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
“木头的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供大家参考。
篇1: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
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
黄女士的女儿小欣今年4岁,在广州市某幼儿园读中班。日前,幼儿园举行了一场化装舞会,小欣被安排当新娘,与另一名当新郎的小男孩挽着手,伴着婚礼进行曲步入礼堂。幼儿园的老师还特意为这精彩一刻拍照留念。
“女儿回来后,马上把照片拿给我看,兴奋得小脸通红。我当时看了没在意,谁知没过两天,小欣就拉着同一个小区的小男孩要结婚入洞房,还装模作样地要上床。”黄女士担心女儿在新娘新郎游戏中慢慢“堕落”,认为幼儿园不应该在幼儿还没具备分析判断能力时搞太多成人化的活动。
对此专家表示,这些“性游戏”并不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相反有利于日后性心理健康发展。如果成人在亲眼看到孩子的“性游戏”后,直接加以干涉,或者对孩子加以责骂、压制和惩罚,使孩子觉得自己做了很坏的事,这样就会对孩子今后性心理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这种信息可能会妨碍孩子成年后接受和给予性爱愉悦的能力,最后还会干扰他们建立爱情和亲密关系的能力。(南都)
篇2:偶尔让孩子的诡计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极其推崇严格的育儿观,因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宠孩子的家长太多了。不过,最近遇到一个困惑的妈 妈,孩子总是咬指甲,咬碎了,还不停地啃,明显有心理压力。突然觉得狠心和严格也是要适度的,孩子和成人的生活内容常常是冲突的,因为大人的口头禅就是:不可以!不要这样!不许做这个!在英语里往往是:no. can not. don't do that! stop it!但孩子的天性是要探索、要发泄旺盛的精力的,很多在大人眼里莫名其妙、无关紧要的游戏活动,在于孩子可能就跟上班、工作甚至科学研究一样重要。如果我们总是让孩子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压抑的。哪个孩子小时候不是故意做点坏事让父母头疼啊,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尽管非常依赖亲人的照顾,但是把卷筒纸拉得满地都是,把厕所搞得银装素裹、一片白花花的时候,他们总是悄无声息一个人进行的,直到大人大呼小叫地赶到并收拾残局。还比如两岁多的孩子明知道水是用来喝的,却偏偏把杯子里的水倒在桌子上,看着水的流向,还拿餐巾纸吸水,甚至把吸过水的餐巾纸往嘴里放,也是悄悄地进行,因为他们都知道这是大人眼里的“不可以”。
但他们情愿挨骂也要玩,因为,第一,好玩,玩的愿望胜过挨骂的痛苦,第二,谁能说这不是孩子故意跟大人过不去呢,因为他们总是被大人控制着,遵守一切大人制定的规则,所以偶尔玩个小把戏,让大人头痛,即使被骂的时候心里也是偷着乐的,看着总是控制一切的大人失态的大呼小叫,就好像看到天天板着脸训斥下属的上司失态一样让人高兴。
在儿童与成人的斗智斗勇中,不妨偶尔让孩子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常常让大人的头痛的都是聪明孩子!
篇3:游戏使孩子心理健康
游戏使孩子心理健康
日本着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在自己的作品中曾描述自己小时候非常淘气,让她很感兴趣的游戏是钻铁丝,抬起带刺的铁丝,从围着铁丝网篱笆院子的一头钻过去,再钻回来。尽管她的裙子被卷起来了,短裤也被铁丝勾破了,却还依旧乐此不疲。
黑柳彻子一年级时,就因为严重干扰全班同学而被迫退学。照我们的理解,她可是一位典型的“问题儿童”啊!可贵的`是,她的蚂妈没有尝试建议孩子换个游戏,也许我们会问,这样被大人“放纵”的孩子,长大会怎样呢?这位特别“淘”的孩子,就是现在日本着名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
什么样的孩子心理才算健康呢?最简单的回答是“让孩子像孩子!”我们既不要强求孩子做“超人”,钢琴、珠算、英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也不要指望孩子做“成人”,承担维持家庭团结的使命,更不要把孩子养成“小小孩,只会乖乖地做个”小宠物“,没有任何责任和义务的概念。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父母的第一个功课就是等待,等待孩子慢慢长大,要知道,慢慢长成的果子最甜。孩子小时候玩够了,长大了才能安安心心地做大人,小时候未曾体验的东西,长大后有时会以冲动般的行为,去尝试那些未做过的”事“。
让孩子做孩子吧!没有游戏的童年是暗淡的,没有嬉闹的童年是灰色的。蒙特梭利曾说过,儿童对活动的需要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游戏是保证儿童心理健康必需的营养,孩子今天是一个快乐的小孩,明天就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成人。
【性别游戏有利于孩子健康】相关文章:
9.教育与性别特质
10.性别遗传 教学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