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2024-06-25 07:40:4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世纪峰岚”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篇1:《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於山(3),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於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皆(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物物而不物於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

[注释]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村。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於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下村间,即受材零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於。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皆(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於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夫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於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廉:刚正、有梭角。议:非议指责。

(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

(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

篇2:《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字中的加点字。

①庄子行于山中( ) ②见大林( ) ③问其故( )

④舍于故人之家( ) ⑤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 ⑥以不材死( )

2.给划横线的句子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夫 子 出 于 山 舍 于 故 人 之 家 故 人 喜 命 竖 子 杀 雁 而 烹 之 竖 子 请曰 其 一 能 鸣 其 一 不 能 鸣 请 奚 杀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

②命竖子杀雁而烹之:

4.庄子从伐木和杀雁这样的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了处事的哲理。他告诉了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5.对于庄子所悟的处事哲理,你认为正确吗?谈谈你的看法。

篇3:《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1.在 看见 原因 老朋友 煮 因为

2.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3.①伐木工在它旁边休息却不砍伐它。②命童仆杀鹅作菜用酒食招待他。

4.看待事物不可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特点灵活变通。

5.各抒己见,提倡独特见解,语言流畅,有说服力即可。

篇4:《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之人停在旁边却不去砍伐。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寄宿在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之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今天主人之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著说:“我庄周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象与大道相似,实则非也,所以也不能免於受牵累。至於顺乎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无赞誉也无毁谤,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变化,而不肯专主一端。时上时下,以与天地万物和谐为准则,茫然无心漫游於未曾有物的虚突之中。按物之本性去主宰万物而不为物所役使,这样哪Y会受到牵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遵循之法则。至於万物之情理,人世伦理之传习就不是这样。聚合转成分离,成转成毁,刚直则受挫伤,尊贵则遭非议,有作为就有亏缺,贤能就遭暗算,不肖就遭欺侮。怎麽可能一定不受牵累呢!可悲呀!弟子们记住、只有道德是要归向的。”

1.《山中访友》选段阅读答案

2.山中访友阅读答案

3.《山中访友》阅读答案

4.《山中访友》阅读理解与答案

5.小学语文《山中访友》阅读答案

6.湘行散记阅读题及答案

7.《安全的空中旅行》阅读答案

8.银行里的小男孩阅读答案

9.社戏阅读答案

10.《海燕》阅读答案

篇5: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读《庄子行于山中》有感

我读了《庄子。山木》中的“庄子行于山中”这个故事,受益匪浅。有一天,庄子在山中行走,看见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伐木的人站在旁边却不去砍这棵树。他的学生问其中的原因,庄子说:“这棵树没有可用的,它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庄子从山中出来,又来到朋友家中,老朋友见了非常高兴,便命令年轻的奴仆去杀鹅,用酒招待他们。奴仆问主人:“其中一只鹅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会叫的。”第二天,学生问庄子:“昨天,山中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够过完它天赋的寿命,而主人家的鹅因为不会叫被杀死了,请问先生,是不材好还是有材好呢?”庄子笑着说:“我将要在不材与有材之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也就是说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理解,再加以分析,取其利而弃其弊。就拿成材与不成材来说,原文中被砍伐的树木用来盖房子、做家具,是被人类所利用。没有被砍伐树木虽然“得终其天年”,但它的一生却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同理,如果庄子的.朋友家圈养的两只鹅都会叫,那么为了招待客人也必定杀死其中一只。杀死的和没有被杀死的鹅,同样服务于人类。综上所述,成材与否绝不能以“伐木”和“杀鹅”这样草率界定,关键是看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国家有没有价值。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同志亲切地接见了全国著名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同志。当时,刘少奇同志亲切地对传祥同志说:“你当清洁工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是革命的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少奇是国家主席,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时传祥只是一名掏粪工人,可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创出了非凡的业绩。你能说掏粪工人不成材吗?他们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却都做着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几年前,报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发人深省的新闻:一个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受当时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逐步走向堕落。他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电脑盗取银行巨款,后来发展到设计病毒软件攻击网络,最后被绳之以法。从某种角度看,这个大学生是一个计算机行业不可多得的人才,然而他做的却是有损于人民的事情,给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也就不能视为成材。

以上不难看出,对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方面分析,认真思考,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激励我们不断进取。在人类不断进步,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像庄子那样“处乎材与不材之间”,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悲观态度。我们作为小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理想,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篇6:庄子钓于濮水的阅读答案

①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②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③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中。”

④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问题】

13.对第①段画线句的翻译,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我想先生会认为国家的事务是劳累的.。

B.我希望将国家的事务积累给先生啊!

C.我想将国家的事务劳累你啊。

D.希望将国家的事劳累先生啊!

14.庄子将神龟的两种存在方式作了比较,从而拒绝了楚王。这两种存在方式是“【 】”和“【 】”(4分)

15.第②段庄子的话应该这样理解:在浅层次上,他委婉地拒绝了楚王对他的邀请;在深层次上,他表明了自己【 】(2分)

【参考答案】

13.C

14.藏之庙堂之上

曳尾于途中

15.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篇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5.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16.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2分)

15.(3分)B

16.(2分)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篇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阅读答案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齐之临淄①三百闾②,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③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注释】①临淄,齐国都城。②闾,里门,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③不肖,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才美不外见。(《马说》)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齐之临淄三百闾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然则何为使子?

D.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楚人以晏子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是鱼/之乐也。

B.安知/鱼之乐?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然则/何为使子?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②其贤者使使贤主。

(4)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同为善辩之人,庄子与晏子的语言艺术都非常的高超。从选文来看,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选文内容,从感情表达和辩论技巧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D

(2)A

(3)①楚国人在正门边上开了个偏门来迎接齐使晏子好以此羞辱他。

②有才能的人,大王派他出使贤明的君主。

(4)在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愉悦的心境。

(5)示例:欣赏晏子,感情表达:晏子不畏强国,全力维护自己个国家的尊严。辩论技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解答】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见:同“现”,表现。后句句意: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见:拜见。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B.前句句意: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句句意: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之:的。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前句句意: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为:对,向。后句句意: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为:为什么。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D.前句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后句句意:楚王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以:因为。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仔细分析各个选项,得出答案即可。

A.错误;句意为: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故断句为:是/鱼之乐也。

BCD.正确。

故选:A。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①句中重点词:于,在;延,迎接。句意为:楚国人在正门边上开了个偏门来迎接齐使晏子好以此羞辱他。

②句中重点词:贤者,有才能的人;使使,派(他)出使。句意为:有才能的人,大王派他出使贤明的君主。

(4)本题考查对作品中人物心境的把握。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也就是说写“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实际上是在写自己的心情;在“鱼”的自由活泼的生命中由衷地感受到自己的愉悦心境。

(5)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如欣赏庄子,从“超功利的艺术审美价值取向和智辩”的角度来阐述;欣赏晏子,从晏子“维护国家尊严,辩论技巧环环相扣”的角度来阐述;都要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

【甲】

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儿的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却又问我,所以我说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山中访友阅读答案

2.《舟行》阅读答案

3.于丹《庄子》心得

4.于丹庄子心得

5.《卞庄子刺虎》阅读答案

6.《山中访友》阅读题及答案

7.山中访友的阅读题答案

8.李白《清溪行》阅读答案

9.于丹庄子心得语录

10.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下载word文档
《《庄子行于山中》阅读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