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也说境界美文

也说境界美文

2023-09-28 08:21:5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礼旃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也说境界美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也说境界美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也说境界美文

篇1:也说境界的哲理美文

也说境界的哲理美文

看过一片文章—“文字的境界”。掩卷凝思,感受颇深。也想赘述两句,希望让“境界”的概念在自己心里逐步清晰起来。

有一次坐公交车,有一位农民工模样的人最后上车,身上带着灰尘。车上人并不多,他看了看座位,犹豫了一下,还是坐在座位旁边的踏板上。他满脸疲倦,可目光里充满了和煦的暖阳。心里顿时肃然起敬——他看似卑微的躯体里,却暗藏着一颗一尘不染的`灵魂.....

境界是什么?我也搞不懂。人生路上我们都在负重前行,当你到达一个既定的高度,停下来歇脚喘息,回过头看着那些还在蹒跚前行的后来者,你沾沾自喜,甚至得意。这只是你暂时达到的高度,不是境界。你的境界一定是在同行的人群中留下的暖心的笑脸,给弱者的鼓励、搀扶。

有一位靠捡拾废品为生的老人,用他微薄的收入收养了十几个流浪儿童,孩子们都叫他“爸爸”,最大的女儿已经考上大学,她学业优秀,打几份工同时帮爸爸照顾弟弟妹妹。他们用羸弱且强大的大爱将本不是一家人的人用浓与血的亲情牢牢的凝结在了一起。使那些自命不凡、自高、自大,藐视弱者的所谓高蹈者望尘莫及。

汶川地震,有位残疾的乞讨者,坐在平板车上,在捐款台前捐出了自己乞讨来的一罐零钱,由于无法站立,他很吃力才能够到捐款台,他的身体是残疾的,可他的心在云端。令世人仰视。

境界是什么?境界是外祖父面对敌人的刺刀,未曾低下的头颅;未曾丢失的气节。是除夕夜,为了让我们穿上新衣服过年,母亲熬夜缝制时被针扎破的手指,以及那盏通夜未眠的昏暗的灯火;是我们为了一份责任扛起世界的肩膀。

是暴风雨后洁净的空气,还有映在天边七彩的虹......

篇2:也说一叶障目美文

也说一叶障目美文

中国的文化是很狡猾的,不知道老祖宗为什么这么聪明,这么有智慧!创造的语言,成语,文字,寓言,典故,诗歌,绘画。。。。。。都无不透着人性的深深内涵,义意双关,意境高远;时而直白,时而隐喻,时而顺来,时而逆反。。。。。。其哲理,其蕴意,甚致是天意天理似乎也都被纳藏在其中,真个儿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难怪单就文字就能令老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自己把自己搞晕!难怪有许多学者和文化人进去了就是出不来。出不来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祖宗传承下来的这些东西毕竟不能代表着你,你只可以去心领神会,好好消化于它,长出翅膀飞还得靠你自己!学不能成呆成僵,理解化灵化活才是置顶!所以,你出不来只是被醉倒!这从某一方面来说也是不幸,只因一个人真正要完美,要真实,一定是比这文化来得更多,更广,更无限度,于你非刀刀见血不可。因此说,读懂文化才晓文化仅仅是借灯和借路,人不可去醉!对中国的文化只能用心去读,用心去懂则成智,而不能单凭地用感情去品,单凭用感情去品往往一情愿,这样,你就很可能被醉倒了。当然,这对于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来说倒是不知要幸运多少倍,因为,他们崇外是找梦,而你虽然是醉,倒还是真醉值的!

言归一叶障目。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喻理真是天衣无缝。显然,有的草木叶片其形状真如目一样,拿一片叶遮目,那人就只能是黑天黑地了,而黑天黑地就不可能有你的光明世界。但只要拿掉这片叶,世界就会是一片光明。当然,而一叶障目真正喻理的是人的心灵与心胸。

人的心眼如果有了一叶障,那人的胸襟就一定会窄小,阳气不存,阴气沉池,人就算聪明也一定是鼠目寸光,走不了多远。狭窄,自己连自己都容不下,就更谈不上容纳他人和世界;自己都看不清自己,也就更谈不上去看清外面的形形色色了!光明是智慧,阴暗是愚蠢,事情总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做人就是要使心眼通畅无叶障,无尘蒙,这样,心就会成本来的摸样,通天达海,入宇自然,慈怜万物。如此大气度,大格局,大容量于人于事于物该是何等的智慧,安宁,自在与快乐呢!如果心眼被叶障了,那就是思虑纷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是是非非,宽容对己,刻薄对人,表面里面两重天时常成分裂,成打斗,成冲突与纠缠!

人的心眼不叶障,人就不会受任何的束缚了,就能涵通宇宙,自慧至灵。人在现实社会的生活中就都能够心安理得,得心应手。心眼清晰,看什么都自然走来真理。人做好了,你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任何角色也才能够名副其实的。否则,就只能使人两面三刀,留有遗憾,甚致,一败涂地,含恨终生!

有些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之所以与牢狱结缘,有的最后还要丢掉性命,究其原因就是心眼被一叶障目了。

这些最显然的一点就是人没做出自己的本分和老实。心存自私自利,偏执狭隘。人心之眼被贪欲叶死死障住。所以,把公仆的权力当作自己的私利工具,拼命贪,拼命捞!做人与扮演的公仆角色挂不上钩,对不上号。因为,你只有人做到了真处,国家,社会,人民大众就都是你维系的生命。生命的小我一定是被大化了的。因此,使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就是等于人民的生命而关天了!而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不就是融于其中吗!

一叶障目这句成语的意义所给人的启发,启迪和警示实在是太深刻了,它说明,一个人的心眼如果被叶障住了,肉眼看外面纵然是清楚的,但也只能是形色上的,现象上的,而真正的理,道和真实仍然只能是盲!反过来,只要心眼不叶障,肉眼即使一叶障那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因为心明了,就算是肉眼瞎了,世界也会是亮的。

一叶障目真是:意喻唤人醒,显理鞭人真呀!

篇3: 也说乡愁经典美文

也说乡愁经典美文

夜晚是那么静谧,月下树影随风婆娑,星星在天空明明灭灭的闪烁,时而传来邻家几声狗吠,搅散夜色里微微的寂寥。总是这样的夜晚,就会不由得思念故乡……

家在哪里,那里便是故乡,提起故乡,就会勾起心底无穷尽的思念,那种思念在每一个游子的心间放肆的游荡,不分昼夜永不停歇。

离开家乡,于是就有了乡愁。每次思乡,就会油然而来一种深深浅浅,浓浓淡淡揪心的疼痛。好似芒刺扎在手指的那种锥心的隐痛。虽是如此,心底对故乡的`眷恋依然时隐时现。不肯释怀。

曾有多少文人墨客用笔讲述了他们的思乡愁绪――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席慕蓉先生写下的一棵没有年轮的树;乡愁,是周树人先生儿时的玩伴少年闰土,乡愁,是老舍先生久久牵念的老北京的一杯香片茶……

然而,对我来说,乡愁,是故乡山野一道道跨不过去的沟沟壑壑,乡愁,是伴随炊烟四处逸散的洋芋焦香,乡愁,是冬日弥漫着柴草燃烧味道的火坑。乡愁,是我怎么也握不住父母的一双皴裂的手……

乡愁总是那么远又那么近,总是溢于言表却又无法说出口,乡愁像烙印一样实实在在的刻在心里,那种感觉走遍天涯也挥之不去……

乡愁,在游子心中是故乡的一花一草,一g土一盏灯,一口饭菜一碗茶水。是故乡年复一年不断轮回的春夏秋冬!

春的乡愁是满眼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夏的乡愁是荷塘不蔓不枝的瓣瓣莲花,香远益清。秋的乡愁是树树黄叶OO@@,随风飘摇。冬的乡愁是漫山白雪,皑皑千里,银装素裹。四季的乡愁在心底犹如一幅水墨画,色彩总是浓淡相宜的恰到好处。

曾几何时,故乡的风吹拂到我的脸颊,掠过我的发梢,想到故乡就抑制不住胸腔里跳动的声音,那份情足以融化我的心!可是如今啊,谁在我的故乡,我又在谁的故乡?

篇4: 也说那些不喜欢经典美文

也说那些不喜欢经典美文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很多爱,想拥有很多温暖。在理想的世界里,我们交往的每一个人都和蔼、友好、体贴、大方。我们会互相开玩笑,逗对方开心,享受跟彼此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们会沉浸在友好、欢乐的气氛中,没有人可以打扰我们,困扰我们,或者我们。

现实的世界是否也如理想般温馨而美好?

毋庸置疑,在辽阔的生命里,总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家人对我们的爱与关怀始终带给我们温暖。这种爱是离家时的驻足远望,是失意时的殷切鼓励,是取得成就时的阵阵喝彩。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会邂逅一群又一群人,有些人会成为与我们心灵相通的朋友。我们一起学习、生活,周末相约一起看电影。生活中的快乐,与他们共享。在遇到困难时,朋友会陪我们一起面对。因为朋友,我们即使身处异乡,也感受不到孤苦。我们享受生活中与身边人的这种融洽的关系。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交往的困境。我们会发现,不是身边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我们的肯定。我们会不可避免地遇上一些难缠的人,他们会惹我们生气,有时质疑我们的处事动机,有时对我们的言行冷嘲热讽,甚至搬弄是非、诋毁我们。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我们会对他们产生厌恶甚至敌对的想法。但是,理智的人会意识到矛盾和冲突常常是价值观不同的结果。

作为学生,我们所处的环境简单。在平常的生活中,与我们相处的多是老师、同学和家长。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这直接决定了个人的行为方式。我们不喜欢某一个老师的上课方式,因为他(她)经常在正常的教学内容里加入一些过难的内容,让人难以消化;我们不喜欢某一个同学,因为他(她)上课时总是喜欢跟同桌讨论,影响了课堂纪律;我们不喜欢某一个同学,因为他(她)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生活中的“不喜欢”,有时来源于身边人与我们格格不入的处事方式。

我们不喜欢一个人,有时问题不一定出在对方身上,因为喜欢和厌恶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我们不喜欢的人也许本质上并不坏,我们没法好好相处可能因为不同的价值观,可能是过去的经验在脑海里留下的固化印象,可能是被对方唤起的某种感觉。譬如,看到三角脸的人,就会联想到毒蛇的头是三角形的,觉得很可怕;看到出手阔绰的人,往往会联想到富二代,觉得没意思;看到极度自信的人,往往会唤起自己自卑的羞耻感……这些印象或感觉深入骨髓,以致见到某种类型的人,闻到某种味道,听到某种声音,就会让我们产生厌恶的感觉。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承认,不是每个人都能让我们感觉良好。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不如意,有时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足以解决问题。对不喜欢的人,多一分包容,承认差异的存在,可能会让你与身边人相处得更好。

篇5: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谈人生说境界优秀美文

1

境界是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出来的情况。

诗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诗境也即人境。王国维先生归纳出的三境界,第一境界为苦境,为求学与立志之境,此乃“知”之大境界;第二境界为韧境,为“行”之境界,即为实现远大理想需要坚忍不拔;第三境界为乐境,为“得”之境界,即功到自然成。凡是做大事、成大家的人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第一境界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目标,要摆脱社会的种种纷扰,把苦乐、毁誉、利害、得失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坚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第二境界就是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努力拼搏,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急流险滩,荆棘重重,但为实现既定目标要在所不惜、不轻言放弃;第三境界就是在经过无数挫折、多年磨练之后,奋斗目标水到渠成,看到目标就在眼前,心中充满奋斗和成功的喜悦。王国维先生在《文学小言》一文中还把三种境界说成是“三种阶级”:“未有不阅第一、第二阶级而能遽跻第三阶级者,文学亦然,此有文学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养也。”

今天的人们常用这三种境界来解析爱情离合、仕途升迁、财运得失,其实洞悉人生、爱情也罢,仕途也罢,财运也罢,所有的成功个案无非都是经历三个阶段:有了目标,欲追求之;追求过程中有所羁绊,但坚持不懈;在成败的关键一刻挺过去,喜获丰收。那些没有成功的,大多数人都会败在第二个环节上。

两千多年前屈原自投汩罗江,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近一百年前王国维先生自沉昆明湖,留下了“词以境界为最上”。两位前辈的诤言,一种是对人生的追求态度,另一种是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态度。

2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阶段(人们追求及时行乐)、道德阶段(根据行为准则履行义务)、宗教阶段(以痛苦为标志去感受人生的局限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生须经历三大境界,其一为骆驼境界,须忍辱负重、艰苦跋涉,这是人生的沙漠时期,需要自我意识觉醒并开始在寂寞中思索;其二为狮子境界,这是人生的创造时期,即通过个人独特的文化创造而趋于永恒之境,用拼搏的人生创造业绩;其三为婴儿境界,即以平静心灵摒弃恩怨、以率真心性俯瞰一切。

冯友兰先生的境界更具体一些,他从人生的意义出发将人生境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四个部分。在自然境界中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是依照社会习惯,而是依照本性去做,从未曾了解到做某种事情的意义,往好处说这是天真烂漫,往差处说这就是糊里糊涂;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只有“我”的观念,不论做什么都是为着功利打算,当然亦会为社会服务为国家出力,可他们做事的动机还是想得到更高的回报;在道德境界中的人,所做任何事皆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他们既不贪生也不怕死,明白除了“我”以外还有一个社会、一个整体;在天地境界中的人,一切行为皆以服务宇宙为目的,对生死的见解既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认为社会之上尚有一个宇宙。

3

曾经有人解释王国维先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混沌状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渐悟状态,“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顿悟状态。笔者觉得很有道理,人生境界的确需要感悟、领悟、觉悟。

林清玄更是把悟解释为“独对我心”,认为重读《西游记》后发现唐僧的'三个弟子悟凈、悟能、悟空,恰恰正是求佛问道的三重境界,也是人生的三重境界。《西游记》一书以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为主线,描述了皈依修行、悟道成佛的全部过程。玄奘的三个徒弟显然成了佛法的比喻形象——“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

所谓的悟净,指的是知道远离污浊去寻找净土;初入法门,修行尚浅,大体只为求得清心。佛说“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此乃求佛问道第一重境界。

所谓的悟能,指的是通过修行开始拥有一定能量能力,也叫守戒。猪悟能又名猪八戒,需戒守五荤三素,佛法就寓于持戒之中。所以守戒即是悟能,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获得智慧,此乃求佛问道第二重境界。

所谓的悟空,指的是境界最高一层,佛家讲空,道家讲无,只有悟得空的境界,才能返璞归真,此乃求佛问道第三重境界。

遇到各类困境时保持清净之心,对待外境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会看清方向,明确自己原本从哪来、此刻在哪里、要往何处去,此为悟净;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时刻持戒守戒升智慧提能力,此为悟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达到一种“无我”境界,懂得了“无我”,懂得了“道”,才是真正修成正果,这是求佛问道的最高境界。洞悉了一切事理,并可以自由自在、建立无我,如入无人之境,此为悟空。

篇6:也说淡然处世美文

总会有烦恼,其原因便是心性不够淡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便是太过在意。

处世,处事,不可能尽善尽美,这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生活的坐标系中,以时间为轴,一切都在缓慢的变化着,只不过,有些变化难以接受。

不知从何时起,喜欢下雨天,一个人撑着伞走过,在滴答的雨声中漫步,正如最初的自己,喜欢听雨。无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依旧喜欢听雨。那雨,依然纯净,清澈,冰凉,滴落在脸颊上,刺激下堕落的心,也许在雨中还能找回那个迷失的自己。

细看生命的轨迹,曲曲折折的曲线,没有规律可言,然而,却总是时不时的回到原点。很多时候,总会说某个时期的自己傻傻的`,做错了什么,亦或是再也找不到最初的自己感慨万千。很多时候,蓦然回首,大概是百般滋味皆有。偶尔翻出几年前的书籍,或者一些老旧的相片,总是五味杂陈。曾经,过往,那个时候的梦想与世界观与现在相较,不得不的佩服岁月,沧海亦能桑田。

曾读过一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的心,‘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在红尘中流浪,岁月几经波折,悄无声息的发展变化,曾一度追求的东西最后被遗弃,学会的一些新的事物有部分是过去所厌恶的。事物本该是发展变化的,可是这样的发展有多大的意义?然而,在尘世中漂泊多年,早已回不到最初,不知原点在哪里,最后大都会有随遇而安的心态。

回忆向来都是流年似水,岁月悠悠,会让人陷入思考。看过太多的花开,走过太多秋叶飘飞的路,学会了无动于衷,这谈不上好与坏。可能人最需要的是淡然宁静的心态,波澜不惊,淡然自若,穿行人世的海,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当落叶漫天飞舞,依旧能宁静的在落叶下静静走过,当春花烂漫依旧能内心平静。大概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吧。

生活固然有缺憾,不可能与山间之明月,江上之清风一样,超脱世俗,但是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对于某些社会现象,也许不能去评论对与错,但是,至少我不会去做,至少不会随波逐流跟随大众。基于不同的世界观,人也是独特的,我就是我。现时代,有些事不得不让人深思,曾看到一句话‘那些实业救国的中国人,那些为中国强盛默默奋斗的科研人才,才能有多少的工资,而随便三线明星演员一部戏拍下来便是那些人的好几年的工资’,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人深深沉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跟随大众,放弃了自己的世界观。

总期待下雨天,在雨中漫步,濯洗灵魂的尘垢,听雨。

【也说境界美文】相关文章:

1.也说韦应物

2.慢的境界经典美文

3.珍惜,是一种境界美文

4.也说几句散文

5.也说端午节作文

6.蝉说美文

7.人生的旷达境界哲理美文

8.赢的最高境界经典美文

9.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造句

10.也说家教作文600字

下载word文档
《也说境界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