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yks331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篇1: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闲居
丰子恺
闲居,在生活上人都说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了。假如国民政府新定一条法律:“闲居必须整天禁锢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也不愿出去干事,宁可闲居而被禁锢。
在房间里很可以自由取乐;如果把房间当作一幅画看的时候,其布置就如画的“置陈”了。譬如书房,主人的座位为全局的主眼,犹之一幅画中的middle point(中心点),须居全幅中最重要的地位。其他自书架,几、椅、藤床、火炉、壁饰、自鸣钟,以至痰盂、纸簏等,各以主眼为中心而布置,使全局的焦点集中于主人的座位,犹之画中的附属物、背景,均须有护卫主物,显衬主物的作用。这样妥帖之后,人在里面,精神自然安定,集中,而快适。这是谁都懂得,谁都可以自由取乐的事。虽然有的人不讲究自己的房间的布置,然走进一间布置很妥帖的房间,一定谁也觉得快适。这可见人都会鉴赏,鉴赏就是被动的创作,故可说这是谁也懂得,谁也可以自由取乐的事。
我在贫乏而粗末的自已的书房里,常常欢喜作这个玩意儿。把几件粗陋的家具搬来搬去,一月中总要搬数回。搬到痰盂不能移动一寸,脸盆架子不能旋转一度的时候,便有很妥帖的位置出现了。那时候我自己坐在主眼的座上,环视上下四周,君临一切。觉得一切都朝宗于我,一切都为我尽其职司,如百官之朝天,众星之拱北辰。就是墙上一只很小的钉,望去也似乎居相当的位置,对全体为有机的一员,对我尽专任的职司。我统御这个天下,想像南面王的气概,得到几天的快适。
有一次我闲居在自己的房间里,曾经对自鸣钟寻了一回开心。自鸣钟这个东西,在都会里差不多可说是无处不有,无人不备的了。然而它这张脸皮,我看惯了真讨厌得很。罗马字的还算好看;我房间里的一只,又是粗大的数学码子的。数学的九个字,我见了最头痛,谁愿意每天做数学呢!有一天,大概是闲日月中的闲日,我就从墙壁上请它下来,拿油画颜料把它的脸皮涂成天蓝色,在上面画几根绿的杨柳枝,又用硬的黑纸剪成两只飞燕,用浆糊黏住在两只针的尖头上。这样一来,就变成了两只燕子飞逐在杨柳中间的一幅圆额的油画了。凡在三点二十几分,八点三十几分等时候,画的构图就非常妥帖,因为两只飞燕适在全幅中稍偏的位置,而且追随在一块,画面就保住均衡了。辨识时间,没有数目字也是很容易的:针向上垂直为十二时,向下垂直为六时,向左水平为九时,向右水平为三时。这就是把圆周分为四个quarter,是肉眼也很容易办到的事。一个quarcer里面平分为三格,就得长针五分钟的距离了,虽不十分容易正确,然相差至多不过一两分钟,只要不是天文台、电报局或火车站里,人家家里上下一两分钟本来是不要紧的。倘眼睛锐利一点,看惯之后,其实半分钟也是可以分明辨出的。这自鸣钟现在还挂在我的房间里,虽然惯用之后不甚新颖了,然终不觉得讨厌,因为它在壁上不是显明地实用的一只自鸣钟,而可以冒充一幅油画。
除了空间以外,闲居的时候我又欢喜把一天的生活的情调来比方音乐。如果把一天的生活当作一个乐曲,其经过就像乐章(movemene)的移行了。一天的早晨,晴雨如何?冷暖如何?人事的情形如何?犹之第一乐章的开始,先已奏出全曲的根柢的“主题”( theme)。一天的生活,例如事务的纷忙,意外的发生,祸福的临门,犹如曲中的长音阶变为短音阶的,C调变为F调,adagio(缓慢的)变为ajlegro(迅速的),其或昼永人闲,平安无事,那就像始终C调的andante(流动的,中速的)的长大的乐章了。以气候而论,春日是门德尔松,夏日是贝多芬,秋日是肖邦、舒曼,冬日是舒伯特。这也是谁也可以感到,谁也可以懂得的事。试看无论甚么机关里,团体里,做无论甚么事务的人,在阴雨的天气,办事一定不及在晴天的起劲、高兴、积极。如果有不论天气,天天照常办事的人,这一定不是人,是一架机器。只要看挑到我们后门头来卖臭豆腐干的江北人,近来秋雨连日,他的叫声自然懒洋洋地低钝起来,远不如一月以前的炎阳下的“臭豆腐干!”的热辣了。
1.作者认为闲居“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了”。文章围绕这一中心句写了哪几件事?(3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假如国民政府新定一条法律:“闲居必须整天禁锢在自己的.房间里,”我也不愿出去干事,宁可闲居而被禁锢。
(2)因为它在壁上不是显明地实用的一只自鸣钟,而可以冒充一幅油画。
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7分)
4.丰子恺的散文能于平凡琐细处寓深意,结合全文,请从艺术与生活关系的角度探究本文的意蕴。(8分)
答案:
1.三件事:(1)把房间布置妥帖;(2)给自鸣钟装饰;(3)欣赏闲居时的情调。(每点1分,共3分)
2.(1)①闲居在生活上是不幸的,但在精神上是自由的。(1分)②空间上的限制其实不能禁锢精神上的自由与丰富。我为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宁愿选择禁锢。(2分)
(2)①自鸣钟是用来显示时间的,我却把它装饰成一幅油画。(1分)②我有意忽视物的实用性而重视其审美情趣。(2分)
3.最后一段由闲居时的对空间的描写转向对时间的描写,侧重于写闲居时的心情。(1分)
(1)与前文相呼应。此段正面描写作者的感情,与开头“闲居,在情趣上我觉得是最快适的”相照应。(2分)
(2)正侧结合,相互阐发,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文章三、四自然段分别写布置房间,装饰自鸣钟,是从空间的角度着笔,是侧面描写。最后一段以音乐喻情感变化,是从时间的角度着笔,是正面描写。这表明作者闲居时无论何地,无论何时,都是快适的。(2分)
(3)点明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此前三段写室内,最后一段兼写室外,肯定了人的情感的丰富性,这才是闲居时最自由的人生状态。(2分)
4.(1)从生活对艺术的决定关系看:
示例①:热爱生活是艺术人生的前提。(2分)作者宁愿被禁锢在家中过闲居生活,这其实是对自由生存状态的热爱。这种热爱之心是艺术地观照周围生活的前提。(2分)
示例②:生活中蕴含着艺术美,要善于以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作者对日常生活的细碎小事始终保持兴味,透露出一种对人生的无限眷恋与真实的执著。妥帖的布置房间,装饰自鸣钟,听院外买臭豆腐的叫卖声,这些都是生活中极平常的小亭,然而作者在一种超越个人目的的审美眼光的观照下,生活显示了她优美的一面。(2分)
(2)从艺术对生活的反作用来看:
示例①:以艺术的心态享受生活。(2分)如房间布置妥帖之后,“我统御这个天下,想像南面王的气概”。认为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变的,人不应该是机器,而要像欣赏音乐一样去品味各种情感。(2分)
示例②:以艺术的情趣创造生活。(2分)艺术情趣有时能够超越物质的实用性而独立地对人产生精神上的慰藉。作者的居所“贫乏而粗末”,但以画家的眼光去布置、装饰,以音乐家的耳朵去聆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消解了日常生活中的紧张与桎枯,获得精神上的愉悦。(2分)
(评分标准:要从艺术与生活相互作用的关系角度阐述,有观点,有分析。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篇2:王人鉴《冬夜闲居》阅读训练和答案
王人鉴《冬夜闲居》阅读训练和答案
原文: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12信乾坤。
注释:
1 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作官或居家隐居。
2 翻译: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尾联点名本诗的,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阅读训练:
⑴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起什么作用?(4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⑴ 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枯黄的树叶铺满了砍柴的小径,淡淡的荒烟笼罩着简陋的柴门。(颔联颈联表述各1分,共2分,颈联文学形象的表述大意对即可)
诗的中间两联紧承首联,具体写了寒冬早至,自己闲居水上村的情形,也为尾联点明做了铺垫。(具体承接1分,为引出主旨做铺垫1分,共2分)
(2)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凭谁”句写无论是作官还是隐居都不会使自己改变生活态度,“裋褐”句表明生活贫穷,听任自然安排,表达了安贫乐道的主旨。(总说情怀2分,具体分析各1分,共2分)
参考赏析:
诗歌首联点名时令,忽忽的寒风带着刺骨的寒意吹来,冬天早早地到来了,此时的我正闲居在在水上村。首联照应了题目“冬夜闲居”。颔联似乎是在诉说闲居的原因,由于自己身患疾病,就疏远了当今世上之事,自己的愚拙实在是辜负了朋友的恩情。颈联写了闲居之地的景物,树上的黄叶已经落尽,厚厚地铺在砍柴人上山的小路上,稀疏的荒烟袅袅升起,淡淡地笼罩着简陋的柴门。尾联点名本诗的主旨,不管是出仕做官还是隐居在家,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自己都要穿着粗布衣服,在天天地间信步逍遥、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生活。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情怀。
篇3:《闲居》阅读答案
8.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9.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篇4:《闲居》阅读答案
姚合
不自识疏鄙, 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 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 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①, 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8.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9.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篇5:闲居司马光阅读答案
闲居司马光阅读答案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1分)以春雨过后野草蔓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诗题闲居,与此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生活并不是悠闲自在,而是内外交困,诗人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2分)诗的一二句展示的是老朋友纷纷与诗人断绝来往后门庭冷落的景象,感叹人情世态的炎凉。(2分)诗三四句突现的是家童趁主人无心料理而偷懒致使庭院雨后野草丛生的图景,表达无奈的感叹和对国事的忧愁。(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闲居》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国家政治日渐颓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散文阅读的方法
目标阅读法
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目标就是阅读各种不同读物时所产生的这样或那样的阅读目的。从数量上说,目标可以是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从内容(或形式)上说,目标可以大到思想倾向、写作特色,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数量到底选择多少为宜,内容(或形式)究竟选定什么为好,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根据读物的实际情况而定。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攻击 目标 ,击中 目标 ,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跳开 、绕过 、跨出 、避让 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和章节,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决不在外围知识上去绕圈子。这是攻击、捕捉 目标 的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便是在先前攻击、捕捉到的目标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从而真正捕捉到 目标 的实际内容。平时能阅读的书报杂志,实在不少。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很博学,在很多领域都很有成就。
检视阅读法检视阅读法是一种搜求性阅读活动,又称为 寻读 或 猎读 。它以检索寻找某项或几项特定的内容为阅读目的。有的是为了搜寻有关的读物,并从中选择最佳的必读材料;有的是为了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创造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是阅读类型之一。指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末曾有过的答案,能超越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与接受性阅读的活动中心不同。接受性阅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身上,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是怎样提出、怎样论证的。创造性阅读的活动中心集中在读者身上。
探测性阅读
探测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通常指为了搜寻某种资料或确定读物是否具有阅读价值的阅读。这是具有独立学习习惯的人经常进行的一种阅读方法。这种阅读有3种不同情况:
1、为了掌握一本书的总观点,要经过以下一些步骤:注意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阅读导言和序言;浏览目录,检验参考书目;阅读出版者有关的话或关于作者的说明;选择一二个包含主要论题的中心章节,阅读它开始的一、二段和结束段。在迅速阅读完后,就可以确定这本书是否包含了探测者所需要的资料,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或全面阅读了。
2、为了掌握一个章节或文章出现在哪一类书籍或报刊上,知道所读部分与其他部分的关系,寻找出概括介绍文章的段落和句子。
3、为了寻找某种特殊的资料,就要学会浏览。浏览时,要把寻找的问题牢记在心间,尽快地移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并且运用标题、提行等帮助搜寻所需资料。
阅读理解常考小说三要素知识点
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篇6:《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闲居》阅读答案及赏析
原文
闲居
司马光
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1分)以春雨过后野草蔓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2分,答出一点、意思对即可。)
2.诗题“闲居”,与此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诗人生活并不是悠闲自在,而是内外交困,诗人心情也不是恬淡安详,而是抑郁不平。(2分)诗的一二句展示的是老朋友纷纷与诗人断绝来往后门庭冷落的景象,感叹人情世态的炎凉。(2分)诗三四句突现的是家童趁主人无心料理而偷懒致使庭院雨后野草丛生的图景,表达无奈的感叹和对国事的忧愁。(2分)(意思对即可)
赏析:
《闲居》是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国家政治日渐颓废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感叹。
这首《闲居》写闲而实不闲,至少是身闲心不闲,因而格调与传统的闲居诗不同。
诗前两句说自己的老朋友及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倒戈,支持新法,与自己断绝来往,家里安静得门可罗雀。第二句用汉翟公典故,讽刺人情冷暖,世风不古,表示自己胸中的不平。下半由此发挥。众叛亲离,他自然郁郁寡欢,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无精打采。连仆人也改变了以往惯有的勤俭,乘机偷懒,一场春雨过了,庭前杂草丛生,也没人去管。“僮更懒”三字,道出无限辛酸,大有“运衰奴欺主”的味道。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句句写闲,门庭冷落,无人过访,就少了许多应酬,可以空闲;自己慵懒,无所事事,也是闲。但诗人笔下展示的生活场景不是优游闲散的,而是内外交困的;诗人的心情也不是恬淡安适的,而是抑郁不平的。此诗是浅显中有深致,平淡中有沉郁。这就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篇7:闲居阅读练习答案
闲居阅读练习答案
闲居
姚合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淤,依止古先生?
【注】禅观:即禅理、禅道。
8.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5分)答案:本诗使用了反衬和对比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对比,仍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
9.(6分)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2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
篇8:《春日闲居》阅读题及答案
徐通
草阁春方暮,柽①阴日未斜。
蜗涎分断壁,莺语并邻家。
曲坞藏修竹,轻云覆落花。
卑栖②有至性,长此卧烟霞③。
注释:
①柽(chēng):即柳树。
②卑栖:居于低下的地位。
③烟霞:山水胜境。
(1)第二联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诗人是如何写的?(4分)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蜗牛爬过的断壁上,留下银白色的蜗涎,深黑的.墙壁被划分为二。院内院外,一片莺啼之声。这是一幅美妙静谧的山村暮春图景。(2分)此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蜗涎”之静,后写“莺语”之动,以静显动,以动衬静。(2分)
(2)尾联用“卑栖”“至性”“长此”“卧烟霞”等表达自己甘于淡泊、出尘拔俗的志趣和愿意永远过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4分)
篇9:《玉蝴蝶闲居》阅读答案
(明)梁寅
天付林塘幽趣,
千章云水,
三径风篁。
虽道老来知足,
也有难忘。
旋移梅、
要教当户,
新插柳、
须使依墙。
更论量,
水田种秫,
辟圃栽桑。
荒凉。
贫家有谁能顾,
独怜巢燕,
肯恋茅堂。
客到衡门,
且留煮茗对焚香。
看如今、
苍颜白发,
又怎称、
紫绶金章。
太痴狂。
人嘲我拙,
我笑人忙。
1.下列对上阕“闲”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头三句是说隐居之地有自然赠与的树林池塘,林木高耸,小路有清风绿竹,一切清幽野趣:体现了隐逸环境的“闲”。
B.“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虽然年老但知足常乐,而且田园生活有更加难忘的.快乐,真正做到了“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这体现了内心的“闲”。
C.“旋移梅、要教当户,新插柳、须使依墙”写作者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放松心情,在劳动中享受老年生活。
D.“更论量,水田种秫,辟圃栽桑”,表明作者亲自从事农耕,体现了“闲”的生活方式与人生选择。
2.请简要分析下阕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与解析】
1.选BC。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结构的能力。具体说就是考查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题型上属于“一字统领全诗型“(“关键词”型)。诗歌中往往有一个字(词)能笼罩全文。把握好关键词的意思,在结合内容具体分析。B项,“闲”是隐逸悠闲之意。“虽道老来知足,也有难忘”是说词人知道田园常乐,又有“难忘”之事,内心并未平静;词人意在清除杂念已坚定隐逸之志,为下文铺垫。C项,写作者不迟疑立即行动,在门前墙边移梅插柳,不仅便于观赏更表明心志,这在行动上体现“闲”。主要是要准确解读诗歌内容。
2、客人来访就烹茶焚香对饮,进一步写闲适之趣。(1分)③接着表面是说自己年老,不能做官,配不上“紫绶金章”,实际上进一步表明自己无心官场终老田园的心态和志向。(2分)④最后词人对于世人的嘲笑不以为然,反过来嘲笑那些汲汲于世俗功名的人太忙了,表现自己高洁独立、安贫乐道的人格操守。(2分)16.先写生活清贫困苦,家贫无人光顾,只有燕子筑巢做窝与己相伴,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居之乐。(1分)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关键是要吃透诗词大意。注意词体的一个特点是讲究铺叙,基本上一个句号对应一个内容层次。学生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可依次提炼答案。如果学生从词人的闲居之乐和隐逸志向、人格操守两个大方面分析作答,也可酌情给满分。
篇10:材料阅读训练及答案
高分子体态苗条,彼此纠缠在一起,吸引力大,不易分开,即使加热也不会一下子变成液体,所以具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
但是,化学家们还不满足,他们甚至干涉高分子的“内政”:或改变链的结构形式,或在链上加几个特殊的“基团”,结果新的高分子就具备了耐高温、抗低温、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1.选出下列说法中不是两个材料主要说明内容的一项。( )(2分)
A.高分子材料具有个头大,结构复杂,有较好的弹性、塑性和强度的特点。
B.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功能特殊。
C.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广泛。
D.高分子材料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选出涂在卫星表面的“温控材料”是利用了特种高分子的什么功能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耐高温、抗低温
B.耐高温、耐腐蚀
C.弹性、塑性和强度
D.耐腐蚀、抗氧化以及电、磁、光、生理、催化等一系列特殊的新功能。
3.选文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选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4分)
5..如果要将两则材料组合成一篇文章,请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你认为材料二放在材料一的哪个位置合适?请选择 。(2分)
A.第②段之后 B.第③段之后
C.第④段之后 D.第⑨段之后
问题二:请你在材料二后写一句话,使组合后的文章思路清晰,衔接自然。(2分)
答案
1.C
2.A
3.列数字、作比较。具体突出的说明了高分子个头大的特点。
4.(1)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如“这些‘单体’手拉手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蜷曲的长链,有的长链之间连着短链,有的还有支链”中将“单体”连接在一起的方式形象的说成是“手拉手”,从而说明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特点。
(2)准确严密。本文多处运用数字说明。如“当飞行速度高达音速的3倍时,空气的剧烈摩擦可使导弹、飞船表面的温度升高到5000℃以上。”通过列数字准确说明了高分子具有耐高温的功能。
5.问题一C,问题二 这类高分子已被应用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在各项尖端技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闲居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5.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10.王翦将兵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