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

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

2024-09-16 07:42:3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搏克”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欢迎阅读分享。

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

篇1: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

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

连续几天的阴雨连绵,到处弥漫着腐烂的味道。天空是格调一致的铅灰,让人感觉世间残存的只有阴霾。眼睛里闪烁的,是一片铅灰色的茫然……

雨前的云,甚是阴沉,一大团一大团很低很低地蠕动,似乎随时会砸下来,而吞噬的,就是整个世间的干爽。

雨后,让人熟悉的光线穿越铅灰色的云朵,再一次照亮瞳孔,放逐那铅灰色的茫然,驱逐心底的额没有寒悸。温存的阳光肆意宣扬,拥抱它给予的温度,心灵刹那澎湃。血液的流动顿时加快速度,透着那个扑通跳动的心球循环。

雨后的天,是那般撩人。那个蓝,比颤抖亮眼的蓝更具魅力,比海洋深沉的蓝更具活力,毫无掩饰的假,更多的是自然,粗狂,就那么呆呆地凝望着那沁人心脾的蓝,我极力想象自己是站在海的上空,俯视着平静的没有一丝微漾的蓝茫的'海面。也有几团小释然的遮掩于其中,更准确的说,只不过几抹不给意的渲染。却又勾勒出怎样的从容,酣畅淋漓。

雨后的空气,是令人惬意的清新。阳光的宣扬晾干了之前弥漫的腐烂的味道,夹杂着几分清爽的湿润,惺忪的泥土味及幽幽的花香。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吸进来的是一次重生,呼出来的则是一份温馨。对于我来说,这似乎就是氧气,没有它,也就没有了气息。

雨后的花朵,洋洋洒洒地都集聚成滴的小水珠。经过雨水的冲刷,在那叶子的绿色纹理后面透露着一些迥异的绿,夕阳的余晖掠过花木,水珠反射出刺眼的、朦胧的。夹杂着金黄的绿光,直直的射入我的瞳孔而落入视网膜上,绿得透彻。

很喜欢夕阳,大概是因为我的名字同它谐音的缘故吧!雨后的夕阳终是渲染了半天的红,独自依着墙,坐在楼顶的地板上,视线定格在那半天的云彩上吗,雨后抹去了尘世的燥热,楼顶的墙和地板没有往昔的焦灼感,背靠在上面,凉意重扑心房,尔后又是一阵莫名的温暖。面对残缺的半天江,?时的脑海也没有澎湃,只是泛起层层涟漪――有的已是未来空痴的想。

记忆中空旷的雨舍,仍弥留着遥远阳光下晴朗世界的味道。

篇2:晚秋遐思优美散文

晚秋遐思优美散文

深秋万物归仓以后,天气骤然变得雨冷秋凉,大地已被盖上了半黄半绿土金颜色的草木,随着呼啸的北风摇曳,抖落掉了披身涂抹的雨露,拽落到了地上,不经意之间就改变了形态,变成为薄薄的白霜。触景生情,此时此刻,对于我来说,却更是别有另一番心情的寓意包含在里边。君不见在晚秋的天气里,凉意拽落下的树叶,片片都蕴含着不息的生命。在跟过来的秋雨凉风当中,执着倔强地拥抱着广褒的大地……

站在晚秋的季节里,想起了初春踏青漫步在微黄草地上面的情景,脚下踩着软绵绵的同一颜色的落叶,有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那一片片枯黄叶不正是曾经的翠绿吗?我弯腰夹起了一片因失去水分变得卷曲成碗儿的落叶,放在手心轻轻地铺开摊平,透过纹络深奥的脉路,我仿佛看出了满篇都写着树叶的沧桑岁月……

细数着落叶被风刻下的年华,来到这晚秋的大地上,静待着采纳温和的阳光,准备着大地的温厚包容,把深秋泼下的凉意收纳起来酝酿起来。虽然,晚秋的阳光没有春天里阳光那么和煦,也没有夏天里的阳光那样火热,却比冬日里的阳光暖融,把似乎寒冷的苍凉减多了几许,温和了不少,这就是秋天的阳光与厚土结合才孕生出的平静和恬淡。这种恬淡舒适的感觉,平复了北风的喧嚣,也过滤了寒意的肆掠。此时此刻,独坐在窗前仔细观察着窗外的雨丝淅淅落下,感到周围的一切好像都变得晶体透明起来,往日积蓄的那几分幽怨和烦恼,渐渐地烟消云散了。

倚窗静听着雨线那飘落的细微声音,以及在眼前玻璃上滑落的细线,只要一滴便沁入肺腑,顿感敞亮清亮几许。君不见雨落之处,冲刷抚平了凉秋翘卷的`痕迹,就像温柔的玉手,轻轻地把被拽落卷曲的秋叶抚平,紧紧拥簇着把萌芽的根系细心呵护,让满枝的暗蕾,迎接春叶茂盛的生命……

站在晚秋初冬的窗口,寒风渐起,品着迎面而来的丝丝凉意,仿佛觉得它们是在呼唤还站在不远处的春天。在诚思序念的过程当中,思前是对往事的回忆,回忆蕴含诗意的枫叶,用火热把人生的情感沉淀。伴随着晚秋的细雨畅想,那些春的往事如电影里那些连在一起的片段镜头一般,在眼前在心间不停地徐徐地播放着。那嘹亮的春音,刹间变得铿锵有力,向我奔袭而来。甩出眼角激荡流出的泪水,与秋雨的细丝融在一起,把站在远处的春意来迎接……

“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春天的浓艳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博的。晚秋是魅力十足的季节,晚秋是诗意朦胧的季节,到处遍布着朦胧诗的底色。我为晚秋的每一片落叶、每一滴雨珠而怦然心动……

晚秋带有凉意的细雨,簌簌地吟唱出秋天即将结束的讯号,秋的丰收,秋的金黄,秋的饱满,秋的甜香,伴随着秋季的结束,带给勤劳的农民是家家户户仓丰囤满的欢欣和喜悦。

秋去冬来,冬去春来,迎来的又会是一个崭新的明天,全新的未来,奋发的春季……

篇3:遐思人生优美散文

遐思人生优美散文

午后的阳光热辣辣的,从头顶直射下来,汗珠子瞬间就密密麻麻地沿着脑门直往下掉,风儿也好像在和我躲猫猫,该死的贼老天,你这是要烤死我的节奏啊!

走到池塘边,望着静静的水面上布满了碧翠欲滴的荷叶,我突然间伸手摸了摸额头,自言自语:“我怎么会漫无目的地走到这里的呢?这么热的天,顶着大太阳,我真的是吃饱了撑的!”

眼前的池塘里像是插满了一把把翡翠般的伞,多情的阳光把那些水面的空隙处点缀成一道道波光,一闪一闪的煞是好看,十分的耀目。

面对着这样的画面,我不禁在想,这个季节和你一起观赏曲院风荷又会是怎样的一份心境呢?面对荷叶田田,放开牵着你的手,让你轻盈地从桥上走过,看着你如同在荷叶中行走一样,我不用想也知道,你肯定会喜欢这样唯美的场景。或者,和你一起驻足,细细品味荷花的清香,感受一份午后阳光下的浪漫情趣。

想起西湖,苏堤、白堤、断桥……一幕幕,有你在一起的元素,刹那间就浮荡在我的脑子里,那些温馨的场面,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那个午后,那个浪漫的、旖旎的时空下的午后。那个初见的瞬间,目光的相遇,定格在我海般深情的眸子里,沉积在心底的那份念想,如同一束火焰爆燃,又如同小鹿撞怀。

那个午后,我的眼前仿佛铺着一幅画,一袭旗袍的你,仿若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初见的你,含笑伫立,温文尔雅,精致的脸庞如同一朵莲花盛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那个午后的场景,虽然早已远去了,但总是会浮现出来,我想,这或许就是一种念念不忘吧。其实,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每当我想起穿着旗袍的你,我就会在心里想,你旗袍上面绣的肯定是一朵朵属于江南的莲花。

收回思绪,只见池塘里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水面上沐浴的仙子,那副娇羞欲语的模样,使得一份绿意更加的鲜活欲滴。

一阵风吹来,发出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荷花的清香让我陶醉,我不由得微微地闭上双眼,贪婪地吸着这缕淡淡的清香,心情变得格外的舒畅。呼吸着这份淡淡的清香,我又一次想到了你,睁开迷离的眼睛,望着面前的荷花,想着你,我若有所思,或许,这每一朵荷花,都有一种独特的江南风韵吧?

这一刻,我有一种错觉,仿佛你就是我面前的一朵荷花,那朵摇曳的荷花就是你,就像这份淡淡的清香一样。

其实,我不知道的是,你的温柔,早已深刻在我的骨子里了。

突然发现一张荷叶上滚动着一颗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一下子想到了自己曾经想要变成这样的一滴水珠滑落水中,让你心疼,让你泪落,如今想,我真的很幼稚,幼稚的思想自己都觉得好笑。

荷花,在风中变幻着不同的姿态,把波光粼粼的水面点缀得更加灿烂夺目。“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轻声吟咏着杨万里的诗句,心里一下子明白,你就是水中仙子,你就是我心中的一朵荷花。

怎能不想你啊!无论午后,还是夜晚。思念,无孔不入,每一次想你,我明白,这都是爱的羽翼划过心底的期盼,就像是昨夜掉落的苦楚的泪水,在夜深人静之时,终究激起了心中的一圈圈涟漪。或许,你也明白,思念成海,任何时候都能淹没我。

荷叶在摇动,如同你那双柔若无骨的小手抚过我昨晚清瘦的诗句,从黑夜到黎明,你在我的文字里妩媚,而我,把无边的相思洒满江南。

我又一次想起了那个月华如练的夜晚。那个夜晚,我牵着你的.手,走过横跨湖面的廊桥,和月光比着暧昧,把满腔的相思涂抹在你柔软的双唇上,而后,看着你在晚风中舞翩跹。那个夜晚,漫天飞舞的月华里,我和你牵手走过红尘一隅,在廊桥的尽头,我站住脚,搂着你的细腰,把一丝激动贴近你胸前,一颗心,从波峰到浪谷……

那一刻,蓦然抬头,我却看到一缕银色的月光泻满你的额头。

这个夜晚,和那个午后一样,总是被我勾起所有的回忆,就像此时此刻,在阳光下,我把片片思绪放飞。那张荷叶上面那颗晶莹的水珠滑落的那一刻,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活在回忆之中。

阳光依然热辣辣的。阳光缠绵着水。阳光是不是也是在缠绵着我呢?想了一会,我终究说不出这个答案。其实,爱的缠绵好似一株多情的牵牛花,总是在柔情蜜意间牵上一份不了的情缘。

我怎么可以总是想你呢?长此以往,怎能不憔悴了所有的思想?唉!白天还有工作可以排解,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如何度过?抬头望,灼热的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闭上眼,我喃喃自语:“看来,时间才是一份爱最长的距离吧。”

是啊!如果没有上次西湖的别离,那该有多好!其实,别离又如何?只要念想在,爱也紧相随。很多时候,每当这份念想萦绕在心头,那些寂寞就仿佛是生命的点缀一般,总是相依相偎。日复一日,难道就无所谓我心心念念的期盼了吗?或者说想念只是一种生存的仪式?就如同寂寞是一段孤独的旅程那样吗?

不,期盼是我对你爱的呼唤。就像昨晚写的文章,每一个句子里,都写满了我对你的相思。

你曾说,文章是我的生命。我曾说,你是我的生命,因此才会有一种放肆的依赖。昨晚很静,但我的心总是无法平静,说白了就是一颗想你的心无法平静。其实我也清楚,那样静谧的夜,让一阵舒缓悠扬的音乐轻轻盘旋,让自己沉浸其中,听着曼妙的乐曲,不由自主地放飞一份静美,让想念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蔓延……

但我想霸道地将你纳进我的心里,就如同自己只愿住进你的心里一样,在你的诗里行走。每当想你的时候,我就期盼着你会给我写一首诗,写一首这个世间最浪漫的诗,这首诗只有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我在你的诗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从此不再伤离别,从此不再让忧伤落满怀,从此不再摇落一份期盼、一份等待。今生,我和你只说风花雪月,勿诉离殇!

那张荷叶摇摆着,但是,少了那颗水珠的滑动,显得索然无味。

转过身,落寞地离开。池塘边,我散落了一地的思念,在午后的阳光下肆意滋长。只是,我不知道,这份思念会不会随风飘散,会不会飘向远方,会不会被你拾起。

篇4:看云遐思优美散文

看云遐思优美散文

看云是一种心情。

云在天上飘飘悠悠,人在地上忙忙碌碌。云看人垂首可见,人看云却闲暇极少。难怪古人发出“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感叹。总有那么几个或高雅悠闲之人,或怀才不遇、世事遇挫之人,仰视苍穹,与云朵倾诉衷情,或浅吟低唱,或抒发胸臆,或喟然而涕泣,或相对竟无语凝咽,颇似知己。

云有浓淡之分。太浓了便是乌云,乌云压顶,往往给人一种沉重之感。看云,赏云,最好来点淡的。天高气爽,云卷云舒,淡而有味。况且放眼高空,视野开阔,志趣因之高远而淡泊。

天空湛蓝,蓝得什么都不像,只是蓝。白云雪白,形状似定似不定,来来往往,但不熙攘,一副悠闲极了的样子,慢慢地逛啊逛,也不知早已在天上逛了多少年。说不定眼瞅的这片就是从陶渊明说的那座南山飘来的呢。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士,追着白云,高吟着“归去来兮”回到了自己的家园。虽荷锄带露归,却依然有采菊东篱下的闲情逸致。遥望南山,见“云无心以出岫”,陶然而醉,醉得思绪飘飘悠悠就上了天,自以为做了一回神仙。相似的,还有屡屡遭黜的辛弃疾,一句“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解脱了自己也潇洒了自己。越贬越远的苏东坡来一句“出奇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也算酣畅淋漓,诗怀与云心一旦相通了,生命便获得了白云般的本真。“去留无意,任那天上云卷云舒”,细一揣摩,味道浓浓的,令人难忘。

云是没有故乡的。没有故乡,便处处是故乡了。没有牵挂,没有留恋,你看云有多逍遥自在。有风抬轿,到哪儿都有情趣。

赏云的`最佳境界是放眼高空。要真正做到放眼高空,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它需要大胸怀,大气度。小肚鸡肠是品不出其中的韵味的。真正的赏云,得到的绝不仅仅是身心的愉悦。欲要“放眼高空看过云”,先要“此心平静如流水”。-->

篇5:夏雨的遐思优美散文

夏雨的遐思优美散文

连日来,雨水不断,禁足在家中久了,一丝闷意便不由自主地在心中蔓延开来,瞧着雨势开始变小,我再也按捺不住,撑起伞便漫步在细雨之中。

路上,一阵轻风拂过,伴随着点点细雨,竟带给我一丝久违的凉意,路过康宁小区,一位50多岁的瓜农正吆喝着卖瓜,那一声声的吆喝不由让我驻足。“散完步,回去洗个澡,再品尝可口的西瓜,还有比这个更爽快的事吗?”我寻思着走到瓜摊前,瓜农热情地招呼着,也难怪,连绵不断的阴雨,让本该热闹的瓜摊竟变得如此冷清。我不由与瓜农攀谈起来,“西瓜每斤只能卖5角钱,今年很难不赔本了。”瓜农叹了口气告诉我,连日不断的雨水泡死了不少瓜藤,虽然他也通过开挖瓜田放水来补救,但效果甚微。

或许是很多天没吃西瓜,又或是出于对瓜农的同情,我不由自主地多买了几只瓜,也不管是否拎的'了。“嗨,还真沉!”我不由苦笑,步看来是散不成了。好容易来到路边,正巧一辆出租车迎面驶来。“真是运气!”我暗自庆幸。“下雨天,还有心情出来买瓜?”刚进车,就听见熟悉的调侃声,抬头一看,原来是老王。老王原在一家粮油议价公司做总账会计,但40多岁时不幸下岗,为了生活,只好开着出租四处招揽乘客。不过老王靠着勤快和优质的服务,很快就适应了新生活。雨开始下大了,但老王却笑声朗朗,他说,遇到这种大雨,很多没私家车的,都会选择乘坐出租车,自然,他的生意就火。

到了家,我却不禁陷入深思,同样下雨,两类人却是两种情况。这看似不公,其实,在双方背后,又有谁没经历过挫折呢?因此,我想,只要我们以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去面对人生,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坎是不能越过的呢?

篇6:塔河遐思的优美散文

塔河遐思的优美散文

塔里木的仲夏,白天老长。晚餐之后,女儿提议去滨河大道兜兜风,凉快凉快。妻当即响应了孩子的要求。我迟疑了一下,还是顺应了她们。唉,宝贵的创作时间又被耽搁了!

开了车,慢悠悠沿着塔里木河岸边的街道由东往西。一路上看着汛期涨了水的塔河,陡然有种见到了黄河的感觉。

是啊,塔里木河不正是一条与长江、黄河同样古老的河流么?而且,作为新疆母亲河的她,不也同样孕育了灿烂的塔河文明吗?

想到这里,我似乎有些控制不住情绪,下意识地松动了油门,踩下了离合和刹车,并准备靠边停车,去河边亲近一下塔河之水。

妻似乎知道我的`心思,没有说什么。八岁的女儿却格外诧异,她说:爸爸,这里停车有什么意思?我们还不及去二桥看看呢!那里又能看河潮,又能看日落。

呵呵,这个主意真不错。我怎么没有提前计划到呢?

歉意地朝着女儿瞥了一眼,笑了笑说:好呀。

从滨河路穿过汽车客运站,到了塔里木大道,又经环城西路折向东南就是塔里木河二桥。这座桥梁于9月26日建成通车,与我工作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同岁。

在桥头停稳车,三人上桥。滚滚塔河之水,向东奔向沙雅,奔向库车,奔向罗布泊一带的台特玛湖。正值汛期,河水很急很满,水面又宽又大,好一个“推波助澜”的气势!

这般景象,再次激发我内心深处的一个强烈愿望:多么希望塔河永远如此壮观,永远都是滔滔流水、堪比大江啊!

又想到了“塔河文明”的话题。

阿拉尔是塔里木河的源头所在地。源自于天山的阿克苏河,起于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的叶尔羌河,发源于昆仑山的和田河,在这里汇聚成为塔里木河。无论是古代的西域文明,包括西域三十六方国绿洲城邦的形成和发展,还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尼雅文化”、“楼兰文化”、“于阗文化”、“多浪文化”,又有哪一个不是塔河文明的组成部分呢?因为有了塔里木河,才有了水;因为有了水,才有了绿洲;因为有了绿洲,才有了城邦;因为有了城邦才有了文化。一个城邦是文化,多个城邦则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体系。而这些,不正是生生不息的塔河,赋予并孕育的一方文明吗?

塔里木河的重要支流——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源自昆仑山,长江、黄河同样源自昆仑山体系,这一对应关系,又联系到中华文明的朔源——昆仑文化体系,三河同属一源,同根同体啊!

时下,人们都在努力的破解着“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明认同”的疑惑,其实,塔河与长江、黄河同源同根,佐以中央历代王朝和政府在新疆地区悠久的治理史和屯垦戍边史,这一疑惑又何以存在呢?

正在思考着,突然被女儿的尖叫声惊了一下:爸爸、妈妈,快看,水面真好看!转身往西一看,正待西下的红日,把整个河面染的彤红彤红。波光粼粼,托着圆盘似的太阳,又似泰山日出般壮观,真是美不胜收,好看极了。

篇7:优美散文《雨后杂谈》

优美散文《雨后杂谈》

(一)

夏日的天气就像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是晴空万里无云,后一秒已是雷声轰鸣,狂风大作,暴雨倾泻而下,仿佛要把这浮躁喧嚣的世界冲刷的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痕迹。这不,一行人无一人有伞,全都滞留在了一个还算宽敞的屋檐下以求避雨。不消一会儿,雨势渐小,一行人又笑语盈盈往回去。回到家,无事,随意翻书,莫名的我想起了自己与书为伍的日子。

一谈起书,人们便说书是人类的朋友。它的确是人类特殊的朋友,得到过很多名人的赞誉。比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罗曼罗兰又说“和书籍一起生活,永远不活叹息”,直接把书提升到家人的位置。事实也是如此,有书相伴的人生是充实,完整的,也是精彩的。当你回首往昔的时候,你会发现人生是如此奇妙,奇妙到你都不敢相信,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原来从来不孤单不寂寞,有那么多的的书籍陪伴着你走过了一春又一冬。

与书的交流就好比人与人之间一样,有的时候只是泛泛之交,有的时候可以似君子之交,平淡如水,还有的时候是相见恨晚的惺惺相惜。都说书海无涯,而浩瀚的书海实在是让人难以企及,若能够从中挑之一二静心赏读已是相当感念了。

(二)

从小就喜爱阅读,阅读的好处甚多,多的让我说不出它的好。或许这就似我们平常说的好些事好多话,我们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关于童年,记忆的人和物虽不多,但是与书相关的片段倒是还蛮清晰的。三岁多的时候,就开启了我上学生涯,也开始了读书识字的旅程。记得那个时候,父亲总是让我在每天傍晚放学回家时向老师要一两支粉笔回家,然后亲自上阵教我识字。那时候太小,总是学不会握笔,字也写不好,没少被父亲用荆条打手心。父亲虽严厉,但很爱给我讲故事,念诗词。或许就在这潜移默化中渐渐地我喜欢上了读书,背诗词。父亲常对我讲他小时候看过很多很多的书,多到能用农村里的大箩筐装好几箩筐。也正是因为看书成狂,上学的时候语言文字科目都还学得不错,但是数理化除数学外,其他一塌糊涂。基于他这个前车之鉴在,故而在我上小学后,他是不允许我看课外书籍的,这都是后话,在此暂且不表。

说起来,父亲才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不管是识字还是念书。那个时候,在幼儿园里面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再则老师教一些简单的规矩。时至今日,我仍清楚地记得我学的第一首唐诗便是父亲教予我的《清明》。从此,我便喜欢上了诗歌的韵味。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钟爱诗词歌赋的原因。一直都认为诗词的已经最是奇妙,而且是妙不可言。单单就是一个字或者几十个字就能描绘自然万物,人间百态,不得不感叹造物者的神奇,竟能创造出如此神奇,变化多端的语言和文字。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阶段看的书籍难易程度和层次是不同的。自然我也是遵循了这千万年来不变的规律。当我还是个四五岁的孩童时,由于小孩子天性使然,特喜欢花花草草,小动物一类的事物,包括图画。90年代初期的农村,像这类的`图画书是不多见的。正是因为这种书难得,父亲就会把每次抽过的烟盒收集起来,把上面的一张张图画剪下来,然后教我画画。不得不说,父亲虽在理化方面不怎么样,但是绘画功底也是相当不错的,据说是经常在小书摊旁边描摹练出来的。

(三)

前面说过在我上小学后,父亲是不允许我看课本以外的书籍的。他觉得他之所以在读书求学这条路上没走多远,一是因为家里穷,二是因为他自己偏科太过严重。在他看来,小孩子看课外书会影响学习成绩,尤其是小说,那更是玩物丧志。不过励志的书是可以看的,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则历史刊物也是可以看的。小时候,家里的书虽不多,但还是有好些历史小说,历史杂志。受父亲影响,小时候听了很多历史小故事,也看了不少与历史相关的连环画。后来上学历史科目从未不及格就得益于此,就连后来上大学,鬼使神差的又选了历史专业就读。

不过,父亲虽说不许我看课外书,但是他从不会随意翻看我的书包和抽屉。可能是我比较主动,每回的作业试卷我都是主动交予他检查,签字,所以他没必要再来检查我的书包。就是因为这样,我才有机会把向同学借的书带回家悄悄地看。当然这个阶段都看的是儿童看的懂得书籍,如《中国神话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三百六十五夜》、《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小鹿斑比的故事》、《一片白羽毛》……这些书很多都是向同学借的,其他的是向学校图书室借的。那个时候学校图书很小,但里面的书籍足够我们看了。我很幸运,小学时的班主任是我的语文老师且又掌管着学校图书室的钥匙。她是主张学生就应该多看书,所以她从来都是鼓励我们向她借书看。受她影响,我对书籍是越来越喜爱了。

在小学上到五六年级后,我看的书就不再总是神话、寓言、童话一类的了。小学五年级开始看《水浒传》(拼音版的),六年级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两部书都是向同学借来看的。当然我也有自己的书,我有一套连环画版的《中国通史》,是白寿彝老先生主持编撰的。内容从先秦到明清,可以说是百看不厌。那时,年龄尚小,不识几个字只觉得上面的图画好玩。识得不少字以后开始把图片和下面的解说结合起来看。凭借这套书,初中时没少给同学讲里面的故事,讲的最多的还是一代女皇武则天。这套书总共六册,可惜在传借的过程中遗失了三本,如今还剩下已经被翻到残破不堪的三本。当时家里还有一些像《年羹尧大将》,二月河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一类。这些书太厚,满篇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鉴于当时识字有限,只是随意的翻了翻。

(四)

刚上初中那会儿,学习任务还不是很重,我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我,爱看书,自然是属于整天抱书看的这类。这个时期,我开始看《红楼梦》、《三国演义》(原着)。有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奇怪。十一二岁的年纪怎么就看懂了这些文字深奥,人物关系复杂古书呢,而且还看得如痴如醉。可我是真的看得懂。初一就把《红楼梦》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就已经理清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现在想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由于看书成谜,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也不分场合。记得向同学借了一本《爱丽丝梦游仙境》,深深被里面故事情节所吸引,于是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藏其于课本之下继续看,看得是相当的投入。结果直到生物老师走下讲台抽走我的书,我都没反应过来。生物老师是全学校除了名的严厉。我居然有胆在他的课堂看课外书且还被抓,当时七魂六魄全吓飞了。课后,死皮耐脸,哭着喊着认错,才把书要回来。

初中时期,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对世界名着有所接触。由于老师的推荐和要求,在这个阶段看了不少名着,如《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弗游记》《名人传》等等。

初三开始接触言情小说。那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看郭敬明写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所以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言情,也是整个初中阶段看过的唯一一本言情。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时间如此金贵,我居然跑到图书室借了本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也不知当时怎么想的。正如父亲所担心的那样,我果不其然偏科了,好在数理化还没差到天愤人怒的地步。

(五)

在后来,如愿升入高中。虽在县城,但好歹也是过重,我就一直这么安慰自己。(当时的目标是市里面的南山中学,没考上,分数差了一大截,后来因种种原因终于去了那里上学,也算是圆了儿时的梦)高中的校园,不仅环境优雅,而且各种设备齐全。最让我开心的就是学校有一个大大的图书室,位于行政楼的一楼。那个时候我们称其为“图书馆”,后来上大学,跟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一比较,才知道中学的“图书馆”真不能称其为馆,那只是冰山一角,小巫中的小巫而已。二楼是阅览室,一楼只管借书,二楼的阅览室里也有很多书,还有一些刊物,不过只许看不许借。

进入高中,同学们纷纷都借外国名着来看,而我却迷上了侦探小说,还有《世界未解之谜》、《地球未解之谜》、《人类未解之谜》诸如此类,还有武侠小说。当然,偶尔还是会看名着如《雾都孤儿》、《简爱》、《海底世界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高一的时候,晚上宿舍是到点要熄灯的,于是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面看《福尔摩斯侦探集》,明明吓得要死,还是抵不过好奇心,常常看到第二天早上一两点。高二迷上评析诗词类的文学作品,如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

再后来,同学们都觉得图书室里的书不过瘾,于是纷纷在校外租书看。学校附近有很多书店,他们都出租书,一天一毛钱,还算便宜。那时候,女孩子还看各种言情。言情小说在此时是相当的流行,出名的作家有明晓溪、郭敬明、张小娴、安妮宝贝,当然还有理性见长的韩寒。估计我是当时的例外,我从不租言情小说,我喜欢听好友转述,如《会有天使替我爱你》、《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悲伤逆流成河》等。记忆中我只租过两本书看,一本是不知谁写的《清宫秘史》,一本便是古龙先生的《天涯·明月·刀》,没想到后来这部武侠小说被拍成了电视剧,只是改动剧情太多了,让我失望了透。

再后来,如期步入高三。每天各种习题,各种试卷,哪里还有时间看书。我们每天不是在学习,那就是正走在学习的路上,时间在这一刻总是觉得不够用。心思回笼,没有人还愿意谈论跟课本考试无关的书籍了……

(六)

再后来,又一次升学了,大家各奔东西,进入不同的大学。我想,大学实在是真正让人读书的地方。大大的图书馆,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笔墨书香,有各种类别的书籍任你挑选。在大学四年,读过的书就更多了,类别也就更杂乱了,有小说,有散文,有诗词……更多的还是史学专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四年的生活转瞬即逝。弹指间,我又参加工作一年。这一年里,读的书却不如以前多了。难道越是宽松和随意的环境,让人越发少了读书的乐趣和欲望?又或许是应正了那句老话“书非借不能读”?我想更多时候是缺少了当初读书的那种恬静单纯的心态吧,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浮躁和信仰的缺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很多人都处于迷茫和寻求的状态,而就在这迷茫和讯秋种,人们易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就容易致使人堕落,堕落在现实的物欲中而永不满足。哪里还有时间让自己娴静享受精神世界的充盈呢?一切以经济发展为重心是时下所有人默许生存“潜规则”,连地球也无力阻挡这已成定局的潮流。如此,还有几人肯让自己闲下来读几本“闲书”呢?

然而,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还是要靠人来书写和留给后人评析的吧,既然如此,何不停下匆忙的步履,静坐下来,读上一两本好书呢?

篇8:雨后清秋优美散文

雨后清秋优美散文

连着下了几天的秋雨,度了几个隐晦的天。今天终于逢上一个大好的晴天。

还未出门,便已看见外面刺眼的阳光与湛蓝的天。虽还未亲身感受,心情便不由得受影响,喜悦中是满腹的向往。下午便出门了。

走在青草地,杨柳树边,靠着河岸。在这儿不仅有蓝天与阳光,还有在家里不曾看到的白云,云如烟、如带、有厚、有薄、有长、有短、有直、有曲,无有规则地散在蓝天下,在悠闲地、暖洋地飘,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白更轻柔了。

最舒服的还是微风吹在身上,雨后的风,是清凉的,微抚在身体上,身体又是经阳光强照,早已有些温、有些热,但经微风不停地吹在身上,让人感到暖洋洋,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在享受暖风中的微漾。

最妙的是走在林荫道上,太阳照不到地面,所以地上有些湿,不过无大碍,正因为如此,这里漫布着凉气,如果有几丛阳光穿过枝叶照在地上,有亮的光斑,那就更好了。你不必嫌弃这几束太阳光会热,你一定要走在那里,让阳光照在你身上。这几处阳光,是特别温和的,不像之前太阳地那般,无有遮拦的照射。这里既有雨后的清凉,又有几束温光。漫步在这里,脑子是无忧无虑的,心情也便轻松了。

生活中多一些这样的天气,是多么有滋味啊。

【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相关文章:

1.塔河遐思的优美散文

2.夏雨的遐思优美散文

3.夏夜遐思经典散文

4.雨后彩虹散文

5.雨后乡村散文

6.雨后散文欣赏

7.雨后的世界散文

8.下雨后的感想的散文

9.雨后月光我喜欢-散文

10.暑假遐思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雨后遐思的优美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