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散文阅读
“helen1280”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歌声-散文阅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歌声-散文阅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歌声-散文阅读
歌声-散文阅读
⑴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⑵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⑶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⑷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⑸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⑹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⑺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⑼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⑿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⒀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⒁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篇2: 阅读课上的歌声散文
阅读课上的歌声散文
教室后面的东北角隐隐地升起一股声音。
教室里一片静寂。这节是阅读课,孩子们正沉浸在文字里。
那声音极小,如蚊蝇飞鸣;也很飘渺,时隐时现。但是后排已有几位同学翘起了头在寻声源,那声音却又隐了起来。好像故意和大家捉迷藏似的,大家一低下头,那声音就又升起来。弄得几个孩子面面厮觑。
教室里开始有了轻微的骚动。
我从开始就听到了声音,也洞察了声源。
是这小子!很多位老师都谈论过他。上课接老师的话最快,却总不在课题上。有时突然高声说话,惹得同学莫名其妙,他则在一旁装作无事。也会在课堂上搞怪,等到同学们哈哈大笑,他却幸灾乐祸的和老师对视。
看来今天我也难逃此劫了,注定要和他遭遇了。
我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哪?以身作则、严厉斥责是教育;宽容有度,顺其自然亦是教育。批评如寒冰,但可以让人警醒。宽容如热敷,却可以让人周身舒畅。关键要因材施教,他适合哪种哪?
这种孩子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内心有缺失。越是这种孩子越需要被尊重,越渴望被认可,越盼望理解和关怀。如果你打碎了他的自尊和渴望,他们就会把堕落放肆给你看。
不能伤了他的自尊,我要呵护那颗小小的心灵。但我要唤醒他,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对!就这么做!
我抬起头,用目光扫视了一圈教室。但在掠过他时,我定了一下眼神,希望通过这无声的提醒能制止他的举动。
就在刚刚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他的目光和我的碰到了一起。但他迅速地转开了,依然无事似的继续看书。
好聪明的小子,果然是这样!但希望他能领会我,不枉聪明一世。
教室里安静了下来。
我收回了目光,在心里默默地祈祷。
安静持续了下来。
我悄悄地舒了一口气。毕竟还是个很要面子的孩子,他心领了我的宽容,我也很欣慰于他的配合。
我把自己埋在文字里。
“嘤嘤……”那歌声突然又响了起来。
事情并没想象中那样简单。
他以为我没有发现他。这家伙!看来是故意捣乱了。
教室里的骚动比刚才扩大了,有一些同学正看着我。
初三的孩子,说大还是孩子,说不大确已具备了一定的评判能力了。刚刚的沉寂就说明他知道那是不对的。但是有些孩子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如果宽容过度了就没了底线,就会演变成纵容了。
不能再一任他这样下去,我有责任让他改正错误。否则这堂课就会被他搅乱。
我重又抬起头,把脸转向了东北角。
还是要呵护他小小的自尊,说话之前我告诉自己。
“好的音乐确实能感染人。有一点你做得很好,用耳机捂住了耳朵,但是却忘了捂住嘴了!”我微笑着看着那个方向,但眼神并没有定向他。
同学们听到我这么说,都呵呵地笑起来。
然后我语气一转,略带严肃地继续说:“欢迎课下的时候一起赏听,但现在在上课,就免了吧!”
那张脸隐在一群灿烂的笑脸里,但我看到了,此刻它是绯红的。他看了看周围,发觉并没有人在看他,于是,悄悄地低下了头。
我做了一个手势,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重又酣畅地读着。
那声音再也没有想起。
他听到了我爱的呼唤,我想:批评的底线是维护孩子的尊严。
篇3:歌声散文
歌声散文
一
那天下午日落西山一片温暖,绵软的风一缕缕拂过,我最要好的伙伴荣突然站在我面前,吓我一跳,和往常一样,他和扁头约我到旷野去踢球,我正无聊地想去砸邻家的玻璃,他来了当然高兴,因刚才的惊吓,就朝他砸了一拳。他咧嘴笑着将臂弯里的足球递过来,偏头眯眼看着我,瘦瘦的宛如一棵斜阳下的向日葵。看他这样,我以大度的气概搂过他走向旷野。出了树林我一脚将球踢向蓝天。正高兴时,不知从何处冒出几个比我还野的家伙,他们将我们仨围住。这时我看清了其中有一个家伙,我曾经砸坏过他家的玻璃,我拉了荣和扁头准备逃命,但那几个家伙冲上来,将我按倒在地,不说话只像打击乐队的鼓手那样在我的头上敲打。我把自己变成刺猬抱头吸在地上动也不动,一阵狂风过后便是长时间的悄无声息。偷眼看那伙人早没了踪影,我翻身坐起来,浑身发涨,胳膊腿好象没了一样。高高的天空西斜的红日,我觉得好象掉进了深坑里。只有荣蹲在我身旁,(扁头早已不知了去向),他两眼红肿得成了一条线,见我起来,他过来用袖口拍打我身上的泥土,说等他山东老家的大哥来了,一定为我报仇。正在这时,一阵柳丝样轻绵的歌声,从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霞云般摇动的乐曲推着圆圆的落日,荣手攥袖口在我身上轻轻拍打,我忘了刚才发生的一切。舒畅中隐藏着说不出的酸楚。此后,不论在哪儿,只要听到这首“太阳最红……”的歌儿,就有悠悠的温馨、桔红色的荒凉,和荣纯真的眼神向我弥漫过来。
二
我是一个很喜欢快乐的人,但对于那些假装快乐的歌曲就难以接受。有人问我喜欢谁的歌,我脱口而出:刀郎!他的歌给人一种苍茫又忧伤的感觉,那嗓音让人联想到京戏老旦的唱腔。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听戏了,嫌她慢而罗嗦,一遍锣敲过一顿饭的功夫还不见人影,更别说那一字一腔要唱足两个时辰才罢,可我喜欢个别老旦的戏,它有着无尽的苍凉——深秋的大西北,明亮的太阳,洁白的云,在老旦的长腔里都是找得到的。
当你走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什么声音也没有,大自然让你在爱中体会恐惧,地平线上有点点的驼影显现,和那断了又接上的驼铃,老旦的唱腔就可以雷同。刀郎的歌又比老旦的唱腔多了几份亲近,老旦们说的都是从前明清梨花木的家具,而刀郎的歌却是现在,那撕哑了嗓门的苍老与亲切让人想起了搬家:搬完的'家一片空洞回声四起,阳光斜照进来,细细的灰尘顺着倾斜的光柱朝窗外飘去,地上零零散散丢弃的旧照片、空药瓶和那些果皮汤匙鞋垫之类的杂物,站在这即将离去的当下,不知道那诸多的恩恩怨怨和世代情仇是搬走了,还是就此留下。
这就是刀郎歌的感觉。
三
我十三岁那年冬天,跟着父母搬到偏远的北山。早晨起来,母亲递过两个空瓶让我去买酱油,一边从兜里摸着零碎钱一边告诫我:“六道弯有酱油,快去快回,别把钱丢了。”对买酱油我不感兴趣,六道弯又在很远的西北角,但能出去转着玩我高兴。于是把零钱塞进鞋邦里,踩着吱吱的积雪,拎着叮当乱响的空瓶儿朝西边走去。那时路上行人很少,有一点声音可以传得很远,当我在路边打着滚滑雪时,从远处断断续续传来了:“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哎……开放……”随着这永不间断的歌声我找到了卖酱油的地方:“酱油早卖完了!”卖酱油的阿姨噘着嘴告诉我:“城南可能还有,孩子,快去吧,去晚就没了。”于是我又迎着冷风朝城南奔去。天越来越冷,哈气成霜,玻璃瓶更脆,快到南边时,两个酱油瓶早在叮叮当当的碰撞中碎了,瓶子碎了,我只好泄下气来,饥寒交迫,我实在走不动了,就平展展躺在路边,望着白晃晃的太阳,天上又传来了歌声:“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哎……开放……”歌声让我舒舒服服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一双粗大的脚把我踢醒,睁眼看见头顶一个满身油腻的汉子,鼓着灯炮似的眼睛喝道:“不要命了,起来!”我揉着醒松的眼睛坐起,那粗犷的声音又道:“去哪儿?……”我看着地上的玻璃瓶碎片,说:“我回不了家了。”于是他就骂骂咧咧着:“哎呀,娃娃呀娃娃,不是我你今天非冻死雪窝里了,狗怂!”就将我丢进了驾驶室,大卡车轰轰隆隆地朝前驶去,窗外仍在回响着“美丽的鲜花在开放,在……哎……开放……”的歌声,玻璃挡着,那歌声闷闷的象扣在锅里的感觉——温暖而回声隆隆……
篇4:《歌声》阅读答案
⑴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进行在艰难的道路上。
⑵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在那迷蒙的烟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⑶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树木残根……还清晰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往。
⑷仰望山头,路还多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险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⑸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⑹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⑺微风轻拂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记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合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清新的空气了!
⑻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⑼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⑽“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
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首歌?侵略者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屠杀的罪犯吗?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住她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⑿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唱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⒀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声……叫人激动、颤栗的唱歌!
⒁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说明: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l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歌声》阅读题:
1.(3分)第⑷段中“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① 。
⑸⑹两段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② ;例: 。
③ ;例: 。(6分)
2.第①段文字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 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 ;又指 。(3分)
3.“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3分)
4.文中第⑾段划横线的文字对第⒀段的描写起到了 作用。
5.(5分)从全文看,⒁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
篇5:《歌声》阅读答案
1、①抗战大后方
②排比。例如: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③反问(或比喻)。例如:反问: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摆脱了野兽的跟踪。
2、向往光明,追求自由;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3、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4、反衬。
5、①呼应开头。
②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歌声》阅读答案由YJBYS文学网小编整理,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能有所帮助。
篇6:朱自清散文歌声
朱自清散文精选歌声
昨晚中西音乐歌舞大会里“中西丝竹和唱”的三曲清歌,真令我神迷心醉了。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引起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甬道上,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觉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看啊,那都是歌中所有的。我用耳,也用眼,鼻,舌,身,听着;也用心唱着。我终于被一种健康的麻痹袭取了,于是为歌所有。此后只由歌独自唱着,听着,世界上便只有歌声了。
篇7:歌声的散文
歌声的散文
很久没有听到那种甜美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歌声了!
今天晚饭后,到河边散步,河边的一处闹市,忽然传来一阵歌声,没有音乐的伴奏,完全是那种清唱型的,唱的是《洪湖水浪打浪》,绝对是真人真唱,不是拿着话筒装腔作势的那种,我甚至怀疑是当年的王玉珍又活过来了!
现在,人们喜欢泡歌厅、逛舞厅。
然而,在歌厅,我听到的多是鬼哭狼嚎,偶尔发现一二个业余级的,也是五音不全。
记忆把我带到了我的孩提时代,那个时候,我喜欢唱歌,歌都是在电影里学的,偶尔老师高兴也教我们唱歌,识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个叫芳姐的下放知青,她唱歌真是好听,《红灯记》里的李铁梅被她唱活了!在她那里我知道了:独唱、合唱及唱腔,还有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她是我严格意义上的音乐启蒙老师!
我喜欢唱歌,也喜欢听歌,读高中之后,开始写歌,并且自我欣赏!我记得我曾经写过一首歌《今年我十八》:“爸爸,今年我十八,我长胡子了;爸爸,今年我十八,有女孩喜欢我了;今年,我十八,我还背着书包;今年,我十八,我的心被她占有了:十八,我真的长大了吗?十八,我开始有了新想法;十八,青春年华,花季悄然而逝,雨季匆匆而来,我还拥有十八吗?”
有一个多事的同学抄了一份给老师,于是我被老师找到办公室,因为父亲当时是教育局领导,班主任老师只是象征性地讲了了几句读书期间不要谈恋爱之类的话,加之全校作文比赛,我是我们班唯一的一个获二等奖的人,班主任老师也对我刮目相看。
可是我的音乐天赋没有得以发挥,在父亲的要求下,我读了师范大学,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师范大学的四年学习,我不仅爱上了文学,同时也深爱着音乐,我是一名校园歌手,成为许多女孩子心目当中的偶像,那个时候,我甚至考虑是不是去唱歌……
终于,我还是告别了我深爱的音乐,但是音乐梦一直没有熄灭。
我喜欢唱歌,我更喜欢原生态的歌声!
篇8:美丽歌声散文
美丽歌声散文
以你的歌声轻轻叩击我。扣我的心成一只悬在你歌声里的冰玲,震颤摇曳,盈满灿烂的回响。
我没有问你的名字,我只是在青青草边河的潋滟波光里凝神聆听,你的歌声携着春日的芬芳奔涌而至,将我紧紧围拢,盎然我内心的春意。林海在大山的蓝空下静默着,静默的深处,隐藏着一种含义深远的怀念,正如夏天的云朵,隐藏一些含义深远的雷鸣。
在你之前的很久,我故乡的情人曾为我这样唱过歌儿,那些歌儿后来都被我写进了送给她的诗集。你使我忆起了她,忆起了隔着一段遥远岁月的.美好时光。听着你的歌唱我心里想:为什么我不问一问你的名字呢?
然而我还是没有问你的名字。你的歌声是美丽的玉鸟,高飞在我梦想的纯净天宇下,我不忍心在那洁白的翅羽上留下点滴墨痕。面对你明媚的微笑和澄澈的流盼,我只是满怀感激的聆听,让你的歌声叩击我,摇曳我,浸漬我,淹灭我。然后在我的血脉里,留下永不消失的天籁之音。
终于我也合着你的歌声唱起来。这时候有风吹过大山的林海,我听见白桦树和松林,都沙沙地荡起了生命的喧哗……
【歌声-散文阅读】相关文章:
1.天姥歌声阅读答案
2.歌声里的光阴散文
3.作文 歌声
4.散文阅读
7.歌声作文600字
8.歌声响起 范文
9.歌声的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