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2023-09-19 08:49: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tak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篇1: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行整体护理),每组6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实施,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是实施急诊优质护理重要切入点,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整体护理;护理质量;急诊护理

急诊为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是医疗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之一,护理风险高,护理工作量大,因此,实施护理服务及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性,向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方案。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其安全性高,临床适用性较强[1,2]。在本组研究中,将整体护理应用于急诊优质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月~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1.5±5.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74h,平均时间(21.5±3.6)h。204月~5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56岁,平均年龄(40.6±5.9)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8h,平均就诊时间(17.6±5.6)h。纳入标准:18~60岁者;语言交流无障碍者;理解能力正常者;排除标准:昏迷者;存在严重生命安全者;精神病患者;严重器官衰竭者。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实施一般急诊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排班制度排班时需要与APN班、白班、弹性班结合。白班为8:00~18:00,A班是早上7:30~13:00;P班15:30~22:00;N班为22:00~8:00。治疗护士与办公室护士等均为白天上班,两种班次更换1次。

1.2.2工作制度责任组长主要负责护理质量安全、专业技术及病房管理,对护士进行治疗,作护理质量的监督及考核,及时予以质量改革及反馈,从而促使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建立责任护士制度后,需要责任护士每日查房,加强与医患双方进行交流,促使责任护士能够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并掌握护理相关重点,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促进医患配合[2]。考核方式: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考核结果,与评职称及晋升有关,为有效调动护士积极性,将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采取多劳多得的制度,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3]。

1.3评价标准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总分为100分,主要有5个模块,主要内容为病区管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关爱及沟通、主动性、服务态度等方面。护理质量是主要经过急救药品器材、病区管理及分级护理、护理文件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49.35±5.60)分,出院患者满意度(22.54±2.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25.65±1.84)分;对照组住院患者满意度为(38.35±3.25)分,出院患者满意度(18.56±1.65)分、健康教育实施评分(18.42±1.63)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质量分析观察组病区管理(97.82±5.32)分,分级管理(97.54±5.14)分,消毒隔离(96.85±4.65)分,急救药品器材(97.41±5.11)分;护理文件(96.81±5.21)分;对照组病区管理(90.11±4.15)分,分级管理(89.18±4.26)分,消毒隔离(88.75±4.12)分,急救药品器材(90.48±3.11)分;护理文件(86.47±4.36)分。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2: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论文

【摘要】

目的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6月~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均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室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急诊护理;临床效果

随着医院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在急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1]。医院急诊室中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紧急,患者家属的情绪也不稳定。因此,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十分必要。文章将选取年6月~20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年6月我院急诊科接收的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7例,患者的年龄17~59岁,平均年龄为(29.3±8.7)岁。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0例。所有选入患者均有正常的理解能力,且能够无障碍的进行表达。将急诊住院时间在3天以下的患者和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对入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密切观察,让患者对周围环境进行熟悉,并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

1.2.2优质护理服务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1)急诊患者要先安排抢救再收费,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2)严格按照相关的'急诊输液和注射的步骤对患者进行输液;

(3)对急诊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针对患者的特点,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4)对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使家属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

1.3评价指标

让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以上;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急诊患者,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行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2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治疗后的效果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96%(48/50),远高于对照组78%(39/50),组间差异相比,2=7.16,P=0.0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情况

将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98%(49/50),远高于对照组80%(40/50),组间差异相比,2=8.27,P=0.00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治疗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开始被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急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为急诊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2-4]。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十分必要。文章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96%和98%,对照组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护理后的满意度分别为78%和80%,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满意度均远高于对照组,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高翠英[5]中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急诊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的有效率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之前,医院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责任和目标进行明确,进而增强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6]。同时,护理人员还应不断优化急诊室护理流程,让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护理服务。此外,院内护理科室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并定期对急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从而最大程度调动护理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7]。总而言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使更多的急诊患者都能收到满意的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芬.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4):238-239.

[2]童凤玲,陈秋星.目标管理在急诊肠造口护理中的实践与效果[J].安徽医学,2014,35(12):1743-1745.

[3]徐雅云.优质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9):243-244.

[4]乔春苹.优质护理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3):190-191.

[5]高翠英,张静.个性化护理在糖尿病酮症及其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5,36(7):898-900.

[6]徐爱萍,孔雪莲,王守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一体化护理[J].安徽医学,,33(3):359-360.

[7]孙邦艳.优质护理服务在乙肝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护理效果[J].安徽医学,,34(10):1558-1559.

作者:陈娟

篇3:优质护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是否可以缓解结肠癌晚期患者疼痛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结肠癌晚期患者提供护理指导。

方法选择该院12月—2月收治的结肠癌晚期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辅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二组患者疼痛情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忧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生存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对照组患者疼痛程度显著高于观察组,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DS与SAS评分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结肠癌晚期患者施加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患者缓解疼痛,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关键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所以本研究结论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结肠癌。

疼痛。

篇4:优质护理应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结肠癌成为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目前结肠癌在40~60岁年龄段人群发病率较高[1],而常用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辅助以化疗手段。

但手术创伤及术后护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状况,改善患者多种不适,有助于提高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采用对照方法观察了优质护理干预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疼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月—202月收治的结肠癌晚期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经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晚期。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1例。

其中对照组男55例,女36例。

年龄32~71岁,平均(51±6.18)岁。

观察组男48例,女43例。

年龄31~75岁,平均(49±5.29)岁,二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选研究对象均排除合并肠梗阻患者、心肺肾功能障碍患者、急诊手术患者。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再辅以优质护理进行干预。

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健康宣传,患者手术前心理状况评估与疏导,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以及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输液、给药等常规护理手段。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教育,如结肠癌晚期患者进行手术,应在术前帮助患者排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结肠癌治疗知识。

②心理疏导,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抑郁、交流及睡眠障碍等问题,则由护士进行辅导护理,并且做好相

关护理记录,同时避免暴露患者隐私,指导患者做一些肌肉放松训练以辅助心理情绪改善[2]。

③饮食护理,患者在手术前3d只服用半流质食物,手术前2d进食无渣流食,也可服用甲硝唑进行肠道抑菌,在手术前1d可

给予患者20%甘露醇250ml与5%葡萄糖盐水1300ml混合分2次在2h内服用,在手术前1d的上午进行,避免影响患者休息[3]。

④在患者手术结束后苏醒的6h垫枕头平卧位,定时帮助患者翻身,第二天方可以半卧位,降低手术切

口张力,保持胃管、尿管畅通,防止受压,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并以2次/d进行清洁护理[4]。

⑤结肠造口护理,可将腹壁切口与造口用薄膜隔开,防止稀薄粪便污染切口,在更换造口袋时应先清洁周围皮肤,若造口袋内排泄物超过30%应及时更换[5]。

1.3指标观察

采用卫生部关于癌症疼痛现状调查组设计的癌症疼痛情况调查表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情况评估,疼

痛的评分标准为: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6分,重度疼痛为7~9分,10分则为极重度疼痛[6]。

对患者进行SDS与SAS问卷调查,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收集患者护理满意度反馈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珚x±s表示,采用t检验,SDS及SAS评分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疼痛等级比较

通过评分体系,我们将患者的疼痛按照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与极重度疼痛分为四个等级。

经过对患者疼痛的信息收集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等级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67,P<0.05)。

2.2心理改善情况比较

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抑郁及忧郁等不良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无论是SDS或SAS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及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通过发放问卷,将患者的生存质量以评分形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总体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当前恶性肿瘤患者人数持续增加,肿瘤已成为危害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7]。

结肠癌属于临床外科方面最为常见的肿瘤,主要特点是病情变化较慢,所以在临床诊断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逐渐发展为晚期结肠癌[8]。

而癌症引发的疼痛也是常见症状之一,有研究显示超过61.6%的癌症患者出现疼痛表征,对患

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十分不利,所以WHO也把癌痛控制当作其综合癌症规划的四个重点之一[9]。

并且基于此,许多医护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优化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的癌痛护理措施,积极的护理干预和个性

化的优质护理辅导措施,有助于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恢复及疼痛的抑制[10-11]。

目前我们针对恶性肿瘤的策略主要是努力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而生存质量包括患者身体舒适度及心理状态等方面[12-14]。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肿瘤的认识还处于最初阶段,多数患者及患者家属依然认为恶性肿瘤是不治之症。

所以,医生和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还要给予患者肿瘤相关知识的宣传指导。

综合以上原因,优质护理干预在临床治疗中的需求日益增加[15]。

如对需要的手术患者,应提前与患者积极沟通,密切配合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促使患者处于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同时让患者得到社会认同感,为患者治疗树立信心[16]。

针对术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身体康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追求的优质护理服务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工作,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

积极通过基础护理促进健康指导发展,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自身潜能,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自身的治疗,降低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以保障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17]。

同时,人文关怀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如加强患者周围环境干预,使患者舒适度提高。

对结肠癌晚期患者术前或者术后的饮食施加干预,帮助患者形成规范的生活及饮食方式,保证患者处于最佳手术期。

同时对结肠癌晚期患者的隐私要重点保护,对术后患者实时观察,防止术后并发症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8]。

本次研究显示,相比于常规的基础护理服务,在施加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后,结肠癌晚期患者

疼痛缓解程度有了很大提升(P<0.05),说明优质护理服务有助于结肠癌晚期患者缓解疼痛。

而对SDS及SAS的评分分析后发现,优质护理服组的患者心理状态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同时患者生存质

量评分方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说明优质

护理服务无论是缓解疼痛,还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结肠癌晚期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优质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还可以稳定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所以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治疗晚期癌症方面值得大家继续深入研究,并且将研究成果在临床推广。

作者:祝毅 张伟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武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

4参考文献

[1]叶颖江,高志冬,王杉,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1(6):494-496

[2]刘艳芳.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行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临床护理[J].医学信息,,27(24):257-258

[3]高福香.浅谈结肠癌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J].求医问药(学术版),,11(3):253

[6]胡立威,陈炯,周杭成,等.术前疼痛分级与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关系的研究[J].中华胰腺病杂志,2013,13(5):340-341

[7]李占东,孙红,冯烨,等.88例晚期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评价[J].中医杂志,,56(8):690-682

[8]王昭辉.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196-197

[9]张爱秀.癌症疼痛的产生机制研究近况[J].中国当代医药,,17(2):150-151

篇5:优质护理应用

摘要:

探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护士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以西宁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我校)2014级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2014级学生(对

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式,2015级学生(实验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观察对比两组护理带教的效果。

实验组整体带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指导护士临床带教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带教工作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运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篇6:优质护理应用

服务理念。

护士。

临床带教

当前,护理实习人员不仅缺乏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更缺乏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本研究以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组平行对照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教学方式效果,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校2014级和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按照年级将其划分为对照组(100人,2014级)和实验组(100人,2015级)。

实验组中男10名,女90名,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4±1.3)岁,见习时间4周。

对照组中男9名,女91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0.8±1.2)岁,见习时间4周。

两组一般资料逐项对比差异较小,不会影响本次研究结果(P>0.05)。

(二)方法

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临床传统教学方式,由科室根据教学大纲和科室排班表制定带教计划,主要开展理论教学、操作示范活动、护理教学查房和个案讨论活动,然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活动。

2.实验组。

①入科第一天,总带教入科宣教,宣教内容主要为科室结构、人员配置、科室环境、工作安排、院内感染、针刺*预防等。

同时,护士长组织开展入科摸底考试,测评护士基础护理操作。

另外,采用面对面谈话的方法对护士家庭、毕业计划、专业价值观等社会问题进行了解,根据护士个人

意愿与带教实施双向选择,开展短长处相接、优缺点互补的一对一教学方式。

②入科第二天,在带教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床位包干、优质护理服务实践等活动,主要是

入院、出院、转运交接等临床程序以及病情观察、护理文件写作、医嘱执行、康复指导、心理护理等[1]。

【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相关文章:

1.整体护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

2.急诊护理心得体会

3.急诊护理实习总结

4.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5.优质护理工作总结

6.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7.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8.支气管肺炎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9.整体护理的体会

10.整体护理的心得体会

下载word文档
《整体护理在急诊优质护理中应用的效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