的完整性。

(3)使用容灾软件,将磁盘阵列A的生产卷的克隆镜像到磁盘阵列B中。通过将该Lun绑定到主机端,来确认两端数据的完整性。

3. BADR系统的模块设计

BDAR系统由三个模块组成,即:快照备份模块、镜像快照模块和镜像克隆模块。

快照备份模块实现两种备份技术的组合应用。首先使用基于LAN-Free的磁带备份技术对客户端的数据库作全备份,随后使用磁带机上的全备份集对数据库做Restore;第二组中先对数据库的数据源Lun做快照,然后利用LAN-Free备份技术将该快照备份到磁带库中,随后Restore该快照到生产机上运行的数据库中,使用数据库的回滚功能(Rollback)恢复数据库到某个时间点。

镜像快照模块实现容灾技术和快照技术的结合应用。在磁盘阵列A端对某个被镜像的`Lun做的快照,可以通过容灾软件镜像到磁盘阵列B端。这样就保存了源端的Lun的某个状态。当然也可以使用LAN-Free技术把这个快照备份到磁带机上。快照具有数据量小的特点,一般快照只有源卷的20%大小,这样通过容灾软件传送的话,传送的数据量不大。本地模拟环境下传送20M的快照数据用时大约5分钟。在数据被容灾软件复制到异地后,通过备份软件备份该快照的镜像到磁带机。容灾软件具有反向同步功能,即把原来的备份端提升为生产端,从新的生产端向原来的生产端实时复制。当生产端出现故障后,可以先把快照使用Lan-free技术恢复到备份端盘阵,再使用容灾软件复制回生产端。这种数据保护方式的最大好处是在在生产端出现故障时,由于有生产端的快照存放在异地,可以使用这个快照恢复生产端数据到生成快照的时间点。快照被容灾软件镜像,也可以对该镜像进行备份。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是备份过的快照又完全可以恢复到磁盘阵列B上,通过容灾软件还可以还原回生产端,也就是磁盘阵列A上。

镜像克隆模块将生产卷的克隆通过容灾软件镜像到备份端,然后再通过备份软件备份到磁带机上。这种技术是对生产卷的整个卷做了实时复制。由于克隆数据量要远大于快照,所以传送耗时要长。此外,克隆所需的空间是和源卷一样大小。容灾软件可以进行增量拷贝,就是把数据的改变量也同步到备份端的盘阵空间上。这样通过容灾技术,在备份端的磁盘空间总是保存最新的生产端数据卷状态。

如果空间允许,可以保留生产卷的两个副本,即本地的克隆卷通过容灾软件复制到备份端磁盘空间的镜像卷和本地克隆卷的镜像卷。尽管占用较多的空间,但是对于关键应用和关键数据来说,以空间的代价带来数据的安全也是值得的。

在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中,如果结合使用盘阵的快照技术和LAN-Free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备份速度。相对单纯使用LAN-Free备份,这种两种技术结合使用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能明显提高备份速度,大大降低备份窗口的大小。在进行数据恢复时,时间也可以明显缩短。

将快照技术和容灾技术结合使用,可以保证在生产端出现问题时,利用已经备份在备份端磁带库中的生产卷快照,迅速恢复生产卷数据的状态。

4.BADR系统实现

系统实现主要通过两个软件工具,即RMAN备份脚本和CLI软件工具。RMAN是数据库提供的备份标准接口,通过编写RMAN工具来完成快照的备份和恢复;CLI软件工具是磁盘阵列提供的软件接口工具,通过CLI编写程序完成快照的生成和启动过程。下图是系统实现的框图:

图2 系统实现框图

利用RMAN进行备份恢复的条件是:

(1)建立一个recovery_catalog,存放RMAN使用和维护的目标数据库的信息,RMAN使用这些信息去决定如何执行备份和恢复的请求。

(2)目标数据库必须是在archivelog模式下运行。只有这样,日志才能归档,而RMAN正是利用归档日志进行数据恢复,所以这是一个必备条件。同时archivelog模式也是数据库在线备份的必备条件。

(3)RMAN备份中,如果采用磁带机备份,需要安装第三方介质管理库(MML)。恢复管理器保存在RMAN中注册的全部数据库的记录。当RMAN被用来启动备份或恢复数据库时,它将目标数据库与恢复目录中可用的数据库ID进行验证。如果条件一致,RMAN对目标数据库至少建立两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只是对目标数据库的一个远程调用,使用PL/SQL接口来执行备份与恢复操作。

使用备份软件对数据库做全备份,见图3。

图3 数据库全备份

如上图所示,数据库在备份软件的控制下,备份到EXB-220磁带机中。备份方式采用数据库全备份方式,数据库容量约为200GB,完成备份所需时间为两个小时。

参考文献:

[1] 杨浩谰,黄开莉.存储区域网技术研究[J].北京:通信技术,,51(43):94-96

[2]Richard Barder.Paul Massiglia.存储区域网络精华-深入理解SAN[M].舒继武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4

篇5: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在CRM系统中的应用

1 引 言

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量急剧增大,然而,如何有效地使用这些数据却成为一个问题,因为往往是数据丰富而知识缺乏,人们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技术无法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重要信息挖掘出来利用,所以如何迅速、准确、有效且适量地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发现信息之间潜在的联系,支持管理决策就是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要解决的课题,同时也是CRM系统产生的必要条件和最终目的。

2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的概念

2.1 数据仓库

目前,数据仓库一词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著名的数据仓库专家W.H.Inmon在其著作《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给予如下描述: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对于数据仓库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层次加以理解:首先,数据仓库用于支持决策,面向分析型数据处理,它不同于企业现有的操作型数据库;其次,数据仓库是对多个异构的数据源有效集成,集成后按照主题进行了重组,并包含历史数据,而且存放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般不再修改。数据仓库不是静态的概念,只有把信息及时交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使用者,供他们做出改善其业务经营的决策,信息才能发挥作用,信息才有意义。而把信息加以整理归纳和重组,并及时提供给相应的管理决策人员,是数据仓库的根本任务。因此,从产业界的角度看,数据仓库建设是一个工程,是一个过程。整个数据仓库系统是一个包含4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具体如下:

数据源:是数据仓库系统的基础,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泉。通常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存放于RDBMS中的各种业务处理数据和各类文档数据。外部信息包括各类法律法规、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信息等。

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是整个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数据仓库的组织管理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传统数据库,同时也决定了其对外部数据的表现形式。要决定采用什么产品和技术来建立数据仓库的核心,则需要从数据仓库的技术特点着手分析,针对现有各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清理,并有效集成,按照主题进行组织。

OLAP 服务器:对分析需要的数据进行有效集成,按多维模型予以组织,以便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并发现趋势。其具体实现可以分为:ROLAP、MOLAP和 HOLAP。ROLAP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在RDBMS之中;MOLAP基本数据和聚合数据均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HOLAP基本数据存放于 RDBMS之中,聚合数据存放于多维数据库中。

前端工具:主要包括各种报表工具、查询工具、数据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各种基于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的应用开发工具。其中数据分析工具主要针对OLAP服务器,报表工具、数据挖掘工具主要针对数据仓库。

2.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是指从数据集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以及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数据挖掘可分为有向和无向两大类。有向数据挖掘的任务是用一个或几个数据项来解释、估计或预测某个特定的数据项,即目标数据项,这类似于从自变量来得到因变量。无向数据挖掘并不定义目标数据项,它只是试图在数据中找到有用的规律、关系或模式。通常做法是用无向数据挖掘来识别数据中的规律,然后用有向数据挖掘来解释这些规律。

3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CRM系统中的应用

3.1 数据仓库——企业实施CRM的基础

数据仓库是企业CRM的中央存储系统。数据仓库体系结构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只有稳固的数据仓库基础设施才能支撑灵活多样的数据仓库应用。

客户关系管理是指企业用CRM软件提供的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来分析企业销售市场与客户之间的关系。CRM软件是选择在企业销售市场中有价值客户及其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分析这些客户的销售动态。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为客户着想”的商业哲学和企业文化来支持有效的市场营销与服务流程。如果企业拥有正确的领导、策略和企业文化,CRM应用将为企业实现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在长期的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这些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是面向业务的,不是面向决策的。因此,首先必须对这些分散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洁、转换和加载,形成企业数据仓库,并根据不同的主题,产生相应的数据集市,如一般客户分析数据集市,大客户分析数据集市等,这种多数据集市的建设有利于分析不同客户的行为特点。近年来,各企业客户需求逐渐趋向多元化,如果不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类,客户经理就无法知道谁是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的高、中端优质客户,竞争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发现优质客户和如何避免优质客户的流失;其次,通过OLAP、数据挖掘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并以企业管理人员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示出来。[next]

在CRM系统中,系统结构采用B/S框架结构,数据库集中,客户端采用浏览器访问,访问的浏览器采用IE6以上。通过CRM系统将数据仓库中客户每天的销售记录作为数据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客户进行分析。单体分析:分析某一客户的相关信息,分析的内容为该客户的销售数量、金额、收益,并与企业的平均销售数量、金额、收益作比较。群体分析:客户某一群体的销售数量、金额、收益。市场分析;便于领导及时、直观、准确地了解市场的发展及变化情况,以便宏观调控。通过将客户记录作为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源,经营决策者利用CRM提供的模块功能,就能够分析市场,以及抓住客户销售心理,从而正确指导销售,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最终赢得客户和市场,“与客户共创成功”。

3.2 数据挖掘——企业CRM系统的核心

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各企业为了保持较高的客户获取和保持率,并维持可赢利性,需要经常扩展和现有客户的关系、降低行销费用。这就需要对基于数据仓库的CRM系统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这时数据挖掘技术的使用便成为企业CRM系统制胜的关键。以下给出几种应用:

客户获得

对大多数行业来说,企业的增长需要不断地获得新的客户。新的客户包括以前没有听说过企业产品的人、以前不需要产品的人和竞争对手的客户。数据挖掘能够辨别潜在客户群,并提高市场活动的响应率。

交叉销售

现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的,一旦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成为企业的客户,企业就要尽力保持这种客户关系。客户关系的最佳境界体现在3个方面:①最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关系;②最多次数地和客户交易;③保证每次交易的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需要对已有的客户进行交叉销售。交叉销售是指企业向原有客户销售新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交叉销售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之上的,客户因得到更多符合其需求的服务而获益,企业也因销售增长而获益。在企业所掌握的客户信息,尤其是以前购买行为的信息中,可能正包含着这个客户决定下一次购买行为的关键因素。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影响客户购买行为的因素。

客户保持

现在各个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企业获得新客户的成本正不断地上升,因此保持原有客户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客户分为3类:第一类是无价值或低价值的客户;第二类是不会轻易走掉的有价值的客户;第三类是不断地寻找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服务的有价值的客户。传统的市场活动是针对前两类客户的,而现代客户关系管理认为,特别需要用市场手段来维护的客户是第三类客户,这样做会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易流失的客户,企业就可以针对客户的需求,采取相应措施。

一对一营销

一对一营销不只是每逢客户生日或纪念日时给他寄一张贺卡。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些自己独特的商品或服务,比如按照自己的尺寸做一套很合身的衣服,但实际上市场营销不是裁衣服,你可以知道什么样的衣服合适顾客,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股票适合你的顾客。CRM系统可以把大量的客户分成不同的类,在每个类里的客户拥有相似的属性,而不同类里的客户的属性也不同。最简单的分类方法即把所有客户分成两类:男性和女性。企业可以做到给这两类客户提供完全不同的服务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谁拥有客户信息,谁就拥有未来”。在企业管理客户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会用到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能够帮助企业确定客户的特点,从而可以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购买某一商品的客户的特征,从而可以向那些也同样具有这些特征却没有购买的客户推销这个商品;若找到流失的客户的特征,就可以在那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客户还未流失之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在企业CRM中有效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为企业高层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客户分类、忠诚度、赢利能力及潜在用户等有用信息,指导他们制订最优的企业营销策略、降低银行运营成本、增加利润,加速企业的发展。

篇6:ADS7844在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ADS7844在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详细介绍了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ADS784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一个实用的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相关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关键词:串行模数转换器;数据采集系统;低功耗;ADS7844

在野外以及一些没有市电或者不适宜使用市电的应用场合,自动化仪表通常要采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仪表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耗要低,A/D转换器作为自动化仪表的重要组成部份更不例外。笔者采用ADS7844和PIC16C64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便具有功耗极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完全可以适应电池供电系统的要求。

1 ADS784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ADS7844是Burr-Brown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宽电压、低功耗的12-bit串行模数转换器。它有8个模拟输入端,可用软件编程为8通道单端输入A/D转换器或4通道差分输入A/D转换器,其转换率高达200kHz,而线性误差和差分误差最大仅为±1LSB。ADS7844在电源电压为2.7V~5V之间均能正常工作,最大工作电流为1mA,进入低功耗状态后的耗电仅3μA。ADS7844通过6线串行接口与CPU进行通信,而且接口简单方便。

1.1 ADS7844的引脚功能

ADS7844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它有20个引脚,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CH0~CH7:模拟输入端,当器件被设置为单端输入时,这些引脚可分别与信号地COM构成8通道单端输入A/D转换器;当器件被设置为差分输入时,利用CH0~CH1、CH2~CH3、CH4~CH5和CH6~CH7可构成4通道差分输入A/D转换器?

COM:信号地?

VREF:参考电压输入端,最大值为电源电压?

CS:片选端,低电平有效,该脚为高电平时,其它数字接口线呈三态?

DCLK:外部时钟输入端,在时钟作用下,CPU将控制字写入ADS7844,并将转换结果从中读出?

DIN:串行数据输入端,在片选有效时,控制字在DCLK上升沿被逐位锁入ADS7844?

DOUT:串行数据输出端,在片选有效时,转换结果在DCLK的下降沿开始被逐位从ADS7844移出?

BUSY:“忙”信号输出端,在接收到控制字的第一位数据后变低,只有在转换结束且片选有效时,该脚才输出一个高脉冲?

SHDN:电源关闭端,低电平有效。当SHDN为低电平时,ADS7844进入低功耗状态?

VCC,GND:分别为电源端和数字地。

1.2 ADS7844的控制字及转换时序

ADS7844的

[1] [2] [3] [4]

篇7:虚拟仪器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虚拟仪器在汽车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汽车试验设备是汽车性能测试的硬件基础,传统的`汽车试验设备由于存在价格昂贵、功能单一、安装不便、功能扩展和升级困难、对温度、工况等要求严格,导致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数据不精确等问题.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简称VI)设计思想的提出,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设计自己的仪器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和扩展传统仪器的功能.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虚拟仪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思想和方法.

作 者:张亚萍 马明星 ZHANG Ya-ping MA Ming-xing  作者单位:张亚萍,ZHANG Ya-ping(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马明星,MA Ming-xing(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9)

刊 名: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英文刊名:GROUP TECHNOLOGY & PRODUCTION MODERNIZATION 年,卷(期): 26(3) 分类号:U463.07 关键词:试验设备   性能测试   虚拟仪器   软件设计   方法  

篇8:ADS7844在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详细介绍了12位串行模数转换器ADS784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给出了一个实用的低功耗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相关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

关键词:串行模数转换器;数据采集系统;低功耗;ADS7844

在野外以及一些没有市电或者不适宜使用市电的应用场合,自动化仪表通常要采用电池供电,这就要求仪表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功耗要低,A/D转换器作为自动化仪表的重要组成部份更不例外。笔者采用ADS7844和PIC16C64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便具有功耗极低、结构简单等优点,完全可以适应电池供电系统的要求。

1ADS7844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ADS7844是Burr-Brown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宽电压、低功耗的12-bit串行模数转换器。它有8个模拟输入端,可用软件编程为8通道单端输入A/D转换器或4通道差分输入A/D转换器,其转换率高达200kHz,而线性误差和差分误差最大仅为±1LSB。ADS7844在电源电压为2.7V~5V之间均能正常工作,最大工作电流为1mA,进入低功耗状态后的耗电仅3μA。ADS7844通过6线串行接口与CPU进行通信,而且接口简单方便。

1.1ADS7844的引脚功能

ADS7844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它有20个引脚,各引脚的功能如下:

CH0~CH7:模拟输入端,当器件被设置为单端输入时,这些引脚可分别与信号地COM构成8通道单端输入A/D转换器;当器件被设置为差分输入时,利用CH0~CH1、CH2~CH3、CH4~CH5和CH6~CH7可构成4通道差分输入A/D转换器?

COM:信号地?

VREF:参考电压输入端,最大值为电源电压?

CS:片选端,低电平有效,该脚为高电平时,其它数字接口线呈三态?

DCLK:外部时钟输入端,在时钟作用下,CPU将控制字写入ADS7844,并将转换结果从中读出?

DIN:串行数据输入端,在片选有效时,控制字在DCLK上升沿被逐位锁入ADS7844?

DOUT:串行数据输出端,在片选有效时,转换结果在DCLK的下降沿开始被逐位从ADS7844移出?

BUSY:“忙”信号输出端,在接收到控制字的第一位数据后变低,只有在转换结束且片选有效时,该脚才输出一个高脉冲?

SHDN:电源关闭端,低电平有效。当SHDN为低电平时,ADS7844进入低功耗状态?

VCC,GND:分别为电源端和数字地。

1.2ADS7844的控制字及转换时序

ADS7844的控制字如表1所列。

表1ADS7844的控制字含义

Bit7(MSB)Bit6Bit5Bit4Bit3Bit2Bit1Bit0(LSB)SA2A1A0-SGL/DIFPD1PD0

ADS7844的控制字共有8位,其中S是起始位?控制字的起始位总为“1”。A2~A0是通道选择位,在单端输入时分别对应8个通道,而对于差分输入,000~011分别对应CH0~CH1、CH2~CH3、CH4~CH5、CH6~CH7,而100~111则分别对应CH0~CH1、CH1~CH0、CH3~CH2、CH5~CH4、CH7~CH6。Bit3没有定义。SGL/DIF是模式控制位,该位为“1”时是单端输入模式,为“0”时是差分输入模式。PD1和PD0是电源关闭模式控制位,若为“00”,则表示ADS7844在不进行数据转换时自动进入电源关闭模式,若为“11”,芯片则始终处于电源开启模式。

ADS7844有多种转换时序,其基本转换时序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见,一个转换周期需要24个时钟周期,其中8个用于输入控制字,16个用于读取转换结果。控制字的所有位在时钟上升沿被锁入芯片,转换结果在时钟的下降沿被逐位移出。所有移入和移出的数据都是高位在前、低位在后。需要说明的是,ADS7844是12位A/D转换器,其转换结果只有12位,故在移出12位结果后,还需送入4个时钟来完成整个转换过程,这4个多余的时钟移出的数据为“0”,使用时不应作为转换结果处理。

【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相关文章:

1.postgres 数据备份与恢复

2.CPLD在远程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3.有备无患:OUTLOOK数据备份篇

4.有备无患:Foxmail数据备份篇

5.Informix数据备份技巧数据库

6.DMA结合McBSP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设计

7.在Visio中应用示例图表和数据

8.Excel在缓和曲线数据计算中的应用

9.高性能数据采集系统芯片LM12H458及其应用

10.互联网金融与大数据应用论文

下载word文档
《论数据备份与容灾系统在图书馆数据安全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